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老年公寓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公寓市场分析
一、市场需求状况
1、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市场存在巨大需求 在我国,由于主要还是实行家庭养老,老年人多和家庭其他成员住在一起,往往难以满 足老年人对住的特殊需求,有条件单独居住的老人,其住房条件也不理想。据天津、杭州的 有关调查,有 98%的老年人住在多层或集体住宅之中,单身老人和老年夫妇住在多层或集 体住宅中的比例也高达 81%。但是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社会化养老的发展 发展,以及老 发展 年人收入的增加,老年人对老年住宅的需求将会上升。
2、未来十年内老年公寓总体需求呈现上升态势 中国老龄协会调研部认为,截至 2005 年底我国已具有相当购买力的老年人主要集中在 中国 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未来十年,当现在 50 岁左右的人进入 60 岁以后,经济 老年市场的巨大购买力将会充分地显现出来。这部分老年群体中有许多人事业有成,退休金和储蓄存款比现在 60 岁以上老年人有很 大的提高,在消费观念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一群体是最早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子女少的 状况也会使他们更多地依赖于社区服务和选择不同于现在的养老方式。现在所谓的老年人 “高档消费”,在 10 年之后将后变成普通消费。老年公寓总体需求正呈现上升态势。北京、上海
3、北京 上海 北京 上海等大中城市及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中高收入老年群体对高端老年公 寓需求加大 社会人口流动的加速使得更多的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在老龄化的发展中,老年人 对住房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一些大城市里,多数父母与成年子女更愿意分开居住,这既能使老人活动不受干扰,减轻子女负担,也减少了长期共同相处容易产生的矛盾。而普 通住宅由于各项设施并不符合老年人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因此,能够住进一个设施 完备、服务周全的老年城,倒成了很多中国城市老人向往的事。零点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两地 3000 名 55 岁至 75 岁市民就“老年人住宅消费问题”进 行了随机访问,访问报告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住宅市场需求加大,一些大城市里,许多父母 与成年子女更愿意分开居住。这一方面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家政服务公司介入居民的日常生活,许多老年人已经从“家 庭保姆”的身份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使老年人与其子女的世界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 世界 生观产生了分歧,他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缓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因此他们对于老年公 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零点的调查数据 数据表明,京沪两地 76.2%和 66.7%的被调查者对
现有居住环境中的医护急 数据 救条件、体育娱乐场所意见很大,半数以上对社区活动、空气、安全设施、环境安静度不满 意,而居住高楼、周围老人少、和子女住以及居住面积的不满意程度相对较低。这两个数据 表明,城市化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使许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日趋恶化。恶劣的环境越来越不适宜老年人颐养天年,所以,很多老年人也产生了到环境相对较好,又 不太偏离城市的城郊居住的愿望。2005 年的另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 300 万 60 岁以上的老人中,愿意选择大型现代化老 年城(公寓)养老的占到 30%,这样仅上海就有近90 万老年人期盼住进老年公寓养老。
4、低收入老年群体对福利性养老机构 机构需求较高 机构 受我国经济发展城乡差距大、东西发展较大落差的影响,我国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 的老年消费群体消费能力有限,且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居家养老、养儿防老上,短期内难以 对老年公寓有较高需求。因此他们对老年公寓的需求以福利性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为主。
5、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老年社区市场前景看好
在中高收入老年人期望的入住方式中,希望购买房屋产权的占调查总数的 51%,打算租 赁房屋使用权的占 24%,希望购买产权式酒店的占 16%,打算采取其他形式的占 9%。这也 意味着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老年社区市场前景看好。
二、市场供给状况
1、老年公寓市场有需求空间,但市场供给仍较为紧缺 国内的养老模式还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量靠政府、社区、街道办的福利院、敬老院 管理水平落后、设施陈旧、规模极小,缺乏专业护理人员,且资金 资金来源不能保 等养老机构,管理 管理 资金 障,只能供应老年人一些简单的生活需求。同时,在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中国还出现了 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老年公寓。从环境上看,老年公寓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功能与护理手段 有了提高。但规模一般较小,且缺乏系统的针对老年人生活、心理、生理的保障体系。所谓老年公寓是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的专用住宅,是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的结合,不仅需 要在楼层、医院、交通、服务设施等方面符合老人的身体特点,更要在娱乐、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照顾老人的心理需要。但在中国目前的这些老人服务机构中,好多名为老年公寓、养老院的场所,除少量为新建的以外,大多数是利用旧房改建的,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调,且可供活动的绿地较少,并不具备完善的建筑设施和服务条件,不能够全方位地为老年人提 供良好的服务。有些更是只把老人当作病人看待,并不关心老人
人们情感或心理需要。就中国而言,现有 42000 多所养老院,加上社会兴办的老年机构,现收养老人不足 100 万人,还不到目前中国 1.3 亿老年人的 1%。且不论条件如何,单从数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 老人们的实际需要。从总体上讲,除少量为新建的以外,大多数是利用旧房改建的,设施简 陋,服务功能较差,无法适应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特殊需要。另外,可供老年人室外活动的绿 地较少。
