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三步管好90后新员工
企业三步管好90后新员工
最近一位在大企业做人力资源总监的朋友在为招聘问题而苦恼。谈起近期招聘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90后年轻人身上。原来,从2012年起,几百万 90后毕业生进入职场,他们眼光高、要求多、脾气大,动不动要求翻番薪资、超长年假、拒绝加班等,一旦觉得某些期望不能得到满足,立即抬腿走人。企业简直成了他们的临时停车站,还没停稳就驶向下一个目的地。这位朋友深感90后职员难伺候,新人难招难留。可企业急需用人,如今的劳动者主要构成群体又是90后,为此他很着急。
他说的这个现象,其实是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普遍头疼的问题。想起刚刚在《每日新报》上看到的90后任晓鑫的职场故事,或许能给这位朋友,以及很多企业一些启示:
1991年出生的任晓鑫具有典型的90后特征——爱玩、挑剔、折腾……初入职场,她也有过好高骛远的心态,但经过职场的磨砺,她修正了对待职场、工作,以及自己职场定位的看法,务实地瞄准企业提供的对口机会,选择站在高平台的基础岗位。
刚入职时,年轻的她无法适应苛刻的制度——不能带手机、不能穿漂亮衣服、工作期间不能随便和化验室以外的人接触等,但企业及时给了她学习机会和提升空间,使其在适应期稳住了心态;作为一个敢说敢做的90后职场新人,当精力旺盛没处使时,企业给了他们竞选班组长的机会,适度放权给90后新员工。任晓鑫抓住机会,成功进入晋级通道,快速完成职场上的第一次跳跃,从毕业到晋升,整个职场之路节奏紧凑,步步提升。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想用好90后员工,企业要针对时代赋予他们的独特性,及时建立激励制度、提升软实力,并敢于放手让90后去做事,包容并适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明确职业成长方向、快速适应环境,如此就能使其顺利融入社会、融入企业,在找到自己职场方向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
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应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人性化管理,顺应激励员工
90后刚入职时,对一切都陌生,企业应及时引领他们步上职业轨道,多订小成目标,一旦完成应适时激励,引导他们以小成牵大成的信心。
2、中期提供学习环境,提高软待遇
90后员工特立独行,排斥死板的制度,对新思路和新做法感兴趣,用人单位应多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让其感到学有所用,工作中还能继续收获,在此期间他们也能逐渐适应和融入了企业;
3、后期授权化管理
90后年轻人桀骜不驯的特点多体现在他们创新的想法多,不愿意套在旧制度中,适当给他们话语权和行动权,让他们感到有自我价值空间,他们就愿意在工作中成长,从而进一步融入企业,并成为推动企业进步的主力军。
第二篇:管好企业的生命线
管好企业的生命线——财务
本文摘自史光起新书《颠覆——中国市场营销与管理规则》
案例:资金链之痛
隆源办公家具厂(化名)是一家中小型家具生产企业,成立4年来受当地经济高速发展影响,销售一直持续增长。虽然财务管理相对薄弱,但因为企业一直赢利并高速发展,所以没暴露出什么问题。
此时一家经营不善的饲料加工厂濒临破产,隆源家具厂的刘总经理早有多元化发展的打算,加之当地饲料加工行业近年来非常红火,收益情况很好。于是,刘总拿出所有流动资金把这家饲料加工厂收购下来。此时隆源的资金链已经绷的很紧。刘总则寄希望于家具厂可以陆续赚钱,而饲料加工厂也可以扭亏并产生效益,逐步缓解财务紧张的状况。
但事实却并不那么理想,因为对新行业缺乏了解,管理及营销能力很弱,渠道等各方资源又十分匮乏,新厂接手后企业继续亏损。而原有的家具行业此时又遇寒冬,整个行业陷入低迷。此时刘总才感觉到资金不足的压力。于是,开始减少投入,压缩生产成本,这一调整却发现了很多管理与财务上的问题:挪用公款、虚报开销、拿采购回扣等。刘总气愤地开除了几名损公肥私的员工,但企业本没有规范的财务部门与财务制度,而此时市场与内部都出现了问题,靠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治本,于是求助于专业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介入后经过审核发现,问题不仅仅是一些小的贪污行为那么简单,还有企业负债不合理造成的资金紧张与利息损失;固定资产过多闲置造成的资产损耗;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资产流失等。而眼前的市场危机如果不及时解决,后果将更加严重,能解决眼前问题的办法只有两个:
1、向银行贷款;
2、卖掉或破产饲料加工厂。
此时恰逢宏观调控,多数银行只收不贷。刘总的企业平时和银行又没什么来往,此时想贷款看来是没什么希望了。而要把花大价钱买来并精心经营,已经投入很多精力与资金的饲料加工厂进行破产处理,刘总实在接受不了,最后决定将厂子转让出去。但一时没人接手,各项消耗仍然继续着,而两个厂子的市场前景也都没有转机的迹象,而几笔银行贷款马上就要到期。
这时原行业渠道中的一家经销商因期货投资失败,负债几百万。情急之下低价出货隆源的产品,变现后失踪。刘总的企业损失近80万元,这对一个处于资金紧张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打击无疑是很沉重的。最后刘总实在撑不下去,忍痛对饲料加工厂实施了破产,将固定资产变卖后偿还了银行的到期贷款,度过了眼前的危机。
