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报名简报(印发稿)

时间:2019-05-15 00: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高考报名简报(印发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高考报名简报(印发稿)》。

第一篇:2013年高考报名简报(印发稿)

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结束

2013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于2012年11月25日至12月5日进行,全市共有63914名考生报名。其中,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60696人,报名参加对口招生考试的考生2925 人,只报单招的考生293人。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中,文史17870人、艺术文10571人、体育文1325人、理工27826人、艺术理1614人、体育理1490人。报名考生中,男生28665人、女生35249人;党员15人、团员61371人;应届生52184人、往届生及社会考生11730人;少数民族考生1824人,报考少年班12人,25周岁以上51人。与去年相比,共减少4438人,其中全国统考考生减少4081人,对口考生减少596人,分别减少

6.30%和16.93%,单招考生增加239人,增幅为4.4倍;全国统考考生中,文史类减少847人、理工类减少1570人、艺术类减少1259人、体育类减少405人;应届生减少4571人、往届生及社会考生增加133人,往届生及社会考生所占比例由去年的16.86%增加到18.35%。

为做好高考报名工作,2012年11月16日,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视频会议后,我市继续组织召开了报名工作会议,对高考报名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广泛宣传,进一步完善报名工作流程,严把报名资格审查关。

一、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广泛宣传

今年我省高考报名程序和工作流程有很大变化,一是网报前对考生进行报名资格审查、政审,采集合格考生身份证上的相关信息,考生凭身份证号和密码进行网报;二是以报名点为单位通过网上支付报名费;三是自2013年起,所有考生均须采集指纹信息。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及时通过报社、电台、网络等新闻媒

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将《2013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须知》在保定市教育考试信息网上进行发布并印发到每名考生。各单位也提前通过多渠道进行全方位宣传。报名期间,满城、涞水、定兴、高阳、曲阳、涿州、安国、高碑店等县(市)在当地电视台连续数日播放高考报名政策及相关要求;徐水县在《今日徐水》报中刊登了相关内容;定兴县利用校讯通将高考报名时间及要求发送给考生家长;容城县制作网上报名流程光盘,对异地学习的艺术类考生通过网络传输讲解;雄县在当地网站和论坛发布信息,回帖解答考生和家长提出的问题;高碑店利用本市教育网和报纸对报名政策进行宣传;针对零散考生生源分散的特点,保定二中印发了《社会零散考生报名须知》。各学校也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班会等形式宣传高考报名工作。

二、重细节,树形象,提高服务水平

为做好2013年高考报名工作,各报名点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办法。提前对设备和网络运行环境进行检查维护,准备网上支付相关事宜,合理安排网报时间,设专人指导考生网上填报信息,并尽量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摄像、采集指纹及信息确认。阜平、高阳、涞源、易县等招办工作人员从方便考生的角度出发,克服种种困难,远赴北京和石家庄为艺术类考生摄像和采集指纹信息,深受学校和家长的好评,树立了招生考试工作人员良好形象。

三、抓重点,强措施,严查报名资格

各报名点在报名前,重点学习了《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办法(试行)》,按照“谁主管、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将高考报名条件、资格审查办法、报名工作流程以及违规处理办法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各报名点严格审查考生户籍、学历学籍及

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并在留存的复印件和资格审查表上签字,交当地招生部门核查。将对口考生和贫困地区专项生的报名资格审查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报考对口招生的考生,往届生审查其毕业证书,应届生审查其学籍和新生录取名册(新生录取名册复印件加盖学校公章并有经办人签字)。报考贫困地区专项生的考生,审查其户籍和当地高中三年学籍,考生名单由考务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和主管人员共同签字,加盖县招办公章,上报市考试院留存备查。报名期间,各报名点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报名结束后,按照统一格式打印考生报名信息,在显著位置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自觉接受监督。

报名结束后,我市将结合历年高考报名、录取、违规等数据资料,按照省要求对考生报名信息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核查,重点核查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高校在校生、外省籍户口报名以及往届生以应届生身份报名,核查情况将进行通报。

第二篇:2015教育工作报告(印发稿)

适应新常态 促进新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在2015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赵军辉

(2015年2月7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发展任务,进一步动员系统上下振奋精神,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侯县长今天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根据班子集体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肯定成绩,提振精神,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回顾一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硬件建设持续加强。多方筹资实施县三实小搬迁工程,完成了教学楼、办公楼、大门、围墙、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实

积极对接;预算外的资金,我们超前谋划,大力争取。各学校充分发挥人缘优势,千方百计跑项目、争资金,2014年全县中小学校争取资金数额达210万元。

一年的发展和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是领导重视,才保障了教育赶超发展。县委、县政府支持教育、倾斜教育,优先保障教育人力资源需要,招录教师,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先满足教育公共资源需要,县三实小搬迁、县一实小扩建、南乐新一中选址、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都是把最优质的资源让给了学校。第30个教师节,县政府拿出100万元奖励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校和教师,还确定了加快教育发展的10件实事。是高扬担当敬业为民主旋律,才加快了教育快速发展。教育局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创业为民的班子,班子坚持一切以大局为重、团结为重、发展为重,同心同德,务实重干,开创了南乐教育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这样说,这几年是南乐教育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尤其是去年,局班子成员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系教育发展,心系广大师生,切实为学校和师生解难事、办好事。是务实重干,团结协作,才凝聚了赶超发展的强大合力。面对既要爬坡、又要赶路的双重压力,我们的干部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无论是学校管理的主战场,还是项目建设的第一线,无论是农村学校的最基层,还是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没有旁观者,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发展,实干加苦干的作风已经成为南乐教育人的一种风尚、一种品格。各股室奋力争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市局的排名,绝大多数股室保持了去年或更高一档的位次。广大干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对大家的工作,领导班子是满意的,对大家的成绩,领导班子是肯定的。是优化作风,才打通了联系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选动作求实效,以“四围绕四促进”为主题,在教育系统开展“基层服务年”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作风,积极到一线去,到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去,破解了一大批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将牢牢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总的看来,过去的一年,是系统上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一年,也是广大干部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奋力赶超的一年。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先后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县区、全市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50项表彰奖励。被县委、县政府记集体三等功。《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濮阳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先后对我县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行专题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切关注、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扎实工作、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局,向在座的诸位及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教育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教育发展中

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三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推进网络直播教室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坚持“建、管、用”齐头并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扩大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探索数字化校园建设新经验。电教中心要制定出数字化校园建设详细规划。四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切实做好项目谋划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沟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积极利用春节探亲访友的机会,宣传我县教育的发展成果,多渠道寻找信息源、项目源,促使今年争取资金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质量。要坚持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全力以赴抓提升、上水平。一要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加大课改力度,在全县推广“四主五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各校现有教学模式的关系,学校原来的教学模式要继续坚持,在“四主五步”模式上实践、探索;二是“四主五步”模式不是哪一年级、哪一学科的模式,是基本模式,对全县课堂教学模式起指导作用;三是鼓励教师创新,在“四主五步”模式的基础上搞探索,进一步升华;四是区分学科的特殊性,灵活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加大课堂改革的跟踪督查督办、反馈推动力度,大力推介课堂改革先进典型。二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南乐县家庭教育

协会,利用家长学校平台,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探索学校和家庭联合育人新模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责任,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重点抓好体育课和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孩子真正动起来。三要扎实推进教科研改革。利用好校本教研、网络教研、学科专题教研等形式,开展好教研沙龙、校长论坛、班主任论坛、课题小组等活动,搭建有效平台,解放学习力,努力把课堂教学改革引上新水平。教研室和内涵办要深入基层,接触地气,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理论总结和经验推广。四要打好教育改革这场硬仗。关于高考改革,国家非常慎重,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首先选择了上海市、浙江省作为试点,要求其他省市根据自身情况从2015年到2017年相继实施。我省目前正在组织专家起草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积极向国家争取进入第二批试点。如果得到批准,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实施新方案。校长要当教育家,不要当教书匠,要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认真思考自己担负的责任,认真思考如何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各高中学校要认真分析研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研究,加强以高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考试研究,深入学习新精神,跟踪研究新趋势,在提高育人质量上下工夫,提升重点本科上线率和尖子生比例,力争实现一本上线率有较大增长,名牌大

破。县三实小、县一实小、五花营小学、古寺廊小学等新建学校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开展绿化美化工作,确保建成花园式学校。

(五)着力加快发展,提高各类教育办学水平。一要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民办学校要依法办校,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要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政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地位的待遇。二要加快发展幼儿教育。年内,基本实现全县每个乡镇有1—2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幼儿园建好了,下一步关键是如何管。校长要把幼儿园的管理当成大事,切实加强幼儿园监管,加强业务指导,逐步提高保教质量。教育股要认真研究,拿出方案。三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向校企合作转变,紧密联系服务外包和服装集团,积极承载培训员工项目。定期召开校企合作联席会议,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六)落实责任追究,维护安全稳定大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一根红线、高压线、警戒线来对待,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一要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一岗双责”要求,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安全责任制。二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推行“1530”安全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每天放学前一分钟、每周五放学前五分钟和假期放假前最后一课的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要重点围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定期开展知识教育、技能训练和应急演练,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臵能力。三要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校车驾驶员安全教育和资格审核。充分发挥卫星定位系统的作用,加强校车行驶道路管控和安全巡查,定点、定线、定员接送学生,全力确保学生、幼儿乘车安全。四要强化学校安全检查。实行安全检查“三不两直”工作法,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达基层,直进现场,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采取问责前臵的办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新学期开学后,要开展一次校园安全集中整治活动,重点做好食堂、校外寄宿点及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不漏项、不留死角,全方位排查整改,确保学生学习、生活和人身安全。