2、老年公寓的供给呈现多元化特征,但仍缺乏对客户的准确定位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逐步走向小型化,老年人的住宅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 化,从基本的住宅消费逐步发展到提高住宅消费品质上来,老年人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 征。老年公寓市场上已经针对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高端老年公寓、亲情社区型老年公寓、福 养老机构、利性设计独特的小户型房等多种产品。目前许多老年住宅未做好客户定位,其价格没有根据各经济层次的老年人做出合理定 位,使老年公寓市场的供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致使部分福利性及赢利性老年公寓的经营 较为困难。截至 2005 年,市场上的老年住宅项目多以公寓为主要物业形态。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青岛、济南、威海等很多地方均已出现一定数量的老年公寓。它们的经营成效受运营 模式中的市场定位、销售方式、服务体系的直接影响。老年公寓的设计、服务等方面并不符 合入住老人的需求,致使部分老年公寓在盈亏点间经营。
3、老年公寓开发呈现以下特点 1)客户为中高经济实力的老年人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存在着一批占当地老年人口总数将近6%以 上的中高收入老年群体,他们认为现在的养老条件,无论从居住条件还是养老服务水平方面 都不能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养老需求,因此他们逐渐关注能够满足其养老需求的新型养老模 式。而老年社区能为这一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居住条件和人性化的服务内容。2)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老年公寓与敬老院、福利院不同,不是用来收养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和低收入家庭送 养的老人,不属于国家或集体创办的社会福利设施,而是由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并公司化经营管理的老 年专用住宅,一般选址在城市周边,有山水相伴,空气新鲜,风景优美的环境。入住的老人 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健康状况选择住房类型、等级和服务档次。
由于老年公寓提供给老年人是个性化的居住条件和人性化的服务内容,因此其住宅形式 一般要包括居家式的私人住宅、宿舍式的酒店公寓以及医院式的养老病房,同时
由于老年公 银行、邮局、医院等设 寓一般兴建在城市周边,还要提供多种生活必备设施(如购物场所、银行 银行 施)和娱乐锻炼的配套设施(如体育馆、餐厅、娱乐场所、老年大学等),人性化的社区服 务包括社区物业服务、社区家政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及社区娱乐服务。因此一般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 商的“盖楼卖房”和普通养老机构的出租床位,服务内容单一的“旅店式”运营模式不适合老年 公寓的正常经营。3)具有“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特点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贫富差距悬殊,并且属于低福利水平国家,所以 政府主要关注并解决社会“低保”、“五保”等处于弱势的老年人群的养老问题,而对中高收入 人群养老生活关注的较少,只有一些粗放的政策,并且在现实运用过程中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老年公寓属于新兴事物,它是老年人社会化养老和社会化投资并企业化经营的 房地产开发的混合体,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操作方面相对滞后,所以一般开发商在税费减 免、金融 金融支持方面得不到相应的优惠,对于具有社会化养老性质的老年社区,开发商需要完 金融 全按照市场条件解决项目立项、项目审批、资金筹措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以上原因,老年社 区运营需应遵循市场规律,走“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道路。4)投资额大、资金回收期长 它不仅包括住宅本身,还包括许多服务配套项目,老年公寓项目不同于一般房地产项目,并且在设施、设备规划设计、安装方面都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有数据显示老年社区的总体 造价要比普通房地产项目高五成至一倍。另外老年公寓的租售方式比一般住宅更为复杂,一般住宅都通过住宅销售实现房地产开 发的最终目的,而老年公寓则需要根据老年人市场需求的多种形式,采取租、售结合的方式 满足老年人入住,其中一定比例的住宅面积可以实现销售,另一部分须满足租用、度假等需 求,并且公共服务设施更需要通过经营来实现收回投资,因此老年公寓的运营模式要采取灵 活多样的销售方式保证其正常经营。
4、老年公寓市场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趋势 1)基于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社区型的老年住宅设计更注重细节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的老年人,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 对老年住宅的设计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绿地 21 城孝贤坊属于社区型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尊老社区,她和其他的度假社区、国际社区、商务社区等,共同组成了绿地 21 城人文新镇。选择此类社区的客户,可以是老 两口在
第二篇:中国老年公寓需求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公寓需求市场分析 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的“住宅产业”早已是“风起云涌”,“商业地产”、“工业地产”、“高教地产”也是“蒸蒸日上”,但惟独作为“夕阳产业”的“老年公寓”却成为了“遗忘的角落”。那么,在中国进入老年社会里,中国的“老年公寓”需求市场怎样?“老年公寓”该怎样建设?请参阅下文:
中国自1999年以来就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新世纪开始的“银发浪潮”也滚滚而来,而且中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来势异常凶猛。因此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和居住问题是摆在我国和各个城市面前的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老年人选择养老和住宅的方式,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等原因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主要形式有与子女共居、与子女邻居、独居,除此以外还有托老所、福利院、临终关怀医院以及老年公寓等。那么什么是新型的“老年公寓”?
