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5 00:3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厦门市海沧区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厦门市海沧区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一篇:厦门市海沧区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厦门市海沧区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十二五”时期,是海沧区全面加快科学发展、努力打造岛内外一体化示范区的关键阶段,是海沧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设教育强区的关键时期。为抓住机遇,积极适应海沧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海沧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厦门健康生态新城区和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的进程,更好推动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厦门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厦府〔2011〕459号)的精神,制定海沧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海沧教育注重内涵建设的五年,也是职业教育快速提升的五年。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能训练、狠抓教学改革、推行毕业生综合实训等工作,职业教育品位得到较大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目前,海沧辖区内共有中等职(技)校4所。其中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为区属公办中职学校,海峡工贸学校为区属民办中职学校,福建华夏技术学校、福建中天技术学校为省属民办技工学校。2008年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通过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机械加工技术等专业先后被确认为市级骨干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被确认为市级示范专业。

同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区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差距。社会认可度、办学的基础能力、硬件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领域等依然较为薄弱,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中职学生升学渠道还不通畅,这些都阻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十二五”着力破解。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立足海沧区情,以服务为宗旨,转变职业教育发展观念,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坚持就业导向,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学生就业的需要,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服务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提升内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本、能力为重,优化专业、养训并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全面提升,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力和办学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四、工作目标

到2015年,基本构建起与海沧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人力资源开发配置要求的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机制得到完善;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得到提升;在厦门乃至全国职业教育能够发挥一定的示范作用。

五、主要指标

(一)事业发展目标

把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建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建设一流的实训基地;

推进海沧区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基本形成以区域为纽带、地方政府主导、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劳动培训机构和企业共同指导、参与的职教联合体系。

(二)服务产业目标

对接现代物流、现代制造等产业要求,集约化、集群化整合职教资源,提高各专业办学水平,为海沧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三)改革创新目标

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基本形成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与产业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格局。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校企合作制度化,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完善学生技能竞赛制度;完善中高职衔接制度,进一步发掘人才培养通道,拓展对台合作办学,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多途径多形式地培养人才,毕业生100%取得双证书,当年就业率达到96%。

创新职业教育运行管理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强化部门协调,加强行业指导,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制度的创新发展,基本形成以区域为纽带、地方政府主导、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劳动培训机构和企业共同指导、参与的职教联合体系和协调机制。以信息技术创新职业学校管理机制,实现职业教育的精细化、过程化、现代化管理。

六、工作任务

(一)加大投入,推进海沧职专、海沧职教中心升级达标

按照“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海沧职专校内外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建成能满足教学要求的相对稳定、能有效利用的一流的实训基地;力争于2013年完成海沧职业中专二期基础建设,于2013年通过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推进海沧区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于2015年实现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目标。

(二)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的思路,强化主体专业建设,大力扶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新增省、市级示范专业2个,重点发展物流、机械数控、电子等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做强做大物流专业,成为辐射全省的示范专业,为海沧港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探索具有海沧特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突破我市现有以行业为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建立以区域为纽带、地方政府主导、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劳动培训机构和企业共同指导参与的职教联合体系。

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扎实开展中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企业和实习学生的合法利益。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遵循“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课程改革重点”的思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建设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具有海沧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技能培训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开展职业学校师生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技能水平。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

搭建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逐步拓展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成长通道,满足中职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提高技能等级的意愿,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五)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办学效益

依法办学,完善科学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不断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及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在实训基地实施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管理机制,推进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管理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决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系统和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管理现代化。

(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和学生管理能力,力争到2012年,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加强职业教育领军人物的培养,着力培养名师、名校长。在中等职业学校总编制内设置10℅比例“特聘教师”岗位,用以聘请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专职或兼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

(七)关注学生人格培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载体,改进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为核心,深入开展以诚信、敬业、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发挥专业教学和实训实习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行德育导师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一体、共同参与的职业学生德育工作网络。继续加强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在保证职业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文化建设的同时,实现现代工业文明进校园、先进企业文化进课堂,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八)养训并举,增强服务能力

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围绕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大力推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尤其是多形式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预备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职业教育领导机制

完善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通过职教联合体系,形成教育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协作机制,定期或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政策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的水平。

(二)完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2011年秋季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免除学费,2014年前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制度。实施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继续执行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不低于30℅的要求,并逐步增加财政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强化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鼓励企业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

