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有感
高考有感
经历了十余载的苦读总算是跨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了拿到了大学的门票,虽然11年的这次高考自己没能发挥好,虽然觉得愧对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生物老师,虽然今年的高考难度很出人意料,但是我还是过了重本并且英语、语文超常发挥还算是给父母一个交代、给老师们一个交代;自此我的高中生活也就画上了句号,有句话说得好:毕业,只是新生活的开始!
心态决定一切
高考前的那个夜晚确实是个难眠之夜,虽然那一夜自己才发觉原来时间真的可以改变很多,包括自己,朋友,老师,学校。不知不觉三年间学校已经由原来的尘土漫天工地变成高楼林立现代化的学校。教导了我三年的化学老师,尽管自己的化学成绩一直不尽人意但也尽力去学,李堂兵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较严肃不过当他和其他老师在一起聊天就变得十分放松。三年来李老师一直强调自学自学而且他从来不会布置过多的练习,给于我们充分的自由但是由于自身比较懒惰加之记性不好所以化学成绩并不稳定。总的来说高中三年的化学是混过去的,所以总觉得对不起化学老师。下面谈谈我的物理老师刘刚利老师,他真是一个纯正的东北爷们而且平时上课会用他独有的东北腔活跃课堂气氛,高三的时候刘老师一来上物理课我就兴致昂扬的专心致志的听讲,物理成绩在高三时有明显的提高。当然还有生物老师啦,调遗憾的是今年广东高考理综比较难在成绩公布那天看到理综的分数使我瞬间崩溃。
第二篇:高考监考有感
高考监考有感
自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高考就和我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不光将来我的学生们要过高考这扇大门,每年的高考监考应该更是跑不掉的。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监考,结合这两天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有了些许感悟,写下来和各位共享。
01.很多事情都不是你以为的样子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喜欢讲的几个字是“我以为”、“我觉得”、“我想”.然后就下意识的认为事情就是他想象中的那个样子。我也是这样,当年自己参加高考的时候就特别羡慕监考老师,不用做题,只需要在教室站着,还有其他人会送茶过来,而我们则要苦逼的冥思苦想。可是真正监考了才发现,监考老师的心理压力有多大。监考前进行了一天半的培训,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做错了可能要承担的后果。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流程怎样,该注意什么。精确到每分钟。听的最多的就是“只有标准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培训完了还要考试,没考满分还要通报。一点小错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于是,我都听说监考前有老师由于过度紧张而失眠的。真正踏进考场的时候,其实并不像我作为考生时认为的那样舒服,两个多小时里不能多走动,不能看书报、没有手机、不能聊天其实是很难熬的。生理上架不住寂静昏昏欲睡,心理上又由于神经紧绷而小心翼翼,这种对抗是无比纠结的。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以为的样子,关键在于你站在那个角度。所以最近看了篇文章,觉得刚好把握要表达的心声写出来了。社会上都认为教师很门很轻松的职业,时间自由,假期充足,每年教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可是只有行业内的人知道,我们要操多少心,就我而言,自从当老师来,梦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学校和学生。尤其是有什么活动或者考试的时候。而班主任就更辛苦了,每天五、六点钟就要起床,陪着学生早操,督促学生早读,晚上十点多钟还要送学生就寝、查完寝才能回去休息。光时间上就拉得很长,加上班上总还会有层出不穷的麻烦事,身累心更累。平时除了常规的备课、上课、看作业外,还有教研活动、各种会议、各种所谓的“学习”,都感觉没时间好好谈恋爱了。由此推开去,可能平时我们羡慕的明星、公务员、作家、自由职业者都有自己的行业体会,我们切不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在一旁说风凉话。虽然不奢求人人理解,单页不希望被社会误解!我们之所以不离开这个职业,大多数还是因为我们对这个职业的爱比讨厌多。
02.每个人都有认真的时候
我监考的第一堂,考生是职高生,以前,在我眼里的职高生大多是爱打架抽烟、谈恋爱等一系列坏事唯独不爱读书的“坏”孩子。我预设的考场将会比较不好控制,要不就一堆想作弊的,要不就一堆睡觉的,我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心里准备。可是刚接触他们,就发现大多数都是很乖、很有礼貌的。会记住你前天嘱咐过的话(正式开考前一天会让考生熟悉考场及考试相关程序,像安检等),()考试时,竟然没有一个睡觉的,而且大部分都在尽力做题,作文也都有认真在写。于是我在心里面为自己昨天给他们贴的标签感到难为情。确实,高考是人生中的一门大考,肯定学生们会认证对待的。生活中那么多平时不操心的人在关键时候都还是会认真对待的。所以,千万不要随便给别人活着自己贴标签,很多事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于是他们采取的态度也会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认真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都是值得尊重,值得刮目相看的。