所谓的“老年公寓”(老年社区)就是依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建造的专供老年人居住的住宅。它既体现老年人养老居住,又能享受到各方面社会化服务的住宅。老年公寓兴起于北欧一些国家,90年代在美国一些城市发展起来,成为房地产业的新兴领域。中国的北京、天津、大连、杭州等城市近几年也相继建成老年公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变化,老年公寓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一、老年公寓需求的不断增长。
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也快速进入老年型城市。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老年人口系数是指一定时点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反映人口老化的程度(《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陈朝先著,1998年版)。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人数已超过1亿(占总人口的7.3%),到2050年将增加到3.34亿(占总人口的22.6%)。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城市老龄化的发展,我们要建造和发展适合不同老年人的不同要求的各种类型的住宅。其中老年公寓会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首选,对老年公寓的需求会不断增长。
2.观念的变化。中国“养儿防老”、“
三、四代同堂”的观念和家庭组合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小型“核心家庭”、“三口之家”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而且,目前“四二一”的供养关系不断增加,使中间代所承受的压力很大,家庭矛盾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老年人观念的变化,不少老年人更加关心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愿意和子女同住,独老户的比重不断上升。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材料显示,北京市5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中,希望现在住进老年公寓和将来愿意入住的分别为10.4万和30.8万。目前武汉市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以与子女同住为主占65.2%。有47%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共同生活,52.4%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分开居住;现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中,有64.8%认为这种方式很理想,而有35.2%的老人则希望能分开住;现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中,有84.6%仍愿与子女分开住,有15.4%的则希望与子女同住。可见,中国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老人的不同组群选择养老的方式又不同。文
化程度较高,中级以上职称,月收入中等或以上,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者,老年公寓为首选,有的认为“老年公寓是理想颐养天年之所”。因此随着观念的变化,对老年公寓的需求是加快增长的。
3.社会上的“空巢家庭”逐渐增多。特别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等地方,由于子女出国等原因,一对老年夫妇家庭占的比重较大。目前北京市60岁以上180多万的老龄人口中“空巢家庭”已近30%,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重有可能达到90%。目前天津市内六区的空巢老年人家庭,占总老年户的62.4%,其中独居老人为13%,偶居的占49.4%(《老看住房专题会议论文集》2002年)。可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家庭的不断增长,那么这部分老人对老年公寓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4.现在的中青年对未来老年人居住方式的选择会有很大的变化。据武汉市调查,现在的青年人(20-25岁)仅有28.5%,中年人(40-50岁)有42.8%希望将来与子女住在一起(《城市规划》2002年3期)。当他们进入老年时,由于我国各种老年机构已经完善等原因,其中很多人会选择社会养老的方式。所以老年公寓的社会需求是逐渐增长的。
5.随着老年公寓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一新兴产业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上海市调查,制定上海市2010年老年公寓的发展规划,入住人数取老年人口总数的3%的比例为宜(发达国家一般为4-5%)。按此比例,到2010年上海市老年公寓市场需求总量将达到187万平方米(《中外房地产导报》2001年18期)。如将此比例推至全国,那么对老年公寓的需求,已经是很可观了。所以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同时,随着老年公寓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导致为老人服务产业的发展。老年公寓的发展,需要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医疗、邮电、通信、文化教育、装饰装修、家用电器、以及家庭服务等一系列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又可以增加就业,引发商机。
二、中国老年公寓的特点
老年公寓首先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要求。老年人年纪大、身体虚弱、眼睛不好、牙齿不健、腿脚不灵、消化功能差,有的高龄老人和有各种疾病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还需要生活和医疗方面的特殊护理和服务。同时中国老年人在生活习惯和观念方面与外国老人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国外老年公寓的模式。我们应按照中国政府制定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原则,创建符合我国国情和老年人需求的中国老年公寓。
1.地点的选择。依照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老年公寓适宜选择在不远离社会,不远离家庭和亲友,但必须是空气新鲜、交通方便、有绿化带、有公园、最好在风景区等环境优美的地方。
2.老年公寓的模式。国外老年公寓的模式,依据1986年国际慈善机构(HTA)的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标准分为7类:退休和退休前老人居住的住宅;生活基本自理,仅需少许监护和帮助的健康老人住宅;提供全天监护和最低限度的服务和设施的健康老人住宅;专为体力虚弱而智力健全,不需要护理和监护的老人住宅;专为体力尚健而智力衰退并需要个人生活照料和监护的老人住宅;专为体力和智力都衰退并需要个人监护和护理的住宅;专为体力和智力衰退并患有疾病、受伤等的老人入住的注册医疗机构。又依据各个国家的现状和经验,国外的老年住宅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种:独立式老年住宅;集合式老年住宅(老年人合住的住宅);护理型老年人住宅以及公立养老院(社会福利性)。从资金来源划分实际上分为两种:家庭和个人融资;政府和社会融资。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老年公寓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个人支付或政府和社会资助)。
3.设计与配套设施。老年公寓要按照老年人的特点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从住区规划、设计到配套建筑与设施方面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老年公寓宜为低层小高层(有电梯)或平房有小院落,而不宜高塔楼,住房面积以合室、一室、二室小套房为主。道路要无障碍设计,户内有紧急呼叫与电子安防系统。居室要阳光充分和通风。老年公寓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如医院、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图书资料、购物中心、银行、邮局、交流活动、家政服务等。特别是老年社区内要配备正规定点医院。该医院应具备治疗、抢救、咨询的功能,这是关系老有所养的重要保障,是老年人进住社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4.规模与档次。从居者本身的利益。安全管理和市场需求出发,老年公寓的规模不宜过大,这要依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而定。要依据老年人不同的经济和健康条件以及需求,建设不同档次的老年公寓住宅。但是中国目前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老年公寓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广大中低收入者的经济承受力和需求为主,而不能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
5.老年公寓的性质。依据国外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老年公寓可以是以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方式,也完全可以是市场的方式。老年公寓的租售方式,可以由老人的旧房置换、旧房出租、返本销售入住等进行资金运转。此外,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资助。福利性的养老机构,则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出资予以建设。市场的方式根据市场需求而定,这块蛋糕很大。
