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原作业《耶路撒冷----天堂之城》观后感
《耶路撒冷——天堂之城》观后感耶路撒冷是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被誉为三大宗教的圣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2]为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位于犹地亚山区顶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动中心之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自己的宗教传说,都奉该城为圣地。城圈面积约1平方公里,划为4个区。东部为穆斯林区,包括著名的神庙区,神庙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及岩顶上的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由联合国管理,1948-1949年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区,约旦则占领城东旧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布定都于此。
耶路撒冷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城,对于三大宗教的追随者均有着相当重要地位。他们视这里为最接近他们心目中神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与神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可以最大程度地感受到他们的信仰。片中提及很多信徒一到耶路撒冷城中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感、亲和感和亲神感,有的人甚至不知不觉就开始啜泣,这是信仰的力量。
谈及信仰,我觉得这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拥有巨大的力量。虽然它的产生我觉得只是因为某些偶然的、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引发,然后由于当时信仰的创始人作出了一个给予当时人们以希望的光芒的解释而产生的。它其实就是一个当人们在无助时给予人们以希望、以光明的东西。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们的意义也得到了发展,到后来,随着信仰它的人越来越多,也随着传颂者的深情、真挚地传颂,使得这些信仰不仅仅在人们无助时发挥力量,而是随时随地都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例如,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什么中国人的素质普遍较低,为什么中国人做一些事很少有一致的底线,就是因为缺乏信仰,缺乏了一个来统一我们行为的准则。大家都各有各的准则,做事也有五花八门的道德标准,当然,名族团结力也一样,远比不上其他很多民族。因为人们信仰不同,人们追求的目标也就不同,那么在共事的过程中的意见偏向也不同,这对与一个国家,一个名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重大的潜伏的危险。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是唐骏写的,书中他提到企业文化,他说,企业文化是企业达到一定高度才能拥有的东西,在我看来,这其实也就是一种信仰了。其实,信仰这个东西对于个人同样重要,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来说,缺乏一种信仰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们缺乏了信仰,漫无目的地浪费着一分一秒。不管他信仰的金钱,权利,还是其他高尚的东西,只要有了坚定的信仰,势必不会浪费那分分秒秒的时间。
说完这些,我想再谈谈我对片中一些事情表达我的看法。对于圣城的发展历程,我觉得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圣地产生时期,这个阶段的信徒在圣城中遇到了一些超自然现象而把圣城初认为最接近神的地方。这个阶段的信徒人数较少,也没有什么纷争。但是随着其他教会的成立与兴起,并将此地同样认为是圣地的时候,便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圣地争夺期。这个时期,各大教会展开了厮杀,志在争夺圣地的占有权。但是这个时期,我觉得他们的信仰已经被权力蒙蔽了,我记得片中曾说,一次战争中,耶路撒冷城中血流成河,当马进入城中的时候,血都已经到达马膝盖的地方了。倘若他们真的将耶路撒冷视为圣城的话,倘若他们真的把耶路撒冷视为神之居所的话,他们在这里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屠杀就不怕污染了神所的宁静,就不怕打扰了神,就不怕神发怒吗?要知道,在他们的信仰中,人是神创造的。他们如此对待神的作品,还怎么证明他们对神的尊敬。所以,我觉得,他们当时争夺耶路撒冷更大程度上只是利用了信徒的信仰以达到争夺地盘的目的罢了。当三大教派共同拥有耶鲁撒冷后,边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内部与外部的共同矛盾期。我们都知道,后来的基督教内部分
化成了三个分派。与其说他们信仰开始有不同的观点,还不如说是权力的欲望使他们产生了分歧。对于外部,由于共同拥有耶路撒冷的关系,由于各宗教的文化不同,所以也时常爆发大大小小的摩擦。我想,这便是耶路撒冷命运的三个阶段。
还有就是在看到哭墙的时候,在看到人们把祷告放进哭墙的时候,我也产生了一种担忧,那就是人们向神祈祷一些家人、事业的时候,我在想,这样会不会让人们过多的依赖对神的祷告而使他们轻视了应有努力。要知道,毕竟,神只是虚幻的东西,那只能给人们以精神上慰藉,并不能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
在我看来,耶路撒冷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一个人无论如何都要拥有一个信仰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来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来为自己提供一份奋斗的动力。一如国外一些亿万富翁说的话,他们赚更多的钱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赚的钱越多就表示对上帝越尊敬。他们赚更多的钱,做更多的慈善,目的只为了他们心中的信仰而已。当然也不乏物质享受,但是更多的毕竟还是为了他们所尊敬的上帝。所以,我觉得中国要富强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每个国人都拥有一份信仰,让这份信仰始终坚定不移推着我们不断前进。而这种信仰还得从小培养,要知道,三岁看老。只有从小给人们灌输一种正确的观念才能让这种信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
第二篇:马原作业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成果汇报
(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题目: 经典名著选读 班级: 机自141208班
姓名: 郝渊源 学号: 201412030804
指导教师: 李文管
书名:《共产党宣言》 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阅读时间:2015年11月3日 主要内容: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宣言》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
欣赏的片段:
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我们要消灭的只是这种占有的可怜的性质,在这种占有下,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
读了这本书的收获: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根本问题,明确指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同时他对广大无产阶级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并且对低层的劳动人民鸣出了不平。揭示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讲到了社会的基本结构,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的根本规律。提升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并描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最大的思想产物,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书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作者:恩格斯