刘总的这个决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凭经验判断,如果企业度过了这段时期,饲料加工厂的经营、生产、渠道等步入正轨后,市场前景会非常乐观。但目前却因为资金问题不得不采取下下策——将充满希望与未来的企业实施破产,这样不仅错失了机会,更损失惨重。此事过后,刘总痛定思痛,对企业财务制度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增设了财务部,并把财务指标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参考因素,做重大投资决策时也都充分考虑财务因素。重要却不被重视的财务管理
在中国,尤其是中小企业中,都把市场营销工作放在首位,认为搞好市场营销才是企业生存、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于是投入大量,甚至全部精力、资源在市场营销活动上。一些注重管理的企业主会分多些精力在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工作流程等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上。这些都是对的,没有市场企业将无法生存、发展;没有优秀的管理,企业将失去竞争力与原动力。但却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企业重视营销工作是因为它是企业“搂钱的耙子”,而管理工作也多围绕着如何强化与维护这个赚钱的工具,但是却忽视了企业财务管理,这个企业“装钱的匣子”。结果导致企业赚的钱虽多,但是却不能有效的把钱管理好,利用好,甚至再次白白溜掉。
我国一些企业中,财务部门似乎只是一个金钱统计与中转的部门,只要能入账出账,对得上账,就算财务管理。对比起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对财务部门的重视、投入与有效的利用,让我不禁要大声的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的中小企业疾呼:你们该将企业财务纳入经营战略的范畴了。那样才能避免资金链之痛,减少损耗浪费,并且有效使资本为企业经营服务。资金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很多企业的老板不懂财务,也没有经常查看财务报表的习惯,又往往把财务部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开,只有在年终或企业出了重大财务问题时,才去关心财务报表。财务人员在很多会议上不过是列席,财务部成了一些企业的“冷宫”。一些小型企业财务不是老板一把抓就是会计、出纳一人包办。虽然压缩了人力成本,方便了财务进出,但却加大了各项不确定性风险。虽然财务部门可能是老板的亲友来掌握,降低了一些内部风险,但是这些人的专业能力不足又造成了更大的外部风险。我们下面看看对财务管理的忽视极容易造成的三个方面的风险。
一、企业内部风险
对财务管理不严,财务控制力弱,极有可能产生资金的内部损耗,如挪用公款、贪污等问题;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管理不到位会产生资产耗损,而出了问题时又无从追究,造成严重的资产浪费。这些情况在每个企业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虽然管控不能完全杜绝这样的现象,但是加强管控,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开支与损耗。通过对一些资金、资产管控较好的企业进行研究,发现它们的利润结构中,内部资金合理使用与财产管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邯郸钢铁厂,是典型的传统低附加值企业,产品没有太多差异化,卖的就是真才实料,为什么很多钢铁厂亏损,而邯郸钢铁厂不是最大的钢铁厂,也没有任何社会背景,在同等商品价格的情况下不仅盈利,而且利润丰厚呢?原因就是市场利润空间相同的情况下,邯郸钢铁厂成本控制的好,资金使用合理,资产有效调动,使利润率明显高于同业。由此可见,赚钱是一种能力,而省钱,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于资金与资产最敏感也最熟知的就是财务人员。
二、市场风险
企业主多善于发现并把握各种市场机会,于是有了多元化投资、专业化扩张,或者产业整合等市场动作。而想要抓住这些机会必须要动用大量的资金,此时往往资金链绷的很紧,一旦遇到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极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如果内部控制系统失灵,现金流周转失控,更容易陷入支付危机。
比起大胆使用资金的企业,还有一些企业则过于保守,认为现金越多越安全,致使大量现金未参与周转,造成资金闲置浪费。更多的企业则是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或原材料等,使现金流变得紧张,导致企业无法应付经营活动时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还有短期借款用在长期投资上,长期借款用在短期投资上,造成了还款危机或利息损失;没有建立严格、科学的赊销政策,应收账款过多,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造成资金回收困难,甚至很多变成坏账;缺乏计划,过多的产品库存与原材料囤积,也是很严重的财务风险。
当然,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融资约束,不可能所有企业每个时期都能保持财务平稳,偶尔的财务状况异常可以接受,但经常出现异常就要引起企业的重视。
三、融资渠道风险
中国的融资体制还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基本就是依靠银行,而银行往往教条呆板地依赖信用评估和抵押担保,很少注意企业的现金流、资金使用结构和风险控制。一旦企业有危机发生便急忙追款,这样就更进一步加速了企业经营困难和财务危机。
如果企业有以上问题出现或防止以上问题出现,该如何应对呢?
