第一篇:听课汇报材料
听课汇报材料
13—14日两天,我有幸到福州钱塘小学参加了“智慧、互动、成长”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既目睹了名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又聆听了专家的学术报告,受益匪浅现将这两天的学习情况及感受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现在,我将听的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和8节观摩课分为三点向大家介绍。首先介绍的是吴老师的讲座《我的儿童教学教育主张——真心与儿童做朋友》。
1、儿童观即学生观。学生不仅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在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要求关爱,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吴老师的课上,可以看到,她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从不轻易的否定学生的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接受某种结论,她善于等待,重于疏导。
2、儿童的数学教育观。吴老师提出了 “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三位一体的儿童数学教育观。她说:“数学教育教人做真人——去伪存真;数学教育教人守法则——懂自律;数学教育教人懂承担——有责任感;数学教育教人不怕困难——有毅力;数学教育教人会自省——学会反思”。总之,她是要在学生的人格成长中烙下数学的印。
3、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重叠问题》,这节课我被她和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精彩互动场景所感动,被她:“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的孩子们乐学的氛围所吸引。用吴老师的话说,这就是“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我想她就是在这样用生命与学生对话的课堂中,让学生在人格成长中烙下数学的印吧!
接着,我将要介绍的是晋江的伍斐婉和北京的陈千举老师执教的《认识方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同题异构。其实,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差不多,都是以天平作为学习伙伴导入新课,建立方程概念,然后再深化概念,巩固概念,可是却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晋江的伍老师以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赢得了不少掌声。北京的陈老师幽默、风趣,惹得孩子们都不愿离下课了。本人也比较青睐于陈老师的课,他以一个活动的天平教具登场,从开始的用活动的天平找等量关系,到最后用心里的天平找等量关系,他把天平用足。而伍老师使用的课件中天平,虽然也形象美观,但却很难让学生记住。再想想我自己以前上这一课用的实物的天平,放在讲台桌上,后面的学生看不见,干着急,老师也跟着急,越讲越累。后来,干脆什么都不用,直接写几个式子让学生分类判断,再给出概念,最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学生也能考试。现在终于明白了: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另外,陈老师在练习时,只让一孩子与他站在一起,让学生找方程。这又一次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意识。
最后,我介绍的是吴正宪的团队对莆田的蔡凤梅老师执教的《数字编码》“把脉课堂,诊断教学”。蔡老师首次执教后由吴正宪、徐裕国老师主持了长达两小时的研讨活动,就是和会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听课老师共同研讨蔡凤梅老师执教的课。可谓会氛浓烈,老师代表们畅所欲言,为蔡老师这节课大胆谏纳、指正不足、改进改良,而蔡老师为人谦虚,始终微笑着应对每一个挑战者或犀利或直接的建议,她都能很虚心的接受,令人感动。明显在二次教学与设计上有意思了许多,学生的发言积极了,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回来的这两天,我一直想静下心来思考,但是实在静不下来。为什么呢?因为这两天的学习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名师们的课时时让我的心灵产生震撼,产生共鸣,他们的课代表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潮流,是完美主义的演绎。我们不可能盲目模仿,更不能拿来就用。那么,学习之后我该做些什么呢?我想找找名师之间的差异是什么?想想名师的备课过程是什么?再谈谈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教些什么呢?
第二篇:听课汇报
听课汇报
为期三天的听课和半天的讲座结束了,让我感到受益 颇多,感受很深,认为所有教师语言流利,教态自然,或成熟稳重,或激情飞扬,使我和学生一次次深入到他们的课堂,但是是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当两节课结束的时候,当你对有些问题不理解、迷茫的时候,或者是你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十分钟的专家精彩点评就像拨云见日一样,让我一下明白了问题所在,也让我认识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真的很不容易,接下来我就结合专家提到的问题和讲课的例子给大家做一汇报。
一、一定要深挖教材
挖掘教材不是光看看教材,找一找课本的重点、难点,而是让我们深入的研究每一本教材,挖掘教材,做到小学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了如指掌,数学是一门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我们学校的网络知识结构图就是帮助我们建立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的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我们要熟悉、知道每一节知识的编写意图是什么。