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规范发展。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依法落实民办职业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

(三)完善职业教育评价、督导和质量监控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能力和贡献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独立评估机构对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实施评估的机制。

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管理办法,建立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积极推行职业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引导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落实教学检查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提高学校自我监控、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

(四)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外部环境

推动实施就业准入制度,推动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和各类典型案例,特别是有关职业教育的招生、资助和免费等政策以及基础建设的重要举措,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宣传和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篇:厦门市海沧区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

厦门市海沧区“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依据《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厦门市“十二五”残疾人事业专项规划》和《海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并制定10个配套文件,残疾人事业进一步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大局,扶残助残项目列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一系列涉及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保障的特惠政策,共有11项政策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并先后荣获了“第二批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县(市、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福建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业务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对白内障复明、精神病患者和“四残”儿童康复等实施补助;实施残疾人就业扶助,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实施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助,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实施奖励,新增残疾人就业520人次;实施扶残助学,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全方位补助,实现了残疾人基本免费教育;帮助残疾人扶贫解困,建立节日慰问机制,733名残疾人纳入低保;实施残疾人危房修缮工作,为13户贫困残疾人改善住房条件,为162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实施社会保险工程,为全区残疾人按245元/人/年最低参保标准全额代缴;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3个镇(街)和38个村(社区)分别建立了残联和残协,在全区4所镇(街)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置了残疾人康复室,在14个村(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活动站,选聘社区残疾人联络员34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组织体系;建立残疾人服务机构,完成“福乐家园”、“街(镇)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建设,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平台。

但是,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社会资源不足,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为残疾人服务的专业机构、专业设施、专业人才缺乏,与残疾人类别化、个性化需求不相适应;社会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扶残助残的意识和氛围还不够浓厚,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依然需要全社会加倍努力。

今后5年是海沧全面加快科学发展、努力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厦门健康生态新城区和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残疾人状况,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区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二、“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部署,以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为奋斗目标,以基本满足残疾人特殊需求和普通需求为出发点,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推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海沧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四个定位”建设,争当“一体化、同城化”排头兵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把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维护广大残疾人的基本权益,积极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发展残疾人事业列入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区残工委的综合协调作用,密切配合,形成残疾人事业政策扶持、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格局。

3.统筹兼顾、服务发展。把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优先、政策优惠机制,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兼顾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特殊服务需求,促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4.依法推进、科学发展。以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文化、体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海沧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率先实现残疾人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争创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1.残疾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参与更加广泛。

2.构建比较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残疾人特殊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

3.依法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消除歧视,使广大残疾人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有尊严。

4.建立残疾预防体系,形成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工作机制,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5.残疾人组织更加健全,残疾人事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6.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广泛开展残疾人自强和扶残助残活动。

7.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三、“十二五”时期的工作任务

(一)社会保障

1.将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与需求的生活补助、护理补助、社会保险补助、生活救助等专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

2.加大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力度,扩大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现应保尽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

3.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低保边缘户等困难残疾人家庭给予特别保障。对城乡流浪乞讨生活无着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及时救助和妥善安置。

4.将住房困难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予以优先解决,残疾人申请社会保障性住房在评分体系中享受加分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加大对低保和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力度。

5.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残疾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将登记失业的残疾人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给予免费培训、职业介绍等方面的服务。对企业吸纳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支持企业为残疾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定“超龄”残疾职工延期缴纳社会保险和趸缴补助办法,确保所有残疾职工退休后能够享受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

6.落实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政府补助政策。重度残疾人提前五年领取养老金。为残疾人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加大对低保和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力度。

7.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托养和居家护理服务补助、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助、危房改造和家庭无障碍改造补助等残疾人专项补助政策。制定落实残疾人生活用水、电、气费用及挂号费、诊疗费、交通费、泊车费,盲人、聋人手机短信、有线电视和宽带费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8.逐步提高伤残军人保障待遇,做好伤残军人移交安置工作,保障伤残军人优先享受康复、就业、扶贫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

(二)康复

1.加快推进区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指导、培训、辐射和服务作用。

2.加快完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办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全面落实职能;100%的村(社区)设立残疾人康复活动站;制定民办康复机构准入标准和评估体系,鼓励扶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创办康复服务机构,加强民政福利机构康复设施建设。