三、老年公寓的现状、问题及今后发展建议
老年公寓特别是独立的老年公寓,在欧美国家发展较早,建设较多,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老年公寓的需求的不断增长,老年公寓在一些城市也相继发展起来,如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独立老年公寓。它建于北京北部的小汤山,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可以容纳近万老人入住。它的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服务较好。上海市是最早进入老年型的城市,老龄事业发展较早。1990年开办的浦东老年公寓,是全国首批老年公寓之一,目前全市养老院和老年公寓的床位已达2万多张,相当现有老年人口的1%。大连市2001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50所,其中老年公寓11所,总床位7993张。这些城市的老人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发展,为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和居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并为总结老年公寓的发展和特点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是,由于我国老年公寓的发展刚刚起步,从全国范围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l.老年公寓的建设供不应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进住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5%左右。以我国大连市为例,60岁以上的老人71.1万,占城市总人口的2
4.9%,若入住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按3%的比例分析,70多万的老年人中,将有近2万人入住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而目前仅有7千多个床位,这远远不能满足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对老年公寓的需求。
2.老年公寓的布局不尽合理。目前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建设还没有例入各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缺乏从中国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而制定的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所以目前存在着有的老年公寓虽然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很好,但地点远离社会、远离亲友。交通不便;有的居住高层塔楼并密度较高,活动空间少等,这些都给老年人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不便。
3.老年公寓的价位偏高。有的老年公寓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较好,但是租售价位较高,有的月租价高达2000-3000元,很多老年人只好望洋兴叹。如上海市选择老年公寓的老人中,86.3%希望每月所需费用不超过1000元。北京市2006年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中,60%以上表示近期或以后愿意入住老年公寓,但他们所能承受的平均价格为1200元;大连市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可以接受的价位为600-800元。可见,在我国目前广大老年人的收入偏低的情况下,老年公寓的档次和价位要适合广大中低收入老年人的承受能力。
4.一些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建筑老化,设施不全。一般来说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的老年公寓不太多。而有些单位和个人资助的养老机构,如福利院、敬老院的环境、条件和服务则较差,不能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的。
5.政府和社会对老年人的住宅建设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
发展建议
1.制定和完善老年住房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老年住房(含老年公寓)要纳入国家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不仅要制定老年住房的长远规划,而且要制定短期计划。首先,要对老年住房的布局、数量、规模、档次、设计、结构以及住房产权、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适合我国市场需求的,今后老年人住房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其次,再依据长远目标和规划,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和计划。在近期的城市发展和旧城改造计划中,要将老年人住房建设纳入计划。要对老年住房进行有计划的新建、改建和扩建,以保证老年人对住房的需求。对于那些设施和条件比较差的老年住房,要及时予以改善,确保老年住宅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2.大力兴建中高档的老年公寓。目前我国中高收入老年人住房的需求量巨大,应予以大力发展。与此同时,也要发展适量高收入者的老年公寓住宅。
3.要解决好老年公寓的融资问题。融资问题是当前老年公寓建设的瓶颈,需要花大力予以解决。首先,建设老年公寓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不仅要将老年公寓的建设纳入国家和城市的总体规划,而且要按照规划要求,定期进行老年公寓的专项财政拨款。在土地使用和税费方面要实行优惠政策,如免收土地出让金、减免税费等。其次,政府还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来重视老年人和老年人的住房问题,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开发商来兴建和管理老年公寓。开发商除了享受在土地和税费方面的优惠以外,还可以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贴。再次,还可以发挥社会的力量,建立老年人事业基金会,以及开征遗产税等筹措老年人住宅资金。最后,在个人筹措资金方面,要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银行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制定优惠的住房抵押贷款办法。如以现房作抵押贷款购买新房;“双合同制”贷款购房。即老年人与银行、其子女与银行,各签定一份买卖合同和担保合同,当老人无力还款时,可以由其子女或亲属还款;逆抵押贷款购房。这是目前国外一些国家普遍使用的方法。即老年人退休以后,从开发商处购买一套老年公寓,然后与开发商签定合同,每月由开发商支付给老人一定数量的生活费,直到老人去世,开发商返还剩余本金,住房归开发商所有。这些贷款办法,为老年人住房提供了保证。还可以采取物业置换以及合资建房等多种渠道为老年人解决住房广开门路。
4.建立和健全养老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这两个制度是老年人解决住房问题的前提条件。要借鉴国外经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搞好。我们要发动和鼓励单位和个人积极投保,扩大养老保险范围;同时要按国家规定按时发放。要建立和完善老年住房保障制度。
5.建立和完善老年住房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解决好老年人住房问题的保障条件。如日本为推进老年人住宅的发展和居住环境无障碍化,1994年实行了《中心建筑法》,2000年起公布实行了《无障碍交通法》以及《老年人居住法》等。韩国有《老年福利法》、《住宅建设促进法》。为了推进老年住房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我国老年人住房的法律和法规,并要认真执行。
总之,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老年公寓的社会需求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它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观念的转变,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第三篇:中国老年公寓需求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公寓需求市场分析
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的“住宅产业”早已是“风起云涌”,“商业地产”、“工业地产”、“高教地产”也是“蒸蒸日上”,但惟独作为“夕阳产业”的“老年公寓”却成为了“遗忘的角落”。那么,在中国进入老年社会里,中国的“老年公寓”需求市场怎样?“老年公寓”该怎样建设?请参阅下文:
中国自1999年以来就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新世纪开始的“银发浪潮”也滚滚而来,而且中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来势异常凶猛。因此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和居住问题是摆在我国和各个城市面前的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老年人选择养老和住宅的方式,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等原因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主要形式有与子女共居、与子女邻居、独居,除此以外还有托老所、福利院、临终关怀医院以及老年公寓等。那么什么是新型的“老年公寓”?
