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规划四个关键时间点
职业规划四个关键时间点
职场如战场,职业规划就好比上战场之前的作战计划,计划一定要在打仗之前制定,并根据战斗推进而调整。那么,什么时候做职业规划是最合适的呢?怎么做职业规划最有利于职业发展,让我们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尽快达成职业目标呢?以下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四个关键时间点:
1、考大学之前
绝大多数高中生的年龄在15-18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同时,马上面临的高考是决定一生职业的重要转折点,所上大学和所学专业实际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第一次定位。在高考之前,结合职业兴趣、性格、特长等测评,做出职业生涯规划,选一个适合的专业,是非常重要的。
2、大学毕业的时候
大学毕业,马上就要真正进入职场了,第一份工作对未来职业生涯会起到一定的影响,有职业规划意识的学生,在进校门的时候,就会想到如何出校门,会尽量地了解社会,了解职场,提前做好职业定位和长远规划。
3、跳槽的时候
每一次职业转换,都是一个关键时间点,就好比下棋,刚开局的时候要布好局,然后在制胜点,一步棋的好坏就可能直接影响最终结果,而跳槽就是这种时机,绝不是随性而为,每一次跳槽都会对职业发展起到好或坏的影响,就看你是怎么规划的。
4、整数年龄
每逢整数年龄25岁、30岁、35岁、40岁都要回顾一下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看看自己是否走在既定的方向上,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是否需要调整。如果觉得自己走错了方向,那么及时规划和调整,人生同样能取得辉煌和成功。
来源:郑州职业规划河南职业规划
第二篇:发年终奖的四个关键点
年终奖发放的4个关键点
一个企业的年终奖发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特别是企业中是否存在科学的、完善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关键点一 注重公平性
公平包括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两种。做到外部公平可以使企业员工所获薪酬待遇与其他公司相比更富竞争力。企业确定年终奖,如有可能在绝对数量上可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对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都具有很大帮助。内部公平指员工对自己付出与收入的比值与其他员工的付出与收入的比值的衡量,如果两者是相等的,则员工会认为公平,否则不公平。要把握好公平性这一原则,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手段来实现:
●做好外部市场调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企业要发好年终奖就要注重进行外部薪酬水平和内部员工满意度的调查,通过内部调查了解员工对年终奖水平、结构和决定性因素的看法和意见,再结合外部市场尤其是同行业企业的奖励政策、水平对本企业要发放的年终奖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调整。收集外部数据时,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非正式交流的方式来获得外部信息,因为非正式交流往往可以收集到正规渠道收集不到的有效数据。
●科学评价员工绩效当今企业,大都已经建立起了适合自身特色的绩效评估体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能够全力执行的却不是很多,这就给年终员工业绩好坏的评价带来了困难,发放年终奖自然也就无根无据只能跟着感觉走了。因此,要使年终奖发的科学就必须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避免“工作绩效评价就是对员工人际关系的评价”的误区。这要求,企业在年终考核时必须来真格的。建议企业的高层领导参与其中并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做到评价员工的行为而不是员工个人,才能使年终奖的数额和结构与绩效紧密联系起来,避免平均主义或多劳少得的不良现象。
●公平设计年终奖修斯特曾指出:在对组织的决策满意度方面,参与决策的员工比未参与的员工高。其实,任何与员工利益有关的政策或制度的设计往往都需要员工的参与。我们在制订年终奖的过程中也应该如此,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收集员工的反馈,听取员工的意见,给予员工参与薪酬系统设计的机会。公开企业的报酬结构和计算方法,使员工了解薪酬决策的程序以判断其合理性。这样做的结果不但让员工感觉自己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在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关键点二 杜绝一刀切
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管理的差异化也日益被人力资源管理学者所接受和推崇。比如以差异化为基础的弹性福利制度和自助餐式的福利制度自1970年代从美国产生以
来,就一直兴盛不衰。薪酬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早已为人们所厌恶,国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也在市场经济意识的影响下变得越发淡薄。年终奖的发放自然也应该实现对员工的差异化对待,杜绝一刀切。为此,企业可以这样去做:
●分清懒与勤在设计年终奖数额的时候,不管员工所在的部门当年的效益如何,企业必须要注意让努力的和偷懒的员工拉开差距。对于效益不好的部门,如果其中的员工尽心尽力工作了,就应该得到认可,给其一定的奖励。对于效益好的部门,虽说是为企业立了功,但对其中偷懒的员工,也不能手下留情。否则,一旦存在“搭便车”的员工,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就会破坏部门内员工的工作士气。这样的话,来年谁还会努力工作呢?
