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大纲(试行)[小编推荐]
附件2: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大纲(试行)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大纲(试行)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要求、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一、培训对象
工矿商贸等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二、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生产经营单位日常职业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要求,并熟悉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专业知识。
三、培训要求
(一)培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际职业健康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培训采用国家推荐的培训教材,集中培训。
(三)培训安排讲课、复习、考试等环节,授课内容及课时安排应符合本大纲要求。
四、培训内容
(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
1.职业健康常见术语。熟悉职业健康、职业卫生、工业卫生、劳动卫生、职业危害、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禁忌、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等有关术语,以及有关术语的区别与联系;熟悉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1-
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等术语。
2.我国职业健康形势与监管现状。了解我国建国以来职业健康监管的历史与沿革;了解我国当前的职业健康形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我国当前职业健康监管的职责分工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3.国外职业健康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工业化国家的职业健康现状、职业健康监管现状及其特点;了解国际职业健康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的主要差距。
(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
1.了解我国的职业健康法规体系,熟悉职业健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调整范围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熟悉《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中与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有关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等。
3.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等主要部门规章中有关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的具体要求。
4.熟悉《工业生产经营单位设计卫生标准》、《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等主要职业卫生标准。
(三)职业危害防治。
1.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掌握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的具体要求;熟悉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及其人员的职责与主要工作内容,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在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过程中的具体责权要求。
2.制度与操作规程制定。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等的编制要求、编制内容。
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熟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法规要求、办理规定、办理程序与备案管理等工作程序与要点。
4.职业危害申报管理。熟悉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申报的要求、办理程序与办理规定;掌握职业危害申报有关报表的内容及填报要求。
5.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请与管理。掌握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申请条件及审批、复核、续证、吊销、注销等的相关要求与规定;熟悉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办理程序与办理要求。
6.职业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设置。熟悉劳动合同中职业危害告知的内容及具体要求;熟悉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分类及其设置要求。
7.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管理。熟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类别及其管理要求;熟悉个体防护用品的类别及其配备与管理要求。
8.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管理。熟悉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管理的要求;熟悉不同工作阶段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教育的类别与主要内容。
9.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熟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的基本要求。
10.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了解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的类别及其意义;了解职业健康体检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四)职业危害事故报告与处理。
1.了解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自我防护与实施救援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不同类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要求;
2.熟悉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事故报告、应急处置与应急救援等基本要求。
(五)作业场所职业健康信息管理。
1.熟悉作业场所职业健康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2.熟悉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等职业危害基本信息填写与上报的内容与要求;
3.掌握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及其管理要求;
4.掌握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及其管理要求。
(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控制。
1.概述。熟悉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与分类;熟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要求;了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基础知识。
2.生产性粉尘危害及其预防控制。了解作业场所中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及其主要存在环节;了解生产性粉尘的侵入途径及危害特性,熟悉矽尘、石棉尘、煤尘的危害特性;熟悉生产性粉尘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措施。
3.化学有害物质危害及其预防控制。了解作业场所中化学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主要存在环节;了解化学有害物质的侵入途径及危害特性,熟悉《高毒物品目录》所列主要有毒物质的危害特性;熟悉化学有害物质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措施。
4.物理有害因素危害及其预防控制。了解作业场所中主要物理
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存在环节;了解不同类型物理有害因素的危害特性,熟悉噪声、高温、振动、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的危害特性;熟悉不同类型物理有害因素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方法与主要措施。
5.生物有害因素危害及预防控制。了解作业场所中生物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存在环节;了解生物有害因素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措施。
(七)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及其管理。
了解矿山、冶金、建筑材料、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医药、电子等行业的主要工艺过程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特点及其防护要求。
五、学时安排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28课时,具体章节课时安排如下:
(一)职业健康基本概念(3学时);
(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3学时);
(三)职业危害防治(8学时);
(四)职业危害事故报告与处理(2学时);
(五)作业场所职业健康信息管理(2学时);
(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控制(8学时);
(七)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及其管理(2学时)。
第二篇: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大纲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培训大纲
本大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等有关规定编写。
一、适用范围和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除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和矿山企业以外的其它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生产经营中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科技知识,了解职业安全体系及应急救援知识,达到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目的。
三、培训内容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家标准
1、安全生产法规的性质、作用及发展
(1)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
(2)安全生产法规的特征
(3)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
