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中学关心老干部事迹材料
情满校意满园
——xx中学关爱老干部工作缩影
xx中学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汇聚的地方。多少优秀的人才从这里走出,多少璀璨的新星从这里冉冉升起。同样,在老干部工作中,xx中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创建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受到了上级和老干部的一致好评。
“你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校长如是说。
上到校长下到普通教职工,情系老干部。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老干部本身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前辈。对老干部的言行态度,不仅反映了自身的素质,更代表的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身后影响着无数学生的言行。
校长要求,老干部工作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干部办实事,尽心尽力为老干部办好事,千方百计为老干部解难事。他总是尽量安排时间慰问老干部,看望老弱病残老干部,了解老干部的困难,尽力帮助解决。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为了满足老干部学习的需要,xx中学每年为老干部订阅 1
《当代老年》、《党员生活》、《求是》、《中国老年报》、《老年文汇报》、《医疗健康》等各类报刊20余种。极大地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住宅楼分配方面,xx中学尽量满足离退休老教师的需求,为王xx、赵xx、辛xx、庞xx、菅xx、邢xx等老教师分到最新的楼房,解决他们住房紧张的问题。
xx中学坚持对老干部的走访慰问制度。做到了“四必访”,即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特殊困难必访,思想有波动必访。与老干部及时沟通思想、送去关心、解决困难、消除疑虑。
为了让老干部过一个祥和、愉快的重阳佳节,xx中学精心组织了离退休老干部节日庆典活动。2009年10月26日,隆重召开了离退休老干部重阳节座谈会。20余名老干部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校领导向各位老干部对河曲中学所作出的贡献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老同志们畅所欲言,更多地了解了xx中学各项工作的进展,亲眼目睹了新校建设的成就和发展。大家积极献言献策,对xx中学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通过交流,增进了老干部之间、老干部与单位之间的交流,使老干部过了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节日。
“老干部是个宝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们一辈子都学不完”
——教职工如是说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他们的身上有着高贵的政治品质,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要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的作用,这是全校上下一致的认识。校领导经常与老干部交流,多次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征求意见,还经常深入老干部家中了解情况。使学校的工作始终置于老干部的监督、参谋和支持下,使老干部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发挥余热。
为了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培养和启用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老干部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2009年3月,xx中学在校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校务会,研究决定聘请十名老干部担任干部工作监督员。这一行动,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给了每个老同志。使得老干部们十分满意,感受到了人虽退下来,心却从未离开的欣慰。
老教师庞xx,在化学实验方面是学校的权威。离休后,依然情牵学校,心怀学生,主动申请为学校代化学实验课,深受师生普遍好评。退休老教师贾xx,对历史教学精通,授课方法独特。学校考虑到学生们对他的爱戴,返聘贾老师继续代课。贾老师欣然同意。他说,为了孩子们,只要学校不嫌弃我,我会一直教下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干部们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和重视,愿意为学校发挥余热,贡献
力量。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年轻的教职工们。他们纷纷说,从老干部的身上,不仅能学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知识和技能,更能学到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必将受益终生。
