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的通知
商贸发[201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2006年商务部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以来,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密切配合下,振兴老字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保护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关要求,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以及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商改发[2008]104号),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一)充分认识保护与促进中华老字号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华老字号承载着独特技艺、精深服务理念和商业文化精髓,是我国弥足珍贵的自主品牌。在满足消费需求、丰富人民生活、展现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做好新时期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进新时期商业诚信体系建设。老字号历久不衰,关键在于其始终秉持诚信为本、公道守规、货真价实、服务优质的商业道德,以及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继承和发扬老字号优秀商业文化,对于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构建诚信、规范的市场秩序,促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是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中华老字号分布于众多行业,其产品、服务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特别是在民族传统节日,老字号产品更是备受青睐。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对于繁荣商品市场、满足居民需求、扩大国内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有利于引领商贸行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中华老字号历经市场考验而生生不息,根本在于其应时而变,顺应市场变化的精深管理艺术和竞争实力。大力弘扬中华老字号优秀管理经验,使其在广大商贸企业中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有利于带动提升全行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是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品牌。中华老字号是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民族品牌,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和卓著的品牌影响。保护与促进中华老字号发展,是实施国家品牌战略、促进优秀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
保护与促进中华者字号发展,既是商务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商务主管部门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将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二)明确工作目标。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政策扶持与企业自身发展相结合,行业促进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建立健全保护与促进老字号发展的支持
体系,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老字号发展的良好氛围。培育一批社会影响广、发展潜力大的知名老字号,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著名自主品牌;改造一批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的老字号,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恢复发展一批具有优秀文化传统但目前经营困难的老字号,使之重获新生、逐步振兴。通过保护与促进,使中华老字号企业不断适应和满足广大居民对老字号产品和服务需求,充分发挥老字号对行业发展的榜样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有效推动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老字号在创新发展中创造更多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
二、加大力度,保护老字号特色
(一)明确保护与促进的对象。2006年,商务部认定公布了第一批中华老字号。2010年,保护和促进中华老字号振兴发展(专家)委员会按照《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要求,经过企业自愿申报、地方初审推荐、专家审核确定、面向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了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名录(详见附件l)。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以中华老字号为重点对象,结合地方老字号发展实际,通过支持引导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做好相关保护与促进工作。
(二)加强中华老字号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商标的保护,鼓励和支持中华老字号在国内外进行保护性商标注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中华老字号商标权益的行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境内被侵犯知识产权或者遭遇不正当竞争时,要指导其向有关部门或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12312)举报或投诉,同时,商务部将利用知识产权援助机制项目,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境外维权活动提供支持。各地要积极支持中华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增强企业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老字号的文化遗产保护。要认真组织老字号企业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文物普查工作,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逐步将符合条件的老字号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将老字号传统建筑、老字号集中的商业街区纳入文物保护体系。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规定,做好老字号传统技艺、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鼓励老字号传人开展传习活动。
(四)加强老字号网点保护。在城市规划、建设、改造中充分考虑对老字号原址原貌的保护,涉及中华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要按照有关要求,在原地妥善安置或在适宜其发展的商圈内安置,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在老字号门店较集中的地区,要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进行重点保护。鼓励老字号企业集聚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和修缮老字号特色商业街,弘扬优秀商业文化,为老字号企业保护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推动企业创新,做大做强
(一)推进机制创新。积极支持老字号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鼓励与规范各类资本参与老字号企业改组改制,特别是对困难较大的老字号企业实施战略重组,组建和发展老字号企业集团,提高老字号企业市场竞争力。在经营主体、主营业务保持延续的条件下,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上市,发挥老字号企业品牌和技术优势,盘活老字号资产。
(二)弘扬独特技艺。对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老字号传统产品、技艺、品牌和产品配方,要加大支持力度,使之传续光大。鼓励老字号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在传承传统产品、技艺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工业和设备,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技术进步。
(三)做精自主品牌。鼓励中华老字号企业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拓展市场潜力,扩大品牌影响。支持企业创新自主品牌,在做精做强的过程中发展和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强品牌竞争力。
(四)大力开拓市场。要积极支持中华老字号通过技术改造、工艺创新和加强营销,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利用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对举办各类老字号展会,以及老字号企业参加国内和境外展会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商务部驻外经商机构作用,为老字号企业到国外招商引资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便利。各地要根据老字号企业实际需求,有重点地组织老字号企业及产品展示交流平台,为老字号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四、加强管理,完善服务体系
(一)建立企业变更备案制度。各地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名称、经营地址、企业法人、企业实际控制权、企业灭失,以及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或合法使用权等重要事项发生变更时,应在发生变更30日内以书面形式报商务部备案,并提交变更后的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注册商标变更证明等重要证件复印件。认真执行《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外国投资者拟并购境内中华老字号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的,当事人应就此向商务部进行申报。
