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乡村青年教师事迹材料
无私奉献 静听花开
—— 做一名幸福的乡村青年教师
她是一名优秀的乡村青年教师。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先后被评为临朐县骨干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能手,五井镇优秀教师,五井镇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标杆教师。朴素大方,和蔼可亲,这是学生眼中的高老师——温和娴静。勤奋工作,助人为乐,这是领导与同事眼中的高老师——严谨谦恭。六年来,她的脚印落在了五井镇的山山水水,她的爱心洒满了村子里的角角落落。提起她,学生与家长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扎根乡村,爱心滋润每一名学生
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高老师从小的梦想。大学毕业后,为了家乡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了离家五十里外的乡村小学。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高老师不怕苦,不怕累,克服一切困难,扎根乡村教学。孩子们都喜欢上她的语文课,因为高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
在高老师的抽屉里,专门放有红糖,姜,创可贴,酒精等。班里有学生肚子疼,她就会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姜糖水。有学生不小心受伤了,她会及时处理。
有个名叫李珍的学生发高烧,打不通家长电话,高老师就背着她去医院,路上需要爬一个很大很长的坡,高老师身材娇小,累了就脱下外套,铺在石头上,让李珍坐下休息一下,一路颠簸,终于到达医院。家长赶来,一边握着高老师的手一边说:“谢谢,谢谢老师,李珍这娃能遇上您这么一位好老师,真是有福啊!”
每天天不亮,农村家长就去地里干活,很多学生早上吃不好,中午又吃些方便面,火腿肠。高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跟上营养。于是,高老师经常多炒些菜,熬些粥,端到教室给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餐。
多次家访,搭建学生成才之路
从第一次家长会之后,高老师就开始家访,六年来,风雨无阻,有时在下班后,有时在周末。她朝气蓬勃,不辞劳苦,家长们都很赞赏她。大家感激她,留她吃饭或是送些土特产。她总是婉言拒绝,还幽默地说:“我要向红军那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在一次家访中,天空下着雨,家访长达两个小时。因天色已黑,在泥泞的小路上,高老师不慎从电动车上摔下来,严重受伤,膝盖一直出血,衣服也被石头划破了,她强忍伤痛回到了家。母亲心疼地说:“我的孩子啊,你真傻,难道为了家访你不要命了吗?”第二天高老师一瘸一颠的来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都劝她休息。高老师说:“今天周五,我坚持一天,明天就可以休息了。周五的课很重要,周末的作业还没布置,我不放心。”
至今高老师的双膝上还留有伤疤,下雨阴天时,膝盖仍隐隐作痛。通过家访,她和家长共同制定目标,许多孩子进步较大。
深入研究,打造高效趣味课堂
课堂上她耐心指导,农村孩子普通话不标准,她总是一句句教学生讲好普通话。
她还擅于通过游戏、比赛、表演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高老师不断钻研、总结,创新。她大胆改革,进行了“七彩童年,快乐作文”的探究。带领学生观赏奇石,观察野菊花,放生金鱼,放飞风筝,种蔬菜,包水饺等,不断挖掘写作素材,目前,学生们编写了《可爱的家乡》《我们班的大头兰》《放飞童年》《七彩石》等五十本刊物。
学生在潍坊市教科院组织的“新华画报杯”作文大赛中,成绩突出,获奖人数高达三十人,其中一等奖人数居多。
传递真情,改变特殊群体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关心特殊学生的成长。她自己省吃俭用,资助了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
小涛是一个贫困生,父母长年生病,因缺乏营养,面黄肌瘦,高老师经常给予他物质帮助和精神关怀。这个孩子进步很快,他在作文中写道:“老师,那一次我回答对了问题,您表扬了我并摸了摸我的头,那一刻我幸福极了。谢谢您送我的新衣服和课外书,您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如今这个学生已考入北京大学。逢年过节,高老师总能收到他寄来的贺卡。
欣儿因小时候发烧智力受到影响,一开始上课捣乱,不讲卫生,下课就随便拿东西,从不写作业。在高老师的帮助下,她变得有礼貌了,遇到老师会热情问一声,老师好。六一儿童节全班同学都上台表演节目,包括欣儿。台上的她顺利的完成了任务,露出了甜甜的笑容。高老师说:“当我看到她大声喊着,老师,俺会写作业了,我感动得哭了。”
无私奉献,铸造不朽师魂
她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工作起来就忽视了父母。父母年势已高,父亲高血压,母亲糖尿病。有一次,父亲车祸住院,粉碎性骨折,由母亲照料。高老师本想请几天假,父亲硬是不同意,说:“我们只是一个家庭,你若不好好上课,耽误的可就是几百个家庭,千万不可误人子弟啊!”面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她内心满是歉意,觉得亏欠父母的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难以弥补。对家庭,她只有愧疚。但是当她想到还有几百个学生在等着她,只有含泪踏上工作之路。
