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党委书记考核奖惩试行办法
乡镇党委书记考核奖惩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调动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核工作由区(市)县委组织部组织实施。
第三条考核的主要内容为:
⒈政治
思想表现、工作作风、党风廉政建设;
⒉年度工作目标或任期工作目标;
⒊年度承诺目标或任期承诺目标。
第四条考核的程序和方式。考核分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
⒈民主评议。每年召开一次评议大会。乡镇党委书记向到会人员述职,接受到会人员的询问和民主测评。
⒉随机考核。由区(市)县委组织部组成考核组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实地了解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核。
⒊目标考核。对年度目标或任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⒋综合评价。区(市)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根据测评、随机考核的结果,对乡镇党委书记综合表现、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承诺目标完成情况作出综合评定。
第五条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其中,民主测评比例占,目标考核结果占,区(市)县委综合评价占。
第六条考核等次按《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确定。
第七条年度考核评定为优秀或称职的,应分等次给予奖励;任期考核评定为优秀或称职的,应分等次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的具体标准由各区(市)县委自行制定。
第八条任职不满一届,因正常调动离职的,应进行任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任职年限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九条对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的,区(市)县委应当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由本人引咎辞职或区(市)县委责令辞职。
第十条乡镇党委书记在民主测评中,群众满意率低于的,由本人提出辞职;本人不辞职的,党员有权提出罢免要求。
第十一条任期考核评定为不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
第十二条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结果应向党员、群众公布。
第十三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乡镇党委书记年薪制。
第十四条乡镇党委书记奖励经费由区(市)县财政列支。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中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乡镇工作考核奖惩办法
一、奖励:
1、对村(居)的工作完成情况按项计分、按月考核、按季奖惩兑现。
2、考核实行百分制。除了计划生育、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等每月均要列入考核外,其它考核项目按当月工作重点,由考核领导小组提出,经集体研究后确定。
3、当月考核项目的分值比例,由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当月中心工作或重点工作的重要程度提出,经集体研究后确定。
4、支部书记、驻村领导、驻村干部各每月150元考核,个人实得奖金按所驻村当月得分比例计算,当月得分低于85分的取消当月奖金。
5、未驻村领导按驻村领导的平均得分计奖。
6、未驻村的在岗在职财政拨款人员按每月100元考核,自收自支参照执行。
7、重要中心工作原则上均设奖,奖金额度和具体考评办法由集体研究确定。
8、各村(居)年终考评名次由12个月考核分相加所得总分排定。
9、年终考评全面先进单位第一名奖4000元,第二名3000元,第三名XX元,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奖800元。支部书记、驻村干部各得总奖金额的20%、15%。
10、计划生育和筹款事项对全年考评工作具有一票否决权。
11、镇政府工作人员分管或负责的部门工作获上级党委政府表彰,获得奖匾奖牌可作为政府年终考核加分依据的应予奖励。其中,国家级表彰的奖5000元,省级表彰奖3000元,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奖给XX元,区委、区政府表彰奖给1000元,创新工作成果被区以上党委政府推广的奖给XX元,计划生育工作不是重管的奖XX元。奖金分配比例由考核领导小组决定。
二、惩罚:
12、因工作失职、失误分管或负责的工作形成落后局面,使党委政府受到上级追究造成影响或损失的,扣除全年考核奖,取消评优资格;违反十条禁令被督查通报的扣除半年考核奖,取消评优资格;违反政府管理若干规定的,扣除当月考核奖,并在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上检讨。
13、违反效能建设相关制度和规定被上级督查通报造成恶劣影响的,扣除全年考核奖,取消评优资格,考评为不合格。是公务员身份的,按相关规定处理;事业单位人员一律解聘,临用人员一律辞退。
14、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村(居)考核倒数后三名的分别罚支部书记、驻村领导、驻村干部各500、400、300元,支部书记在兑现大会上检讨。
15、政府工作人员累计缺席迟到5次以上或事假10天以上,或被责成在工作人员会议上检讨二次以上者,年终一次性扣除本人一个月工资标准的考核奖。
第三篇:浙江省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办法(试行)
浙江省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依法规范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刑罚正确实施,维护社区矫正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及《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和《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为下列社区矫正人员:
(一)被判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
(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四)被裁定假释的。
第三条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考核奖惩应当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事求是、准确及时原则,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综合考核与动态评估相结合原则。
第四条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考核奖惩,主要考核奖惩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完成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任务等情况。
第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享有的合法权利,应依法予以保护。第六条 在实施考核奖惩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肃认真,秉公执法,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违反规定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 人民检察院对本办法的具体实施依法进行监督。
第二章 考 核
第八条 考核自社区矫正人员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报到之日起至社区矫正期满或终止之日止。
第九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遵守下列监督管理规定情况进行考核,司法所负责日常工作:
(一)矫正报到规定;
(二)定期报告规定;
(三)会客管理规定;
(四)外出管理规定;
(五)居住地变更管理规定;
(六)教育学习规定;
(七)社区服务规定;
(八)禁止令规定;
(九)信息化核查规定;
(十)其他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
对于被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配合公安机关监督考核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情况,掌握有关信息,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第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办理社区矫正登记接收手续,并在三日内到指定司法所报到。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定期向司法所当面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遵守向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告等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如有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接触对其矫正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等情形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司法所。
