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用太阳计时1教学反思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用太阳计时
“用太阳计时”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课前我就想:怎样导入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积极性呢?通过多次的思考、设计,最后决定了以下方式:
首先问:谁知道自己是几点出生的?此时许多学生迅速举起了自己的小手,争先恐后的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学生回答之后,老师作出一副沮丧的样子,说:老师就没有你们幸福,当老师问妈妈“我是几点出生的?”的时候,妈妈告诉我:你是太阳冒红的时候出生的。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想一想,“太阳冒红的时候”是几点呢?这时,有的学生冥思苦想,有的学生与同位交头接耳,有的学生渴望的看着老师等等。这时老师出示了课题。就这样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中,在老师的精讲与学生对古人计时仪器的制作和探究中,愉悦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制作计时工具1教学反思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制作计时工具
反思一:对课定位的思考。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中用太阳计时之后的一个内容,也就是说,如果从单元教学的考虑出发,我在本课设计中的导课与设计制作水钟方案中的细节的指导就显得是多余的了。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本课有限的时间中,还要牵涉太多的本不该在本堂课教学的内容,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本该在本节课进行充分探究的内容而没时间去开展深入的探究了。
反思二:思想与实践的差距。
在本节课的设计时,出于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考虑,在让学生制作两分钟的水钟后只检验一分钟的时间,除了是考虑时间的因素外,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从中明白,我如果要制作一个可以用来计时十分钟,甚至是要计时一小时的水钟,我就可以用这种推理的方法,去标画刻度,推测更长的时间,制作能用于计时更长时间的计时器。但是这个想法在课堂实践中却没能得以实现。其主要原因是自己在执教中,没能引导学生去考虑这个问题,或者说自己由于紧张而忘了向学生说明。才导致这块内容的教学显得不够紧密。
反思三:细节决定精彩。
由于个人基本功的限制,在课堂的执教中还是不能很好的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及时的给予引导与挖掘,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磨课中,自己没能充分的考虑学生课堂的各种可能与应对的良方,才使得在课堂中没能及时的抓住与引导学生课堂中生成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第三篇:青岛版科学三上《用太阳计时》教学设计
用太阳计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开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
活动过程设计:
〔一〕铺垫孕伏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答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古代计时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3〕小组请代表汇报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
2、初步认识太阳钟
3、探究日晷原理
a.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b.制作日晷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c.探究原理
〔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
〔2〕学生答复。〔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
〔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
〔8〕学生讨论
〔9〕学生汇报.〔三〕认识手掌日晷
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
2.学生答复
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着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台下同学说说指向的时间。
6.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
7.学生答复。
教师小结。让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可以利用影子来计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节课,是观察课,学生动手制作了简易的“日晷“,在校园里,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子和时间的关系.(用太阳计时)大局部学生已经观察到了变化规律.观察力的养成,需要时间和耐心.不是一促而成的.比方: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在一节课里是完不成的,一局部活动需要学生课下自觉观察完成.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太阳1教学反思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认识太阳
《认识太阳》一课时,我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在这节课中,有收获,也有不足。下面,我针对这节课谈谈自己的讲课体会。
一、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全员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2.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科学课教学我注重课内外结合,注重学生搜集信息,搜集资料的能力的培养。
4.教师设计的主旨在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全员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注意层次,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
二、不足之处:
1.小组之间的讨论,缺少评价的环节。组内能解决的自己内部先解决,与此同时训练学生合作参与、倾听的能力。
2.学生讨论之前应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之上,自主学习形式不能流于形式。
3.教师的每一言,每一句都应明确,教师准备的课件应具有指向性,不能盲目。
4.科学课应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应该要求更强一些,目标性强,对学生应重点指导,对于太阳的角度,高低对影子的影响。教师应该讲透,使学生头脑清晰。
5.教师设计的内容过多,想要给学生的东西太多,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没有考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6.由于摄入的内容过多,大环节显得过于紧锣密鼓,好似赶场。存在原因还是教师钻研的教材不够透彻而形成的。