(4)安全生产法规的起源
(5)我国安全生产法规的发展
2、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1)安全生产法规的层次体系
(2)安全生产法规专业内容体系
3、我国安全生产相关重要法规简介
(1)“三大规程”、“五项规定”
(2)《宪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3)《刑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4)《劳动法》中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主要内容
(5)《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
(6)《矿山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7)《工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8)《消防法》的主要内容
(9)《民法通则》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10)《工业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11)《乡镇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12)《经济合同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1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14)《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主要内容
(15)《安全生产法》的核心内容。
(16)《工伤保险条例》的基本知识
工伤保险的发展、工伤保险的含义、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工伤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和资格、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的实施。
4、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政策
(1)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2)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国家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4)工会劳动保护监督
5、安全生产技术标准
(1)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分类
(2)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作用
(3)安全生产技术国家标准颁布情况
(二)企业安全生产组织与安全管理
1、企业安全生产组织与管理
(1)企业安全基础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安全技术措施及经费的保障。
(2)企业综合安全管理
做好“三同时”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方法、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3)企业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防护用品的发放与管理、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建筑安全管理。
2、企业现代安全管理
(1)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特点及模式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特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2)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技术
综合安全管理技术、安全评价技术、人因安全管理、物因及隐患安全管理、环境因素安全管理。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
OHSMS的管理理论基础、HSE管理体系、OHSMS的管理要素、企业建立OHSMS。
(4)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范畴、安全文化建设模式、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实践、企业安全文化的载体。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
1、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1)重大危险源提出的历史背景
(2)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建立
2、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防范和应急救援预案
(1)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3、事故的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的组织措施
(2)事故现场的控制措施
(3)应急救援的技术措施
(4)负伤人员的紧急救护措施
(四)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事故报告
1、事故分类
(1)事故的概念
(2)事故的分类
2、事故报告程序
(1)伤亡事故的报告要求
(2)伤亡事故的报告程序
3、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1)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
(2)事故的处理、批复与结案
(五)安全科学技术简介
1、安全科学技术概述
(1)安全科学技术体系
(2)安全科学的软件学简介
2、工业安全技术
(1)机械安全技术
(2)电气安全技术
(3)防火防爆技术
(4)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5)高处作业安全技术
3、职业卫生工程技术
(1)职业卫生与职业病
(2)工业防尘技术
(3)工业防毒技术
(4)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5)个体防护技术
四、课时安排
总课时不少于36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家标准:6小时。
(二)企业安全生产组织与安全管理:8小时。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8小时。
(四)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事故报上告:6小时
(五)安全科学技术简介:8小时。
第三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试卷
-----
甘肃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资格考试试题(B)
版号:A/0 号:QD 25/JP–009 一 二 三 四 流水号:98 五 六 编 总分 阅卷
(x)3.某单元中有甲、乙两种物质,甲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 别为 6t 和 2.5t,乙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 2t 和 1.5t,则 该单元不属于重大危险源。()4. 一般监察中的隐患治理监察是监察企业是否按照法规的要
职工编号
题号 装 得分
求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落 实安全生产方针。(X)5.IT 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l.安全发展是指以人为本,消除隐患,排除险情,消灭不安全行 为,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2.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 主体工程_同时设计_、____同时施工____、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物质的__危险特性_____及其_数量__。4.事故预防的“三 E”对策是_安全技术_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 全管理对策。5.生产性毒物主要经____呼吸道_____和__皮肤____进入人体。6.运用已编制好的 安全检查表,对生产系统实施安全检(
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6.安全管理的目标为无隐患管理。
(V)7.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但不具有法规权威 性。(X)8.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仅仅是为了消除或减少因组织
的活动使员工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X)9.企业安全保障制度不属于《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七项基本
姓名
法律制度之一。(x)10.汞盐、砷等毒物可引起低血色素贫血,苯及三硝基甲苯等 毒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 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订
-
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二.判断(每题 1 分,共 10 分)
()1.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
姓名
订
-
单位
第四篇:2015年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复习题
广东省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复习题
1、职业病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危害严重。因此职业卫生首先是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2、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与职业生命有关的、并对职业人群健康产生直接或潜在不良影响的环境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有害因素。
3、鼠药中毒事件主要为国家禁止使用的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甘氟、毒鼠硅等抽搐性灭鼠剂引发,此类灭鼠剂毒性高、发病快、病死率高。
4、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确定的《职业病目录》中规定的职业病就被称为法定的职业病。
5、(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7、发生强烈爆炸时,听觉器官在强大的声压和冲击波气压的作用下,可出现鼓膜破裂,听骨链断裂或错位,内耳组织出血以及柯蒂器的毛细胞损伤,轻症可部分或大部分恢复,重症则致永久性耳聋,这种强烈的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的听觉器官急性损伤,引起听力丧失,称:暴震性耳聋。
8、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疾病称:职业性皮肤病。
9、在生产条件下,最常见的主要致病因素可分为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三大类。
10、电离辐射的过量照射可致人体发生放射性疾病,称为放射性疾病,包括:①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病;②局部放射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等;③电离辐射所致的远期损伤,如放射线所致的白血病等。
11、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性有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劳动者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12、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称为职业接触限值。