第十三条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每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状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的病情复查情况报告或就医诊治病历等相关材料。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确因病情、治疗措施等特殊原因所限,无法到司法所报告的,经司法所同意,可委托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每月向司法所书面报告身体情况。病情复查情况报告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就医诊治病历等相关材料可由其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送交司法所。
第十四条 宣告执行后的社区矫正人员确因下列原因不能到司法所当面报告的,经司法所同意后,可以委托其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代为提交书面情况报告,司法所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
(一)患严重疾病正在治疗或行动不便的;
(二)怀孕且行动不便的;
(三)生活不能自理的;
(四)年老体弱且行动不便的;
(五)符合《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五十条规定且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融入社会的。
上述社区矫正人员,经司法所审核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可免除参加集中学习教育、社区服务等活动。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不得威胁或骚扰被害人、控告人、举报人及他们的家人或亲属。
第十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第十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区或县。经批准离开的,不得超过一个月。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区或县,应当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规定办理请假、续假和销假等手续。返回居住地时,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司法所报告。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不得出国(境),不得申请办理出国(境)证照;持有出国(境)证照的,应当主动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上缴出国(境)证照。
第十九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批准同意变更居住地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到新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第二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二十一条 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二十二条 被宣告禁止令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人民法院宣告的禁止令和《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十九条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规定,持有的定位手机不得设置呼叫转移、人机分离、恶意关机和欠费或交给他人使用等。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按月进行,月度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
考核结果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第二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当月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完成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任务的,考核结果为合格。
社区矫正人员当月遵守法律法规,但违反监督管理、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规定,未受到警告或治安管理处罚的,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
社区矫正人员当月违反法律法规或监督管理、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规定,受到警告或治安管理处罚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第三章 分类管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考核情况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司法所负责日常工作。
管理等级分为严格管理和普通管理两类。
第二十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自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报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当接受严格管理。
三个月期满后,司法所依据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风险评估结果和监督管理期间考核情况,经合议后提出确定其管理等级的建议,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合议人员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矫正小组等有关人员三人以上组成,人民检察院基层检察室等可派员列席,司法所合议意见应当保存。
第二十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连续三个月月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的,可以调整或维持为普通管理等级。
社区矫正人员经评估确认再犯罪风险较大的,或者三个月内月度考核结果出现两次基本合格的,或者一次不合格的,应当调整或维持为严格管理等级。
第二十九条 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等级,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处遇。
(一)严格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每半月当面报告一次,一般不得请假外出。
(二)普通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每半月电话报告一次、每月当面报告一次。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指定每次电话报告、当面报告的具体日期,并将报告情况记录在案。
第三十条 分类管理等级按每三个月调整一次。符合调整条件的,由司法所合议后提出调整等级建议,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实施;不符合调整条件,或者虽然符合调整条件但剩余矫正期限不满一个月的,按照原等级管理,并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管理等级调整结果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等级调整结果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奖 惩
第三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奖励条件或具有处罚情形的,司法所应当及时合议并报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报后应当及时调查核实。
证据材料包括予以奖励或处罚的事实材料、社区矫正人员日常表现证明材料、其他有关证人证言和物证以及司法所合议意见等。第三十二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调查情况,对社区矫正人员给予奖励或处罚的事实及有关证据进行集体评议审核,决定相关处理意见。
给予表扬或警告、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的评议审核人员,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社区矫正和法制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
提请减刑或者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等案件的评议审核人员,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社区矫正和法制部门负责人、居住地司法所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居住地的基层检察室或同级人民检察院可派员列席会议。
评议审核意见纳入给予社区矫正人员奖励或处罚的相关证据材料范围,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留存。
第三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连续六个月月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表扬一次,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