●注重贡献原则发放年终奖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奖励员工,它体现地是对工作了一年的员工的感谢和尊重,而不是单纯的因为到了年终而发放的一笔奖励。所以在发放年终奖的时候,企业应该在观念上去更加关注和发现员工的贡献,根据员工的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奖金的多少。而不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扣掉员工的年终奖,如何减少员工的年终奖。虽然奖励多是以物质的形式来实现,但这种做法的背后体现的却是对员工的认可和激励。对于中小企业,建议在年终的时候,由企业有关负责人牵头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临时小组,结合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各部门员工的贡献进行二次评判,这样往往可以保证对员工的贡献有更科学的判断,从而使年终奖真正向有功之臣倾斜。对
大型企业来说,对员工贡献大小确定地准确与否往往取决于企业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所以要达到同样的目的,需要对考核制度和政策的贯彻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关键点三 发放灵活化
经济学中有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实,对员工来说如果年终奖年年没有新意,也会出现这个规律。让其觉得奖励变得越来越乏味,从而渐渐失去应有的激励作用,这当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现实中,很多持续经营的企业,由于年终奖的发放成为定制而使职工被连续强化,致使很多员工产生了“饱厌”现象,从而使年终奖的激励功能大打折扣。这也提醒广大企业在年终奖的设计上要来些创新,笔者建议企业不妨这样去做:
● 间歇发放年终奖采用间歇发放的形式,要求企业打破年终奖传统的发放形式,而是将年终奖分散化。比如,可以把奖金在年终前的两三个月度里以奖金的名义下发一部门,同时减少年终奖的发放数量,并且淡化年终奖的概念。以此来打破年终奖的固化,使年终奖适当变形成为刺激员工积极工作的间隙强化物。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励员工另外,如果碰到来年需要重大投资的情况,企业可以适当流露出由于资金压力,可能取消年终奖的消息,从而降低员工对于年终奖的期望值。而真正年终来临的时候,又可以正式地宣布通过企业员工的全力工作,决定如期发放年终奖。这样,到了下一个真正吃紧的财年,企业可以更多的规避由于不发放年终奖而带来的风险,因为这种信息的传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那时员工的失落和愤怒情绪。
●把年终奖化整为零企业可以把年终奖化整为零,在接近年终时,以不同的名目发放,当然必须能够以充分的理由。比如对乐于将自己的知识与团队共享、长年出差,并且主动合作的员工,可以发放特殊奉献奖、合作伙伴奖、创新奖等多种名目的奖励。这种灵活的发放方式对员工的激励效果远比一次性的发给奖金并且说不出更多的理由好得多。
此外,企业可以尝试更有创意的年终奖发放形式,把旅游作为年终奖励就很值得考虑。在旅途中员工们一起交流、娱乐、饮食,有难互相帮,有欢乐共分享。不但会达到感情大增,以前工作中的摩擦、矛盾也都在欢声笑语中化解的良好效果,而且回来后,工作中的协作性和互助性往往也会明显增强。既增进了员工间的干感情和了解,又增加了员工的见识。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呢?
