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应急管理》基层特色经验做法
第三部分:基层榜样
上海市奉贤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
建立区域“大联动”管理模式
随着上海市奉贤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社会稳定和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人口导入剧增。据2012年《奉贤统计年鉴》统计,全区实有常住人口112.99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就有60.46万人。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搞好社会管理新的压力;二是城市建设重大工程拆迁、农村征地、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矛盾大幅上升,市民对市容环境改善的诉求日趋强烈,传统的应急性、被动性的社会管理方式亟待改变;三是奉贤区有720.44平方公里,而城市网格化管理只仅在城市化地区实行,而且社会管理的机构设置、力量配置等还沿用原有模式,条与条之间存在壁垒,条与块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四是信息资源各自为政,无法统一共享,缺少有效统一的指挥管理系统,阻碍了城市管理快速、有效地反应与处置。
为解决城市与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奉贤区委、区政府践行了城市综合管理的改革,运用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与应急管理相融合的应急联动(简称“大联动”)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不改变原有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和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通过强化队伍整合、管理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环节,实现信息准确采集、指挥统一高效、处置快速有力的应急管理效能。2012年4月1日,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以下简称“大联动”)中心正式成立。
一、“大联动”的基本做法
(一)健全组织体系。在区级层面建立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相关委办局和各镇、开发区、社区主要负责人组成。在各镇、开发区、社区,各相关委办局层面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将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心与应急管理署合署办公,成立“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中心”,增挂“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心”牌子,列为区政府正处级直属事业单位,下设5个科室,编制38名。同时组建并形成区、镇、村(居)委三级“大联动”工作网络。12个镇、社区、开发区分别成立镇级“大联动”分中心,同时在各村(居)委设置“大联动”工作站。全区共设置43家区级处置单位,12个镇级“大联动”分中心共设置273个处置单位,215个村(居)“大联动”工作站。
(二)扩大处置领域。“大联动”主要负责处理城市管理、应急处置、治安稳定和民生服务4大类事务,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责任网络,努力实现管理的全覆盖、无缝隙。其中,城市管理类事务由区大联动中心指挥处置,以现有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基础,拓展范围,增加内容。管理范围从城市化地区街面扩大到居民小区、农村地区,实现区域全覆盖。管理内容由原来的网格化管理120部件扩展到151种。应急处置类事务由区应急署(区总值班室)指挥处置,新建了应急管理子系统,满足应急状态下应急指挥协调的信息需求,并建立23个专项指挥部及相关处置预案,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提高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治安稳定类事务由公安110指挥中心指挥处置,并与“大联动”
1信息系统实现沟通。民生服务类事务结合“大联动”建设,作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城建热线于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无缝衔接,同时将涉及民生服务类10余个相关行业整合为一个服务平台,实现统一受理、分类处置。
(三)建设拓展平台功能。以现有的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基础,进行软件、硬件升级,建成“大联动”系统平台,并不断拓展平台应用功能。建设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辅助等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并逐步过渡到指挥调度决策平台。收集涉及12个镇、社区、开发区和23个委办局等联动单位,共计27个地理信息图层,上万条数据的整合并实现分级分类管理,构建了一张汇聚全区重大危险源、重点防护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等信息的电子地图,为实现风险辅助决策打下坚实基础。区“大联动”与区水务局、气象局的封闭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交换,在“大联动”共享平台上进行全区域的气象、水文信息共享,为各属地政府防汛抗台工作提供信息支撑,也为防风抗台应急响应打下基础。针对区内化工企业多的区域特点,区“大联动”与区安监局合作,共建区级危化品物资特性数据库,在处置危化品泄漏事故中能快速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专业的信息支持。与公安奉贤分局建立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类问题互通机制。逐步加强和完善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监控,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四)细化流程规范操作。“大联动”核心是“联”,关键是“动”。区“大联动”中心通过细化流程,实现规范操作,全过程管理。一是情况上报。通过专(兼)职监督员、市民投诉、网络媒体等多渠道发现、上报事件信息,区“大联动”中心负责南桥中心城区和各镇、社区、开发区分中心上报的信息(案件),各镇、社区、开发区“大联动”分中心负责所辖区域的信息;二是任务派发。区“大联动”中心和各镇、社区、开发区“大联动”分中心将信息(案件)派发至各相关处置单位;三是情况处置。实行电话首接责任制,区、镇、社区、开发区“大联动”中心两级受领任务后及时有效处置,处置经费按事权由区、镇、社区、开发区两级政府各自承担;四是处置期限。按照不同类型的问题,设置相应的处置时限,实现及时快速处置;五是处置信息反馈。通过专(兼)职监督员、接线员等进行处置情况的查看、回访,至最终结案;六是处置督办。区“大联动”中心对各镇、社区、开发区“大联动”分中心和相关委办局进行督办、指导和考核;七是处置信息共享。所有问题的发现、处置、反馈结果信息在处置系统上显示,供各联动单位共享。