1、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首先企业主自身需要增强财务意识,加强对财务知识的学习。同时对财务部门加大重视,使其发挥更大的资金稳定与高效利用的作用,同时规范财务制度,堵住财务漏洞。加强资产管理并由财务部门监测消耗与利用率等指标,作到充分利用资产价值,避免浪费与损耗。其实这个环节属于企业内部的主观问题,变数较少,可控性还是很强的,只要管理者意识到了内部财务与资产管控的重要性,过问并监督,防控还是相对容易的。
2、市场风险应对策略
这个环节相对复杂,而且可控性低,变数大,企业内部财务问题至多是造成一些资金的损耗,而外部财务风险则可能使企业因“失血过多”加“供血不足”而死亡。当年锐不可当,迅速掌控多个行业主导权的新疆德隆集团,就是因为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导致跨多行业,拥有十几家企业,资产几十亿的德隆帝国轰然崩塌。德隆集团有着众多资本运作的高手,营销的专家,但是却因为没有一个重视财务——这一企业命脉的高管,导致其迅速开疆扩土,势如破竹,又迅速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崩盘。
市场化程度越高,经济环境越成熟,财务管理就越重要。二十年前做生意不需要财务管理,十年前则需要,而今天,则是非常需要,需要到必须把财务管理上升到经营战略层面,企业要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贯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及每个人。把财务与企业经营活动联系起来,这样基本可以确保在营销活动时不会出现大的资金问题,而生产型企业更要时刻把握资金动向,因为这关联到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渠道商及众多利益相关者。
能够把企业财务管理有效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的高度上,就需要企业主能看得懂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最大的几种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不仅可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财务表能够发现危机及冷静客观地做出战略决策。通过查看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来了解资产与负债比例是否安全;负债的使用是否合理——银行的长期贷款是否使用在长期的投资项目上,是否产生资金闲置或支付危机,贷款利息的不合理损耗等;或通过损益表来查看成本、收入、效能等。外部投资时通过参阅财务数据可以知道计划的资金支持情况,风险情况等。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财务出身或重视财务的管理者所作的重大决策其风险性都很小。
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利用财务部门的专业性与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投资、资产重组等项目的风险、成本、收益等做出评估,从财务管理角度给出建议;准确预测资金回收和支付的时间;提前对财务危机做出预警,比如流动现金过少、负债过多、存货积压过多、应收帐款过多等。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比如不能用短期贷款来购买固定资产,做长期投资;而长期贷款也不要用在短期投资上。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或利息的损耗。
要预估出未来6个月到1年的现金流量和新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并多估算出15%——30%的现金流量。这样遇到一般的市场问题时基本都可以应付。保持合理的应收帐款比例与减少存货也是有效降低市场风险的方法。
如果企业没有能力或必要,可以将财务外包给专业财务公司,这样即可以客观有效地间接管理财务又可以节约开支。
3、融资渠道风险应对策略
在我国目前市场情况下,中小企业除银行贷款外,基本没有其它的融资渠道。当然,有机会发行股票、债券或有风险投资商支持另当别论。因为企业资金来源有限,融资又很困难,企业平时就要和银行搞好关系,比如要认识几个银行关键岗位的人员,建立良好的信贷形象等,不要等出了问题或要贷款的时候才想到联系银行,平时维护好企业的信用非常关键。集中把钱存在1、2家银行,这样你对银行来说是大客户,贷起款来会容易些。
银行不去监督和控制企业的风险,企业就要自己去控制和监测,因为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负债率太高将加大经营风险,因为中国经济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宏观调控,许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一个正常负债的企业,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难应付。而对负债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大一些的企业要建立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财务危机应对机制等,时刻把财务指标降在风险线以下,小的企业也要有专人负责财务风险的管控。
财务健康让企业发展的更快,走的更远
很多大企业都是失败在资金链的断裂上,如德龙、顺驰、太平洋、三株等,中小企业则更是难逃资金链成为锁喉枷锁的怪圈,我们当以此为鉴。资金就像血液一样,是维持一个企业正常运转与发展的根本,时刻保持财务状况的健康非常关键。赚钱重要,而管钱更重要,我们不仅要有赚钱的能力,更要有管钱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健康持久地发展。
第三篇:施工企业如何管好用活资金
浅谈施工企业如何管好用活资金
【摘要】笔者分析了当前造成施工企业资金紧缺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管好用好资金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金活动贯穿始终的,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而资金管理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是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资金管理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因素导致了施工企业资金紧缺,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资金管理问题已成为施工企业当前刻不容缓、亟待加强的一项中心工作。
一、造成资金紧缺的主要原因
(一)施工垫资与注入履约保证金过大
近年来,建筑市场施工队伍急剧膨胀,建筑工程供不应求,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时,提出某些不利于施工企业的要求。其中,施工垫资和注入履约保证金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尽管垫资方法和注入履约保证金名义不同,但最终结果是要求企业先期必须垫付大量的资金。而作为施工队伍的企业,为了在建筑市场抢占一席之地,以满足“养家糊口”,往往会硬着头皮到处拆借资金,有的甚至采取银行贷款方式筹集资金,以承诺对方的施工垫资和履约保证金条件。施工企业一旦为某项工程垫资,则会身不由己,或者丧失先期垫资应获取的收益,或者承担垫资带来的资金成本。但这样的垫资工程,完工后垫资款则大部分转变成拖欠款。一般来说,拖欠款是以垫资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垫资,就不会有拖欠款的大面积和长时期存在。由于摆不脱垫资的困惑,也就难以解除拖欠的压力。
(二)管理薄弱,导致资金使用效益差