(七)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教育良好形象。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系统各级班子是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一言一行备受方方面面的关注,尤其需要加强自身思想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为系统上下当好模范、作出表率。一要讲学习提能力。当前,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管理事务日益增多,工作标准不断提高,教育面对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干部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兴尚学之风,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提升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讲规矩守纪律。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认真贯彻执行新预算法,强化预算约束,314

三要务实重干。要把务实体现在真抓实干上,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直面矛盾、动真碰硬,说了算、定了干、遇到困难不改变,一抓到底。要把重干体现在深入具体上,重大部署、重要工作,“一把手”要亲力亲为,大事难事亲自上、重点工作亲自抓;要把重干体现在快速高效上,目标一旦确定,任务一旦明确,就一刻也不懈怠,一刻也不放松,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争分夺秒把任务落到实处。

四要争先创优。凡事争先进,工作创一流,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别人没做好的,我们努力做好。要瞄准先进确立更高标杆,既要纵向比较上台阶,工作标准一年比一年高;又要横向比较争先进,常规工作出经验、业务工作出亮点、整体工作创一流,努力创特色、树品牌、争第一。

同志们,改革增添活力,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信心凝聚力量,用实干谱写华章,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南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最终印发稿]

双 滦 区 八 届 人 大 四次会议文件(24)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3月17日在双滦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双滦区人民政府区长

杨 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双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双滦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困难之年,也是赢得挑战、完成繁重任务的胜利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再次创业,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区”的宏伟目标,按照“12345”发展思路,以“三个十”工程和十六个重点专项为工作主线,扎实做好“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巩固和扩大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整体经济逆势实现新跨越。一是主要指标强劲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35亿元(含西地乡),按08年可比口径增长12.1%,完成年计划的100%;全部财政收入(含西地乡)完成6.4

亿元,同比增长16.8%,在全市县区财政收入普遍较差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3亿元,同比增长10.1 %,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3亿元,同比增长15.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3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93元,同比分别增长10.3 %、10.6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使区人大八届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圆满完成。二是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4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个,列入省、市重点项目7个,项目当年开工率81%。

——新型工业发展后劲夯实。一是产业聚集区发展壮大。聚集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采用“政府直管、镇园合一”模式,成立了副处级聚集区管委会;投资2.62亿元,新收储土地3000亩,新修园区道路3000延长米,部分区域实现“五通一平”;聚集区控规、产业规划、环评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双滦钒钛产业聚集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制定出台,招商融资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帮扶重点企业融资贷款5.5亿元,有效缓解资金短缺问题;在新钒厂、钒电池等主导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的同时,总投资18亿元的50万吨钢管、50万吨活性石灰、200万吨氧化球团等重大产业支撑项目落户园区,聚集区入驻企业达到69家,实现产值254.7亿元,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达到25.8%。二是科技研发能力增强。投入资金850万元鼓励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是2008年的7倍;液流电池工程研究中心、全钒液流电池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与河北农大区校战略合作等科技服务平台实质推进;“中国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正式获批;钒电池、钒清洁提取、非晶硅太阳能镀膜等列入省、市重大科技支撑项目。三是矿业整治整合取得实效。按照“扶大压小、综合采

选”的原则,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内5家铁选企业整合基础工作基本完成;建龙矿业公司完善了选磷、选钛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综合开发利用率,被评为市级“花园式”优秀矿山企业;大力实施“百矿披绿”、“废水还清”工程,尾矿库综合治理见到实效。到2009年底,全区在册工业企业达到2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累计实现产值264.8亿元,增加值57.81亿元,同比增长12%。

——旅游商贸产业高端起步。一是文化和休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以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为核心的滦阳休闲度假园区,园区战略性规划编制完成;投资120万元使双塔山森林公园景区提升为4A级;投资12亿元的盛世王朝文化产业园项目已列入全省16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元宝山滑雪场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用,平均日接待游客1000人,增强了我市冬季休闲旅游吸引力;投资1.5亿元的元宝山山地体育文化公园练习场完成场地平整;全市首家五星级酒店、国际老年公寓项目主体施工。全区休闲旅游产业骨架基本建立;精心组织“彩色周末”系列活动30余场;迎新春文艺晚会、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承德赛区颁奖晚会、“美丽河北、魅力双滦”诗歌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双塔山辽塔、琳霄观申报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启动。二是商贸物流产业活力增强。依托松狮线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双丰钢铁、兴厦水泥、粮食储备库企业转型,建设集钢材市场、粮食储备、汽修汽配、石油仓储、矿山机械、客运中转等为一体的三岔口商贸物流园区;投资8875万元的中石油油库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隆基泰和国际广场开工奠基,建成后将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特色商业广场;投资6800万元的博冠物流项目检修检测车

间建成投用;投资7000万元的天力建材城、矿山机械城正式营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主体框架进一步拉开。一是城区面积不断扩大。随着西地乡划归,行政区划面积扩大到452.1平方公里,总人口14.2万人,行政村增至63个、社区17个,建成区面积达19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10平方公里,按照承德市总体规划,我区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59平方公里。二是城市规划实现全覆盖。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开展了覆盖面最大、科学性和操作性最强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1000万元,高标准编制了滨水新城、滦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完成了大庙镇、偏桥子镇、陈栅子乡、西地乡4个乡镇规划,省级产业聚集区产业规划和休闲度假园区战略性规划编制完成。科学划定功能分区,滨水新城、省级产业聚集区、三岔口商贸物流园区、大庙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滦阳休闲度假园区“一城四区”的发展架构已经形成,为产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投资5亿元实施了17项基础设施工程,其中:投资近2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按时投用;投资8900万元的滦河综合治理二期完成防护坝工程,投资6236万元的大龙庙至老沟门的秀水大道建成通车;投资1390万元的偏狮线老沟门至达连坑段改建完成;投资近2000万元完成老滦河大桥改造拓宽;城区路网密度达到4.2公里/平方公里。投资4400万元,实施绿化攻坚,其中:投资2700万元的科学发展主题公园一期建成开放,投资1200万元的滦河南岸景观带等8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建设完成,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4.5平方米,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新增供水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8.3万平方米,覆盖率分别达到85%、95%。

四是城市承载能力增强。“两连”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连接双滦与双桥的松狮线、元雹线两条通道同时开工建设,区财政出资6200万元撤消了滦广收费站,多年来影响与市老城区融合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投资15.6亿元,实施了锦绣城、御水花园、宝鼎花园、枫林绿洲等5万平方米以上房地产开发项目7个,当年纯增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使全区建成住宅面积达到269万平方米,城市化率达到60%,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31平方米。五是城市管理效果明显。城区保洁和部分绿化养护工作发包给专业公司,实施市场化管理,实现了城管专业化、社会化;加大违建、抢建拆除力度,按照“即动工、即发现、即拆除”的原则,共拆除违法建筑近2万平方米;城管职能继续延伸,控制范围重新明确,扩大到了城区周边,并在大庙和偏桥子新设两个中队;省级卫生城验收顺利通过。全年城建总投资达到34.7亿元,其中财政直接投资2.54亿元、通过土地一级开发的形式间接投资1.01亿元。

——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一是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支农惠农资金761.2万元,农村信用社向农业企业和农户发放小额贷款1200万元,争取农业开发和农业专项资金677.8万元。二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休闲观光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游初具规模,全年共接待游客8万人次;畅远牌蔬菜、咸畅牌柴鸡蛋在北京市场销售1.1万斤,迈出了品牌农产品进京的第一步;到2009年底,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1家,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家,带动农户3000 户。三是新民居建设扎实推进。财政补贴544万元,重点实施4个省级新民居示范点工程,新建632户、建筑面积达10.57万平方米,我区被评为全市新民居工作先进县区。全年共投资958万

元,硬化村庄道路19.4公里,配套水源节灌80处,铺设供水管网1.67万米,解决了3790人的临时性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省市交办的重要专项工作圆满完成。一是国庆安保任务顺利完成。国庆期间,共排查信访案件244件,彻底息诉罢访193件,我区被评为全市信访稳定先进集体。二是“三年大变样”稳步推进。强力实施三岔口、下店子、老砖厂、十里汽配街、滨河路矿机段五大拆迁项目,全年共拆迁9.55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6%。三是节能减排有力推进。取缔2台4吨燃煤锅炉,2台燃煤取暖锅炉安装了高效脱硫除尘装臵,城镇供热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85%以上,推广节能灯具2万只。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4%和19%,我区成为“22221”环境整治工作全市唯一的先进县区和环保目标考核优秀区;区本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完成目标任务。四是甲型H1N1流感成功防治。财政拨付专项资金40万元,对学校和农村重点部位进行防控和治疗,接种甲型流感疫苗2万支,免费向学校、机关单位、社区等高危人员发放中草药,通过中药预防、结对盯防等有效措施,区内未发生一起聚集性发热和学校内传播现象。五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认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年”活动,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成效突出,食品安全隐患有效消除,全区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六是过境公路拆迁等工作按时完成。元雹线和松狮线双滦段拆迁任务圆满完成;积极协调解决承唐高速炮震炮损等问题,努力维护施工环境,路基和隧道按计划竣工。

