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的概念与特点

时间:2019-05-15 00:3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病的概念与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病的概念与特点》。

第一篇:职业病的概念与特点

职业病的概念与特点

(一)职业病的定义

广义上的职业病泛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疾病。本节论及的职业病是狭义的职业病,即法定职业病。它是指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1987年11月,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确定了我国现阶段9大类共99种法定职业病的名单。

(二)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生产性有害因素,是指能对职工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并导致疾病的生产因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过程中的和与作业场所有关的有害因素三种。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

(1)化学因素。目前,引发职业病的最主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被公认为化学因素。它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可分为窒息性毒物(硫化氢、一氧化碳、氢化物等)、刺激性毒物(光气、氨气、二氧化硫等)、徊液性毒物(苯、苯的硝基化合物等)和神经性毒物(铅、汞、锰、有机磷农药等)。它们主要通过呼吸道(特殊情况下通过消化道或通过皮肤)侵入人体,对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毒物作用,再依毒性的不同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组织等产生作用。除了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及中毒现象以外,还可产生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等。生产性粉尘是指能长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包括无机性粉尘(如石棉、煤、金属性粉尘、水泥等)、有机性粉尘(如烟草、麻、棉、人造纤维等)和混合性粉尘(如金属研磨尘、合金加工尘等)。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被动吸入的这些生产性粉尘随时间的推移在肺内逐渐沉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病变,即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2)物理因素。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主要包括:①不良的气候条件;②异常气压;③生产性噪声、振动;④电离辐射,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或中子流等;⑤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高频电磁场等。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2.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作业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态不相适应、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长时间从事某一单调动作的作业或身体的个别器官和肢体过度紧张等等。

3.与作业场所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场所的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厂房狭小、厂房建筑及车间布置不合理。

(2)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缺少通风换气设施、采暖设施、防尘防毒设施、防暑降温设施、防噪防振设施、防射线设施等。

(3)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使用个人防护用具方法不当或防护用具本身有缺陷等。上述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并显现病状,是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如有害因素的强度(数量)、人体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和程度,个体因素及环境因素等等。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并造成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时所导致的疾病即为职业病。

(三)职业病的特点

与其他职业伤害相比,职业病有以下特点:

1.职业病的起因是由于劳动者在职业性活动过程中或长期受到来自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的侵蚀,或长期受不良的作业方法、恶劣的作业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及影响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个别或共同地发生着作用。

2.职业病不同于突发的事故或疾病,其病症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逐渐形成期或潜伏期后才能显现,属于缓发性伤残。

3.由于职业病多表现为体内生理器官或生理功能的损伤,因而是只见“疾病”,不见“外伤”。

4.职业病属于不可逆性损伤,很少有痊愈的可能。换言之,除了促使患者远离致病源自然痊愈之外没有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法,因而对职业病预防问题的研究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作业者的注意、作业环境条件的改善和作业方法的改进等管理手段减少患病率。可见,职业病虽然被列入因工伤残的范围,但它同工伤伤残又是有区别的。

第二篇:会议纪要格式、特点与概念

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主送、抄送单位构成。

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二是召开会议的机关加内容加纪要,如《省经贸委关于企业扭亏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会议概况。主要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与会人员,基本议程。

(二)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常务会、办公会、日常工作例会的纪要,一般包括会议内容、议定事项,有的还可概述议定事项的意义。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和座谈会的纪要,往往还要写出经验、做法、今后工作的意见、措施和要求。

二、会议纪要的三种写法

根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二)分项叙述法。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以及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三)发言提要法。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置,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采用这种写法。

三、会议纪要的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四、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会议总结、讲话、报告

会议总结(讲话、发言、报告)属于总结的一种,在开完一次会议这之后,一般要对会议内容进行一次回顾、分析和评价,这就是会议总结的由来。下面以总结写法为例介绍会议总结的写法。

一、会议总结的概念

总结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自身某一阶段或某一项工作进行总的回顾,找出内在规律,以指导未来实践而使用的公文。

总结的目的,是通过对自身工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的回顾分析,吸取经验教训,并把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以便做好今后的工作。因此,总结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思想、学习和生活进行回顾而写成的总结,不是公文,属于一般应用文。

