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职称评聘工作及职称制度改革[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0:5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淡职称评聘工作及职称制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淡职称评聘工作及职称制度改革》。

第一篇:浅淡职称评聘工作及职称制度改革

浅淡职称评聘工作及职称制度改革 来源:加入时间:2009-12-3浅淡职称评聘工作及职称制度改革摘要阐述了职称改革经历的3个阶段,分析了现行职称制度的缺憾,提出职称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关键词]职称制度;改革;措施

一、我国职称改革经历的3个阶段

1.1解放初期至加世纪50年代末此阶段实行技术职务任命制度。国家规定统一的技术职务级别,单位根据需要和机构编制确定技术职务,并任命人员,职务任命以后与工资挂钩。主要的技术职务有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教师、卫生技术人员、新闻出版人员等,职务也分等级,如科研系列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技术员。

到了6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工资基本处于冻结状态,这种需要增加工资的职务任命制度基本停顿下来。

1.2 1977至1983年此阶段实行技术职称评定制度。作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了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只要评上相应的职称,不需聘任职务,不用履行职责。

技术职称实际上成了工作成就、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标志,不与待遇挂钩。1983年9月,由于评定范围扩大和质量不高的原因,中央决定暂停职称评定工作,进行全面整顿,并研究改革方案。

1.3 1986年至今此阶段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1986年,中央决定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主要做法是企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范围内,结合本单位专业技术工作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企事业单位在获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聘任。聘任职务有任期,在任期内履行职责,并享受相应的职务工资待遇。1994年,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中明确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在我国又逐步建立实施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不足

2.1职称评审标准条件已经趋于过时

目前的职称评审核准条件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条件下对人才进行科学评价的理念不相吻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急需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现行的职称评审标准和条件规定,仍然执行的是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的标准、条件和系列规范,执行周期已有20年,标准和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人才全面准确评价的需要。特别是职称标准和条件中对学历、年限、工作经历以及论文、着作、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要求刻板生硬;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与有些行业或专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对于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要求也比较苛刻;评审条件中量化标准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够强;全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以后,仍对职称申报人员范围要求过死,单纯以执行职级、职等工资制为取舍,限制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评价方法存在片面性和职称“一评定终身”,缺乏必要的激励和鞭策机制,职称作用受到削弱;职称评聘工作在企业中只搞评审、不搞聘任,不与待遇挂钩,有逐步淡化的趋向等,都不同程度地制约和挫伤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长远来说,不利于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2.2现行岗位管理办法不尽科学、合理

事业单位岗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因人设岗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相对缓慢,各方面配套措施未及时跟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还是走职称这个“独木桥”,而职称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紧密挂钩,一旦聘任,即刻兑现。基于体制原因,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采取结构比例标准和最高职务档次控制办法,只能按照上级规定的设岗比例实行岗位总量控制,而无法要求事业单位做到遵循“以事定职,因事设岗”原则,以工作任务、业务职责的要求来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又由于评聘分开制度的全面推行,使一大批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通过评审取得了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而评上职称不是目的,获得聘任并兑现有关待遇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岗位需求矛盾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较为集中的农业科研、教学研究、卫生医疗、文化等事业单位,需求矛盾更为突出。由于现行的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控制标准难以达到有些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尽快解决岗位需求矛盾,许多单位只好不顾客观实际,超限额比例要求申请增设岗位,致使事业单位因人设岗现

象依然存在。再是,经济发达地区人才集聚密度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人才集聚密度相对较小,现行岗位管理办法没有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异,安徽省按照同一比例和标准管理,就限制了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力度,客观上极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2.3职称后续管理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规范化管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不少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竞争聘任力度不够、走过场、甚至“暗箱”操作,聘约管理弱化,任期考核滞后或简单化,个别单位甚至存在弄虚作假、虚于应付等不负责任现象,致使竞争聘任机制未能真正形成。而作为职称综合管理的人事部门,在职称聘任方面存在政策空白,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缺乏上级赋予的明确的行政监督管理职能,使得职称聘任过程中的一些明显不合理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职称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

2.4评价机制不适应激励人才辈出的时代要求

集中体现在评价方法、内容、条件3个方面比较落后。一是评价方法相对落后。目前,能力测试仍通行“笔试”。实践证明,“笔试”在职称评聘工作的高度运用,难以准确地考察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的情况,往往是考试成绩上去了,专业能力、专业水平,特别是工作创新能力却没什么提高。二是评价考察的内容相对落后。按现行政策,各级各类职称,一般必须专业能力、外语(以英语居多)、计算机3门课程都合格才能参加评审,虽说这是应该而且必要,但也潜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说外语测试,除少数人获得免试资格以外,大多数人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这意味着如果通不过考试,就不能晋升高一级职务,尤其是高级职务。一部分业绩、能力平平、缺乏上进心的人,自然是望而却步。但那些破格不够条件,而能力、业绩突出的技术人才,因为历史原因,和缺乏外语学习的环境而难通过考试,导致难以晋升高一级职务,势必挫伤他们的工作能动性。三是评价的标准相对落后。比如晋升资格条件,明确规定晋升高、中、初级职务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任职年限等要求,但从充分激励人才的角度看,这些限制条件,就成为限制有突出贡献人才、积极上进人才、致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依据。

2.5全评全聘不适应“评聘分开”的改革要求

客观地说,“评聘分开”在现实工作中有较大阻力。首先是计划经济长期的“大锅饭”形成了“你有,我有,全都有”的习惯,不评则已,评则必聘;第二是单位领导担心对职工利益重新分配易引起新矛盾,造成职工上访、闹事的局面,所以,目前大多数地方仍是评聘合一。显然,不符合人才激励要求。

