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音乐的教育问题

时间:2019-05-15 00:3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小学音乐的教育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小学音乐的教育问题》。

第一篇:关于小学音乐的教育问题

关于小学音乐的教育问题

音乐是听觉得艺术,聆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聆听便成了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还成了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而事实上,部分课堂还经常出现滥用聆听、无效聆听等现象,他们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有悖于新课程倡导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现象一:这是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告之学生曲名后,便播放音乐,要求学生边听边做动作。于是,学生异常活跃,以至于完全听不清音响,课堂上热闹非凡,很多孩子趁机痛痛快快地玩了一番„„这样的聆听,谈何情感体验呢?

现象二:学唱二声部歌曲,教师要求学生随钢琴伴奏合作演唱。于是,学生都“投入”地放声歌唱,渐渐地教师的琴声听不见了,旋律唱得越来越不着调了„„此时,教室若能稍稍强调演唱中的“相互聆听”,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

以上现象虽显极端,但确实存在。假如教师重视学生的聆听习惯和聆听能力的培养,结果会是大不相同。

什么是聆听?聆听是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

一、欣赏教学中的聆听,强调聆听的过程性,应遵循以下原则: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不要用“支解的碎片”代替完整的音乐。

二、歌唱教学中的聆听,重视学唱前的聆听,学唱前的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聆听时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初听歌曲的良好习惯,即要“静听”。聆听新歌的次数由教师掌控,可根据歌曲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决定。值得注意的是,重复聆听歌曲时,教师切忌停留在“单纯重复”的阶段,应该逐步提高聆听要求,每次聆听目的应非常明确,聆听难度依次提升,聆听要真正能为学唱服务,体现出“有效的聆听”。学唱过程中的聆听,根据学唱需要有选择地聆听,如音准、节奏有问题,可听老师唱或优秀同学唱;声部合作有问题,就应该引导学生相互聆听,学生要学会听教师的琴声,听对方声部演唱,听自己声部等,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三、开展有效聆听,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在具体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首先要拥有良好的聆听意识,重视引导学生聆听,才能使聆听变的有效。

2、聆听教学要体现梯度性,聆听要求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体现学生在聆听中的进步。

3、聆听教学应具有长期性,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扎实地进行。

4、聆听应该讲究音响的质量,保证音响的播放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美好审美体验的产生。

聆听伴随音乐始终,有效聆听也将伴随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学会聆听,运用有效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享受美好的人生。

第二篇: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策略123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策略

三贤学校 闫武宏

【内容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材”为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音乐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因为,音乐是一门声音与行为结合的活动艺术,它能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使学生在流动的音符中感受到音乐的美。然而,音乐教学在很多农村学校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篇文章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音乐教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一、我国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定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未能充分挖掘音乐教育的功能,未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与艺术性,而是将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简单地结合,从而淡化甚至抹杀了音乐的艺术特征,不符合音乐教学的根本宗旨,偏离了音乐艺术的教学目的。

2、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教师们对教材中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以及音乐兴趣与音乐能力的内在联系理解不足,往往把音乐课上成了“娱乐”课,忽视了对学生全面音乐素质的培养,忽略了音乐性才是音乐教育其他作用和功能依附的根本和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3、教学观念落后,领导不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

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音乐课的现象就不可避免的了。

4、教师素质低下。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钢琴等音乐器材也就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兼任的音乐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5、办学条件差,缺少音乐教学相关的教学设施设备。在农村小学,不仅低年级的音乐唱游活动难以开展,就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也受到制约。学生坐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课,受课桌、凳子、学习用品等影响,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有时需要练声、唱歌,全班学生站起来都很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音乐课,发出的声响,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可见,没有专用音乐教室会有许多不便。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音乐教学最基本的设备都没有,又从何谈起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使音乐教学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发挥其真正作用?下面就我们教学几年来的体会,粗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为了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的新型人才,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从思想上彻底摒弃那种认为音乐学科是“副科”的偏见,我们要把它提升到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来,重视教材中安排的每一个教学内容。

农村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走进音乐艺术的王国,领悟音乐和人生。所以,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步伐,是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强化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趋于专职化,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必须有良好素质的小学音乐教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其全面的文化素养。学校间要大力开展教学互助活动,在各学校中教师与教师之间应经常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根据各自的专业程度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能者为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尽量聘请音乐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以保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果条件不足也要对兼课或代课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学校还应对音乐教师进行定期考核,检查其音乐知识、教学理论及综合学科知识的学习情况,以促进音乐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当然,理想的情况应该是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趋于专职化,音乐教

师的专职化可以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使他们能感到学校尊重他们的工作并重视音乐教育,以便发挥自己的特长,轻装上阵,英姿焕发地搞好所负担的教学工作。

三、克服困难,多方努力,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师生要共同发挥创造力,克服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在农村小学中,除了一般的风琴、录音机和少数几样简单乐器外,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都是相当缺乏的,这给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带来了不少困难,但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很多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教师不但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组织音乐教学,而且更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让儿童们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通过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以及自动动手创造音乐,取得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增长见识。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课程占的比重比较大,涉及到乐器欣赏、曲艺欣赏等内容。在教学中,乐于通过放映教学录像带,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等表达地明明白白。同时,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小学音乐教学如果把教学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等特点,可以使学生对于音乐、文字、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四、根据农村的现实状况,进行因地适宜地音乐教学。农村小学的孩子们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每天所听到的是鸡、狗、猫等各种动