●给予精神奖把精神奖作为年终奖的一种形式在国外非常流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过来。企业可以在年终或春节前夕,把表现突出的员工家属请到企业,出席企业专门召开的表彰大会。也可以在其它的公开场合,感谢员工家属对优秀员工的工作的支持。同时,可以对员工的家属小小地表示一下,给予一定的奖金。这不但会让员工本人感觉风光无限,对企业有种家的感觉,而且还能换取员工亲属在以
后的工作中对员工有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这对于重视亲情的中国员工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关键点四 分清明与暗
对员工来说,年终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足以影响到员工来年的工作积极性。现实中,不少员工常常将自己所得的年终奖与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联系起来。为了避免员工因此而影响到工作,很多企业把年终奖和工资一样被要求严格保密,常常采取“模糊发放”方式,不公开金额。因为年终奖涉及的奖励额度往往比较大,而且发放时间又处在新旧交替的接口,对员工的心理影响较大。然而,这种做法似乎常常收到相反的效果:对其他员工所得数额妄加猜测,对年终奖发放的公平性表示怀疑、不满等情绪常常弥漫在企业之中。所以企业处理好这个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弄不好落个人走楼空麻烦就大了。笔者建议企业可以这样做:
●实行年底双薪制度发年底双薪,简单又透明,企业就没有必要为需不需要保密头疼了。但是年底双薪也并不是无章操作。企业需要做好发放范围的界定工作,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员工和节省企业成本的双重目的。为此,企业可以根据员工个人考核情况和员工所在部门的考核情况来确定哪些员工可以享受年底双薪,考核不合格的部门的全体员工和考核合格部门中的不合格员工不能享受年底双薪奖。
另外,企业还要注意享受年底双薪的员工还要符合其他的条件。例如,某电子公司规定:员工当必须在公司服务期满三个月;发放双薪当日必须仍在公司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员工在发双薪日前提出辞职或者过失、非过失解除劳动合同的,将不得享受双薪。此举值得借鉴。
●把功夫下在平时对于管理比较成熟的企业,年终时进行考核,其真正的目的其实并不在于发放年终奖,而在于对员工进行全面评价、指导员工培训、工作安排以及绩效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年终奖并非代表员工成绩的全部。无论是采用保密的“红包”,还是公开制,要想提高员工满意度,确保相安无事,加强管理、完善绩效考评才是必由之路。所以企业必须重视日常的管理,不能把问题积压在年底,避免将年终考核及年终奖发放变成一场运动。
实际上,一个企业的年终奖发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特别是企业中是否存在科学的、完善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较为健全、管理比较规范的大企业中,建议采取公开年终奖的计算以及发放方案。而对于规模较小、管理欠规范的的企业,以红包的形式进行暗中分发、单个鼓励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过了初一跑不了十五,企业要想为长远打算,发好以后每年的年终奖,最好还是从今天开始,强化企业的人
力资源管理水平,尤其是建立科学、完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真正把功夫下在平时,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第三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抓住四个点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抓住“四个点”
——枝江一中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是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省级“示范学校”。十八年来,学校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把握时代特点,高举改革大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根本目标,在教学管理上抓住“四点”。不断深化教学领域的创新和改革,大胆地开展教学研究和实验,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攀登教育思想管理的“制高点”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引导和渗透。思想这个东西,看不见,捉不住,却又以一种强大的惯性支配和左右着教师的行为。传统教育观念派生出来的种种教育弊端,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阻力;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是当前影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集中表现。如果不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管理就会寸步难行,教学研究就会事倍而功半。
——转变基础教育为构建“金字塔”服务的目标观,真正确立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的目标观。
——转变读书为升学,“英才”即人才的观念,确立多层次,多规格育才,多渠道、多途径成才,能为“四化”建立“添砖加瓦”即是人才的人才观。
——转变以分数论质量,以升学率论效益的质量观,确立德、智、体、美、劳 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看重社会和高校评价的质量观。
——转变偏爱学习尖子、歧视差生、厌恶后进生等“爱生有别”的教学观,确立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终身负责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明确:以学生为起点,学校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以师生关系为基础,师生关系是教学、生活赖以建立的基础;以兴趣为桥梁,兴趣是学生主体学习的内在动力;以鼓励为方法,鼓励是激发学生自主意识,积极进取的手段;以成功为原则,成功是教学效果的最高准则。