(二)加强标识牌匾管理。中华老字号标识已取得工商总局商标局官方标识备案,其相关权利属商务部所有。中华老字号标识或与该标识相近的文字或图形不可作为商标注册。中华老字号企业可以在企业宣传材料中使用中华老字号标识和文字,用于产品包装或广告的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冒用中华老字号标识和文字。要严格按照《商务部关于印发〈“中华老字号”标识使用规定〉的通知》(商改发[2007]137号)要求,加强中华老字号证书和牌匾管理,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自行制作、伪造、变造、销售或者冒用。中华老字号牌匾悬挂地点应与企业营业执照中的注册地址一致,连锁企业仅限挂在企业总部。
(三)实行动态监管。对于违规使用中华老字号标识、牌匾,擅自扩大中华老字号标识和牌匾使用范围,发生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重大质量问题、安全事故、严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以及未按规定报告重大变更事项,经警告后仍不予改正的。商务部将撤销其“中华老字号”资格(具体程序见附件2)。
(四)启用信息管理系统。为及时掌握中华老字号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决定启用中华老字号信息管理系统(http://zhlzh.mofcom.gov.cn,使用说明见附件3),并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作为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的公共服务平台。
各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指导当地中华老字号企业每年3月31日前通过该系统上报年度企业经营情况,并于每年4月30日前通过该系统向商务部报送上年度当地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报告。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整理老字号优秀遗产。运用多种方式,对老字号发展史料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整理,建立健全老字号档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单位,经征得老字号企业同意,将整理后的材料结集出版,但不得向企业收取费用。
(二)加强对老字号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老字号优秀技艺和品牌文化系列宣传,不断提高老字号的社会认知度,营造有利于老字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三)开展老字号交流。充分发挥保护和促进中华老字号振兴发展(专家)委员会和老字号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老字号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和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各种有效平台和方式。交流先进经验,引导老字号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在合作与竞争中形成更大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要加强地区间以及内地与台港澳地区老字号企业的交流,促进合作,共同发展。
(四)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将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组织,完善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当地人民政府支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成立老字号协会,使之成为联系政府与企业的纽带和开展工作的重要支撑;要鼓励相关协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多方力量参与老字号工作,共同为促进老字号振兴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附件:
1、第二批保护与促进的中华老字号名录(略)
2、中华老字号资格撤销程序
3、中华老字号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要求
4、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名称变更情况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六日
附件2:
中华老字号资格撤销程序
中华老字号企业灭失自然丧失中华老字号资格。举报要求撤销中华老字号资格的,执行如下程序:
一、材料提交。撤销举报者应向被举报者所在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供材料,包括:举报者情况介绍、举报者和被举报者的关系、存在的异议及证明材料、具体联系方式等。撤销举报应实名提出,相关材料需真实详细。
二、初步审核。被举报者所在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接到举报材料10日内组织专家进行初步审核。审核过程中应加强与举报者和被举报者的沟通。被举报者有权做出答辩。初步审核结果需在接到举报材料30目内做出,并告知举报者和被举报者。
三、撤销申请。被举报者所在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认为确需撤销其中华老字号资格的,可向商务部报告,报告材料包括:举报者和被举报者情况介绍、举报者初始申请材料、被举报者答辩材料、省级商务部门初审报告等。
四、撤销审核。商务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对举报情况进行复核,并作出是否撤销的决定。
五、结果发布。对确需撤销中华老字号资格的,由商务部发出撤销文件,委托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收回牌匾和证书,并向社会公示。对暂不撤销中华老字号资格的,由商务部将意见书面告知所在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附件3:
中华老字号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要求
一、系统信息
(一)名称:中华老字号信息管理系统
(二)网址:http://zhlzh.mofcom.gov.cn
二、使用对象
(一)中华老字号企业可通过该系统提交企业经营情况,与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沟通,了解有关政策和信息。
(二)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及企业可通过该系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有关政策,发布有关信息,查询分析中华老字号企业经营情况。
(三)商务部将在该系统发布相关政策措施,与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及企业进行交流。
三、要求
省级商务主管理部门每年4月30目前,报送上一年度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报告,主要包括当地中华老字号企业改革、发展的情况,当地采取保护与促进老字号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效果,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华老字号企业每年3月31日前,报送上一年度企业的运行情况报告,主要包括企业的发展情况、推进企业发展的措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等。
四、使用方法
通过http://zhlzh.mofcom。gov.cn登录中华老字号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首页即可下载具体使用方法。
使用过程中如有问题,请拨打技术支持电话:010—65599351/52/53。
附件4:
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名称变更情况
一、原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王致和)变更为: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王致和)
二、原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龙门醋业有限公司,注册商标:龙门)变更为:北京二商金狮龙门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商标:龙门)。
三、原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金狮酿造厂,注册商标:金狮)变更为:
北京二商金狮龙门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商标:金狮)
四、原河北裕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衡水老白干)变更为: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衡水老白干)。
第二篇:进一步做好征兵工作通知
进一步做好征兵工作通知
进一步做好征兵工作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高标准完成我市征兵任务,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省政府、省军区关于征兵工作的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市征兵工作通知如下:
一、严格兵役登记制度
每年4月上旬,分别以市政府和各区(市)政府名义发布《兵役登记通告》,确保登记时间、形式等公告到位。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应根据兵役机关需要,及时提供适龄**年详实数据,由各区(市)兵役机关组织辖区内适龄**年进行兵役登记,并发放《兵役登记证》。各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高中学校(含普高、中职、中专、技校)做好在校适龄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网上兵役登记,基层人武部负责其他社会**年的兵役登记。
二、科学分配征兵任务
依据户籍人口和大学生分布情况,合理分配征兵任务,并适当向辖区内有高校的区(市)增加征兵任务。自2015年起,参照在校男生数量和应征报名情况,在各区(市)征兵任务总数中,直接向在**各高校分配大学生征兵指导性任务。
三、完善大学生征兵激励机制