3.完善和落实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提标扩面,分类救助,为各类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免费的抢救性康复治疗;建立新生儿基本病种免费筛查、监测和残疾信息报告制度,做到早筛查、早干预。深入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为有需求和适应指征的残疾人提供助行、助听、助明等康复服务。组织实施国家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及省、市配套实施项目,加大残疾人辅助器具差额配发种类和力度,使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辅助器具。建立区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机构。

4.将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制定实施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5.建立精神病防治和康复工作机制,为精神病人康复和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三)教育

1.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将残疾人教育纳入我区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保障残疾人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2.继续完善以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辅读班和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加快普及并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对适龄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送教上门、社区教育、建立专门学校(班)等形式实施义务教育。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扩大随班就读和辅读班规模,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对接收残疾儿童的学校、幼儿园给予特殊教育补助。

3.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我区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评价体系,同步安排,同步实施。鼓励和支持幼儿园、特教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福利机构等实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4.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招收残疾学生。将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纳入扫盲工作整体规划。

5.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全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继续实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辅读班职工特殊教育津贴制度。根据特殊教育实际需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的标准予以核定普通中小附设特教辅读班编制。

6.完善残疾人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补助各项政策。

(四)就业

1.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实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和残疾人个体户的扶助政策、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奖励政策等。建立残疾人就业援助制度,制定扶持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业政策,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

2.完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和就业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开展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依托区“福乐家园”,依托3个街(镇)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对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未实现就业的残疾人提供技能训练、就业推介和通过组织庇护性简易劳动增加收入。培育种养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积极帮助失去土地的农村残疾人实现多种形式就业。

3.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各类学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多层次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持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和在岗实训,努力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满足失业登记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举办全区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探索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加强残疾人职业能力开发和就业指导,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奖励机制。

4.将残疾人就业纳入政府就业联动公共服务项目和就业督导工作范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大力推进职业康复劳动项目,帮助轻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定期举行就业推介会。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开通残疾人就业服务热线。加强残疾人劳动保障监察,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禁止针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和违法雇用残疾人,维护残疾人公平的就业权利。

5.贯彻实施《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鼓励盲人参加国家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考试。支持医疗机构录用有执业资格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培训盲人保健和医疗按摩人员,扶持开办一批盲人按摩店。

(五)扶贫

1.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扶贫开发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群体,将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的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对象,帮助有劳动条件的贫困残疾人优先享受政府扶贫开发和惠农政策,做好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政府扶贫资金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

2.实施安居工程,对住房困难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新房建设、危房改造和家庭无障碍改造补助。

3.实施助学工程,对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就学补助。

4.调动各种力量扶持残疾人脱贫。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动员各级干部、志愿者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

(六)托养

1.开展以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为重点对象的托养服务需求调查,摸清底数,以重度残疾人全面托养为目标,有计划推进实施。

2.出台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居家安养补助政策,依托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和民办机构,建立健全以区级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镇(街)和社区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重度残疾人托养和居家安养服务。

3.大力发展居家安养服务。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家庭邻里等力量,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生活和就业能力培训、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制定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行业管理,对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养和为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提供上门服务的机构予以扶持、补贴。

(七)文化

1.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并为残疾人参加文化活动提供便利。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

2.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和残疾人文艺汇演等各种文化活动,满足残疾人的文化需求,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3.区公共图书馆建立盲人阅览室,配置盲文书籍。依托“福乐家园”等残疾人服务机构,建立“福乐书屋”。

4.大力开展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

(八)体育

1.引导残疾人因地制宜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

2.实施自强健身行动。推动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健身康复体育活动的开展,依托社区健身活动场所,扶持建设“福乐健身站”。

3.建立选拔、培养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机制。建立残疾人体育人才库,选送更多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残疾人运动会。探索解决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社会保障和教育、就业等问题。

(九)无障碍环境

1.新建、改建、扩建设施要严格按照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加大已建设施无障碍改造力度。对无障碍建设、改造项目进行补贴。加强无障碍设施日常维护与管理。开展全国无障碍区创建工作。普及无障碍知识,加强宣传与推广。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2.将无障碍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内容,与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设计、施工与验收。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力度,公共交通工具完善无障碍设备配置,公共停车区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将信息交流无障碍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推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无障碍方式发布政务信息,推进互联网和手机、电脑、可视设备等信息无障碍实用技术和推广。推进在公共服务行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建立语音提示、屏显字幕、视觉引导等系统。

