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2013高考试卷分析有感

时间:2019-05-12 06:5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2013高考试卷分析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2013高考试卷分析有感》。

第一篇:听2013高考试卷分析有感

听2013高考试卷分析有感

今天听了高永昌教授的报告——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分析报告(物理)。高老师参与历届高考评分细则的制定,试卷的评价和分析工作,特别是对物理实验部分的认识更是有独到之处,听完感触颇深。尤其是由今年实验22题和23题引发了我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22题试题篇幅较大,350多字,30多处符号,两幅插图,通过理解实验装置与原理,游标卡尺读数,推到测量公式,判断误差性质,考查了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装置与原理的理解,真实体现了考纲对实验能力的考核要求综合性强。该题的实验装置基于力学斜面小车,把打点计时器替换成光电门,体现了基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23题不能用正确物理语言去表述,电表的读数不能正确估读甚至没有估读意识。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验素养之低。反映了什么问题?平时教学中实验教学存在严重问题,是否每一个演示实验都做了?是否每一个学生实验都去了实验室?即使做过对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分析是否真正做到了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今后的物理实验教学该如何进行?

第二篇:2011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1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逐题考点解析

1、【考点】古代经济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在古代中国“末业”之工商业。材料“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说明张瀚认为农业和工商业比例适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2、【考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科举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表解读能力。《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故选D项。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打破了士族子弟的垄断,扩大了选才范围,所以A、B、C表述错误。

3、【考点】印刷术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最早是北宋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之前有唐朝发明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故选D项

4、【考点】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机构改革(行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置权。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错误。

5、【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项错误;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C项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项错误。故选A项。

6、【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专制独裁,说明B、C、D表述错误。

7、【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西式帽”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广告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差异体现不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故选B项。

8、【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1938年4月”“武汉空战”可以推断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武汉会战,因此①表述错误,②表述正确,故选C项。

9、【考点】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材料无法体现继承性,排除③。

10、【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日内瓦会议)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错误;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错误,故选D项。

11、【考点】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现代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

12、【考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克里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A、B与材料无关,D是伯利克里改革。

13、【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

14、【考点】德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宪法赋予皇帝国家最高权力、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内阁大臣由皇帝任命,说明A、C、D不正确。

15、【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但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A、C、D表述错误。

16、【考点】斯大林模式——工业化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述错误。

17、【考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美苏冷战之美苏争霸)【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历史线索与阶段特征的把握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图片注解“1973年„„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缓和,A、C分别是1962年、1991年,D项表述错误,多极化至今还没有形成,故选B项。

18、【考点】当今全球化趋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读卡斯特罗的话语意思,“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说明全球化时代各国休戚相关,“不公正的事太多„„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说明全球化的利益不均衡影响其发展。由此,A、B、C都是正确的,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19、【考点】当今世界政治形势

【解析】本题以时政人点切入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能力。从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内容可以明确恐怖主义是各国公敌和反恐需要国际合作,因此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项。20、【考点】相对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体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质能转换理论,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因此本题选C项。

21、【考点】明清进步儒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材料解读能力。第一问中要结合明朝政治状况分析; 第二问首先要理解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天下昌明的表象就是有良好的社会风俗。社会教化的功能要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士人有廉耻”“ 天下有风俗”“ 立天下之人伦”“ 有政事„„有国家”概括。

第三问从“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知顾炎武主张取先秦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把孔孟之道视为儒学根本;

第四问联系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进行分析。

22、【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与概括分析能力。

第一问应考虑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和国内新经济因素对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作用; 第二问根据材料信息“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 “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减小,对新兴行业不适应,失去谋生出路,生活变得无聊赖,世风日下;

第三问论证观点,首先应明确观点是什么,然后进行合理论证。注意史论结合。

23、【考点】跨模块考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各模块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和线索梳理。

第一问中结合材料和教材从政治前提、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方面进行概括; 第二问首先理解材料观点,“保守主义的政治”是指英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权,然后回答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的过程和政治特征;

第三问由时间“1830年”联系到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运动,然后根据材料“(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

第四问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等,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回答。24A、【考点】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内容——殖产兴业)

【解析】本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考查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第一问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从材料“暂时创办官立事业”可以概括为“官办”,原因从材料“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可以概括;

第二问“方式变化“结合材料三并与材料一比较概况,分析原因分别从官营、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前景以及社会对官营政策的不满角度分析。

第三问可联系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和调整情况以及本题中特定的社会现实分析。24B、【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

【解析】本题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把必修与选修内容结合考查考生的宏观把握历史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第一问结合材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第二问要注意时间限制“20世纪50年代”,联系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归纳。第三问回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贡献,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概括。