所谓的“老年公寓”(老年社区)就是依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建造的专供老年人居住的住宅。它既体现老年人养老居住,又能享受到各方面社会化服务的住宅。老年公寓兴起于北欧一些国家,90年代在美国一些城市发展起来,成为房地产业的新兴领域。中国的北京、天津、大连、杭州等城市近几年也相继建成老年公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变化,老年公寓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一、老年公寓需求的不断增长。
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也快速进入老年型城市。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老年人口系数是指一定时点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反映人口老化的程度(《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陈朝先著,1998年版)。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人数已超过1亿(占总人口的7.3%),到2050年将增加到3.34亿(占总人口的22.6%)。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城市老龄化的发展,我们要建造和发展适合不同老年人的不同要求的各种类型的住宅。其中老年公寓会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首选,对老年公寓的需求会不断增长。
2.观念的变化。中国“养儿防老”、“
三、四代同堂”的观念和家庭组合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小型“核心家庭”、“三口之家”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而且,目前“四二一”的供养关系不断增加,使中间代所承受的压力很大,家庭矛盾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老年人观念的变化,不少老年人更加关心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愿意和子女同住,独老户的比重不断上升。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材料显示,北京市5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中,希望现在住进老年公寓和将来愿意入住的分别为10.4万和30.8万。目前武汉市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以与子女同住为主占65.2%。有47%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共同生活,52.4%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分开居住;现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中,有64.8%认为这种方式很理想,而有35.2%的老人则希望能分开住;现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中,有84.6%仍愿与子女分开住,有15.4%的则希望与子女同住。可见,中国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老人的不同组群选择养老的方式又不同。文化程度较高,中级以上职称,月收入中等或以上,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者,老年公寓为首
选,有的认为“老年公寓是理想颐养天年之所”。因此随着观念的变化,对老年公寓的需求是加快增长的。
3.社会上的“空巢家庭”逐渐增多。特别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等地方,由于子女出国等原因,一对老年夫妇家庭占的比重较大。目前北京市60岁以上180多万的老龄人口中“空巢家庭”已近30%,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重有可能达到90%。目前天津市内六区的空巢老年人家庭,占总老年户的62.4%,其中独居老人为13%,偶居的占49.4%(《老看住房专题会议论文集》2002年)。可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家庭的不断增长,那么这部分老人对老年公寓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4.现在的中青年对未来老年人居住方式的选择会有很大的变化。据武汉市调查,现在的青年人(20-25岁)仅有28.5%,中年人(40-50岁)有42.8%希望将来与子女住在一起(《城市规划》2002年3期)。当他们进入老年时,由于我国各种老年机构已经完善等原因,其中很多人会选择社会养老的方式。所以老年公寓的社会需求是逐渐增长的。
5.随着老年公寓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一新兴产业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上海市调查,制定上海市2010年老年公寓的发展规划,入住人数取老年人口总数的3%的比例为宜(发达国家一般为4-5%)。按此比例,到2010年上海市老年公寓市场需求总量将达到187万平方米(《中外房地产导报》2001年18期)。如将此比例推至全国,那么对老年公寓的需求,已经是很可观了。所以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同时,随着老年公寓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导致为老人服务产业的发展。老年公寓的发展,需要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医疗、邮电、通信、文化教育、装饰装修、家用电器、以及家庭服务等一系列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又可以增加就业,引发商机。
二、中国老年公寓的特点
老年公寓首先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要求。老年人年纪大、身体虚弱、眼睛不好、牙齿不健、腿脚不灵、消化功能差,有的高龄老人和有各种疾病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还需要生活和医疗方面的特殊护理和服务。同时中国老年人在生活习惯和观念方面与外国老人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国外老年公寓的模式。我们应按照中国政府制定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原则,创建符合我国国情和老年人需求的中国老年公寓。
1.地点的选择。依照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老年公寓适宜选择在不远离社会,不远离家庭和亲友,但必须是空气新鲜、交通方便、有绿化带、有公园、最好在风景区等环境优美的地方。
2.老年公寓的模式。国外老年公寓的模式,依据1986年国际慈善机构(HTA)的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标准分为7类:退休和退休前老人居住的住宅;生活基本自理,仅需少许监护和帮助的健康老人住宅;提供全天监护和最低限度的服务和设施的健康老人住宅;专为体力虚弱而智力健全,不需要护理和监护的老人住宅;专为体力尚健而智力衰退并需要个人生活照料和监护的老人住宅;专为体力和智力都衰退并需要个人监护和护理的住宅;专为体力和智力衰退并患有疾病、受伤等的老人入住的注册医疗机构。又依据各个国家的现状和经验,国外的老年住宅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种:独立式老年住宅;集合式老年住宅(老年人合住的住宅);护理型老年人住宅以及公立养老院(社会福利性)。从资金来源划分实际上分为两种:家庭和个人融资;政府和社会融资。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老年公寓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个人支付或政府和社会资助)。
3.设计与配套设施。老年公寓要按照老年人的特点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从住区规划、设计到配套建筑与设施方面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老年公寓宜为低层小高层(有电梯)