——财源建设渠道增多。在强化税收征管、保证足额征收入库的同时,注重挖掘和发挥市中心区的优势,大力加强辅助性财源建设。一是经营城市得到回报。努力破解项目建设中土地制约

问题,用地指标争取和土地收储工作突出,通过融资和土地一级开发等渠道,全年共收储土地5200亩,土地纯收益9427万元,在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又提供了重要的财力支持。二是总部经济初步培育。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实施“引凤还巢”工程,新远通、隆和、双奥等财源型企业的总部在区内注册,18家企业返区创业,实现税收1740万元。三是房地产业带动明显。通过17个房地产项目的实施,实现税收1.01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5.8%。四是税收清欠力度加大。狠抓重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实施专人专户管理,加大欠税清缴和稽查力度,全年共清缴欠税1800多万元。通过上述努力,2009年全区可用财力达到4.57亿元,人均财政收入4518元,跃居全市第2位。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2009年,财政用于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投入1.7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32.4%。教育督导评估与普及高中教育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三中中考再创佳绩;西地中学与实验中学顺利整合,实验中学走上完全中学之路,在瘦身提质后实现顺利转型;投资1457万元,新建校舍7890平方米;全年安排728万元用于中小学公用经费及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提前达到国家基准定额标准;安排资金5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寄宿生住宿费全部免除,23%的寄宿生享受了生活费补助;发放职教助学金55万元。元宝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部完成;妇幼保健院实现正常运营;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以上。继续开展生殖健康免费检查,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51‰。投资67万元,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场所,覆盖全区各乡镇;有线电视模拟信号全部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覆盖承钢,以“生活365”和舆论监督曝光台为标志的“民生广电”深入人心。社会保险扩

面新增8027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80%。对全区城镇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为6725名低保对象共发放低保金1232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完成1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共为2600余名农民工追讨工资1020万元。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完成市下达指标,共为962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07万元。投资310.4万元,完成19.4公里的“村村通”工程,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五保”对象财政供养率达到100%。投资150万元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监控中心建成运营,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社区矫正效果突出,我区的做法在全省、全国推广;民族宗教更加和谐;开展严打整治“百日会战”和“亮剑行动”,一批刑事案件迅速侦破,有力维护了全区社会的安全稳定;国防动员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民兵预备役人员遂行任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物价、外事侨务、档案、扶贫等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围绕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深入推进“四型局长”建设,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以省、市“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作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削减行政审批事项5项,取消收费项目37个,降低标准收费5个,对15项办理时限进行缩减,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践行“一线工作法”,政府系统的执行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了政府的应急能力。二是扎实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政府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创新督导考核机制,实行“督考合一”,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强化电子政务建设,工

作效率明显提高。三是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将建议、议案和提案办理纳入督考目标责任体系,加大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力度,使181件建议和提案全部落实,按时办结率、代表委员满意率、答复函规范率、走访率实现四个100%。四是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强源头治理和惩防体系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加大对政府资金使用和政府投资项目的行政评审、审计和监察力度,全年财政共评审项目142个,审减预算资金9485万元,工程决算审计审减资金1502.7万元,查处违规违纪资金198万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理性执政,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不走弯路;只有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工作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在市中心区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只有把开拓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勇于在招商、融资、土地等方面不断更新理念,探索新办法,才能为长远发展拓展空间、注入活力;只有坚持不懈地改善保障民生,才能让全区人民及时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奋斗伴随着艰辛,成功凝结着汗水。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同志们的艰苦付出,凝聚着全区上下的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各级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向政法干警、驻区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双滦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作中仍有许多不足。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

尚未完全消除,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外资指标尚未实现“零”突破,招商引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二是区本级工业支撑力度不强,对承钢、滦电等驻区企业依赖较大,休闲旅游和商贸服务业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大多处于建设期,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相对缓慢;三是当前社会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农民增收和就业压力加大、城市大规模征地拆迁带来的各种信访矛盾隐患增多,对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和基层干部素质的要求更加紧迫。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经济发展形势更为复杂的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双滦经济社会发展回升向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年。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对于“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实施,全面实现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看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虽在延续,但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我省强力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便于中心区的产业转型,形成多元支撑的格局;我区已经成为全市的主城区,发展基础、发展空间、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思路和目标日益清晰,经济实力和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逐步上升,这些都是我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难得机遇。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冷静对待,审时度势,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要通过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把着力点放在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培育发展战略支撑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做到一手抓钒钛、一手抓休闲旅游,通过快速提高优势主导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打造宜居城市。把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作为今后城建的主要目标,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宜居度。要通过服务驻区大企业来带动形成产业集群。坚持依托而不依赖的原则,积极为承钢、滦电等驻区企业搞好服务,促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形成相关产业集群,推动区本级经济快速发展。要通过多种渠道来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在强化财税管理的同时,强化“经营城市”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城市公共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采取多种融资模式,提高财政保障和撬动资本能力。要通过做基础性工作来为长远发展打基础。切实履行好政府在制定规划、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的职责,在做决策、上项目等方面避免急功近利行为,为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多做基础性工作。要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来促进社会和谐。着力解决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按照区六届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基本思路,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12345”工作思路,突出发展钒钛制品、文化休闲旅游两大产业,构建双滦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三年大变样”,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活力新城;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全区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3.3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90亿元,增长28.5%,力争完成92亿元,增长31.4%;全部财政收入7.7亿元,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2元,分别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单位GDP能耗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94%和4%。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抓手是:滚动实施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三个十”重点项目,大力抓好三十七个重大专项和十五项拆迁工作,通过扎实推进这些重点工作,带动各项工作整体进位。

全面完成今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九方面工作。

一、全力加快钒钛产业聚集区建设,提升工业总量 落实区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找准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区的现实途径,加快推进聚集区良性发展,为我区发展提供主要支撑。一是拓展聚集区发展空间。完善聚集区与所在乡镇协调配合机制,抓住国家级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承德市钒钛制品基地落户聚集区的机遇,在完成宫后片区3000亩土地和承钢以南4527亩土地收储的同时,结合城中村改造,启动西地乡3个村及滦河镇2个村共9.8万平方米的拆迁工作,为园区建设腾出空间。二是加快完善聚集区基础设施。采用BT模式完善聚集区内各项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宫后钒钛工业园和钢延工业园路网建设,钒钛工业园外环路工程年内力争完成隧道、桥梁及部分路基工程,建设水源地及8公里供水管网;在伊逊河川启动装备制造工业园起步区建设,部分地块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做到“六通一平”。三是以优质服务促重点工业项目做大做强。着力打造银企对接平台,发挥储蓄小额贷款业务和区中小企业小额贷

款公司的融资作用,破解融资瓶颈制约;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年内选择10家以上配套中小企业进驻;鼓励扶持新远通做好上市工作;落实优惠政策,打造优良的企业发展服务环境,力促总投资8.34亿元的200万吨氧化球团、50万吨活性石灰、远通工贸迁建项目年内投产;总投资5.56亿元的500兆瓦时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项目,年内研发大楼建成投用,启动一期生产线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50万吨钢管项目完成厂房主体建设;总投资1.78亿元的兴通钒业实现正常运行;同时,积极推进天宝机械公司迁址扩能。到2010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力争达到296亿元、6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11.9%。

二、加快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企业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 立足“新型工业区”的发展定位,把产业结构转型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优化配臵现有资源,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迈出实质步伐。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开发与集成化应用、钒提取技术创新及钒微合金钢研发、风电及光电技术研发、尾矿综合利用四个领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重点对万利通、新新机电、新新建材、本特顺达四家企业予以科技资金政策支持。二是大力抓好矿业企业恢复及整治整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矿业企业复工生产;按照“扶大压小、综合采选”的原则,继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实现有序开采;鼓励综合采选,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严厉打击非法采选行为,实现采选企业科学规范发展。年内,总投资5000万元的建龙矿业综合采选工业园项目,要完成土地收储,磷产品开发力争取得实质进展;大兴选钛项目尽快启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采选企业要整合为5家,实现良性运营。三是狠抓节能减排攻坚。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任务指标,确保“22221”

环境整治和“23322”行动计划落实;彻底拆除企业落后产能,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节能改造,对承钢高炉煤气进行回收利用;推广使用各类节能设施;“两污”处理正常运转,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三、实施大谋划大招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深入开展“四大一推一建”活动,落实“大谋划、大招商”举措,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强力推进项目工作。一是抓好项目谋划编制。加强项目策划、筛选、可研、设计和储备工作,组织专业人员重点围绕钒钛和休闲旅游产业,包装策划一批大项目,争取列入省和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挤进省和国家项目盘子。二是落实全员招商格局。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鼓励四大班子带头、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招商,形成“全面开放、全民招商、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积极组织参加务实的开放活动,对重点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三是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加大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力度,形成建设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及时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项目库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包建、定期调度、年终考核制度,确保各重点项目工作任务如期完成。要谋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1个以上,年内完成投资不低于90.02亿元;计划实现直接利用外资800万美元,外贸出口额1200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15亿元,引进市外100万元以上的经济联合项目35项、技术项目15项,引进市外人才360人,劳务输出8000人。