二、会议总结的特点

(一)经验性。总结和计划相反,是在事后进行的。总结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是自身经历过的,包括典型材料和数据,这样才有实践意义。经验过的事情,在写作上往往更多地采用叙述方式。总结还应据实议事,运用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提出主题,写明层义。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主要的,议论是必要的。在写法上,以叙述说明为主。叙述不是详叙,是概叙;说明要平实准确,不能旁征博引。

3.结尾。简明扼要、短小精悍。有两种写法:一是总结式,对总结正文的内容用几句概括性的话来作结束。一是展望式,用简短的语言对未来的工作作一个展望,展示美好的前景。有的总结没有结语。

(三)落款。总结的落款要写明总结的单位名称以及成文年月日。如果在标题中已标明了总结的单位名称,落款中这一部分便可以省略。

第三篇:《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职业病防治法》包括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章节。《职业病防治法》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形势下制定的,它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维护了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非常好的法律。

一、立法的宗旨

本法在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本法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关怀,也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防治职业病关健在预防,不少职业病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手段,但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控制职业病必须从源头抓起。本法规定的建设项目预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三同时”审查制度。这些都是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力求在把预防控制措施提前到建设项目的论证、设计、施工阶段、从根本上消除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危害。

三、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责任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这些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在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面的法定责任。

四、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这有利于尽快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为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提供技术保障。

五、明确了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这些权利有: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2、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没有职业病防护设施作业;

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关于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制度

职业病诊断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本法规定职业病的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这些规定,有利于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确保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公平、公正地进行。

七、关于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和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订职业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有有关监督管理工作。这些规定,明确了《职业病防治法》实施需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卫生和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协调一致,这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第四篇:谋略的概念、性质与特点

謀略概念的出現

謀略,作為軍事思維的結晶,歷來為中外軍事家所高度重視,都把它作為戰爭中出奇制勝的根本。早在2500多年以前,我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就提出了“上兵伐謀”的名言。著名軍師諸葛亮也深刻地指出:“用兵之道,先定其謀”。這說明謀略在戰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任何戰爭,都充滿了謀略的運用,就是在高技術戰爭成為現代戰爭主要類型的今天,謀略仍然經久不衰,不失其誘人的魅力,並使軍事謀略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發展。正如革命導師列寧指出的,沒有不用計謀的戰爭。在一定意義上說,幾千年的人類戰爭史,就是一部交戰雙方千姿百態的謀略鬥爭史。謀略工作是軍隊的靈魂。謀略人員是軍隊司令機關的“智囊團”,是施計用謀的主要對象。尤其是現代條件下,隨著新的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戰場情況瞬息萬變,作戰指揮組織協同更顯複雜,謀略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要,謀略人員的謀略能力更加重要。

因此,學習謀略知識,提高謀略能力,掌握謀略藝術,學會謀略運用,是每一個謀略人員的本職需要,也是在高技術戰爭條件下以高超的謀略藝術彌補我軍武器裝備之不足進而取得未來戰爭勝利的當務之急。

一、謀略的概念

概念,是一種思維形式,反映客觀事物一般的本質的特徵。研究謀略,必須首先弄清謀略的概念、內涵及其特點。

1.謀略概念的出現

謀略,這一人們十分熟悉又非常神秘的字眼,作為人類智慧的象徵,可追溯到遠古時代,當人們還不知謀略為何物的時候,就自覺不自覺地運用謀略於社會實踐之中了。人類創造了文字以來,代表謀略含義的字、詞相繼出現。一直到謀略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加以使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