03.语言是一门艺术
今天又去培训了,因为苦命的我又要开始学业水平考试的监考。换了一个考点,所以主考也换了。在我看来,培训主要是告诉我们接下来的三天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带动我们的积极性,激发我的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前一个考点的主考确实给了我这样的感觉,听完他的笑容满面说出的一席话,我就有了强大的使命感,甚至还把书带回家学习,一点都不想出错,可今天的会议,我内心是抵触的,不喜欢主考的讲话方式。一开始就恐吓我们,然后把责任分的清清楚楚同时也推得干干净净。总感觉他认为我们一定会犯错误。应该很多老师都这么认为,导致他的讲话虽然讲了进一个小时,但没什么人在听。座椅我想,要是我以后当班主任,我一定不啰嗦,该放手给学生做的,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做。只有指明方向后,给与他们支持,他们就会在强大的使命感的驱使下尽一切力量吧事情完成好。“事必躬亲”“千叮咛万嘱咐”都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所以,语言确实是一种艺术,尤其是当你在台上做动员性的讲话的时候,他可以直接决定你动员的成效,和你在被动员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好了,我要去睡觉了,明天一早还要起来监考,虽然会开的不愉快,但自己的事情还是得一如既往的做好,跟你喜不喜欢动员你做这件事情的人毫无关系,做好自己该做的!!
第三篇:观高考1977有感
观《高考1977》有感
影片放映伊始,我便不由自主的回忆起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刚好过去两年,不长不短。那段日子每天睡眠严重不足,起来之后面对的就是满满课桌一大摞书本,重的连课桌的翻盖都开不出来,也有成叠的模拟卷在面前张牙舞爪,会有一把一把的写完了的水笔笔芯,嘴里念叨的也都是些什么英语单词、语文的诗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高三是黑暗的,那段记忆也是我想封存的。
然而观看影片后,我亦有了新的感悟。
影片描述了在文革期间也就是废止高考制度的11年间,发生的一系列事。尤其着重表现了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的改变。它刻画了被下放青年在这11年中的无助,迷茫和愤恨以及对公平和知识的强烈的渴望。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句“恢复高考制度比高考本身要伟大得多!”发人深省。的确,恢复高考制度在当时意义重大,它停止了人们对知识的践踏对文明的摧毁,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何为真理。而这一切的觉醒也正是因为国家认识到公平和知识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然而四十年后的今天,高考是否还一如往日的神圣呢?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对绝大多数普通的考生来说,它仍起到分水岭的作用。
我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常常感到压力很大甚至夜不能寐,抱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高考的存在,如此折磨人。现在回头来看,虽理解了高考存在的必要性和它的时代意义,理解了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仍然需要它。但同时又觉得,近年来,我们赋予高考的使命感在一点点偏离原本的轨道。以我自己为例,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对知识的渴求与狂热早已消耗殆尽,剩下的是麻木和疲惫,是把高考作为一种手段或者工具来使自己升入理想的大学,早日挣脱牢笼。尽管这种想法不合理,但我却发现不少同学都存在类似的想法。那么长此以往,高考不就是变成一种束缚人发展的制度了吗?这当然是谁都不想看到的。所以,接下来,高考制度的改革就迫在眉睫。
近年来,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文艺特长招生,体育特长招生,竞赛加分等政策都在不断修正,以使高考制度更加完善、人性、合理、公平。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国家为此做出的努力,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变化。正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制度。高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完善它,为学生的成长和民族的服务。
第四篇:观《高考1977》有感(推荐)
