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印度电影《天上的小星星》有感
请在网上下载印度电影《天上的小星星》,写一篇观后感,请结合心理学、教育心相关知识,结合教材“师生沟通的艺术”
每个孩子都应该是老师心中的星星。有障碍的孩子更应该得到帮助和尊重。这是我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的深切感受。
当我看到伊夏美术课上开小差被刻板的美术狠狠打手的时候我的心有颤抖。我在回想我小的时候有没有上课开过小差,有没有得到老师这么严厉的责罚?我现在做老师了,我是否这么古板的苛求过我的学生,如果有,那真是罪过耶。
作为一个老师,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想起了我暑假里看的一本书《周国平论教育》,其中有些观点我是持赞同态度的。他说,教育的真正灵魂是守护人性。,扪心自问,曾几何时,我们有些老师在无情的竞争中也是失去了理智,使我们的心智蒙上了灰尘,往往丢失了一颗真诚的心,忽略了那些“差生”,使我们看不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和 痛苦无助。在我们的眼里只有激烈的竞争,名次,升学率等等。
我原来只是认为只有中国的学生才深受强烈的应试教育之苦,没想到印度的孩子也一如中国的孩子,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被无穷无尽的学知识所压抑,失去了原本属于孩子的童年的天真快乐。
伊夏的哥哥,什么都是优秀。符合老师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我想他是否在老师和家长画的这个好孩子的标准的圈圈中失去了什么,是否是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的心境吗?虽然他每天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伊夏,使我想到了目前中国千千万万的在应试教育中挣扎的孩子,我们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率,每天把孩子当做学习的机器一样的对待。许多学校全封闭的管理,很多小学生就每天做作业,背书,等等搞得精疲力尽,高中简直是就是炼狱。我有一次问一个学生你的网名叫什么,他说叫“坐牢”,“每天呆在学校,无穷无尽的学习煎熬,像坐牢一样。”我无语。我跟很多人讲过这个故事,大家认同这种事实的存在,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却又无奈,我们也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却无法扭转乾坤。也许我们是无法扭转乾坤,但我们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颗平和的心,看淡职称和名利,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里和灵魂。
作为一个母亲,当我看到伊夏妈妈心疼的伊夏而又无能为力的揪心状态,我的心也跟着发紧。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居于观念的不同,或者说有的父母他不是教育专业人士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老师要转化一个“差生”不仅要改变孩子,有时还要改变家长的观念。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做到了,也无愧于“教书育人”这四个字。
如果没有后来美术老师的用心关注,倾心引导,伊夏的人生将在一片黑暗中度过,他将不是一颗星星,他的人生将只能是一只哑巴似的甲虫,沉重而默然。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感受到一个老师的爱心,耐心,是多么的重要。他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像星星一样存在我们的心里。给他们信念,给他们关怀,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让每个孩子像星星一样发出属于他自己的光芒。
如今我们正走在教研教改的路上,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关注教改,关注教育,关注我们眼中的每一颗星星。希望我们的教育更早的从固化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
第二篇:印度电影《天上的小星星》观后感
印度电影《天上的小星星》观后感
——每个孩子都应该是老师眼中闪亮的星星
谭晶
内容摘要:学困生的转换,是一个艰难而普遍的话题,他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并且细致的去做,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更应该得到帮助和尊重。一个老师的爱心,耐心,非常的重要,他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关键词:老师、学生、教育
《天上的小星星》这是一部著名的印度电影,很值得每位教师一看,我也是在同行的推荐下看了这部电影的。我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最深切感受就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是老师心中闪亮的星星,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更应该得到帮助和尊重。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8岁的男孩子,伊夏。他是一个特别的孩子,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学困生”。伊夏在学校,似乎什么都做得不对,他总是对不上学校的节凑,成绩让老师和父母看见了就皱眉头,字写的歪歪扭扭,文化课上似乎总是听不懂,老师在黑板上的书写,他总看成是字母在黑板上打架,一团糟。一天到晚的几乎不说话,也不与别的孩子玩,他似乎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存在于他自己的小世界里,但是他的脑袋里总是有许多的奇思妙想。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彩色的,是可爱的,是会动的,他会观察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大人们似乎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整洁更感兴趣。