表扬名单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第三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执行期间获得的表扬,参照《浙江省罪犯考核奖惩办法》相关规定计算奖励分值,一次表扬计10分。
社区矫正人员因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被收监执行的,其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获得的表扬奖励分值不得作为今后提请减刑或假释的依据。
第三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他人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五)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贡献的。
第三十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六)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特别突出表现的;
(七)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三十七条 对判处管制、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连续获得三次以上表扬、累计获得四次以上表扬且未受警告以上处罚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提出减刑建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提出减刑建议。
被宣告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并依照《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 司法行政机关拟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提请减刑的,应当依照《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在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村(居)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七天。公示内容应当包括:
(一)社区矫正人员的姓名;
(二)原判认定的罪名、矫正类别和矫正期限;
(三)社区矫正机构的减刑建议和依据;
(四)公示期限;
(五)意见反馈方式等。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减刑案件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三十九条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经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建议书副本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暂予监外执行的,还应当抄送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关或原服刑监狱。
司法所合议、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人民检察院提出书面意见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一并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裁定;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的减刑,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人民法院应当将裁定书送达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减刑建议的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社区矫正人员本人。司法行政机关收到裁定书后,应当将裁定书分别送达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暂予监外执行的,还应当分送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关或原服刑监狱。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裁定不当的,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裁定。
第四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所合议后提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并附相关证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不满十五天的;
(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六)一年内违反社区矫正机构信息化核查规定三次以上的;
(七)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情形。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向社区矫正人员或其家庭成员、监护人、保证人送达书面警告决定。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作出警告决定的,应当通报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第四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同级公安机关提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十五天以上、不满一个月的;
(三)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行为,情节较重的。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并在处理结果作出后三日内书面通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二条 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上述第(三)、(四)项中“仍不改正的”,系指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三次警告后,再次出现可予以警告以上处罚的情形。
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下落不明的,不影响撤销缓刑、假释案件的审理。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其中,撤销假释的,还应将撤销假释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分送原服刑监狱。
第四十三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批准、决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决定: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区或县,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七)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上述第(三)、(四)项中“仍不改正的”,系指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两次警告后,再次出现可予以警告以上处罚的情形。
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下落不明的,不影响撤销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审理。
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四十四条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对司法行政机关提请收监执行的建议不予采纳的,应当书面通知提请机关,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建议的,应当报送下列相关材料:
(一)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建议书;
(二)原审法院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社区矫正期间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印件;
(三)证明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减刑条件,或构成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情形的证据;
(四)社区矫正人员月度考核表,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审批表;
(五)司法所合议和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意见;
(六)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要求移送的其他材料。
第五章 收 监
第四十六条 对已被提请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监管。
第四十七条 人民法院收监执行的裁定、决定送达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立即将罪犯送居住地看守所临时羁押,公安机关在抓捕、关押和押送等方面予以协助。
