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体会[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23: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爱的教育》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爱的教育》体会》。

第一篇:读《爱的教育》体会

《我们的新老师》讲述的是佩尔波尼第一天跟孩子见面的情景。面对调皮的孩子,佩尔波尼表现的宽容、镇静让我感到敬佩。他的坦诚、直率更让我感动。他对同学们说:“我没有家,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我母亲去年去世了,现在只有我一个人。除了你们,在这个世界上我再没有别的亲人。你们是我惟一的爱,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爱我。我不想处罚任何人,请你们向我表明你们是真诚善良的好孩子。我们的班是一个大家庭,你们就是我的骄傲和慰籍。我不要你们做口头上的许诺,事实上,在你们心里,我相信你们已经做出了回答,谢谢你们。”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孩子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脸上,我感觉到真诚的力量。老师的话语,让那个调皮的孩子走到老师跟前,用颤抖的声音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老师吻了一下他的额头,说:“去吧,我的孩子。”读到这里,我想,我们的老师跟孩子有过这样的坦诚的交流吗?对待他们犯下的错误,能做到这样宽容吗?扪心自问,我感到汗颜。

第二篇:《教育爱》反思体会

想说爱你不容易

—— 聆听《教育“爱”与良好教育关系的构建》有感

“我怀着对生命的敬爱,等待每一朵花的盛开。”一句话道出了作为教师,们要付出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行动才是对爱最真实的考证。欣赏完张红老师的精彩报告,猛然间触动了心中那根并不算坚强的神经,对“师爱”开始有了新的理解与感悟。正如张红老师所言,“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在执行的时候争议和矛盾冲突最多的地方。当我们陷入“爱学生却得不到理解”之中不能自拔,甚至怨天尤人时,是否反思过爱学生的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爱的能力。

教育爱是一种能力。教育爱有三种类型,情感型的是喜欢,理智型的是宽容和耐心,超越型的是包容、欣赏和尊重。反思我们对学生的爱,更多的是情感型,仅仅是喜欢学生。甚至,我们喜欢的是优秀学生,喜欢学生的优点,喜欢学生的乖巧。而对于后进生、有性格缺陷的学生,却丝毫喜欢不起来。如此之爱只是本能的爱,称不上“师爱”。

爱学生是一种能力。包容、欣赏、尊重都非与生俱来,都需要方式方法。小学生还是孩子,缺点不少,错误不断,需要老师去包容,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说,小学生就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包容学生的缺点欣赏学生的优点是师爱的直接体现,有的学生很难找到优点,就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能做到包容和欣赏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的缺陷和不足,只有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才能在学生的身上看到“爱的力量”。有时,我们面对学生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不可否认,老师相对于学生存在优势,但仅仅是“平等中的首席”的优势。尽管我们是现代学校中的现代教师,有时走的却是传统教育的路子。传统教育是权力教育,教育效果更多靠社会赋予的权力;现代教育是能力教育,教育效果更多靠教师本人的能力。当我们从权力的舞台上走下来,抛开体罚和惩罚,依靠能力来开展工作时,才发现我们是多么弱小。当猛然发现我们还不具备爱学生的能力时,才发现需要学习的道路真的还有很长很长。包容、欣赏、尊重,这是爱学生的能力,那就让我们的能力学习之路从这里开始吧。

教育爱是一种方式。爱是师德的灵魂,却并非没有限度,爱学生就要作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良师引领方向,益友陪伴成长。不可否认,张老师在告诉我们师爱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种教育方式,陪伴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现代教育已经不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并落实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仅仅如此依然不够,还需要陪伴学生,和学生共同成长。当我们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时,老师也要拿一本书和学生一起读,一起探究书中的故事,让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走进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中;当我们制定班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时,老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讨论班规的可行性,一起修正班规,一起制定赏罚措施。爱学生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爱学生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尽管依旧有师道尊严,但师道尊严的前提是尊重;尽管依旧有严师高徒,但严厉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尽管依旧是学生的领路人,但要和学生一起讨论行走的方向。当我们真的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也就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掩饰,也不会因为被学生指出失误而尴尬。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原来,这是一种师爱的方式。