第四问回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完善与发展。

二、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今年的历史试卷平实而不平庸,稳重而不失灵动,继承中又带着创新,重视主干知识、思维创新、价值观引领,符合学情生情。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的特点主要有:

1、知识与情境结合

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持了“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题理念,材料相当丰富,在20道客观题中,有19道使用材料,材料情境与选项设置关系密切,材料的使用效能高。入题的材料有历史照片、广告、信件、时事新闻、历史著作、人物言论、报纸报道等,且选材新颖,充分发挥了史料的情境性、开放性、层次性等功能。较多的材料情境体现了命题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教科书,淡化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直接依赖,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创新教学,体现“用教材教”。基于新材料情境来使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通过迁移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如第2题设置唐进士出身发布比例图,考查学生基于材料解读认识科举制的进步与不足,同时联系九品中正制等所学书本内容,情境设置与教科书知识的关系处理较好,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高。这样的命题思路照顾到教学现状,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改。与2010年相比,材料的创新力度大,没有使用旧的材料,考查记忆能力的题目较少。

2、能力与情感并举

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卷难度适中,注重对学科思维能力和思想素养的综合考核。考查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阅读、分析、归纳、概括、说明、比较、迁移、阐释、论证等能力。与2010年相比,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四个方面考核目标和要求都有涉及,能力考查角度增多。对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较多,对概括归纳能力要求很高,同时第一次系统地考查到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22题第3小问,问题是:学生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200字左右。分值为6分。该题突出了新课程的“探究性”、“开放性”理念,考查到“过程与方法”层面的能力,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查。该题富有操作性和引导作用,是2011年江苏卷的灵动之处。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固然出色,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也相得益彰。如第8题既考查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知识,更注重了引领学生摒弃狭隘的民族观,表现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大爱精神,有助于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到新的人文高度。第21题考查顾炎武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更对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充分挖掘了高考试题这一高中课程资源的有益作用。

3、历史与现实交融

2011年江苏历史试题也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现实中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关注,突出地反映了历史学关注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社会进步的学科价值。如第19题,引入拉登被美国击毙的时事新闻和世界许多国家对恐怖主义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的认识,树立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学以致用。第24题的A题,就日本大地震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的事件,结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发挥的不同作用,请学生谈谈政府在经济中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得出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但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的认识。突出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引导考生在广阔的视野中更加深刻地了解时事,关注世界,树立国际意识和全球意识,进而提高历史意识、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这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有重要启示:历史教学不能只关注课本,还要关注社会。不能只看到历史课本知识,还应该看到历史对现实的价值。把历史知识和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把历史知识转变为历史智慧,这才是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第三篇:广东新课标高考试卷分析

广东新课标高考试卷分析

——潮南实验学校邹家骧 2010高考试卷知识分布表

201

1高考试卷知识点分布表

2012高考试卷知识点分布表

2013高考试卷知识分布表

2014高考试卷知识分布表

知识分布百分比

构没有变化,由于广东高考不考选修3-4,因此光学和机械波部分没有出现在试卷中。

一、试卷结构分析

力学,两年试题比较可以看出,考查共点力的平衡在试卷中都有体现,并且是单独命题,实验题中都是纸带数据的处理,计算题为动力学综合题,主要考查能量观点分析问题;

热学,两年试题都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单独命题,而另一部分气体和分子运动论交替出现;

电磁学,选择题中均有考查电磁感应定律,另一个选择题为电场的基本概念问题,实验题变化大,计算题均为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近代物理,两年都为一个双选,考查内容上也较简单。

二、试题分析

物理试题结构采用“4、5、1、2”的模式,即4道单项选择题,5道双项选择题,1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

单项选择题2010年的相对简单,各题考查知识点单一,选择项矛盾突出,学生较易筛选出正确答案;2011年基本沿袭2010年的方式,仍然是重基础,针对单一知识点的考查。

双项选择题这两年明显出现变化。双项选择题2010年以考查基础为主,多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计算少,辨析多;2011年则突出了考查能力,题目难度加大,17题的平抛、19题的交流电和20题的万有引力的计算都较为复杂。

实验题分两部分,一题为力学实验,均为纸带数据的处理,2010年计算的是瞬时速度,而2011年计算的是加速度,考查了刻度尺读数问题、结果的数字有效位保留,属于力学实验的常规问题;另一题为电学实验,2010年考查的是“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2011年考查的是“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也都是电学的基本实验,重在考查对电路基本规律的掌握,没有涉及创新设计。

计算题为力学综合与电磁学综合,2010年为先力学后电磁学,2011年为先电磁学后力学。力学计算均涉及了摩擦力做功和动能定理,但2010年的还涉及了动量守恒;2010的电磁学计算没有电场只有磁场,2011的电磁学计算虽然既有电场又有磁场,但问题的分析却都是只在一个场中的问题,带电粒子仍是只受单一的电场力或磁场力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