或平房有小院落,而不宜高塔楼,住房面积以合室、一室、二室小套房为主。道路要无障碍设计,户内有紧急呼叫与电子安防系统。居室要阳光充分和通风。老年公寓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如医院、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图书资料、购物中心、银行、邮局、交流活动、家政服务等。特别是老年社区内要配备正规定点医院。该医院应具备治疗、抢救、咨询的功能,这是关系老有所养的重要保障,是老年人进住社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4.规模与档次。从居者本身的利益。安全管理和市场需求出发,老年公寓的规模不宜过大,这要依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而定。要依据老年人不同的经济和健康条件以及需求,建设不同档次的老年公寓住宅。但是中国目前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老年公寓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广大中低收入者的经济承受力和需求为主,而不能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
5.老年公寓的性质。依据国外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老年公寓可以是以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方式,也完全可以是市场的方式。老年公寓的租售方式,可以由老人的旧房置换、旧房出租、返本销售入住等进行资金运转。此外,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资助。福利性的养老机构,则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出资予以建设。市场的方式根据市场需求而定,这块蛋糕很大。
三、老年公寓的现状、问题及今后发展建议
老年公寓特别是独立的老年公寓,在欧美国家发展较早,建设较多,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老年公寓的需求的不断增长,老年公寓在一些城市也相继发展起来,如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独立老年公寓。它建于北京北部的小汤山,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可以容纳近万老人入住。它的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服务较好。上海市是最早进入老年型的城市,老龄事业发展较早。1990年开办的浦东老年公寓,是全国首批老年公寓之一,目前全市养老院和老年公寓的床位已达2万多张,相当现有老年人口的1%。大连市2001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50所,其中老年公寓11所,总床位7993张。这些城市的老人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发展,为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和居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并为总结老年公寓的发展和特点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是,由于我国老年公寓的发展刚刚起步,从全国范围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l.老年公寓的建设供不应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进住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5%左右。以我国大连市为例,60岁以上的老人71.1万,占城市总人口的2
4.9%,若入住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按3%的比例分析,70多万的老年人中,将有近2万人入住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而目前仅有7千多个床位,这远远不能满足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对老年公寓的需求。
2.老年公寓的布局不尽合理。目前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建设还没有例入各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缺乏从中国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而制定的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所以目前存在着有的老年公寓虽然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很好,但地点远离社会、远离亲友。交通不便;有的居住高层塔楼并密度较高,活动空间少等,这些都给老年人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不便。
3.老年公寓的价位偏高。有的老年公寓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较好,但是租售价位较高,有的月租价高达2000-3000元,很多老年人只好望洋兴叹。如上海市选择老年公寓的老人中,86.3%希望每月所需费用不超过1000元。北京市2006年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中,60%以上表示近期或以后愿意入住老年公寓,但他们所能承受的平均价格为1200元;大连市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可以接受的价位为600-800元。可见,在我国目前广大老年人的收入偏低的情况下,老年公寓的档次和价位要适合广大中低收入老年人的承受能力。
4.一些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建筑老化,设施不全。一般来说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的老年公寓不太多。而有些单位和个人资助的养老机构,如福利院、敬老院的环境、条件和服务则较差,不能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的。
5.政府和社会对老年人的住宅建设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
发展建议
1.制定和完善老年住房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老年住房(含老年公寓)要纳入国家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不仅要制定老年住房的长远规划,而且要制定短期计划。首先,要对老年住房的布局、数量、规模、档次、设计、结构以及住房产权、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适合我国市场需求的,今后老年人住房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其次,再依据长远目标和规划,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和计划。在近期的城市发展和旧城改造计划中,要将老年人住房建设纳入计划。要对老年住房进行有计划的新建、改建和扩建,以保证老年人对住房的需求。对于那些设施和条件比较差的老年住房,要及时予以改善,确保老年住宅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2.大力兴建中高档的老年公寓。目前我国中高收入老年人住房的需求量巨大,应予以大力发展。与此同时,也要发展适量高收入者的老年公寓住宅。
3.要解决好老年公寓的融资问题。融资问题是当前老年公寓建设的瓶颈,需要花大力予以解决。
第四篇:基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老年公寓市场分析
基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老年公寓市场分析
一、引言
根据2001年在上海市中心区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和养老住房需求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居家养老的占95.8%,选择进养老机构养老的占2.3%,选择老年公寓的占