2011年,学校因缺乏音乐老师,高老师在担任语文教学的同时,还担任了4个班的音乐教学,平均每天5节课。工作起来,半天也顾不上喝水。六一前夕,给学生排练节目,高老师的嗓子哑了,一直持续哑了两个多月。高老师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回家打针,脸色苍白,筋疲力尽,她咬牙坚持,直到放暑假才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咽炎严重,需要医学专用后用工具把咽喉部位的脓疱打掉。如果拖延下去,可能声带毁坏,到时嗓音永远嘶哑。她害怕极了,大学时,她曾是班里的主持人,她的嗓音悦耳动听,被同学们称之为百灵鸟。工作一年后,她的声音的确变得浑厚了。她恳求医生给她好好治疗,她哀求着说:“我是一名老师,我的嗓子不能坏,我还要给学生上课。”
无数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她骑着电动车,往返一百多里路,恶劣天气阻挡不了她对学生的爱;无数个星光闪烁的夜晚,她牺牲睡眠时间,制作课件,让语文课更加生动;无数个哑着嗓子的课堂,她忍住病痛,坚持讲解,不给学生耽误一节课,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春华秋实,收获成功与喜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参加工作6年来,高老师在2011年,2013年两次被评为临朐县教学能手,临朐县骨干教师。五井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标杆教师。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在山东省农村中小学艺术展演,潍坊市作文大赛和临朐县语文主题故事大赛中分别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在县研说教材大赛和说课大赛中分别获一等奖;镇政府组织的演讲比赛,她代表教育系统两次获一等奖;县四项基本功展示活动《中华魂》获一等奖;语文主题故事大赛,辅导的故事《一个鸡蛋的温暖》获一等奖;参加临朐县研说教材暨我说我的研说教材故事巡回演讲,提供公开课《研说教材典型展示与主题报告》;参与潍坊市重大课题《农村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研究》;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设计大赛,《理想的风筝》获一等奖。县电教站的课件制作大赛《少年王冕》获二等奖。
教研室领导王兆刚主任,窦桂娟老师多次听高老师的课,并给予肯定。曾多次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晏子使楚》《点燃孩子感情朗读的火花》等镇级公开课、特色课。她的班级在学校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她个人也被学校评为教学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语文成绩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用汗水浇出了桃李芬芳,她用热情收获了学生的敬爱,家长的认可,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大家都愿把学生交给高老师。暑假前,高老师教五年级,五年级共有三个班。高老师班里有53人,其中镇领导的孩子有4人,同事的孩子有6人。高老师总是说自己要加倍努力,才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有人说,高老师就像高山上的雪莲花,冰清玉洁,坚强不屈。高老师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因此,高老师不断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多次深入课堂听课指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将用全部的爱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播种美,传递美,收获美。我相信这些祖国的花朵们将会越来越美!”这是高老师在博客里的一句话,如今她正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第二篇:优秀青年教师主要事迹
每堂课提前十分钟进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李秀娟将此作为一种职业习惯,一做就是二十三年。这只是遵守本份,李秀娟说,当老师原本就应该这样。正是这份对教学的执着,对学生的爱,成就了她教学的荣光。
一、老师是导演
最好的教学,不是让学生记住老师教了些什么,而是告诉学生他们需要懂得什么,社会需要他们懂得什么。李秀娟就让教学充当了课堂和社会的桥梁。课堂上,她把生活中的常识渗透到理论中,把知识包装得立体,丰满,寓教于乐,就像一个好导演一样,像演绎故事一样去做好教学,让学生易于接受,尽量帮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串成完整体系。