(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为保障“大联动”高效运转,区政府及区“大联动”中心建立和健全了一整套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一是下发规范性文件。由区委办、区府办联合下发《奉贤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工作方案》《奉贤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工作考核办法》;由区“大联动”中心下发《镇级分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编制《大联动工作实施意见》《大联动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大联动工作制度汇编》等。二是建立工作绩效考核机制。2012年,区“大联动”中心联合区政府办、监察局、政研室、人社局、信访办等组成考核小组,根据《奉贤区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工作考核办法》制定的目标内容,按照工作量大小,将处置单位分三个类别分别进行现场考核和书面考核,考核结果统一上报区委、区政府,纳入被考核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奖励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单位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今年,在总结去年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核机制,正确评鉴处置单位工作的绩效,使考核更具权威性,考核结果更有公信力,推进应急联动工作。三是建立案件督办制度。今年2月起,区“大联动”中心根据区政府领导批示和区监察局效
能建设要求,对超期3天(含3天)内及超期5天以上未处理案件,分别以短信形式督办至各部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及主要领导;对有推诿扯皮、不作为、瞒报虚报等现象的,以短信形式督办至流转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并由区热线办和区监察局对案件进行现场跟踪督办,确保提升工作效能。四是建立媒体联动机制。通过“夏令热助行动”、“阳光959热线”、相关媒体等渠道,进行应急联动管理。对处置不力的事件进行媒体曝光,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在应急联动管理中营造积极主动应急处置、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良好氛围。
二、“大联动”的初步成效
奉贤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大联动”管理模式,旨在实现城市和社会管理应急联动效能的四个转变:一是依托现有资源、平台、网络体系,实现最大限度的整合;二是社会管理力量的整合和统一管理,实现多渠道及时发现,联动管理、及时高效处置;三是精细管理,信息共享,在原有城市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新建应急联动网格系统,实现各类资源和管理信息集中采集和共享;四是突出城市管理、服务民生,在管理内容上侧重于和市民生息相关的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大联动”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大联动”格局初步成型。一是建立公安、城管等多部门执法力量常态化联合巡查的“大联勤”机制。实现条线联合执法的常态化,街面秩序管理的长效化。二是区镇联动。对群众反映集中和领导关注的突出问题,由区“大联动”中心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整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属地主导,条线配合”的联动格局。三是部门联动。在《大
联动部事件责任归属方案》中明确牵头单位和联动单位,在具体案件处置中形成“牵头单位主导,联动单位配合”的格局。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顽症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形成专项处置方案。区“大联动”中心逐渐成为协调“条与条,条与块,块与块”处置具体问题的核心层。
(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一是规范预案管理。目前,全区拥有各级各类预案891个,实施修订和完善预案900个,落实预案汇编17家。二是组织应急演练,仅2012年,全区共组织各类应急演练1273场次,共计参演和观摩人员达34.52万人次。三是建立专业队伍。聘请各类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等专家62人,为快速应对和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各类应急保障队伍114支,累计队员4711人。四是加大物资投入。2012年,全区共投入各类应急保障资金3511万元。通过协议方式对企业储备的应急装备、资源进行登记备案。全区共处置各类应急事件3051起,参与处置人员5.76万人次。
(三)日常问题巡查不断加强。一是强化值守管理。区总值班室充分利用“大联动”信息系统,对全区应急值守电话自动抽查的功能设置,坚持每日(夜间)对各镇、社区、开发区等主要应急联动单位的值班电话实行随机抽查。二是开展隐患排查。到2012年,全区各单位共组织开展各类隐患排查2.25万余次,出动检查人员70.81万人次,落实隐患治理2.72万项次,整改率95.1%。三是民生事件的发现和立案、结案率明显提高。2012年,“大联动”中心成立9个月累计结案175551件件,结案率达到99%以上。
(四)热线服务能力整合提升。区城建服务热线“22132213”与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无缝衔接,纳入“大联动”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借助“大联动”高效的信息系统,实现热线工作全过程的规范管理、精确记录。借助“大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快速传达指令至全区各个部门、村居,及时解决市民诉求。2012年,热线仅开通数月就受理市民各类诉求7775件,解决率在90%以上,回访满意率接近70%,解决了大批困扰市民的急、难、愁问题,许多市民反映多年、矛盾突出的重大问题也通过协调得到了解决。
(五)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奉贤区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以深化“平安奉贤”建设为抓手,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着力在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调处机制、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上下功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区各类治安案件、矛盾纠纷、“两抢”、入室盗窃、扒窃等案件比上年下降30%左右,公众安全感增强,群众满意度提高。区获得了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和上海市“平安城区”荣誉称号,被中央综治委授予“2009~2012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
