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 老师的10个对不起 有感魏清
读《老师的10个对不起》有感近日,我读了《老师的10个对不起》,听到这个书名时,就想,是哪位同行那么有勇气对学生有十个对不起?带着疑问,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边读边品味。
简世明是台湾最佳老师。毕业于台东师范学院初教系,在台湾南投县光华国小担任教职十余年,辅导过无数的学生。因为小时候转过五所学校,学生的桀骜不驯,他有最深的理解;因为从小不被看好,学生的迟缓,他从不放弃希望。
两年前,简老师在毕业考卷上向学生道歉,一口气写出了10个对不起。此事被媒体披露后,引发了台湾地区各界的热烈讨论。
这是一部让家长暖心、孩子落泪、教育者动容的心灵之作。台湾最佳老师简世明用温暖的笔触,讲述了十余年教学生涯中真正打动他、改变他,让他体会到爱与生命的希望的精彩故事:冷漠、自卑的孤僻生在他的温暖下,自信地抬起头,学会与人交往;总爱和老师抬杠、对周围充满怒气、如刺猬般的转学生,被他教导成性情和顺、待人和气的乖孩子;不懂得珍惜情感与缘分的优等生竟愿意放弃在最好的学校学习,重新回到他的班级……
简老师教学生声、光、电、力、热,教学生各种原理、原则,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诚恳、认真、幽默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宽容、尽责、奉献、公平、尊重和勇敢的品格。他用他的自信、热情、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实践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为孩子复制大人的人生,而是愿意温柔而坚持地守候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本书里,简世明老师以宽容、尽责、奉献、公平、尊重、勇气等六个主题讲述了十余年教学生涯中真正打动他、改变他,让他体会到爱与生命的希望的精彩故事。学会宽容,宽容让人有回旋的余地;学会尽责,尽责让人了无遗憾;学会奉献,奉献让人发光发亮;学会公平,公平的人不卑不亢;学会尊重,懂得尊重的人知道如何原谅。以上看似人人都懂的基本品格态度,学校教育却常因重视学业成绩而忽略孩子真正的需要。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简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为孩子复制大人的人生,而应温柔而坚持地守候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当大多数老师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过于重视学业成绩,简老师却认为教学生诚恳、认真、幽默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宽容、尽责、奉献、公平、尊重和勇敢的品格更为重要。简老师认为,品格教育不是一个“课程”,而是一个“体验”。孩子需要在成人身上“听闻”、在生活中“浸润”,久而久之“品格”自然上身。因此,简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身体力行。对冷漠、自卑的孤僻生,他说:“孩子,我要你抬起头!” 对惹是生非、刺猬般的转学生,他说:“孩子,你是我的责任。”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心与无比热情的老师,一个简单无所求的傻瓜但很有勇气的老师,实践着和现行填鸭教育、分数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他告诉孩子们,思考力、创造力与主动性,以及面对挫折时的承受力,比考试卷上的分数还要重要。告诉家长,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为孩子复制大人的人生,而是愿意温柔而坚持地守候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被简老师的这种信念所折服着,同时又深深地感到惭愧。在实际境遇中,我说“孩子,我信任你,相信你不会对我说谎。”事实上,他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一次又一次撒谎的;对那些正弱小的同学,我说“老师会帮助你,有什么事尽管来找老师。”可他们在我目不能及,手不能援的情况下,还是挨欺负了;当我一遍又一遍的告诉大家“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后,那些依然不愿付出努力的孩子,发现“爱”和“宽容”并不能使他“迷途知返”„„这些,都是“核心”的碰撞,这也正是简老师之所以为简老师的真正原因。
事物的本质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我们都在不断探索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追逐分数,还是缔造幸福人生,衍生开来更有人生什么才是的重大哲学命题了,看似深奥,却是每个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就算因为我们还年轻,就算我们还不够平心静气,就算我们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还比较稚嫩,我们依然不会在“大道”上越走越远,掌握“核心”,就保证了方向。想起儿时,父亲经常对我说“知足者常乐”,虽然不懂,但是每当生活遇到起伏,父亲的教导自然而然就涌上心头,而生活的积累又让我越来越能理解这句话。也许,我们今天的教导看似没有实际的意义,但是,只要有意识的去做了,也许在未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说不定呢?不对自己悲观,有那么多的教育前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点亮我们的心灯,只要你愿意去做。
简老师对学生说了10个对不起,我也想对学生说几句“谢谢”。
谢谢!在我脾气不好的时候,你们包容了我的坏脾气。
谢谢!你们忍受了我不少枯燥乏味的课堂,而没有怪罪我教得不够好。谢谢!你们还愿意听我不断重复的所谓“大道理”。
谢谢!在我难过的时候,你们也一直陪伴着我,关心着我,送给我贺卡和祝福。
谢谢!让我们一起成长。
不要轻易对自己或者对别人说放弃,改变就在现在!