阅读时间:2015年11月4日 主要内容:
(一)这篇文章,通过恩格斯的讲述,介绍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文章开头先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
(二)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马克思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三)恩格斯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一个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欣赏的片段:
马克思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他是一个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为无产阶级革命带来新的希望。如今,我们正沿着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前进。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马克思正是与之相反的人,我相信马克思逝世前至少是幸福的!
我的收获:
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贡献的总结高屋建瓴,充分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这个发现的意义,恩格斯将它同达尔文的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相提并论,从而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其次恩格斯对马克思为无常阶级革命的奉献表达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书名:《矛盾论》、《实践论》 作者:毛浙东
阅读时间:2015年11月5日 主要内容:
《矛盾论》阐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倾向;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文章.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并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欣赏的片段:
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其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性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
我的收获: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认真研究“两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华的贡献,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书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 作者:邓小平
阅读时间:2015年11月6日 主要内容:
(一)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分析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思想不够解放的原因,以及思想僵化的种种危害,然后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必要性。
(二)确立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之后,讲话强调,解放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主要谈了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强调,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
欣赏的片段: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我的收获: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谨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刻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书名:《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作者:习近平
阅读时间:2015年11月7日 主要内容:
习近平在文中主要阐述了青年人在当代和未来的主要的作用,一定要培养好青年人,努力打造好青年人共同的思想基础。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要做好青年人的思想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促进青年人的健康发展。欣赏的内容: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我的收获: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知道了青年人在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性,我需要积极地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成果汇报
(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题目: 经典名著选读 班级: 机自141208班 姓名: 郝渊源 学号: 201412030804
指导教师: 李文管 名著:《论持久战》 作者:毛浙东 读后感: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在那个急需要军事天才来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创造了令人为之折服的军事奇迹——《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成功预计了这场中国与帝国主义、日本的战争中,将面临的战争结局——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只能持久战。
《论持久战》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在写《论持久战》时,是在抗战初期,那个全中国人都最痛苦的阶段,毛泽东在思想上点燃了全体中国人的智慧,最后击败日本帝国主义。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全面地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战取得抗战胜利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抗战不可避免地要经争的进行,日本各种战争资源的加速消耗,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此外,文中指出“亡国论” 和“速胜论”都是没有根据的。亡国论者夸大了敌强我弱的矛盾,并把它当作考察中日战争的惟一根据;速胜论者则夸大了其他矛盾,而忽视了敌强我弱的矛盾,它们是战争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