摆脱陈旧、过时的观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从提出一些鲜明而具体的教育观念入手,来引导教师捕捉住最强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提出来后,老师们感到这一理论高深莫测,我们提出了“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的观点,让教师看得见,悟得透。一个班,学生总是参差不齐,我们鼓励教师要“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学校数学教研组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矛盾,在学校以往“班内分层”、“培优、辅差”等教学实践所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研究。即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分层组合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并实行升、降层,此举,全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优化了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使各层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他们撰写的阶段性实验报告,在省数学年会中获得一等奖。我们引导教师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训练,一种终身的培训。学校将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入学学习阶段将不再是唯一的培训时期,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对自己的知识提出质疑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认识事物,解决客观问题的方法。正是如此,我们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每周开设了一课学法课。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晚自习从来不分配到科任教师,一律为学生自己学习。面对教师争抢自习的现象,我们明确提出了“种好自己的自留地,不侵占他人的责任田”的要求,并且要求课堂教学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
二、狠抓教学质量管理的“着力点”
在狠抓教学质量过程中,我们把评价、常规、课堂作为教学管理的三大“着力点”,尝到了许多甜头。
(一)突出“三.三”制的评价力度
所谓“三.三”制是指学校建立了三系三复合的评价模式。一个“三”是指三种评价对象构成三个评价系统。一是组织评价系统,即对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这一系统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工作状况和业绩评价系统;三是学生学习状况和成绩评价系统。还有一个“三”是指教育评价手段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即三个维度与教学管理中的三个方面完全统一并复合为一体。一是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工作目标完全复合;二是评价方法、技术与管理方法、技术复合;三是评价结果的处理与行政管理调控复合。
按照这样一种模式,通过教学管理整合在一起,发挥了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功能,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运行机制的动力作用。
首先,依据学校发展目标和改革的需要确定评价体系。学校于1999年拟定了《枝江一中十年发展规则和五年奋斗目标》;1999年人事制度改革后,选举产生了新的校长,新一届领导班子又拟定了《1999——2002年校长任期目标》,这一目标出台后,教务处、年级组等处室又分别拟定目标,分别与主管校长签定责任状。备课组、教师又分别与年级组签定了目标责任状。这些责任状就成了考核评价各单位、教师的依据。从整体看,这个目标体系的设置,其“管理需要”色彩也是很浓的,且随着每一年学校整体目标的变化,个别指标也是变化的。如1999年,为保证“省级示范学校”评估一次性通过,在考核目标中,都增加了“课堂教学不合格,一次性否决”的条款。十年来,根据学校实际,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形成了3大系统、31项评价方案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
其次与工作过程同步的评价过程。我们评价基层单位组织和教师的操作过程是与管理过程、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步的一种“即时”评价,而不是一次性的终结评价。评价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工作进行到哪一步,评价就跟到哪一步。使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的检查、督促指导过程变成了评价过程。这样的评价,对教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就大大增强了。如教务处设计了一张《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周报表》,每一个班在每周末,要将本周内各学科教师在普通话、提问、电教手段、作业布置与批改、下班辅导等方面进行数量统计,交教务处,教务员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一学期下来,还很能看出一些问题。又如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学校也明确规定,教研组、备课组必须每周检查教师的常规教学,每月25日将结果报教务处,与结构工资硬性挂钩。教务处也随时抽查,每月以教学通报的形式,向全校通报教学检查情况。
其三,充分地利用评价结果,逐步树立学校评价的权威性。评价结果的处理,既是上一个评价周期的总结性环节,也是下一个评价周期的开始,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且处理方式不同,评价产生的效度和信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明确提出了“科学设计评价工具、周密安排评价过程、合理运用评价结果”的要求,在处理方式上,一是作为奖惩、聘任教师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对单位、个人的奖惩,还是评先、职务晋升、提拔干部、聘任教师,都与评价结果挂钩。今年暑期聘任教师,我们先全面组织评价工作,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实施“末位淘汰制”,首次落聘18人,但没有一人闹意见。最终落聘的4个均是考评分在最后的几名。二是作为调整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参数。无论是对宏观工作层面,还是对个人工作,都通过数据来全面、准确、细致地分析。
(二)突出常规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长期以来,我们的常规教学往往是“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轻习惯”、“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针对这种情况,在常规教学中,加大了质量监控的力度。
强化四级质量监控管理。教师自我监控——每一阶段知识教学结束后应有书面质量分析,教案整理检查,这是重要的一环。教研组监控——期中、期末两次质量分析必须深入、透彻,发挥其导向作用。今年还与同类学校实行统一命题考试、联合质量分析的教研活动,使这一环节更为有力。学校领导重点监控——每学期在期中前后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课堂教学调查诊断活动。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深入课堂,随机听课,诊断评价,找出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学校再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性意见。如本学期7——8两周共听课139节次,被听课教师77人,占专任教师的63.7%。市教育局全面质量监控——市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两全视导”活动,(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检查学校教学管理状况和教师教学状况,以督促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全面到位。正是依照规章制度,加大了质量监控力度,学校形成了求真务实,严谨善导,生动活泼,开拓创新的教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突出课堂教学的管理力度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升降,一个学科教学水平的高低,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可以说都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学校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力度。