伊夏上课的时候也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总是开小差,不听老师讲课。当我看到伊夏美术课上开小差被刻板的美术老师狠狠打手的时候我的心有颤抖,我在回想我小的时候有没有上课开过小差,有没有得到老师这么严厉的责罚?我现在做老师了,我是否有这么古板的苛求过我的学生?如果有,那真是罪过耶。
作为一个老师,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想起了我去年暑假里看的一本书《周国平论教育》,其中有些观点我是持赞同态度的。他说,教育的真正灵魂是守护人性。扪心自问,曾几何时,我们有些老师在无情的竞争中也是失去了理智,使我们的心智蒙上了灰尘,往往丢失了一颗真诚的心,忽略了那些“差生”,使我们看不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无助。在我们的眼里只
有激烈的竞争,名次,升学率,说穿了,就是自己的名誉,等等。
我原来只是认为只有中国的学生才深受强烈的应试教育之苦,没想到印度的孩子也一如中国的孩子,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被无穷无尽的学知识所压抑,失去了原本属于孩子的、童年的天真快乐。
伊夏的哥哥,什么都是优秀。符合老师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我想他是否在老师和家长画的这个好孩子的标准的圈圈中失去了什么,他是否在内心的深处也是在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的心境呢?虽然他每天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
伊夏,使我想到了目前中国千千万万的在应试教育中挣扎的孩子,我们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率,每天把孩子当做学习的机器一样的对待。许多学校全封闭的管理,很多小学生每天被做作业,背书,等等搞得精疲力尽,高中简直是就是炼狱。我有一次问一个中学的学生:“你的网名叫什么”,他说叫“坐牢”,“每天呆在学校,无穷无尽的学习煎熬,像坐牢一样。”我无语。我跟很多人讲过这个故事,大家认同这种事实的存在,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却又很是无奈,我们也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却无法扭转乾坤。也许我们是无法扭转乾坤,但我们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颗平和的心,看淡职称和名利,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里和灵魂,在乎一下孩子们的感受。孩子们的童年不应只是充斥着无尽的习题和分数,他们应该把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睛更多的去观察这个美好的自然世界,用童趣的心去感受这个美好的自然世界。作为一个母亲,当我看到伊夏妈妈心疼伊夏而又无能为力的揪心状态,我的心也跟着发紧。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居于观念的不同,或者说有的父母他不是教育专业人士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老师要转化一个“差生”不仅要改变孩子,有时还要改变家长的观念。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做到了,也无愧于“教书育人”这四个字。
如果没有后来美术老师的用心关注,倾心引导,伊夏的人生将在一片黑暗中度过,他将不是一颗闪亮的星星,他的人生将只能是一只哑巴似的甲虫,沉重而默然。美术老师引导伊夏去观察世界,去画出自己的感受,他从美术老师的眼睛里看到了理解,他幼小的心苏醒了,他开始慢慢融入到学校的生活当中,他的画,让人们意识到了伊夏他是一个美术天才,他得到了同学们认同的掌声,他得到了校长亲手颁发的绘画奖状,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我,终于破茧成蝶。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感受到一个老师的爱心,耐心,是多么的重要。他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关怀,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让每个孩子像星星一样发出属于他自己的光芒。让每个孩子像闪亮的星星一样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第三篇:看雷锋电影有感
看雷锋电影有感
你如此平凡,平凡得像脚下的土地;你如此崇高,崇高得像青峰插入云际;你像一颗小星,亮在茫茫的银河里。当看到电影中雷锋倒下的那一刻,我的心受伤了,泪水就要盈眶而出。才22岁,正是生命最旺盛的时候,却走了„„他总是替人着想,替国家着想,给人民群众与他的战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雷锋离开了我们,和我们永别了。但是,他的精神却长留人间。其实,在雷锋离开了我们之后的日子里,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无数的雷锋出现在我们的社会,出现在我们身边,留下了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就如影片中雷锋的战友,因为对雷锋的离去深感愧疚,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传承雷锋精神,我觉得他说得一句最令我感动的话是:“如果我们班长在,他也会这么做。”但也不免要被别人误会。虽然社会中也有许多活雷锋,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眼中只有钱,哪还有什么雷锋精神?这一点让我深感遗憾。
可是,社会中不能缺少这样的人。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也要学习雷锋,就如雷锋日记中所写的:一个人,只要大公无私处处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兢兢业业为党工作,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人只要他不存私心,时时刻刻考虑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服务,他就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让我们像他一样乐于助人,像他一样勤劳朴纯,像他一样热爱国家„„学习雷锋好榜样!