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壮大文化休闲旅游产业

全面落实区六届二次党代会做出的《关于加快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围绕“四大理念、五大板块、六张国际大牌”,抓好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各项工作的落实,强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一是突出抓好滦阳休闲度假园区建设。完善园区“一沟一带”详规设计,严格旅游规划区内用地审批,加大地热旅游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加快滦河沿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园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元雹线公路建设为契机,争取启动打通元宝山经长北沟至偏桥子的公路,畅通南北两区。二是强力推进高端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全力加快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近20亿元的中国承德盛世王朝文化产业园区、元宝山山地体育文化公园、五星级行宫大酒店、国际老年公寓、滑雪场续建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投入运营。三是加大文化旅游景区和产品促销力度。制作双滦旅游招商网站,谋划推介一批高端旅游项目;把双塔山景区推向市场,吸引外力加大景区的投入,提升核心景区的标准;积极与知名旅行社联系合作,扩大双滦休闲旅游知名度,吸引大都市及周边省区高端游客。到2010年底,全区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5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收入达到4000万元,增长33%。

五、壮大专业市场规模,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围绕“现代商贸区”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满足市民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新型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是建设三岔口商贸物流园区。依托松狮线公路建设,在三岔口至松树沟区域建设占地3000余亩,以钢材和汽修汽配市场、石油储备与销售、粮食仓储与交易市场、客运中转为一体的商贸物流园区。年内收储土地700亩,完成中石油油库建设,启动汽修汽配城建设,完成双丰公司转型,力争启动客运西站等子项目建设,9月底前完成三岔口至单塔子市政路建设。二是建设新城中心商贸区。确保隆基泰和30万平方米国

际广场完成主体,并以国际广场和商业步行街为核心,辐射周边带动连锁店、超市、百货、宾馆等业态扩张,建设集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中心商贸区,规范个体商户和集贸市场秩序,引导传统商贸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鼓励企业与大集团合作,着力引进并发展总部经济,促进现代商贸业快速壮大。三是大力发展工业物流。加快总投资5.5亿元、占地317亩的天运物流公司、益盛源商贸公司、秋硕商贸公司和时运集团四个物流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用,打造集钢材产品交易、加工、仓储、信息、金融、商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宜居城市

立足“山水宜居区”发展定位,在提高“生活便利度”方面下功夫,坚持“拆、建、管”并举,在继续抓好滨水新城建设的同时,今年要突出抓好滦广新区和西地新区建设。一是完善城乡规划设计。全面完成正在进行的各项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以及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各专项规划无缝衔接,村庄规划细化到城建规划周边各村;将双塔山老城区的工业逐步迁入产业聚集区,引导老城区的住宅和房地产开发向滨水新城方向布局,商业逐步向新城中心商贸区集中,在老城区为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留出充足空间;实施“南居北移”工程,把产业聚集区内的村庄有计划地搬迁到滦河北岸,为产业聚集区发展腾出充足空间。二是抓好“三年大变样”活动。继续推进“三年大变样”百项工程,重点结合违章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加大对抢栽、抢建、违法占地等的整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加快推进十五项拆迁工程,完成拆迁9.66万平方米。三是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全市“畅枢纽”工程,确保元雹线和松狮线双滦段建成通车,完成承赤高速公路及京沈客运专线双滦段

拆迁占任务。市政工程计划投资6.6亿元,重点推进:“四段市政道路”:即开放环岛至诚信环岛改造工程、元宝山大街三岔口至广仁岭改造工程、原112线钢延工业园段改造工程、滨河路矿机段道路工程;“三条连接线”:即樱桃园小区东侧中心大街与北环路连接线、选矿路口至北环路连接线、山水文苑西侧中心大街至建设大街连接线;“两座大桥”:即新建滦河白庙子大桥,拓宽滦河开放大桥。四是加快城市绿化亮化。继续开展园林绿化攻坚,完成4000亩城市增绿任务,重点实施“三线、四园、三点”绿化工程,“三线”:即科学发展主题公园西侧至大龙庙沿线“松堤”主题绿化、滦河二期沿线(新双偏路)“湿地”主题绿化、中心大街铁路沿线绿化;“四园”:即科学发展主题公园二期工程、三岔口时代公园、双塔山宾馆西侧街心公园、北山公园;“三点”:即矿机路口节点绿化、老滦河桥头节点绿化、西地转盘节点绿化。投资2000万元,大力实施城市亮化提升工程,高标准完成方案设计,对重要节点、道路、景观和重点建筑物亮化升级,完成广仁岭隧道亮化改造,城区照明覆盖率达到97%以上。五是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对城管界内的城市主、次、支干道及城市重要部位,以划段分片挂牌的方式,进行全覆盖管理和服务;新建公厕4座;新建菜市场2个;结合垃圾处理厂投用,对22个城中村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继续加大拆违力度,坚决遏制违建、抢建行为。六是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完善市政道路设施,重点在中心大街安装防护栏,设立停车场,在滦河大桥南侧十字路口安装交通信号灯,对穿行中心大街和滨河大街的大型货车实行交通管制。七是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重点推进总投资27亿元的锦绣城二期、朗奇园二期、福溪帝苑小区、隆基泰和国际广场、元宝山北坡开发、名嘉花园二期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承载能

力,吸纳人口聚集,年内新增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建成小区面积达到443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达到32平方米以上;同步推进旧城改造,投资1140万元,重点改善丝绸厂家属区破旧面貌。2010年,共谋划实施城市建设项目73个,计划投资41.8亿元,其中:公用基础设施项目54个,总投资16.2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65%,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3%。

七、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落实区委六届五次全会做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带动农业转型,实现农民致富,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进程。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农民创业创收。重点推进由农家游零散经营向大规模的度假村及休闲庄园转型,加快总投资2.6亿元的达连坑老渔村休闲观光、农业会馆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同步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农民就业空间,着力解决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落户问题。二是加快科技农业发展。与河北农大合作,重点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热河百果庄园项目,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力争打造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三是打造精品农业龙头企业。把陈栅子原京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地块改造成“有机食品加工园”,完成福梅、百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机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率达到80%;巩固农产品进京成果,进一步扩大销售量;推进远山果农酸梨多酚饮品项目、神洲药业“椴树花人工栽培基地项目”和绿茵食品“食用菌和山野菜加工项目”。到2010年底,力争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新注册农产品商标4个。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加大农村政策落实力度。认真抓好村集体财富积累工作,通过有

效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年内完成全区63个行政村试点任务,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个,收入5-50万元的村达到40个。落实省定村级办公场所“三个一百”要求;落实村干部误工补贴、养老保险、离任生活补贴、政治等方面待遇;集中对陈栅子、西地乡的部分贫困村进行重点帮扶。五是抓好农村新民居建设。启动北梁、大元宝山2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鼓励农户按新民居标准自行进行改造,今年在承围路沿线和京承旅游路沿线,对按照新民居示范标准、集中改造达5户以上的农户,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完成小城镇环境规划,完成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验收工作,启动国家级小城镇创建工作,完成下店子、大三岔口和应营子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六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管理和公用事业一体化。推进滦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重点对伊逊河口周边进行治理,完成橡胶坝建设;加强滦河流域水资源监管,对非法采砂和排污行为严厉查处,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投资15万元,解决农村2500人饮水困难问题;逐步推进环卫、城市公交、供水等城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管理体制一体化。

八、加大财税管理和经营城市力度,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今年,全区可用财力为4.8亿元,预算在保证刚性支出和必要的偿债资金后,用于城市建设的支出仅为7500万元,要确保完成已计划的教育、城建、民生等工作,财政还有3.86亿元的资金缺口,所以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广辟财源渠道,促进财政增收。一是继续加强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完善税源控管体系;认真研究国家调控政策,制定财税增收措施,确保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年底,确保国税系统完成收入2.28亿元,地税系统完成收入4.9亿元,财政局完成收入0.52亿元。二是加大引资融资力度。通过做多做强金融市场主体,大力争取银行信贷额度;进一步转变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采取BT、BOT、推动企业上市等多种形式进行融资,确保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充分挖掘民间资本潜力,引导启动民间资本,激发各种渠道的投资活力筹集资金。三是加大土地投融资平台建设。整合城市资源,做大做强产业聚集区管委会和土地收储中心两大融资平台,把政府融资平台打造成规范化、专业化的投融资主体。结合项目和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以一级开发的形式扩大土地收储范围,有计划地出让已收储的土地,促进资金尽快回笼。

九、大力改善民计民生,深入推进和谐双滦建设

要把民计民生作为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年内投入1.54亿元用于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抓好13项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实际问题,让经济发展成果最广泛地惠及群众。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投资660万元,新建前营、西地等4所单轨制小学;投资1300万元,对15所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投资2370万元,新建实验中学运动场、三中多功能厅及食堂;筹资600万元,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减轻上学负担;在教育系统全面推进绩效工资改革。二是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及其它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新农合补助政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以上,补偿标准提高5%,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元宝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力争启动区医院迁址扩建;全面启动