如何管理课堂,我校注重了“七管”,管方向,保障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减少课堂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课堂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管容量,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思维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比例恰当,构成完整;管难度,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水平程度使学生可以接受;管程序,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敦促教师树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意识,学习和应用现成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管时间,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管教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强化课堂管理,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丰富性、灵活性;管气氛,营造课堂群体心理气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督促教师编教学计划和拟定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将课堂45分钟改为40分钟,开展学生整体评教活动,都意在将这一思想贯彻落实。本学期教务处新出台了《枝江一中课堂教学规范》,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三句话”(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要求。
三、加固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点”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关键仍在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和建设,是巩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点”。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们注重突出“三个优化”。优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是构成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而师德的核心是“爱学生”。为此,我们制定了《教职工学习制度》,定期有主题地组织学习。拟定了《文明教师忌事忌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每年推出一批先进典型,树立教师学习的榜样。优化教师的身体素质。我们打出了“健康第一”的口号,把“在讲台上奉献四十年”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求教师与学生一道做课间操。工会每月组织一次群体活动比赛,充实教师文化生活;每年组织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引导教师时时关注身体健康。优化教师的业务素质,从学校实际出发,狠抓课堂教学,以“功夫放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为中心,开展了“青蓝杯”、“中流杯”、“红烛杯”优质课竞赛和展示课活动,重点突出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和提高。为了提高教师教改和科研能力,组织多种专题讲座,印发专题教育资料,每学期组织一次教育理论考试,还帮助教师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论文。
我校现有在岗专任教师120名,其中30——40岁的教师36名,30岁以下的教师63名,占52.1%,青年教师是枝江一中的希望所在,是一支很有潜力可挖的生力军。为使青年教师成长,学校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三年过五关考核办法》,力争一年适应,二年掌握教学基本功,三年独立工作。青年教师上岗后,对他们进行“四个三”的教育,即要有“三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勇于向上的朝气,摆脱平庸、不甘落后的英气)、“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口标准话,一篇好文章)、“三个心”(虚心,拜一位老教师为师;恒心,做到爱岗敬业;爱心,真正地热爱学生。)、“三节课”(入格课,提高课,汇报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没停留在一般性的培养上,而是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摔打,成为奉献型、业务型、研究型的“三型”教师。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坚持业余为主、在岗为主、自学为主的进修学习,提高现代化的技能。不惜重金,派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有2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省市教育教学研讨会。倡导青年教师“学点理论、搞点实验、写点文章”,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近几年,一批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1998年来,有16名教师主讲宜昌市级以上公开课,10名教师在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其中付伟老师获化学优质课竞赛全国一等奖,谢辉志老师获湖北省政治优质课一等奖,陈士武老师获湖北省劳技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创下了我校历史上最好成绩。研究之风浓郁,1998年以来,青年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有三名青年教师被认定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
四、强攻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点”