综上所述,通过通读《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使我更加感到,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和战略战术,是我们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锐利思想武器,他从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无可争辩地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和“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这两大历史命题的客观必然性,深刻地批判和彻底地驳 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论调,同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预见了抗战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制订了一整套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战术,极大地武装了全国抗日军民,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在以后的抗战实践中,中国人民正是遵循了这一伟大的战略思想,同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了机智、勇敢、艰苦、顽强的斗争,并最后取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他具体地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成功地揭示了中华民族战争和民族解放的特殊规律,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抗战理论,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论持久战》又是一部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它从中国抗战的特殊规律入手,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战争与政治、武器与人、战争中的能动性等一般的军事原则和战争规律,尤其是针对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特殊的战争现象,及其深刻地论述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普遍深入的政治动员的人民战争思想、转劣为优的灵活的战略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理论,为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除此之外,《论持久战》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它在分析中日双方对立、矛盾的因素,论述战争的发展进程和众多复杂的战略战术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的观点都做了创造性的运用和透彻的发挥,可以说,毛主席的这部宏篇巨著,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和“实践哲学”。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有着它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总体上讲,它是对当时重大的历史问题的成功回答,为我们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现和揭示客观规律,取得胜利的一般的方法论,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以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否则,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将是无从谈起。
毛泽东科学地预言到,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的抗战力量 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经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转弱为强,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时,抗日战争就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了。毛泽东指出,在相持阶段,游击战将成为我方主要的作战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在第三阶段,运动战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在抗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描画的这个战争过程的轮廓是对于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他对持久战特别是相持阶段种种特点的论述,起到了战略指导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指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为了实现总的战略方针,必须制定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是包括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在内的整个抗日战争所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
这是在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需要实行的战略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益壮大,由劣势到优势,由弱方到强方,直至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同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思想财富,他往往是站在一个超越了军事的角度来对军事行动进行表述。这是毛泽东不单纯是一个军事家的体现!它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哲学家。所以他的思想方向首先应该是先从政治层面着眼,再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思想理论来进行认识,使其能看得更加深远更加深刻。
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我们伴随着祖国的迅速成长而成长。感受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我们伟大民族有决不屈服于任何其他民族的那份壮志雄心!
在读毛主席《论持久战》一文中,毛主席当年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矛盾,根据国情制定战略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用信心百倍、百折不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投入到我们日常工作当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好主席当年的那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三篇:马原作业
姓名:尹齐
专业班级:水产1001
学号:2010308200106
大学生校内外兼职
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从高中到大学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高中有老师教学,部分被动学习到大学基本自主学习,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许多空余的课外时间,许多大学生就利用大部分课余时间投入到校内外兼职当中去了,课外的兼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就大学而言,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但另一方面,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处理好兼职和学习的关系呢?
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部分说到,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同样如此,大学生校内外兼职也有利与弊。
首先,我们要明白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专业人士指出:兼职打工,是在合理分配时间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组织或者个人付出体力和智力劳动而获得物质和精神回报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看出是建立在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的基础上的。只有明白了该如何处理合理支配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才能达到学习和兼职两不误的状态。目前,兼职打工的现象已经不再仅仅是出现在经济条件困难的同学身上,学生打工也不仅仅是为了赚到那一笔钱而已。我想应该有两发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就算是大学本科毕业也很难找到一份很好工作,所以很多人希望通过打工获取工作经验,以此培养自己的能力并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另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自主意识很强,想通过打工