为了能做好导演,李秀娟每天花大量时间用于备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备课不仅仅是看书本总结知识点,同时,她把时事新闻,生活杂志当成是备课必要补充。她说,这样做,是要把教学与社会拉近距离,把社会中一些值得关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广,更有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比如早晨刚看到一则有关食品质量的新闻,她就会把新闻带到食品质量安全课上,让学生去思考,把课堂跟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每一年,她都得花很多时间把自己一年来在课本,以及课本外所收集到的知识归类,汇总,渗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并不断地更新。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总能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比如做蛋糕,很多人会根据平时的判断,在做蛋糕的过程中加上牛奶粉,加上橙汁等搅拌,其实这都是不对的,做蛋糕要用专有的蛋糕配料去调配;还有平时我们应该怎样挑米,怎么判断,分析食品的质量等。
她不仅在课堂上是一位好导演,在思想、生活上,她也努力地当好学生的导演。
一个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只有德才兼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这是李秀娟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在大学生刚进校的入学教育就给他们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他们在尽早的时间内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如何做人是大学生涯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内容。李秀娟与同学们聊得较多的也是做人的道理和方法,如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自制能力的教育,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多看自己的不足。做人,是责任感、良心与爱心的结合。
二、老师是大姐
课堂上为人师表的她,私底下却有学生称呼她是姐姐,年轻的心态让她与学生成为了朋友,亲人。有时参与学生活动时,学生玩什么,她也玩什么。学生总是这样说:老师,你太棒了,这个你也敢玩。她就是抱着这样的一种年轻心态与学生相处,同学们都把她当成知心人,学习上,情感上,有什么事情都会告诉她。有一位女学生对她说过:因为把你当成是一位最可靠的人,所以什么事情都想告诉你。这位女生的话让李秀娟很是感动,一下子,好像自己多了很多子女一样。
她总是用独特的方式鼓励着自己的学生,上学期带05届的学生去工厂实习时,很多学生都因为工厂里艰苦的条件,漫长的工作时间,感到委屈,有的甚至哭了起来。面对这种情况,她静静地看他们流泪,很是心痛,可是当着学生的面却表现出无所谓,只是对他们说:社会相信你的眼泪吗?如果你们觉得哭可以解决问题的话,那你们就选择流眼泪吧。说完,做了几个搞怪的动作,夸张的戏剧表演逗得学生们破涕为笑。而事后,她为了学生去跟公司的负责人联系协商,将实习条件改善了许多。
对于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她认为,基础不好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对这门课没有兴趣。课余,她经常会找出这些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并引导他们发现专业的乐趣,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同学们都觉得:这是一位治学严谨,心态年轻,幽默有趣,关爱学生的好老师。上她的课,很多学生都被深深地感染,之后大家都会变得很好学,自觉补充基础知识等,慢慢地赶上老师上课的思维。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对于所教过的学生,李秀娟在路上能认出绝大部分。有一次考试,她让学生们按班级顺序坐下,有一位学生久久也没换到自己班的位置,她就一直看着他说:你怎么还不换位呢?学生只能暗自感叹她的认人能力。其实,一切都是因为她把学生放在了心上。用心爱,用心做,才会有心的深深记住。
她甘受寂寞,勤勤恳恳,一路坚守着教师这个岗位,曾被评为南粤教坛新秀,几次被评为优秀老师,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等等。她却觉得,一切的奖励都只是形式,她只是在好好享受着教书这个生活过程。她说:其实,那些奖励都只是过眼云烟,当老师,最重要的是,得到学生的认可。
第三篇:优秀青年教师事迹
优秀青年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富海镇中心学校
曹凤颖
曹凤颖同志在师德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她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做到 “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工作中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强,乐于接受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了较快地提高。