找准出击的突破口,从而积累经验,从点到面,各个击破,实现质的飞跃,这是枝江一中多年来的一条成功经验。强攻的突破点有二个。
一是调整课程结构,狠抓“三类课程”的落实。我们提出,在三类课程中,必修课是基础和重点,选修课和活动课是难点。只有夯实基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素质教育才能有所突破。为此,我们明确了在实施“三类课程”教学中,坚持课内课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思想,确定了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原则,逐步提高了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时间比例。每周开设知识型、技能型活动课各一次,新开设了英语沙龙、哲学沙龙、合唱培训、器乐演奏知识培训,象棋、围棋、形体训练等多种活动课程。原有文学社、数理化培优辅差、天文观测、劳技操作训练等活动课得到了加强。活动课程共计38种。学生自发组织的足球比赛、周末系列活动也得到了健康引导。教务处还拟定了旨在培养学生特长的《“一人一技”考核实施方案》。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周”活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课内外相结合的“三类课程”体系,涌现了一批全面发展,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典型。中央教科所和省教研室的专家对我校注重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指导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加大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学校制订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常规教学为基础的工作方针,明确提出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两翼齐飞,才能为枝江一中这艘航船添加新的动力源。要求常规教研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教学艺术等三个方面展开;课题研究重点围绕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和学生的潜能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提出了力争五年内出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的目标。为此,我们成立了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室,创办了内部刊物——《教与学》,制定出台了《教育科研成果奖实施办法》,还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宜昌市教研中心李绪德主任,王镇副主任等专家学才来校为教师作教育科研辅导讲座,安排4位教师赴北京、广州等地参加教育科研学术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
学校科研如何才能与教学紧紧结合起来呢?以往“课题”与“课堂”存在明显距离,“教”与“研”是分离的“两张皮”。在实践中,我们将钭“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以此推动科研与教学工作。“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就是通过听课、评课、调查等形式,找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中提练出课题加强研究、形成成果,然后再将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课堂教学效率调查中,发现注入式、复制式的教学现象依然严重,我们在“教贵引导、学贵创造”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启发——创新”的学校整体教学模式。各学科在总体教学模式之下又提炼出了符合各科教学特点的学科模式,如语文的“导练”教学模式、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英语的“复习、导入、操练、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模式,政治的“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物理的“引导发现——分解探究”教学模式等等,以教学模式为载体,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加强,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目前,我校的课题研究呈现喜人的态势。一是规范、有序。先后出台了《课题招标实施方案》、《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奖实施办法》、《教育理论学习与考试制度》等规章制度;二是立项课题多,有中科院心理所的《元认知与教学干预实验研究》、省级《高中语文课程教材实验研究》、《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相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潜能开发研究》等七个省部级课题,还有历史、政治、数学、英语等市级课题四个。三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本学期12月中旬即将对语文课题进行验收。近几年来,围绕每一个课题撰写的论文有数十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先后有十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
三是以教育手段现代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我们不再局限于课程内容组织的优化,更主要依赖于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的优化。推行课堂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头戏。我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工作小组,全面统筹推进现代化教学的工作。为了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的能力,先后举办了四期计算机操作培训班,二期课件开发的专题培训班。目前,50岁以下教师计算机操作合格率达100%,35岁以下教师能进行课件开发设计的教师达80%。学校成立了多媒体课件开发小组,开发小组在全校开展了“三个一”的活动。即要求3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设计一个较成熟的多媒体课件,至少上一节多媒体教学研究课,写一篇多媒体学科教学论文。到目前为止,物理、化学、政治等学科教师已编制出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系列课件,政治、物理、劳技等学科多媒体课件受到了省市专家的好评。其中,政治教师谢辉志设计的课件《国际价格》荣获全国优质课件奖,他用多媒体执教的《矛盾的特殊性》一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
实践证明,“管理出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抓住关键问题,探索新时期教学管理特点,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四篇:落实“三会一课”的四个关键点
