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0:3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分析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基础教育与从业衔接的必经环节,也是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劳动者接受继续教育的新兴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全面而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其前景一片光明。

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增强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并于1996年通过并颂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专门的法律保障。到了新世纪,国家相关部门更是重视,几度颂布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强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农村的职业教育更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的“燎原计划”(即在农村开展的一项经济开发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的计划),实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到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再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职业教育一直都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从1984年到1997年,农林中专学校由406所增至420所,在校生由10.24万人增加到219.47万人。虽然农村职业高中学校由1997年到2001年有所停滞甚至有所下降,但从新世纪以来,其回升状态良好。并且,从国家政策导向和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极具潜力的。整体而言,农村职业教育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也有诸多有利条件的存在在推动着它的发展。

一是在当前,许多地区的其他职业类学校近年来也多并入到职业高中,成立了职教中心,农村职业教育已渐成体系。这对于职业教育多为地方举办与管理的背景下,这无疑已成为农村职业发展的管理更加规范更加便捷的一个有利条件。

二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与服务体系已逐渐得到完善,比如其教材体系,师资与教育学等方面。

三是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也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扩展了空间,农村职业教育由单纯的就业教育转为向又就业又升学的教育发展,路途宽广的职业教育无疑增加了对大众的吸引力。

四是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基本使农村职教育的发展有法可依。

五是长期以来的探索使为什么开展职业教育,怎样开展农村职业教育都具有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上的经验,这无疑使其发展更具有指向性,方向与目的都将更为明确。六是随着“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越来越多的人从职业教育中获益,使部分农民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得到了更新,整体上而言,减轻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阻力。①

二、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而,我们应认识到的是,在有利的发展环境下,呈现出良好发展现状的农村职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一)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偏见:受传统的观念的影响,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饱受歧视,在人们眼中,普通教育方为“正规教育”,只有接受普通教育,完成“龙门一跃”,上了大学的人方可成为“人才”。而职业教育则作为成绩靠后或升学无望的“没有出息”的孩子的选择。在现在的农村,甚至有的人选择上职业中学,甚至还抱着一种混日子的想法,家长们美其名曰:“年龄太小,不宜这样早的进入社会,到职业学校可以让孩子年龄混大点。”尤其是在农村的人们,深受农村二元结构与自身经济状况的制约,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更何况由于信息的闭塞,他们对农村职业教育难以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在西部欠发达发区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二)农村职业教育本身缺乏吸引力。

其一,农村职业教育秩序依然混乱。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的职教精神,各地随后便出台了职业培训、劳动力转移等一系列政策,但都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不合理、结构不协调、学校分布零乱。一些农村职业学校也是缺乏培养的长远规划,随意设置专业,盲目地发展自身,根本不从实际出发,同时也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多头管理,盲目性无序性非常突出,内容雷同和空白点多的情形大多存在,制约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有的农村职业教育甚至连培养方向都不明确,技能也不过硬,大多培训者都成为了一批批的“打工者”,大大降低了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与诚信度。

其二,政府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农村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的教育,它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与其它普通类型的学校相比需要更多的经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同层次职业教育所需经费是普通教育的153%。就办学条件来看,农村职业高中普遍存在资源短缺、设备陈旧、图书匮乏、实践实习基地不足、适应市场能力弱等现象,甚至出现职业教育资源向普通高中、初中大量转移的现象。我国职业高中的生均教育经费长期低于普通高中,最好的职业校投入与一般中学的投入也只能勉强相当。据1995年以来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职业高中的多项办学基本指标(如专任教师人数及学历合格率、实验室建筑面积达标率、理科实验设备达标率、图书达标率、体育馆面积达标率等)仍然没有达致力家规定的办学要求;而且,远远低于全国普通高中办学的基本指标,增长速度也多数低于普通高中。农村职业高中更是如此。当前职业高中多由地方政府兴办,只有少数为中央出资办理,而对于广大的农村职业教育而言,只有有地方政府出资了。农村职业教育所教出来的学生大部分要去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就业,财政投资的外部性太强,地方政府积极性非常有限,况且县级政府财力自身也极为有限,最终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拮据,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学校缺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必备设施与设备,教育教学信息化与现代化对于农村职业教育而言更是天方夜谈了。这种情况下,农村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办学质量差,办学效益不足的现状则着实不足为怪。而这样的农村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更小,它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说是相当之低,为农村和城市经济服务的能力更是弱之又弱。

其三,从师资上来看,农村职业教育的老师专业素质不足;一方面由于资金的原因,农村职业教育就算招到了“双师型”老师,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这种老师流失也极为迅速。所以,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师整体上专业素质长期难以提高。农村职业高中教师合格率明显低于普通高中,在一些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占的比例太高,具有一定职业技术素质的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极为短缺。教育部曾多次出台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一方面依托高等院校,建设了52个全国重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03年又新增了两所学校,使基地总数达到了54个;另一方面依托大型企业建设了6个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此外,各地还相应建立了125个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并开展了相应的师资培训工作。2003年教育部又将承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业攻读硕士学位任务的学校由13所增加到22所,招④③②