根據現有的資料記載,“謀略”這兩個字不是同時出現的,而是“謀”字在先,“略”字在後,相差約1000餘年的時間。“謀”這個概念最早見之於距今幾千年前的《書經·大禹謨》之中。如“詢謀僉同”(君臣共同議定計謀)、“弗詢之謀勿庸”(未徵求意見之謀不能用)。此後,“謀”字被廣泛運用於作戰指揮之中,並在歷代諸家軍事名著中屢有記載。如《孫子》中的“計”、“智”,《六韜》中的“韜”,《吳子》中的“圖”等,都可以說是“謀”字的別稱。“略”,古藉上也可找到多種解釋,有的作疆界或地域講,有的作巡視講,也有的註解為經略或治理,還有的當侵略或奪取講等等。把“謀略”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加以使用,最早見之於我國公元前3世紀的《三國志·魏書明帝記》之中:“宜選大臣名將……遣詣懿軍,進同謀略,退為輔佐”。大意是應選大臣名將,派遣到司馬懿軍中,戰時共同商定謀略,平時任副職。至此,謀略作為軍事科學中的一個完整概念經常出現於歷代兵書之中。我們根據以上關於“謀”“略”二字的釋義和對謀略的定義,可以歸納出本書的定義:謀略是抗爭中為獲取最大利益,活用智慧於具體情境,通過事先籌劃形成的定性方案。它可用於戰略、戰役、戰術、戰斗等不同等級的場

合,也可以是善意的或惡意的。

根據學術界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所謂軍事謀略,就是在軍事這個充滿活力對抗的領域中,以鬥智為手段,以趨利避害和克敵制勝為目的,施計用謀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它是從客觀實際出發策劃和指導戰爭的藝術,是巧妙運用戰爭規律以智馭敵的方略,是以己之長擊敵之短的集中反映。謀略的內涵十分豐富。為了深入理解和比較確切地把握其精神實質,必須弄清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謀略產生的基點是活力對抗。軍事謀略是戰爭的產物。戰爭是人類歷史中充滿恐怖、犧牲的危險而復雜的事物,是敵對雙方為了達成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激烈競爭對抗的鬥爭,而謀略在戰爭這個充滿對抗的領域中表現的最為充分。這就是說,謀略產生於對抗。從哲學上說,謀略思維的理論依據和客觀基礎是矛盾及矛盾學說。哲學史上不少偉大哲人都認為,世界不是事物的集合體,而是一個矛盾複合體,矛盾和鬥爭普遍存在。離開了矛盾,事物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發展的內動力。比如,日本和美國的汽車業,正是在不斷的競爭中,使汽車的外形、顏色、功能、成本、價格等各個方面得到了改進和提高,製造技術也不斷創新。美國和蘇聯的軍事對抗也是如此。沒有冷戰對峙,雙方的軍事力量不會如此強大,武器不會如此先進。所以,有矛盾存在,就有競爭和對抗相隨;矛盾形式、種類的多樣,決定了競爭和對抗的形式的多樣化。對抗,按其範圍大體可分為三種:一種是非活力之間的對抗,即無生命體之問的對抗;一種是活力與非活力之間的對抗,即生命體與無生命體之間的對抗;一種是活力之間的對抗,即雙方活人或有活人加入的系統之間,由目的相向、心理相互吸引或排斥、作用與反作用構成的無形的活動過程。戰爭中的活力對抗,遠比其他領域明顯、頻繁、激烈。這主要是因為戰爭中的利益爭奪和目的實現。遠比其他領域困難和復雜。戰爭中,流血犧牲是不可避免的。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去減少這種流血和犧牲。所以,為了贏得對抗勝利和減少損失,人們逐漸將謀略運用於戰爭和平時的軍事活動之中,努力去研究制服對方和提高效果的巧妙途徑及方法,達到“致人而不致於人”、代價小而收穫大的效果。於是,被稱為製勝科學的軍事謀略便應運而生了,並在戰爭和訓練的實踐中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正是由於軍事謀略是為了適應軍事領域中活力對抗的需要而出現的,它使用的領域又是活力對抗和各種矛盾本身。所以,把軍事謀略產生和使用的基點確定為活力對抗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其二,謀略的本質是鬥智。謀略的種類和表現多種多樣,但從實質上看,謀略是人腦思維的結晶,是人腦機能的產物,是人的智慧與意志的體現,是謀略人員在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具體反映。離開了人的智力活動,也就談不上什麼謀略。比如,在敵我雙方較量中,我要乘敵之隙,敵要尋我之空;我要避強擊弱,敵要擊虛避實;我要誘敵於圈套之中,敵卻千方百計破我計策等等,這種智慧的較量無時不在,無時不有,較量的結果必然是智高一籌者勝。這就說明,鬥智貫穿於謀略的始終,影響著謀略的發展,決定著謀略的成敗。