2.6聘后管理不适应现代管理制度规范

由于评、聘实质上难以分开,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利益不可能有根本性冲突,本质上说,聘后

你有,我有,全都有”的习惯,不评则已,评则必聘;第二是单位领导担心对职工利益重新分配易引起新矛盾,造成职工上访、闹事的局面,所以,目前大多数地方仍是评聘合一。显然,不符合人才激励要求。

2.6聘后管理不适应现代管理制度规范

由于评、聘实质上难以分开,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利益不可能有根本性冲突,本质上说,聘后管理仍停滞在收发考核表、掌握一些无关痛痒的信息等低端层面,而以能力、业绩为基本评价要素,以激励人文化管理为基本手段的现代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最终基本流于形式。

三、地方职称制度改革探索

面对现行职称制度的种种不适应,以及弊端的逐步显现,很多单位对职称制度改革作了积极探索。2001年5月,中科院宣布在全院范围内停止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代之以岗位竞聘;北京市简化职称评聘程序,包括延长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有效期,减少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考试模块,取消调入本市单位人员的职称认定,简化专业技术人员转换系列手续等;上海市提出了“个人申报、社会评定、单位聘任”的职称工作新模式,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系统;江西省取消了资格评审的指标或比例限制,采用个人申报突出“自由”、社会评审突出“科学”、单位聘任突出“择优”的方式,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单位新进人员除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外,一律实行人事代理,推行聘用制;江苏省对职称评审工作中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政策要求作出重大调整,今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再成为所有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先决条件,而作为评审条件之一,由评委会根据实际要求掌握;山东农业大学实行职称“只聘不评”已经3年多,反响良好(“只聘不评”一改职称评审和因人设岗的传统做法,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契约管理。)。

在经历种种探索之后,进行社会化评审职称,依照独立标准衡量一个专业技术人才的水平,我国的职称评审改革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四、职称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4.1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进一步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审过程中按岗位职数评审的限制,实行“能者上”的激励机制;在聘任管理上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通过评聘分开,使符合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获得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能较好地解决过去因岗位职数限制而积累下来的矛盾和历史欠帐。实践证明,评聘分开制度的全面推行,不仅使职称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目标迈出了新的一步,而且为今后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2运用科学职积评审方法

职称评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趋于科学合理,使评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职称评审工作实行单一的考试或评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局限性。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进行严格公正的考试和科学合理的评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从2001年开始,对职称评审工作实行了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办法,对晋升高、中级职称人员,进行全市统一的业务考试,成绩作为高级推荐和中级评审的重要依据。实践证明,考评结合办法的全面实施,既可以从一个侧面检验和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真实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从而为准确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4.3建立人才评价新机制

尽快建立起新形势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新机制,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打破制约和影响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一切不利因素,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依据。围绕能力和业绩两个方面,结合各系列、专业间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和有所侧重的要求,特别是能力方面的要求。不唯身份、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以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进一步扩大职称申报人员范围和职称覆盖面,凡在当地与用人单位确立了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论户籍、档案、身份和单位性质,均可参加职称评审;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区、行业、专业、工作性质和年龄而宜,不搞“一刀切”;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申报2个以上职称,促进复合型人才成长,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公平、合理和有效的竞争机会和平台,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

4.4加大对职称工作的投入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一步精简手续,规范程序,缩短工作周期,切实提高职称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将每年的高、中级职称申报、评审时间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公开,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评审时间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基层工作的实际,在时间上留有余地,并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加大对职称评审工作的投入,配备得力的工作人员和先进的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建议由省人事厅牵头,组织全省各个地市的优势力量,共同开发省内通用的职称评审管理软件,将职称评聘的各个环节形成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运行模块,并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相互联系,试行网上填报材料,网上传阅材料,网上评审材料,网上查阅结果等。

4.5发挥职称改革的影响作用

继续深化职称改革工作,坚持考评结合的科学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职称改革的政策导向作用;坚持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杠杆作用,正确处理好职称申报、评审和聘任管理三者间的关系,不断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4.6加强职称后续管理工作

针对职称后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力度相对薄弱、竞争聘任和聘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采取针

对性措施,通过赋予各级人事部门相应的行政监督管理权限,加大人事部门对各单位职称后续管理工作的参与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人事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贯穿于职称评聘工作全过程。同时,建立健全职称评聘方面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积极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

4.7扩大职称改革的宣传面

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强对职称改革工作政策规定和工作部署的宣传力度,扩大职称改革工作政策宣传的覆盖面,最大限度的减少因组织原因造成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利益受到影响的机会和因素,积极维护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

4.8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评价

为进一步适应职称改革工作的深化和社会化评价工作的大趋势,也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职称工作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情况,彻底解决职称评审由于各系列间多头参与所造成的不平衡现象,加快推进职称工作走社会化评价这条路子的步伐。建议尽快出台我省职称评审社会化评价的相关政策、规定,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使职称评审工作尽快走上社会化评审的轨道,从而推动整个职称改革工作上一个大的台阶。

更多有关职称制度改革的论文: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应规范》

《浅论教师职称的评聘制度演变特点》《从农民获高级职称评说职称评比制度》

《对中国现行职称外语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考》

第二篇:职称评聘

吉人联字[2004]67号文件

发表日期:2011年5月4日【编辑录入:】

吉人联字[2004]67号

关于印发《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人事局、教育局,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处:

现将《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吉林省中小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附: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成人中等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及省、市、县教研室、电化教育、校外教育和其它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评审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中学高级等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

第三条学历、资历条件

一、评审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得硕士学位,取得中学二级、小学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受聘中学二级、小学一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

(二)大学本科毕业5年以上,取得中学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受聘中学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4年以上。

(三)在高中任教,1993年底以前大学专科毕业且现在己取得大学本科学历,取得中学二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后,受聘中学二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4年以上。在初中、小学任教,大学专科毕业7年以上,取得中学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后,受聘中学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4年以上。

(四)中等师范学校毕业9年以上,在小学任教,取得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后,受聘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二、评审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受聘中学教师职务1年以

上;或获得硕士学位6年以上,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4年以上。

(二)大学本科毕业10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20年以上;或中专毕业25年以上且现在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5年以上。

(三)小学(幼儿园)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大学本科毕业10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20年以上或中师(幼师)毕业从事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25年以上,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资格后,受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

第四条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条件

一、评审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对所教学科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能熟练担任1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备课认真,教案完整,教学经验比较丰富。

(三)贯彻教学大纲要求,独立掌握所教学科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

(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二、评审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水平高、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深厚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具备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整合能力,教学成绩优秀。

(二)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能熟练担任1门以上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满量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兼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教师及兼职从事校办产业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其授课时数不得少于本学校专业课教师标准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三)认真贯彻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教学目的任务,熟练掌握教学原则、内容、方法和手段,并能很好地运用于教学之中。

(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业务培训或传授教育教学经验活动,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五条学术(技术)成果条件

一、评审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教研文章在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书面交流1次并获得好评;或乡镇级以下学校教师在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书面交流2次并获得好评。

(二)参加乡镇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示范、观摩教学课1次以上,获得好评;或在乡镇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大奖赛中获一等奖1次以上。

(三)在县以上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

(四)受聘参加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乡土教材、进修教材、活动课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编写的教材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或正式出版。

(五)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或结合教学实际,参加本地经济、教育社会调查,写出有一定价值的科研报告或调查报告,受到乡镇以上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推广。

(六)获县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七)从事艺术、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县级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奖1次。

(八)能结合教学特点,自制教具,加强直观教学,取得明显教学效果,受县以上教研部门的肯定。

(九)在农村连续任教15年以上的骨干教师。

二、评审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任现职期间,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参加县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示范或观摩教学课1次,并获得较好的效果;或在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大奖赛中获一等奖1次;或获市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次。

(二)因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获市州级及以上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称号。

(三)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或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

(四)受聘参加县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乡土教材、选修教材、活动课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编写的教材在县级及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正式出版。

(五)积极参加各级教育学会、教研、科研部门组织的教研,科研活动。获得奖励为:省级三等奖及以上1次;或市级二等奖及以上1次;或县级及以上一等奖1次。

(六)在乡镇以下中小学连续任教2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并获县级以上教研奖励1次以上。

第六条破格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取得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受聘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取得了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受聘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破格评审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任现职期间,在具备第四,五条规定的正常评审条件同时,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得到承认。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两项:

(一)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二)所培养的优秀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科技活动获奖,本人获省级以上指导教师奖1次以上。

(三)受聘参加市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乡土教材、选修教材、活动课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经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并在市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并正式出版。

(四)公开出版4万字以上学术专著1部,或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的学术合著1部。

(五)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2篇以上。

(六)从事艺术、体育教育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省级专业汇演、汇展成果比赛中获得三等奖1次以上。

第七条附则

一、省级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高等院校学报、省级各有关部门主管或省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文章。

二、市级论文:公开出版发行的市级有关部门主管或市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文章。

三、论著:指公开出版与本专业有关的书籍和教材。

四、各种奖项:

(一)各级政府奖励项目。

(二)各级教育,科研等行政部门奖励项目。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教育学会(不含专业委员会)、教科院(所)、教育研究室(不含下设部、室)的奖励项目。

以上奖励项目应为本人从事的专业领域内的项目。

第三篇:职称评聘

河南省农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总 则

一、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提供人才保障,根据国家和我省职称改革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状况和各专业特点,制定本条件。

二、本条件适用于在我省企事业单位从事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农村能源、畜牧、兽医(含中兽医)、水产等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和农业经济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申报评审条件另行规定。

(一)农学专业包括耕作与栽培,良种繁育,种子生产、加工与管理,农产品质量监测,农业信息等。

(二)植物保护专业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植物检疫,农药开发、生产、推广应用和管理,农药质量检验、残留检测等。

(三)园艺专业包括果树、瓜蔬、茶叶、花草、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的育种、栽培等。

(四)土壤肥料专业包括土壤调查与评价,肥料推广与管理,土肥测试,土壤改良与应用,作物营养与施肥,旱作节水等。

(五)农村能源(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包括农村能源及农业生态资源管理、开发与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环境监测等。

(六)畜牧专业包括畜、禽、蜂等的饲养管理、品种改良,饲草选育、栽培,饲草饲料加工,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等。

(七)兽医(含中兽医)专业包括动物防疫与检疫,动物疾病诊断、监测与治疗,动物卫生监督与检验,兽药生产与质量检验,兽药监察与管理等。

(八)水产专业包括水产增养殖,饲料加工,水产品贮藏与加工,水产病害测报与诊断,渔业水质与环境监测,渔业机械及渔业船舶检验等。

(九)农业经济专业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管,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导,农牧渔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问题研究等。