生计划增加到1560人。然而,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的局面仍然没有扭转。县级财政薄弱,编制控制很严,农村职业高中没有能力吸引高水平的教师。而在农村职业教育中,教师基本上没有进修培训的机会。教师收入不高,很难自费出去学习。而面对学校专业的不断调整,限于经费紧张,大多数农村职业高中的现有教师也无可奈何。

(三)农村职业教育与外部环境相分离。首先是农村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与成人教育相脱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协调互助的体系。在农村的基础教育中,极少有与职业教育内容相关的;而在职培训也几乎与农村职业教育相脱离。其次是与农村相脱节,更与市场相脱节。农村职业教育除了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输送人才外,更多的是培养能适应农村、热爱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单调,教学方式陈旧,课程设置和教材滞后于农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教材多数是专科教材的压缩版,偏难、偏全,难以有效发挥为“三农”服务的作用。而在实习和培训方面则不能与企业相沟通,建立一个有效的网络。⑤

三、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宣传,改变观念。事实上,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应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把握。农村职业教育要真正面向农村和农民,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适当的培训,并从中获益。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让所有的农民都意识到这一点。全面贯彻中央职教精神,加强领导和舆论宣传,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认识,坚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方针,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宣传不仅要在招生中、在基础教育中进行,还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政府。加强管理与统筹,引导农村职业教育良性快速发展。

首先各地政府在认清形势的同时要注意对自已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与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从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出发,分区制订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确定经济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办学路子,避免相互攀比。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面向农村企业,与企业、农场联合办学,发展外向型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应从实际出发,以发展初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适当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要注意普及易于接受、层次较低的实用技术,促进经济繁荣,培养新型农民,使之成为农户科学种田的明白人;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把着眼点放在初级、初等而不是中等、高等教育上,这样才能更快地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然而,不论哪一类地区,其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但无论如何,都要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当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职业教育机构自身的努力。

其次,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职业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确保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经费逐年增长。其次,要想方设法落实国家规定的职业教育经费政策;合理确定生均经费标准,建立办学成本分摊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具有刚性的农业职业教育资金供给机制。这样可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

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更为师资的加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增加其内在的实力。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招生制度改革,放开各类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放宽职业学校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探索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经验,如:“校企结合”、“校校联合”、“学校、公司+农户”的办学模式和“边学习、边致富”的教学模式;加强职成教在校舍、师资、实验实习基地、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统筹结合,完善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推动农科教结合深入发展。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还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

(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各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合格学历,而且还应该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因此要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定期进行专业教师的培训或聘用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共巧匠为兼职教师。

参考文献:

①李锐 赵茂林 等著 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报告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 159~160

②杨帆综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 30~37

③ 唐冬生湖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

版)201018~19

④ 袁桂林 等著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指标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326 ⑤ 袁桂林 等著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指标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327

第二篇:西藏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西藏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卓玛穷达

摘要:文章在回顾西藏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职业教育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分析

了西藏职业教育发展不良的原因,并从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多途径解决办学资金问题、搞好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藏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成功追赶的关键是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先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西藏的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人力资源开发长期处于落后水平。缺乏人才、智力的支持,使得西藏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不能转化成经济优势,成为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给西藏职业教育事业既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此,深刻认识目前办学不良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对发展西藏地区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藏职业教育发展不良原因分析

1987年11月国务院第二次援藏工作会议和西藏自治区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西藏教育工作的方针:重点加强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师范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巩固提高高等教育。第一次将发展职业教育提到了显著的位置。自治区开始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列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职业教育得到逐步发展。截止2004年末,西藏自治区有中等职业学校10所,在校生8549人,教职工总数1155人,其中专任教师774人。

但是,由于受西藏地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教育基础薄弱,大众职业教育意识淡薄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西藏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质量差、教育资源不集中、办学层次脱节、招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具体分析西藏职业教育发展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原因

1、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

和平解放前的西藏,是一个官家、贵族、上层僧侣统治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受印度宗教文化思想的影响,人分等级的意识深刻影响着旧西藏社会生产生活。以铁匠为主的部分手工艺人处于社会生活的最底层。明间流传着像“欺许者为铁匠,乞丐为下等人”,甚至在儿歌中也有“铁匠的儿子娶得妻,石头也能开出花”这样歧视和咒骂五金匠人的言词。公元17世纪,第司·噶玛登雄旺布治理西藏地方政府期间,颁布的第一部封建法典中把一切工匠、屠夫、天葬师、民间艺人视为“下下级人”。在日常生活方面,手工艺人不能与等级比他们高的百姓同餐共饮。

