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是政府应该做到的。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有较大的发展,传递农村文化的载体也变化,农村健康文化阵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但同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
就现状而言,总的来说,农村文化建设阵地的发展基本符合党和国家对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的要求和建议,但还需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把群众的反映作为文化建设阵地的基本参照点的精神,重视群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性体育设施和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实力增强,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经过多年努力,在全国农村建成了不少文化设施,有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室、台球桌、乒乓桌,电影院等。文化体育活动队伍进一步健全。广播电视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广电部门对全国广电网进行整合、改造和发展网络具备同时传输广播和电视节目的功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较高水平电视信号清晰、稳定;播出设施先进,采用硬盘播出,信号更好、更安全。非法庙宇改建力度进一步加大。历史以来,我区民间宗教信仰盛行,全国有许多未批准宗教活动场所,经整治后已大大减少改做老年活动室,厂房等其它用地。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积极发挥农村文化俱乐部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队伍健全、文化生活活跃和农村乡土气息浓厚、民族特色明显的优势,推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开展各项小型多样的比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业务指导,组织文化馆、站干部深入基层辅导,举办各类培训班,指导基层文化俱乐部开展经常性活动。
然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农村文化经费投入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比例较小,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全国乡镇中有不少个文化站需要新建、改建。农村文化建设还面临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的问题,全国共有许多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小。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四是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数量不多。全国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少。
其次,农民文化权益缺失。
1、农民几乎没有对文化消费的自主选择权。政府提供什么,农民就只能选择什么。许多人表示他们很需要体育场地和器材,但政府提供得并不够。而且针对不同的群体,应该要有相应的文化设施,比如母亲
这个群体就大部分都希望能有一些让自己孩子健康娱乐休闲的场所。一些有小孩的母亲经常感叹能让女儿玩的场所太少了,孩子通常都只能这样由她带出来散步解闷。
2、农民对现阶段拥有的文化设施的主观感知与政府文化认识存在的差异性。不少政府干部多次提到政府的送戏下乡,并且认为这种形式深受农民欢迎,应该要加大力度。但在调查中却发现,业余文艺表演团体的需求并不是最大的,与政府干部的认知存在着一些偏差。政府认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应该由政府出资建设的,而大部分农民都表示他们更加愿意企业出资建设。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觉得企业有钱、有能力办,并且他们认为由于有竞争,企业办的会更有质量保证。
3、应该要保证农民文化权益的最低需求,实现正常需求。
再次,农村文化资源的不足。
1、人力资源缺乏,文化专干的不多,很多都身兼多职。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现有的文化工作人员素质也良莠不齐,而且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这样就很难组织起一些优秀的,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久而久之,不少农民就对这些活动失去了兴趣。不利于农村文化的发展。
2、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破坏严重,难以作为旅游资源和文化基础设施开发。
最后,没有明确的总体发展规划。举办的文体活动散,没有形成周边产品带动消费的效应。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滞缓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造成了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影响了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政府举办的大部分文体活动都是办过就算了,对一些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宣传之后却没有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使一些文化设施的建设走入了死胡同。
在对策与建议上,第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财政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等配送图书投入,深化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内部改革,制订年度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农村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抓好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选拔和推广,继续购买适合农村需要的优秀剧本版权,免费供给基层艺术团体使用;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对农村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
第二,注重人才培养,为农村文化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引进专业人才,广泛吸纳乡村文艺专业人员或各类业余爱好者,培育组建文艺、书画、体育等各类民间文化组织,并利用多种形式在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和农村文化经纪人。建立“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鼓励附近高校的大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农村从事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人员培训等文化下乡的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不仅要进行政策指导,还要联合媒体和高校,组织专家及工作人员进行考察和规划对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还要利用专项资金对这些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宣传,扩大它们在民众间的影响力。