教育爱是一种心境。教师要具有尊重的心、合作的心、赏识的心、分享的心。说到底,这是一种心境,用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是凭良心的买卖。当下,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和考核挂钩,可是,师爱无法考核。尊重、合作、欣赏、分享,怎么考核?每一个人都有功利性,正是因为人的功利性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老师也是人,也有功利性,这无可厚非,只是不能有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不能不重视考核成绩,不能不考虑评优晋级,不能不照顾家庭生活,更不能放弃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师爱的心境。张红老师说,教育需要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怀,更需要冷静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许就是如此。同时,张老师说,世上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放弃教育的理想。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都有一个教育梦,用师爱的心境衬托出的教育梦更令人向往。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只要我们的心境不变,只要我们努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管能不能实现,只要我们在路上,只要我们是路上的行者,我们就是幸福的,我们就生活的有意义,有价值。

以前,我一直认为师爱就是爱学生、爱工作,听了张红老师的报告后才知道师爱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深厚的底蕴,还需要我在工作实践中去思考,去理解。基于对教育爱的反思与重新定位,作为教师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关爱学生方面的利与弊,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一、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在教育行为中教师要恪守师德规范,从严要求自己的言行。正如陈爱苾教授所说的那样“师德最大的秘密是教育爱”,教育爱的形成是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前提。所以,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行为中保持较高的思想境界,为人师表。

二、“情”的投入尤为关键。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情”不仅要有慈母般的柔情、还要有朋友般的热情,与学生亲密地融为一体。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像对待子女、弟妹般对待学生,像对待朋友般融入学生,构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彩虹桥。

三、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只要是自己的学生,无论其是富贵还是贫贱、是聪慧还是笨拙、是淳朴还是顽劣,都要爱他们,“爱心”要普洒全体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爱优秀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容易做到的事情,但爱差生就比较困难了。因此,要做到真诚地热爱差生,教师就必须克服自己的成见,坚信后进生一定会成为上进的学生,满腔热忱地激励问题学生正视自身的价值和优势,认识自己蕴藏丰富的内在潜力,从而逐步唤起积淀在心灵深处的自我更新意识,走上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正确道路。

四、充分尊重学生。爱只能用爱来衡量,理解只能用理解来赢得,尊重只能用尊重来换取。你用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用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对待你、对待社会、对待他人。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率先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向学生敞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以心换心,以情感情,使被教育者在互尊互爱、水乳交融的感情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通过感情的力量优化教育效果,激励学生不断地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设计自我,实现教育目的。

五、理解和宽容犯错的学生。任何一个学生也难免不犯错误,金子有时也可能蒙上尘埃。教师要理解学生偶尔的错误是无心之过,没有恶意。抱着宽容的态度去原谅他们,而不是揪着不放。让学生感受到宽容之中爱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一颗恒爱之心,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不等于无原则的放纵,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教师要把严厉教育与爱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严师出高徒的道理,教育学生认真做事、诚实做人。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对他的惩罚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不是与他们过不去,这样就会减少他们对老师的敌对心理,减少抵触情绪,使学生明白老师是关心爱护他的,老师对他没有偏见。知道为什么错了,今后不再犯同类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问题处理的坚决,又让学生明白教师处理问题的良苦用心。

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善于学习和总结,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成长,对于同一件事,我们和学生之间的认识是不同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们现在在教育路上有了很多“困惑”“困苦”了,就该“困而学之”了。要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只要我们有一股学习劲,那么我们就已经找到了教育的智慧翅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丁强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抱有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同桌,给予学习上和思想上的帮助;通过平时面对面的辅导,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丁强同学终于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我也将继续为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我的青春与热血。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淌的奉献。实践教育爱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也不是一两天能做得到的事情。实践教育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需要靠我们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实践。让爱的雨露洒满校园,让我们的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在爱的沐浴中健康成长。用教师一颗颗平凡的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教育成就每一位学生。