1.9%。而据上海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测,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为2140万人,2020年为2250万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2015年将达到28.1%,2020年为34.1%。按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6平方米,折合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7.5平方米来计算,2015老年公寓市场建筑面积需求量将达到395.32万平方米,居住面积需求量将达到199.95万平方米。另一方面,虽然上海2009年住宅竣工面积为2433.03万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了692.96万平方米,但是由于交通、医疗、老年人实际消费能力等因素,在建设适合老年人的老年住宅、老年公寓方面却相当滞后,而且建设好的老年公寓推广也很困难。很多老年公寓依然带有强烈的社会福利色彩,一般是由政府经营,大部分不具备成套独用的特点。老年公寓巨大的潜在需求,将成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热点,已在业内炒作了几年,但目前上海的老年公寓仍是走类似养老院性质的路线,纯粹的养老型、健康型的老年公寓还很少。那么,为何出现这种“外热内冷”的局面,情况到底如何?今后开发老年公寓也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一、老年公寓的概念
老年公寓发展与推广的困境与开发商和消费者对老年公寓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关系,有很多人将老年公寓与敬老院、养老院、老年住宅等同,在定位上的模糊导致了开发和营销上形成误区。老年公寓是满足老年人对更高生活追求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老年住宅,也不同于一般的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它主要以安排老年老年人个体为对象,以满足老年人为追求更适宜的环境和服务为宗旨,它是专门为老年人建造的商品房性质的住宅小区,其环境、设施、房屋设计、服务等都是根据老年人生活的需求和特点设计的。老年公寓是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的结合,是社区服务的延伸,也是传统养老模式的发展,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在公寓里,既可以由老年夫妻独住一套家庭式的房间,生活上也可以自行安排调理,公寓里设置的公共福利设施也可以享用,也可以由老年人个人入住,生活方式(集体或独自生活)可以自己选择。老年人除了经济上具有相应的支付能力外,还必须签订一定的协议,包括对入住老年人的条件选择,以及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二、老年人口总人数的快速增加为老年公寓的发展提供刚性需求
1979年上海市户籍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在上世纪最后20年中,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数及其占户籍总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数)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平缓的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数和老年人口系数呈现逐渐加速增长的趋势。根据历年来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末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数为241.76万,2009年末为315.70万,其间共增加了73.94万,平均每年增加8.22万。从2007年开始,每年新增的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均已经达到10万以上(见表
1、图1)。从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系数来看,2000年末上海市为18.3%,2008年末上升到22.5%,其间增加了4.2个百分点。从老年人口系数逐年的变动情况来看,2005年前每年增加约0.3个百分点,2006年开始增加的百分点在提高,2008年增加了0.8个百分点,2009年增加了0.9个百分点,表明上海市户籍人口老龄化速度在逐渐加快(见表1)。未来十年上海将进入加速甚至重度老龄化阶段,高龄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纯老现象”更为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年
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品质越来越关注,这些都将为老年公寓的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
表12000-2009年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数和老龄化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2009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数据手册。
图1上海市“纯老家庭”人数和单身独居老人数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2006年、2009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
三、老年人口高龄化将进一步促进老年公寓市场的发展
从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年人口数的变动情况来看,2000年末上海市户籍高龄老年人口数为30.56万,2009年末增加到56.65万,其间共增加26.09万,平均每年增加2.90万,基本处于平稳发展之中,没有表现出明显加速增长的趋势。从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2000年末该比例为2.3%,2009年末上升到4.0%,其间共增加1.7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1.29%,呈现户籍人口逐渐高龄化的趋势(见表2)。高龄老年人生理机体的衰老,身体条件更差,行动更为不便,生活更需要照料,精神更需要安慰气。中国老年
学学会理事徐勤指出,在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与专业人员严重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在家庭护理普遍弱化、机构护理无法完全承担护理功能的情况下,应大力推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区护理,可见高龄化的趋势也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对老年公寓的需求。
资料来源:同表1。
三、从老年人口的分布看老年公寓的市场
2000年末上海市中心城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系数平均为20.27%,2008年末平均为22.71%;而2000年末上海市郊区(县)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系数平均为16.91%,2008年末平均为20.99%。可见中心城区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均高于郊区(县),但是从户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来看,2000年末到2008年末中心城区共增加2.44个百分点,郊区(县)则共增加4.08个百分点。2000年末到2008年末,在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发展的态势下,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却在减少,2008年末比2000年末分别减少了0.55万、0.35万和0.13万;其间户籍老年人口数增加最多的是浦东新区、闵行区和崇明县,分别增加11.33万、7.24万和4.61万,户籍老年人口系数上升超过5个百分点的三个区县则分别是崇明县(5.58个)、金山区(5.26个)和奉贤区(5.02个)(见表3)。目前,上海市老年人口系数最高的为静安区、卢湾区和崇明县,分别为25.9%、25.5%、25.2%(见图2)。这些老龄程度较高的地区老年公寓的发展要比其他地方更为迫切。
表32000、2008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县户籍人口老龄化比较
资料来源: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历年来相关老年人口数据。
