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师关心学生的事例
老师关心学生的事例
六年级(4)班,赖秋凤,女,14周岁。在一次题为《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习作中,她这样写道:老师,我恨我的妈妈。她在我小的时候就狠心地抛弃了我,离开了人世。爸爸一直在外。老师每当我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伤心的眼泪就会簌簌地从脸颊上滚落下来。„„老师,您能告诉我吗?我恨我的妈妈对不对,请您为我保密„„当我看到这段令人酸楚的文字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颗挚热的爱心促使我决定要亲近她,关爱她,帮助她,以弥补亲情的缺欠,抚平她心灵上的创伤。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一到教室,就搭着她的肩膀走出教室,和她谈心,我告诉她:“恨妈妈,显然是不对的,她选择自尽肯定有她的苦衷,但是愚昧的,不理智的。你聪明、可爱,现在要发奋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有理智,有出息的女强人,来告慰九泉下的母亲。”她听了,大大的眼睛巴眨巴眨了几下,豆大的眼泪滚闪了下来。后来,我们之间的距离渐渐地缩小了,沟通,辅导作业、作文的次数多了,她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阳光。
第二篇:关心孤儿事例
温暖渴望亲情的心灵
——滨海县大套中学退休教师刘以凤关心孤儿陆新宇纪实
陆新宇,滨海县大套中学初三(4)班学生,系滨海现代农业园区浦岗村九组人,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亡。
刘以凤,滨海县大套中学退休教师,与陆新宇为同村人,就是利用这住在一起的机会,刘以凤给予了陆新宇渴望亲情的温暖。
节假日,陆新宇香甜地吃着刘以凤包的饺子时,脸上溢满了笑容。帮助这位孤儿早已成为刘以凤生活中的一部分。“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去他家,给他们送些小礼物或者和他一起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刘以凤做这些,已有近4年的时间。
第一次去陆新宇家的时候,在一间房子里,刘以凤看到陆新宇躺在小小的床上,很愁苦,刘以凤就和他谈起了生活问题,帮助他度过一时痛失双亲的痛苦,经常伴着他,并给予他父爱,直到他接纳了他。
“现在每逢端午、中秋、圣诞、元旦等节日,我一般都会去看望一下他,跟他们谈学习、带去几件衣服、分发点小礼品。每当看到他活泼而开朗的笑脸时,心里感觉真是美滋滋的。”刘以凤说,时间久了,他和陆新宇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去的时候,陆新宇都非常高兴,搂着他说悄悄话,问他又带了什么好东西;每次走的时候,陆新宇都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地问他什么时候再来。
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他们现在变得越来越熟。刘以凤说,这个世界很大,充满着无尽的温暖,唯愿每一个有爱心的人伸出有力的手,托起孤儿们那份渴求亲情的心灵,才能用真心、真情温暖这群可爱的天使。
第三篇:关心流动人口事例1
广元居民区人口计生协会关心流动人口“家里事”
“以前,一提起要与流动人口打交道,大家都会皱眉头,入户走访时不是被骂出来,就是被打出来,感觉这工作太难干了。”说起流动人口的管理,广元居民区人口计生协会会长华伟用这样一番话来描述。因为一直以来这就是个令人非常头疼和棘手的问题,以天平路179弄小区为例,由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都住在小区里。
对广元居民区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来说,流动人口服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了,目前已经是小区社会服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6月的一天,小区清洁工刘香兰抱着他的儿子健健来到居委会,要找计生协会会长华伟帮忙。刘香兰,女,安徽外来务工人员,2008年至今一直是小区的清洁工。看着即将儿子健健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刘香兰心里矛盾重重,只因自己是外来务工人员,自己的儿子无法享受与本地儿童一样的教育。如果将可爱的孩子送回老家,没有父母在身边,儿子变成了留守儿童;如果因此而辞去工作回老家,自己也很是不舍,一想到这里,她便难过极了。
“有困难,找居委。”给了他她很大的启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刘香兰来到了居委办公室,找到正在忙碌的华伟,讲述了自己这段时间的苦恼。华伟耐心地听完后,了解到该问题已迫在眉睫,立刻将该问题反映给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崔励华。崔书记考虑到小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是一个普遍问题,他多次联系了社区共建单位幼儿园领导,最终找到了幼儿园校长,华会长也曾经与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多次上门与幼儿园领导恳谈,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学校领导,学校答应给予他们一定的名额。
刘香兰家是第一个参加报名,她说:“真没想到社区的力量这么大,为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以后我一定加倍努力工作,不辜负上海人民和社区领导对我们的一片关心!”