赚取的酬劳,以获取一定的“经济独立”。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切记,不能因为打工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
其次,很多大学生认为兼职等相关工作能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专业人士建议:大学生兼职一定要讲究适时、适当、适量。在学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做一些兼职是最好的;就大学的目前状况来看,课外的空闲时间是很多的,锻炼一下自己也就很必要了,不过我们要协调好兼职和学习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规划是关键。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了解校内外兼职的利与弊。在合理利用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兼职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好处,可以让人先行一步,在学习和事件中积累学校之外的东西,增加社会阅历,培养交际和处事等方面的能力;兼职能够较早地接触社会。更清楚地认识社会,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如果没有适时适量的兼职,不仅会影响到学业,不能完成专业知识的储备,而且还会留下隐患-----专业知识的不扎实让你在就业时感到盲目,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这就印证了一句话,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那么兼职也有它的弊处,是不是就不应该去兼职打工呢?当然不是这样的,在如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我们如果只具备专业知识而没有社会实践能力的话,就会出现高才低能的现象,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大学这样一个有限的“小社会里”,我们的社会阅历肯定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如果只是满足
于学校的这么一点实践只是是不够的,那么合理的校外兼职工作就能拓宽我们的视野,磨砺在社会上的能力,提高为人出事的能力,也好为以后的毕业工作做准备。事实情况告诉我们:校内外的兼职受到大多数同学的青睐,就像我们的学校,就设立了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能够帮助一些学生减轻一下生活费的负担,当然,学校里的轻工和校外的兼职打工是不同的,学校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本质特点,在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工作岗位”,我们在通过学校勤工的锻炼下,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在勤工中学到学习之外的东西,另外还能增加几分学习的动力。在学校兼职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你在这种兼职中的责任,以及对工作的态度。
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对于大学生校内外兼职之一做法来看,我们需要一种辩证的目光去看待同一件事情,校内外兼职具有矛盾的统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下,并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又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大学生青睐于校内外兼职是因为它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报酬,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积累课外的实践知识,并且提前适应一下竞争激烈的社会。然而,兼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兼职需要我们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我们有合理支配时间和精力的能力,假如因为兼职耽误了学习时间,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那样才是最不划算的,一方面讲,兼职并不是我们的大学全部,也并非我们的真正工作,你必须全身心投入,相反,你只需要付
出你的课外时间;另一方面,我们拥有的知识还不够多,特别是社会经验,我们缺少在社会上的锻炼,一旦因为某一方面出了问题,将对你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以后步入职场也畏手畏脚的了。
再者,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即便相互矛盾,却在某种程度上是统一的。现在在大学里面,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如果将这些时间花在其他没有意义的事情说的话,那将是对人生的巨大浪费,所以此时就应当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兼职工作来做,一方面为了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加强对社会的适应的综合能力。现在的学习都是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的,可能会暂时累一点、苦一点,唯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胜者。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你认知到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就要求我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又如,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基础上从量变到新的量变的过程,我们要明白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脚踏实地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到事物质的飞跃;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然而当事物质的条件已经成熟,则应当把握时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曲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
以我个人的事为例吧,一个人在经历了很多以后会明白很多道理,面对困难的时候必须想办法去解决,在我的印象中我是一个比较胆小内敛的男生,到了高三毕业的时候,母亲才允许我一个人乘车到武汉来,高考完以后,父亲帮我找了一份保安的兼职,在那里我尝到了辛酸苦辣,虽然是学生,但是和别人的待遇是一样的,顶着烈日在学校里面巡逻,虽然时间不长,但武汉的天气实在让人受不了,当时,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能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怎么工作的,也许条件更艰苦,工作时间更长,但是他们不会对我们抱怨,当你实在想放弃时,想一想自己的父母就又有动力了,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做的兼职其实没什么的。从开始打工到结束,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样子,我只赚了800多块钱,还不包括食宿费,当时我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得到那么少的回报,然而静下来想一想的时候,我知道,我毕竟还是一个学生,我不可能给被人带去很大的效益,公司的老板也只是利用兼职的廉价劳动力来获取公司的效益,所以我们的用处不大。
转眼到了大学,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多少让人有些不自在,迷茫、困惑。对于我的已经失去的大学一年,我表示很后悔,大部分时间都耗费了,唯有一点不遗憾的是,加入了几个勤工组织。大一上学期我加入了大学生文明值勤队,在这样一个勤工组织里面,我收获了很多到东西,诸如,为人处事、待人、工作态度等等。也许在队里确实有点累,对你有点影响,但在另一方面,你自身却得到了锻炼,那样不也可以吗?在值勤队待了一学期我就退队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勤
工生涯的结束,在大一下学期我又加入了楼管会,在这里,我继续我的勤工生涯。首先我很开心能够找到勤工可做,我能够通过勤工获得一定的酬劳,虽然不多,但是那是对你的工作的一种肯定,自己有一个狂妄的想法 :做遍学校里所有的勤工。不过看样子是不能实现的,因为学校里的勤工太多了,是做不完的!