企业各项费用的实际开支虽然制约于计划控制,但又未能达到实际有效的控制,致使各项费用的超计划支出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客观上因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有许多意想不到但又必须支出的项目,增加了各项费用的实际支出数;主观原因却是一些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切实有效地抓好计划控制这一关键环节。表现在:一是购买固定资产超过了企业资金承受能力。企业迫于竞争和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走向社会,找米下锅,特别是在承揽一些“高、难、精”的工程项目时,必须要具备精良先进的专项设备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为了揽到业务,企业不得不动用“家底”,或向银行借款购置专项设备。二是加大了管理费开支计划。由于承揽工程项目繁杂,点多线长,遍地开花,新开工一个点,一条线,众多的人马即投入追踪信息,投标揽活,开工典礼,加大了差旅费、招待费的开支计划。三是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由于点多线长,上一个队伍就必须开一个银行账户,有的甚至一个单位多头开户,致使资金分散沉淀,造成浪费。四是备用金管理不善。备用金管理工作作为资金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被人们忽视,有的单位甚至不把它纳入资金管理的范畴,致使备用金余额日益增长,有的个人借款甚至达几十万元,从而造成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二、如何管好用活资金
(一)注重投标环节
投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竞争的开端,是企业资金注入的源头,要搞好资金管理,必须从源头抓起。当前,施工企业要想找到活干首先就得参与投标竞争。由于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找活的确困难,为了中标彼此之间只好压低标价。这种做法仅仅是为了中标是可取的,但是单纯中标并不是最终目的。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才
是最终目的。因此,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来说,投标之前应当科学运筹,精心测算。一是要了解建设单位资金及其到位情况;二是要了解建设单位的资质等级及其信誉程度;三是要掌握所投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四是要确定我们的最低标价。如果该项目需要施工单位垫资施工的话,还应认真分析研究,全面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就是说必须考虑到垫资期限,存款与贷款利息的差额以及建设单位的偿还能力等诸多因素。通过全面分析之后决定该标是否可投,再做出正确的决策。因为基建项目复杂多样,投资金额大小不等,区域分布也比较分散,尤其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全面分析。要始终坚持“项目要选准,期限要明确,效益超利息,资金有保障”的原则,坚决反对有标必投,盲目追求中标率或只讲求产值不讲求效益的片面思想。
(二)加强资金管理,管好用活资金
如何加强资金管理,管好用活资金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而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推行现金预算管理制度
现金预算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定期编制现金预算表的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支出进行预算平衡,并严格按照现金预算表计划,组织落实当期现金流入,执行当期支出项目,以达到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一种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实施现金预算管理,能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管理职能,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通过对资金周转的全过程组织控制,达到缓解资金紧张状况,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目的。因此,现金预算应本着“量入为出,节约使用,保证重点”的原则编制。对编入预算的现金收支项目要进行认真分析,现金收入项目要确保按期落实;现金支出项目要逐笔研究,优先供应施工生产和经营急需以及职工工资的发放。施工垫资、履约保证金、购置固定资产都要提出可行性报告,不但要看单位财力的可能,而且要充分考虑资金的供需情况,要把“以收定支”作为供应资金的依据。财务部门要及时给领导提供资金收支情况,为企业经营决策当好参谋。
2.控制专项设备的购置
为全面提升施工企业承揽国内、国外工程项目机械化施工的能力,满足建设单位对工期、质量的要求,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信誉,适当购置部分配套的和急需的专项设备是必要的,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
一是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做好设备购置的论证工作。论证是不是急需购置的设备,是不是性能最好的设备,是不是质优价廉的设备。二是根据本企业的施工专长,侧重于一个专业设备的依托,成龙配套。三是在承揽到“高、难、精”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同时购买配套设备,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四是设备的需量和型号,必须与本企业的经营能力相适应。五是以设备的先进、适用为前提,避免脱离实际的贪大求洋。
3.压缩各种费用支出,强化计划管理
企业必须做到支出有计划,开支有标准,成本有控制,坚持“一支笔”审批签字制度,促使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冲击下,树立过紧日子(下转第23页)(上接第21页)的思想。各级第一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真正把节支降耗,杜绝浪费,强化成本控制工作重视起来。严格内部管理,做到各项开支必须遵守有关财务规定,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标准,达到扭转资金困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严格控制银行开户
开户单位必须是设立财务机构,独立核算的建制单位,开户应本着“保证必须,尽量集中”的原则,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的建创只开设一个基本账户,对规模较小的核算单位或临时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分账不分户”的形式,多个核算单位共设一个账户,尽量压缩开户数量。非独立核算的单位不允许开设银行账户。
5.降低施工垫资的风险
为了避免施工垫资所导致的拖欠款恶性循环的隐患,企业对新上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准垫资施工。对个别工程项目因维护企业信誉,并且建设单位有明确要求需要垫资施工的,必须要有具备担保资格的建设单位进行担保,并经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6.做好各项保证金的监管工作
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向建设单位支付的投标保证金,应在招标文件规定时间内,落实专人负责催收。企业在中标后,向建设单位支付的履约保证金,应根据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规定的返还方式和时间,及时成立催收领导小组,并明确责任人和催收目标,确保按期收回。