第四篇:看《雷锋》电影有感
2011年3月,我院积极展开学习雷锋的活动。2号晚上,我院团委组织各院、系学生会和社联在1117看《雷锋》电影。
雷锋的童年是辛酸的。他的家人相继死去,只有一人孤苦伶仃。长大后,他用自己的一番热情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他省吃俭用,穿的袜子是补了又补,却将一百元钱毫不犹豫地捐给了灾区人民;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帮助工人们盖楼房,却写的是别人的名字;他本来打算去医院看病,却遇上风雨中一位老人带着孙子到二十多里远的地方探亲,就背着小孩和老人一起去,送到了目的地,他还没喘口气儿喝杯水,又转身钻入了茫茫大雨中……
看完电影之后,所有人起立宣誓:学习雷锋,以身作则,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勇于奉献,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努力创建和谐社会,将雷锋精神化为我们的道德准则,行为模范,以实际行动为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其实学雷锋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他的精神将永存在我们这代人的心中,多少次不求回报的帮助,多少次催人泪下的感动,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这个社会需要这种精神,这代人需要这种精神,它会让每个人心间射进无比感动的暖阳,永远的照耀在我们前行的路上。
第五篇:印度电影影评
《阿卡巴大帝》:浪漫爱情与宗教信仰的正面冲突
印度电影对于目前看电影的人来说,可能是涉及的相对较少的一个部分,从1913年第一部印度故事片诞生至今,历经80余年的发展,印度电影业已形成了一个年营业额约500亿卢比(12亿美元),拥有近200万工作人员,年产1200部影片的庞大产业。这1200部影片中,800部是故事片,400部是电视片、商业广告片和译制片,总量相当于好莱坞年产量的3倍。印度早期电影多是模仿好莱坞的影片,然后将其改编成印地语和其他语言。但慢慢的,印度电影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传统得到了全球不同肤色、不同语言观众的认同和喜爱。不过印度大多数影片都是按多年来卖座率较高的商业影片的戏路拍摄,即一部影片有1个明星、3个舞蹈加6首歌,片中不时可见小楼洋房,香车美女,不免让人感觉影片中的场景与亲眼目睹的印度相比,更像个“世外桃源”。电影的发展与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脱节。
无论是在古代背景的《阿育王》,还是现代都市背景的《你好,伦敦》,影片都充斥着浪漫唯美的爱情与风格别致的印度建筑,电影完全与现实生活偏离,直到现在所出现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才第一次直面现实,揭露了印度人民的生活现状,走出了“华而不实”的电影发展怪圈。我今天看的就是印度影片的一部代表作——《阿卡巴大帝》。
阿卡巴大帝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皇帝,莫卧儿王朝是印度最后一个王朝,同它以前的统一北印度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相比,它的历史意义更大。莫卧儿王朝是印度第一个建立在民族和解,宗教宽容基础上的统一王朝,它的治国精神和疆域版图对今天的印度仍然有很大影响。奠定了这一切的阿卡巴大帝,在印度第五排行榜中,排名仅次于阿育王。阿卡巴统治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时期,正是英伊丽莎白一世统治英格兰时期。他晚年所统治土地的范围,大得有如欧洲,势比当时欧洲任何一个帝王都大。