其三,謀略的功能是趨利避害。功能是事物運動的功率和作用。謀略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是客觀的,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事物。它的運行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決策活動的過程,大體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運籌謀劃的階段,即謀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決策的階段,即略的階段。我們可以把這兩個階段看作是思維的創造過程,是以思想指導行為的過程。通過謀劃決策、思維創造,最後達成趨利避害、以較小的代價換取較大的勝利的結局。敵對雙方的謀略鬥爭無不圍繞這一問題而展開。因此,趨利避害這一謀略的功能,充分體現了謀略追求的目標。

其四,謀略的表現繁多。謀略的表現體現在許多方面,很難用具體的數字來統計。比如三十六計歸納為三十六種模式,七十二策又概括了七十二種方式,百戰奇法又歸納了百種。其實,謀略的表現又何止這幾十種上百種表現。這些都是從不同角度加以研究概括的。它是一種變化無窮的藝術。僅三十六計中的每一計,經過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和不同用謀者的的運用,就又可以產生若干具體方式的變化。對於這種智慧的象徵,恐怕只能用有形與無形互寓互變來概括。所謂有形與無形的互寓互變,一是指謀源於思,謀略的思考過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無形無數的。而思考的結果一旦表露出來,又是有形的。而且謀略在對抗中生成並非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每一個有形的謀略中又蘊含著不同情況的不同思考和表現。這種有形和無形的結合,決定了謀略表現的種類繁多。二是為了達成目的,以巧取勝,就要力爭在思維上調動控制對手,這就需要有意隱藏一些企圖,故意顯露一些跡象,並作時隱時現、時真時假、忽左忽右、忽遠忽近的變換,以使對手產生錯覺和不意,為我所乘,為我所用。這就是說,法無定法,謀略沒有固定的模式和表現種類。

其五,謀略的任務,從根本上說,是施謀人員把握謀略的創造規律,提高應變創新能力。因為創造、創新是謀略的真諦。謀略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性思維的過程。謀略創造就是引導人們在既定的客觀物質基礎上,將一般戰爭規律和作戰原則與自己面臨的環境、任務等情況相結合,創造出克敵制勝的新方略。從謀略的指導作用看,有著普遍的適用性。凡帶有活力對抗性質的領域,就必然有著謀略的存在。這裡所說的活力對抗,不僅僅體現在敵對雙方的戰爭中,而是也包括所有帶有雙方意志、意願、目的、心理相排斥的一切領域。這就是說,敵對場合需要謀略,集團內部的管理、領導中也需要謀略。相對穩定的和平時期,軍隊、國防乃至一切為未來對抗作準備的方面,在自身的發展、建設中同樣離不開謀略,只不過其性質和運用手段有所不同罷了。

謀略的含義告訴我們,謀略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通常是在力有不勝,或力雖勝而不願用力,或憂慮日後無力時如何在抗爭中確保與爭取己方的最大利益的條

件下,人們開始尋找不用力、少用力、巧用力的智巧辦法來解決問題。例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相爭時,項羽向劉邦說,天下洶洶者數年,為吾二人,不如你我決鬥以定勝負,莫苦了天下人。劉邦的軍力和個人武力均有不如,所以回答說,吾寧鬥智,不鬥力。這是力有不勝時用謀。司馬光《稽古錄》記舜命禹徵有苗,益向禹說,只有道德能感動人而無遠不屆,滿招損,謙受益,至誠可以感動神明,何況有苗部落呢!禹聽從還師,向舜陳言。舜於是修明文教,崇文抑武。七旬,有苗未經討伐自行前來投誠。這是有力而不願使的例子。馮夢龍《智囊》載:宋太祖即位後,向趙普問起唐末五代期間兵革不息的原因,趙普說是由於節鎮的實力太強,國君難以控制。宋太祖於是召將領石守信等飲酒,酒酣時屏去左右說,沒有你們就沒有我今天,因此我永遠感念你們。但是當天子太難了,不如當節度使快樂,我已很久沒有安枕就睡了。石守信等問為什麼,宋太祖答說,這個位子誰都想,即使你們不想,你們的部下想要富貴也會推動你們奪位,那時你想不當也不行了。待石守信等人惶恐時,宋太祖又說,人生有限,你們何不釋去兵權,買田宅為子孫永久之業,日飲酒相樂以終天年,君臣之間兩無猜嫌。於是次日諸將稱病,求解兵權。這個例子說明,宋太祖趙匡胤不但一舉革去了200餘年枝強幹弱、動亂不已的積弊,而且安排了自己和當年舊部久後的太平。