这种封建习俗的影响至今仍然严重束缚着职业教育的普及。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美容美发、酒吧服务、家政服务等行业在西藏陆续落户,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从事这类职业的一般都是外来人员,本地藏族人很少。究其原因,也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藏族人对这类新兴行业还怀有一定的偏见。

2.经济落后严重影响着西藏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是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各方面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地方企业、工业发展不足,社会自我财政积累能力相当差,长期以来西藏建设所需的资金一直靠国家财政的支援。而且,因为西藏建设所需投放资金的地方太多,紧张的财政对于资金要求偏高的职业教育来说无疑是发展不足的瓶颈所在。二是西藏80%以上的人口在农牧区,投资教育就更成为困难,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广大农牧民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三是西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1998年为例,西藏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4.3︰22.3︰43.5。第一产业偏重;第二产业偏轻,现代工业极不发达,机电、化工、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在西藏仍属于空白;第三产业虽然比重较高,但其中的主导行业层次较低,金融、保险、房地产、咨询等新兴行业尚不发达、社会经济发展不足,就业渠道狭窄。

(二)内部原因

1.师资结构不合理

一是教师学历达标率低。西藏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有32.43%的教师学历未达标。二是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西藏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文化课教师占44.44%,专业、实习课教师占48.84。这跟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合理比例4︰6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专业课教师少,显示不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并且在专业教师里普遍存在着懂理论而实践能力极差的现象,“双师型”专业教师更是寥寥无几。三是职称结构不合理。西藏中等职业学校里,副高职称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9%,中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72%,初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57%。这跟教育部提出的“具有高级专业职务教师的比例,中等专业学校(含成人中专)达到25%”的要求相差很大。

2.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专业设置是教育与经济的接口,是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由于缺乏周密细致的市场调查和科学的市场预测,西藏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普遍存在着重复、不切实际的现象,与本地区的特、优产业联系不密切。

3.教材针对性不强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地,有本民族的语言;西藏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人文等方面与内地有一定的差异,但目前西藏职业学校使用的部分统编教材对这一特点兼顾不够,地方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又很少,给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带来不少困难。

二、改革发展西藏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各级政府应组织有关干部认真学习职教法和全国职教会精神,并以学习贯彻全国职教会精神为契机大力宣传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大战略作用。地方政府应认真履行办学责任,重点办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典型示范的办法让群众看到接受职业教育带来的实惠,理解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科学文化水平、培养科学精神对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解决就业问题,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进而改变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在全社会营造起重视职业教育、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氛围。

2、多种途径解决办学资金问题

国家对西藏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经费预算,应有发展西藏地区职业教育的预算比例或西藏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西藏财政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应通过制定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在西藏办企业的单位通过捐资、提供实习场所和兼职教师以及培训职业学校教师等措施支持职业教育。另外,还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对自身及子女教育投入的能力;要完善教育信贷制度,建立职业教育助学制度,以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资助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3、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西藏职业教育要想摆脱目前办学上的困境,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学校要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使他们能更好地胜任职业教育工作。二是要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引进一些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以改善自己的师资结构。同时大胆地实施校企联合,聘请兼职教师。西藏不少职业学校办有像卡垫纺织、藏式绘画等具有藏民族地方特色的专业,很有市场。像这类技能、技术性很强的(工种)专业,在西藏民间流传久远,社会上有一些技艺精湛、知名度极高的能工巧匠。职业学校如果能大胆地聘请他们任兼职教师,不仅能广泛吸引学生入学,而且能在这些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三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援藏援教”等来充实专业课教师队伍:(1)借助现代化远程教育途径把发达地区的名师和先进课程引进到教学中来,提高我区职业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力;(2)借助“援藏援教”措施,通过教师互访等方式提升我区职校师资的整体水平。

4、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西藏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充分考虑区情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应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实施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在乡村,应积极开展农村初等职业教育,在中心城市应重点调整中等职业教育,适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1)在县、乡建立乡村两级农村技术学校,对农民和当地初中毕业生进行文化水平和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

一、两项致富技术,培养出一批素质高、能致富的新型农民。(2)目前,除了阿里地区以外,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所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规模较小、办学效益差、畸形竞争生源的现象,极大地影响西藏职业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拉萨作为自治区首府城市,在交通、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因此,如通过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在拉萨建立一所融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城市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职业技术学院,将会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起人才培养立交桥。

5、调整专业,加强教材建设

“十五”期间,西藏经济发展确定了“六个特色支柱产业”:旅游业、藏医藏药、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品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矿业、建筑建材业。各职业学校应紧紧围绕这些支柱产业并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办出一些既有优势又有特色的专业,比如旅游专业、藏医藏药和民间手工业等。这样不仅在生源上得到保证,而且也将找到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办出自己的特色。