第三,建章立制,完善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有效的队伍运行、阵地管理机制,在场所和器材等使用上,要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监管。要
健全活动正常开展的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和工作例会,确保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和科技、法制、教育等活动的经常性开展。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制度,加大对镇、街道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健康、有效的开展。
最主要的是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培养农村健康的文化消费习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第二篇: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村老年人生活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一是与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个家庭的负担完全落到了老年人身上,他们既要为子女看家,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抚养孙子、喂猪、种地等家务活,这部分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生活过得非常劳累。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较重。
二是独居老人生活难以自理。农村的很多老年人因家中的多种原因和矛盾不能与子女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儿女大了结婚后相继与老人分开生活,独居老年人的承包地难以耕种,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加之有些老年人的儿女们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不能赡养老人。这样的家庭老人只能靠自己,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缺粮缺钱,艰难度日。
三是赡养分担让老年人生活不幸福。农村很多家庭老年人,由子女按比例分摊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粮食和零用钱,还有一部分儿女们将老父老母拆散供养,一个儿子养活父亲,一个儿子养活母亲,包括为老人送终也都是各负担各的,老人们不但是生活上不幸福,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更不幸福。
四是儿女赡养老人难保障。现实农村里,多子女老年人的比例高,子女在赡养费的承担上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甚至相互之间闹矛盾,其结果有:
1、轮流养老,即让老人到每个儿女家轮流过一个月或两个月;
2、分摊养老,即:每个儿女按比例负担一定比例的粮食和零用钱,提供老人生活来源;
3、都不养老,造成老年人生活无着,要求政府府帮助解决“养老”问题。
五是无儿女的老人。这部分老人都属于五保户,分散居住的,一年由政府发给1800元五保供养款,村委会负责况现600斤口粮,1500斤烧柴,不过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村民素质的差别和村集体经济的薄弱使有些村在给五保户况现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出现了问题;部分入住乡镇敬老院的五保户,敬老院包吃穿住医,生活水平较好,但由于敬老院管理经费不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老人不能接收。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养老观念差,尊老、敬老氛围不浓厚。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养老观念淡薄,把老年人不当“财富”,而当“包袱”。受经济、社会条件制约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影响,个人和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要性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都明确了老年人应得到的权益保障,而很多人法律常识不足,不能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有些赡养人道德伦丧,只知向父母索取,却不尽“反哺”义务。
三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难运作,年青的家庭成员要去工作挣钱养活老
人和抚养孩子,家庭中无闲人照顾老人,特别是子女较少的老年人,这种类型正在增多。
三是资金投入不够,社会保障缺乏,老龄工作机构和服务设施不健全。各乡镇都有老龄工作机构和人员,但都是由民政办兼管,业务也仅仅是办老年证、发放百岁老人补贴,老龄工作基本是处于应付型,与当今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今年城西才在部分村开展,但基本养老金标准只有每人每月80元,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太低,不足以改善老人的生活。
建议与对策
养老问题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优秀文化。为了积极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加强老龄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要从多个角度开展为老服务宣传,努力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入持久地进行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通过宣传努力提高全民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意识,营造出浓厚的敬老、养老氛围,认真总结养老敬老以及老年事业发展的经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
二是健全法律法规和老龄服务机构,要结合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日常护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对农村老年人的重视和关心。理顺和健全老龄机构,确保各级老龄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上,配备专人(或)兼职工作人员从事老年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老年人的民生问题,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的现状,让广大农村老年人权益得到保障。
三国家要加大对基层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资金实行社会化筹集,社会化发放,普及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金、护理金、医疗补助金等,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培训从业服务人员,让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年人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不断保障,而且在精神慰籍上得到充实,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更美满。
第三篇: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海安曲塘顾庄幼儿园 陈秀华