“患难之时见真情,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老干部如是说
2009年8月,刚刚退休、在北京居住的李xx老师,其子不幸身患白血病,家产荡尽。万般无奈之下,向时任李xx校长发出一封求助信。李校长接到信后,立即召开校党支部和校委会大会,研究部署救助方案,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书。仅仅一周时间,全校师生捐款二万余元。李老师万分感激,老泪纵横,握住校领导的手久久没有松开。他说,我没有想到,xx中学对我这么好啊,大恩不言谢啊!亲自写了感谢信,由学校政教报全文发表。通过这次救助行动,弘扬了全社会献爱心,讲奉献的优良传统。
退休多年德高望重的王xx老师,其妻程xx患脑血栓多年,开支巨大。xx中学党支部和校委会多次动员全体师生慷慨解囊,帮助王老师度过难关。令王老师感动不已。
像这样感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原因就是,xx中学始终把老干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实现了“慰问三结合”,即慰问
与解决老干部实际问题相结合;慰问与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相结合;慰问与向老干部送健康相结合。并及时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反映有关老干部的问题,得到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老干部工作不要豪言壮语,而要细致入微;不要疾风骤雨,而要细水长流。xx中学就是这样,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在政治上尊重老干部,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一如既往。在河曲中学,已经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情满校意满园,河曲中学的老干部也在学校的关爱下,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单位,它承担的是教育人、影响人、感化人的历史重任。做好老干部工作,无疑是在告诉年轻的一代,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这意义,远不止一个单位这么大,而必将是在全社会树新风、扬美德的重大意义。
第二篇:关心老干部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老干部是国税队伍的宝贵财富,我们将永远不忘记老干部的历史功绩和曾经为国税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永远不丢掉老干部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
8月26日,同江市国税局积极组织离退休老干部13人前往黑瞎子岛参观游览。该局党组高度重视,周群副局长亲自带队,人事科和办公室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了此次活动圆满完成。在游览过程中,老同志先后领略了黑瞎子岛中俄交接仪式纪念碑、东极广场、东方第一哨、俄罗斯旧兵营、湿地公园等景区的美丽风光。通过参观体验活动,老同志们愉悦了身心,锻炼了身体,增进了感情,切身感受到党和组织没有忘记他们,时时刻刻在关心着他们。老干部们纷纷表示:对市局党组长期以来关心、关怀老干部由衷地感谢,对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感到满意。今后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市局的工作,并在社会上继续发挥光和热。
近几年来,该局党组始终把老干部工作放在心中,抓在手上,努力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老干部工资政策,及时调整工资,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二是努力提高老干部生活福利待遇。在重大节日,保证他们的福利待遇在第一时间发送到他们的手中,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离岗不离心,国税局全体干部职工没有忘记他们曾经为国税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三是搭建载体,充实老干部生活情趣。积极为老干部订阅报刊,创建老干部活动室、组织老干部外出参观游览。不仅丰富了老干部业余文化生活,也使老干部们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第三篇:老干部关心下一代事迹材料
夕阳正红 余热生辉
——崔九伶老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
崔九伶老师是我校退休的一名老教师,在教育岗位辛辛苦苦30多年,桃李满天下。退休后,崔老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仍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致力于全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
一、认真学习政治理论
退休后,他坚持每天收看中央和地方新闻,并自费订阅《中国剪报》、《报刊文摘》和《书法报》等报刊。勤于学习,深入调研学习可以使人保持年轻。崔老师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并没有因此停止和放松学习,而是树立主动学、终身学的理念,始终坚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坚持老干部学习制度,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二、热忱关心下一代