(六)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建成覆盖全区的“大联动”信息平台,强化“及时发现、联勤联动、快速处置”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区“大联动”中心牵头对区内重点难点区域进行整治,城管、公安、交警等多部门执法力量开展联勤联动,巩固整治成效,实现条线联合执法的常态化,道路、街面秩序管理的长效化。同时,加强市容景观建设和管理,加大城市管理顽症专项治理力度,市容环境方面“三乱一跨”案件比上年下降46.7%。巩固和扩大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着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的各项工作。
三、“大联动”的不足和展望
奉贤区基于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大联动”模式是创新的尝试和探索,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了城市管理和应急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但如同其他创新探索一样,没有一种模式是可以包治百病、一劳永逸的,现阶段的“大联动”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机制运行、阻碍工作效率的不足和困惑之处。一是类似大联动系统没有经过顶层设计,是对基层经验的积累总结和边做边摸索的过程,也很难和其他部门的系统之间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交互,存在着被新系统取代和类似系统重复建设的可能性。二是少数疑难顽症问题的解决成效还需提升,例如农村区域违法建筑的及时发现和快速拆除、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居区域的环境秩序常态管理等。三是涉及多部门联合执法的问题处置时效性还有改进的空间,“大联勤”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奉贤“大联动”将着力推进和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继续加强与各联动单位信息系统的对接,将“大联动”信息系统打造成全区最集中的信息汇聚、存储、查询平台。二是围绕“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22132213”城建热线的工作开展,发挥热线联系政府和市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展市民主动参与监督政府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将“大联动”打造成政府为民办实事、解决民忧民疾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加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发和完善,充实应急资源数据库、研究应急预警研判功能,将“大联动”打造成应急事件发生时的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平台。
为了加强城市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近期上海市先后出台了《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这对奉贤区“大联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是坚实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撑,奉贤将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两个办法”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持续求进、完善提升、开创局面”的工作要领,不断做实做好“及时发现、联勤联动、快速处置”的大联动工作。
第二篇: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特色经验做法
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特色经验做法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xx社区位于xx街道办事处的西北方,东临xx路,南临xx路,西临xx路,北临xx路。社区占地面积xx平方公里,总户数xxx户居民,人口约xx人,现管理党员xxx名,其中离退休党员xxx名、“两新”党员xxx名、社区工作站党员x名。
近年来,xx社区紧密结合辖区两新党员多、来深建设者多、基建工程兵多、老年人口多,着力搭建“一核二体五服务”的党建平台,即: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群众、党员为主体,提供5大专业服务,以党建引领党员先锋志愿,带动党群融合,打造“党建引领+社区自治”新标杆,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上率先突破走在前列。截至目前,先锋积分注册党员有xx多名,新增志愿者xxx余人,收集心愿需求xxx余个,认领心愿xxx余个,认领率达到xx%。
二、主要做法
(一)机制建设标准化。
延伸“党员积分制”,以“奉献-积分-激励-回馈”模式,通过积分兑换服务或者礼品,鼓励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党员激励机制;结合社区实际,联合专业技能党员、群众,组建“法律、心理、医疗、就业和综合”五大模块“智囊团”,社区党委书记任团长,辖区专业技能党员和群众为团员,制定标准化流程,规范心愿收集、心愿分流、心愿认领、心愿解决程序,建立群众评价和服务考核奖励机制,确保心愿高品质快速落地。(二)需求匹配精准化。
Xx社区党委依托居民议事会、“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社情民意等平台,设立“心愿漂流站”,在辖区内XX个住宅小区悬挂固定心愿箱,并设有2个流动心愿箱,志愿者定期开展上门收集心愿活动;打造“心愿墙”,党员通过心愿墙发布心愿需求或发起公益项目,实现资源交流;组建爱心信鸽队,召集辖区“五老”家庭、小区楼长等熟悉社区情况的热心群众成为心愿收集与传播的“信鸽”,广泛收集辖区居民心愿需求,梳理成心愿需求清单;引入辖区企业、学校、医院、商会和行业协会等组织,根据服务类型填写心愿,梳理成服务清单,通过对接需求资源与服务资源,形成心愿“双向认领”清单,确保心愿精准匹配,助力心愿双向认领。
(三)党群服务人性化。
xx社区党委在心愿驿站注入党建“温度”,以人文关怀融入“服务”元素,设立xx个心愿固定收集点,x个流动心愿箱,并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提供上门收集心愿服务;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心愿提供针对性服务手段,如针对老年人医疗类心愿,提供心愿认领者上门服务;举办“社区论坛”,以智囊团五大模块为主题,邀请社区专家、学者开展法律、心理、保健等讲座,覆盖社区各年龄、各层次居民心愿需求。三、经验启示
(一)党员先锋服务更有针对性,让群众呼声有回应。