应尽快编写适合西藏地区文化背景、适合于本地区特点的职教教材和参考书;开设与西藏经济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的课程,课程内容应增加一些劳动技能和科学种田、畜牧知识以及当地社会、人文、地理知识。比如,在建筑专业课里,增加一些有关西藏传统建筑风格的教学内容;在职业指导课里,增加一些关于藏族人创业题材的内容;在服装专业课里,增加有关藏族传统服饰的教学内容;在养殖、种植等专业课里,增加有关高原气候条件下,对养殖业、种植业的特殊作业要求的教材内容,等等。教材内容结合藏区实际,不仅学生学起来既实用又易于理解,而且还能提高群众支持孩子上职业学校的积极性,提高职业教育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合度和贡献能力。

参考文献:

⑴王太福,王代远,王清先.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

(2)西藏社会科学院编.2003西藏经济蓝皮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

(3)李怀宇.我国民族职业教育发展初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4)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宋洪远,谬洪乐.关于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3(1)。

(6)张明,扎噶.西藏的手工业和工艺品(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

(7)本文的部分数据是根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资料:2004-2005学年初统计资料汇编》(计算机汇总),2004,12。

第三篇: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发展局

一、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安徽省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总量稳步增长,运行质量逐步改善,综合竞争力有所增强。

从经济总量看,截止2003年底,全省中小企业12.75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99.92%;实现增加值1605.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40.4%。从产业分布看,从事二产的企业5.25万家,实现增加值1204.9亿元,占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总量75.07%;三产企业7.49万家,实现增加值400.4亿元,占24.93%。从行业分布看,工业企业4.71万家,实现增加值883.1亿元,占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总量55.01%;建筑企业0.54万家,实现增加值321.8亿元,占20.05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0.77万家,实现增加值82.2亿元,占5.12%;其他服务业6.72万家,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78万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46万家,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软件业0.39万家,房地产企业0.32万家,文化娱乐业0.05万家,共实现增加值318.2亿元,占19.82%。

中小型工业不仅在全省中小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全省工业的主体。2003年,全省中小型工业创造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61.09%,实现利税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量65.6%。在中小型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作用突出。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有4099家,创造增加值484.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55.0%;实现利税187.5亿元,占52.2%。其中,制造业企业有3759家,创造增加值418.3亿元,占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总量86.27%;实现利税154.6亿元,占82.45%。

从所有制性质看,全省中小型工业企业中,股份制工业企业有2461家,创造增加值277.3亿元,占全省中小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60%;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697家,创造增加值184.9亿元,占17%;集体工业企业有429家,创造增加值28.4亿元,占10%;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分别有217家和155家,创造增加值分别为55.1亿元和25.2亿元。从社会贡献看,2003年,全省GDP的40.4%是中小企业创造的,36%的税收是中小企业提

供的,安排职工就业1433.8万人,占全省企业职工人数的94.1%;全省中小企业职工中,二产从业人员639.6万人,其中:工业364.3万人,建筑业275.3万人;三产从业人员794.2万人,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07万人,批发零售业252.9万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106.9万人,住宿餐饮业101.1万人。

二、2004年以来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2004年以来,安徽省中小企业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信贷紧缩、物价上涨和交通、土地、能源等因素制约的不利影响,呈现出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发展速度稳步增长

1—9月份,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452.58亿元,同比增长14.1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合肥、芜湖、巢湖、马鞍山、池州工业发展速度均在40%以上,铜陵、安庆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工业主体地位强化

1—9月份,全省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19.30亿元,增长16.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54.60亿元,增长27.58%,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82%;实现销售收入1478.93亿元,增长33.22%。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7.76%,比上年底提高了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58.11亿元,增长30.70%。

3.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发展迅速

民营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主体,2004年以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省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27.3亿元,增长20.5%,高出全省中小工业企业平均增长速度4.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5.6亿元,增长33.6%;实现利税总额69.4亿元,增长36.6%。从行业看,第三产业发展较快,1—9月份,中小商业企业实现销售额707.8亿元,增长10.1%,为近几年来最好水平。轻重工业同步增长,增长速度分别为27.6%和27.4%。

4.外资拉动作用明显

1—9月份,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6%。全省新批208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中,主要是中小企业。县域中小企业引进省外、境外资金6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37%。

5.社会贡献有所增加

1—9月份,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42.04%,比上年末提高了1.6个百分点,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5.4%。

虽然2004年以来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投资和工业增长速度回落

从4月份开始,工业增长速度逐步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半年增加值增长速度比一季度回落了1个百分点,其中,中小工业企业回落了0.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87.9亿元,增幅比一季度回落35.3个百分点,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回落31.7个百分点;1—8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二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9月份投资增幅虽然回升,但增幅仅与上半年持平。