第三篇:读《爱弥尔》体会

读《爱弥尔》体会

读完《爱弥尔》后,觉得这本著作深入浅出,蕴涵着他在幼儿教

育方面的真知灼见,闪烁着他独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其自然,以儿童为本位,应该让孩子自

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

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有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

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

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

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

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事实上,在这种年龄,理性对他有什么

用处?它阻碍着体力的发展,儿童是不需要这种阻碍的。”这是整本

《爱弥儿》中最精髓,最叫绝的一段。阐述了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

长,应该顺其自然。当今社会,由于人口激增,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从小就扼杀了孩子玩闹的天性,或是

逼其阅读厚厚的书本,或是替其报名兴趣班。在少年宫,你经常可以

看到:一个5、6岁的孩子,在其家长陪伴下,学习书法、钢琴、舞

蹈等等特长。他们大多都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

进行的。特别是当家长曾经的梦想没有实现的时候,总是希望他的后

辈来实现,于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在此,我们不能不痛心,我们在扼杀一个孩子追求自由的天性,因为在这些可怜的孩子耳旁总是聒噪着一些貌似苦口婆心的烦人的教导,头顶上总是压着数座沉重的大山,他们的世界已经失去了童年的光彩,他们成了满足大人培养欲望的行尸走肉。

孩子是有思想的,这点我们要时刻切记。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

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

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教育漫话》读后感

郑楼镇新宅小学 李秀全

最近,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

入浅出的文字所折服。书中所讲的东西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要重视孩子的兴趣。孩子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

三倍。所以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孩子会偶尔感到无味,如果那时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再勉强他们去弄,结果只能把孩子弄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二、德行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理性导引生活,以理智克制欲望。

因此,为了达到使欲望服从理智的教育理想,就必须在孩子身上培

植那种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不违反公道、乐于赠予别人和不曲解事实、说话绝对要真实等美德。我们要告诉孩子:那些违反礼仪要求,言行粗野,对别人无端轻蔑视、揶揄、非难甚或故意刁难等等,都是没有礼貌的。

三、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只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作为教师及家长的我们应该加以鼓励,无论孩子发出什么问题,我们不可制止他,羞辱他,更不可使他受到讥笑。我们可以耐心答复他的一切问题,解释它孩子所想要明白的事物,按照他们的年龄与知识的能量,从而使其尽量懂得。

《教育漫话》给了我重要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我相信孩子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我们教师或家长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所以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让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从而达到理想的要求。

第四篇:读《教育新理念》体会

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我看了《教育新理念》的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用心教书。应该做到并且强化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的修养,展现新时代教师的魅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老师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形成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寻求自身的发展的教师,会把自我的发展与职业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以昂扬的生气、学而不厌的精神超越自己。作为教师应更清醒的认识到: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也才能完成社会的重托。因此,教师应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

二、爱学生,应做到尊重学生与宽容学生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科苏德、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

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教师应尊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是平等的,对待学生要像朋友一样,重视他,欣赏他,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被尊重是每个人内心的需要,也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尊重学生则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

教师更要学会宽容学生。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过: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每一个学生都是多姿多彩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闪光点入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老师要用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学生,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

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第五篇:读《教育漫话》体会

读《教育漫话》体会

最近几天,我拜读了本学期我校推荐的读物,是英国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洛克的著作《教育漫话》,读了之后深有感触:

洛克指出,“鞭挞或呵斥是应该审慎地避免的”。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产生一种羞耻或恐怖的心理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其中,他把培养儿童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行为“顺从理性”的指导作为教育的核心。洛克指出,必须培养儿童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的思想,并且要使他们具有“乐于赠予别人”的美德。

洛克极端重视绅士的礼仪,即绅士待人接物的礼貌,礼节和风度,特别是要使人觉得青年绅士体格强健,双眼炯炯有神,举止文雅,颇有风度。他为,礼仪能使青年绅士所具有的理智、智慧等美德闪烁出它的光辉。对于一个绅士来说: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出生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洛克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1.早期教育。培养学生自制的能力一个重要途径是及早培养。他说;“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使这种能力容易地、熟练地发挥,则靠及早练习。”使儿童的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受支配的时候就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