观《高考1977》有感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还要伟大”,看完这部电影后,这句经典的台词依就映在我的脑海里面久久不能忘记。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都经历过高考,也许在高三时期,我们备战高考之时,心里可能会有一丝丝的压抑,甚至对高考的一点点嫌弃,是因为高考带给我们太多的压力,并且备战高考的那段日子总是有点无聊和乏味。可是时间回到1977年,看到当时的社会,当时的知识青年是多么的渴望知识,而在1977年之前,对于一个知识青年来说,能得到上大学的机会,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电影描绘了这么一些人,77年之前,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作为国家的知识青年下乡到东北黑龙江的一个农场,劳动成为了他们的日常,然而作为知识青年,本应在这一时期接受教育的他们,却因为历史的原因而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过着本不属于他们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们听到了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消息,他们知道他们出头的日子到了,最终冲破重重的阻挠,终于迈进了高考考场,并且考上理想大学。
当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人们向往知识和自由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
人之尊严值得赞扬。当强子得知恢复高考制度后,随即去找场长老迟申请填表,不料老迟却为了自己的私心要在场里搞一个测试,强子不愿意屈从于老迟,自己决定要就地绝食。强子为了自己的权利,勇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最终他的坚持感染了周围的人,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间来,最终他们的坚持战胜了顽固势力,他们也获得了参加高考的机会。
人之人性值得赞扬。“文革”期间,陈琼的父亲被判定为“历史反革命”,从而陈琼也因为这个黑帽子落得个成份不良的问题,她的成份问题影响她的爱情,以及她的未来。然而她的父亲,为了让她能参加高考,不远万里从上海赶到黑龙江,给他的女儿带来了复习资料,甚至冒充招生办的干部尝试去说服场长老迟,最后甚至自己刻公章,造假证明,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女人一个干净的政治名声。她父亲所做的一切,是违反法律的,但却散发着伟大的父爱的光辉。他已经不再害怕国家给他什么处罚,他想做的,只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如此可见,父爱的伟大!
我觉得《高考1977》这部电影,一方面纪念并赞扬了当时恢复高考制度度的伟大。另一方面深刻的表现出当时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人性的伟大,看完这部电影后,深刻的感觉到我们能进入大学是如此的不易,并且懂的了如何珍惜学习的机会,实应努力学习,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欣赏《高考1977》有感
《高考1977》观后感
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也曾听说过:高考的恢复让那个时代的人们激动不已。只是没有想到会是这么的强烈。
在这部影片中,我深刻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人们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程度,是我们这代人所无法想象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年代,我们不会有他们的那种忧虑。更进一步说,我们的条件比他们好许多,而我们很多人对学校生活、对知识的渴望却比他们少了很多。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希望没有高考,因为它给了我们很多的压力,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试想一下,如果现在还是当年的那种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现在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而不是荒废我们的青春。
在观看影片时,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那时候的人们不管是物质条件还是经济条件都是很贫乏的,他们渴望通过知识来改变眼前的生活,渴望国家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所以影片一开始就展现了那个时代最典型的场景:露天电影院,农垦三分场的上海知青在寒冷的黑夜中感受着银幕带给他们的希望:邓小平复出了。邓小平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明,让绝望的人们
的民族不能坚实立足于世界之林,毕竟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的所在,他们属于国家的栋梁之一。但遗憾的是在祖国沉睡之际,他们没有能力去拯救孩子们伤痕累累的心灵,没有能力去拯救中国的历史现状!从而激起民众之声,让久别了国家地位的邓小平重返政治舞台,来拨乱反正,来扭转回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是的,“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这位老人不仅仅叫醒了上山下乡的青年,他叫醒了整个中华民族!正像影片中所一再重申的,“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从而看出,邓小平从思想与灵魂上唤醒了沉睡的中国!
我们的前辈生活如此艰辛却依然如此的不懈奋斗,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幸运的!是幸福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物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