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师生情感桥梁》课例与感悟(共5篇)

时间:2019-05-14 23:3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筑师生情感桥梁》课例与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筑师生情感桥梁》课例与感悟》。

第一篇:《共筑师生情感桥梁》课例与感悟

学科代码

主动沟通快乐学习

——《共筑师生情感桥梁》课例与感悟

周建英

白马初中32220

5[摘要]如果师生沟通不畅,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健康,影响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应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学以致用,实现思品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主动沟通学习有效

一、背景

有资料表明,初中生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青少年有很强的自尊,不愿意主动和老师沟通,有时犯了错误也不愿主动认错,甚至认为老师不尊重、不理解自己,与老师发生冲突。如果不进行沟通,会使师生冲突变得更加激烈,产生师生对立的情况,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与健康,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下面,我将结合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第二框《主动沟通健康成长》第二目《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对“如何让师生沟通更有效”进行探讨。

二、案例描述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能够说出与老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知道与老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能够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老师交往,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主动增加与老师的感情,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学重点:师生交往的有效方法。

3、教学难点:能将师生交往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师生交往活动中。

4、课前准备

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调查,以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包括:

(1)、在学校生活中是否与老师发生过矛盾?有哪些问题容易引起师生的冲突?

(2)、在化解与老师的冲突时,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3)、师生之间有哪些好的沟通方法?

5、教学片段

【片段一】主动沟通

故事:《小林的烦恼》

(一)一天自修课,老师让小林发言,由于小林恰逢这一题没有完成,慌乱中就拿起同桌的本子作答,可是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批评了他一番后,又对他的同桌说:“不要让小林影响你的学习,看来我该给你换个座位了。”听了这话,小林愣住了,没想到这话出自他最喜欢的老师。为什么老师要这样说,仿佛我是一个“危险分子”,要让别人避之不及,你深深刺痛了我。

看故事分析:

1、你碰到过类似的烦恼吗?

2、如果你是小林,你会用什么办法解决烦恼?你觉得你的方法能够化解你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吗?如果不能化解矛盾,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师生冲突的不快,体会因此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学习等各种危害。从而让学生知道应该理智地对待与老师的矛盾,积极主动寻找沟通的有效方法。

操作: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归纳学生的意见写到黑板上。举手表决,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的解决“烦恼”的方法。

学生的方法大致有3种:

1、同老师沟通。

2、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3、算了,不跟老师计较。

通过举手表决,全班48位同学,4位赞成沟通,3位觉得“算了”,41位选择了“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看来,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比较少,还没有意识到师生沟通的意义。于是,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又随堂设计了几个问题:

1、“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或是“算了,不跟老师计较了”后,你和老师间的矛盾化解了吗?

2、下次再碰到这位老师上课,你还能认真听课吗?

3、看见老师时你的心情会怎样?这种心情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上述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只要求学生思考。再进行表决,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了“与老师沟通”。这说明通过对一系列联系自身实际的有深切体验的问题的思考,学生已经明白了和老师主动沟通的重要性

故事:《小林的烦恼》

(二)强烈的自尊心迫使他在周记中提到了这件事。他大胆的指出老师的态度和语言伤害了他,他并不是这样的学生。在文章中他还写道:“你曾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可是你的这句话却让我感到莫大的羞辱。”

老师看了会说些什么呢?周记发下来了,他怀着不安的心情打开了本子,首先看到的是优,下面还有这样一段评语:“小林,文章写得很好,你很有勇气。看了你的文章,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想到我当时这样的一句话严重伤害了你的自尊心。在此我向你表示歉意。……”看到这些,小林无法克制自己的情感,泪水湿润了眼眶。

小林通过写周记的方式与老师沟通,老师在周记里向他道歉,矛盾化解了,师生的感情更深了。

结合小林的故事,让学生说说看,除了写周记以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与老师沟通。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都比较踊跃,想到了:写信、纸条、QQ留言等。

【片段二】学会换位思考

数学课上,坐在副班长小强旁边的几个“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最后面的一个空位上。老师不停地催促小强,小强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

操作:每位同学用5分钟的时间把故事写完整,猜想可能的结局。然后随机抽取,进行评比,让学生说说谁写得最好。并让写得好的同学说说为什么会那样写?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续写,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避免并化解师生间的冲突。

在学生续写故事时,我在教室巡视,看看同学们是怎样写的,有说向老师承认错误的,有说老师去拉拉不动小强的,有说你叫我坐到后面去我偏不去的„„但是在请学生讲一下自己续写的故事时却出现了以下情况:

生1:小强向老师承认错误。

生2:我跟他的差不多。

生3:下课后,老师向小强道歉。

〖反思〗上这一堂课时教室后面有十几位老师在听课,并且我也是借班上的课,相对于学生来说,我这个老师也是陌生的。当着那么多外校老师的面,很多同学都不会说原本想的“小强和数学老师打架”的结果,他们可能更多的会考虑怎样说得好听些,结局圆满些,好让老师满意。

〖改进〗第二次授课时把操作步骤改成了让学生自由讨论,举手发言,说说事情可能有的结局。经过归纳,有以下几种可能:

1、从老师的角度:(1)坚持让小强坐到后面去;(2)算了,也许是自己错了,冤枉了小强,下课后找他聊聊。

2、从小强的角度:(1)顶撞老师,就是不到后面去;(2)先坐到后面去,下课后再找老师沟通。

然后他们选择了最好的一种可能,那就是让小强先坐到后面去,下课后再去找老师沟通,理由是:

(1)老师说了让小强坐到后面去,作为副班长的小强硬不去老师就不让他去了,那么以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就算真的犯了错误也会和老师顶撞,那将会使课堂秩序越来越混乱;

(2)小强与老师僵持着,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3)如果小强坐到后面去了,下课后再去找老师沟通,说不定老师会向他道歉,那样会让师生关系更融洽。

由学生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从老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

【片段四】原谅老师的错误

原谅老师的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师生沟通的方法之一。要

想学生在口头上原谅老师并不难,难就难在怎样让学生从心底里原谅老师。所以,在这一环节采用如下教学情景:

一次,课堂测验,萧明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最后一题,他知道那题目就在课堂练习本的第几页,看看坐在讲台前的老师,他翻开了练习本„„当他写好题目抬起头时,发现老师就站在他面前,而老师的眼睛就盯着他的课堂练习本„„

思考:

1、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

2、如果你是萧明,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设计意图:作为普通人,老师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老师希望你原谅他的错误,正如你希望他原谅你的错误一样。而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则是对老师的尊重,从情感上来说更易于师生沟通。

〖反思与改进〗第一次授课时,采用的材料是“苏霍姆林斯基与两朵玫瑰花”的故事,故事中的苏霍姆林斯基对农村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遥远,而四岁的小姑娘又太幼稚,他们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本人也觉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第二次授课时采用了前述情景,材料中的故事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也时有发生,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思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道理学生更容易接受,因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感悟

师生之间为什么要进行沟通?

有人说,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或沟通不畅,则学生的“心事”教师不明白,教师的“好心”学生不领情,其结果就是双方相互抱怨,感情渐次疏远,以致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让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有人说,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互动,使教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富有感染力与亲和力,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充分体验到情感教育带来的一种愉悦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教育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沟通——共筑良好情感——快乐学习——学以致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沟通是前提,良好的师生沟通可以使学生理解老师,信任老师,共筑良好师生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快乐的接纳老师的教导,并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体验,学以致用,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原谅老师的错误、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作为老师,为了能和学生有效的沟通,更应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为此,我们应该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

受到被关怀的温暖;我们应该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最终,通过有效地师生沟通,让思品课堂变成真正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年第1、2期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第二篇:第二课时 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学的内容进行启发。交流要以自愿为前提,也可以不写名字。

链接与拓展:动员学生将幸运盒精心装饰,选派“信使”,交给班主任老师。

四、本课小结:

身为教师,今天听到许多同学的心声,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和宽容,我非常高兴。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能够用一颗热情真诚、宽容大度、客观公正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老师们感受到能够与你们相处是一种福气,也可以使你们更多地体验学生生活的快乐。最后,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尊重、爱惜他人本身,就是一种自尊、自信的体现。

第三篇:第二课时 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第二课时 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能力目标 :使学生通过教学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学生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进行交往。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

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课前进行的“关于我校初二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的结果,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案例。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案例或自己的切身体会,讨论从学生的角度如何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全班交流和小组交流相结合。教师总结和提升。

链接与拓展:学生介绍生活中容易使教师产生烦恼的事件的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可能情况:学生能够分析出学生的表现是影响教师情绪的重要源头。

请一位参与采访的同学谈谈采访时的体会,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对于那些容易破坏师生关系的现象,本班是否存在?哪些现象通过努力是可以避免的?