自2015年起,入伍的大学生(包括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全日制公办、民办高等学校的新生、在校生和毕业生,下同),在享受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的基础上增发30%的优待金;除按照10000元/年为基准标准给予高等学校武装部征兵工作经费补助外,每从**市征召入伍1名大学生,再给予其不低于300元的经费补助,由所在区(市)财政负担,列入区(市)征兵办预算。2015年及以后入伍的大学生士兵退役后选择自主就业且接收安置地为**的,由各区(市)按照城镇退役士兵标准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
四、落实征兵优惠政策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意见》(**发〔2011〕16号),基层专职武装干部原则上从**籍退役大学生士兵中招录;事业单位招聘时,非专业岗位可按20%的比例招聘**籍退役大学生士兵。每年4月,市及各区(市)征兵办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供上入伍大学生人员名单,市及各区(市)民政部门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供上自主就业大学生退役士兵名单,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五、加大考评检查力度
自2015年起,将征兵工作纳入对各区(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双拥考核内容,按照“兵役登记率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征兵任务是否完成,有无责任退兵”三项内容确定考评分值,具体所占分值以考核计划为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教育等部门在办理出国出境、招生、招录手续时,应查验适龄男性公民《兵役登记证》。每年,各级征兵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兵役登记制度落实、《兵役登记证》使用、征兵执法、优抚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兵役机关要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和教育等部门提供拒不履行兵役登记义务和拒绝、逃避征集且拒不改正的应征公民名单。
第三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甘政发[2008]56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近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各市州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实施《就业促进法》,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精神,切实做好促进就业工作。今后5年实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就业再就业培训80万人,创业培训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劳务输转每年新增10万人,劳务收入年增长15%以上,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增长10%,到2012年,全省劳务输转规模达到450万人,劳务收入404亿元。现结合我省实际,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一)强化政府责任,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相协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逐步创造和改善公平就业环境。县级以上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劳务经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开展就业援助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二)努力扩大就业,完善和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改革发展政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有序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总量,拓宽就业领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拓宽就业门路。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完善和落实城乡劳务输出政策和制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城乡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鼓励和规范灵活就业,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
(三)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从市场准入、企业设立、投融资等方面加大对创业主体支持力度,鼓励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创业。完善劳动者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落实好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开展全民创业和回乡创业活动。
(四)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
(五)加强失业调控,努力减少失业。县级以上政府要普遍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制定预案和相应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集中出现和社会影响较大的失业现象及时进行调控,缓解失业引发的各种矛盾。各级政府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增加就业岗位的关系,妥善做好相关人员的安臵工作。
已经制定出台失业调控工作方案的,要按照国务院和省上的要求加以完善,并做好实施中的各项工作。尚未出台失业调控工作方案的市县,要在2008年底前出台失业调控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搞好组织实施。定期对失业状况进行分析,寻找差距,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六)建立联动机制,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将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纳入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各级政府要按照目标责任制度的要求,依法加强对所属有关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考核、检查和监督。
二、进一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
(一)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凡符合相关条件,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可以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行业外,按规定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扶持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具体政策由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制定。
(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
1、持《登记证》的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城镇其他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带头人、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妇女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
2、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鼓励利用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在新增岗位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和《登记证》人员达到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申请贷款,贷款额度由企业、担保机构、承办金融机构商定。
3、创业成功、按期足额偿还贷款诚信度高的借款人和吸纳就业人员多、按期还款、有偿还能力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再次申请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为3年。
4、经办银行可将小额担保贷款利率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其中微利项目增加的利息由财政负担。
5、鼓励经办金融机构在贷款担保基金银行存款余额的5倍范围内,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
6、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由地方财政安排,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基金的持续补充机制。推动信用社区与经办银行加强合作,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
7、小额担保贷款具体工作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有关政策执行。对2007年底前核准的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仍按原政策执行。
8、各级团组织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实施工作。
(三)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1、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2、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并视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