(十)维权

1.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政协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将《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全区“六五”普法规划。

2.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实施法律救助行动,建立区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

3.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将残疾人信访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

(十一)残疾预防

1.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统筹规划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团体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2.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加快制定并实施新生儿筛查及出生缺陷、0-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监测档案,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工伤预防、交通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控制、减少环境因素和事故致残。重视精神残疾预防,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3.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组织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爱耳日、爱眼日、预防出生缺陷日、防治碘缺乏病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婚前卫生指导、优生咨询和医学检查,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

4.严格执行残疾人残疾分类分级国家标准,实施残疾报告制度。加强信息收集,建立残疾预防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互联互动。

(十二)组织建设

1.建立完善区残疾人康复、就业、辅助器具和托养等服务机构,确保区级残联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发放管理工作,提高办证率。

2.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镇(街道)、村(社区)配齐残疾人联络员,组织开展残疾人联络员培训。

3.进一步加强专门协会规范化建设,完善区级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村(社区)成立残疾人协会,并落实工作经费;支持创办为残疾人服务的社团组织,加强对民间残疾人组织的联系、指导和支持。

4.选好配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将残联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大培养选拔和交流力度。

5.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的作用。

6.发展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评价激励、权益维护机制,促进志愿助残服务的专业化、常态化、机制化。

7.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精神,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作用。广泛开展自强活动,培育自强典型。

(十三)设施建设

1.建设覆盖全区持证残疾人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为残疾人享有社会保障和服务提供身份认证和基础信息,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客观真实的基础数据。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发布残疾人政策信息、办事程序、责任部门和联系方式,为残疾人网上办事提供便利。

2.加强对残疾人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体育、综合服务等专业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益性建设项目,在立项、规划和建设用地等方面优先安排,加大投入,重点扶持,使残疾人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条件改善、服务能力增强。

(十四)统计监测

1.加强基层业务台账工作,推行统计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应用。开展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将残疾人事业相关统计指标纳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统计指标体系。

2.开展残疾人状况和数据监测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政策法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分析利用。

(十五)社会环境

1.宣传、文体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组织作品参加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工作。组织开展好“全国助残日”、“ 国际残疾人日”等宣传活动。

2.对民办残疾人服务组织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兴办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建立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监管制度。

3.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慈善机构和社会组织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发展模式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人工作领导机制,顺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社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方面的主导作用,切实维护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以制度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善于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政府残工委进一步强化职责,协调有关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制定,确保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二)增加资金投入,提供政策保障

建立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补助资金。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发展残疾人事业。

(三)强化监测评估,确保规划实施

残工委及相关部门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纳入社会事业发展统计内容,建立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和定期监测报告制度,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统计调查,实施残疾人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小康实现程度监测,加强对各类统计资源的综合分析,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残疾人工作提供依据。对规划进行目标任务分解、评估和考核,促进阶段性工作任务的完成。开展中期督查、期末考核、绩效评估和信息公开,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保证“十二五”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四)坚持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提高组织建设水平。积极创新残疾人事业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引入社会工作新理念和新制度,切实增强运用系统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管理残疾人工作实践的能力。不断创新专业服务方法,拓宽专业发展空间,在自身专业思想、专业方法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逐步提升影响力。