可能的情况:一旦谈到本班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对号入座的现象,弄不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影响接下来的讨论。教师必须注意:不要过多地去挖掘具体的事件或表现,只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就足够了。以积极的引导为主,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个铺垫就行了。

二、经营快乐

根据前面的讨论,基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师生之间的快乐是可以经营的。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改善或促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全班交流,并进行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注:教师要对各班级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在分析中,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小结:通过前面的讨论,同学们为我们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方法付诸于实践,相信今天将成为我们师生关系的新起点。链接与拓展:学生介绍课前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过程中遇到阻碍的调查结果。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沟通和理解是建立理想师生关系的最大障碍。

三、勇于沟通

出示班主任老师希望向同学表达的想法,请同学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朗读,体会班主任老师在写这段话时的心理感受。

请你现在给老师留言,它可以是一句真诚的感谢,一句赞美,一个祝福,一个心愿,一点歉意或者一个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建议……在自己最喜爱的纸上写出来,并折叠成自己最喜欢的形状,放到事先准备的心形幸运盒里。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愿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可以课后把这些留言作为礼物送给班主任老师,将沟通做到实处。

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学生无法写或不好意思写,教师要做积极引导,必要时可以借用写完的同学的内容进行启发。交流要以自愿为前提,也可以不写名字。

链接与拓展:动员学生将幸运盒精心装饰,选派“信使”,交给班主任老师。

四、本课小结:

身为教师,今天听到许多同学的心声,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和宽容,我非常高兴。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能够用一颗热情真诚、宽容大度、客观公正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老师们感受到能够与你们相处是一种福气,也可以使你们更多地体验学生生活的快乐。最后,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尊重、爱惜他人本身,就是一种自尊、自信的体现。

第四篇:如何改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共)

如何改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有着丰富情感生活的个体而存在的,他们在展开业务活动的基础上也进行着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表现为群体交流、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心理过程。他们因信息交流、互相了解和评价而形成特定的情感关系。师生情感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师生情感关系也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心理背景,直接影响师生业务活动的动力状态,并制约着教学的最终结果。

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联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展现,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人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努力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业务活动之上的,教与学是交往的基础。师生业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态度和体验。通过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自己和对方的信心就会增强,师生情感就将朝积极的方向转化。而获得教学成功,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则将进一步巩固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真正的感激和尊重之情。因此,为了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需要广大教师在业务上下苦功夫,搞好教学工作,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真正教好学生,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第二,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师生情感关系的建设上,教师同样是主导,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正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偏袒、歧视和冷淡,才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不满、疏远乃至反抗。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人格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有效策略。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表现自身的人格力量,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台。

总之,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为此,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全身心的真情投入。

第五篇:典型课例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 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导入,我从直接点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

发了学生对母亲的情感,唤醒了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在下一步课文学习中的感受、理解、体验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检查预习:

1.出示“真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朦胧”“可见一斑”等词语检查学生读音

2.介绍文章作者及作品

3.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文中哪句话概括交代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

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自己预习时勾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准备与大家交流。(给予学生一定的整理时间)

【设计意图:①这些内容是我校语文教学环节中的一项,以预习题组的形式出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效率。②问题的设计步步为研读课文做铺垫。从课文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的提示到理解句段的内容的分析、质疑,从而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大大降低听课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己逻辑思维的能力。】

品读课文:

一、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失母之痛”

师:许多同学都勾画了第二自然段请你们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本段,看看这一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生:自由读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 生:我认为有悔,我认为有恨。

师:他用了书上的一个字,“恨”,“恨”有很多种,请你把目光再次锁定到这段文字当中,你从哪些语句当中看到了这个“恨”。

生:默读。

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2)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3)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如预设环节:

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

师: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

师: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

生: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

生:我觉得还有一点,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请你读读这句话。

师: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生:会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生: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

„„

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来体会此时的季羡林的心好吗?(学生读课文)

师: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生: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师:此刻,他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撕心裂肺。从此失去了叫妈妈的权利,怎能不恨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师:补充资料帮助深入理解。

课件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生:读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师:在季羡林心中,他认为什么最重? 生:母亲,母爱最重!

师:可他偏偏失去了最重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却依然只有那——恨,还有那无尽的怀念。我们齐读这段文字。

【设计意图: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学生捕捉一个“恨”字,以它为牵引点、情感线,让学生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对关键词句的把握不仅建立在理解词语,理解作者的心境,而且达到情与感、读与悟的融合,还要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鸣。突破这一难点时除了借助关键词句外,再有力求打动学生的心,(教师的语言的点拨、多形式的朗读、资料的拓展、同为子女的思想情绪的迁移)等处处为这一目的服务。让学生在各种体验中增强语感。】

二、研读“祖**亲”,感受怀念

师:他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怀念着自己的生母,直到他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异乡,来到了德国,来到了那个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

生:个别读第三自然段

师:有一个词,叫——“频来入梦”。什么意思? 生:经常到梦里来。师: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亲的怀念?。

生默读日记内容并圈点勾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问题深入阅读,从课本中获取信息,使学生情感深受感染,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师相机:出示“„„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出示日记

(一)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师追问:“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 生: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师:我们通过这凄凉,通过这甜蜜。看到了作者在异乡的生活,对吗?这凄凉这甜蜜最后融成一个字,萦绕在作者心头,哪个字?