三、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农村能源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农艺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农艺师;畜牧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畜牧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畜牧师;兽医(含中兽医)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兽医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兽医师;水产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水产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水产师;农业经济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农经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农经师。

四、农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实行业务测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经济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

分 则

一、岗位职责

(一)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农经)师岗位职责:负责制定本专业的技术工作计划或规划,提出技术推广项目,制定技术措施;主持或参与科学试验及国内外新成果引进试验和新技术推广工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并对试验结果和推广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撰写技术报告和工作总结;承担技术培训,指导、组织初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工作。

(二)高级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农经)师的岗位职责:负责制定本部门或本地区的生产发展规划,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并指导或组织实施;提出生产和科学技术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解决生产中重大技术问题;审定科研、推广项目,主持或参与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鉴定;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技术报告和工作总结;承担技术培训,指导、培养中级技术人员。

二、申报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二)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现岗位职责。

(三)任现职以来与任期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四)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五)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测试合格。(六)申报专业和所从事专业一致。

(七)学历和任职年限,须分别符合以下要求:

1、申报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3年。

(2)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2年。

(3)相关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3年。

(4)相关专业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4年。

(5)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中专毕业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取得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5年。

2、申报高级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2年。

(2)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4年。

(3)获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5年。

(4)相关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5年。

(5)相关专业大学专科毕业,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5年。

(6)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大专毕业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相关专业中专毕业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业绩突出,取得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职务满7年。

3、申报高级农经师任职资格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取得农经师资格,并担任农经师职务满2年。(2)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农经师资格,并担任农经师职务满4年。(3)获硕士学位,取得农经师资格,并担任农经师职务满5年。(4)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农经师资格,并担任农经师职务满5年。

(5)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人员,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须参加全国经济专业(农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且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并担任农经师职务满7年。

三、评审条件

(一)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2)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专业知识。

(3)了解本专业国内最新科技现状、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4)熟悉本专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

2、业务工作能力和经历,须符合下列条件:(1)具有独立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经历。

(2)具有解决本专业较复杂、较疑难的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经历。(3)具有指导、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学习的能力和经历。(4)具有从事试验研究,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的能力和经历。

3、论文与著作,须符合下列条件中1条:

(1)作为主要撰稿人,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论著,本人撰写1万字或编制图册5千字。(2)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3)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2篇。

(4)参与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1万字,公开出版发行或在实际工作中应用。(5)参与编著并公开出版本专业农业区划、农业志、疫病志等,本人撰写2万字。

(6)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主持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技术方案、田间实验研究报告等,被县级政府或省辖市及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采纳1篇。

4、业绩与成果,须符合下列条件中2条(省辖市及以上单位人员须具备(1)(2)(3)(4)(5)中的1条):(1)作为技术骨干,参加过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

(2)作为主要参加者,省直单位人员获得省辖市(厅)级及以上本专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省辖市单位人员获得省辖市(厅)级及以上本专业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县(市、区)及以下单位人员获得省辖市(厅)级及以上本专业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3)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1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并取得较好经济、社会效益。

(4)作为主要参加者,编制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企业标准等1项,并正式颁布实施。

(5)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省辖市(厅)级本专业科研或推广开发项目1项,通过项目下达单位组织的鉴定或验收;或参与完成本专业新技术试验、示范自选项目1项,并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同行专家的鉴定或认可。

(6)参与完成1项新资源、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勘察、设计、研制、培育、开发,通过省辖市(厅)级鉴定(验收),并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7)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等1项,技术推广覆盖率占本县(市、区)适宜推广面积的10%以上或累计面积3万亩以上,增产或增收达5%以上。

(8)参与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技术方案、田间实验研究报告等,被县级政府或省辖市及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采纳1篇(县及以下单位人员,如作论文论著使用则不作为业绩成果使用)。(9)参与省(部)级高产创建、省辖市(厅)级农业科技园(区、片)、示范场或中型农业科技企业的科技研发等,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经省辖市(厅)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10)任现职期间,工作业绩突出,被授予县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或获得省辖市级“五一劳动奖章”;或获得县及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工作奖励;或获得省辖市及以上农业和人事部门授予的业务工作奖励;或获得县及以上政府或组织、人事部门授予的技术荣誉称号;或获得业内认可的省辖市及以上业务部门表彰(限县及以下单位人员)。

(二)高级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在本专业某领域某方面具有较深造诣。(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科技现状、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4)熟练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

2、业务工作能力和经历,须符合下列条件:(1)具有熟练完成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经历。

(2)具有解决本专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和复杂、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经历。(3)具有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完成重点试验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的能力和经历。

(4)具有主持或参与本单位、本地区、本专业科研推广项目立项、论证、实施或制订规划、建议的能力与经历。

(5)具有指导、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学习的能力和经历。

3、论文与著作,须符合下列条件中1条:

(1)作为主要撰稿人,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论著,本人撰写2万字或编制图册8千字。

(2)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篇且被较多引用。

(3)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或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并在省(部)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2篇。

(4)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1部,每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或作为主要撰稿人,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2部,每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5)作为主要撰稿人,编著并公开出版本专业农业区划、农业志、疫病志等,本人撰写3万字。(6)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主持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技术方案、田间实验研究报告等,被省辖市政府或省及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印发或采纳2篇。

4、业绩与成果,须符合下列条件中2条(省辖市及以上单位人员须符合(1)(2)(3)(4)(5)(6)(7)中的1条):(1)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10名),参加完成省(部)级及以上本专业重大科技项目1项。

(2)省辖市及以下单位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参加完成省辖市(厅)级本专业重大科技项目2项。