1、农闲季节,号召全村老少,组织乐队,扭扭秧歌,唱唱曲,丰富村民文化活动。更是利用茶余饭后,组织村里孩子们练习二胡,把“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的精神也带到了校外,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外生活。
2、积极参加组织学生的寒暑假活动。每年负责制订“两假”的活动计划,具体安排活动等工作,并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活动。如:村里放映爱国题材的影片时,主动担当讲解员,对村里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当报告员,讲革命前辈英雄故事。宣传法制做宣讲员,义务为本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多年来,因他的努力使本村学生的校外活动形式多样,有排练文娱节目、有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还有庆“七一”、“八一”的演出活动等。
3.耐心做好帮教、帮差工作。组织与差生结对辅导学习。由于村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家庭教育很是缺乏。他就多方了解,尤其是在校学习较差的学生,针对具体情况组织学生为其辅导。并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学习,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还号召本村其他退休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帮扶工作,受到全体家长的好评。
4.认真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崔老师被聘为“我校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员”,每年要为我校学生进行2次爱国主义教育讲座。为了做好讲座,他事前都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资料,调查搜集典型事例,结合学生实际,备好课,写好讲稿,先在家中试讲,还叫老伴提意见,然后对学生宣讲。
5、做好教育宣传,动员家长提高自身教育观念。崔老师时常说,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学习的保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有责任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他利用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提高家长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加强教育观念,也提高了村民的文化意识。
6、崔老师还积极主动帮助村委写“中心工作”的宣传标语和出“健康教育”专栏等缮写工作,积极筹划村民文化活动,为提高村民素质做着无私的奉献。
“落花成泥香尤在,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一名退休老教师生活的生活写照。正是夕阳当红,余热生辉。
第四篇:关心下一代的老干部
关心下一代的老干部
每天上午或下午,有一位穿着监督制服,宽宽脸,银发儿的六十开外的老人出现在环城东路的大街上,他就是县技术监督局刚退下来的老干部——杨启烈,天柱蓝男人。他个子不高,身材肥胖、素来简朴,履步仍保持着部队的风度,见人总是先打招呼,然后笑脸相迎、可谓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多好的一名老革命啊!只要与他言谈几句,话语中常流露出同情百姓疾苦、很同情和关心那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他不但善于言谈,而且付诸行动。
革命几十年来,杨启烈一家四口,住在县政府后院的两间矮小的两间平房里。夏天,常有三朋四友到家聊天;冬天,他家常常生起一炉炭火,吸引着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幼到他家取暖,真是客走好心门。启烈工薪不高,妻子早已下岗,他和老伴几十年如一日地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积累下来的一分一厘准备在2000年在开发区兴建一幢砖房。是年8月的一天晚上,天气闷热,四邻有一家带来几位高三毕业生到启烈家门前扇扇风,看看电视,突然,贵州台的电视上到,贵州高考的情况,在启烈身旁不远的一名女生顿时泪如泉涌,启烈门她为什么?那女生一边哭,一边回答说:“叔叔,我叫梅平,高酿木杉村人,今年天柱民中高三毕业,这次参加高考而落榜了;我妈妈说过,孝不上大学,是不准许再复习的,因为还要让弟弟读完高中„„”。吴梅平诉说到此,她更加伤心地哭着„„
“不要哭,别人说,男人眼泪不轻流,你来一个女人眼泪不轻流,”启烈安慰地说。
“叔叔,因家里困难,我想再复习一年,是根本没有一点希望了!”梅平含着泪水,大声地诉说着。
这时,启烈与老伴走进自己的内房,轻言细语的交谈了几句,然后转出内房,两老口一边安慰,一边要吴梅平回家去请她的母亲下天柱来玩玩。
梅平听从安排,待到第三天上午,吴梅平带着自己的母亲踏进了启烈家,老俩口一边接待,一边闲谈,一边做饭菜。饭后,启烈打开话题,向梅平的妈妈建议、让自己的女儿再好好的复习一年。双方说来说去,梅平的妈妈终强调家有困难,无法让梅平再复习。启烈和老伴胡颜菊见状,再劝也无用,于是,俩老口量出要梅平再复习一年的方案:
(一)要梅平每月人家带几十斤大米到启烈家搭火食;
(二)梅平在天柱复习的费用由启烈资助。这一方案一宣布,梅平的母亲就只好答应梅平留下来复习,并重重地感谢着启烈的一家,说:“杨歌真不愧是共产党培养出来的老干部!”