曹凤颖同志毕业于黑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系统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她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大胆尝试创新教育,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她的教学能够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学习能力。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堂上实行“活动化”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教材的理解、自主探究和同伴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同时也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体验。经过努力她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曹凤颖同志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强烈的教研意识,是优秀的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研方法。
她是一个有爱心的青年教师,从教以来她一直担任数学和语文的教学工作,为了完成好班主任的工作,曹凤颖用爱心塑造师魂,并始终把爱学生放到第一位,抱着一颗爱工作更爱孩子的心情,精心呵护着她的班级。与孩子们平等相处,做他们的好朋友,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积极主动地与他们相处。在课
下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她都不厌其烦地回答他们。对于学困生和优等生都是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地给他们以热情帮助,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教师的真诚学生是感受得到的,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能以主动的心态接受你的教育。
她是一名业务精湛、投身课改的青年教师,作为一名教师的她,从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一直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对待自己,在教学上她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她经常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为学习落后的学生辅导,不辞辛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深知,在她工作的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她会用今朝的热血去谱写明朝的辉煌。
2014
年11月
第四篇:优秀青年教师事迹
用心沟通,用爱交流
——优秀青年教师事迹交流
宋家小学
于华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默默奉献,既然要在教育这片土地上耕耘,就一定要有收获。教师工作就是这样,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工作至今才短短的五年,要说经验谈不上,就我在工作中的适于本班的好的方法交流一下。
以“进步小榜样”为契机,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学校开展“进步小榜样”以来,这项教育工作就在我们班开花结果。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有一双关于观察发现的眼睛,我的眼睛时时刻刻关注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小榜样伊始,我们班的校进步榜样全是平日里学习、纪律等各方面不怎么样的孩子,但是当他们被评选为进步榜样后,我就把他们的进步之处在班级里无限放大,让这些“小榜样”以此为荣,做到更好,让其他的孩子有“攀比”之心。长此以往,我的孩子们个个都有一双关于观察发现的眼睛,班主任省心了不少,孩子们的集体凝聚力也加强了。同时要用适当的奖励机制去“诱惑”他们,如:发书看等。永远和家长站在统一战线。现在家家就一个宝贝,家里老少都把他们宠上了天,且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根本顾不上他们的学习,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所以我们在取得孩子尊重的基础上一定要赢得家长的尊重。我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完全是一个孩子的妈,和座位上的他们一样讨论交谈,事事为他们着想。我从来不和家长说要怎样怎样地让孩子写字,怎样怎样地让孩子读书,我永远把孩子的平安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家长只要尽到义务就行。通常一次家长会,我的话都会把家长感动得一塌糊涂,但是此番话过后,我也把家长的义务及孩子的利害关系摆出来,让他们自己思量。这样做他们不会反感家长会,更不会反感班主任,而且只要你提要求了,他们定会全力配合。
围绕着我们老师的永远都是一个“爱”字,只要心中有爱,爱学生,爱家长,用心对待学生、家长和工作,做到问心无愧,不让学生虚度每一天的同时,我们
自己也不要虚度孩子们的每一天,用良心工作就好!