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为农村孕产妇发放叶酸和为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等八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为全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推行责任医生制度;加快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三是做好计生服务工作。重点抓好计生服务站规范建设,使其切实在计生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落实城镇无业人口每人每月10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金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四是完善城乡社保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村干部、村医参保率100%;及时足额发放失地农民养老补贴;建立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在大庙镇新建敬老院1座;通过市场化运作,使残疾人服务中心实现正常运营。五是做好安居保障工程。完成双峰碧境48套廉租房配租工作,新增经济适用房70套5000平方米,建设廉租房100套5000平方米;及时足额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六是全面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围绕社区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四有一创”活动,建立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动态增长机制,落实新建住宅预留社区用房政策,利用三年时间使每个社区都具备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室外活动场所,年内全部社区实现有电脑、有电话、有电视,每个社区安排办公经费2万元;提高社区干部工资达到800元/月;力争培树1-2个省级以上社区工作先进典型。七是抓好“村改居”工作。制定“村改居”实施方案,探索建立配套机制政策,年内启动2个“村改居”试点。八是加强住宅物业管理。落实小区物业管理各项政策,落实物业服务用房,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强社区与物业公司沟通联系,规范物业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九是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制定新水源建设方案,投资2500万元,在伊逊河口上

游和大贵口分别建设日供水2万立方米的水源地,重点解决省级产业聚集区和滦阳休闲度假园区内企业和附近居民用水问题;加快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重点对供水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新增供水面积140万平方米,城区供水覆盖面达85%以上,污水厂中水利用率达到100%。十是确保城区供热安全。建立健全供热应急预案,确保及时保质供热,结合滦电六期建设,力争新增供热面积140万平方米,城区供热覆盖面达95%以上。十一是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发挥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村镇、社区文化活动场所作用;组织好“彩色周末”系列活动;完善图书馆内部设施;启动双滦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完善老年人活动设施;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点建设。十二是加强殡葬行业管理。完成公共墓地和回民墓地建设,成立殡葬管理机构,规范全区殡葬管理秩序。十三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把安全生产、社区矫正、严打整治、综合治理和产品质量整治等专项活动引向深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法律意识,确保通过“五五”普法工作各级验收;妥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夯实公安“三基”工程,强化治安乱村治理;严格安全监管,做好承钢、滦电两个驻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接收工作,确保工矿商贸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不超过上级控制指标,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重特大事故。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形势严峻,任务繁重,政府自身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切实提高统筹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一,完善决策机制,建设理性政府。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摒弃追求短期利益的功利决策思维,注重发展的后续和长远效应,决策部署力求科学缜密,切实可行。坚持民主决策,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充分听取和采纳不同意见,集体讨论,集体研究决定。逐步探索建立重大决策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为双滦长远发展提供决策保障。

第二,强化学习意识,建设创新政府。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强化机遇意识,打破惯性思维,创新工作举措,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与责任感,集中精力完成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任务,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从而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问责力度,建设效能政府。围绕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强化政府各部门大局意识,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倡导完成任务、拒绝理由的作风,结合双滦实际,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各项要求。对重要会议决定、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加大督办考核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体系,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第四,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提高政府全体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始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其他多种形式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规范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进

一步完善行政监督体制,加大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等领域的整顿和规范力度,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严查严办执法不公、执法犯法、徇私枉法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第五,坚持克己奉公,建设廉洁政府。围绕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控制财政预算,通过政务信息化建设、从严从紧配臵办公设备、精简会议等手段,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继续压缩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支出,车辆、会议、公务接待、出国(境)等方面经费保持零增长,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障民生的项目上,用在最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上。切实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工作,着力健全工程建设、土地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反腐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关键部位、特殊岗位的监督管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创建人民满意的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双滦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机遇大于挑战,基础更加牢固,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为实现再次创业,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区,打造国际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农村精神文明安排意见印发稿

陇办发„2011‟102号

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

(2011年12月31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市委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促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陇南农村人口占绝

大多数,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5.12”灾后重建以来,陇南从灾区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科学重建,坚持实施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等惠民工程,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活动,深入开展“红七月〃灾区人民感党恩”等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广电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注入新的活力,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加强,陇南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农村居民住房、基础设施等“硬件”改善了,但群众科技文化、文明风尚等“软件”亟待提高,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创建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城乡共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出现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问题,个别农村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落后的生活习惯短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市必须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臵。

2、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精神

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是巩固灾后重建成果、提高灾后恢复重建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县(区)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有关要求,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研究解决全市灾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市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弘扬灾后重建精神,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2、工作目标。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为抓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整体推进,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

程度,逐步形成城乡产业结构优化、村镇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配套、公共服务全面覆盖、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新格局,基本实现“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的新目标。

3、基本原则。坚持“市上抓总、以县为主、乡镇负责、抓村示范、落实到户、责任到人、属地管理”的总原则。一是坚持围绕中心,促进发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素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坚持理论武装,注重宣传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臵,加强舆论引导,强化宣传教育,形成整体合力。四是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五是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调动各方面力量广泛支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党政联手、城乡联动、企地共建、工农同步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1、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弘扬灾后重建精神为载体,以培育和塑造“爱国、守法、诚信、敬业”的陇人品格为重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体现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渠道。广泛开展农村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感恩和爱国主义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深入开展经常性的形势政策、“六五”普法等法律法规宣讲教育活动,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市委总体发展思路,引导广大农民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增进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攻坚克难、自力更生、科学求实、感恩奋进”的灾后重建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逐步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和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各县(区)每年要坚持开展一批县级道德模范创评活动、全市每两年开展一批市级道德模范创评活动,力争每届推出1个以上的省级或全国道德模范。

2、深入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积极构建农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题教育和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共享工程进校园、非物质文化

遗产进校园等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和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志愿服务团体作用,办好各级家长示范学校,组织开展家庭育子教育、亲情教育宣传咨询活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重视农村弱势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动员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解决好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学习生活问题;开展留守儿童之家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将农村大龄女童培训计划纳入全市劳务培训总体安排,使农村大龄女童培训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积极推动乡村少年宫建设,逐步建成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乡村少年宫”。

3、深入开展文明长廊创建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活动的安排意见》精神和《陇南市文明长廊创建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巩固活动成果、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县区平衡、强化相关标准、形成长效机制、增强实际效果,突出国道212线、316线和省道205线、306线,推广文县、康县、两当国省道示范段创建经验,按照宣传标牌“三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作)、“三规范”(规范路段、规范内容、规范管理)和农村环境卫生“三个一”(一个垃圾屋、一辆手推车、一位保洁员)建设的要求,抓好文明长廊示范段建设,逐步实现“两个明显提高、一个较大改善”(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群众素质的明显提高;实现城乡文化生活质量和社会风

气、公共秩序、生活习俗、生态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实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长足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有较大的改善)的目标,逐步把文明长廊打造成为陇南的新品牌,成为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

4、深入开展文明县(区)创建活动。制定出台《陇南市文明县(区)测评细则》,组织开展文明县(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活动,加强对文明县(区)的动态考评管理。突出创建工作重点,全面加强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促进文明县(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发展乡镇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发展步伐,推进农村向城镇转变、村组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进程。开展平安县城创建活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完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健全文明单位“一对一”、“一对二”结对帮扶共建机制,加强国省道公路沿线各类文明单位创建指导工作,深化文明单位、文明站所、文明乡镇和文明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共建、军民共建、企地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全民共建活动,把 9县(区)全部创建成为市级文明县,每届力争创建1个省级县(区)和1个全国文明县(区)。

5、深入开展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按照“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的创建要求,把小城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广借鉴两当县创造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古村镇和

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突出规划编制、民房建设、设施配套、产业发展、民主管理、文明新风六个重点,强化组织领导、增加投入、示范带动、深化改革、宣传引导、考核检查六项保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开展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推广康县阳坝和宕昌哈达铺小城镇建设经验,按照统一规划、政策引导、尊重群众、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规划、完善设施、整治环境、改善面貌,逐步把80%以上的乡镇建成县(区)级文明乡镇、60%以上的乡镇创建成为市级文明乡镇,力争把国省道沿线的重点乡镇全部创建成为省级以上文明乡镇。

6、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新农村创建活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根据《陇南市文明委关于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以“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民主管理有效加强、文明风尚基本形成”为建设标准,深入开展“五村”(五好、五通、五化、五有、五改)创建活动和“五争一创”(争当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创建十星级文明户)道德实践活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学习康县徐罗村高半山地区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推广康县“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三级联创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争取和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推行“三个一”工程建设。要以公民道德、国学经典、感恩教育、和谐文化、廉政文化、惠民政策、综治普法、农业科技等为主要内容,建设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的农村文化墙,使其成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阵地和窗口,成为群众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学习墙、美德教育墙,成为引导和培育农村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的有效载体。要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与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普及环保理念,保护自然资源,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各县(区)既要着力打造城郊、川坝河谷区、旅游景区精品亮点工程,又要注重高半山区、土石山区、高寒阴湿区、边缘贫困区的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每年新创建不少于行政村总数5%的生态文明新农村,两当、康县、西和等县要努力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示范县。