图22009年上海市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示意图
资料来源:2009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
四、政策环境推动老年公寓的发展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贯彻联合国提出的“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要求,是落实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集中表现。2009年3月,全国老
龄办将推进全国老年宜居社区确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国九个老年友好城市(城区)进行前期试点工作,其中上海市有杨浦区、黄浦区、长宁区、浦东新区四个区进行了试点。在建设老年宜居社区的推动下,建设老年宜居社区的主要目的和着力点应放在支持并改善居家老人的家庭和社区环境,更加重视社区硬环境的改善。2010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这里的“社会养老服务”,包括社区的居家养老、老年公寓的发展的等各类养老机构服务。鉴于老年公寓开发的福利性,政府必将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五、老年人口家庭功能弱化以及老年人自身观念的转变
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结构也随之变化,一对夫妇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的“421”结构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家庭类型。由于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家庭赡养老年人的功能在弱化。老年人的观念也在更新,不再认为到老年公寓是“离家”养老,更不是子女不孝,而是一种应该享受的清福。公寓的服务设施和条件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照料需求,老年人也可以借机解脱繁琐的家务劳动或子女之间的种种矛盾,过上自由休闲的老年生活,还可以消除在家里的孤寂感。同时,不少子女也非常支持,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尊重老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又能对老人尽到孝道,又可妥善解决老人的照料问题。最重要的是,有很多老年人,都有自己可以自主支配的养老金和储蓄,在经济上具备了追求更高生活层次的条件,他们希望有一个悠闲的居住环境,颐养天年。
表4 2006年上海与四省市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意愿比较单位:%
三、开发老年公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地点的选择
2、房屋的设计
3、综上所述,老年公寓的开发一方面有市场未知的风险性和推广起步的艰难性,另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可引导性和潜力。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的投资机会,而且这也符合市场营销学的“市场细分”和“差异化竞争”。企业赢利的同时,也将造福于老年人,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但是在开发老年公寓时还要重视老年人群体的特征,老年群体的需求与一般群体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特征老年人对老年公寓的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房型及面积、安全便利、价格等方面。
第五篇:中国礼品市场分析
中国礼品市场分析
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在人际交流层面,礼品承载了人们深深浅浅的文化表达和情感寓意。礼品是一种无声的宣言。她清清楚楚的宣告了赠礼者与受礼者的关系:是普通朋友、邻居亲戚、商业伙伴、上司下属还是亲密爱人……礼品是人们感情的纽带。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一件并不贵重的陶艺茶壶,便可以得体地表达挚友间的情谊和尊重。礼品更是人品的延续。通过礼品我们可以抚慰他人,激励他人,教育他人;可以取得控制,获得补偿,化解恩怨,增进情感;可以显示知识和修养、表达友善和爱心,扩大个人影响,抒发个人抱负。
同时,受赠者可以从礼品中衡量出赠礼者的品味兴趣,甚至包括赠礼者的智慧、才干、情感、气质。在这个意义上,礼品承载着人们的性情品质,俨然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
在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礼品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国宾礼品、商务礼品、收藏礼品,形式用意都更上一个层面。礼品是国家文化的桥梁,文化失和的弥合剂。好的国宾礼品和商务礼品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拉紧国家之间、企业单位之间的距离,消除误会和隔阂。
以下我将从产品和经营两个角度,来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产品分析
1、送礼意识强,礼品大众化。
走亲访友,礼尚往来,老百姓送礼更多局限于传统节日、亲友生日、同事婚宴等,所送礼品大多为超级商场或批发市场买来的大众货。
年年如此送礼,送的人觉得缺乏新意,也很难尽心意;受礼者有时觉得礼品太俗,但又不好拒绝,弄得双方心里都尴尬。
不管是礼品公司经营的广告促销礼品,还是广告上宣传的健康礼品,抑或散落在各种市场上的其它可以称作礼品的礼品,其共同点离不开“商品化”。
不仅属于大规模生产,而且相互抄袭,同质化十分严重,不能满足人们表达个性祝福的情感需求,选择性很差。
2、礼品知识匮乏,送礼随波逐流。
经由文革,中国传统礼文化在某些方面被淡化,某些方面甚至出现断层。在伦理、道德、礼仪的教育方面存在诸多弊端,致使传统礼文化传承不足,许多人不知道各种场合如何讲究礼仪,如何送礼。遇到需要送礼的时候,大家都随大流,广告上今年送礼送什么就送什么。往往过一次生日或春节,相同的礼品收一大堆。
3、礼品市场散乱,称心礼品难寻。
极少有专门的礼品店,各种礼品散落在超级市场、糖烟酒市场、农贸市场、旅游市场、文化用品店、珠宝店、服装店。
专门的礼品包装不多,常常是附带销售,没有成行成市,没有集中经营,没有规模的专业礼品市场。
什么东西可以成为礼品?合适的礼品、个性的礼品、称心如意的礼品很难寻找,不知道到哪里去买。
二、经营分析
与国内与巨大礼品消费市场形成较大反差的是:至今还没有体系化的礼品专营企业。
当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缺少具有国际先进理念、国际化品牌背景的企业、产品。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礼品都是一些零散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其产品混乱,成本高,质量差,无几家以国际文化品牌理念来专业化、规模化运作。
2、缺少符合各个阶层消费需求的人性化、高品位的礼品及运作系统。
由于生产的零散、规模小、无专业性,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款式重复、单调、品种杂乱、无品位,不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3、缺乏专业性经营礼品的店铺。
中国的礼品公司99%没有设立规模经营的礼品店,更不用说开设礼品专卖店。
这些礼品公司开设在写字楼,主要通过电话、资料邮寄、人员推销等方式向单位开展直销。它们绝大多数没有自己的工厂,利用样品拉单,拿到订单后再找工厂加工。
这种低成本的运作方式,局限性很大,其市场触角延伸面狭窄,许多团体客户、家庭和个人客户被忽略。
当前礼品只在某一小商品市场、文化用品店、个别鲜花店销售,商场里附带销售品种少,消费者在购物时选择性极小,很难卖到称心如意的礼品。
4、缺少“一站式”礼品专营网络,经营模式传统落后。
目前礼品市场受传统营销方式束缚,一般为厂家――总经销商(―级批发)――分销商(二级批发)――代理经销商(三级批发)――零售商――顾客。中间流程过多,经销商分配的利润减少,传统落后的经营模式,经营者不得不时刻面对大量库存问题,没有退出自由的尴尬境地,投资风险过大。
三、行业呼吁
中国礼品市场一方面是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上述种种原因造成的行业真空,对投资者则是一次难得的商机,也为规范运营的企业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