(3)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项。

(4)省辖市及以下单位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获省辖市(厅)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县(市、区)及以下单位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获省辖市(厅)级科技奖励二等奖2项。

(5)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2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6)作为主要完成人,编制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项,或技术规范、技术规程等2项,并正式颁布实施。(7)省直单位工作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完成省(部)级本专业推广开发项目2项,省辖市及以下单位工作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完成省辖市(厅)级本专业推广开发项目2项,通过项目下达单位组织的鉴定或验收;或主持完成本专业新技术试验、示范自选项目3项,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同行专家的鉴定或认可。

(8)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重大灾(疫)情防治工作,制定预防、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取得重大成效,受到省辖市党委、政府或省级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表彰。

(9)主持1项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2项新资源、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勘察、设计、研制、培育、开发,通过省辖市(厅)级及以上鉴定(验收),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10)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主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等3项,技术推广覆盖率占本县(市、区)适宜推广面积的20%以上或累计面积10万亩以上,增产或增收达5%以上。

(11)作为主要撰稿人,编写实验室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等,该实验室通过省级认证或被评为省(部)级标准化实验室。

(12)主持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技术方案、田间实验研究报告等,被省辖市政府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印发或采纳2篇(县及以下单位人员,如作论文论著使用则不作为业绩成果使用)。

(13)解决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指导省(部)级高产创建、省辖市(厅)级农业科技园(区、片)、示范场或中型农业科技企业的科技研发等,取得明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过省级鉴定验收。

(14)任现职期间,工作业绩突出,被授予省辖市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或获得省级“五一劳动奖章”;或获得省辖市及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工作奖励;或获得省及以上农业和人事部门授予的业务工作奖励;或获得省辖市及以上政府或组织、人事部门授予的技术荣誉称号;或获得业内认可的省及以上业务部门表彰(限县及以下单位人员)。(三)高级农经师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水平,需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系统、扎实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策水平。(2)熟练掌握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3)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法及发展趋势。

2、业务工作能力和经历,需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独立承担和组织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本专业重要科研课题和业务工作任务的能力和经历。(2)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归纳、总结能力和较高的决策水平,有处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活动中疑难问题的能力和经历。

(3)具有培训和指导下一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学习、工作的能力和经历。

3、论文与著作,须具备下列条件中1条:

(1)作为主要撰稿人,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论著,本人撰写2万字。(2)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

(3)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并在省(部)级及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2篇。

(4)作为主要撰稿人,编著并公开出版本专业发展规划、农业志、农业年鉴、培训教材等,本人撰写3万字。

(5)在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农经工作人员,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CN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且主持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统计分析、调查报告、实施方案、工作意见或建议等,被省辖市政府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印发或采纳2篇。

4、业绩与成果,须具备下列条件中3条(省辖市及以上单位人员须具备(1)(2)(3)中的1条):(1)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本专业成果奖1项;省辖市及以下单位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获省辖市(厅)级本专业成果奖一等奖1项;县(市、区)及以下单位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获省辖市(厅)级本专业成果奖二等奖2项。

(2)省直单位工作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7名),完成省(部)级本专业重点科研、调研项目2项,省辖市及以下单位工作人员,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完成省辖市(厅)级本专业重点科研、调研项目2项,通过项目下达单位组织的鉴定或验收,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3)在承担的业务工作中,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或制定的规章制度,有1项被省辖市及以上政府或省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采用;或有2项被县及以上政府或省辖市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采用。

(4)在承担的业务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先进管理方式、方法或工作措施,并被省辖市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5)负责查处涉农案件或审计农村财务典型案例2起,其查处、审计结果被司法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案件办理的重要依据,并提供县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或司法等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

(6)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探索或采用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受到省辖市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认可。(7)负责指导农民建立或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以上,合作社运作规范、效益显著,且至少有2个合作社为省辖市级及以上示范社。

(8)主持撰写本专业发展规划、统计分析、调查报告、实施方案、工作意见或建议等,被省辖市政府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印发或采纳2篇(县及以下单位人员,如作论文论著使用则不作为业绩成果使用)。(9)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开展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工作中推行的新办法、新举措,得到县及以上党委、政府或省辖市及以上业务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并推广应用于实际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0)任现职期间,工作业绩突出,被授予省辖市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或获得省级“五一劳动奖章”;或获得省辖市及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工作奖励;或获得省及以上农业和人事部门授予的业务工作奖励;或获得省辖市及以上政府或组织、人事部门授予的技术荣誉称号;或获得业内认可的省及以上业务部门表彰(限县及以下单位人员)。

四、破格评审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专业,但确有真才实学,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者,可破格申报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高级农经师不实行破格申报评审。

破格申报评审的人员,在符合正常评审的申报条件(一)(二)(三)(四)(五)(六)及评审条件规定的专业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经历、论文与著作的同时,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破格评审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与成果须具备评审条件中的3条(其中必须具备(1)(2)(3)(4)(5)中的1条)。

(二)破格评审高级农艺(畜牧、兽医、水产)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业绩与成果需具备评审条件中的3条(其中必须具备(1)(2)(3)(4)(5)(6)(7)中的1条)。

附 则

一、本条件规定的适用范围、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的要求,申报人必须同时具备。

二、专业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经历、论文论著、业绩成果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的情况。行政机关交流或部队转业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一步到位申报人员,为近五年来的业绩材料。