3、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4、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5、《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05‟96号)规定的各项税收政策继续有效,审批截止到2008年底,2009年以后的税收政策另行规定。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政策继续执行,审批截止到2008年底,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6、中央在甘企业、省属企业以及农垦、森工、独立工矿区等单位按规定享受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制定。抓紧制定出台《甘肃省就业促进条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依法促进就业。各市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就业促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培训,不断提高依法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深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活动。
(一)用政策扶持创业。鼓励支持城镇失业人员、城镇退役军人、城镇残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高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农业富余劳动力等社会群体充分利用创业扶持政策自主创业。从开拓市场、健全服务入手,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包括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小区绿化、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等,开发创业项目。以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技术创新型、服务商贸型等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打造知名品牌。引导支持广大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各种非农产业创业致富。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支持各类经营型、管理型、科技型人才创办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大力开展青年创业、妇女创业与残疾人创业活动。依托各类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立创业园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帮助残疾人就业。
(二)强化创业服务。完善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企业孵化、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创业服务体系,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农村乡镇、高等院校,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发挥社会各类创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构筑支持创业的服务平台。要采取各种方式,根据劳动者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营造鼓励自主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和谐创业的社会环境。
(三)开展“创业甘肃”主题活动。组织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博览会”、“ 创业校园行”、“ 回乡创业带头人和创业明星”评选、全民创业先进事迹报告团宣讲等活动,营造创业氛围,促进全民创业。
四、进一步增加就业资金投入。
县级以上政府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在同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补贴,以及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公共就业服务等。各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省委发„2008‟32号)要求,制订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计划,落实城乡统筹就业资金安排和任务分解,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1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经费。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制订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对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社会保险补贴,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省财政继续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财政要根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性质、人员、编制和收费收入情况,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劳动者免费服务提供资金保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经费,统一列入“金保工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本建设由发展改革部门批准立项。对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由承办银行按季送担保机构核对,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部门按规定据实贴息。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管理。
(一)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县级以上政府要按照统一、规范和效能的原则,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资产、人员、服务和信息等资源,建立和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明确服务职责和范围,合理确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布局。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综合性场所,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服务窗口,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完善管理制度,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的良好秩序。各级政府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对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三)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各级团组织要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和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
1.对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初高中和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生未就业已参加失业登记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
2.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办法,根据职业培训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补贴标准。现行补贴标准不足弥补实际培训成本的,可提高补贴标准。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提高劳动者参加培训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培训的积极性。探索职业培训项目化运作模式,将补贴资金与项目运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对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4.完善劳动预备制度,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3—12个月的预备制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在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同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与各类企业签订协议,对青壮年劳动者有组织地开展订单式培训。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使初中后、高中后学生参加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围绕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层次,把建立妇女、农民工和保安、保绿、保洁、保姆等人员培训基地和劳务就业基地结合起来,抓好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在农民工元旦、春节返乡期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和利用学校教育、在职培训、远程教学、学术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开展人才咨询、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人才测评等各种人才资源开发服务。
(五)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劳动者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并做好登记统计工作。登记失业人员应当积极求职,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排的就业服务活动,并定期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就业失业状况。全省实行统一的《登记证》,向劳动者免费发放,并注明可享受的扶持政策。《登记证》工本费由省财政从就业专项资金中支付。登记失业人员凭《登记证》在省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在登记证上予以注明。省劳动保障厅制订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