落实“三会一课”的四个关键点
“三会一课”作为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和重要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党注重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市委组织部机关党总支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自身建设,注重创新实效,通过讲好“微党课”、唱响“生日歌”、谱好“协奏曲”、用活“积分册”的“‘四好’组合套餐”,有力推进了“三会一课”落实。
一是讲好“微党课”。
固定每月第一个周五为“主题党日”,积极推行党员轮流上讲台,注重在讲短党课、接地气上下功夫,使党员喜欢听、易接受,用“微事迹”传播正能量,使党员听得进去,学得起来、做得到位。通过现场抽考、集中考试等方式,每月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检测,重点看入党誓词是不是熟记、党章党规应知应会知识是不是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不是通读,促使每一名党员真正学得透、落得实。二是唱响“生日歌”。
每月集中学习时,支部为当月入党的党员过政治生日。具体流程为:支部向生日党员赠送礼物、贺卡——由生日党员引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生日党员汇报近期思想动态——生日党员接受其他党员点评——生日党员针对自身问题作整改承诺。政治生日活动的开展,极大的增强了组织生活的感染力,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三是谱好“协奏曲”。
注重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转变支部书记“一言堂”为全体党员“齐参与”,会前支委会征求党员意见,会上让党员轮流朗诵《共产党员宣言》、《党章》等,每次会议最后,集体合唱《你是灯塔》等革命歌曲,定期组织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同时注重把开展“三会一课”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各自工作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做好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大讨论,使”三会一课“成为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四是用活“积分册”。
参照《XX市党员积分考核管理项目表》,认真制定了符合本支部实际、操作性强的积分细则,为支部每名党员发放了《XX市党员积分考核管理手册》。每名党员都按照考核管理项目表如实进行填写,支委会定期进行认定。强化党员积分考核管理结果运用,把党员积分考核结果与民主评议党员、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考核等工作结合起来,作为党员评优评先以及格次确定的主要依据,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融入日常、融入经常。第五篇: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四个关键点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四个关键点
“一体化”之读者观察
2011年9月16日,交通运输部在江苏省溧阳市召开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现场会。会议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城乡客运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健康发展,让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安全、满意度更高。
除了溧阳经验,城乡公交一体化其他方面值得关注的地方也不少,本文试图结合实际操作案例,为城乡公交一体化勾勒几条比较清晰的线路。
低价公交魅力无限
2011年,江苏省已有25个县在镇与镇、镇与村、村与村之间开通低票价、公交化的客运班线。根据江苏省镇村公交发展实施办法,“十二五”期间,省交通运输厅计划投入3亿元,对镇村公交发展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每年,当地县政府用于镇村公交的补贴都在500万元以上。
早在2007年底,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提前3年实现交通运输部提出“到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所有建制村通等级公路”目标。之后,江苏省放手让各地开展多种路径探索,探索出溧阳“镇村公交”、昆山“全域公交”等不同模式。最终,针对人口密度大、城镇化程度高、城市群特征明显但地区差异较大等特点,江苏省确定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模型,由若干个“哑铃型”组成的“蜂窝状”网络结构:城市客运和镇村客运作为两端,以公交运营模式为主,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县乡客运作为中间,以经过公交化改造的班线运营模式为主,市场化运作;城市、县乡、镇村三级客运无缝衔接,形成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
2008年12月27日,溧阳选择最“远、偏、穷”的竹箦、社渚两镇为试点,各开辟了8条镇村公交线,通过投放40辆“一元公交”,串联起村与村、村与镇之间的往来。今年8月底,溧阳从2008年底试点开通的一元制“镇村公交”,已实现175个行政村全覆盖。
低价公交,由此吸引着全国交通运输业界的眼球。
免费公交更胜一筹
在山东,滨州市的博兴县与邹平县的直线距离是50公里。在滨州,博兴县兴福镇与邹平县韩店镇的直线距离也是50公里。兴福镇,韩店镇都有免费公交车。
10月27日,山东滨州市博兴县兴福镇李韩社区候车处,几名农民高兴地登上免费公交车。这标志着兴福镇镇域公交正式开通。全镇共设镇域公交线路3条,安装公交站牌32处,购置6辆节能环保型中巴,全镇所有乘客均可免费乘坐,解决了全镇36个自然村农民出行难的问题。
不单博兴县兴福镇,邹平县韩店镇在去年就开通了免费公交,一个只有3.9万常住人口、85.9平方公里的“小镇”,投入400万元建成了2条免费公交线路,惠及镇中八成约30多个村庄的居民出行,外地人士亦无户籍限制。
在邹平县中部的韩店镇客运站内,韩店至杨村的202路和韩店至实户村的201路公交车,都在路边停放着,这就是已实行免费模式的两条公交线路。其中韩店至杨村的线路长约10公里。与韩店至实户的公交线路叠加,两条公交线约有18公里,串联沿线38个村庄,占到全镇46个村庄的八成。
跟城里的公交车一样整洁,这儿的中巴车有19个座位,其中11个座上坐着人,多数为妇女和老人。上车后村民们开始聊家常、谈菜价,享受着免费公交带来的便利。
一路上,沿线的各村设置了公交车站停靠处,上面印有“幸福快车”字样,每到一站驾驶员都进行口头提醒。在公交刚开始发车时,很多村民还习惯性地在路边招手示意停车。
杨村的刘女士说,以前韩店镇下辖各村到镇上都不通公交车,家里人出门只能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杨村离镇上最远,年纪大点的人,先要走到木王村然后从那里坐1元钱的公交车。
驾驶员李师傅说,去年12月1日开通免费公交车时,很多村民都觉得新奇、新鲜。有段时间内,很多村民都要跑上来“试坐”,看是不是真不要钱。
杨村一位老人说,“这是俺们公社(镇上)的福利,别的公社没有。”
财政支撑运营成本
免费公交背后的运营成本谁来负担、巨大的投资是否有等量的社会价值?持久运行有无保障?对于城市而言,这样的免费之举是否有克隆的可能?