7.抓紧各种拖欠款的催收工作
一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拖欠的各项款项,应逐项逐笔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并对每项拖欠款的发生时间、金额、形成原因和债务人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资金安全可靠。二是企业对各项拖欠款的清理和催收工作,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实行责任制管理。对按期催收回拖欠款成绩突出的责任人,应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未能履行职责,应收而未收回拖欠款的责任人,应视情节追究经济责任。三是对个别拖欠时间长、情况复杂的应收账款,在第一手资料齐全,申述理由充分和法律受理有效期内,力争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欠款,规避坏账债权的隐患。
8.加强备用金的管理
一是要严格备用金借款规定,对已挂账的备用金,应在规定期限内督促借款人办理报销手续,坚持“前账未清、后款不借”的原则。二是备用金应按借款单位设置明细台账,逐笔登记备用金的借款及报销情况,每季进行核对,对拖延不还又无正当理由的借款人,应及时从其工资、奖金中扣回。三是对调出人员必须全部偿还备用金借款,并经财务部门签字后,方可办理有关调转手续。
资金管理是企业的综合管理集中体现,在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如何管好用活资金是关系到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说起来简单,运作起来复杂,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当前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管好用活资金是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尤其是财务、经营、计划、物资等部门应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改进方法,由事后分析改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真正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效”,确实把资金管理当作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重视起来,并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同时克服那种单纯的只顾生产,不顾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只有这样,资金才能管好用活,企业才能更加充满活力。
第四篇:管好员工健康就是办好企业
管好员工健康就是办好企业
开篇语:健康是一辈子的大事,健康知识也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的。为了给大家“充电”,本我们开设“健康大讲堂”专版,希望给健康教育专家一个平台,将各地讲座汇聚于此,各方理念展现于此,以方便广大读者汲取精华,为自己的健康服务。
2010年12月17日,在“健康中国2020第二届中国健康管理论坛”上,王陇德教授做了“关注健康,聚焦员工”的专题演讲。他强调,健康管理是一种成本低、产出高的战略投入,对中国企业的意义尤其重大。
健康就是生产力。一个人的健康是自己的财富,一个名族的健康则是国家的财富。如何让“国家的财富”不会流失,健康管理就是一种成本低、产出高的战略投入。今天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起:一是劳动力人口健康状况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二是我国国民及职工的健康现状;三是提升健康水平的策略与措施的考虑。
2005年,疾病造成的总经济负担达24亿,相当于GDP的13%
注重员工健康不仅节省医疗费,还能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在我国,疾病造成的总的经济负担,2005年已达到24亿,相当于GDP的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测算,仅仅因为心脏病、中风、糖尿病所致的经济损失,从2005—2015年,我国将会损失5580亿美元。
疾病不但造成了大量直接损失,而且还造成了许多间接损失。它可以从多个方面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比如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生产力下降等。还影响行政部门的工作,像这一些非洲国家,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达到30%—40%,这是非常严重的,导致这个民族几乎处于一种民族消亡的边缘。像津巴布韦,2/3的议员补选是因为未公开病因的死亡。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国际上有非常多、用注重员工健康来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的企业。比如说强生,他们做了一些关于促进员工健康的项目,包括降低危险因素、增加健康行为、早期
发现疾病和控制慢性病等。通过这些措施,一些员工的危险因素达到了明显改善,每个职工每年也节省了大量医疗费用。在项目实施后,第一年到第四年,员工医疗平均费用分别节省了91.99、131.02、355.54、413.10美元,平均约为224.66美元。
还有一些企业规定,如果你多吃水果和蔬菜就给你补助,以及提供一些健康咨询、危险因素评估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职工的一些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胆固醇都有了大幅度明显下降,这是他们统计的例子。
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100人里不到7人
男性医生的吸烟率和肥胖率却分别达30%和34%
卫生部此前还做过一个全国性的《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从其中一些数据上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100人里不到7人;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100人里不到5人。这就是我们多年来没有重视健康素养的重大后果。我们也注意到,像张悟本这样的人在那里瞎忽悠,信的人却非常多。这也是健康素养不够的佐证。
还有我们的医生,中国医师心血管风险评估项目结果显示,医生的吸烟率,男性达到30%;肥胖比例男性占34%。这就是我们很多心血管医师在给别人看心脏病时,自己的心脏却放了很多支架的典型例子。北京人民医院35岁以上在职职工的体检数据显示,血脂异常者占47.9%,脂肪肝占32%,高血压占15.3%,高血糖者占10.4%,慢性病已成为职工健康的最大威胁。
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全国劳动力因慢性病休工:36亿天/年占64%。因慢性病劳动力人口长期失能:37亿天/年占75%。到2020年估计将有85%的死亡归因于慢性病,而70%左右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发生在劳动力人口。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不健康饮食和摄入过量、缺乏体育锻炼、吸烟。
聪明的企业主将工作场所的健康教育当成一项重要投资
我国要把如何将健康知识浅显地告诉百姓当成任务来研究