吴梅平经过一年的的紧张复习,2001年7月,吴梅平终于榜上有名,老了上贵州大学,启烈和老伴为之而高兴。自此,梅平上大学1500元的报名费用由启烈全部支出,并在读书期间的每月200元生活费按月如数为她寄去,直到2005年7月,杨启烈在这四年里,先后为这位贫困生读大学资助了一万多元人民币。吴梅平大学毕业后,当年就高高兴兴地进入一家设计院工作。这就是一幕下一代的曲折成长和善于济人救人的杨启烈一边要建自己的新居,一边不要救助贫困生上大学的真实写照。
杨启烈不仅资助一位贫困生攻读大学,而且还支持过邦洞镇织云村的一名男生杨芳维考上大学。
说起来话长、杨芳维出生于农村,父亲体弱多病,仅靠母亲一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和供孩子读完高中是相当困难的。芳维在天柱民中读高中时,有时饿饭了也常来启烈家解决温饱。2005年5月,杨芳维接到学校通知,在领取准考证
明,每人预交400元人民币。对于贫困之中读书的芳维,哪里能一下子拿出400元去学校领取准考证呢?一和同有同情心的杨启烈,对这些贫困孩子没有袖手旁观,他一知道芳维交400元,实在有困难,于是,与老伴商量后,慷慨解囊相助,一下子拿出了4张“红太阳”交给杨芳维去学校领取准考证。芳维在经济压力之下却产生了动力,2002年7月,他一举成名,光宗耀祖,考上了贵州工学院。以后学校,所放的寒署假,芳维一到天柱,好心的杨启烈都要给芳维数百元的往返路费,芳维每次都感激不尽,直到2006年7月,芳维从大学毕业了。到2011年,芳维考取了国家公务员,于邦洞镇就地工作。芳维每次到启烈家拜望恩人,启烈都嘱咐道:“要加学习、积极工作、团结新老同志,在单位要服从领导安排,为国家为人民多作奉献。”芳维听从老革命的话,正在前进的大道上茁壮成长。
杨启烈的一生,是助为乐的一生,是爱憎分明的一生,正如他常说的:“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第五篇:老干部先进个人事迹
同志工作38载,牢记“群众是根,以民为本,勤勉孝敬老人”的服务理念,书写着自己朴实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他曾主抓过扶贫工作,短短三个月,他足迹走遍所在四镇一乡、380户孤寡老人、特困户家中,为区委、区政府扶贫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他曾主抓过老年星光工程。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便组织80多个社区建起了一批夺目的社区福利设施,为社区老人文化娱乐、康复健身提供了平台;
他曾扶持过数所民营老年公寓,为他们初始创办送去党的优惠政策,为下岗职工就业出谋划策,目前这些民营老年公寓已成为道里区的骨干养老机构;他在道里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岗位上,以真诚热情将一大批老艺术家、表演家、摄影家、民间艺人通过邻居节的大舞台整合起来,充分展示老年人的艺术才干;开展社区创“六小”(小剧团、小舞台、小乐队、小书屋等)、“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工人、老革命)讲坛,为老有所为竭尽全力。在新中国60华诞到来之际,还为社区老年艺术团、工会老劳模创作了《辉煌天地间》、《英模赞》等歌曲,巡回演出,深受中老年人喜爱,并在年市第六届合唱团比赛获得好成绩。
在此期间,他全身心的演绎了中国的孝道文化,为道里区的老年事业长足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绩斐然。电视台《新闻瞭望》就是以《扶贫日记》为题,全方位报道了道里区的扶贫工作。年省市《老年星光工程》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都是在道里区召开。年他获得了先进工作者称号。
为了让老人们吃出一个好身体,他主打绿色牌,倡导食疗优于药疗,在“既注重孝道的同时又研究菜谱”,自己动手研究出一套科学调理、营养搭配的适合老年的养生菜谱。并带领员工和志愿者利用空地种上柿子、大葱、生菜等时蔬,利用闲置场地饲养鸡、鸭、猪等家禽,让养生菜谱有了绿色来源;为了保障老人住上舒心的暖屋子,他主动把办公室搬到一楼西侧温度最低的房间,作为全院房间的“寒暑表”; 可为了让入住老人在寒冬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投资一万多元在餐厅添置了六块悬挂式散热板,让老人感到像在家一样温暖。他主打文化养老品牌,先后成立老人合唱队、读书剪报小组、书法绘画组、摄影爱好组、康复保健养生组,文体组,定期组织老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自编自演了一大批老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利用节假日演出,极大的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带领老人举办趣味运动会、卡拉ok比赛、麻将赛、春节七天乐、农艺科技园观光、荷花池赏花,让入住老人生活的有滋有味,过节都不想回家,用老人的话说,“我有演出排练任务,没时间回家”。还请专业团体前来慰问演出、报纸收藏展、民俗工艺美术展、书画展。
同志作为一名老干部,他的许多事迹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