7、深入开展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倡导诚信经营,制定实施文明服务公约,进一步完善以食品、药品为重点的消费安全体系建设,制止乱收费、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等现象发生,建立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加强环境整治,重点治理乱摆摊点、乱扔垃圾、乱贴乱画和以路为市等问题,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营造整洁有序的集市环境。同时,利用科普大集、文化大集等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先进实用技术,传播先进思想,引领文明新风,努力打造一批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环境整洁、交易有序的文明集市,使农村集市成为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重要窗口,逐步把全市主干公路沿线的30个重点市场创建成为文明集市。

8、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紧紧抓住农民群众实际利益的关切点,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抓好星级文明户的动态管理,创建新的载体,不断改进和充实“十星”的具体内容,制定完善十星级文明户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创评程序,激发群众积极性,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把“十星级文明户”与开展“五好家庭”、“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谐家庭”等评选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各县(区)力争把国省道主干公路沿线重点村、灾后整村重建村的农户均创建成为“十星级文明户”。

9、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医院文化创建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徽县德育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制定出台农村校园文化和医院文化的建设目标、创建标准等具体办法措施,学习推广已总结出的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培育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健全院训、院规,结合实际创编院歌、院报、院刊,建设绿色环保、文明医院。着力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完善校训、校规、校纪,因地制宜创编校歌、校报、校刊,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环保、花园式学校。着眼于提高农村“双科”和“六科”合格率,组织开展“教育质量研讨”、“教师基本功训练竞赛”、“内强素质、外素形象”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各县(区)第一中学、第一人民医院要力争创建成为省级以上文明单位。

10、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按照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月

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要求,利用春节、中秋等民俗传统节日和建党、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开展“三下乡”、节日民俗活动和文化纪念活动,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庙会灯会、体育运动会等文化活动。着力发展农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深入挖掘和研究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历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乞巧、池歌昼、高山戏以及舞狮、唢呐、高跷等民俗文化;大力传承和弘扬两当县兵变、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等红色文化。培养一批文化中心户,组建一些电影放映队;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一批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并逐步推进全市农村文化活动的全覆盖。

11、深入开展农村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以城带乡的原则,着力推动志愿服务向农村基层发展。各乡镇要逐步建立农村志愿服务站和各类志愿者队伍,做到“有服务场地、有服务项目、有服务队伍、有管理制度、有活动档案、有统一标识”的“六个有”标准。以农村志愿服务站为依托,组织开展健康直通车、信息直通车等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帮困扶贫、科普、环保、法制、文化、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各类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单亲特困母亲等特殊群体结对帮扶,逐步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

12、不断加强农村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县(区)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文化大院(或乡村文化小广场)”的全市文化阵地建设要求,实施农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工程。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妇女之家、农家书屋、乡村少年宫、志愿者服务站、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乡镇综合文化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惠民工程和文化大院、乡村文化小广场等文体活动阵地建设,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进乡村群众体育场地建设,不断拓宽群众健身空间,继续实施灾后整村重建村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高等级乡村体育工程建设任务。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在规划建设小城镇时,必须配套建设集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科技学校、阅报栏、文体活动场所、村级网络信息室、卫生室等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服务中心,建立农民需要、富有特色、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共建,把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成为农民群众政治活动的中心,学习知识的课堂,健身娱乐的场所,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完善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全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村精神文明作为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县(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带头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更好地带领群众建设农村精神文明。

2、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供保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费投入,财政部门安排预算时,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保证一定数量资金用于边远、贫困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统筹组装配套,重点连片投放,提高整体效益。要研究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3、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城乡共建。要继续深化领导结对子定点帮扶、“千名干部进千村”结对帮扶、行政事业单位对整村推进村的帮扶等城乡结对帮扶共建活动。要调动非公企业的积极性,发挥非公经济的优势,深入开展企地共建活动,帮助农村建设公共设施、治理村容村貌,开展各种共建活动。要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主要媒体,总结宣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营造浓厚建设氛围。

4、落实有关政策,加强队伍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加

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县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乡镇宣传干事、行政村通讯员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基本职责,大学生村官要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培训要纳入当地宣传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规划。要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志愿者、返乡创业农民和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农民文化带头人和文艺骨干,为农村精神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共建合力。各级文明委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担负起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协调指导的重要职责,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宣传、文化、广电、体育等部门要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发展改革、教育、科技、文化、工业和信息化、民政、财政、国土资源、环保、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农办、农牧、扶贫、林业、工商、商务、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整合项目资金,积极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关工委等群众团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合力。

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意见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市文明委要切实加强对本意见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同时,要纳入每年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考核内容。

附:《关于开展“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2月16日

主题词:宣传工作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意见

印 发:各县(区)委、政府,市直各单位,中央、省驻陇南各单位

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 2011年12月31日印发(共印150份)

附件:

关于开展“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市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市文明委决定,在全市开展“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四新”),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按照“市上抓总、以县为主、乡镇负责、抓村示范、落实到户、责任到人、属地管理”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总体发展思路,扎实开展“四新”创建活动,巩固灾后重建成果,展示陇南良好形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二、创建目标

(一)创建新农村

1、加强农村统筹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着力加

强对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要相互配套、彼此衔接,科学合理、体现特色,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符合市情、县(区)情、乡(镇)情、村(社)情,具有连续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县(区)有中心、乡(镇)有站、村有文化大院(乡村文化小广场)”的建设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实现行政村每村通一条硬化公路,国省道沿线村社巷道路面硬化、每村建有一亭、文化大院全覆盖;实现村社通广播电视、固定电话到村、移动通信到村、户户通电,建有卫生室或巡回医疗点,并配臵相应的乡村医生。

3、创建生态文明新村。开展“五村”创建活动,即:重点行政村达到“五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实现“五通”(通车、通水、通邮、通电视、通电话);实现“五改”(改炕、改灶、改水、改厕、改圈);实现“五有”(广播电视室、文化图书室、体育活动室、科技室、卫生室);实现“五化”(道路硬化、村容净化、庭院美化、四旁绿化、居室亮化),把国省道沿线、城郊、川坝河谷区、旅游景区的行政村打造成亮点村,达到全覆盖;推广借鉴康县徐罗村经验,按照“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三级联创的模式,逐步推进高半山区、土石山区、高寒阴湿区、边缘贫困区的生态文明新农村

创建工作。各县(区)每年新创建不少于行政村总数5%的生态文明新村,两当、康县、西和等县要力争建成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示范县。

4、打造历史文化名镇(村)。积极开展古村落、古建筑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挖掘文化内涵,传承文化遗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加强农村自然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积极建筑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经济实用、生态环保的新民居。积极开发农村自然风光、民族民俗风情、人文遗迹、农业生产、特色村寨、特色小吃等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要带头示范、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文明村镇至少要建成1处有规模、有影响的示范点,着力营造文化氛围,形成示范效应,重点突破,全面推动。

5、建设最佳宜居环境。推进农村环卫“三个一”工程建设,即:每个村建造一个垃圾屋、购臵一辆垃圾手推车、聘用一位清扫保洁员,建立固定的垃圾集中堆放点,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把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与发展农村经济、促农增收相结合,培育壮大“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符合各村实际的特色农业,建设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庭院经济。利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进行绿化,推行农户门前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治安,引导农户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实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新风貌,建设更加宜居的农

村人居环境。

(二)培育新农民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陇南灾后重建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宣传,进一步普及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感恩教育和经常性形势政策教育,打牢广大农村群众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引导农民更好地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在广大农民中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推动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二十字”方针进村入户。全面加强农村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推动建立农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灾后重建好的宣传教育和“爱陇南、建家乡”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和引导农民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

3、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坚持在基层群众中重点宣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维护权益、表达诉求、化解纠纷,提高群众参与村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要通过开办法制栏目(专栏、专版)等,广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

育。各类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群众乐于接受,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形成观念,付诸行动。

4、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坚持把培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作为重要任务,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和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普及科学知识与弘扬科学精神相结合,突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坚持把农村致富带头人、进城务工农民、青壮年农民作为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掌握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三)倡导新风尚

1、开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活动。组织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将《村规民约》发放到每家每户,使村民人人皆知,个个遵照,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各村要在本村的村庄路口或农村公共场所设立固定的村规民约宣传牌,逐步培育群众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和自尊自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和行为标杆,营造“文明、和谐、诚信、向上”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

2、开展推荐身边好人活动。积极开展“五争一创”(争当好婆婆、好媳妇、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创建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和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教育引导群众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教育,践行道德规范、提高综合素质。挖掘报道农村普通群众中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农村先进典型,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进农村巡讲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改进交往方式,形成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讲新风的良好习惯。

3、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以城带乡的原则,推动志愿服务向农村基层拓展。发展农村注册志愿者,每村建立一支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每支队伍人数不少于30人,并坚持正常开展活动。从农村群众愿望出发,把志愿服务与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结合起来,着眼于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大型社会活动、应急救援等领域,增强助老扶弱、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传统服务项目的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动员各类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单亲特困母亲等特殊群体结对帮扶,逐步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抓好农村“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和“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建设,逐步实现国省道沿线行政村全覆盖。