《老师的十个对不起》告诉我,教师不代表全对,教师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教师不但要学会学习,还要不断反思,更重要的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当有错误时候,学会对学生真诚地道声“对不起”,这将会赢得学生更大的尊重。
《老师的十个对不起》是一本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修饰,却是一本关于教育、做人、处事的经典之作,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真实记录。它通过一个个真实教师和学生相处的例子,让我们触到了孩子的心灵深处,让我们了解了孩子,明白了教育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行为过程,懂得了“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为孩子复制大人的人生,而是愿意温柔而坚持地守候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不到半小时,就把书看完,心情难以平复。晚上,又拿出书,再次细细的品读。很佩服简世明老师不但对学生说对不起,而且是在给学生的考卷上写下老师的“对不起”。简老师很透明,也很善于反思和总结。在说对不起之前,那些个对不起的内容可能对他的教育教学起到了阻碍,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障碍,可能对教师自身的精神成长造成了一些困惑。正是老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深刻反思,让作者感受到了那些“对不起”的事情、态度、处理方法对师生的成长,是一种双向的影响,也许都是在伤害。而作者在考卷上给学生说“对不
起”,这样一种处理方式则让师生双方感受到了成长的某种愉悦。作者从宽容、尽责、奉献、公平、尊重、勇气等6个主题讲述了自己10余年教学生涯中真正打动他、改变他,让他体会到爱与生命的希望的精彩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心与无比热情的老师,一个简单无所求但很有勇气的老师,让我开始检讨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行为,思考自己是否都是在为学生创造自己的人生而尽责?还是在迎合社会对分数的看重而忽视学生的思考力、主动性呢?我有真诚地对学生说过“对不起”吗?
身为教师的我,并非不知做错了事要说“对不起”,而是对自己的学生很少说或没有说,最主要的原因是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技术信息高速发达的现在,教师已不再是高居学生之上的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他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既是亲密的师生、又是学习的伙伴、更是无间朋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高明的教师,也会有过失。是教师的过失,教师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高高的身子,认真地审视它,客观地分析它,勇敢地承认它,大胆地对学生说“对不起”。学会对学生说“对不起”,其实也是教育人的一种技巧。
第二篇:对不起,,我只是个老师
《对不起,我只是个老师》
有人问:你是搞教育的?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
有人问: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
有人问:你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
有人问:你是辛勤的园丁,你是吐丝的春蚕,你是化泪的蜡炬?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说: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有人说:你是老师?那你应该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有人说:你应该明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懂的学生!
可是,可是,对不起,我不知道大家所描述的到底是谁?我困惑了,我是个平凡的人,我只是个老师。
我要吃饭,我要休息,我有自己的爱好,我希望能够心安理得的、像别的行业的人一样享受自己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同样希望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得到应该有的回报。仅此而已,错了吗?请剥去我身上那些伟大的光辉无比的外衣,用一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我,我只是个老师。
我有我的无奈,我承认学生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他们靠自己的聪颖和勤奋成就自己;同样有些学生的失败也不是我所能左右的,我用尽了全力,可是还是一无所获。当家长放弃了,学生自己放弃了,只剩下老师还在努力想改变点什么的时候,这些老师们显得多么的无助,真不知道那点成绩的提高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我只是个老师,我只知道要尽力去教好学生,做好自己的工作,其余的我真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但是,当学生犯错,我们基于职业道德或者说人性的关怀去指出他们的错误的时候,更多的指责却应验到自己的身上。
家长说你应该很有礼貌地对我孩子说话。
专家说教育应该有更多的方法,更多的途径。
学生说你凭什么批评我,我恨你。
我很困惑,我为了什么?我在证明什么。别人都想得开,只有自己钻进了死胡同。我很无奈,我只是在做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至少在中国这个社会里规定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讲好话,学生就听,傻子才愿意骂人!当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效果的时候,除了发火,我还能做什么?家长们会做什么?专家又能做什么?可怜的还是一线的老师,尤其是那些根本没有办法计算清楚劳动量的班主任们。
学生外出飙车,家长知道不好,但是不管;学生知道危险,但是不听;老师天天讲,人家当你是傻子,当某天某个学生真的出车祸了,怪了,人家第一个查的是你老师有没有尽到教育责任。老大,我天天在讲,要骂就要骂那些溺爱孩子的家伙,他们是第一责任人啊。每位老师都害怕出事情,每位老师更加无奈自己不是三头六臂的哪吒,不是飞天入海的孙悟空,学生走出校门,我们是没有办法的,尤其是那些伟大的家长根本不拿你当回事的时候,你只能祈求上苍保佑那些个性十足的学生不要出事。本末倒置,是非颠倒,这就是当今的教育。老师求着学生学习,学生说看我的心情如何;老师拜托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学生说省省吧你,管天管地,你还管这个;老师恳请家长在家照看好自己的孩子,督促他多学习,家长说看我是否有时间。可怜……可笑……可叹……可悲……
忽然想到一句话:教育不是无能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别把学校当成解决学生一切问题的殿堂,别把老师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圣贤;别把教育当成背负一切责任的机器。别给我赋予太多不能承受之重。我只是个老师!