(六)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招聘和专项服务活动,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岗位等问题。落实好各项政策,畅通大学生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流动就业的渠道。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
六、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制定就业援助专项活动计划,积极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且积极求职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援助等多种途径,对所有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一般指大龄、身体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1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省劳动保障厅规定具体范围和申请认定程序。
(二)加强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账,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通过多种形式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将旅游景区、城市公共场所、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等卫生间保洁人员和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交通协管员、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安臵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三)建立和完善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联动机制。劳动保障、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密切协作,促进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有条件的市州,要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规定,组织做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规范失业保险业务流程,全省统一实施《职工失业保险手册》。完善失业保险基金市州级统筹,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促进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失业保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条件和程序,在准确区分申请人员有无劳动能力的基础上,将申领条件与接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以及参加公益性劳动情况挂钩,逐步形成促进就业的良好政策导向。组织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和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积极参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劳动和创业等活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吸引他们积极就业。
(四)鼓励引导劳动者转移就业。对资源开采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因资源枯竭、企业停产或者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造成就业困难人员集中的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积极支持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接续产业,引导转移就业。
(五)积极帮助受灾劳动者实现就业。建立危急灾害情况下的就业促进应急机制,认真做好地震灾区就业援助工作。地震灾区要把促进就业工作与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就业援助,将卫生防疫、环境清理、物资搬运、伤员看护、治安维护等按规定纳入公益性岗位认定范围,安排灾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鼓励受灾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对受灾劳动者及时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优先保证灾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有技能培训需求的灾区城乡劳动者,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政策。
七、进一步加强对促进就业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县级以上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工作要点,分解工作计划。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人员,提供相关设备设施和工作场所。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深入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国家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促进就业的好做法,宣传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就业以及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经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在促进就业工作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为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表彰奖励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制定,经费由各级财政安排。
(三)加强对就业促进工作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和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对促进就业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建立举报制度,受理投诉并及时予以处理。
各市州、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订贯彻本通知的具体意见,确保落实到位。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省政府。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场营销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场营销工作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
公司于2011年8月26日召开营销工作专题会议,就开展全员营销以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通过两年的运作,公司已初步搭建了营销网络,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绩不断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创建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11年1月至7月,在公司领导、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共同努力下,抓住企事业单位用车及商务旅游活动旺季的时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营销任务,联系客户270家,新增交通车15台,按合同周期计算可实现收入212万元;完成零星包车业务967台次,为年计划指标的299.6%,实现收入154.89万元,超额全年指标任务;联系旅游业务16起,实现收入58.51万元;联系汽车修理业务4起,实现收入0.63元,各项营销业务较往年均有所增高,成绩显著。但通过对目前营销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营销工作中仍存在营销体系不健全、管理粗放,营销渠道不畅通,信息收集滞后,营销手段单一及价格制订不科学等问题。为此,为进一步做好市场营销工作,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坚持全员营销,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各部门(单位)要继续组织员工学习《关于切实做好市场营销工作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相关精神,坚持“全员营销”的理念,上下同心,分析总结上半年营销工作中的得失,保持好的作风,改进不足的地方,—1—
做好下半年的营销工作,争取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发展目标客户,扩大营销规模。市场营销部及相关营销部门(单位)在维护好原有客户的基础上,积极联系央企、省企、市企等大中型企事业,深入了解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需求,以公司国有企业为依托,重点强调公司安全保障、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车队模式、车容车貌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优质的服务,积极拓展新的目标客户,逐步扩大营销规模。
三、调整人员分工,完善营销机制。对市场营销部人员进行重新分工,把工作重中心下移至基层,其中杨子俊到旅游汽车分公司、刘珂到中北公交公司、苏茂春到汽车服务公司负责具体的营销工作,由市场营销部张守华经理横向协调,基层单位纵向管理。通过减少中间环间,降低营销成本,及时反馈客户信息,实现与客户的无鏠对接,创建新的营销模式,完善营销机制。
四、制订合理价格,提升市场竞争力。各营销相关部门(单位)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成本进行科学、多次、反复测算,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测算依据,排除潜在的重复测算项目,用可预见性思维找出利润点,根据市场需求及业务淡旺季规律,避免恶性竞争,从规范服务入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订当期价格,主动出击,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规范服务标准,提升品牌效应。各营销相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规范服务标准,旅游汽车分公司、汽车租赁公司要逐步完成车辆车身颜色统一工作,制订车辆停放、靠站标准;旅行社要实现旅游团队统一导游旗,统一导游词,对于配备旅游帽、旅游包等商务团队也要做到统一的标准;车辆驾驶员要统一着装、—2—