2.资金不足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运行艰难

至2004年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幅比上年末和2004年一季度末分别回落

2.2和3.3个百分点。由于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不愿意贷款或贷款大量减少,致使中小企业技改资金严重缺乏,特别是流动资金缺口很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约有80亿元。安庆反映流动资金缺口8亿元。招商引资企业普遍反映安徽省金融环境不宽松,金融支持和服务不配套,影响了外商投资积极性。截止2004年6月底,来安县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了3100万元,金融部门只收不贷,使许多中小企业步履维艰。虽然安徽省信用担保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看,信用担保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担保机构数量不多,注册资金有限,担保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一些担保机构因未能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缺乏担保的风险分散和补偿制度,开展担保业务十分困难,甚至有的担保机构从组建以来未开展一笔担保业务,特别是省级担保机构分散在多个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弱化了省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担保的牵动力和促进作用。同时,担保条件苛刻,办理抵押、质押手续复杂,评估及有关担保费用较高,使一些企业对担保贷款望而却步。

3.土地供应不足的矛盾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由于土地审批冻结,全省中小企业土地缺口约有6万亩。土地制约的负面影响突出显现出来。一是影响了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TCL集团要在来安投资6亿元建设手机和彩电生产基地,因没有土地,项目协议无法签订。当涂博望镇现有32家招商项目,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刃具生产,计划投资2亿元,也因土地困难无法落实。其他市县也不同程度存在这样问题。二是影响了技改项目和扩建项目的实施。南陵有一个总投资2亿元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已经投入近4000万元,因土地“冻结”,后续项目无法实施。芜湖华江集团计划投资1800万元实施技改项目,已到位1200万元,也因土地问题被迫停建。

三是影响了各类人员创业。有些外出务工人员、科技人员想投资创办民营企业,因土地问题而无法如愿。马鞍山有200多位外出务工人员想回乡创办企业,计划投资6亿元,因土地制约而不能实现“凤还巢”。四是影响了小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各地都有把中小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发展产业集群相结合的强烈愿望,因土地规划无法修订,限制了小城镇经济功能的提高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桐城已经形成了包装印刷业、制盖业、制刷业、羽绒制品业、输送机械制造业、汽车零部件业六大产业集结带,因土地制约对优势产业聚合和升级产生了严重影响。当涂太白镇虽已规划产业集聚区,也因土地问题无法启动。

4.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2004年以来,由于原材料、燃料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导致产品销售成本增长速度快于销售收入增长速度。1—9月份,安徽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2%,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4.5%,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6.3个百分点。据淮南市华阳玻璃集团反映,仅电力和煤炭价格上涨,2004年以来已增加生产成本1300多万元。目前企业景气指数呈回落之势。三季度安徽省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0.4,虽然比上半年提高0.1百分点,但仍然比一季度低7.8个百分点。据省企业调查队反映,目前在综合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13.0%,大企业仅占1.7%,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比大企业明显恶化。

5.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的问题较为明显

长期困扰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产品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低,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陈旧,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原始积累不够,布局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着全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与优化提高。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上升。从省内看,沿长江流域地区发展较快,皖北地区发展相对较慢。“马芜铜”经济圈工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均在40%以上,阜阳、宿州低于20%。从省外看,安徽省与东部发达省份差距进一步拉大。到2003年底,安徽省中小企业增加值总量仅相当于江苏的22.3%,山东的27.2%,浙江的27.7%;上缴税金仅相当于浙江的9%,江苏的15%,山东的22%。

6.发展环境不宽松的问题依然存在

少数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行政处罚权,存在着重复处罚、随意处罚的行为。“三乱”现象还没有彻底根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有禁不止。政策透明度不够和政策落实不够并存。有的企业反映,安徽省多年来出台了不少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连续性不够,让企业心有余悸;二是落实不够,讲得多,兑现的少。同时,存在着发展观念滞后和认识不统一的问题,缺乏发展中小企业自觉性和坚定性,“重大轻小、重公轻私”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快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按照省政府关于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之一,使其真正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动力,财政增收的支柱,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推进安徽省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指导思想上,全面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工业化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重点,以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平台,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增加经济总量,着力提高运行质量,努力开创安徽省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做贡献。

在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上,按照“扶优扶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集中力量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和创

业基地。通过3~5年努力,力争中小企业创造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50%。

具体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1.以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按照政府组织发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创造环境推动的构想,在经营创业基地生产要素上抓突破,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步伐。重点扶持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良好,接纳经济辐射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建设,着力抓好50个省级创业基地建设和30个产业集群。制定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发展规划,出台《安徽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评审和管理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土地划拨目录,指导各地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创业基地管理和服务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以产业聚集带建设为载体,以营造环境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东西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启动民资的力度,努力引进省外境外企业和资金参与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