第三篇:读菜根谭有感(魏峰)
读《菜根谭》有感
《菜根谭》是明代常见的格言体写成的一部清言体,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关于书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典出“性定菜根香”,即所谓“夫菜根,其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三山通理达天语);有人认为由宋代儒者汪信民“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之语化出;而于孔兼在《题词》中则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备尝险阻可想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与本书内容相对照,便可发现,几种说法似都不
违作者本意。
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处世让一不为高,退一不是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就是原于此书。此书既有儒家的中庸守则,为人处世。又有道家的修身养性,旷达超脱。还有佛家的劝善去恶,空色定慧等。三峰主人读之,曰:“觉其谭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尽岩险。俯仰天地,见胸次之夷犹;尘芥功名,知识趣之高达。笔底陶铸,无非绿树青山;口吻化工,尽是鸢飞鱼跃。此其自得何如,固未能深信,而据所彳词,悉贬世醒之人吃紧,非入耳出口之浮华也。”
“悉贬世醒之人吃紧”这话,让我的心不禁颤动。我们今天的社会充塞了太多的胭脂与阿堵之物。“活得太累”成为一种共同的社会症状。有些朋友事业上小有成就的时候,得意之情立时溢于言表,那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一旦在事业和生活中稍遇挫折,顿时又认为前途一片灰暗,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惶惶如丧家之犬”。古
人曾三年目不窥园,今人却三秒不离股,能不累吗!当然社会压力大,就业困难,父母养老,子女上学是原因,然人生无常,一帆风顺,青云直上的幸运儿是少之有少。对于绝大多数平凡如我辈的芸芸众生来说,人生的酸甜苦辣,尽在常理之中。飘逸洒脱如东坡居士者尚因官场失利而不禁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我在此并不是要人们圆滑世故,碌碌无为,消极对待人生,而是要学会苦中作乐,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人生的际遇。智人都会在苦中寻乐,我所喜欢的一位现当代散文大家梁实秋先生,在抗战时期,由北平转辗南京、长沙后伧惶迁居重庆,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之际栖身于陋室。然而梁先生却欣然把这“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却洞如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却渗入滴漏”的山野小屋呼之为“雅舍”并在此期间撰写了脍炙人口的《雅舍小品》,他并因此而饮誉文坛。梁先生可谓食得菜根之香啊!《菜根谭》里说“人生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呼?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呼?以此相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这也正是我说的意思。
“菜根”的启示
——读《菜根谭》有感
魏峰
自教办倡导读《菜根谭》这本书一来,通过阅读感觉该书的确是一部好书。该书中所讲的大都是教人向善和如何处事为人的道理,文字简洁浅显,说理透彻明白。每读完一部分均感受益匪浅。下面就拿其中的一篇来谈谈自己的体会:“毋偏信人言,不独恃己长”。原文是这样说的:“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信而为其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意思是:“一个人不要毋信他人的片面之词,以免被一些奸诈之徒所欺骗;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才
干,以免受到一时意气的驱使;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对比别人的短处;尤其不要因为自己的笨拙,就嫉妒他人的聪明才能。”实际上,这里谈的是“人格”的问题。说的是拥有“健康人格”的重要性。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他就不会出现上述谈到的问题,他就不会偏听偏信,受奸佞之辈的蒙蔽,而是冷静地思索,认真地观察,多方听取意见;他不会自轻自贱,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项,而不刚愎自用;不会因为自己的弱点,而自卑懦弱,畏惧退缩,去嫉妒别人的聪明才智;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灰心失望,却以一种不怕冒风险,不怕失败的积极心态去创造成功的希望。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英雄豪杰,都有着健全的人格状态,当然也有反例。