第四十八条 对收监执行的罪犯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交付手续:
(一)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决定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收监执行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执行,公安机关在抓捕、关押和押送等方面予以协助。
(二)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监狱将罪犯收监执行。
(三)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第四十九条 被裁定或决定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在逃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公安机关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捕。
第五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二条第(五)项和第四十三条第(八)项规定提出收监执行建议。收监决定生效后,负责执行收监裁定、决定的机关,应当及时与强制隔离戒毒的批准或者执行机关办理罪犯交接手续,将罪犯收监。
第五十一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项规定情形的,监外执行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脱离监管情形的,自该情形发生之日起至被收监前一日止,不计入执行刑期。
第五十二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的不计入刑期情形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收监执行建议书中说明情况,并附有关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在决定予以收监的同时应当确定不计入刑期的期限。
监狱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有上述情形的, 所在监狱或者看守所应在罪犯被收监后及时上报决定机关审核,并向其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不计入执行刑期的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对罪犯不计入执行刑期的期限作出审核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法律文书送达建议机关及罪犯本人,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被提请收监执行期间死亡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通知原裁判人民法院及决定机关等相关单位,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十四条 被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或者被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漏罪没有判决的,依法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均包括本数。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共同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与法律和司法解释及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执行法律、司法解释和上级有关规定。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核暂行办法》(浙司〔2004〕204号)同时废止。《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
第四篇:后勤人员考核奖惩办法
后勤人员考核奖惩办法
为了全面实现我园远景规划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后勤工作在我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人员队伍,特制订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1)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对后勤人员的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根据德、责、勤、绩的表现和奖优罚劣的原则,合理构建总务、后勤人员的评估制度,为学期和学年评比、表彰提供确凿的参考依据。
(2)本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并重、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人员队伍,为我园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方案依据:
以后勤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为依据,确定后勤人员的考核项目和奖惩办法。
三、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幼服务的思想。
2、具有强烈的事业感和责任心,工作热情、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注重实效,持之以恒,实绩突出。
3、工作有计划、有安排,紧张而有秩序,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4、服从安排,遵纪守纪,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全身心地投入到后勤服务工作中。
四、考核项目和奖惩办法:
考核分为月考核、学期考核和年考核。
(一)考核内容:
1、满分为100分。其中,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为30分,出勤情况为20分,工作态度和完成任务情况为30分,完成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任务情况为20分;后勤处负责考核,每月将考核结果存档。
2、在每月的考核中,如发现未能履行岗位职责,且严重失职、酿成严重后果,即以“0”分计算,并在全园范围内通报批评,予以经济处罚,拒不接受批评教育者立即解聘。
(二)先进个人评选程序和奖励办法:
1、先进个人评选程序:以月考核积分和学期总评为依据,由后勤处提出园级先进个人候选人名单,交全体后勤人员评选,报学校审批。
2、奖励名额及奖金数额:园级先进个人的名额为后勤人员总数的20%。其中,一等奖1名,奖金为200元;二等奖2名,奖金为每人150元;三等奖2人,奖金为每人100元。先进个人均颁发荣誉证书.
第五篇:考核奖惩办法15
于村小学教师师德考核与奖惩办法
为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精神,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促进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局规定的教师“十要十不准”要求,特制定本考核与奖惩制度。
一、考核对象 小学教师。
二、考核原则
——坚持教育为主、重在规范的原则。各学校要充分信任广大教师,鼓励教师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考核的各项规定和标准主要起到正面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量化考核,力求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情况。
——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考核方案是动态的,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各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师德考核实施细则,力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三、师德考核内容及标准(一)、依法执教(10分)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3分)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3分)
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强化学生法制意识,自觉地遵纪守法。(2分)
4、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有计划开展教学教研活动。(2分)(二)爱岗敬业(15分)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和课堂时间。不超量布置作业,认真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认真批改学生作业。(2分)
2、转化后进生有计划、有记录,效果明显。(2分)
3、节假日、寒暑假不组织学生补课、辅导。(2分)
4、不乱印滥发各类复习或辅导资料。(1分)
5、注重德育教育,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不向学生传播有害身心健康的思想。(2分)
6、在课堂上不使用通信工具。(2分)
7、不向学生传播不健康的思想,不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学说。(2分)
8、视职业为事业,不迟到、不早退、私下调课。(2分)
(三)热爱学生(15分)
1、关心爱护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注重研究分析每个学生特点,耐心教导学生。(2分)