今后我将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深度挖掘教材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五篇:用太阳计时教学设计
用太阳计时教学设计
徐家店镇中心小学
于洁
一、教学理念
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把探究过程显性化是科学学习本质的一种要求。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太阳钟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钟的用处,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三、教学重点 日晷计时的原理 四教学难点 日晷计时的原理
五、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
六、教学设计
(一)铺垫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 生:学生说出时间
师: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 生1:手表 生2:上课的时间表
师: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 生1:我在网上看见过沙漏,古人是通过沙漏来判断时间的。
生2:我听奶奶说过,古时候夜里专门有人打更,人们是根据更声来判断时间的。
生3:看太阳。生4:看天色。
生5古人有的时候用点燃的香来计时,以一炷香为单位。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么古人究竟是通过什么来计时的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用太阳计时)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计时工具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现在在的计时工具主要有钟表、手表、电子表、日晷等,而且每一种计时工具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师课件展示古人计时工具:沙漏、水钟、日晷。)
师:对这三种计时工具,你有哪些了解,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1:我知道沙漏是通过里面的流沙来计时的。生2:我知道沙漏能做到重复计时,但即使周期短。生3:我到过北京故宫,见过里面有一种计时工具叫“日晷”,它是用石头做成的。
生4:我从课外书上看到过日晷,用石头做的大圆盘上有一根大铁针,大铁针的影子正好能投在圆盘上。
生5:我知道日晷是利用铁针投在圆盘上的影子来计时的。生6:我在网上见过水钟的图,是立式的。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呀。是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沙漏、日晷、水钟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非常大的改进,不仅在外形上,而且还体现计时的准确性和先进性上。(师课件展示何种各样的沙漏)
师:(课件展示日晷的组成图)日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面倾斜的石制圆盘叫晷面,圆盘中心和晷面垂直的铁钉叫晷针。古人就是利用一天中晷针投在晷面上的影子长短和方向来计时的。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日晷。(师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认为古代计时工具与现代的计时工具相比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生1:看见沙漏在慢慢流动,让人感觉时间也在流动,更能让人有“节约时间”的意识
生2:看见水钟里的水慢慢往下滴,也能清楚的感觉到时间在流逝。生3:沙漏和水钟都能重复计时。生4:看日晷上的影子来计时,很形象。
生5:我觉得用“沙漏、日晷、水钟”来计时,不如现在的计时工具准确。师:是啊!用“沙漏、水钟”来计时,能让人清楚的感觉到时间在流逝,更人促使人去节约时间,但是都不及现在的计时工具准确、方便。2.整理资料,引导学生发现计时方法。
师:过去我们的先辈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作息时间是根据什么? 生:太阳。
师:古人是如何利用太阳计时的? 生:我认为是利用影子。
师:我们上节课也观察了影子,现在我们再来证、分析一下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观察记录,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整理观察记录,会有很多种整理方法,教师恰当引导学生运用画影子并在影子上注明时刻的方法)
师:(引导学生汇报)从观察记录中,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充分汇报,学生会发现:把影子与时间相对照,像一个钟面或日晷)师:古人就是利用了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发明了日晷。你们所做的观察、记录、分析,都是古人曾经做过的,同学们也发现了日晷计时的道理,同学们真了不起。3.制作日晷。
师:该怎么制作一个日晷呢?
(生根据日晷的样子汇报制作日晷所需要的材料)师: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许多制作材料,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组准备制作一个什么样的日晷,制作方案想好以后,可由小组长到前面选取所需材料。(生自由选取材料自由制作,师巡视指导)师: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展示你们的作品,看看那个同学制作的最好,最漂亮。(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利用日晷计时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利用我们手中的日晷来计时呢? 2.猜想假设。
生:将日晷放在太阳底下,看影子的变化,从而指导时间。
生:上午的时候影子在物体的右边,下午的时候影子在物体的左边,根据影子的位置就能确定时间。3.制定方案。
师:下面我们就要到操场去用日晷来计时,你们为我们应该怎么操作呢?(生分组讨论方案)4.小组汇报方案。
生:将日晷放在太阳底下,让太阳照着牙签(即晷针),影子投在纸板上,然后划下影子,标上时间,从日出就开始做,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并标上时间,直到日落。
生:我认为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比较好。
生:一节课的时间太短,我们可以5分钟计时一次。5.实施方案。
师:现在同学们就可以利用你们手中的日晷,按照我们设计的方案来计时了。在及时的过程中,各组同学要互相帮助,共同合作,老师期待你们的研究成果。(生分小组到操场活动)6.生汇报活动结果。
师;:通过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是自东向西运动的。生: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生: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是相反方向。
生:太阳在天空中自东向西移动,地上的影子自西向东移动。
师:人们利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发明了现代的钟表,我们刚才在日晷上每一段时间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其实就是很好的一个小钟表,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太阳钟。再涂上不同的颜色,就是一个漂亮的太阳中了。7.讨论课后如何让利用太阳钟。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怎么利用这个太阳中,还有什么问题? 生讨论并提问题。
师:我们把做好的太阳中放在校园空旷的地方,经常观察,验证我们的研究。
四、拓展研究
同学们,知道圭表吗?他是怎么计时的?让我们课下查找有关资料,揭开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