现在举一个,大家熟悉的西楚霸王项羽英勇过人,武艺超群,有万夫不挡之勇,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中,他的势力最大,使大家公认的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但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听取他人的,特别是谋士范增的建议,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消灭刘邦的大好时机,使刘邦有了收兵买马,积蓄军力的机会,最终导致兵败垓下,而自刎江东的悲惨结局。总结一下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可以说是项羽没有健全的人格,如生性猜忌,心胸狭窄等,而反过来看汉王刘邦,却完全相反,他在弱小的时候,在完全不能与项羽抗衡的时候,不气馁,而是采取一些积极的策略,如招贤纳士等等。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一员不起眼的将士,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刘邦发现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挖空心思,利用各种手段,把韩信挖了过来,并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在帮助刘邦消灭项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刘邦的成功取决于他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联想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应该塑造和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这是十分常重要的,这比只让他们拥有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中,“后进生”得到的是过多地批评和指责,失去了自尊,失去了自我;而“优等生”得到的是百般的呵护与赞扬,高高在上,矫情自满,这都对“健全人格“的形成极为不利。我们常说,“教育是把双刃剑”,所以,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我们努力使所有的、全部的孩子都有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教育氛围,使所有的孩子形成健全的、健康的人格,这对他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人格的健全有关。让我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去适应社会,去挑战人生,去超越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
第四篇:老师,对不起
老师,对不起
赵眯眯
大清早,我跟往常一样8点之前来到了学校。因为第二节才上课,所以第一节时我又看起了已经制作好的课件。看完后刚好下课,然后准备一下,就高高兴兴的去班上了。
可我们班上的那群宝贝蛋没像平时一样都坐在那里,而是缺了七八个人。当时心里就有点不高兴了。之前不是强调了主课不让缺了吗?这是怎么回事?知道他们是出去打电话要一补去了后,我教学的激情一下不见了,不经思考地说了句:“如果我也跟他们一样,有事就不来上课,有事就请假,而把你们晾到这里,不管不问,你们会高兴吗?”他们小声嘟囔着,说地不清不楚,但好多都还在可笑。我都不明白这有什么可笑的。
然后,大概停了几分钟后,某个小男生小声说了句:“老师,对不起,你原谅他们吧,他们下次应该就记得了。”思路被打乱的我,没听他的,而是一意孤行,让气氛变地更尴尬了。我大声吼了句:“明明错了,还不知悔改,自己看书吧。”这句话之后很长时间里都老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本以为故事到这就结束了。可中午时碰到了那几个“惹”我的小淘气,他们笑着跟我问好,然后突然塞给我一颗糖后,蹦蹦跳跳的走了。留下了莫名其妙的我,后来我问他们为什么给我糖,他们却说了句:“我们错了,安慰老师你的额。”
听到这,我觉得内心里有点惭愧,为人师缺带着情绪上课,本来就不对了,学生给台阶让我下时,我竟然还不下。
我要改变。其实,我该跟学生说声对不起。
第五篇:对不起,老师错了
对不起,老师错了
涪十中王 燕
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有这样一件让我无法忘怀的往事。
那是一个玉米苗翻腰的时节。一天早晨,一位老农手提着一捆玉米苗到学校找校长告状,说初一.六班的黄小勇同学损坏了他的玉米苗。很快,我——初一、六班的班主任就被叫到校长办公室,校长让我根据老农提供的事实立即处理好此事。看着被糟蹋的玉米苗,我气不打一处来,转身立马就将黄小勇叫到了办公室。
黄小勇本就是一个令我十分头痛的孩子:他头脑聪明,记忆力好,思维反应快,但这些优点他一概不用在学习上,反而贪吃零食,借债不还,过于好动,专心不够,成绩难以提高。尤其难以容忍的是,做错了事,拒不承认——哪怕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总摆出一副你奈何不了我的样子。以前因类似事件多次挨批评,曾经变规矩过,但最近又老是与一些调皮学生在一起,所以,我想,黄小勇惹事生非的毛病又钻出来了,此次若不严加管教,以后的发展难以预料。
看到黄小勇,我劈头盖脸地狠批了他一通。黄小勇先瞪着惊恐的双眼,尔后,很坚定地对我说“老师,不是我干的,他冤枉我!”见状,我越发生气,心想:干了坏事拒不承认是你的老毛病,今天,我一定要好好惩治你。于是,我加重语气对他说:“人家已看见你在现场,你还要狡辩?今天你承认是承认,不承认也得承认!”“不是我!”黄小勇态度更为坚决,情绪也更加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我没有损坏玉米苗,即使打死我也不会承认的,不信,你可以去调查!”说完,出乎我意料地呜呜地哭了起来。