到现在为止,我还在楼管会,对于我做了一年多的勤工,我很满足,也许每一份勤工都是一份小小的“工作”,在每一份工作中我能够收获到东西,我能在学校勤工的记录册里留下子自己的名字,不需要太多言语,太多解释,需要的只是你对工作的认真态度,问一问自己,你的责任是什么?时刻提醒自己,才能在紧急的情况下达到最大。
有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到外面去闯一下,但是心理却还是有点害怕的,毕竟校外还是不安全的,社会上更是乱糟糟的,若是遇到什么骗子之类的,该怎么办呢?大学四年一晃就过去了,我们该如何在课余时间锻炼自己就成了一问题,学校勤工只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而已,你遇到的人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大家基本都坦诚以待,体现不了那种“官高一级压死人”的现象,你也不会体会到那种激烈竞争的程度,更无法深入了解谁需要怎样的人才。
最后,面临在大学校园兼职的利与弊,我们到底该如何真确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呢?!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我们还是一个学生,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努力学习和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合理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我觉得只要自己过得充实就好,适量安排兼职打工的时间,不要太过于注重工作的结果,要制定长远的人生目标和短期的目
标,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计划;兼职一定要谨慎,特别是校外不知名的公司,不能盲目听从,要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请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大学生的兼职的利与弊就是一对矛盾,究竟哪个是主要的,那个是次要方面,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其实,利弊是相对的,如果太注重结果的话,弊大于利;反之,如果注重的只是兼职的过程,那么利大于弊。对于大学生校内外兼职的问题,我们要认真考虑。不管你是已兼职的,想兼职的,还是正在兼职,都要在学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正确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正视校园内外兼职的利与弊,那么你会发现,你的学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双丰收,展望一个美好的前景!
第四篇:马原作业
树立正确的思想并付出行动
我大概用了一上午才把这篇文章读完,里面的哲学道理实在太多,一时根本消化不完,唯有慢慢品味才行,看的过程中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也有许多很久没有想明白的事豁然开朗。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的一篇内容精粹,逻辑严密,篇幅短小的哲学论文。用通俗的简明的大众语言,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大道理。核心思想就是:正确的思想只能从三大实践中来的,再通过三大实践来验证思想的正确性。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这就是人类正确认识客观主观世界的正确知行观。
文章的开篇便向我们阐述了:“人怎样才能有个正确的思想呢?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对此文章讲到了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物质到精神,说明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二个飞跃是从精神到物质,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也就是说明人的思想是从实践中来,想要验证思想的正确性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我们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想要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想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就必须付出实践。
对此我想到了中国的近代革命。中国的近代革命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波澜曲折的过程。清朝末年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革命人士正是通过对下层人民以及上层官员乃至整个中国的所观,所感和几年旅居海外对民主制度的感触才使他们萌发了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思想。但经过随后发动的广州起义、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民国统治下人民内部的矛盾日益加深,我们才认识到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思想是错误的。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中国,一些革命积极分子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萌发了社会主义救中国的思想。随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他们发动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革命过程中,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通过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验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总的来说,中国革命史就是一个寻求正确思想的过程,实践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的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所谓思想决定一切,一个正确的思想才能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只有走上正确的道路我们才能拥有光明的明天。但是如果光有正确的思想却不付出行动也是不行的,那样就是空想,没有实践的思想不一定是正确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文讲的另一个哲学道理是: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的东西总是与错误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是相反相成的。这篇文章巧妙地运用设问的方法在立论中渗入了驳论的成分,增加了议论的容量,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这是一个具有三个选言肢的选言推理,它的形式是否定肯定式:人的正确思想或者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或者是从实践中来的,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所以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从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说法都是唯心主义的: 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们用“神的启示”、“天赋观念”或“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来说明认识的来源。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褒扬“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把认识看作是主观的东西。文章用这两个设问句,写得很通俗,但包含了很深的含义,批判了客观唯心主义,由此可见,深入浅出是本文的一个特点。第一个设问,提出了一个哲学上的根本问题,精神、意识从哪里来? 第二个设问,揭示了唯心主义的另一派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认识,也紧接着加以否定。然后旗鼓相当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收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对客观实际情况最了解,他们的“呼声”、“愿望”既是对客观实际的最真切的反映,又包含着对自身的利益要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我们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提出和采取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改革和建设的措施。因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沾上“四风”的,往往忽视甚至漠视或无视群众中的正确意见,做一件事光凭主观臆断去解决问题,与党的宗旨相悖,脱离了群众路线,这就必须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还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在当前认真重学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更有必要和必须!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该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有一定的学习技巧,还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思想决定一切,一颗成熟的大脑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前方的大路。根据毛泽东主席的观点,我们要深入到生活中。只有实践才是最好的锻炼自己的方式,也是最好的获得自己思想的方式。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切身的体会,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并得到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从而得出自己的正确思想。
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就应该明确正确的思想从何而来,怎样得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获得正确的思想,最后我们要把正确的思想,贯彻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去完成我们的使命、我们的梦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五篇:马原作业
两题选一题(不少于800字)
1.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2.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建造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请回答:(1)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2)当前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