(四)塑造新形象

1、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把创建生态文明新农村与开展“优

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主题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打造平安村镇,不断实现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逐步形成人人关心发展环境、个个争当陇南主人、齐心塑造陇南良好形象的新风正气。

2、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充分发挥在创建中的先锋引领作用,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党员干部的信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基层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团结进取、共谋发展的良好形象,形成人人关心陇南前途、共同维护陇南形象、共同推动陇南科学发展、共同创造陇南美好明天的崇高品格。

3、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按照各级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以国省道主干公路沿线的加油站、收费站、公路养管站、公安派出所、法庭、工商所、变电所、农村信用社、烟草公司、通讯营业厅、行政村等靠站等窗口服务行业为重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环境卫生整治,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行人性化、标准化服务,创建文明站所;以“公路建设达标、路政管理严格、运输秩序良好、沿线环境优化”为标准,清理规范公路沿线的广告宣传标语、标牌,开展“文明公路线”、“文明旅游线”等群众

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公民道德、国学经典、感恩教育、和谐文化、廉政文化、惠民政策、综治普法、农业科技等为主要内容,建设图文并茂、主题鲜明、规范美观的文化墙,使其成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一个阵地和窗口,成为群众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学习墙、美德教育墙,进一步巩固灾后重建成果,展示陇南良好形象。

三、创建标准

1、村容村貌好。⑴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生活习惯好,无乱搭乱建、乱占乱设等违章建筑。⑵村内巷道及两侧整洁,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并能及时处理。⑶修建干道、巷道排污暗沟,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自行流入排污暗沟,无臭水、污水。⑷村庄绿化美化,主要村道、房前屋后绿化,合理规划道路和公共场所,达到“五化”(道路硬化、村容净化、庭院美化、四旁绿化、居室亮化)。⑸规模化养殖场选址合理,禽畜圈养,人畜分离,禽畜粪便无乱排,并配套建有污染防治设施或综合利用措施。

2、文化设施全。⑴建成集村级科普学校、农家书屋、卫生室、广播电视信息室、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场所、阅报栏、文化墙等为一体的农村文化大院或农村文化小广场,配有管理人员,活动正常开展,作用充分发挥。⑵实现“五通”:通车、通水、通邮、通电视、通电话。通村公路硬化,村内主要路段配有照明设施;电视、电话通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0%以上。⑶ 推行“三

个一”工程建设:每村建造一个垃圾屋、购臵一辆垃圾手推车、聘用一位清扫保洁员,建立固定的垃圾集中堆放点,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3、农民素质高。⑴村“两委”班子健全,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班子”目标得以实现,深得群众拥护和信赖。⑵党员发挥“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五个带头”作用。⑶农民群众在重大问题上是非清楚、认识明确,爱党爱国爱家乡,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⑷“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不断涌现。⑸每村有3――5个实用技术人才骨干、每10个农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⑹村民感恩思进,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开展。

4、农村风气正。⑴《村规民约》内容符合要求,切实管用,入户率达到100%。⑵“文明家庭”、“五好家庭”、“道德模范”、“ 十星级文明户”等创评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正常开展,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无家庭暴力。⑶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⑷邻里关系和睦,邻居之间互谅互让、互帮互助,民事纠纷及时排解。⑸法律法规、理论政策宣传深入,村民法治意识强,自觉依法维权、履行义务、参与社会事务,合法

经营、公平竞争。⑹村民勤俭节约,崇尚科学,自觉贯彻执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现象,无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讲新风”的新风正气蔚然成风。

四、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各县(区)、乡(镇)要成立“四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为副组长,文明委成员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形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创建局面。

2、建立责任目标管理体系。要把创建“四新”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创建工作提升各项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对所承担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任务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完成情况列入各部门、各县(区)年终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考评内容。

3、建立健全考核考评机制。要逐步完善工作方法,督促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考核考评和检查通报机制,制定相应考评细则,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动态管理,年中组织督促检查,年底进行考评考核。各县(区)文明办要组织“四新”创评竞赛活动,并把创建工程完成情况,作为新一届各级文明单位、文明乡

(镇)推荐评选的重要依据。

4、建立城乡结对共建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四新”创建的积极性。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以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为载体,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在“四新”创建中的帮扶带动作用,加大各级文明单位对结对村的帮扶力度,不断完善城乡结对共建机制。

5、营造“四新”创建舆论氛围。积极培树典型,及时挖掘总结、深入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切实利用网络、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介,及时报道活动动态和工作进展情况,深度宣传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着力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第五篇:2010年总结2011年计划印发稿

2010年开发区宣传文化工作总结和

2011年工作设想

(2011年2月25日)

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喜事多、敏感节点多。一年来,在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宣传文化战线围绕“激情跨越二十年,乘势而上开新篇”这一主题,以提高宣传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增强宣传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影响力为重点,正确引导热点,积极突破难点,不断创造亮点,在建区20周年的豪迈赞歌中接受了检阅,在成功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要任务中发挥了作用,为开发区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和精神文化支撑,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获得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文化建设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视察时的肯定;区宣传办被评为广东省舆情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有关舆情信息、劳资关系、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被省委宣传部向全省推介;区团委、区志愿者服务总队被评为中山市优秀团委和优秀志愿者服务总队;开发区被定为全市广场歌咏活动示范点,承担全市广场歌咏活动现场会,活动经验在全市推广。

具体来说,2010年的工作主要在四个维度上有所突破: 一是理论武装在深度上有所突破。一年来,瞄准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精选“三个工程”(领导干部的“带动工程”、普通党员的“基础工程”和基层百姓的“普及工程”)为理论武装载体,探索出了调查研究、实践创新、优化机制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下发理论读本近3000册,组织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11次,开展各类学习活动46场;出台《开发区2010年党委中心组课题调研工作方案》,确定18项调研课题指引党委中心组成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促进了党员干部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双提升。

二是舆论宣传在效度上有所突破。围绕内宣增干劲促和谐、外宣造声势扩影响这一目标,一年来,除了开展常规宣传活动外,更侧重于内促和谐外扩影响。先后组织送文艺下企业19场,用文艺节目疏导情绪,促进了劳资纠纷的平稳着陆,这一经验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向全省推介。同时,策划实施了建区20周年“八个一”庆祝活动,即出版一本画册、创制一部20集电视专题片和一张《火炬颂歌》光盘,编写一本社科书籍和一本诗歌集,举办一场由中国煤矿文工团和海政歌舞团等国家级文艺团体担纲的文艺晚会,举办一场由火炬歌舞团和民间歌舞团等本土文艺团体担纲的文艺晚会,组织一场花车和民俗巡游,实现图册、影像、文字三呈现,专业、大众两突出,这一系列活动,多角度、多层面展现了我区建区20年来的辉煌成果和独特风貌,进一步擦亮了我区会展文化、广场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品牌。此外,组织大型外宣活动36场次,累计邀请和接待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高新区》等权威媒体在内的300多家媒体700 余名记者采访报道,累计刊发新闻3000多条、报道近500篇,电视专题片《辅警阿勇》获全省公安宣传第二名,范静宜获得镇区唯一的中山市“十佳记者”称号,电视台新闻部获得2010中山电视台通联工作一等奖。舆情信息和宣传文化信息考评成绩继续在全省、全市领先,其中我区在《广东舆情信息工作》“交流平台”栏目发稿量占全省的1/8,在《中山宣传》“企业文化”、“香山印象”两个栏目发稿量均超过全市的一半,赢得了广泛好评。

三是文化建设在强度上有所突破。去年,建成华佗山公园和5家居民书屋,启动实施了“企业文化五个一工程”;开展了摄影、书法美术等重大文艺赛事,编写《火炬新咏》和《中山火炬20年》等书籍,组建广场歌咏队9支成员达700多人,组织各类采风、大型展览、文艺演出100多场,吸引了10多万人次参与;火炬歌舞团应邀到马来西亚演出;各类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4项,市级以上奖27项,其中珊洲龙狮队荣获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3周年国际狮王邀请赛金奖。顺利完成区电视台的人员平稳过度及网络资源整合。研究部署我区文化名区建设工作,制订了《中山火炬开发区“打造文化名区•拓展文化旅游”规划大纲》。