美国曾有一位部长说,企业应该认识到糟糕的健康状况意味着低生产力和高健康保险费。聪明的企业主也越来越发现,投资于工作场所的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和疾病预防是一项正确的决策。
健康促进工作不容懈怠。为此,卫生部倡导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还有全民健身条例。北京市也恢复了工间操。“健康教育”作为“健康促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广泛开展。世界卫生组织30年前就提出“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这方面国外做得比我们好。比如日本在大战以后,它的“大篷车”开在街上,车后门一打开,营养师就在街上教大众怎么做营养餐。像新加坡,也有专门的网站教人们合理膳食。
另外,还要加强对潜在生产力的教育,就是我们的学生。中国有句话讲,“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因此,我们必须要研究怎么将健康知识浅显易懂地教给老百姓,让他们易于操作。比如美国科学家提出,40岁以上的人膳食结构要遵循“十个网球原则”,很直观,很通俗。
除此之外,开展重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实施二级预防也很重要。我国脑中风死亡率非常高,比发达国家高出四五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像偏瘫、失语、失明,在国际上是可防、可控的,如果对危险因素极早进行干预的话,绝大部分人可以不发生。这说明我们在这项工作上开展得很差。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体会。我觉得健康可以说是生产力的保障,健康的员工则是一个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健康管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讲座精粹
“十个网球”原则
如何教育百姓科学饮食,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把握膳食结构的原则,我觉得很好,推荐给大家。他们称之为“十个网球原则”。网球大概比我们拳头小一点。这十个网球就是每天主要摄入的食物量,那么如何分配呢?每人每天吃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的肉;相当于2
个网球大小的主食(米、面、谷类等);要保证3个网球大小的水果,建议每顿饭前吃一个水果,吃不同种类的水果;不少于4个网球大小的蔬菜。
运动三大好处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中原有的一些活动都被现代化的工具所代替,身体消耗能量明显减少。美国的调查显示:35%的冠心病、32%的结肠癌和35%的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经常处于静态生活方式中和缺少体力活动。其实:
1.运动可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冠心病。
2.运动可增加肌肉细胞膜上能与胰岛素结合的靶位点的数量,并提高受体的亲和力,减少胰岛素抵抗,预防和减轻糖尿病。
3.运动可增加成骨细胞活性,调节钙平衡,使骨形成增加,改善骨质疏松。
不与社会脱节,就不会孤独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姚贵忠教授 张燕波博士 《
就像赵本山的小品《钟点工》里的经典台词“屋里憋屈型”一样,“空巢老人”是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名词。空巢原本指小鸟离巢,如今却形象地用来描绘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空虚寂寞的老人们。
调查显示,自2001年起,我国正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而现在,全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已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
对于更多的老人来说,物质养老不再成为问题,精神上的依托、心理上的慰藉才是迫在眉睫的需要。再优越充足的物质生活都无法掩饰老人内心对空虚和孤独的极度恐惧,以及对尊重和关爱的迫切渴望。“有人花钱找乐,有人花钱吃喝,还有人花钱找人唠嗑”。前一阵子,就有一位寂寞的老人在商场里,专门找人陪他聊天。
首先,衰老的来临会挫伤老人的自信心,减少他们的生活积极性。其次,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会带来失落和孤独感。若没有新的内容填补,很可能影响健康。此外,有些老人不能适应新角色,或者担心退休后经济窘迫,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变得自卑多疑、挑剔苛责,甚至悲观厌世,患上“ 老年性抑郁”、“空巢综合征”。
其实,在大家为“如何安度晚年生活”出谋献策的同时,作为“空巢”的主体,老人们更应该主动出击,改变养老观念,积极发现并寻找老年生活的快乐。在主动搞好人际关系,健康条件允许下,做一些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从中得到乐趣和自我满足。有了这些法宝,相信每一个老人都能达到“乐天安命,怡然自得”,“空巢”不“空心”。▲
不和热点脱节
读书上网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86岁生日时,开通了个人网站。于老平时便关注社会发展与热点话题,喜欢与年轻人交流,乐在其中。
我们身边有很多老人与年轻人一样,喜欢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快速变化、信息膨胀的现代社会,电子商务、“芙蓉姐姐”等新鲜事物频频出现,“剩男剩女”、“杯具”、“给力”等流行热词更是层出不穷。而老人由于生活圈子缩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较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况,使得他们的知识与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甚至导致他们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逐渐脱节,从而被社会和家庭边缘化。
事实上,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高度发展,老人即使足不出户,也能随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可以与外地的儿女们打电话时说一说,甚至试着到网上讨论交流,发表几句自己的看法,保持与社会的良好接触。
此外,还有很多社区市民学校,紧紧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举办讨论会、读书会等活动,鼓励老人读书看报,让老人们对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有大概的了解,自娱自乐,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
不和单位脱节
当志愿者
有一位老领导,在退休欢送会上,反复说着“希望不要人走茶凉”之类的话。退休后,单位多次组织老同志活动,他都借口不参加,连取工资也让别人带,明明自己主动疏远了别人,他却固执地认为是别人故意冷落了自己。
离开工作岗位,有的老人不愿接受角色变化,思维模式也拒绝改变,产生“人走茶凉、人老位衰”的消极思想,甚至对单位的人滋生敌对心理。
其实,退休和上学、工作、结婚一样,是人生的正常转折点,它意味着一种新生活的开始,而不是离开单位和同事。很多老人退休后发挥余热,充当顾问的角色,把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传递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继续体现自己的价值。