通过“心愿驿站”项目,真正将党建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结合“社情民意平台”、“三议三公开”议事制度、心愿收集完成制度,将党代表、人大代表吸纳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拓宽“先锋积分”长度与宽度,通过认领机制,迅速实现配对并及时反馈,使党员先锋服务以需求为导向,真正实现。(二)基层治理更有落地性,让居民自治有路径。
“心愿驿站”把群众纳入其中,通过心愿书写、心愿认领与心愿评价,搭建基层治理新平台,让群众真正参与其中,既成为社会治理的受体,又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通过将群众纳入基层治理主体,推动社区治理能级提升,让党建向基层延伸、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充分发挥多元主体自治作用。(三)党组织更有凝聚性,让党员落地有平台。
“心愿驿站”以社区公益为纽带,以服务民生为主线,串联辖区志愿者、企业、学校、医院、商会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带动企业参与公益服务,形成经济效能向社会效能转化,全面激发社区党员活力,增强党员群众对党组织活动的参与度和归属感,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四)社区资源更有整合性,让共建共享有支撑。
“心愿驿站”项目以“精准有效”服务为主题,通过梳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与服务清单,科学整合社区资源,结合民生微实事项目,打出“服务组合拳”,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共同策划公益活动、孵化公益项目,通过“感动社区”颁奖活动,对在心愿服务中有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党支部组织进行表彰奖励,激发社区正能量并形成良性循环,构建“文明、和谐、秩序、有爱”的新型社区,让居民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第三篇:基层党建促脱贫典型经验特色亮点做法
基层党建促脱贫典型经验特色亮点做法
坚持党建与脱贫攻坚目标相融合。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制定《X年党建工作要点》《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文件,镇党委定期研究、系统谋划、统筹部署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双轮同转的工作态势。
坚持党建与脱贫攻坚项目相融合。将党建与脱贫攻坚重点任务相结合,加大整合力度,做到有产业培植壮大的地方就把集体经济融入进去,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就由党员带头顶上。
目前,全镇X个村全部建立集体经济,新建成奶山羊养殖园区X个,市、县级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园区各X处,高标准千亩山地苹果园区X个,香菇X万余棒,红薯X余亩,X户贫困群众建立了中长期脱贫产业。
坚持党建与脱贫攻坚责任相融合。认真落实镇、村“两级书记”抓党建促脱贫责任,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与挂片领导、支部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从严压实镇党委、包片领导、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干部“四个责任”,形成了书记带头抓、分管重点抓、各村主动抓、包扶单位助力抓的工作局面。
建强村级班子带头人队伍。深入实施“能人治村”工程,注重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年轻人中选优村级班子“领头雁”,采取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外出考察的方式,提升村干部履职尽责能力。目前,全镇“两委”班子中有致富带头人X名、X岁以下班子成员X名,及时调整工作不力、精神不佳村干部X名。
建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开展“蹲苗行动”,注重把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镇包片领导、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每人结对X名村级后备干部,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全程跟踪培养。目前,全镇培养村级后备干部X名,后备力量不断增强。
建强驻村扶贫工作队伍。积极整合县直包村部门、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等资源力量,实现帮扶成效最大化。建立健全工作目标、岗位责任、正向激励保障、负向惩戒约束的“四位一体”从严管理机制,对X名驻村工作队成员进行谈话,对X名优秀驻村干部进行表彰,将X名第一书记向组织推荐提拔。
第四篇:乡镇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做法
中共山头乡委员会基层组织建设做法
我乡共有10个行政村,总人口 8265人,1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个,党员395名,村“两委”成员60余人。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 在 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抓手,不断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强化责任机制
乡党委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不断推动全乡各项工作上新台阶的重要前提,层层落实党建责任。乡党委明确规定:党委成员每年都要带出一个先进村、培养一名优秀党员、帮扶一个困难户。机关干部每月必须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进村入企搞调研,具体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乡党委 不定期对党建工作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在全乡通报,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评先评优挂钩。
二、强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召开会议,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制定措施。一方面坚持抓亮点、树典型、立标杆,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我们参照《先进基层党组织评比表彰办法》,对典型的申报、考核、评定、表彰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强化考核,落实奖惩,增强党建工-1-
作的动力,彻底扭转了党建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