随着早期教育的开发和重视,许多家长都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家庭。由于广大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心理准备,得不到具体、科学的指导,加之年轻的父母普遍缺乏育儿经验,因此,当今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和行为盲点、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候感到困难重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些现状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至上
近年来,家长把家庭教育的中心由原来较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规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甚至出现重知识轻品德的倾向,不惜血本下大力气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开发智力,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兴趣班,有的家长还要求幼儿园布臵家庭作业,提前学习小学的拼音、写字和计算等课程。不难发现,一些家长在接孩子离园的时候,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今天老师教写字了吗?他们关心的是幼儿园传授了多少知识,教写了几个字、会算多少道题、认识多少拼音,他们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的早期训练。
二、期望过高,限制过严
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强迫小小年纪的幼儿学这学那,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揠苗助长。有些幼儿在双休日、假期参加了各种兴趣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负担。况且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家长在没有征求孩子的意愿的情况下,擅自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可见孩子参加学习大多是迫于家长的压力,缺乏兴趣的学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荡然无存。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的,但许多家长以孩子的安全为由,对其行为诸多限制,要求孩子处处按家长指令去做,甚至不准其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玩耍,孩子就像一个提线的木偶,失去了自我。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三、无原则爱护
由于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心血浇灌的对象,倾注过分的爱,形成严密的保护层。比如不让孩子离开
身边,或者是怕孩子受欺侮,又或者怕不卫生、学坏,不让他们独立的活动,把一切都包办代替了。人为的隔裂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敢说“不”。
尽管现代家庭趋向小型化、简单化的核心家庭,但为了照顾孩子,小家庭与父母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住在父母家,也有的请父母来同住,4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必然使孩子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老人深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念的影响,在教养态度上极容易出现溺爱,纵容护短,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极弱。孩子容易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
四、亲子关系淡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有些家长只顾坐在麻将台前,不分日夜地“酣战”,丢下孩子不管。我园有名幼儿周末在家,家长因为要打麻将把孩子锁在楼上,孩子竟然从阳台上跳下来,幸运的是没有生命危险,但两腿却留下了残疾。幼儿长时间缺乏亲子接触和父母的关怀,也缺乏与父母进行沟通。家长即使有时间陪同孩子玩,但不知道怎样开展亲子游戏,更不会有效地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玩得枯燥而又索然无味。
五、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指导
一些年轻的父母不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也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不懂得怎么样的教育才能有效地让幼儿全面发展。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而没有关心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关心身体健康多于关心心理健康,重视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为孩子树立榜样等等。所以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时带有盲目性、随机性和主观性。
六、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也在孩子逐年增多。离异家庭中的家长,有的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满足孩子不合理得要求,以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的孩子,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另外很多家庭夫妻关系不和,或是婆媳相处产生矛盾,经常出现争吵或冷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孩子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以上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幼儿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究竟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对策:
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古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己。”“要管孩子,家长先要把自己管好,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样管教孩子的,在孩子身上一定会毫不走样地反映出来。”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今天你具备家长资格了吗?》,家长资格就是你的榜样作用,你的教育方法,你的教育观念。那怎样来提高呢,就要求我们树立学习理念,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做一个他们喜欢的父母。