此外,老人还可以主动参与一些社区事务,加入社区志愿者的队伍,比如担当文明新风的宣传员、卫生环境的监督员、社区治安稳定的巡逻员等。这样不仅能让自己“宝刀未老”,内心还能获得被尊重和被需要感,从而活得更加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不和科技脱节
用新玩意
如今,不少老人受到“高科技”的困扰,他们不知道信用卡,不会用电脑,甚至不敢用电热水器等。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老人对这些新玩意充满了“既想知道,又不敢随便碰”的矛盾心理。
科技的发展让老人感到茫然。他们不会打字,鼠标小箭头不听使唤;想学又不知从何学起,生怕按错一个键就弄坏了,小心翼翼、束手束脚,感觉自己像“文盲”。而疏于和父母联系的儿女,试图让他们不寂寞、不牵挂,忙着给父母配备了高科技设备,却没有体会到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困惑。
其实,老人们不要一听到“高科技”就敬而远之。“老人电脑”、“老人手机”等专用产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使用不便的困难。其次,儿女们可以多想办法,让父母享受便利,比如把大儿子的电话设置为快捷键1,二儿子的电话设置为2;把电脑图标修改成老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比如“上网”、“看电影”等等,并把密码写在纸上贴到旁边。
另外,老人自己也可以从易到难,多学多练。买新产品时留下客服人员的电话,不懂的时候咨询,体会做“时尚达人”的快乐。▲
不和邻里脱节
串门聊天
退休后的卓阿姨参加了社区的腰鼓队,每天和一群老姐妹自娱自乐、其乐融融,既打发时间,又强身健体。前一阵子,她们还受到邀请,在县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进行表演,好不得意!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忙于在外求学或打拼事业,大多都是离家千里甚至远飘海外。即使与父母住在一起,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也使他们难以“忠孝两全”。
面对这种现实,街坊邻居是离老人最近,也是最容易找到共同话题的伙伴。老人们可以一起组织活动,比如交流养花养宠物的经验,参加锻炼,一起下棋打扑克,买菜逛超市等。聊聊天、串串门,既赶跑空虚孤独,又丰富了精神生活。此外,不少社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老年公益活动,比如老年英语班、歌咏队、老年大学等,鼓励老人们走出“空巢”,积极加入邻里互动,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不和亲友脱节
张罗聚会
传唱至今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表达了游子的心声,更唱出了天下父母的期盼。父母的心愿其实真的就是一份“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的和美,一种“向爸爸谈谈工作的事情”的温馨。
现在,很多儿女觉得忙不过来,老人又担心打扰孩子、亲戚的工作,怕自己给他们增添累赘,宁可闷闷不乐地呆在家,望着天花板东想西想,也不愿意主动联系子女和亲朋好友。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被关心、与人多交流。老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不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相对闲暇的时间,给亲戚朋友打打电话,走动走动,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节假日的时候,充当亲友们之间的亲情“胶水”,联系、张罗家庭聚会。
总之,在儿女体谅、努力抽时间陪伴的同时,老人更要自得其乐,从容面对和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
第五篇:企业成本管理三步曲
企业成本管理三步曲
全员树立现代成本意识 ,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系统 ,选择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法
大家都知道企业利润=收入-成本,在产品价值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产品成本的高低,既是企 业利润高低的决定因素,也是企业重要决策的关键因素,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产品在技术上、功能上趋同,在产品价值上要做多大文章的难度要大于控制成本的难度,成本管理成为现在企业利润增加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现在全球经济不太好的时候,如何控制好企业产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的市场立足之本。当然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产品价值越高企业利润也越大,因此不断创新也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在此不去多论。
企业成本管理的根本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首先应全员树立成本意识,其次建立健全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再次选择积极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法,这是企业成本控制的三步曲。
全员树立现代成本意识
成本意识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一个基本立足点,它要求除企业管理者和参与成本控制的管理人员外,企业全部人员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全员树立成本意识,不受成本无法再降低、企业技术和人员素质低无法降低成本等传统思想的束缚,要使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企业目标是利润,而决定利润多少主要两个因素,一个是成本,一个是产品价值,传统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至力于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而现代成本理念即强调的是成本效益观,成本效益理念可以通俗地表述为:“为了省钱而花钱”的思想,即为了长期、大量地削减开支而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好似高昂的费用,不是简单地以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而是投入与产出之比作为评价标准,则现代成本控制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在产品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产品价值的增加,一是在产品价值既定的情况下耗费的降低。
企业成本是企业对所控资源的耗用,包括人力、物力、技术和信息等,而这些耗费最终作用在最终产品主,但其起关键作用的耗费主体是企业的所有员工,尽管企业资源耗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和流程设计的合理性,但最终的执行还得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员工的责任心、对流程的执行度、操作熟练程度、操作技巧等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最终成本,另外产品在技术、功能、外观上的创新虽然可能不会降低其耗费,但有可能增加产品的价值,这也是一种成本节支方式。只有让全员树立起现代成本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成本控制意识,才能最大地挖掘企业的成本控制潜力。树立企业全员成本意识不光表现在企业有多少多少成本制度,有多少多少成本控制人员,其根本应将成本效率观念溶入到企业每个员工的血液之中,要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自觉自愿地、随时随地为增加产品价值、节省各项耗费着想。