第三篇:厦门市海沧区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厦门市海沧区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区老龄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厦门市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和我区老龄事业实际,特制定《海沧区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老龄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区共有老年人13769人,其中90岁以上的有244人,全区老年总人口数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1.66%,这标志着我区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十一五”以来,经区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全区老龄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老龄委的领导下,在区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区老龄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全区各镇、街均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有在职在岗的老龄干部,做到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各村(居、农林场)均成立老年人协会;二是落实政策法规,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力度。建立了区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和基层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在社会服务窗口和场所设置老年人优先优待的明显标志;三是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应保尽保;四是完善老年服务设施,切实办好 “一中心、一大学”。街道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居委会有老年活动场所。辖区内有3家敬老院和1家区社会福利中心。区老年人活动中心面积7000平方米,管理人员3人。区老年大学有教师14名,学员570名,建筑面积3400m2,共开设了舞蹈、电脑、电子琴、音乐、气功、太极拳、国画、书法、政治和远程教育等10门课程。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建有社区老年学校;五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各镇(街)、村(居)委会均建立老体协组织,组建文艺队、歌咏队等十几种活动队伍,开展老年人体育锻炼和文艺演出,进一步树立了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五年来,我区已建成了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其中两个服务站被确定为省市居家养老示范点;鼎美村胡德来等四个家庭分别荣获市第三届至第五届“十佳敬老模范家庭”称号;鼎美村于2006年获得了“全国敬老模范村”称号;鼎美村老年学校获得市级“基层老年学校十佳示范校”荣誉称号;区老年福利协会的资金从原来的一百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四百二十多万元,步入了全市区级老年福利协会资金排行的前列。

二、“十二五”老龄事业前景

“十二五”期间,我区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加快的同时还伴随失能半失能化、空巢化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例、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保障、长期照料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了“老有所养”的目标,做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布局。

我区老龄工作只有在全局中准确定位,在大势中把握机遇,在合力中寻求突破,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区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提供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不断丰富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老年人的积极性,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及我区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体目标:以落实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

乐”的目标要求,逐步形成养老保障体系、社区为老服务体系、老年权益保障体系、老年教育体系,保障和提高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丰富和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龄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进我区老龄事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老年人为本,将老年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作为老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为老服务均等化,合理配置社会养老资源,确保城乡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是坚持责任共担,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老龄事业发展格局。

四、《规划》的基本任务

⒈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落实“老有所养”

⑴认真贯彻《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暂行条例》,促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面进一步扩大,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⑵全面落实《海沧区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做好农转非老人参加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动员农转非居民全面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探索农村社会保险体系的新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

⑶关心和帮助解决孤寡老人和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的生活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老人应保尽保;继续提高和落实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的高龄补贴。

⑷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申办养老机构,依托街道和社区兴建一批小型分散、方便可行的老年福利设施,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为社区独居或生活困难老人提供医疗和生活照料服务。

⑸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积极发挥区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帮助;充分发挥行政监督、执法监督、社会监督的各自作用,保障老年人的正当权益。

⑹加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设力度。根据省老龄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全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闽老龄办综[2009]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到2015年居家养老服务范围达到全覆盖。目前,我区已经建成了8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在今后的五年里,我区将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籍、法律援助、卫生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应急救助等形式多样的社区为老服务项目,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增加数量,扩展功能。关爱空巢、孤寡、贫困老人,及时为空巢老人安装“平安铃”,进一步促进老年人服务志愿组织的发展,真正落实好“老有所养”。

⒉发展老年医疗保健,落实“老有所医”

⑴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老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鼓励和组织老年人在科学指导下,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老年卫生防疫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⑵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其它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

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老年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家庭病床,推行和逐步扩大家庭老人保健医疗服务工作。

⑷多渠道解决老年人看病难问题。区属医院和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对70岁以上老年人看病应实行挂号、就诊、估价、取药优先制度,并实行免挂号费就诊,在窗口设有明确标志,要做好对离退休干部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⑸区老年福利协会将加大对“救急”病困老人的救急力度,切实做好“雪中送炭”的工作。2010年,区老年福利协会在助养120名特困老人(每人每月100元,共计14400元)的同时,加强了“雪中送炭”的救急工作力度,共救急困难老人13人,发放救急金52000元。2011年,区老年福利协会又加大了救急力度,仅上半年就救急病困老人17名,救急金额达67000元。

⒊发挥老年人作用,落实“老有所为”

⑴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为老年人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兴办公益事业等活动。

⑵各村(居、农林场)要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利用老年人心境相通、有共同语言的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

⑶遵循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完善“老有所为”的途径、方式和机制。鼓励各种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社会需要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按政策规定依法兴办老年产业和社会公益实体,并享受有关规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

⑷健全和完善老年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展邻里间互帮互助服务;发挥他们责任感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和帮助下一代、参与民事纠纷调解、文明创建、征地拆迁和卫生督导等各项社会工作,为社会继续做贡献。

⒋发展老年教育,落实“老有所教”