围绕“861”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大企业的分工协作,积极参与重点工程的建设,着力发展一批为大企业、大工程、大项目配套的中小企业。

以扶持成长型、科技型、加工型、创汇型、配套型、就业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优势行业,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配套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培植一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以营造创业环境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重点建设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和一批对民间资本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重点工业园区。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创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业,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兴办科技型民营企业。

把鼓励支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作为开发中小企业创业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加强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联系、沟通和交流,重点鼓励在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积累和提高的人员返乡创业。

按照城镇规划的总体要求,本着安置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方便改善群体生活的原则,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以兴办第三产业为重点,“开办小企业,增加新岗位”,大力发展区街经济。有重点地规划一批利于区街经济发展的产业带,实施“退二进三”,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突出发展辐射能力较强的特色专业市场、特色街,带动城市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大力培育社区服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促进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

3.以深化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继续抓好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确保用2年时间使国有、集体资本退出中小企业序列。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因厂施策,加快发展。在改革的动力上,要把民营企业和现有国有、集体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及职工作为重要依靠力量,鼓励其参与改革和招商引资以启动民资。在改革的形式上,做到“九个一批”:一是出售改制一批;二是兼并收购一批;三是承包租赁一批;四是嫁接改造一批;五是剥离分立一批;六是“退二进三”一批,利用级差地租的收入发展第三产业;七是“零”资产转让一批;八是摘帽换牌一批,对“戴红帽子”企业,还其民营企业的本来面目;九是破产退出一批。在改革的政策上,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和创新,实施有利于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同时,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依法保护职工利益,妥善安置好职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选择有条件的市,实施产权登记和产权确认工作,发展产权交易市场,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

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4.以发展信用担保业为切入点,多渠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入

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融资服务体系,突出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组建一批政府参与、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担保公司。加快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信用担保业的发展。组织企业开展相互间融资担保。

促进各级财政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二板市场和国内创业板市场上市。开展风险投资试点,重点支持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建企业投资财团,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协调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开展公开授信,推进银企合作。

建立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研究制定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为企业结构调整、资金流动和产权交易提供服务。积极给予中小企业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努力争取和安排国家及地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专项资金,认真落实中小企业出口退税等政策;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举办中小企业产品展览和展销活动。

按照“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诚信建设。建立以企业自身为主体和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自我内控信用体系;建立联合征信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尽快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加强诚信教育,引导企业增强诚信守法的观念,努力提高安徽省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

5.以推进技术改造为切入点,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

采用先进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淘汰落后工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推进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以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器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抓手,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结合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各类科研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方面的服务。建立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项目库,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储备、技术发布和技术洽谈等工作。加强与境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高度重视信息工作,把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围绕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使用和反馈等关键环节,强化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工作,发展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介机构,拓展现有中小企业局域网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健全向全社会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获取政策、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等提供方便。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试点,为降低中小企业市场开发成本创造条件。当前重点加强“中小企业在线”信息网建设,尽快发挥作用。

6.以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切入点,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素质

采取政府引导、行业参与、企业互助和自我培训等多种形式,在利用省局培训中心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大中专院校、培训中心等力量,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等。逐步建立经理人才测评与推荐中心,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职业经营者市场;逐步建立企业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库和交流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推荐、交流和管理等服务;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资历、业绩评价体系,规范开展中小企业职称评定、技能鉴定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支持,继续组织实施全省中小企业“515”人才培养计划。

7.以创新观念为切入点,切实履行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职责

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的束缚,营造全社会创业的意识;打破部门利益的桎梏,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创造性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持在问题面前看本质,看主流,看贡献,用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转变

行政观念、行政职能和行政方法,积极探索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由“行政控制型”向“规则服务型”的转变,学会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方法指导和服务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把工作的重点切实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环境”上,把调查研究、强化舆论导向、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服务手段作为主要工作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比贡献、争先进”的主旋律,建设服务型和学习型机关,切实提高服务和指导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做到对上当好参谋,对下搞好服务,对外抓好协调,对内强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

------------------

(执笔:华克思 韩 兵)

第四篇: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现状,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村老年人生活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一、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1、与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老年人

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个家庭的负担完全落到了老年人身上,他们既要为子女看家,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抚养孙子、喂猪、种地等家务活,这部分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生活过得非常劳累。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较重。

2、独居老人生活难以自理

农村的很多老年人因家中的多种原因和矛盾不能与子女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儿女大了结婚后相继与老人分开生活,独居老年人的承包地难以耕种,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加之有些老年人的儿女们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不能赡养老人。这样的家庭老人只能靠自己,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缺粮缺钱,艰难度日。