1、针对广东高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干,强化学生

对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掌握,对一些典型常规题型,要加强练习;

2、按高考试卷题目的设计模式,强化平时的训练,使学生及早适应高考,能合理的配置考试时间,提高得分能力;

3、加强考纲的学习和认识,不以主观意识来随意拓展知识或加深题目的难度,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

第四篇:2016湖北高考试卷分析及总结

高考试卷分析及高三教学总结反思

一、高考试卷分析:

今年全国卷总体来说稳中有变,同2015年全国卷相比,题型基本不变,适当增强了基础性,略微降低了难度,分值分布保持一致,变化最大的题目体现在语用和作文版块。每年全国卷1在语用题上都会有所创新,今年变化最大的是13题、15题,第13题成语题由近义成语辨析回归到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但是增加了成语数量,词语运用变为了六选三,以答案组合选择呈现,算是一个新颖点。第15题,由2015年的衔接填空调整为词语(虚词为主)运用的选择填空,答案以图表形式出现。当然,今年高考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变化就是作文,湖北考生在12年后再次遭遇漫画作文,形式上回归漫画这种经典考题,话题是备受关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命题上,整套试卷注重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理性说理能力和语文实用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现代文阅读选取了历史悠久的甲骨文历史,引导学生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认知与认同感。文言文对于问题设置没有变化,翻译较去年简单一些。诗歌鉴赏题型稳定,问法上简洁明了,只要读懂诗歌就能答题,考生不需要纠结术语,目的在于引导考生真正读懂诗歌。名句默写与平时训练相比较容易。小说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在设题上也基本稳定,均是符合文本特点的典型题目。语用题对成语、病句、补充语句的考查不变,17题回到2014年全国卷的思维导图的图文转换,检测考生的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体现了语文工具学科的特点。作文看似回归漫画,实际上是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种结合,选材来自真实生活,但需要深入思考,辩证分析。

二、本班考况分析:

所带两个班级,100分以上文科平均班有14人,理科平均班有13人,最高分117分,鉴于高考难度适中,学生成绩与平时相比差别不大,分数略有提高。

三、备考经验总结:

总体来说,学生高考成绩比较稳定,甚至平均成绩略高于平时,纵观一年的复习教学工作,有几点值得总结:

1、立足大纲

语文组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整个复习把握大的方向,思路清晰,对于新增考点尽早做好部署,集思广益,在有限时间内做到效益最大化。

2、夯实基础

16年湖北改用全国卷,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全部删除,但我们并没有忽略基础考点的复习,整个复习认真研讨基础考点如何与语用题型结合以预防新的题型出现。总复习第一轮将各考点细化,每一考点牵涉到的知识点都不放过,教材文言文和必背篇目确保无一遗漏,打基础同时着重突破某些难点和薄弱点,比如诗歌鉴赏各种手法的区分,小说传记的模块讲解等,作文是总复习的重头戏,备课组按素材的分类量化到各位老师,坚持做好作文训练规划,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开始,分阶段教学,抓审题,练扣题,做好每次作文的讲评,及时发现学生作文的弊病,制定对策。

3、方法指导:

语文学科总是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因此方法指导尤显重要。比如主观题阅读小说和传记,在题型示例、答题模式方法上专门印制材料,配合典型例题,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诗歌鉴赏一直是重难点,针对不同题材及不同题型,专门总结试用的答题模式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对于规范答题,我们备课组特意进行了专课培训,收效显著。

四、高考备考反思:

今年高考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与预想基本一致,其中情景式名句默写和作文是花费师生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两个版块,有成功的体会,也有遗憾的滋味,对于以后的语文教学,我有这样几点反思:

1、作文训练多样化

今年各省市狂练任务驱动型作文,而全国卷却另辟蹊径,给出了漫画形式,所以,平时的作文训练方式不能过于单一,特别是文体的训练也要多样化,不能只重议论文。作文要去功利化,要注重学生主题意识的培养,找准切入点做深入的主题挖掘,不能人云亦云,不仅仅满足于不离题的层面,教师讲评作文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整理素材,加大对社会现象、热点话题的关注度。

2、重视阅读抓积累

今年语文试卷的阅读量进一步加大,如文化常识题目官职“有司”的辨析,成语六选三,更启示我们语文重在积累运用,阅读《锄》更加关注生活和小人物的命运,《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选材陈忠实,和作家的去世不无关系,我们引导了学生关注作家及其作品,但阅读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阅读材料只是外壳,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关注像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这样一批扎根泥土、书写中国现实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高一高二时期,语文就要多关注名家文章,注重文化气息,作文积累更要关注生活。今年题型设置重基础,在平时加强阅读的基础上读懂就成了得高分的第一保障。