第五篇:优秀乡村教师事迹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
很多人一辈子难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周老师却放手做着想做的事,他是幸福的。他愉快地奔波在小凉山深山老林中,这个山东“老工人”,最时髦的装备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这个宝贝,他在川滇黔交界处一个幅员面积达190平方公里的山乡,“遥控”来自天南海北的关注,让600多个孩子得到资助,10多所乡村教学点得以重建。而他,还常年奔波在新疆、甘肃、广西等10多个省区以及川内多个资助“据点”……
周忠民老师又来了。几个月前,暴雨中,他也沿着这条路爬到花椒坪教学点,破木门、朽窗户,眼前一座40多“岁”的学校危房在铺天盖地的雨雾下,静静诉说着自己的无助。在他牵线下,一个民间助学团队募集到资金,使这所学校得以重修。
7月21日,新学校竣工,周老师又兴致勃勃地开始爬山。半山腰,全身湿透的我们停下来喘气。周老师弯下腰来紧鞋带。黄胶鞋里的脚修长瘦削,还有两个水泡,那是前一天从早上7点走到晚上8点的印记。
苗寨的老老少少身着盛装迎了上来———这一刻,是花椒坪小学新校舍落成典礼。为庆祝这一喜事,村民自排自演了16个苗家节目———以苗家最高礼遇来欢迎他们喜欢的“周老师”。孩子们眼里,是感激,还有期待———每次到小凉山的村寨,周老师最不敢面对的是孩子们清澈的眼神。
独立志愿者:身后有多个团队
“我就喜欢在山沟里跑,愉快得很。”周老师哈哈大笑。周忠民,58岁,山东聊城人,戴着如今已不常见的鸭舌帽,身着旧衣服,一双黄胶鞋,典型的上世纪60年代工人形象。他还有个身份:民间助学志愿者。
1996年,周老师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退休,从此开始了他在贫困山区的行走。1998年,他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到甘肃古浪支教,掏出积蓄购买了9台电脑,建起当地第一个免费电脑培训教室。2002年,他“转战”广西田阳,和同去的志愿者一起建起助学网站,随后成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等多个民间助学团队的义工,在广西、甘肃、贵州等10多个省区的贫困山区寻找贫困学生并给予资助,寻找破烂的校舍,再寻求资金去改建———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白天搜集资料,晚上制作成帖子,通过多个助学网站发送出去。
2005年,周老师在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做监察的行程中,到了田阳县,走访基金会在这里资助的一批孩子,从此与小凉山结下不解之缘。在田阳县玉凤中心小学,一个穿着朴素的学生起他的注意:“带我去你家看看吧。”小男孩点点头,带他出校门,爬山,过沟,再爬山,再过沟……让他没想到的是,整整翻了四座山,步行4小时后,才到孩子家。
这个叫牛屎沟的地方住着70多户人家,竟然只有这一个小孩在读书。原因是苦涩的:距离太远了!能不能就近办一个教学点,让孩子们少翻几座山读书?半年后,这里真的建起一座看上去很简陋的学校,但就是这所学校,结束了这座大山顶上从来没有学校的历史。随后,这里的大山上开始出现多所民间助学团队帮助建设的村校。
或许是节奏太快,本身就有教学任务的中心小学老师有些吃不消,很少有时间去家访,周老师有时就独自去走访。一次,在小凉山漫天大雨中,他很快迷了路,上到一个陌生的山顶,山顶上有多条小道,伸往各个方向。连走了好几次,下着下着就到了悬崖边上。折腾4小时后,被迫从原路返回。回到学校已是晚上8点多,不停“工作”了13个小时的的脚板被磨出大大的血泡。第二天,周老师又早早出发了。
旁人看来惊险的经历,周老师说来平淡无奇。他曾三次摔下山崖。一次,从一个山崖上的学校出来,已是晚上8点,4个人只有一支手电筒。走着走着,一脚落空,他骨碌碌地滚了下去,幸好被两棵树挡住。爬起来一看,乱石滩在几百米深的悬崖下隐约可见。“好了伤疤忘了痛”,前不久,他又花了半个月,对该县30多所村小挨个调查了一遍。
