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去养老院有感
去养老院有感
上个月,学习组织我们去养老院献爱心,在那里我们举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慰问老人活动。
那天天气很好,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进入了养老院的大门,走到门口,我们看到了爷爷奶奶们在外面聊天,乘凉。当我们走到老人身边时,他们纷纷看着我们,当我们说明来意,他们表示欢迎。为了活跃气氛,我们给老爷爷,老奶奶们唱歌,为他们揉肩。有一位老奶奶,她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能让她感受到快乐。我们陪老人们聊天,有一位老奶奶虽然脸上满是皱纹,但可以看出老奶奶年轻的时候很漂亮,我们给她唱歌,陪她聊天,听她说着年轻时候的故事,原来老奶奶是河南人,而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给我们讲述着当年打仗的一些事。养老院里两个人住一间屋子,条件不是很好,天气很热,我们给他们扇风,聊天。当我们要走的时候,他们都拉着我们的手,显然有不舍之情,我们说我们还会再来的。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我们给予老人的太少了,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还远远不够,有时间的话,我们真应该多去看望他们,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述说。
在此,我代表所有前去养老院的志愿者们想那些老爷爷老奶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给予我们关爱他人的机会!祝福他们永远幸福快乐!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近距离真实的了解国情,从而激发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爸爸体会:
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和一位老人通过交流,我发现他们真的是缺少有爱心的人的陪伴,他们需要有人消除他们的寂寞。这次活动既能让孩子们懂得孝顺,还能让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他们的孩子把他们一个人撇到敬老院,他们是怎样的心情。当然,有些老人在敬老院是因为孩子们忙,出于担心,所以把老人放到这里。这次活动还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有家的温暖。我很重视这次活动对孩子的影响,我发现活动后孩子们变了,原来我下班回家,她只是自顾自地干自己的事,而现在她已经知道我下班后帮我捶捶背,揉揉肩什么的。我特别高兴,希望学校多多提倡孩子们孝敬老人!
第二篇:去养老院有感
去养老院有感
昨天,我们期队组织的实践活动去爱心养老院,在那里我们举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慰问老人活动。
那天天气很好,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进入了养老院的大门,走到二楼,我们看到了在休息的老人都静了下来。当我们走到老人身边时,他们纷纷看着我们,当我们说明来意,他们表示欢迎。我们送上了带去的水果,给他们洗好,剥皮,喂他们吃。为了活跃气氛,我们给老爷爷,老奶奶们唱歌,为他们揉肩。有一位老奶奶,她是里面年龄最大的,年龄已经一百岁了而且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能让她感受到快乐。我们陪老人们聊天,有一位老奶奶虽然脸上满是邹纹,但可以看出老奶奶年轻的时候很漂亮,我们给她唱歌,陪她聊天,听她说着年轻时候的故事,原来老奶奶是山东人,而且是文艺兵,给我们讲述着当年的一些事。还有一位老爷爷,他经常哭,我想老爷爷应该是想家了吧。养老院里四个人住一间屋子,条件不是很好,天气很热,没有电扇,空调,我们给他们扇风,聊天。当我们要走的时候,他们都拉着我们的手,显然有不舍之情,我们都说我们还会再来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我们给予老人的太少了,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还远远不够,有时间的话,我们真应该多去看望他们,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述说。
在此,我代表所有前去养老院的志愿者们想那些老爷爷老奶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给予我们关爱他人的机会!祝福他们永远幸福快乐!
作为一名志愿者去看望这些老人,我感到很光荣,他们让我深深明白了世界上还有一种爱叫博爱,平时我们总是关注亲情,友情与爱情,然而博爱却是超乎这一层面的:它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它会把爱播洒给每一给人,播撒到每一寸土地。
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产生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年轻人忙于工作而顾不了家,普通医院又无力接收那些长期占用床位甚至生命将要走向终点的老人们;而这一群体的确需要热情入微的服务,可国家一时又拿不出资金建立更多的医院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全社会有情之士伸出热情之手。而我们会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去养老院去奉献爱心虽然力量有限,但却给老人们带去了欢笑,同时也开阔了视野。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近距离真实的了解国情,从而激发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第三篇:去养老院心得
去祥和养老院心得
2013年4月20日星期六下午我们一起整队出发去祥和养老院看望老人,这次我感触很深。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现在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象养老院的老人那样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呢?
时间过得真快,在离开的时候看见很多老人用期盼的眼光看着我们,80岁的老爷爷拉着我的手:“你下次还会来吗?”我大声说:“会的,会的,因有你们在,我一定会来。”我心里很酸,毕竟我们人数有限,不可能每个老人都和他们聊会儿,关爱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正如古代先贤所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善待天下所有的老年人。尊老爱幼是我们的应该做的事,而且,每个人都有老了的那天……
回来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了一辈子,现在尽管子女都不在身边,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坚强、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老有所为。那么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或许这些老人的处境还算好,社会上还有更多的老人沦落到街头,饱受人世的冷眼。我想,每一个热血青年都不忍让老一辈人在流离失所中,生活在无尽空虚中。就让我们携起手来,献出自己的应有力量吧。慰问活动结束了,我觉得回校后会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关爱生命、服务他人的美好情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和力
我们大学生首先要做的,便是尊重老人。也许他们脾气有点坏,也许他们对我爱理不理,也许他们头脑不清醒,也许他们耳朵不好使,我便耐心地和他们慢慢地说,关切地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亲切地叫他们一声“爷爷、奶奶”,长时间的孤独让他们有一些封闭,要融化这层隔阂需要时间,也需要关怀。我们还为老人们精心安排了节目,以此来给他们单调的生活送去一份欢笑、一点温暖。
如果您家里有一个弟弟妹妹,请告诉他,孝敬老人乃做人之本;如果你在家里,请走近爷爷奶奶,让他感受到晚年的温馨。
老人,他们也年轻过。年轻人,我们也将老去。善待老人就等于善待自己。
政治与法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3年4月20日
第四篇:养老院有感
养老院有感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尊敬社会上所有的老人。古往今来,我们有许许多多敬老爱老的故事:古有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的佳话;今有陈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润人胸襟的故事。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我们自己!