三、论文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试验研究报告、专业综述性文章,一般应在2000字以上。“宣读论文”须提交会议正式通知、论文集和宣读证书。以笔名、单位名义发表的论文,均不得作为个人业绩材料上报。本条件所列期刊均不含增刊、专刊、特刊等。

四、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学术专著,论文汇编、品种汇编、肥料及农药等产品汇编等不在此列。

著作、培训教材或图册等所要求撰写的字数,以编写说明为准或以所有撰写人员的平均撰写工作量为准。以笔名、单位名义出版、印发的著作、培训教材或图册,均不得作为个人业绩材料上报。

五、国家级科技奖励是指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省(部)级、市(厅)级科技奖励是指农牧渔业丰收奖、星火奖、科技进步奖;科技奖励一律含相当级别的奖励,以奖励证书为依据(不含项目主持单位颁发的二级证书、证明等)。科技奖励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最高奖项计。以单位名义获得的科技奖励不得作为个人业绩材料上报。

六、农业经济专业成果奖含科学技术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发展研究奖、优秀调研成果奖等。

七、各类表彰、采纳、采用、认可、推广等,应有正式的依据。表彰应提供表彰文件;采纳、采用须提交采纳、采用的文件原件及发文单位或部门出具的证明、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批复文件;认可、推广须提交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的文件原件或评审条件中规定的相关单位或部门所出具的相关证明。

八、研究、推广及开发项目级别的认定,以计划文件或项目合同任务书为依据。国家计划项目的子专题或分项目可视同省级计划项目,国家业务主管部门的计划项目子专题或分项目可视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计划项目,依此类推。要求完成或通过鉴定、验收的项目还应提交鉴定证书或验收证书原件。

九、“主持”、“主要完成人”等以项目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依据。

十、效果、效益是指直接的效果、效益,须提供本单位和技术成果应用部门财务证明,农业经济专业须同时提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证明材料。

十一、技术荣誉称号指: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津贴获得者、优秀专家、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科技先进工作者等。

十二、本条件自2012年1月1日起试行,原《河南省农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职〔2003〕18号)同时废止。主题词:人力资源 职称 评审条件 农业 通知

第四篇:职称评聘工作意见

职称评聘工作意见

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0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鲁人社„2010‟44号)要求,结合山东省煤炭工业局2010全省煤炭系统职称评聘工作会议精神和集团公司实际,经研究,对2010职称评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贯彻执行。

一、政策依据

今年职称评聘工作的政策依据以鲁人社„2010‟44号文件的规定执行,文件未提及的,按以前的文件规定执行。

二、评审委员会的组建

根据工作需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调整组建了2010专业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并且规定省管国有企业直接负责本企业申报人员的资格审查、推荐和呈报工作。今年,依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精神和省煤炭工业局会议要求,集团公司只组建工程技术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其它各系列和级别的申报材料由集团公司和各评委会办事机构联系后,由集团公司直接报各评委会办事机构。

三、严格标准条件

(一)严格依据国家和省制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标准条件组织申报。在符合标准条件的基础上,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公正、公平和综合评价原则,坚持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申报的 主要依据,突出业绩、贡献和自主创新能力,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转化生产力的能力作为申报的重要依据,使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优先得到培养和重用。申报和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必须符合《教师法》对学历方面的规定,不符合要求的不得申报和评审。

(二)认真执行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的规定。根据国家规定和要求,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须取得规定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应考科目(模块)合格证。对符合《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2)9号)第六、七条暂不参加考试或免考部分科目(模块)规定的人员,须由设区的市人事局或省直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人事处出具《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暂不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或免试部分科目(模块)审核表》。其中属免考部分科目(模块)的人员,须将免考部分科目(模块)审核表、考试科目(模块)的合格证同时上报。符合《关于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鲁人发„2006‟7号)中暂不参加考试或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规定的,应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三)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政策规定。按照国家规定和要求,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规定有外语要求的,须取得国家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成绩单或合格证后方可申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各语种、类别、级别的成绩,全国通用标准 为60分(试卷满分为100分)。依据鲁人社办[2010]2号文件的通知精神,2010山东省使用标准执行全国通用标准(即60分)。并规定,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外语考试成绩有效期至评审通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为止。符合《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7‟19号)中放宽外语成绩要求规定的,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要求放宽至50分,当年有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明确答复,鲁人发„2007‟19号文件第二部分第(三)项中的1、2两条所涉及的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规定,我集团公司不在其范围内。

根据原人事部《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通知》(人发„1998‟54号)规定,从事理工、卫生类专业技术工作,职称外语考试选择英语的,应分别提供符合要求的理工、卫生类职称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

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外语考试成绩应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符合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当年可申报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达不到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不允许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关于外语免试或放宽成绩要求的办理。有关具体政策按照省人事厅《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7‟19号)规定执行。符合免于职称外语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符合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须提供外语考试成绩单和《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由集团 公司业务部门负责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备案。

(五)为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任职年限,但确有真才实学、业绩显著、贡献突出并符合《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试行)》(鲁人发„2005‟15号)的专业技术人员,允许破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时,破格申报人员须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高评委办事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并测试或答辩后,单独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

四、认真做好申报呈报工作

(一)继续实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推荐、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的申报推荐办法。各单位要切实加强民主推荐、资格审查力度,加强职业道德等方面考核,严格按照标准条件组织申报推荐。集团公司在组织申报推荐时,成立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7人以上),对申报人的学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推荐意见。根据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推荐意见,综合考虑申报人的品德、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情况,确定推荐人选,经公示无异议后推荐上报。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呈报部门要认真履行审查、审核职责,严格把关,明确填写有关意见,并按要求签名、盖章。