邹平县交通局相关人士说,像韩店至杨村、实户的公交线路和运营费用,按照惯例不会由县财政掏钱,而是由各镇(办)投资管理。
去年11月,韩店镇政府与邹平县交通局协商新上两条公交线路事宜。当时韩店镇镇长刘长海提出,“对于农村来说,如果公交票价为1元或者5角,无疑会挡住很多人,坐的人少也达不到惠民目的,不如干脆免费。”中巴的购车费用是交通部门和韩店镇政府出,车辆和乘客保险、燃气费、车辆维修由交通部门和公交公司负责,韩店镇每年按照一辆公交车13万元给予车票补贴,再加上建设新场站等费用,目前韩店镇政府在“免费公交”上投入了400万元。
透过韩店镇提供的一组数字,会发现这笔投入对于该镇并无多大难处。这个只有3.9万常住人口的“小镇”,可谓是中国“糖都”,拥有西王、三星等众多大型企业,去年的财政总收入达到5.9亿元,这相当于一个经济欠发达县的年财政收入。再回头看看江苏,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正式成为全国“万亿”俱乐部成员。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财政支撑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运营成本了。
据邹平县交通局运管处负责人介绍,目前运营中的两条公交线路有5辆车,每辆车日均乘客量100多人次。
相对乘客量和400万元的投入,免费公交是否应持久使用值得探讨。韩店镇党委书记张祥克表示:“不能出现一户吃不上饭、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群众。要加大民生投入,走在前列。”
但像韩店这种免费公交模式,并非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复制。邹平县交通局局长赵斌说,“要量力而为,所在镇的财力是关键。”邹平县公交公司经理梁新文认为,韩店的地理因素也值得注意,像韩店面积较小、人口较为集中,两条线串联38个村庄,在邹平县其他镇是很难实现的。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系主任姜华平教授认为,公交强调的就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在韩店实行的免费公交模式,具有创新性,无论能否克隆和推广,政策取向都是值得肯定的。
财政补贴的方向性选择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的财政收入最终将以某种方式返还老百姓,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财政补贴。但不少地方的财政补贴使用方向在哪里?有的地方值得称道,但有的地方还不完善。
第一个例子: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早先,国内有80%的家电不符合欧盟能耗环保标准,去年,这些家电被禁止出口欧盟、美国。有人猜测,农民将享受补贴来消化这些不良产能。后果是,农民低价买进电器,随后自己掏腰包支付高能耗,家电企业也继续享受着国家的补贴,这就构成一个恶性循环。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企业向市场降价销售产品,让利于民,快速分摊就产业设备的成本,国家向企业补贴生产优良产品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进军国外市场。
第二个例子:油价财政补贴。有人说,有钱人才开车,让有钱人多花点钱,不是对国家有利么。也有人说,要让降低老百姓开车的成本,让更多的老百姓买上车。
有人反驳:多数人只买普通车,对购买高档车的车主征收暴利税,车市一样好。
财政补贴的方向如果正确,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新疆若羌县,楼兰公交公司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运营总里程达86.5公里,该县农区全部纳入城乡公交运营线路覆盖范围。同时所有公交车统一型号、统一标识、统一安装GPS系统和VCD等,群众既能坐上车,又能坐好车。
2009年,该县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592元,居全疆第一。财政补助试点开通城乡公交车,改变了城乡群众以往骑自行车、摩托车等传统出行方式。为扶持公交车运营,根据公交车运营区域,该县对每辆公交车每月分别给予2800~3600元不等的补贴,还为每辆城乡公交车核发国家相关补助资金。
为规范公交运营秩序,若羌县城乡公交车实行统一调度管理,统一运行时间,实行全程一票制,采取人工收费和班车循环运营模式。为方便城乡群众乘车,按照“每个行政村设标准候车站台1座,每个村民小组设1个招手站”的总体思路,该县统一规划设计的90个城乡公交站台已开工建设,近期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同时,该县交通部门对公交车辆运营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现场执法检查,及时处理各类投诉。
凭有关证件,若羌县率先实行学生、军人、残疾人和60 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政策。最终,全县将实现群众免费乘坐公交车。(作者单位:卓豪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