以上說明,謀略的性質並不限於欺騙詭詐,也指尋找更巧妙有效、影響深遠的解決辦法。上述三個例子都涉及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的處理,帶有明顯的抗爭性質。但謀略還有涉及人與自然界、物質之間的關係的,所謂深謀遠慮,頗有一些屬於後者之抗爭性。如《智囊》記南宋趙從善為京兆尹(首都市長)時,宮內勅一日內辦醮紅桌子300只。從善命酒坊茶肆取相類桌子洗淨,糊白紙刷紅漆進之。帝后夜過萬松嶺,要在片刻內備火炬3000係於夾道松樹;從善命取各處竹簾、蘆簾,卷以脂肪紮緊,燃於道路兩側。又記宋熙寧朝,汴水暴漲,堤防壞陷難修。侯叔獻見上游數十里有一棄城,急破堤注水人城;下流為涸,使人搶填陷處。次日古城水盈,汴水復下;堤防已固。又因內外水平,上游破堤處頃刻塞堵。所以《天玄子》說:“人可以謀人,可以謀事,亦可以謀天,亦可以謀地,謀則變,不謀則不得變。謀則成,不謀則不得成。”以上的事例雖是為了說明謀略的外延和一般性質,但無論如何,謀略總是人們面臨問題時,動用智慧作具體構思,尋找解決問題的最適解法的過程和結果。其中,人與自然抗爭時,只要了解自然規律與當地條件,就能直接用科學方法解決。此時只有那些超出常規科學方法的方案,才具有謀略性質。例如喻皓在開封造高塔(今開封鐵塔前身)時,使塔身向西北傾斜。並預言開封西北風大,塔建100年便被吹正,又200年尚不致傾圮。這種相地度宜,慮及久遠的做法,便帶上了謀略性質。

然而在謀略當中,人與人之間的抗爭,特別是在集團與集團之間的抗爭中,由於雙方都會運用智慧、設置謀略,因而謀略的性質更為突出。可以說,正是人們的鬥智活動才真正使謀略水平得到提高。人際關係方面的抗爭,是謀略最好的用武之地。並且在力所不勝、不願以力迫人和慮及久遠三種情況中,由於力所不勝而不得不用智取勝,是謀略發展的最有力的推動。因為多數情況下,力強者勝,勝券在握者往往不再去殫精竭慮於謀勝圖存。至於慮及久遠也只是某些目光遠大者才強使自己進入的境地,多數人並不作太長遠的考慮。只有在面對抗爭而力所不勝時,為了生存與發展,人們才會在壓力下開動腦筋。所謂情急智生,窮則生變,變則通,就是指這種情況。

所以,人際的抗爭和實力不足的一方,常常是謀略的主要源泉。因此,不妨以此作為謀略的核心本質,即謀略是人類社會抗爭中,為以少力巧獲大利而進行的方案構思活動(成果)。

在古代農業社會中,重視體力、勞力,因此戰爭也唯力是視,戰敗方喪土失民,戰勝方獲取子女財帛而增強實力。戰爭作為政治的集中表現,具有高度的對抗性、殘酷性和激烈性,力弱者和不願實力受損者,不得不依賴謀略,其結果使謀略首先在兵書中得到結晶,在征戰中放出異彩。同時,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在政治動亂之際,政治上的抗爭也會高度激烈、殘酷。因此在古代的動亂時期的政書和文書中,就會凝集大量謀略思想和案例。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政戰抗爭高度激烈的時代,也是我國謀略家輩出,謀略活動高度頻繁的時代。《管子》、《老子》、《韓非子》、《吳子》、《孫子》、《戰國策》、《左傳》等著作記錄了這些謀略遺產。可以看到,政治謀略與軍事謀略有共通之處,又有各自的特點。