3、不搞题海不加负

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有天壤之别,高考成绩用事实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高三学生对语文缺乏成就感,尖子生表现尤为明显。所以在高三阶段大量的讲述和训练消耗的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热情,我们备课组也正在慢慢的改变这种模式,变不断的否定学生为积极的鼓励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自我归纳整理学习要点。

教学永远是一门存在遗憾的艺术,高考教学更是如此,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在前行中努力,正是有着这次的不足,才会有下次的进步。

第五篇:2014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在第一片现代文阅读中前两个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或重要句子的理解相对较简单,只要能找出原文中与题目相关的概念解释和句子再加上适当分析前两题拿分肯定是不成问题的,第三题考察学生对作者在文章中整体所表现出观点的理解,是需要学生通读全文深入理解的综合性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基础6分,综合3分)

在文言文阅读中,前两题主要考察实词和对句子大意的理解相对较简单,要求学生平时要积累足够的对文言文阅读的语感,第六题主要考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除了对短文大意理解外,还需从细节处分析问题,相对综合性较强。对于翻译句子是文言文必考的题型,对于此类题主要是要理解句中重要实词或虚词的大意,如果重点考的字词意思翻译到位了,如果整个句子有翻译不到位的地方同样也可以拿到分数,所以整体难度系数不大(基础16分,综合3分)

在古诗词阅读中,整体两个题都是比较难的题目,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写景咏物是此类题中常考的类型,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多积累古诗词阅读技巧(综合11分)

名篇名句默写是基础性的题,一般要求学生百分之百拿到分数,在考试中如果因为这种基础题失分实在是不应该,平时应该注重重要语句的积累和记忆。(基础6分)

两个选做题分别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题都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探究能力(考察主观分析能力),整体来讲此类阅读相对较难,但是如果对文章内容理解到位想拿到分数还是可以的(综合25分)

第五大题中前三个选择题是高考的经典题型考察对成语意思的辨析、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连贯,多年来这三个选择题的经典题型都没有推出过高考试卷,共9分;第16题正像要求的那样,“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是一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这种题型虽然在课标卷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在独立命题的各省市试卷中还是屡见不鲜的,学生在复习时应该接触过。第17题是一种“图文转换”。组织语言时要考虑简明、连贯、得体。

今年的作文命题沿用了往年材料作文的模式。考生的立意角度大体可以有以下几种:1.消除零和思想,倡导合作共赢;2.不墨守成规,敢于大胆尝试;3.既要竞争,也要合作;4.冲突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5.要有竞争意识;6.不论做什么,都要守规则。

这些立意都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考生有内容写,且不会套作,是一个不错的命题。综合分析今年的考题仍然是考察考生综合能力的题占一大部分,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觉得语文没什么学的,像对各类阅读的做题能力肯定也都是建立在练的基础上的,同时对于基础性的题更不能失分。

下载听2013高考试卷分析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2013高考试卷分析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高考英语(吉林省)试卷分析(大全)

    2013年吉林省英语试卷分析一、试卷内容结构的分析1. 单选题难度均衡,考查语法点较广,包含了时态(5,7 )、从句(4,10 )等核心考点,情态动词(6 )、比较级(8),倒装(11 )、冠词(13 )、交际用语(1,15)以......

    2014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014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014年高考英语卷,紧扣高考大纲,全面考查学生对于词,句子等语法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所学英语知识的运用。 一,听力与平时的练习题相比语速较快,但词汇简单,播......

    2011高考语文试卷分析5则范文

    2011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回归本色,展现大美2011 年高考山东语文试卷秉承山东省近年语文高考的优良作风与特点,体现高中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原则,落实《考试说明》的要求,更加注......

    2011上海化学高考试卷分析

    2011上海化学高考试卷分析一、高考基本情况分析2011年上海约有6.1万考生报考了全国高考,人数与往年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数据显示,上海市2008年秋季高考的报考人数为9.93万人,2......

    2012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平实中有变化,延续中见新意”。“平实中有变化”,是指在试题选材,题型设置,考点安排,题干表述等方面以平实......

    2013年高考天津生物试卷分析

    2013年高考天津生物试卷分析 单位:蓟县第*中学 学科:生物 姓名:***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有幸代表上一届高三级生物备课组与各位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大家一路走来,一边教......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

    2015年天津高考政治试卷分析

    2015年天津高考政治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2015年天津高考政治试卷的结构与往年基本相同,由客观题与主观题构成。客观题十一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四个模块,共计44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