广元居民区人口计生协会
2012年8月
第四篇:学生热爱集体事例
班级学生热爱集体事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广播的题目是:《班级学生热爱集体事例》。自从学校开展月主题美德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班级学生更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班风浓、学风正,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热爱集体的典型学生。
我们班的杨逸飞、申嘉惠同学,身为班干部,总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尽心尽力的为班级做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管理班级体,帮助班里的学困生,从来没有对同学的疑问不理不睬。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从不迟到、早退,上课认真听讲。对于不文明的行为敢于及时劝阻,如果发现同学违反了规定,会上前指正,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直到那位同学真心悔过。每当有什么脏、累的活儿,冲在最前面的常常是她们的身影,老师不在的时候她们也总能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管理班级,带领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让老师放心。她们的这种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集体中的每一员,也成为了集体中的领头雁。
我们班的宗赋姿同学,常常为了班级的工作乐此不疲。每次班级布置文化墙,她都是出谋献策,精心布置,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我们班的文化墙在她的下,总能办得很精美。此外,作为班级的纪律委员,她总是尽心尽力管理着班里的纪律,大胆纠正同学中不文明的行为,良好的班级纪律为学生的良好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小组长,她耐心地帮助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使每一位学生在他的帮助下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她正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班级增光添彩。
还有班里的李锦壮、李雪娇等同学,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上积极主动、认真踏实,每次作业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在同学中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身为值周班长的她们在
自己值周的一个星期中,从“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全面全面管理好班级,使班级在学校的周考核中不扣分。
她们都是热爱集体的典范,让我们以这些同学为榜样,人人争当爱集体的好少年。
第五篇:如何关心学生
如何关心学生
任何社会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对人的培养和教育,社会为满足自身这种需要,创造了培养人的专门事业——教育,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热爱学生作为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人道性所决定。它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种深厚人道关怀和期待,反映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在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较高精神境界。
尊重信任学生。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也只不过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行为而已。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教师工作的问题,还是有没有一个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任何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都是应当予以谴责的。而尊重信任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要求教师放弃对学生批评教育的责任,如果是这样,那就变成了放任。批评教育学生,但不能污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在被漠视和污辱中成长的人难以有做人的尊严,既学不会尊重人,也不会自尊,心灵麻木,自尊丧失。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感的对他们寄以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发展得如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种责任感使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寄以良好的期待,使他们产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这种要求高于 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一个教师如果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则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以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防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受到践踏和损害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这样的教师不仅为学生所爱戴,也为社会所称道赞赏。举观我国当代优秀教师,他们无一不具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从他们众多的事迹中可以发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乐以忘忧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的爱,蕴涵着对学生做人成材的渴望,蕴涵着对祖国兴旺发达的渴望,蕴涵着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向往。他们在教育中的一切活动,都以是自觉地、完全的建立在关心学生的基础之上,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也会被学生所尊重信任,进而容易使教师对学生产生关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新,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果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关心。也只有这种关心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你用任何努力也无法是它移动。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教师对自己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老师,更加乐于接近老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就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现代教育极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于主体性的理论探讨有许多内容,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解决主体作用发挥的动力问题。没有动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可能,就不会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情期待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来源,它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
教师热爱学生有利于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认知、记忆活动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愉快的心境相伴随。能够有力的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原因,靠学生的情感状态来达到的。”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善于鼓励,言行经常体现出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关心,进而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反之,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造成内心烦躁,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洛克曾经说过:“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或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就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我相信读了我这段话的人一定会回忆到自己从前受了父母或教员的粗率模样,以至对于自己说出的和听到的话都茫然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