二、利用幼儿园和家长学校,指导教育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由于家长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及对子女的期望各不相同。教师可采取集体指导、分类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使家长通过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通讯和家长学校的指导、教育,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要求,及时清楚幼教的最新动态和教改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过于专制、过分限制,只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和感到压抑。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学会用赏识方法教育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关孩子的事,应当和他商量后再做出决定。多用蹲下来说话的形式和孩子沟通,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使得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三、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愉快的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应该学习为他人着想,为家庭幸福着想,互相体谅,心理相容团结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克制
自己不良情绪,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智地处理家庭的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 “战争”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四、家长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和广泛兴趣的培养
孩子的认识活动是受到兴趣和需求直接影响的,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家长应该鼓励、尊重孩子由自发兴趣引起的各种学习,使孩子的活动、学习、游戏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尽最大可能培养孩子宽泛、多样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多种智力潜能的全方位开发,也有助于孩子在多种体验、多种感受中奠定个人兴趣的基础。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家长必须从小对孩子进行各种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能适应日后的环境。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能力,并不是简单地靠书本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加以培养的,有的家长忽略了生活、自然存在的教育契机,却刻意追求书本上的教育内容。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家长不能仅仅要求孩子识字、会计算,还应该培养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社会经验技能和行为,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另外,家长要客观、冷静地正视孩子的成长特点,创设多样教育活动和丰富的环境,以平和、坦然的心态期待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从而使孩子在人生初期获得丰富的发展经验、为挖掘孩子潜在的多种能力提供最佳的机会和可能。
五、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因此,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应该尽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从而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此同时,家长要为
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类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寓教于游戏。讲故事、外出参观、郊游和亲子锻炼等都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
六、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正如古人所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注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一种真正的爱。
为此笔者衷心建议家长朋友们,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关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让科学的育儿方法进入到千家万户,这样您的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第四篇: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现状,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村老年人生活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一、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1、与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老年人
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个家庭的负担完全落到了老年人身上,他们既要为子女看家,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抚养孙子、喂猪、种地等家务活,这部分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生活过得非常劳累。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较重。
2、独居老人生活难以自理
农村的很多老年人因家中的多种原因和矛盾不能与子女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儿女大了结婚后相继与老人分开生活,独居老年人的承包地难以耕种,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加之有些老年人的儿女们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不能赡养老人。这样的家庭老人只能靠自己,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缺粮缺钱,艰难度日。
3、赡养分担让老年人生活不幸福
农村很多家庭老年人,由子女按比例分摊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粮食和零用钱,还有一部分儿女们将老父老母拆散供养,一个儿子养活父亲,一个儿子养活母亲,包括为老人送终也都是各负担各的,老人们不但是生活上不幸福,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更不幸福。
4、儿女赡养老人难保障
现实农村里,多子女老年人的比例高,子女在赡养费的承担上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甚至相互之间闹矛盾,其结果有:
1、轮流养老,即让老人到每个儿女家轮流过一个月或两个月;
2、分摊养老,即:每个儿女按比例负担一定比例的粮食和零用钱,提供老人生活来源;
3、都不养老,造成老年人生活无着,要求政府府帮助解决“养老”问题。
5、无儿女的老人