3、赡养分担让老年人生活不幸福

农村很多家庭老年人,由子女按比例分摊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粮食和零用钱,还有一部分儿女们将老父老母拆散供养,一个儿子养活父亲,一个儿子养活母亲,包括为老人送终也都是各负担各的,老人们不但是生活上不幸福,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更不幸福。

4、儿女赡养老人难保障

现实农村里,多子女老年人的比例高,子女在赡养费的承担上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甚至相互之间闹矛盾,其结果有:

1、轮流养老,即让老人到每个儿女家轮流过一个月或两个月;

2、分摊养老,即:每个儿女按比例负担一定比例的粮食和零用钱,提供老人生活来源;

3、都不养老,造成老年人生活无着,要求政府府帮助解决“养老”问题。

5、无儿女的老人

这部分老人都属于五保户,分散居住的,一年由政府发给1800元五保供养款,村委会负责况现600斤口粮,1500斤烧柴,不过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村民素质的差别和村集体经济的薄弱使有些村在给五保户况现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出现了问题;部分入住乡镇敬老院的五保户,敬老院包吃穿住医,生活水平较好,但由于敬老院管理经费不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老人不能接收。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农村的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对于农村养老,人们一般都认为,有儿女的老人由儿女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也由当地村庄集体供养,好像他们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当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社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以及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1、养老观念差,尊老、敬老氛围不浓厚

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养老观念淡薄,把老年人不当“财富”,而当“包袱”。受经济、社会条件制约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影响,个人和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要性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都明确了老年人应得到的权益保障,而很多人法律常识不足,不能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有些赡养人道德伦丧,只知向父母索取,却不尽“反哺”义务。

3、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难运作

年青的家庭成员要去工作挣钱养活老人和抚养孩子,家庭中无闲人照顾老人,特别是子女较少的老年人,这种类型正在增多。

4、资金投入不足

社会保障缺乏,老龄工作机构和服务设施不健全。

各乡镇都有老龄工作机构和人员,但都是由民政办兼管,业务也仅仅是办老年证、发放百岁老人补贴,老龄工作基本是处于应付型,与当今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今年城西才在部分村开展,但基本养老金标准只有每人每月80元,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太低,不足以改善老人的生活。

三、建议与对策

养老问题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优秀文化。为了积极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加强老龄宣传工作

各新闻媒体要从多个角度开展为老服务宣传,努力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入持久地进行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通过宣传努力提高全民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意识,营造出浓厚的敬老、养老氛围,认真总结养老敬老以及老年事业发展的经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

2、健全法律法规和老龄服务机构

要结合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日常护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对农村老年人的重视和关心。理顺和健全老龄机构,确保各级老龄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上,配备专人(或)兼职工作人员从事老年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老年人的民生问题,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的现状,让广大农村老年人权益得到保障。

3、国家要加大对基层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

资金实行社会化筹集,社会化发放,普及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金、护理金、医疗补助金等,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培训从业服务人员,让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年人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不断保障,而且在精神慰籍上得到充实,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更美满。

【参加文献】

(1)刘洪波.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J].社会保障制度,2005,(5)。

(2)孙立平,断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3-94(3)童星 张海波.社区保障: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J].社会保障制度,2005,(8)

(4)孙光德 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曹信邦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建设分析》,载《人口与经济》第2005年第1期。

(6)成海军,《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7)张太英、刘小姚,《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王延中,《如何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7月6日。(9)马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8期。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0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1)迈克尔•米特罗著《欧洲家庭史》第145页,华夏出版社。(12)岳庆平著《中国的家与国》第91页,吉林文史出版社

(13)刘英著《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第35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4)张德强著《嬗变中的婚姻家庭》第79页,兰州大学出版社。(15)参见姚远《政府在家庭养老中的地位与作用》载《西北人口》1999年第2期

(16)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老年供养体系调查资料汇编》,华龄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17)参见姚远《传统型家庭养老面临危机》,载《视点》1996年第11期,第10页

(18)参见《田雪原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19)参见《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

(20)马文•哈瑞斯著《文化的起源》第178页,华夏出版社。

第五篇: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海安曲塘顾庄幼儿园 陈秀华

随着早期教育的开发和重视,许多家长都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家庭。由于广大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心理准备,得不到具体、科学的指导,加之年轻的父母普遍缺乏育儿经验,因此,当今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和行为盲点、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候感到困难重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些现状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至上

近年来,家长把家庭教育的中心由原来较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规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甚至出现重知识轻品德的倾向,不惜血本下大力气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开发智力,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兴趣班,有的家长还要求幼儿园布臵家庭作业,提前学习小学的拼音、写字和计算等课程。不难发现,一些家长在接孩子离园的时候,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今天老师教写字了吗?他们关心的是幼儿园传授了多少知识,教写了几个字、会算多少道题、认识多少拼音,他们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的早期训练。