⑴统一规划,加强对老年教育的领导。把发展老年教育纳入全区的教育规划,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利用社区各类文化设施、历史文物、活动室等阵地,在老年人中积极宣传,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发展观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⑵加强区级老年大学的建设与管理。区财政应将老年教育经费纳入预算,并不断改善区老年大学的办学和办公条件,努力拓宽入学范围,扩大办学规模,均衡老年教育资源的配置,不断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⑶强化社区老年学校的建立,完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加大区老年大学和社区老年学校的指导协作,形成三级老年教育网络。

⑷加强区老年活动中心阅览室的管理。不断增加图书的数量和品种,改善阅读环境,为老年人的阅览、借阅学习提供方便。

⒌开拓教学内容,落实“老有所学”

⑴按照“学以致用,因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安排“动”、“静”相宜的课程,使老年人体会老有所学的乐趣。

⑵各老年学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学观摩、听课、议课。根据老年人所学之需,不断增设新专业,开辟第二课堂,寓乐于学,学无止境,丰富教学内涵。

⑶各老年学校要通过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和学员征求意见会,交流总结教学经验,交流教法,指导学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老年人增长学识,老有所长,陶冶性情,沐浴在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之中。

⑷要坚持办好老年学校的政治理论学习专业课程,让老年人了解时事,了解政治,促进身心健康。学校要结合区委、区政府的中心任务和所在镇(街)、村(居)的实际情况,定期邀请党政领导向老同志通报情况,要定期举办时事政策报告会。

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落实“老有所乐”

⑴根据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所的资金投入,扩大和完善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规模,添置和更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活动设施,拓展服务项目,扩大服务内容,加强管理,使之成为全区综合性的老年人活动场所。

⑵多渠道开辟老年人活动场所。各镇(街)、村(居)应建立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室);各村(居、农林场)要因地制宜利用辖区内单位、学校和公共场所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在全区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老年人活动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参加活动。

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老年文艺、体育活动,加强领导,提供必要的经费。发挥老年协会、老年学校、老体协和老年文体队伍的积极作用,开展节假日与平常相结合的老年文体系列活动,全区举办大型的汇演、运动会,基层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欢乐和情趣。

⑷区、镇(街)、村(居)的老年活动中心(室)要优惠甚至免费向老年人开放。符合市优待条件的老人,各村(居)委会要积极主动地为老年人办理“敬老优待证”,使其享有游览、乘车等各种优惠。

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⒈切实加强老龄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各级党政组织应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要将老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各镇(街)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本镇(街)老龄工作发展计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要有一名领导分管老龄工作,每年召开1-2次老龄工作专题会议,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各镇(街)的老龄工作业务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加强老龄工作的调查研究,定期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出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把我区老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⒉切实加强老龄事业投入。各镇(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老龄事业的投入,要在制定投资计划、安排投资项目时,加大对老年服务设施的投入;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逐步加大老龄事业的资金投入,用于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福利、为老服务以及老龄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等。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居住区建设要将老年服务设施纳入规划并认真付诸实施;要鼓励和倡导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有关方面和个人支持老龄事业。

⒊切实加强老龄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区、镇(街)老龄工作机构,完善老龄工作管理网络。从思想上、组织上切实可行地加强社区老年人协会建设,要确实发挥老年人协会的作用,并积极创造条件,在人员、场所、经费上给予支持与保证。积极支持离退休职工联合会、老年大学、老体协、关工委等老年群众性组织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老龄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老龄工作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

⒋加大宣传力度,浓厚敬老氛围。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宣传老龄工作的重要性;宣传老年人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宣传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福建省老年人保护条例》、厦门市《关于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决议》,提高广大群众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形成尊敬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气。尊老敬老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各级共青团组织、学校都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开展“敬老工程”等活动,宣扬尊老敬老助老的好典型,强化尊老敬老助老的行为意识。⒌切实加强老龄设施的建设。依靠各级涉老部门和组织,协调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区老龄事业的发展。要把发展老年基金,扩大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和设施及提高社区老年学校办学率作为重要内容,抓落实、见实效。积极创造条件发展老年福利事业,认真制定并积极推进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项目。各有关部门应在各级党政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部门所承担的工作,认真研究落实,积极协调沟通,加强检查督促,推进我区老龄事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

通 知 书

(普通债权组)

(2009)海民破字第2—(4)号

厦门星星工艺品有限公司债权人:

本院于2009年2月27日作出(2009)海民破字第2号民事裁定,准许厦门星星工艺品有限公司重整;同日,作出(2009)海民破字第2号决定书,指定福建厦门远大联盟律师事务所为厦门星星工艺品有限公司重整管理人。由于福建厦门远大联盟律师事务所辞去管理人职务,本院于2009年7月6日作出(2009)海民破字第2—(3)号决定书,解除福建厦门远大联盟律师事务所的厦门星星工艺品有限公司管理人职务,指定福建厦门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与天健光华(北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为厦门星星工艺品有限公司联合管理人。联合管理人于2009年8月26日正式向本院提交《厦门星星工艺品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本院经审核,认为重整计划草案符合破产法有关规定,决定于2009年9月25日上午8:00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普通债权组会议,将重整计划草案提交表决;会议地点设在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坪埕北路1-39号厦门海沧星星工业园第十五号楼。请准时参加。

债权人参加会议应提交以下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1、债权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个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出席会议的,还应提交特别授权委托书、代理人个人身份证明,代理人是律师的还应提交律师执业证复印件和律师事务所指派函。

2、债权人是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则应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委托代理人出席会议的,还应提交特别授权委托书、代理人个人身份证明,代理人是律师的还应提交律师执业证复印件和律师事务所指派函。

上述文件均应用A4纸张制作。

特此通知

二〇〇九年九月四日

第五篇:永嘉电大职业教育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

永嘉电大职业教育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促进学校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的要求,培养大批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加快实现“打造电大特色,争创职教一流水平”的奋斗目标,根据上级的总体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概况

(一)集团基本情况

永嘉电大教育集团于2008年经县政府批准正式成立。集团以永嘉电大为龙头,以永嘉二职、四川职业中学、楠溪江职业学校、永嘉二职桥头分校为依托,以农村初中,乡镇成人学校和协会为网络,以浙江亚龙科技集团、奥康集团、威龙被服有限公司为支撑,在办学层次、专业布局、教育教学、实训设施,产教结合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调控,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职业教育的集团化经营模式对优化我县职业教育布局,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密切职业教育与行业联系,实现校企双赢,实现中、高等教育衔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浙江电大永嘉学院创办于1983年,是省首批示范性县级电大,全省电大系统最具规模的的县级电大之一。在上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学校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已形成了高等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格局。1988年批准建立了永嘉电大附属职业中学,2007年更名为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2005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区占地150亩,在校生6500余人,其中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2300余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000余人,非学历教育在校生1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70人,其中专任教师143人,拥有一支“复合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有国际互联网、省电大宽带网、校园管理网三网相连,标准计算机房八个,813台计算机、配备了国内先进水平的电子电工实训室、PLC实训室、机床考核实训室、会计模拟室、服装设计与加工实训车间、数控实训室、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等,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十个。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设有电子技术、服装设计与加工、旅游、超市经营

下载厦门市海沧区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厦门市海沧区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厦门市海沧区人才发展五年规划

    厦门市海沧区人才发展五年规划(2012—2016年) 2012年-2016年,是海沧经济发展的调整期、大有可为的黄金期和科学发展的机遇期。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全面施行,一体化、......

    “十二五”发展规划

    盐源县中医院肛肠痔瘘科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在“十二五”期间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医院的统一安排协调下制定本规划。 一, 科室规模 (1开设病床20张 (2)年门诊量600人次,床位使......

    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西学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速学区教育现代化进程,更快更好地实现办人民满意的......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社区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

    厦门市海沧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厦门市海沧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厦门市海沧区科技项目计划是本区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策性引导计划。为了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指导作用,提高项目申报的操作性,......

    厦门市海沧区祥鹭幼儿园校车消防演练

    厦门市海沧区祥鹭幼儿园校车消防演练 一、演练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园校车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幼儿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乘车幼儿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师生应对突发......

    厦门市海沧区招聘城管协管员 50名

    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厦门市海沧区招聘城管协管员 50名 原标题:海沧区城管协管员招聘简章 因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招收50名城市管理协管员,招聘简章如下:一、招聘对象及条件......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六年级英语(精选五篇)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六年级英语 技能系列竞赛之——英语口语竞赛方案为了全面贯彻《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全校掀起“学英语、用英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