这部分老人都属于五保户,分散居住的,一年由政府发给1800元五保供养款,村委会负责况现600斤口粮,1500斤烧柴,不过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村民素质的差别和村集体经济的薄弱使有些村在给五保户况现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出现了问题;部分入住乡镇敬老院的五保户,敬老院包吃穿住医,生活水平较好,但由于敬老院管理经费不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老人不能接收。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农村的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对于农村养老,人们一般都认为,有儿女的老人由儿女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也由当地村庄集体供养,好像他们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当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社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以及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1、养老观念差,尊老、敬老氛围不浓厚
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养老观念淡薄,把老年人不当“财富”,而当“包袱”。受经济、社会条件制约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影响,个人和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要性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都明确了老年人应得到的权益保障,而很多人法律常识不足,不能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有些赡养人道德伦丧,只知向父母索取,却不尽“反哺”义务。
3、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难运作
年青的家庭成员要去工作挣钱养活老人和抚养孩子,家庭中无闲人照顾老人,特别是子女较少的老年人,这种类型正在增多。
4、资金投入不足
社会保障缺乏,老龄工作机构和服务设施不健全。
各乡镇都有老龄工作机构和人员,但都是由民政办兼管,业务也仅仅是办老年证、发放百岁老人补贴,老龄工作基本是处于应付型,与当今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今年城西才在部分村开展,但基本养老金标准只有每人每月80元,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太低,不足以改善老人的生活。
三、建议与对策
养老问题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优秀文化。为了积极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加强老龄宣传工作
各新闻媒体要从多个角度开展为老服务宣传,努力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入持久地进行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通过宣传努力提高全民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意识,营造出浓厚的敬老、养老氛围,认真总结养老敬老以及老年事业发展的经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
2、健全法律法规和老龄服务机构
要结合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日常护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对农村老年人的重视和关心。理顺和健全老龄机构,确保各级老龄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上,配备专人(或)兼职工作人员从事老年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老年人的民生问题,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的现状,让广大农村老年人权益得到保障。
3、国家要加大对基层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
资金实行社会化筹集,社会化发放,普及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金、护理金、医疗补助金等,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培训从业服务人员,让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年人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不断保障,而且在精神慰籍上得到充实,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更美满。
【参加文献】
(1)刘洪波.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J].社会保障制度,2005,(5)。
(2)孙立平,断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3-94(3)童星 张海波.社区保障: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J].社会保障制度,2005,(8)
(4)孙光德 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曹信邦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建设分析》,载《人口与经济》第2005年第1期。
(6)成海军,《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7)张太英、刘小姚,《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王延中,《如何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7月6日。(9)马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8期。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0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1)迈克尔•米特罗著《欧洲家庭史》第145页,华夏出版社。(12)岳庆平著《中国的家与国》第91页,吉林文史出版社
(13)刘英著《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第35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4)张德强著《嬗变中的婚姻家庭》第79页,兰州大学出版社。(15)参见姚远《政府在家庭养老中的地位与作用》载《西北人口》1999年第2期
(16)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老年供养体系调查资料汇编》,华龄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17)参见姚远《传统型家庭养老面临危机》,载《视点》1996年第11期,第10页
(18)参见《田雪原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19)参见《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
(20)马文•哈瑞斯著《文化的起源》第178页,华夏出版社。
第五篇: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 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而农村住房建设该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有所打算、有所思考、有所规划,尤其是 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方面要有个整体布局,作长远打算,不能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无序建设。
目前农村住房问题主要有六个问题。1)方案选用不合理。