时刻保持微笑服务,统一文明用语,尽量普及普通话,保持车辆整洁;旅行社导游要挂牌服务,统一着装,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基本掌握游客需求,有调整游客心理状态的能力;通过规范各项服务标准,树立中北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效应。
六、完善工作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各营销相关部门(单位)要配合市场营销部,根据各项营销业务的具体情况,用图表方式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包括包车业务流程、交通车业务流程、旅游业务流程及汽车修理流程,工作流程中每一细节都必须有要求、有目标,有责任人签名落实,同时作为服务标准的评价考核依据,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七、探讨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成功率。市场营销部及各营销相关部门(单位)在加大营销宣传力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讨营销策略,锁定营销目标,尝试分销思路,把稳定的大客户作为对象,通过与大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分销;对各项业务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加强营销人员的基本素质,主动出击,克服业务不熟造成的客户流失,使被动营销转变为主动营销,提高营销成功率。
各部门(单位)要根据目前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下一步开展营销工作计划与意见,继续加强营销知识学习,及时掌握集团公司动态信息,合理安排日常工作,争取把营销工作做好、做精。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3—
第五篇: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鄂政发〔2009〕2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扶持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全方位促进就业
(一)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确保就业局势基本稳定,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是衡量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各地、各部门要把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就业工作,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工作,全方位促进就业。
(二)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当前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以培育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加强创业服务、弘扬创业精神为重点,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帮助城乡各类劳动者自主创业。2009-2010年,重点做好武汉、荆州、荆门等3个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在宜昌、黄石、襄樊等10个城市开展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三)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在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安排主要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时,优先考虑对扩大就业的影响,把增加就业岗位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作为核准项目的重要指标,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对就业影响评估制度,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当前要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服务业新领域和新门路,使服务业在扩大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鼓励农林水利、国土整治、生态环保等工程建设,实行以工代赈。
二、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一)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带头稳定就业岗位,引导各类用人单位加强在岗培训和人才储备,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按照有关规定安排职工待岗的,待岗期间用人单位应发放待岗基本生活费。困难企业采取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可在严格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给予差额的30%的补助,补助资金从本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二)帮助企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统筹地区在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社会保险待遇不降低的前提下,可允许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在2009年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可在2009年内适当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其中,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费率降低幅度不超过1个百分点。
(三)发挥失业保险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功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支付能力在1年以上的统筹地区,可以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用于困难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使用额度不超过2008失业保险费征收额的25%。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就业专项资金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执行,岗位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上述两项补贴,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项。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四)规范企业裁员行为。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积极防范和严肃查处少数企业主欠薪、拖欠社会保险费后转移资金、关厂逃匿等行为,妥善处理因此类问题引发的职工群体性事件,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做好已批准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实施工作,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三、强化就业服务,做好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
(一)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10号)精神,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着力抓好开拓渠道、落实政策、搞好服务三项工作。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要更多地吸纳高校毕业生,确保2009年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低于2008年。省直有关部门要制定科研项目单位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的具体实施办法,继续实施基层项目计划;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有大幅度的增加;对于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并要求在当地落户的,取消落户限制。建立和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5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认真落实见习基地的财政补贴和毕业生的生活补贴。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确保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通过上门服务和“一对一”服务,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大龄失业人员、长期失业人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工作。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确保3个月内至少帮助1人实现就业。从2009年1月1日起,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并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支付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的用人单位,可享受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原已享受但未到期的,只在剩余期限内执行,不予追补;对实现灵活就业后办理了就业登记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就业困难人员,按当地政府确定的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额度的60%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原已享受但未到期的,只在剩余期限内执行,不予追补。灵活就业人员在2009年内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届满而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延长一次,最长不超过12个月。