师:引导学生提取段中的“糊”字,在这里“糊”字怎么理解呢? 生:覆盖、粘、缠在

师:糊字用在这里好在哪里?糊字写出了什么? 生:萦绕、包起来的意思想甩也甩不掉。

师:想甩甩不掉的是什么呢?是内心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全都融入到这个“糊”字中了。谁来给老师和同学们读出作者这种甜蜜。

生:读

师:一个糊字,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对祖国无尽的怀念。

虽然凄凉但内心甜蜜你能读出作者的复杂心情来吗?

【设计意图:对这段的教学出发点是体会作者身在异乡对亲人、对祖国的怀念,教学方法即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首先抓住凄凉和甜蜜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知道作者的心是复杂的,复杂的心“糊”在心里。再有引导学生抓住“糊“这个字,对这个字的剖析、把握完全能走进作者的内心,这恰恰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体会这个字用的贴切之处,进而探究人物的情感世界,即对亲人对祖国的怀念是刻骨铭心的,挥之不去的,让学生感受到品悟语言的魅力,在今后自己习作时是个借鉴。】

师:出示日记

(二)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3)感情朗读。

师: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与上一环节紧密联系。前一个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关键语句深入阅读,品出了关键字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这个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通过中外母亲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师引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四、梦中寻母

师过渡: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异国的生活让两位母亲频来入梦,而作者在后文偏偏却又要《寻梦》,梦境已经如此之频,作者何故还要寻梦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寻梦的段落,看看作者寻的到底是什么?

师:指名读《寻梦》的两个段落 引导学生比较“面庞”与“面影”出示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庞。生:夜里梦到母亲朦胧身影。没有看清母亲的面庞。

生:他想看清母亲,在他的记忆深处,他已经想不起来母亲什么样子了。

生:记不起面庞了。

师:在这句中有一个字,注定了他看到母亲一定是模糊的。生:幻。

生:一种虚有虚无的,幻影的那种。

师:作者看不清母亲的面容,而且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母亲呢?

生:梦里,在泪光当中

师:季羡林在苦苦地追寻,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寻的结果,只是让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自己的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大声地疾呼——学生齐读《寻梦》的结尾。

师:同学们想一想,季羡林单是在寻找自己的生母吗? 生:更有浓浓的怀念祖国之心

师:再来齐读《寻梦》的结尾,感受游子的爱国之心。【设计意图:“面影”和“面庞”两词是近义词,但文中用到的是面影,而不是面庞。通过两词的比较,一是领悟作者情感表达的技巧,“面影”是虚无的,是想看见而又不能看见的复杂情感。表现了

作者心中无限的惆怅,通过量词的对比,实现深入阅读的目的。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四、升华情感,适度拓展

师: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生: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再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师:正因为有了这崇高的敬意和爱慕,所以作者才如此地怀念自己的母亲。这恨、这糊、这哭、这寻,构成了作者一生怀念母亲的心,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请大家互相交流。

师:出示课件《我的中国心》文字并深情诵读随机音乐想起。【设计意图:呼应文章首尾,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进行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季羡林 恨 糊 哭 寻 生身母亲= 祖**亲

下载《共筑师生情感桥梁》课例与感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筑师生情感桥梁》课例与感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例研究报告(共5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课例研修报告 罗田县平湖乡东冲畈小学 李文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备的一个环节,《新课程......

    课例研究(共五则)

    课例研究 一、 问题情境 画家会画画,很伟大,很出名,受人仰慕、推崇。牧童年龄小,会放牧,地位低下。两者相差悬殊,可是著名的画家和小小的牧童之间却发生了故事,后来,大画家甚至对小......

    【十九大感悟】开拓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

    开拓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10月18日,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的十九大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讲好普通的演讲稿)(共5篇)

    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这个星期是我校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普通话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会听会讲的语言,是全国的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对于国家......

    与诚信同行 共筑中国梦

    《诚信共筑 奋发向上》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二年级二班的/刘佳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诚信共筑 奋发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2021《同心共筑中国梦》个人感悟(五篇材料)

    《同心共筑中国梦》开播了,“中国梦”——一个动人心弦、荡人心灵的词汇。“中国梦”,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下面是小编分享的2021《同心共筑中国梦......

    弓棚镇中心幼儿园师生共筑中国梦实施方案

    弓棚镇中心幼儿园 “师生共筑中国梦庆六一”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3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3]8号)精神,落实《3-6岁儿童学......

    课例研修心得体会(共5则)

    课例研修心得体会通过老师之前的讲解和对有关资料的查询和了解,使我明白课例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围绕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