13、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和最高容许浓度(MAC)三类。
14、密闭空间: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分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和需要准入密闭空间。
15、工人在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 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称:高温作业
16、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以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称:空气监测。
17、单位时间内室内空气的更换次数,即新风量与通风房间体积的比值,称换气次数。
18、生产现场通过采取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或组合使用,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进行标识,以提醒劳动者或行人注意周围环境,避免危险发生,这类标识称:警示标识。
19、个人防护用品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20、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职业卫生“三同时”。
21、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分为一般、较重、严重三个类别。
2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是指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也是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对规范职业病危害评价、1 加强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23、职业病危害事故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劳动者健康损害的事件,包括急慢性职业中毒事故、群发性职业病、职业损害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24、化学中毒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人员伤亡情况,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响应。
25、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6、医疗救援队在现场安全位置设立分类站,对伤员按轻症、重症、危重、死亡等进行分类,分别标出绿标、黄标、红标和黑标,并在检伤分类卡上记录相关情况。
27、对于急性工业中毒导致的伤亡事件,则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调查处理、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28、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采取的措施: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求采取的相应措施。
29、危害源的评价是对引起化学中毒事故的化学物的定量认识过程,即确定化学危险物的泄漏量,空气中的浓度和人员可能接触剂量,并观测化学毒物浓度在地域和时间上的梯度变化,估测其不同的危险性,指导有关人员合理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0、以下属于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范围的是: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及有关文本;2职业病防治规划、计划、目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4职业卫生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
职业危害的控制管理复习题
1、职业危害防护的目标是防止和控制来源于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
2、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基本要求: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
2、尽可能消除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 ;
3、控制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并使之降低在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内。
3、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原则:
1、应符合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基本要求 ;
2、应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级顺序选择预防控制措施;
3、需要考虑针对性、可行性和经济技术的合理性。
4、若间接、警示性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取安全操作规范、安全教育培训和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来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5、尽可能消除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通过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控制等防护措施来尽可能消除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6、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以及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护措施。
7、可行性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提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设计单位完善设计,建设单位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防治时能做到的可能性。
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标准中规定了工作场所47类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
9、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是用来防止劳动者过量接触,监测生产装置的泄漏及工作环境污染状况,是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以保障劳动者免受粉尘的危害。
10、防尘技术措施:
1、工艺改进措施;
2、机械通风除尘;
3、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
4、职业卫生监护
11、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应做好上岗前健康检查和在岗期间的定期检查
12、我国防尘降尘措施的经验总结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
13、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通过各种防护用品(如口罩、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等)可进一步防止粉尘的吸入,进一步减轻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这也是防止粉尘侵入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
14、防毒应遵循“三级预防”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前期预防”。
1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标准中规定了工作场所339类毒物的职业接触限值。
16、防毒技术措施:
1、工艺改进措施;
2、工程技术措施;
3、防毒卫生保健措施。
17、依据《职业卫生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对就业禁忌症进行检查,凡有职业禁忌症 者,禁止从事相关工作。定期体格检查的间隔期 可根据下列原则而定: 1.疾病的自然演变、发病快慢和严重程度;2.接 触的职业危害程度;3.接触人群的易感性。体格检查项目应鼓励使用特异及敏感的生物检测指标 进行评价。
18、防毒个体防护用品包括呼吸防护器、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和皮肤防护用品等。
19、通风机、鼓风机等管道送风设备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气流对管道的冲击、摩擦及机壳振动。20、消声器装设在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的进、排气管上。21、2007年,《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对接触稳态噪声及非稳态噪声的作业人员的等效连续A声级接触限值进行了规定: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见。
22、当振动机械所受到的扰动力的频率与设备固有效率相一致的时候,就会使设备振动得更加厉害,甚至起到放大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共振。日常生产中一定要控制共振发生
23、高温作业气象条件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的流速和热辐射四个因素
24、高温作业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高温、强辐射热作业;另一类高温作业是高温、高湿作业,例如造纸、印染等工业的液体加热及蒸煮,25、防暑降温技术措施改进工艺,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热空气沿着隔墙板上升,经过天窗排出,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
26、防暑降温保健措施:1.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 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2.个人防护高温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 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职前体格检查。
27、电磁辐射是电磁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的传播速度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光速。电磁辐射可按其波长、频率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频率越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学作用也越强。电磁污染已被公认为排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3 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公害。
28、放射防护应遵循辐射实践的正当性、辐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这三个原则。
29、在生物有害因数中,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消灭传染源或使传染源无害化的工作称为管理传染源。对传染病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0、传染病易感人群的防护基本原则(1)预防接种;(2)药物预防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复习题
1、企业存在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
2、目前国家颁布的法定职业病有几大类?多少种?