比如在听课时,有一位教师讲了比的基本性质,这位老师就利用旧知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学生的已有 知识和经验先复习,然后让学生根据比和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大胆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小组合作验证,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老师进行了大胆的放手,把时间给了学生,学生自己猜想验证,是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还有,听了两节7和8的乘法口诀两节课,对比就更鲜明了,在教材的运用和把握明显的不一样。7的乘法口诀,老师是用七巧板摆了7副图(学生提前完成的)让学生自己主动说,你想说几幅图,用了多少块七巧板,紧接着说你是怎样算出有多少块,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说的想法很多,重点强调了几个7,这一环节之后,引出乘法算式,编口诀,理解7的乘法算式的意义是下了很大工夫,用了狠多的活动。而8 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整节课老师不敢放一点手,一开始看图,8个8 的方阵,学生就是看了一下,图没用,学生也没说,就到了数轴,用了青蛙跳一次一个8 的设计方法,全程没有放手,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说出8个算式,编8句口诀,明显比上一节课死板的多,专家点评时就问道,学生已经有了1—7的经验,然后提到我们教师要深入的挖掘教材,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收发自如。
二、关注例题的编写意图
听了一节比的应用一节课,这位老师没有用书上的例题,专家点评,不用书上的例题也可以,但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为了好讲课从而人为的降低难度,书上的例题是溶液配比问题,教师呈现的是学生打草操场的问题,把六年级的学生认知降到了三年级的水平,要知道溶液配比问题要为以后的初中化学做一了解,所以每一道例题都有编者的意图在里面,我们不要随便的更换例题,还比如垂直和平行有一节课。书上的情境图和例题都没有用,专家点评时就问:我们的数学来源于那?来源于生活,情境图的意图是什么,找生活的垂直与平行,而老师却没有用,如果开始没有用,举例时候或者练习时候可以让学生看情境图。
三、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从几天的课来看,很多时候,很多节课,都缺乏教师的引导和追问,教师包办的多,学生参与的少。比如:听了两节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这位老师复习画直角,说:我们今天就来利用画直角的方法画垂线,然后教师就在课件上一步一步的演示画垂线的方法,而且边演示边说,你们认为这样的设计怎么样,画平行线也是这样,缺少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就成了老师一板一眼的角,学生一板一眼的学,缺了学生自己学的过程,最后要求学生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但是学生用的方法和老师教的不一样,结果不管对与错,全盘否定,必须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画,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失去了互动的意义。
四、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要着急为了想要的结果只听一般话,可能前半句一样,但是后半句不一样。
比如用方程就解决问题时候,老师设警戒水位x,让学生在教师的设问句中招出错误,老师不急不躁进行了处理,并让学生明白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带单位,什么时候不带单位,最后都是学生自己说出来的,专家点评时说:教师很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显得课堂可真实,给学生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如果学生的发言出现偏颇,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来引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不要对不是你要的发言不理不睬,还有在一节又余数的除法中,教学出了几道带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但是学生汇报时,教师没有细心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说:余数比商小,老师高兴的说,太棒了,你发现了余数比除数小,很明显,教师太想要这个结果了,只听了学生的一半发言,结果没有抓住这个错例分析,失去了一次闪光的机会,就是说教师不要因为学生说错了就很快让学生坐下,要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五、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坡度
如:再讲解方程中:一位教师为了体现梯度,开始设计了x+3-0=9-0这样的题,专家在点评时说:你的例题通过天平演示已经很好了,学生已经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还练习了很多的填空题,不如让学生直接解决,然后再难一点。还比如:再有数的除法讲完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很开放的题,21个面包你来分?这一道题直到下课,学生汇报,教师没有区分点播,重复的还是让说,整节课完了也没有有层次的练习,一道练习题到下课也没有弄完,这样的设计练习不行。
六、教学环节的呈现顺序
行四边形和梯形,圆的认识,概念课一节讲的很新颖,开始从生活情境中,用那么美得语言描述了抽象出来的四边形来,给了四边形的准确概念,并用集合圈的思想表述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清清楚楚的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分类的思想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关系,而令一个老师也讲的一样的课,却讲得很死般,在平行线间画平面图形,然后分类,抽象出概念后,又问学生到底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梯形,学生有自己看书学了半天,有让学生验证,专家点评时也问他来,他也没说清楚。
这次听课,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通过专家的点评,觉得收获很多,但是由于自己表达能力有限,有些没有说出来,希望老师们原谅!