四是文明创建在力度上有所突破。一年来,以中山市迎接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巩固广东省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为契机,以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着眼于提升人的素质和城市风貌两大环节,实施三大文明创建工程,推动文明创建上水平、提档次。一是以“悦读•和谐”读书月系列活动为载体,实施居民素 质提升工程,开展了“书香浸心灵”、“茶文化交流”等四大专题活动,吸引10多万人次参与,对弘扬崇高精神追求、提升人文素质修养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二是以评比劝导为载体,实施城市环境优化工程。修改完善《文明单位(社区)评比办法》,不断拓展、深化文明单位(社区)等评比表彰活动;多次组织职能部门检查、整治城市环境,开展网吧、校园周边环境等净化行动36场次,组织志愿者600多人次开展文明劝导活动。使我区在全市迎评工作中没拉后腿、没丢一分,城市环境、公共秩序和文明礼仪得以进一步优化。三是以“创先争优”为载体,实施良好风尚引领工程。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开展发掘树立典型、宣传学习榜样、争当赶超标兵活动,涌现出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文明社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市十杰市民等重大典型,引起了省内外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做了深入报道,起到了聚心鼓劲、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我区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总之,去年我区宣传文化工作呈现出重点突出、亮点纷呈、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在此,我代表区党委、管委会向关心支持宣传文化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向全区宣传文化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宣传文化工作要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必须坚持“站得高、把得准、跟得紧、融得深”,强化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找准结合点、选准切入点,确保宣传文化工作的方向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思想意识、发展理念、思路方法,超前策划、多元集成、综合运用,为群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宣传文化产品,让人们享受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彰显亮点,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扩影响,增强宣传文化工作的整体实力和品牌效应;必须坚持项目化管理、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督查,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精心,每一个环节都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成精品,实现各项工作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必须强调“一盘棋”思想、树立“总体战”观念,以系统化、立体化、网络化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纵向与横向、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沟通联系,增强宣传文化战线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形成统筹有力、协调通畅、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在认真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四个明显反差: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与宣传文化工作客观存在的旧观念、老套路形成鲜明反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紧迫任务与文化建设不平衡现状形成鲜明反差;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与文化产品质量欠佳、服务欠优形成鲜明反差;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与宣传管理手段陈旧、反应迟缓形成鲜明反差。这些不足和差距,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解决。

2011年工作设想

“十二五”期间,是开发区城市拓展与品位提升的加速期、重大项目建设达产的高峰期和区域竞争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提 升的关键期。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之年、基层领导班子调整的换届之年,所处时期关键、背景特殊、机遇难得。深入分析形势,宣传文化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宣传文化工作,提出一系列体现时代要求的理念观念、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关系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部署,为做好宣传文化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二是开发区2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极大地增强了宣传教育的事实和逻辑力量;三是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为宣传文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台、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们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挑战:一是随着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挑战将前所未有,难以预料的因素将进一步增多;二是今年大事喜事多,敏感问题也不少,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凝聚各方力量、培育文明风尚等任务将空前繁重;三是宣传文化工作自身与复杂多变的形势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与区党委、管委会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提高宣传文化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新力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切实明确新目标新要求,自觉肩负新期望新使命,不断巩固和开创宣传文化工作良好局面。

根据全市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的工作部署,2011 年,我区宣传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市宣传工作会、区党委扩大会和全区总结会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一二三四”的总体布局和思路,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努力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幸福开发区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今年工作的“一二三四”总体布局和思路是: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市宣传工作会、区党委扩大会和全区总结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年宣传文化工作的始终;营造两种氛围,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文化工作,努力营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建设幸福开发区的浓厚氛围;抓好三大工程,围绕全区宣传文化工作“创优出精”,抓好”十二五”规划宣传,抓好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及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宣传,抓好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宣传;突出四个重点,突出学习型社会建设、突出把好导向关、突出惠民利民和突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具体工作如下:

一、突出学习型社会建设,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在凝聚发展共识上取得新成效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我区理论学习的一大特色,并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今年,将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在凝聚发展共识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探索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方式,科学设置学习主题,细化落实学习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推动中心组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进一步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学习与思考并重、学习与工作一体,选择机关干部紧缺、急需并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设置课程,多样式多途径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行政水平和发展能力。

三是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大众化。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决策部署,尤其是围绕我区“十二五”规划和事关开发区发展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理论宣传体系,以“干部上讲坛、理论下基层”、社科普及活动和文艺演出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深入浅出的理论宣讲活动,确保学习教育覆盖各个社会群体、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二、突出把好导向关,推动舆论宣传在提高引导能力上取得新成效

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统筹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主动掌握话语权,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开发区形象。

一是围绕主脉络,投身主战场。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幸福开发区建设这一主脉络,从“十二五”发展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市重要会议精神,重点组织好全区“十一五”辉煌成就、“十二五”美好前景、重大项目建设和幸福开发区建设等宣传报道,大力宣传我区“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大力宣传我区科学谋划的实践、环境提升的实践、基础建设的实践、项 目牵动的实践、构建和谐的实践,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鼓舞群众干劲。

二是把准主基调,唱响主旋律。围绕着力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浓厚氛围这一宣传工作的主基调,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9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巨大成就,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大力宣传全区在党的引领下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良好风貌和大好形势,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

三是站稳主阵地,赢得主动权。不断加强和改进各类主流媒体、宣传阵地和新兴媒体等宣传阵地建设,重点开展危中寻机新发展、重点建设新跨越、城市文明新风貌、招商引资新成效、区域发展新形象等主题宣传,大力宣传我区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强科技、惠民生等方面的重大举措和辉煌成果;重点开展教育医疗、征地拆迁和劳资关系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轨道上来;使我区在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发展上更有吸引力、和谐上更有生命力。

三、突出惠民利民,推动文化事业在服务群众文化需求上取得新成效

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保障文化民生、提升公民素养、凝聚精神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推动我区文化建设由基本的文化权益保障向造就高品质文 化生活转变、由单向的文化供给向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良性互动转变、由注重发展文化事业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均衡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以政府、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协会、文化志愿者、文化受众等共同推动转变,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构建设施先进、分布均衡、产品丰富、服务优质、保障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抢抓文化强省、文化名城和文化名区建设机遇,按照“建足管好用活”的思路,大力推进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文化设施建设6大类36项,其中扩建或兴建5个文化广场、8家文化大院、15家社区书屋,6项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兴建民俗博物馆、设立文化创意基地。同时,对现有文化设施的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尤其针对文化管理服务人才匮乏的问题,想方设法加大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整合力度,组织壮大文化义工队伍,努力把文化义工队伍建成服务群众文化的生力军、建成我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品牌。从硬件与软件、建管用等多层面多角度构建起我区设施先进、分布均衡、产品丰富、服务优质、保障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是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总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盘点资源,找准优势,挖掘特色,按照“项目推进、园区建设、品牌培育、展会带动、政策扶持”的思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重点产业,按照《中山火炬开发区“打造文化名区•拓展文化旅游”规划大纲》要求,重点加强对文化遗产的 保护与开发,利用资本运作、创意置换等途径,将优势文化资源和城市品牌不断向外展现;突出抓好文化与电子信息、现代工艺等产业的融合,切实把两展一会办出文化特色、办成文化品牌。

三是开展层次清晰、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群众文化服务。组织丰富多彩的节日系列文体活动,创新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促进社会各层面充分参与、享有文化;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摄影、书画、歌咏、舞蹈、集邮及各类民间文化活动,举办高雅艺术进机关进校园、优秀节目下企业下小区活动,支持社区自办文化团体开展文化活动,进一步拓展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面;创新思路,提高广场歌咏活动、大家乐晚会等品牌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深入实施文艺精品战略,集中力量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冲击力的可以“走出去”的精品力作,不断增强开发区文化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四、突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以开发区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为契机,结合今年工作重点,突出抓好形势教育、文明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围绕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和宣传教育,全方位、立体式地挖掘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的精神内涵,教育党员、感召群众,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共建和谐的热情。二是深入开展以创建幸福小区为重点的文明创建活动。配合我市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评和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工作,瞄准我区建设幸福开发区这一奋斗目标,将文明创建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低重心高标准、小切入大制作,在全市率先启动幸福小区创建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新社区建设,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根本,以“文明小区”、“文明户”和“文明个人”评选为着力点,以夯实小区文体设施建设、拓展文化服务内涵为突破口,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全区七大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风尚良好、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居民普遍感到幸福的现代化社会共同体,以小区的个体文明带动开发区的整体文明,以小区的局部幸福实现开发区的全面幸福。

三是继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突出抓好净化网络、净化网吧、净化荧屏声频、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四大净化”专项整治行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依托青年志愿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活动阵地等载体,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大力开展集生活化与艺术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全面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下载2013年高考报名简报(印发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高考报名简报(印发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正式印发稿)

    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下同)突出特色、提高疗效、促进发展、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统筹利用全社会的中医医疗......

    2013年寒假社会实践通知(印发稿)

    中 国 矿 业 大 学中矿团字[2013]1号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学习宣传十八大,实践奉献在基层”主题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各学院团委(团总支):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

    淄博市扬尘防治文件(印发稿)

    淄建发〔2014〕13号 关于印发淄博市建筑施工现场 扬尘防治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局、高新区建设局、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城乡建设局,桓台县建管局,各有关单位: 为优......

    20120530-专项清理工作方案(印发稿)

    关于对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进行专项清理的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2010年工作会议董事长讲话(印发稿)(5篇)

    推进产业升级增强核心能力 为建设“千亿新矿、亿吨集团”而努力奋斗 ──在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希勇 2011年1月2日同志们: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经集团公司党政联席办......

    县委工作会议讲话(印发稿)(含5篇)

    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30日) 王 瑜 同志们: 这次县委工作会议,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特殊背景下,也是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蓄势冲刺“十二五”的特殊......

    德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稿)

    德州市“十二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德州市“十二五”科学与技术......

    20120203新一届政府班子当选讲话(印发稿)

    新一届市政府领导班子当选表态发言 ——2012年2月5日在市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无论对整个政府领导班子,还是对我个人而言,都是一个难以忘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