2、不体罚、变相体罚、侮辱、伤害学生;不透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不用言语侮辱、伤害学生的人格。(3分)
3、科学使用评价方法,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2分)
4、不向学生、家长公布考试成绩名次,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不按成绩排座位。(2分)
5、不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不剥夺学生上课、参加考试的权利。(2分)
6、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分)
7、因教师教育教学原因出现流生现象。(2分)(四)严谨治学(10分)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确任教学科目的要求及学科结构。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1.5分)
2、认真分析和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运用教育科学知识和有效方法去教育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1分)
3、加强业务学习,拓展专业知识面。积极参加业务培训、进修。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每年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作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按要求提高学历层次。(2分)
4、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剽窃他人学术、科研成果。(1.5分)
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认真完成听课任务。能承担学校安排的教科研工作。(1.5分)
6、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1.5分)
7、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每学期有教育教学工作总结。(1分)
(五)团结协作(10分)
1、严以律已,正确对待自己,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2分)
2、顾全大局,工作服从分配。(3分)
3、正确处理教师之间的关系,不传播不利于团结的言论。正确看待同事的成绩。(3分)
4、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取得大家支持,形成教育合力。(2分)(六)尊重家长(10分)
1、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与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2分)
2、主动家访,对本班学生每学期家访一次以上。(2分)
3、任课教师要参加每学期召开的家长会、家长座谈会。(2.5分)
4、尊重家长,平等对待所有家长。(2分)
5、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家庭教育艺术。(2分)(七)廉洁从教(15分)
1、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利用职责之便搞“学钱交易”。(3分)
2、不向学生乱收费,不擅自征订教辅资料,不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及学习用品等。(3分)
3、不向学生及家长索要钱物。(3分)
4、不违规带生(家教),节假日、寒暑假不组织学生补课、上新课;(2分)
5、工作时间不参与经商、炒股等。(2分)
6、端正考风,严肃纪律,考试不徇私舞弊;(2分)(八)为人师表(20分)
1、言行举止文明、规范,符合教师职业要求。(2分)
2、奉公守法,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法规法纪,没有违纪违法行为。(1分)
3、衣着服饰得体,打扮庄重;(2分)
4、坚持使用、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1分)
5、在工作时间不打扑克、搓麻将、打电子游戏、上网聊天。(2分)
6、不在课堂上吸烟、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1分)
7、不参加赌博、变相赌博、迷信等活动。(2分)
8、不在工作日中餐饮酒,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酗酒。(2分)
9、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2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师德考核直接认定为“不合格”:(1)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言行的;
(2)体罚、侮辱学生,向学生家长索要钱财,损害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的;
(3)参与赌博、盗窃、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经劝阻无效的;
(4)不服从学校管理,劳动纪律涣散,无理取闹,恐吓威胁学校领导及教职工,情节严重的;
(5)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
(6)受党纪政纪或刑事处分的;
(7)玩忽职守,造成较大责任事故的;
(8)故意制造不和谐人际关系,搞小团体的,诽谤诬蔑他人。
(9)在考试、职称评定、成果评审等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和违纪违法行为;(10)其它严重违反师德规范的。
四、考核的方式与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个别座谈、跟踪观察等形式,采用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年终考核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各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情况进行一次考核。
五、考核的程序
——个人自评。组织教师自我总结,并根据《于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分表》,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
——学生或家长评议。小学组织1-2个授课班级的学生家长,初中、高中、职校组织1-2个授课班级的学生,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民主测评表》进行评议。
——教师评议。视学校规模按全校教师、年级组或教研组组织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民主测评表》进行无记名测评。
——学校评议。考核小组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分表》,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监督和随机检查,如实记录教师在师德方面取得的成绩及违反职业道德的表现,年终对照评分表,根据日常考核记载情况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逐项考核评分。
——综合评分。由学校师德考核小组负责从四个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评定的总分为100分,各自所占比例是:自评20%;学生或学生家长评议分别占15%及5%;同行教师评议30%;师德考核小组评议30%。即:师德考核分=个人自评分×20%+学生评议分×15%+学生家长评议分×5%+同行评议分×30%+考核小组评议分×30%。
——确定等次。根据考核最终得分确定等次。考核总分在90分以上者,定为优秀;75-89分,定为合格;60-74分,定为基本合格;59分以下者,定为不
合格。原则上 “不合格”等次控制在被考核人数的5%以内。
——核实公示。考核小组对于评定为优秀和不合格的两类教师进行重点审核,对于涉及考核小组成员本人时,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考核小组将考核优秀者名单在全校范围内公示一周,对于考核不合格者,由学校指定一名领导成员与本人谈话,允许本人提出申诉,并进行核实。
——备案存档。将师德考核结果为“优秀”和“不合格”的人员名单加盖学校公章后,连同考核材料报教育局教师管理股备案;将考核小组成员名单、考核评分表、考核结果及教师日常师德行为记载簿等相关资料按搜集归档,建立师德考核工作档案,交由学校工会或档案室妥善保管,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
1、对师德考评(90分以上)优秀的教师,在评先评优、职务评聘、晋级提薪、考核、培训学习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核优秀者当年师德考核须为优秀,2、师德考核总评分在90分以下者,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并且不能参加教师的各种荣誉称号的评选。
4、师德考核总评分在74分以下者,考核不能评为称职,且不能参加教师职务晋升和工资档次晋升。
5、师德考核总评分在60分以下者,视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情节轻重,未构成犯罪的,按管理权限给予口头警告、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开除等处分。
6、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本综合考核不得评为合格以上等次,不得评为先进,两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解聘教师职务、取消教师资格,直至移送司法机关。对教师师德问题突出且屡禁不止的学校,校长应引咎辞职或予以撤职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