外出学习汇报
赴呼市听自治区数学基本功大赛
东胜区万佳小学:张伟 2013年10月30日
第三篇:听课汇报稿
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同课 异构” 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
汇报讲座
3月22、23日,我有幸到南昌参加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小学语文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既目睹了名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又聆听了他们的学术报告,受益匪浅现将这两天的学习情况及感受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首先是同课异构同一节作文课《记一件成功的事》上课老师一位是南昌铁路一小的阚志红,另一位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纲。他们的课让我有三个很强烈的直观感受:
对比一:教案长短:长得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短得一目了然,一气呵成。
对二:学生学习过程:学生被动,被牵着鼻子也不愿意走,感觉作文是形式化。学生主动,有成就感,明白习作是发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对比三:听课感受:听完后,觉得我觉得教的老师累,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管见,管用。管老师在习作讲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习作,课堂清清爽爽分为三大块:
一是欣赏。二是纠错。三是指导。
1、欣赏,树立学生习作的信心。把学生作文中用得好的标点,语气词,用得新鲜的词,写得新鲜的句子,写得传神的段落,一一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欣赏,先隆重地让全班同学认识作者,再让作者自己美美地朗读,让全班同学一起读,共同欣赏,学生的那种成就感马上被管老师调到起来了,没有得到展示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希望得到展示,老师提供给了学生一个平台,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全体学生找到了身边学习的榜样,知道了美的语言是怎么来的,从生活中来,从阅读中来,从幽默中来,更是捕捉了内心一刹那的心灵活动中来的。管老师在讲评中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和发展语言。
2、挑刺。管老师先让学生认识“大头病”和“大脚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中的一些空话套话大话这些现象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应该“砍头”“砍脚”。让学生朝着“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方向走。
3、开头和结尾的“假、大、空、套”话被砍掉了以后,学生一篇长文就被砍掉了短文,怎么办?这时管老师再指导学生:寻找故事的曲折点。引导学生发现故事发展的曲线图来理解“一波三折”的写法,如果事情很顺利,就寻找内心的曲折点,引导学生学习:作文,寻找故事的曲折点。故事,寻找内心的曲折点这一写作方法,来把过程写丰富具体来。听了他的作文课,我真觉得管见,管用。接下来我们听到的是五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有浙江的名师:虞大明、张祖庆。有北京的名师:窦桂梅、王玲湘、张家龙。所以我把他们分为南派和北派。虽然他们各自己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但其实对课堂的思路还是很一致的。重视预习,及课前检查预习,通过质疑引发学生思考,课中指导学生围绕多面性的问题选择一个方面能过小组合作学习去探究,最后延伸拓展。
“预学 共学
延学”这是清华附小创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课堂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增值为中心组织教学。”
这些名师他们都有各自己的教学主张,但对语文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却显得很一致,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块“预学——共学——延学”,预学:预习要落实到位。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较长时间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内化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带着准备和问题走进课堂,教师的教就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学生带着更高的渴望和问题走出课堂,学习的学就有了方向性和提升性。
通过预习单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及课前需自己探究的内容,上课一定要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就是的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
共学:老师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质疑文本,小组合作学习重点探究,群思广益,共同学习。
延学:延伸拓展
群文阅读,摘取该作者其他文章中的一些重要片断,推荐相关的书籍让学生读。
引导学生欣赏这一作者的其他文章,或是是类似题材的文章,开阅读学生的阅读视野。
听完课以后,深深地被这些名师的综合素养所折服,最让我信服的是他们的年纪比我大多了,但他们记忆力超强,能同时记住十几个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并快速在脑子里进行梳理,哪些是需要在课堂指导解决的,哪些是学生在理解了文本之后能自己解决的,以此来展开教学,在经历了一个小时的教学后,还能记住是哪个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并叫出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其实细想下来,不是年纪的问题,而且是是否用心的问题。
这一次的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的学习机会,最后我想借用一句名家的真言结束我今天的汇报:课堂教学应该在“学”上做好研究。
第四篇:听课汇报稿
听课汇报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5月16日,在龙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前往深圳同乐小学听课,首先我代表其他几位老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五月的深圳,虽然刚经过暴风雨的洗礼,还是显得那样洁净、美丽,但我们无暇欣赏这繁华、美丽的大都市,每天都在紧张、愉快中度过。
在深圳的这几天,我们聆听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立福教授的讲座,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和深圳市坪洲小学张云鹰校长的示范课与讲座,以及许多优秀教师同课异构展示及说课。
本次学习对我触动颇深,以下几点是我在学习中的体会,也是以后我努力的方向,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一、多读书,少提问。老师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读书,无读不成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课堂上要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
二、巧设练习,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课件要慎用。课件不是语文,必须要用的要用,可用可不用的不用,不必要用的坚决不用。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到一放、二扶、三逃、四隐,由“教师搭台教师唱”走向“学生搭台学生唱。”
五、由舞台式的“我对你”教学走向“小组式”的团队合作学习。要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作用,要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
总之,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育改革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作为教育者,每天要在反思中实践着,在反思中教育着,这样我们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本次听课,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也使我们看到了自己在今后教学路上新的希望。
第五篇:听课汇报
听课有感
近期,我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在县的职教中心举行,学校组织我们前去观摩学习。因此,有幸聆听了几位参赛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听课感想。
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学生,课堂上学生们某些问题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位参赛老师,在讲授《安塞腰鼓》这一课时,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应变能力。
二、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曾听一位老教师说:“课本编的有他一定的道理,讲课前首先要吃透课本„„”当然这不是说讲课就围着书本转来回的读,而是不管怎么变都是不会脱离这个根本的。我听得第一节课是《在沙漠中心》,该老师让学生有感情的熟读课文之后设计了一场舞台剧表演,让学生在讲台上生动的展示主人公在沙漠中的感受,再配上沙漠中特有的风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一点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
三、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这次的公开课交流中,我看到有的参赛老师讲起课来可以旁征博引,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精彩纷呈。比如,有位老师讲到《喂,出来》这篇文章时,运用了大量的资料,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充分融入了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必须要对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也发现我们的参赛教师都能饱含热情的走进课堂,充满真情的与学生交流,把自我融入课堂,融入学生。有了感情的教学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更精彩。我们的学生都是很敏感,很聪明的,当你对他们给予了全部的爱心,饱含着热情的上每一节课的时候,他们会回报给你百倍的情意。优秀的教师就是以他们人格魅力和品德来打动人的,而并不仅仅是学识。
总得来说,通过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也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