影片的主线讲述了一个16世纪的爱情故事,伟大的莫卧儿皇帝阿卡巴与拉杰普特族的公主乔达哈联婚,从而衍生了一段真正的爱情。在政治上,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卡巴国王知道成功没有疆界,在征服了兴都库什山脉之后,继续向他的征途进发,直到他的帝国扩大到从阿富汗到孟加拉湾,从喜马拉雅山到哥达维利河。因为他那精明的宽容、慷慨及权力,阿卡巴赢得了为他效忠的拉杰普特族人――最好战的印度教教徒的信任。但阿卡巴没想到的是,当他与乔达哈――这位突如其来的拉杰普特族公主结婚后,却遭到了乔达哈极力的排斥,为了进一步巩固他与拉杰普特族人的关系,他要开始进行新的征途,就是嬴得真爱。然而身为拉杰普特族的公主,乔达哈很反感自己只是政治上的棋子。在这婚姻的结盟里,阿卡巴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不只是打赢的本领,还有赢得深藏怨恨与极端偏见的乔达哈的心。
然而,当阿卡巴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获得乔达哈的爱慕的时候,却遭到了众人的阻扰。犹如故事开始时一样,阿卡巴和乔达哈面对这场联婚都表现出的排斥,在这里也并没有得到众人的理解。一个穆斯林和一个印度教徒的联姻让两个人同时陷入了宗教信仰的斗争之中,当乔达哈听闻父亲将她嫁给阿卡巴所表现出的绝望与伤心让人不禁感叹宗教信仰在这个古老国度所代表的非同凡响的意义。
阿卡巴为了统一印度大陆,接受了安珀国王的联姻请求,而乔达哈为了安珀王国的和平也不得不接受这场政治联姻。在和乔达哈相处的日子里,阿卡巴表现出了一个国王的宽容与大度,他不仅接受了乔达哈苛刻的条件,还处处为她着想,渐渐获得了乔达哈的好感。阿卡巴由此对印度教有了好感,他在他统治的领域内,废除了印度教徒去圣地朝拜的香客税,接着又废除了印度教徒的人头税。这两项税收的免除使国库减少了大量的收入,却使他的政权真正扎根于印度。
然而,阿卡巴的这些举措却马上遭到了以其义母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并设计陷害乔达哈,让她失去了阿卡巴的信任,并被遣送回国。乔达哈因为失去信任而伤心欲绝,当她刚找到爱、信任和幸福的时候却又失去了这一切。阿卡巴对其义母的纵容,使她无法容忍印度教徒在莫卧儿宫廷的种种违反穆斯林教义的事情,致使全剧的戏剧冲突达到了最高潮。然而,在阿卡巴生母的澄清下,阿卡巴知道了其中的真相,后悔不已。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回了乔达哈的真爱。
在宗教信仰束缚下的这段婚姻虽然最终取得了完美的结局,但其过程是充满艰辛与挫折的。阿卡巴作为莫卧儿王国的皇帝所表现出来的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支持是史无前例的,阿克巴的政府中,也有着众多的非穆斯林,包括他的印度教妃子的侄子曼•辛格,也有出自中产阶级的印度教徒托达儿•马尔,后者是一个出色的经济学家。阿克巴的后宫同样是宗教宽容的典范,他娶了30个来自不同教派的女子为后妃。而他与乔达哈的浪漫爱情更是被人们千古传诵。这段唯美的爱情在宗教信仰的束缚下反而别具风味。
我们重新翻开印度的历史,你会发现宗教已经丝丝屡屡的渗入这个国度的一切,包括现在,你走入这个国度,依然可以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光芒。
另外值得一提的印度的舞蹈,它的美丽闪耀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影片中万人颂扬阿卡巴献舞的那一段,至美至艳,绕梁三日,回味不绝。书上说印度是出美女的地方,从这些影片中看来,那里的女人确实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无论是她们的容貌,亦或是情感。
看看印度吧,看看那里的电影,看看那里的宗教,看看那里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