(三)组织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2009-2010年,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对失业人员(包括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毕业生、留在城里的失业农民工)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对新增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2009年,从省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18亿元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培训返乡农民工15万人。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面向全省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采取“招标定点、政府采购”的形式,实行项目化管理。对3个月以下的短期技能培训,按每人400-8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对3个月以上的储备式培训,按每人12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
(四)做好返乡农民工的转移就业服务工作。采取省内就近就地转移和省外劳务输出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帮助农民工转移就业。抓住扩大内需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大力支持农民工投身新农村建设,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房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与外省劳力输入地的协作,积极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培育和发展壮大劳务品牌,动员和鼓励农民工外出就业。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搭建多层次就业服务平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月至少为返乡农民工开展一次“送岗位、送培训、送技能、送信心”活动。
四、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一)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除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筹建登记外,其他只要不涉及安全、环保、节能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均可准予办理筹建登记。对城乡劳动者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除经营前置审批的事项外,可申请试营业,免费核发有效期为6个月的营业执照;6个月后继续经营的,换发正式营业执照。鼓励和引导农民工队伍组建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适当降低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准入门槛,达到资质条件中相关人员数量标准的70%,即可批准。
(二)放宽对创业主体出资方式、出资额和时间、冠名的限制。对共同出资设立科技、环保、节能、种养殖业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首期出资达到1万元即可登记;第一年内出资3万元,其余出资可在2年内缴足。投资设立科技、环保、节能、种养殖业型一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在20万元以下的,首期出资达到2万元即可登记;第一年内出资10万元,其余出资可在2年内缴足。投资人可以用专利技术、科技成果以及股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所占比例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的70%。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允许非货币财产作为注册资本登记。创业主体可按规定自行选择规范的企业名称、字号。
(三)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本省城乡劳动者在全省范围内自主创业的,均可在创业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对城乡劳动者合伙经营或创办小企业的,可按每人5万元以内、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存入社保基金和担保基金的金融机构必须承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并按照所吸纳担保基金额3至5倍的规模发放贷款。经信用社区推荐的,应取消反担保。经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后,金融机构应无条件放贷。通过降低贷款门槛、缩短审批时限、实行联合会审等措施,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对符合放贷条件的申请者,应在收到贷款申请的15个工作日内,将贷款发放到位。
(四)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创业的税收政策。将全省个体经营者营业税起征点统一调整为月营业额5000元。对城乡劳动者创办小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将增值税征收率由6%或4%统一调整为3%。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的,在前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应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延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前3年内按每人每年48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应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批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五)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创业的收费政策。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产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各地要进一步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办法,开辟创业“绿色通道”。
(六)建立创业基地。各地要广泛建立创业基地,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创业平台。鼓励和引导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开辟创业基地。对在各级政府统一建立的创业基地内自主创业人员,自2009年起免收3年的租金。鼓励建立“创业示范基地”,并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发展和进一步规范“跳蚤市场”和“马路市场”,为城乡劳动者提供经营场地。
(七)强化创业指导服务。各地要将创业指导服务作为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依托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创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创业带就业工作,为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后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创业项目指南”,建立创业项目库,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指导团”,推动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担保机构不明确或担保工作不力的地方,可将担保工作交由创业指导中心承担。各地要落实创业指导中心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保障创业带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就业和创业工作
(一)强化目标责任制度。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就业和创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稳定就业、促进就业、推动创业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层层分解,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各级财政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就业工作的需要,继续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努力提高就业资金使用效益。
(二)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各部门职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就业和创业工作。支持和动员社会团体开办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机构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按规定落实好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形成政府重视、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有关规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和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功能完善、网络互通、服务快捷的人力资源市场。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形式,深入宣传就业政策和创业政策,抓好就业和创业宣传工作。组织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和创业明星巡回报告活动,通过典型引路,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各类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激发创业热情。要定期评选表彰一批创业带动就业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创业明星,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创业的良好的环境。
二O
O九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