2.要求合理。首先,在对儿童的道德要求上,要避免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出于个人的好恶,而不是理智;另一种是父母不能坚持要求。他提出,对儿童的要求应该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要求应该坚持。其次,对儿童的要求要宽严适时。他说: “无论需要何种严格的管理,总是儿童愈小愈需多用;一旦施用适度,获得效果之后,便应放松,改而采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法。”也就是说,儿童年少无知时,管教要严,切忌放纵亲狎;儿童长大知理后,管束可渐渐放宽。

3.反复练习。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不在多记,而在多做。通过儿童自己的反复练习,养成道德习惯,是儿童的道德行为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4.榜样示范。父母与导师的榜样是一种教育的力量。他指出:“耳闻不如目见”,儿童是“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他反对把儿童送入普通学校学习。主张把“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习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要求导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儿童做出榜样。

在奖励和惩罚的关系上,他主张多用奖励,少用惩罚,体罚更应慎重。如何运用奖励呢?他反对社会上盛行的拿“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的做法。他说:“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避免。”否则,等于教导他们去爱奢侈、骄傲、贪婪,满足和鼓励儿童的嗜欲。

在他看来,“尊重”、“自由”、“称誉”、“赞扬”等是对儿童恰当的奖励方法。“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这件事情最初看去不是没有困难的;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值得去寻求达到这种目的的方法(寻得以后,还要实行),我认为这是教育上的一大秘诀”。特别是当儿童没

有长大,不能用自己的理智去辨别是非之前,它是一种指导儿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

他还提出了奖惩的几条具体方法:(1)儿童值得受人尊重或被人羞辱的时候,其他各种可爱的或可厌的事物应该伴随来到;(2)父母对儿童冷酷的时候,周围的人应表示同样冷淡的态度,即教育态度要一致;(3)父母实施惩罚后,要等儿童改正错误才可改变脸色,即教育态度应连贯;(4)为了维护儿童的名誉,不要当众宣布儿童的过失,要背着别人私地里执行,儿童应手赞扬的时候,应该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

这些教育儿童的方法,我以往都没有特别注意到,今后在工作中一定加以注意,并和我们的老师相互交流,努力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爱上学习,热爱生活.

下载读《爱的教育》体会[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爱的教育》体会[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doc爱的教育

    ——读《我的教育心》有感近来一段时间,我再次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著作《我的教育心》 捧起,进行二次反思式、品味式、咀嚼式阅读。其目的有二。一是为 了自己在学习之后和自己......

    读《爱的教育》

    读《爱的教育》 花了几天时间,断断续续地把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看完,感触颇深。 一开始就知道这本书以小学生的日记的形式展现,以为会像我们小时候写日记一样,就算有......

    读《爱的教育》体会:爱是美德的种子五篇范文

    读《爱的教育》体会:爱是美德的种子寒假里,和小女一起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充满着爱的力量的书籍。此书通过一个小学生的视角,用日记的形式,质朴的语言,传递着爱......

    爱的教育读书体会(大全)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一书是爷爷在我上小学4年级的时候买的。可是,我翻了几页便没再往下看。心想:太无聊了吧?都是我们平常生活的事。于是,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一放......

    “爱的教育”读书体会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是马尔可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因家庭负债,马尔可的妈妈到异国阿根廷去当保姆。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系,可自从有一次,妈妈来信说身......

    爱的教育的读书体会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张红 在寒假期间我阅读了戴晨志先生写的《新爱的教育》,文章描述了倪美英老师教学二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酸甜苦辣情形的点点滴滴透过戴晨志先生的妙......

    《爱的教育》读书体会[推荐]

    《爱的教育》读后感 高阳中学王雪艳 随着教书年限的增加,我越来越意识到一位好的班主任必须有良好的工作心态,我们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一日一日,一年一年,风雨兼程,披星戴月,感受着其......

    《爱的教育》读书体会[最终定稿]

    《爱的教育》读后感 最近读了读戴承志先生的《爱的教育》获益非浅,戴承志先生以精彩动人的故事,和他的专业知识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学理和启示人的故事,记得年轻时刚一任教,满心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