然而在今天,商品經濟日漸發展,經濟競爭日趨激烈,波及到各行各業。如此廣闊的領域和日趨複雜的競爭,使得經營謀略已不能通過借用和延伸政戰謀略來代替,也不能用小巧的謀術來求逞。必須通過嫁接、引用、開發、創新等多種途徑來發展經營謀略,使之多樣化和特色化,以利各行各業各層次的選擇,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由於經濟領域的廣闊、多樣和經濟競爭的不流血的特點,經營謀略的發展必定會引起謀略性質的豐富和謀略理論的發展。如此眾多的經營謀略實踐,也將為謀略研究提供豐富的素材,促進謀略研究,由過去偏重經驗、案例,偏重具體範式,向著科學化、程序化、理論化方向前進,同時又保留其創造性和靈活性、針對性。

謀略特點歸納起來有詭詐性、對抗性、靈活性、制勝性、預見性、針對性、創造性、全程性、廣泛性、可行性、靈活性和彈性等特徵。

詭詐性。因為謀略是競爭中的主意辦法,所以,謀略的雙方為了贏得勝利,都要設法隱蔽自己的企圖,挖空心思製造種種假象,以迷惑對方,造成對方的不意和

不備,用以掩蓋自己的實際行動。對於軍事鬥爭中謀略思維的詭詐性,大軍事家孫武一語破的:“兵者,詭道也。”其實,何止軍事鬥爭,一切充滿激烈競爭,需要施計用謀的場合,都少不了詭詐。因此詭詐性是謹略的一個根本特徵。

對抗性。謀略是矛盾對抗的產物,謀略思維實質上是一種對抗性思維。對立的謀略思維者雙方為了自己的生存發展,或者為實現某種目的,獲得某些利益,展開了激烈的拚搏、競爭,包括有形的與無形的、和平的與戰爭的、政治的與經濟的、流血的與不流血的等等對抗方式,以迫使對方服從、就範,或者吃掉、消滅對方,這種抗爭意識是推動謀略思維的強大動力。離開了抗爭,謀略思維就失去了對象和場地,同時也就失去了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那些只知道逆來順受、與世無爭之人,不思安危、不思進取之人,決不會想出什麼奇謀妙策來。

靈活性。由於謀略思維的主體是具有智慧的活人,謀略的環境是不斷變化著的各種條件,謀略的過程是充滿著風險和欺詐的曲折發展的過程,面對各種情況的變化,謀略必須具有高度的靈活性。謀略的靈活性要求謀略思維主體要自覺地去適應各種環境條件,面對變化著的信息及時修正原有的計劃方案,當遇到不同對象、不同處境時,要自發地改變心理定勢,擺脫習以為常的思維慣性,以達到措置裕如,從容不迫,另想良策,轉危為安的目的。如果反應遲緩,思維鈍化,不知因敵而變,因勢而行,必然招致被動和失敗。謀略思維常常是在情況錯綜複雜,局勢千變萬化,有利時機稍縱即逝的狀態下進行的,因此,要求謀略思維主體必須採取適時、適情、適度、適宜的靈活態度,才能夠得出正確的謀略。

制勝性。凡事用謀,務求制勝。不能必勝,也務求不敗。制勝性是謀略思維主體所追求的目標,古代大軍事家孫武說:“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孫子·形篇》)唐代軍事家李靖說:“善用兵者,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故正也勝,奇亦勝。(《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卷上》)為了必勝,施計用謀必須謹慎,必須有把握,這是用兵作戰的將帥所應遵循的重要原則。毛澤東在解放戰爭中為我軍制定的十大軍事原則中說:“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毛澤東選集》第4卷,l247頁)實踐證明,只有遵循這個原則,謀略思維才能夠制訂和實施勝利的方略。

第五篇:2演讲概念特点

一、演讲的概念

一般做演讲主体的是名人或者有特殊经历的人,以面对公众传播演讲语言达到某种目的。但现在很多高校或社会团体都会举办一些演讲比赛,为了演讲而“演讲”的比赛,是演讲文化的技术化普及扩展化的体现。