物、家禽以及大山中各种鸟的鸣叫声,再与大山中小溪的流水声,交织成一首首大山的变奏曲与交响曲。另外,在广大的农村,一般都有地方性特色的小曲、民歌或戏曲,教师应当从这些很熟悉的音乐素材入手,让学生了解音乐就在生活中。这样不仅增强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肩负着重要的音乐基础教育任务,负责把少年儿童引领到音乐的王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具有初步的正确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并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发现和扶植幼苗,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让小学生体验到音乐功能的多样性不但是他们的权利,也是所有音乐教师的义务。为小学生从小创造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无疑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养分。而在广大的农村小学进行音乐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尤其重要。

2015.06

第三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小学健康问题简析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 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 —— 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六)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苹果”俱乐部等。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 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 3 — 4 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试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形状,小学生的父母亟带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三)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

第四篇: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二、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影响着农村人才的培养。然而农村当前的形势并不是很乐观,有必要加大和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改变观念是先导,扩大投入是前提,提高质量是目的,师资力量是核心,创造艺术环境是先决条件。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效;课堂;

一、引言

在新课改形势下,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音乐教育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然而目前农村小学在音乐教育方面还不完善,是否能达到以上的目标还是一个问题。本篇文章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手段不先进、教学内容落后以及教师专业技

能较低等问题,全面进行了分析,并摸索性的给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留的问题

(一)重视技艺轻视素养以及课程价值较迷茫的困惑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生情的熔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是高度重视音乐技能而忽略了对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这种现象和老师的课程价值较迷茫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音乐技能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予以重视,但是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和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树立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二)重视智育轻视美育以及素质教育观念较薄弱的约束

音乐可以让人们在心灵上沟通和精神上放松,这在和谐发展学生的个’{生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国内的基础教育很长时间受到“唯智育独尊”的制约,美育被轻视,成为无关紧要的“配角”。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是比较偏远且不发达的地区特别常见。现如今,在“生存意识”和“唯智育独尊”的影响下,大部分农村形成的比较盛行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是重视“应试’,和实用技能轻视社会人文艺术

学科,最终造成文化知识教学重于一切、并成为评估老师和学生的惟一途径,这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同时对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也起到了制约作用。

(三)重视知识轻视实践与教学质量较低的成因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艺术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以知识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再加上缺少专业的教学设备等原因,重视知识轻视实践的问题仍然存在。在进行教学时,通常的形式仍然是传授音乐知识,播放音乐歌曲,教学生唱教科书上的歌曲等,而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根据感受及时创作以及参加吟咏表演等具有实践‘}生质的教学方式比较少,从而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新课改形势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大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的工作力度

第一,应该想尽办法让高素质的音乐方面的人才走进农村从事中小学的教育工作。目前,国内很多学校都设置了音乐专业,每年都会给社会提供很多的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给他们创建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相信会有很多专业人士愿意到农村工作。第二,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音乐师资匿乏的问题,就应该让学校增加对音乐学生的招生数量以及扩大师资队伍,鼓励音乐专业毕业生投身到农村的教育工作中去。农村学校也可以亲自到各个院校聘请音乐专业人员到农村工作。

(二)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实施教学改革

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起到更好的作用,实现学生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目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实施改革。第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多样‘}生。例如:在上课之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爱好特点随机的给他们播放歌曲,把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和这些歌曲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创造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第二,积极主动的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当地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现状,合理、科学的运用当地的音乐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条件。例如:在教科书中可以把具有地方、民族特点的歌曲添加到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上。

(三)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了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环境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学校应该适时组织内容多彩形式各异的音乐艺术活动。例如开展大型文艺演唱活动了参加校外的文艺演出以及播放积极向上的音乐歌曲等。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增加投资,保证教学条件

拥有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是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前提。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一个显著问题是专业教学设备不先进、资源匿乏,例如音乐教室徒有其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使教学不能顺利进行。所以,一定要增加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资,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条件。例如在音乐教室内不应该只放钢琴、打击乐器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等,还应该有关于音乐方面的书籍、录像等资料,进而更方便老师进行教学和研究,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校园艺术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农村拥有很多所小学学校,如果要为每所学校都安排音乐专业老师,那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小学音乐老师并不一定非要来自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多能一专的师范生,来搞定音乐师资的难题,进而使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水平得以提升。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方法应该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肯定会迎来新机会。

参考文献:

[1」郁文武了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莉莉.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其破解[J ].教育艺术,2008,(12).[3]彭琐.对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08,(03).

下载关于小学音乐的教育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小学音乐的教育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春期教育问题

    青春期教育问题 关于青春期教育问题,我认为是一个既好做又不好做的事情,这样讲,好做是因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已经懂事了,可以接受我们的教导,对善恶有了自己明确的分析,一切事情......

    幼儿教育问题

    如何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掌握音乐律动 音乐就好比阳光、空气、雨露,人类不能没有它。音乐本身也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单......

    大学生教育问题

    大学生教育问题 一、概述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

    教育问题总结

    对搜集到的教育相关材料的总结一、关于涉及教育的主要法律法规 (一)法规 法律:《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 行政法规:《......

    教育问题清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问题清单 神堂坪小学王雪娇 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按照中央、......

    农村教育问题

    中国农村教育平等问题研究 都市农业研究系列丛书 作者 张锦华,吴方卫 著 出 版 社 上海财经大学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1条评论 周林,青永红 等著 / 2007-04-01 / 四川教育......

    编辑出版教育问题

    关于我国出版教育现状的问题及几点思考 (2011级出版专业硕士孙铭慧)看了几篇论文,对我国以及国外的出版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看到了一些问题,也思考了一些问题。下面把我看到的......

    学前教育问题

    《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工作的探讨》 作为一名曾经的教师,我更能深刻的体会及理解到,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与幼儿老师工作的不容易!而作为家长,首先要理解与支持学校的工作。 学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