在我们这样的养老院机构硬件设施虽然不是非常好,但也能说的过去,关键的是软件方面做的还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其实老年人在硬件设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一点也可以在官方的统计数字可以看的出来,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社会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中国的年轻一代对于老年人的关照也慢慢的淡化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当然尊老爱幼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工作日繁忙,无瑕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
这里的工作繁琐枯燥而又复杂,累心又累身,没有什么大事业、大成就,有时候天天面对老人心里很压抑,但是,每当看到院里老人那张满意而又幸福的笑脸时,我的内心又特别的愉悦和高兴。以前来没有养老院工作时,我对老人的生活并不了解,尤其是无儿无女的老人,更不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来到这里以后我才知道尽管那些老人都是无儿无女的,甚至是被别人抛弃的,但是他们并不孤独,每个人都很乐观,总是有说有笑的,悠闲的享受这种无家剩有家的温暖,这份温暖来自何处呢,我想是党和政府给了他们这样优越的环境和甜美的夕阳红,正是这份温暖给了这些老人欢乐和自信。
不走进老人们,不用心去体会他们,是很难真正体会到敬老爱老的内涵,只有当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老人们时,我们才知道敬老时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该做些什么。也正是这时我们才真正了解到这些老人们的生活心结。他们最缺乏的其实是精神生活上的安慰,我们的到来一定意义上使他们重新感受到家庭生活中的天伦之乐。年轻的心和年老的心在这里交汇,温馨如家的感觉把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了许多,其实这些老人们的思想并不像我们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僵化保守。他们的生活阅历是我们年轻人无法比拟的,他们大半辈子辛辛苦苦为了家庭和社会操劳的那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老人们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有人能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他们就会很高兴,而这些事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多一些关爱,多老人世界,不会因为失去老伴而形影孤单,也不会只有两位老人的相对无言,更不会因为儿女没来探望而焦躁不安。敬老院的世界,是老人回归社会的世界,也是年轻儿辈奉献爱的世界。一些倾听就会让那些老人家不再觉得孤独,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 温暖。
有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我认为应该是“满目青山夕照明”。台湾罗兰套用过一句西哲的话:这个世界没有老人会变得寒冷。我们接近老人更多是因为他们宽厚慈爱而不是出于责任义务。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愿老人们身 体健康,开心快乐。
第五篇:去养老院的策划书
去养老院的策划书
去养老院的策划书
目的:使养老院实现短期内盈利.难点分析
私人养老院在我国属于新事物,刚开始必定有它发展的困难.养老院难以实现盈利,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主观与客观两方面,而主观与客观又有不同的因素.主观因素
1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我国,子养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不养老人,对一个人的社会名誉有很大的影响.在人们的观念里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不孝的.不管有没有能力,舆-论的压力使人们不愿意把父母送到养老院.2新事物发展的困难.根据马克思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新事物的出现与发展,不管是否符合客观规律,都会受到抵制.私人养老院做为新事物,人们在短期内肯定带着观看的态度和不相信的心理的.3现代社会普遍的商业纠纷和商业欺诈,使人们彼此的信任度下降.私人养老院做为盈利的商业组织,使人们带有防备心理,很难相信它的合法性,营业手段和营业目的.主观因素
1观念的理解错误.由你的介绍可以知道,你的养老院和传统的养老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区别.一个以盈利为目的,而一个基本不盈利.你以传统养老院的经营方法来经营你的养老院,肯定不能盈利,而且使你的养老院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大大的下降了.2经营方式的落后.你只凭借着一个养老院,为老人提供生活娱乐场所而收一定的手手术费,而忽视了其他的经营方式(具体的在后面).这与旅馆有什么差别,而且是一个只收老年人的旅馆.3经营手段的单调性.只靠收取一
定的费用来维持养老院的运转肯定不行.你忽视了老年人身后巨大的市场.你只开发了老年人市场的一小部分,而且还不充分,即你没能很好的做好产业的延伸.综上所述,养老院不能盈利的原因有:社会的排斥,人们的不信任,舆-论的压力,自身经营模式的落后,观念理解的错误,经营手段的落后等.浙江财经学院校红十字协会
一、活动背景: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被送入敬老院,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当代大学生接触和了解老一辈人的生活,关注老人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决定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一份关心。
二、活动目的:
(1)为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们带去
心灵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青少年的朝气和社会的温暖。
(2)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家了解社会,关注这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从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3)唤起社会的老龄意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对老人尊敬关爱意识。
三、活动地点:九堡敬老院
四、活动时间:2016年3月5日
五、活动人员:校红十字协会成员:
六、活动前期准备:
(1)提前联系好敬老院,取得对方负责人的信任和工作上的支持和相互配合,以便于定期开展活动。
(2)了解老人大致的心理及性格特征。在敬老院的老人,常常会感到孤独、寂寞、失落、焦虑、缺乏安全或期盼子女、朋友探望。
(3)制定出一张时间安排计划表,为每一位志愿者划分责任,形成系统的志愿流程。
七、活动项目:
(1)每三个志愿者为一组为当日独自待在房间的空巢老人做家务,陪老人聊天回忆美好的往事和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注意倾听,捶背要有经验。与老人聊天时避免一些有碍老人情绪的话题,另外,主动开启话题,避免冷常(事先挑选有这方面潜质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