三、强化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充分发挥乡党员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学
理论、学党章、学科技 ”,有针对性地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封闭培训,聘请市县农业专家为种、养殖大户和村“两委”成员授课,提高了干部的 理论水平和创富带富能力。
四、加强监督管理,约束干部施政行为。
全面实施了“村财乡管”和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村级建设工程全部实行招投标; 逐步完善了“四议两公开”、村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谈话诫勉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农村党员中,严格落实定岗定责、民主承诺制,全乡50
岁以下农村党员人 认领了岗位,并结合各自实际对党组织做出了庄严承诺,各党支部将党员的岗位和承诺在党员活动
室进行了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双带双帮”活动,个党员示范户与户群众结成 帮扶对子,创建了6个党员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了党员的领富带富作用。曲树腰村 支部书记贾玉慧的 猪、鸡养殖、村委主任贾兰喜的柴鸡、规模化山羊养殖、曲家岭村委主任柴耀胜的肉驴养殖、曹家沟村委主任杨宗
建的清香核桃栽植、毛家庄支部书记王玉旺的獭兔养殖、妥当村王伸亮的生猪养殖致富带副作用发挥明显。
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三力”不够强。1.凝聚力不够强。有的领导班子不能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有的主要领导勤政廉政形象差;个别领导班子不团结;个别主要领导统揽全局能力较差。2.执行力不够强。有的领导班子工作思路不清,群众意见较大;有的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存在不作为、不尽责现象。3.战斗力不够强。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有的班子成员怕丢选票而不敢坚持原则。
(二)基层党务干部“内功”不够足。1.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教条主义比较明显,抓工作怕担责任;有的目光短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紧迫感、危机感。2.工作本领较弱。有的谋划和落实能力比较弱,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比较缺乏。
3.责任心不够强。有的服务意识淡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三)部分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滞后,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发展。
1、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工作方法陈旧,发展能力较低,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清、路子不明、办法不多,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2、部分村干部和农村党员
队伍中还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大部分村干部缺乏岗位所需的法律、科技、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部分农村党员缺乏集体观念和法制观念,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党建工作难度。
(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农村致富项目多为普通的种植、养殖、个体运输等,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经济效益不明显,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村级阵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村级集体积累薄弱,无力加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多年来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没有大的改观,仍停留在原有的面貌,党员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应急管理系统党史教育典型经验做法
应急管理系统党史教育典型经验做法
市应急管理局党w三举措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全局干部职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提升全局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水平。
一是开展专题学习。
围绕贯彻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学习。围绕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初心宗旨、重大理论成果、伟大精神、宝贵经验六个方面,开展学习研讨。学好用好《》等指定学习材料,以及《》等重要参考材料。在党员、干部自学为主的基础上,局党w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次、观看两部红色影片,分专题开展1场学习研讨。同时,采取“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形式,创新“线上+线下”模式,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充分挖掘利用好周围丰富独特的红色资源开展教学,组织党员干部瞻仰参观()等教育基地,聆听老革命老党员作报告,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微党课网课学习教育,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广大党员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立足本职工作,由局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厂矿一线走访调研,广开言路听取意见建议,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生产经营环境,提升安全监管执法水平、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协调能力、防灾减灾救援能力。通过开展党史教育,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激励全局党员干部满怀信心奋力开创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新局面,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