3、什么叫建设项目“三同时”?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有哪几种?
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主要目的是什么?
6、为什么要编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7、何时要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8、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9、为什么建设项目竣工后要向安全监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
10、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企业要负有哪些法律责任?
11、工作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主要起到何作用?
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牌与警示标识有何区别?
13、企业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阐明哪些内容?
14、违反工作场所警示标识设置,企业负有哪些法律责任?
15、企业为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哪几种?
16、企业需建立哪些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7、企业主要依据什么去建立企业职业卫生档案?
18、企业常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有哪些种类?
19、如何才能辩清有机溶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20、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主要有哪些?
21、企业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22、违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企业要负有哪些法律责任?
23、企业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应急救援设施应负有哪些法律责任?
2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主要有哪几种?
第五篇: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大纲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大纲
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办法》等要求,结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实际情况,制定本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加强和规范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使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和相关知识技能,强化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推动餐饮服务单位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二、培训对象
餐饮服务单位专职和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三、培训方法
(一)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脱产、半脱产等培训方式。
(二)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培训课程设置表见附件)。
(三)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概述
1.教学目的熟悉《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餐饮服务单位的要求;掌握《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内容和要求,明确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掌握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了解食品安全标准的意义,熟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内容。
2.基本内容
(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
《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确立的基本原则、治理理念、主要制度和相关要求。近年来出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定、司法解释等。
(2)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许可审查规范
餐饮服务许可的主体和原则,许可申请与受理、审核与决定的范围、条件和程序等,许可证管理、监督检查要求和法律责任。
(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餐饮服务基本要求、食品安全事故处理、餐饮服务监督管理要求及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等。
(4)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规范性要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制定的各项具体监管制度,包括制度制定的意义、内容、要求等。
(5)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标准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原则,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分类和内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标准。
(二)课程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1.教学目的掌握食品安全概念,熟悉食品安全危害因素、污染途径、基本控制措施与方法,了解食物中毒的主要表现及相应处理措施。
2.基本内容
(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的概念
食品安全的概念;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的概念及分类,风险控制的原则;食源性疾病的概念,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关系。
(2)生物性危害及控制措施
各类常见生物性致病因子污染食品的污染途径、生长繁殖条件、致病条件、易污染的食品、主要危害、食物中毒的基本表现及预防控制措施。
(3)化学性危害及控制措施
各类常见化学性致病因子的来源、致病条件、易污染的食品及餐饮服务环节常见化学性致病因子的控制措施;相关食物中毒的基本表现及预防控制措施。
(4)物理性危害及控制措施 各类常见物理性危害的来源、易污染的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常见物理性危害的控制措施。(5)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控制体系
HACCP体系概述,HACCP体系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三)课程3: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 1.教学目的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熟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检验方法。了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
2.基本内容
(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
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设置和职责要求,应当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内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要求、个人卫生要求、培训要求,场所与设备、设施、布局分隔要求等;采购、运输、贮存、加工、烹调、备餐、供餐等加工制作过程中的相关要求,以及场所、设施、设备清洁和餐用具清洗消毒要求。
(2)餐饮服务高风险食品安全管理操作要求
掌握凉菜配置、生食海产品、现榨饮料,以及高清洁区内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3)食品添加剂及其他化学物质管理
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作用、使用原则和“五专”要求;掌握餐饮服务环节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目录,了解《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掌握食品中禁止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消毒液、洗涤剂、虫鼠药的安全管理。
(4)食品相关检验方法
掌握食品安全的主要感官鉴别方法。了解食品安全相关项目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技术在餐饮服务和重大活动保障中的作用。
(5)餐饮单位常用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简介
五常法、六T法等的应用。简要介绍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
(6)了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创建方式和途径。
(四)课程4: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1.教学目的掌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方法、信息报告程序和相关规定、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一般程序。
2.基本内容
(1)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要点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餐饮服务单位应采取的措施和相关报告制度。(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履行的法定义务
(3)了解餐饮服务食物中毒调查有关规定(4)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
(五)课程5: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 1.教学目的掌握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的基本原则和相关的责任,掌握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方案的制订,熟悉保障程序、保障措施和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2.基本内容
(1)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的基本原则、相关责任。(2)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方案的制订和保障程序。(3)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六)课程6: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教学目的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部署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各项重点工作,以及各地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2.基本内容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部署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各项重点工作。重点介绍对重点场所、重点品种、重点时段的监管工作要求,以及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的意义、目的、措施和要求。
(2)本省、市、县出台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规范性文件、工作制度,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七)课程7:餐饮服务职业道德 1.教学目的掌握餐饮服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熟悉餐饮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基本内容。2.基本内容
(1)餐饮服务职业道德概述;
(2)餐饮服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行为准则;(3)餐饮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
附件: 培训课程设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