各级人事部门要严格把关,未经人事部门审核的材料,不得呈报。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要对呈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不符合标准条件和规定要求的材料不得受理。凡 评审通过后经审核不符合规定标准条件和申报评审程序的,一律取消资格。

(二)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岗位调整需要改系列(专业)申报评审与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同等级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须在现聘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的,方可申报,未按规定取得相应系列(专业)资格的,不得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非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交流或聘用到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或者事业单位中由管理岗位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的,方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四)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申报表仍延续使用2004年山东省人事厅印制的统一规范表格(式样见http://www.xiexiebang.com/的“职称专家”栏),申报人不得对各种规范的申报表做格式或内容上的修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材料的报送仍按《关于报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有关问题的说明》(鲁人职字„2004‟6号)规定办理。

(五)继续实行申报人诚信承诺制。专业技术人员要强化诚信意识,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和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并在《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中“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或个人总结)”栏的最后由本人填写如下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 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并签名。并且,任现职以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受奖情况须提交科研成果鉴定证书、公布文件、公报或光荣册原件。

(六)继续推行网络化申报和评审,使用统一规范的表格及申报材料。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2006年起,山东省人事厅要求所有高级评审委员会全部实行网络化申报和评审。各单位在申报晋升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材料时,去年已实行网络化评审的系列继续按网络化评审的要求上报材料,去年未实行网络化评审的系列,按照上级要求另行通知。

五、应呈报的有关材料和要求

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报送200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规定的呈报要求,结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权组建的各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和省煤炭工业局2010职称评聘工作会议精神,为方便工作,现将各级评审委员会要求呈报的材料明确如下:

(一)《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1份(A3纸正反面打印或复印后,用优质胶水粘贴为A4幅面并成册,不得装订,原件);

(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A4纸型,正反面打印或复印,原件);

(三)《一览表》一式21份(A3纸型打印,其中原件3份,其余可为复印件;晋升副高以上的还需报系统生成的上报文件数据版1份,并请申报人备份好个人的上报数据);

(四)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

(五)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成果及受奖情况等(原件);

(六)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

(七)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单位公布聘任文件或聘书(原件);

(八)有效期内的外语考试合格证或成绩单(原件);

(九)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或有效证明(原件);

(十)《“六公开”监督卡》1份;

(十一)属破格晋升的,破格申报审核表1份;破格推荐报告1份;

(十二)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指同级别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4份,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或《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原件)1份,并报送反映其工作变动后业务水平、业绩情况等证明材料。

关于呈报单位的填写,工程技术初级的申报材料各呈报单位填写本单位名称(与公章一致)。

上述材料为省人事厅要求各评委会办事机构收取的材料,各评委会办事机构根据人事厅要求,为方便评审,对上述材料有所调整,具体上报材料时,各系列以各评委会办事机构的要求为准。

六、关于聘任工作

(一)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人事厅《关于全面推行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通知》(鲁人职(1998)38号)要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科学合理设臵专业技术岗位,严格按程序推行竞争聘任,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干部处《关于做 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通知》((2000)肥矿集团干5号)要求加强聘后管理,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自2006年开始,集团公司不再统一调整设岗方案,各基层单位以集团公司下达的2005年专业技术职务设岗方案为基数,按照《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在2005年设岗方案的基础上,自行调整本单位设岗方案,报集团公司干部处审核备案后实施。

(二)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现岗位专业与原来所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不相符合的专业人员,自离开原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时间算起,超过一年的转岗期未能取得与现岗位专业相符合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各单位要行文解聘其原专业技术职务。涉及工资待遇调整的,按照集团公司有关工资政策执行。请各单位认真对待,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政策规定。

(三)集团公司公布资格后,原则上于一个月之内完成聘任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属集团公司统一行文聘任的,由各单位报聘任申请由集团公司业务部门审核,符合聘任条件的予以聘任。对于通过各类考试取得资格的,各单位要根据专业技术职务有关政策的规定,对申请聘任人员的任职条件进行审核,要严格把关,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要报送申请材料。

七、关于改制企业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

在严格执行上级政策的同时,按集团公司《关于加强过渡时期改制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肥矿发„2007‟20号)的规定执行。

依据集团公司“印发《关于进一步理顺与改制企业关系的实施办法》的通知”(肥矿发„2010‟2号)精神,“过渡期”内,“改制企业的员工申报职称,集团公司人事部门可协助办理相关手续。”明确了该项工作的主从关系,现做如下说明意见。

(一)改制企业的员工申报职称,集团公司人事部门只协助办理有关手续,各改制单位是该项工作的主体,负责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及呈报等工作。

(二)集团公司组建的工程初级评委会可对改制企业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晋升材料进行评审。

八、加强监督检查

(一)各级人事部门、各评审委员会及办事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职称工作的政策规定,按照统一的部署要求组织申报和评审,不得另行制定标准条件和评审程序。

(二)按规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申报前和异议期公示,未经公示的不得上报,公示有异议的要认真调查核实。

(三)严肃工作纪律。对违反规定程序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直接责任人及其有关部门(单位)相关责任人员,要按照《关于处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违反政策纪律问题的暂行规定》(鲁人职„1994‟9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事部令第3号)严肃查处。

(四)各级人事部门及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要按照《信访条例》、《山东省信访规定》、《关于规范职称信访举报事项调查核实情况的通知》及有关规定要求,认真负责地办理职称方面的信访事项。