二、期望过高,限制过严

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强迫小小年纪的幼儿学这学那,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揠苗助长。有些幼儿在双休日、假期参加了各种兴趣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负担。况且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家长在没有征求孩子的意愿的情况下,擅自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可见孩子参加学习大多是迫于家长的压力,缺乏兴趣的学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荡然无存。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的,但许多家长以孩子的安全为由,对其行为诸多限制,要求孩子处处按家长指令去做,甚至不准其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玩耍,孩子就像一个提线的木偶,失去了自我。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三、无原则爱护

由于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心血浇灌的对象,倾注过分的爱,形成严密的保护层。比如不让孩子离开

身边,或者是怕孩子受欺侮,又或者怕不卫生、学坏,不让他们独立的活动,把一切都包办代替了。人为的隔裂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敢说“不”。

尽管现代家庭趋向小型化、简单化的核心家庭,但为了照顾孩子,小家庭与父母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住在父母家,也有的请父母来同住,4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必然使孩子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老人深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念的影响,在教养态度上极容易出现溺爱,纵容护短,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极弱。孩子容易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

四、亲子关系淡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有些家长只顾坐在麻将台前,不分日夜地“酣战”,丢下孩子不管。我园有名幼儿周末在家,家长因为要打麻将把孩子锁在楼上,孩子竟然从阳台上跳下来,幸运的是没有生命危险,但两腿却留下了残疾。幼儿长时间缺乏亲子接触和父母的关怀,也缺乏与父母进行沟通。家长即使有时间陪同孩子玩,但不知道怎样开展亲子游戏,更不会有效地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玩得枯燥而又索然无味。

五、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指导

一些年轻的父母不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也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不懂得怎么样的教育才能有效地让幼儿全面发展。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而没有关心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关心身体健康多于关心心理健康,重视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为孩子树立榜样等等。所以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时带有盲目性、随机性和主观性。

六、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也在孩子逐年增多。离异家庭中的家长,有的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满足孩子不合理得要求,以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的孩子,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另外很多家庭夫妻关系不和,或是婆媳相处产生矛盾,经常出现争吵或冷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孩子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以上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幼儿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究竟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对策:

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古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己。”“要管孩子,家长先要把自己管好,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样管教孩子的,在孩子身上一定会毫不走样地反映出来。”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今天你具备家长资格了吗?》,家长资格就是你的榜样作用,你的教育方法,你的教育观念。那怎样来提高呢,就要求我们树立学习理念,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做一个他们喜欢的父母。

二、利用幼儿园和家长学校,指导教育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由于家长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及对子女的期望各不相同。教师可采取集体指导、分类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使家长通过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通讯和家长学校的指导、教育,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要求,及时清楚幼教的最新动态和教改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过于专制、过分限制,只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和感到压抑。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学会用赏识方法教育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关孩子的事,应当和他商量后再做出决定。多用蹲下来说话的形式和孩子沟通,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使得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三、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愉快的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应该学习为他人着想,为家庭幸福着想,互相体谅,心理相容团结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克制

自己不良情绪,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智地处理家庭的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 “战争”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四、家长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和广泛兴趣的培养

孩子的认识活动是受到兴趣和需求直接影响的,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家长应该鼓励、尊重孩子由自发兴趣引起的各种学习,使孩子的活动、学习、游戏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尽最大可能培养孩子宽泛、多样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多种智力潜能的全方位开发,也有助于孩子在多种体验、多种感受中奠定个人兴趣的基础。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家长必须从小对孩子进行各种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能适应日后的环境。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能力,并不是简单地靠书本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加以培养的,有的家长忽略了生活、自然存在的教育契机,却刻意追求书本上的教育内容。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家长不能仅仅要求孩子识字、会计算,还应该培养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社会经验技能和行为,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另外,家长要客观、冷静地正视孩子的成长特点,创设多样教育活动和丰富的环境,以平和、坦然的心态期待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从而使孩子在人生初期获得丰富的发展经验、为挖掘孩子潜在的多种能力提供最佳的机会和可能。

五、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因此,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应该尽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从而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此同时,家长要为

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类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寓教于游戏。讲故事、外出参观、郊游和亲子锻炼等都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

六、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正如古人所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注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一种真正的爱。

为此笔者衷心建议家长朋友们,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关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让科学的育儿方法进入到千家万户,这样您的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下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文章标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2007-12-12 17:40:0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农村合作经......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调研提纲 一、调研背景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5]23号),上海市教科院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承担“高等......

    我市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市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近年来,我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

    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基......

    农村牧区远程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牧区远程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让党员干部经常......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一、小城镇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湖北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三大战略之一,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扭在一起抓,使全省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