二、演讲的类型

中国著名青年演讲家柏君先生认为:演讲一般可以区分为以下两种演讲。

一、陈述型演讲

是为了面向大众陈述一个事件、过程、计划或其他。一般指汇报演讲等

二、说服型演讲

是为了某一种或多种目的通过演讲渲染一种气氛,通过逻辑性的演讲达到演讲要说服的行为等目的。

三、演讲的目的总体来看演讲的目的可以分为以下七类:

一、说服听众采取某些行为;

二、传达希望听众了解的信息;

三、针对特定听众的要求提供信息;

四、为有争议或挑战性的观点提供讨论平台;

五、了解人们对某种情境或观点的反应;

六、争取听众的参与及合作;

七、使听众参与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

四、演讲的性质

一、社会性 演讲活动发生在社会成员之间,它是一个社会成员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宣传鼓动活动的口语表达形式。因此,演讲不只是个体行为,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二、现实性 所谓现实性,是指符合客观事物的只是情况的性质。

三、艺术性 演讲是优于一切现实的口语表现形式,它要求演讲者去除一般讲话中的杂乱、松散、平板的因素,以一种集中、凝练、富有创造色彩的面貌出现,这就是演讲的艺术性。

四、综合性 演讲只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而为这一活动,演讲者要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与之配合。这就是演讲的综合性。

五、逻辑性 演讲者思维要缜密,语言应有条理,层次分明,结构清楚,这就是演讲的逻辑性。

六、针对性 演讲主题应是众所周知的问题,要注意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等,这就是演讲的针对性。

七、感染性 演讲者要有鲜明的观点、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以及深刻的思想等,要善于用流畅生动、深刻风趣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打动听众,这就是演讲的感染性。

八、鼓动性 鼓动性是演讲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没有鼓动性,就不成为演讲,政治演讲也好,学术演讲也好,都必须具备强烈的鼓动性。

五、演讲技巧

演讲技巧中的4P是指:Plan(计划)、Prepare(准备)、Practice(练习)和Present(演讲)。

计划(Plan)熟悉你的观众,包括知识、经验、需求和目的。根据你希望你听众采取何种行动来制定确你演讲的目的。

想象你成功的样子

想象你的观众如何反应给自己打气准备开场白 以一个与观众需求相关的问题为开场白真诚感谢一个相关的事情 事实和证据 统计数据类比示范声明或引用事件

展示

不同话题之间的自然过渡

准备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尾

3E准备 通过下面3E的准备,可以为自己建立自信心,是演讲成功的关键:

为什么你获得(Earn)发表演讲的权利或机会

为什么你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Excite)

为什么你迫不及待地(Eager)就想与你的听众分享你的知识

1.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例如开会的时候、主席多半位居会议桌的上方、因为该处正是最容易汇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会议桌之正中央,则会议的进行情况会变如何呢?恐怕会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会议冗长不休的感觉?因此,让自己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之处,不但能够提升听众对于演讲的关注,甚至具有增强演说者信赖度权威感的效果。

2.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3.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4.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6.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较高。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种威严沉着的感觉。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

下载职业病的概念与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病的概念与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节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

    第一节教育反思的概念与特点 一、教育反思的概念 何谓“教育反思”?概而言之,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

    建设用地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建设用地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一、建设用地的概念(一)建设用地的内涵 建设用地通常是指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它利用的是土地的承载力。它是把土地作为生产基地,生活场所......

    1 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1 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1.1 概念 施工项目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

    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点(五篇范例)

    1.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劳动关系具体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

    会议总结的概念特点

    杭州伍方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会议总结的概念特点 会议总结(讲话、发言、报告)属于总结的一种, 在开完一次会议这之后,一般要对会议内容进行一次回顾、分析和评......

    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

    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 一、公文的 概念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定团体等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材料。 二、公文......

    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以及这种方式和规律的表征与表述。一般地讲,信息具有6个特点: 1、客观真实性。信息是事物存在方......

    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 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答: 刑事诉讼是在国家专门机关的主持下,在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查明犯罪和追究犯罪的活动。特点:必须由法定的专门机关主持进行,其他国家机关均无权进行;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