要在企业全员中树立起现代成本意识,应有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有科学的安排、严格企业作业流程,关键是完善各项成本管理奖惩制度(当然这个制度不能仅停留于纸面上,要切实落实到实处),毕竟在目前全民都在向“钱”看的情况下,挖掘全员动力的根本东西还是无法避开全个人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系统
企业成本控制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更不是某个领导的事,它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需要一个完善的控制体系,这个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包括成本控制的组织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企业考核制度和企业奖惩制度等内容。
传统成本管理也好,现代成本管理也好一般是将企业目标采用预算的形式将成本逐级分解到各个责任单位,难后再将各个部门成本完成情况与预先给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寻找差异和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办法,以至于循环往复,达到不断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那么这些东西应由谁来组织完成,包括信息收集、目标制定、指标分解、完成情况汇集、差异分析、改进意见等,这就需要企业有一个完善的成本控制组织系统,它是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基础。企业成本管理一般都不去单独成立专门机构,而是将成本管理的一些内容划分到各个相关的职能部门之中,如企业预算有专门的预算委员会,将定额职能划分到技术部门,将成本信息收集归到财务部门、将考核与奖惩归(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到绩效部门等,即便如此还有些事情需在总经理或财务副总的组织下,召开一些专门会议来解决成本
管理中一些问题,如目标确定、内部价格、部门间分歧的截定等,这些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责任规定,应有一个完善的成本控制的组织系统。
各部门所完成事务的各项信息是企业管理中的瞭望口,缺泛这个瞭望口,所有管理工作将会乱成一团,成本管理也不例外。企业成本控制的任务往往是通过企业财务部门或管理部门的相关信息处理来进行的,虽然企业决策人员和成本控制人员对各项成本的完成情况非常重视,然而由于时空的限制这些人员都不可能实时在成本发生现场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采集,为了解决信息收集问题,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及时地发布和收集各部门环节的成本信息,如果不能及时地了解相关的成本信息,整个成本控制就会流于形式,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是保证成本控制工作能有效进行必要条件,信息收集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是成本管理到位与否的重要保证,好在现代电子计算机为企业很好地解决信息实时传递的困难,就看企业如何来设计与使用整个信息系统了。
熟悉企业管理的人都知道企业管理过程中强调制度、流程和责任心三个东西,第一个就是制度,人们常说“没有规矩就难有方圆”,成本管理当然也是如此,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划分、内部定价、企业预算、费用分摊、责任承担、奖励与处罚等等,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并以这些制度来校验与评价各责任单位对成本控制结果,才能使企业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才能减少部门间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
实行绩效与薪酬挂勾代表着企业管理的一个方向,成本作为绩效一个重要内容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成本管理完成好的进行奖励,对完成差的进行处罚是必须的,这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完成好的如果不进行奖励,完成差的也不进行处罚的话,成本控制最终就可能流于形式。选择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法
企业成本如何计算,包括成本计价、汇集、分配等这些都是基础会计工作,不去多说,这里只简要说一下企业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体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乃至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的整个过程。简单地说成本控制方法就是成本预测、差异分析和差异改善的方法集合,则如何:制定并下达成本费用预算,作为控制的依据;发动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标准的实现;根据成本标准审核成本开支,防止损失浪费的发生;计算脱离成本预算的差异,分析其发生原因,确定责任归属;修正成本标准,改进成本控制方法,使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控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得先划分各个责任中心,再根据企业和总体目标,来给定各个责任中心应当达到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企业成本费用预算,至于这个预算是采用标准成本、趋势预测、本量利分析、敏感度分析、经济模型预测、目标倒推还是拍脑袋定出来的,应当根据各个企业、企业内部各单位所承担责任不同,控制要求不,控制阶段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成本预算方法,同样道理,成本差异的分析方法,成本改善方法也很多,因此成本控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企业情况选择适用企业管理要求的成本控制方法。
正因为各个责任中心在企业成本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及成本控制方法的多样性,在同一个企业不同的部门或同一个部门不同的成本属性,所采用的成本预算、分析、差异改善的方法可能是不一样,一般而言,对企业各事务性部门的相对固定费用多采用限额方式进行控制,对企业制造性部门采用标准成本进行预算控制,企业技术开发部门所开发新品成本多采用目标成本、限额成本或弹性预算进行控制,对企业采购、销售部门可采用限额或作业成本进行控制。
总之,尽管企业都在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企业成本控制,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成本管理办法,成本意识树立、成本控制体系建立和控制方法选择这三步是必不可少的,但愿如个企业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成本控制手段。
作者简介: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曾为某大型国企总会计师,现为某民营集团财务总监,欢迎大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