九、时间要求及资格公布

10月21日前完成高级晋升人员的统计上报工作(只上报晋升人员数,以便申请购买序列号,但要安排晋升高、中、初级专 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抓紧准备材料,随时按上级要求上报,教育系列中的幼教专业报送申报材料的具体时间会及时通知)。

11月5日前上报晋升工程、技校、档案、党校系列副高级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材料。

11月10日前上报晋升工程正高级、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卫生系列正、副高级和上述未提及的各系列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材料。

11月20日前上报工程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材料; 2010年1月底前完成各系列专业的评审、审核、备案、公布评审结果及公示等工作。

次年上半年根据山东省、泰安市及肥城市各系列专业评委会的实际公布资格的情况,集团公司负责汇总整理上级及地方的有关文件,及时公布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及公司机关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各单位业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上级文件,领会好文件精神,严格按照申报标准把关,对申报的材料要进行细致的审核,杜绝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对因工作失误造成的不应有的后果,集团公司将如实反馈信息到本单位党政主要领导。

各单位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和时间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的政策规定,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顺利完成今年的职称评聘工作。

二OO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职称 评聘 意见

发:公司领导,总经理助理,副总师,各单位、各处室,存档 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 2010年10月19日印

共印96份

第五篇:职称评聘实施方案

西秀区蔡官初级中学教师职称评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贯彻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公开考核、注重实绩、择优聘任的原则,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及西秀区教育局对于中小幼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我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方案。

二、学校职称评聘领导小组

组长:董天智(学校校长)

副组长:孙朝凯(副校长)胡生琼(副校长)董燚(副校长)成员:董登江丁克文陈燚焦龙彭永立娄凌

董登方叶华焦刚董登斌

三、学校职称评聘监督小组

组长:董登明(学校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吴生富(学校工会副主席)

成员:孙朝会(工会委员)陈明(工会委员)范永华(教师代表)

四、职称评聘条件

(一)师德师风

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道德高尚;互帮互促,有团队合作精神;服从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并具有进取精神。

教师职称评聘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二)任职资历

1、申报中学二级教师职务具备相应的评职条件。

1、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职务应当具有中学二级职务且任职累计满四年的经历。

2、申报中学高级教师需有中学一级职务任职累计满五年的经历。

(三)教育教学能力

申报人员应对任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修养教育、法制教育,教育效果好。

(四)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申报人员具有组织和指导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

(五)班主任年限

申报中级教师职务的人员应近三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或学校管理工作、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业务部门专业工作人员、图书室实验室管理人员等连续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六)工作业绩

在教育教学实绩考核量化近年来连续三个学期排列中等水平以上。

五、评聘程序

1、符合基本任职条件的教师向学校职称评聘领导小组提出申请。

2、学校职称评聘领导小组组织对申报人的师德修养、工作业绩、教育教学能力提出评价意见,决定是否推荐评聘,并在一周内将结果通知申请教师。

3、学校推荐评聘的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报材料。

4、学校职称评聘领导小组审核申报材料,填写审核意见,由职称评聘领导小组组长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并将推评教师名单在校园内公示一周。

5、职称评聘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在没有收到任何反映或举报,将申报教师材料报送上级职称评审机构。

六、评聘工作的监督

1、学校成立教师职称评聘纪律监督小组(以下简称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由3至5人组成,成员由学校党支部书记、学校工会委员及教师代表组成。

2、监督小组监督、检查教师职称评聘过程中评聘行为的规范性,保障评聘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发现违反评聘程序及原则的,有权要求纠正。

3、申报人或其他人员发现在评聘中有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违反评聘程序的,可向监督小组反映、举报,监督小组在接到反映或举报3个工作日内核实情况,反馈监查处理结论。

西秀区蔡官初级中学职称评聘领导小组

2011年3月1日

下载浅淡职称评聘工作及职称制度改革[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淡职称评聘工作及职称制度改革[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称评聘细则

    王佑中学职称评聘细则一、人事改革评聘工作领导小组: 罗永健王金跃罗朝培杨光彪程朝清朱定明 二、人事改革评聘工作调解小组: 罗永健王金跃罗朝培程朝清罗永俊韦崇宁陈 彬 三......

    职称评聘建议

    关于职称评聘的一点建议 尊敬的领导同志,职称评聘工作又要开始了。做为一名教师,我想为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2013年职称评聘已经结束了,我个人认为新的评聘方案......

    评聘职称工作业绩自述

    评聘职称工作业绩自述 暮然回首,我已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二十余载。回顾这二十几年的工作,我感慨万千。这二十几年,是我默默耕耘、努力探索、迅速成长的二十几年。天道酬勤,一份......

    职称评聘[共五篇]

    河北省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评定标准:中学高级教师原则上均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

    200510职称评聘报告

    报 告 尊敬的福清市教育局: 硋灶中心小学一贯认真执行上级关于高级教师职务竞聘的各项文件精神,把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竞聘工作执行困难,现将具体......

    职称评聘述职报告

    职称评聘述职报告 xxx,现年xx周岁,xx年x月毕业于xx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农学学士学位。1996.8月—2002.11月年在xx农技站工作, 2002年12月至今在平度市农业局果......

    职称评聘方案建议

    职称评聘方案建议 一、评分以百分制计(即总分100分),学校规定教龄满25年为无条件评聘,则25年每年为4分,以此计算出教龄分为4分每年。 二、教龄满10年参加评聘,教龄分为40分,百分制......

    规范职称评聘文件

    渠教科发„2015‟ 号 渠县教育科技知识产权局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高、中级职务各中小学: 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开展二十多年来,各校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对教师职务评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