有了周老师牵线,民主乡11所村小重建得到大山外的支持,另3所最近也有了捐建协议。至此,民主乡危房村校的历史结束了。花椒坪村小的泥房变成了砖木结构的青瓦房。巍巍青山怀抱,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周老师的脸笑得如这里的地貌,沟壑纵横。
性格志愿者:七跤摔来7万元
民主乡丰产村,“一天下雨九天稀,大人穿胶鞋小孩穿筒靴”。因不通公路,需步行5个小时才能到乡上。周老师第一次到丰产村小时,带着一位特意从上海赶来进行实地调查的陈先生。
城里长大的陈先生不会走山路,一身泥一身水,跌跌撞撞地摔了8次,7次摔倒在泥浆里,一次被同行的老师扶住了。爱开玩笑的周忠民概括为“七跤半”。为了让陈先生不致太尴尬,周老师也有意摔了一跤,还同他打趣说:“马边的土地是公平的,同你上海来的亲近,同我山东来的也亲近啊。”
看到破旧的校舍、可爱的孩子们和热情的村民,陈先生二话没说,当场决定捐资7万元。“你摔了七个半跟头才捐7万,以一个跟斗一万计算,还欠5千呢。”周老师又打趣道。
“把孩子和学校的情况通过网络发出去,引来捐助者,你这样的身份用我们四川话来说,有点像‘串串’啰。”同行的人也和他开玩笑。“为山里的孩子,我愿意当这个‘串串’。”他说自己成功赢得许多人信任靠的是“诚实”,一户一户实地走访,无论多远、多险,这也是他这么多年坚持行走在大山深处的动力。
这几年来周老师已为民主乡联系到50多万元资金,目前到位25万元。看到堆积如山的建材,他孩子似地笑了。看完水洪小学,大家来到村支书家准备吃饭。一到支书家门口,周老师便找了块木板躺上去睡了起来。看他睡得香甜,大家都不忍心叫醒他———这样的记忆,不知以前有多少次。
看着熟睡的周老师,村民说:“周老师不远万里来到我们山区,为我们修学校,可他连一口热汤也没喝过。”
另类志愿者:大山里发现自己存在的快乐
在民主乡的村民看来,周老师这个老头似乎有些奇怪:做事不拿一分钱,电话费、上网费、交通费还要拿出退休工资贴,为的什么呀?
在周老师裤带上系着的鼓鼓囊囊的小口袋里,插着山里常用的雨伞,还有矿泉水、纸和笔。另一个秘密“装备”是馒头。和村民谈话时,冷不防拿出来大嚼,算是解决了一顿“行走午餐”。心细的村民发现,他吃晚饭时总要剩一些,第二天去看却不见了,原来故意剩下来当早餐。“看他天天睡在两张办公桌上,动员他搬到自己家或其他村民家,老周死活不干。”两人还为此吵过架。“我去干什么?我首先需要的是有上网的条件,无法工作住得再好有什么用?我不吃辣椒,同别人一起吃饭,要影响别人。”
他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合常理”。2006年,他独自在广西进行万里单车助学行时,晚上就睡在马路上。“不担心有车或是野兽吗?”“山里的路夜晚哪有车,野兽来了我比它更野。”
这种“怪”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简单要求。“很多人一辈子都难得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现在可以放手做,这也是一种福分啊。”
就是这种愉快的心境,让他在为孩子奔波的过程中,连和老鼠“斗争”也充满快乐的心态。“刚一睡下,鼠辈们就来捣乱。‘吱吱’叫着,连蚊帐上居然也要去看一看。我恼了,只要它们一活动,就用木棍直捣发出动静的地方。它不让我安宁,我也不让它安宁!”
这只是周老师单调生活中的一个插曲。他最开心的是,孩子们能得到及时帮助。大田村的彭游琦今年夏天考上乐山一所中学,一贫如洗的家里拿不出学费,甚至连去学校的路费也难办,好事变成了愁事,只好把口粮背出去卖。
“耳朵好使”的周老师头天得到这个消息,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赶到彭游琦家,回乡后在网上为他发出了求助的帖子。效果马上显现。“清晨5点,我迷迷糊糊接到一个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只说了一句:彭游琦的上学费用,我包了。”彭游琦父亲很惊奇,以前常接到国内的类似电话,国外还是第一次呢,也太快了!
喜之外,也有悲。周老师常年奔波在外,很少时间同家人团聚。这两年,他家里发生很多事,母亲病危,周老师是坐飞机赶回去的。父亲随后出了车祸,现在仍卧病在床。端午节,他赶回去尽了孝心。尽管如此,几天后,他戴着鸭舌帽的身影又出现在进乡的山路上……
这就是我可爱的周老师---一个质朴而开朗充满爱心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