农村建房一般无建筑师参与,往往是随意摆布,各家相互抄袭、盲目攀比,其结果是不节能、不节地、不适用、不美观、不经济,建筑与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也格格不入。日本农村住房建设发展的主要潮流是形成最具特色的民居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住房建设来说,更重要的是形成风格,创造特色,传承文化和思想脉络。2)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随意性大。
目前,农村建房95%以上无正规施工图,建房时东抄西仿,仅凭经验动工,在建造过程中随意拆拆改改,建筑质量没有保障,抗灾能力低。比如基础的设计不合 理,有些农民片面考虑节省开支和方便施工,没有任何地质资料,忽视了软弱土和淤泥质地基的危害,基础埋置过浅,又无加固措施。另外,一些重要构件的布置不合理,而导致对建筑的损坏。许多住宅现浇板根本没有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板内配筋和板的厚度严重不符合标准。许多出现问题的房屋都是不考虑 房屋的开间和进深尺寸,主筋一律用双向钢筋网,连续板上部的负弯矩筋按3根/m放置,而且放置不标准,也没有按规范要求扎成网片放入,而只是在浇筑时随意放置,板的厚度很不均匀,有的只浇到6 cm~7 cm厚,有的达13 cm~14 cm厚,对板的自重影响较大。所以拆模后不久或拆模后一段时间内屋面就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最后造成板面下坠或沿墙、梁上部及屋面四周、墙板交接处出现裂 缝,致使屋面多处渗漏。轻则影响使用功能,重则影响整个房屋的结构。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人口密度低,土地私有,在发展农村住房的过程中有许多标准设计图纸,其中大多数可以直接供使用者使用。3)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质量得不到保证。农村建房都是一家一户,建筑规模小,大的施工队不愿承揽,施工队伍大多是个体瓦工、木匠工等杂牌队伍拼凑而成,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缺 乏基本的建筑施工知识,技术工艺落后,施工不得要领:他们在配制砂浆、混凝土时不知道何为配合比,粗细骨料也不称量,凭经验搅拌,对砌筑砂浆或浇筑的混凝 土要求达到的标号及强度心中无底,砌体质差,灰缝不标准,通缝现象严重,砂浆饱满度不足;预埋的拉结筋随意放置,长度、方向、间距都不标准,造成纵横墙接 槎 不牢;干砖上墙,因砂浆严重失水而导致砌体强度降低。以上种种做法都降低了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使房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4)材料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影响质量。
目前社会上的建材市场相当混乱,不合格、不标准、低质量的产品,冲击整个建材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整个建筑市场的材料抽查合格率不足40%。
5)农民质量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农村家庭普遍以3-4人或三代同堂的5-6人居多,房屋面积在90-350平方米。90%的农村住房面积大于150平发米,与他们的传统生活习惯、盲目求大的价值观,和农村家庭结构复杂且住房意识有很大关系。造成村镇住宅工程质量隐患严重和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重视工程质量,是人的因素。尤其是农民群众缺乏对建筑知识和法律法规的了解,有摆 脱 不了“亲帮亲、邻帮邻”的建设方式,也让非法施工队伍钻了空子,匆匆签订“合同”,不按法律规定办事;而这些施工队素质差,大部分根本不懂建筑工程施工,更木能解决工程施工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工程质量抱有侥幸心理,结果房屋倒塌,屡见不鲜
6)农村住房风格各异,没有形成社会特色。
人均住房面积24.9平方米。农民住房主要是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房屋,分别占76%和20%。目前农村农户的住宅建设,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没有通盘考虑和长远打算,农户是各自为政,放任自流,农户新建的房不少,村容村貌村没有大的改观,宅基地大量扩张,还有浪费土地的现象。
关于国内的政策,最基础的就是国务院办法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这里面详细写明了农村宅基地的申请、审批、使用的程序、规则和条件。其实根据我国农村住房情况的现状,国家目前在大力提倡钢结构住宅,这几年陆续有个把有关 钢结构住宅的示范基地建成,但这些基地的基调都很“高大上”,对于在农村条件下的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因为农村居民对于现今的技术往往不以为然,他们更多在 乎的是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我的房子要宽敞明亮,高台阶大窗户,最好比邻居家的高一点;风格嘛,欧式的或者伊斯兰风格的都不错,古罗马那三种柱式也挺漂亮,能用都用上;房间数目要多,空间要大,家里来亲戚住得下;最好带个仓子之类的,存粮食或者种子什么的方便;如果有能让我们省钱的高科技产品,如太阳能屋 面,那当然欢迎,但是操作起来最好不要太麻烦,也千万别经常出故障,要皮实一点;……所以,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是解决农村住房问题的根本条件之一。
顺应国家的政策,对农民们来说,大力宣传新型钢结构住房的优势,全力推进新型农村住宅建筑体系的开发,实现产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和市场化建设,把价格控 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辅助太阳能、保温墙等节能措施,让“省钱”不止进行在盖房时,在日后使用中也能省钱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很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针对农村 住宅的扶持政策,我们发现的只有对贫困居民的资金补助,其余诸如技术支持、维护指导、优质原材料直接供应等方面尚未起步。
2015年两会上,“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新土改”、“实行特大镇扩权增能试点”是农村住房政策的关键词,这些都是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范畴。
在2015年两会“新土改”的关键词下,相比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简短提法扩展了不少内容,包括: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
此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行特大镇扩权增能试点,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的提法,都是在为新型城镇化指出明确的道路。
新土改带来的不仅是农村集体用地和宅基地的入市,而是政府希望以这样的措施来推进卫星城的崛起,“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而这些镇级行政区域也会因此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获得更多的倾斜,产业政策等会更有利于发展和进行招商引资,尤其是改变目前到了镇一级无土地指标可用的状况。
另外政府还对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做出很多改造补助。分散供养五保户。是指未进敬老院安置、仍在农村分散居住的五保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原则上只安排无房或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
低保户。是指生活比较贫困,享受了国家低保政策,有民政部门颁发的低保证书的农户。
贫困残疾人家庭。是指家庭生活比较贫困,有残联部门颁发的残疾人证书的农户。
其他贫困户。是指经济上比较拮据,收入在当地贫困线以下的困难农户。
政府在对以上类别的家庭根据不同家庭情况,进行不同的房屋重建补助,力求将我国农村住房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