看着伤心哭泣的黄小勇,我内心不禁忐忑起来:莫非这次真不是他干的?难道真冤枉了他?以前有什么事他只是脸红脖子粗的和我争论,今天------为何如此?经过三思,我决定重新调查真相。
我将黄小勇回家那一路的同学逐一喊来调查核实,最后证实:玉米苗是其他年级的几个同学损坏的,黄小勇是在之后刚走到那里,被老农误以为了——这个事实,那些同学都可以当着所有人的面对证。/
3我一下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急躁和偏见,让黄小勇受了委屈,觉得若不坦诚道歉,不但有违情理,还有可能一辈子失去一个学生的信任;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师长,总得顾虑一点师道尊严,向学生认错,岂不有损脸面?岂不公开说明自己做错了?我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会不会大打折扣?思来想去,想到平时自己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可到了自己这儿就------难道就这样将错就错?不,我不能退缩,我要向在学生面前说的那样去做,我还要利用这次机会再次对我的学生们进行教育。我作出决定: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向黄小勇同学承认自己的错误,还他清白。
在接下来上语文课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进行上课的开场白。我环视了教室一周,然后我温柔而又异常坚定的问道:“同学们,老师平常总要求你们要讲诚信、要敢于承认错误、勇于知错就改,这样要求对吗?”“对呀!”大多数学生彷徨的望着我回答。“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我继续问道。“是”绝大多数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那老师做错了事该怎么办呢?”“------”迎着一片茫然的目光,我走到黄小勇的桌前,诚恳地说:“对不起,黄小勇同学,老师错了!老师冤枉了你,你受委屈了!我郑重向你道歉,请你原谅,好吗?”黄小勇呆滞了一下,在他的同桌用力扯了一下他的衣服后他才颤巍巍地站了起来,红着眼说:“老师,玉米苗不是我弄的------”我用手抚摸着他的头大声说道:“玉米苗不是黄小勇同学扯的,是老师错怪他了,老师向他道歉,向全班同学道歉!是老师错了——对不起!”“啪、啪、啪------”,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响起。我看见黄小勇同学眼里浸满了泪水,而我——内心也释然了。这节课余下的时间我没有再上语文课,而是借这个事例开展了一次大讨论,主题就是“如何做一个诚信、知错能改的人”。课后,黄小勇主动找到我,向我承认了以前一些没有承认的错误,并保证今后一定做一个听话、勤奋好学的好孩子。
自那以后,不仅黄小勇听话、规矩、诚信多了,全班其他同学都养成了诚信的好风尚。以后,我又帮他把其他缺点慢慢改掉。他学习认真了,上课专心了,当上了数学科代表,成绩节节攀升,期中考试,班级总分第三。在新一轮的班干部选拔中,他当上了劳动委员。由于工作出色,还被学校评为先进学生干部。看着他的改变,我终于欣慰地笑了。
尽管黄小勇后来由于家庭的原因,高中未曾毕业就到重庆打工,尽管这件事已过去几年,但他确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特别是在我今年生日那天,我收到了黄小勇的手机短信,句句祝福,蕴含了一些什么样的感情?没有人知道。但我自己却清楚地认识到:当初,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他真诚道歉、向全班同学承认自己的错误的选择是没错的!
案例反思: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教师的道德素养直接影响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一言一行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就注定了班主任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本案例中教师敢于在 学生面前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让教师的人师角色真正成为了学生高尚品德形成的源泉。
二、抓住时机,及时教育
日常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能用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即使是双差生。但就是双差生,教师们常常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费劲不少心血,但结果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无奈而尴尬的结果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德育教育不成功。本案例中教师巧妙抓住典型、抓住有利时机,以身作则,及时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在真实事例中感知、感受、升华,最终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