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言时代》读后感(含5篇)

时间:2019-05-15 00:2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热言时代》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热言时代》读后感》。

第一篇:《热言时代》读后感

《热言时代》读后感

在老师列的书单,对《热言时代》是一见钟情,于是乎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它。下面就谈谈我的读后感。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一个开放的社会必将前途无量。”此时心里有很多心理活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有激动,有感慨,有神圣感,迫不及待感。然后,审视了一下书的封面,看到了书的背面,有这样几句话,“因为清醒,所以尖锐。”“它比新闻更接近事实,发挥着传媒的灯塔作用,并培养读者独立思考的习惯,它弱化地区壁垒,密切关注民生,使一份地方报纸在全国上下成千上万家传媒的喧哗中,发出响亮的声音。公允而不中庸,包容而不纵容,智慧而不势力,成熟而不迟暮,内敛而不怯懦,开放而不狂放,渗透而不尖刻,认真而不较真,幽默而不滑稽。那是一种成熟负责的性格特征。”瞬间心里很震撼,敬佩之感不由而生。其实,我觉得文如人,写文就如做人,俗话说,相由心生,文也如心生。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他们的品质修养也肯定如上述所说的那样。所以有人说,做学问,先学会做人。

终于我打开读的时候,首先是被各个作家的思想带到了从未到达的新大陆。当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感慨万千,“死亡,如果被蒙尘,便只能是纸上的历史,只有被不断的拎起,才会血淋淋地刺眼,同样是死亡,如果是百千之众,便只是纸上的数据,反倒是具体个案的倾许,才更显得活生生的惨痛。如此,如果选择遗忘,便将之化为数据尘封入历史。但若是要从这死的气息里汲取生的尊严,汲取生的勇气,便让我们学会纪念,直到可以从容地触摸彼此眼角的泪和心底的痛。” 因为对于这些劫后余生的人来说,这惨烈的冲击和恐惧的记忆,需要在共鸣中得到释放,在释放中得到平复。于是便想起了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温情:幸存者约定,每隔10年,在瑞士洛桑举行一次聚会,以彼此温暖的安慰,来驱散梦魇中犹存的寒冰。就像是纽约附近的桑模特小城,那里有33人在“9,11”那天没能再回到他们的妻儿身旁,但很快,这些同命运的妇女开始每周聚会一次,她们陈列死亡亲人的照片、播放音乐、点燃蜡烛、放置鲜花、书写卡片,在同病相怜和相互支持中走出死亡的阴影。如此,那我们至少不能让如此多的生命终结之处无所见历史,也无所告示后人,哪怕是最简略的记载,也需深深地刻入石碑,方能醒目地挡住去路,随时供来人摩挲仰首,而这前后不绝的感怀在时光的隧道里聚成敬重生命的光束,为这饱受灾难的民族不断疗伤。

经典的东西总是经久不衰的,这篇文章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但是还是很喜欢去读,体会其中的人性和人文味道。当然只有这两个词是不能完全形容这篇文章的,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形容词。但是,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位作家的深厚积淀,大气磅礴的写作和精准的词汇运用。当然,让这篇文章经典的不是这些,而是这篇文章的内涵和真情实感。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内外兼具的。想到自己,现在的我与作者的差距很远。当然,有了榜样就要努力接近,努力学习。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

在读到《奥运金牌金光灿烂 清醒面对理所应当》中的这样一句话很是经典,“此时不激动是因为没心,彼时还激动是因为无脑。”《微音觉响 正气长存》“时间如刀,人生每天都会上演生死离别。人生无常,文字也未必不朽,但是情怀所系,即便是在历史的深处,也能栩栩如生,常新不退。微音先生有言,一个人的声音总是微弱的,但是每个人都敢说真话,那就会形成时代的最强音。”《一个俭朴的国庆节令我们自豪》,“时代无疑是在喧闹中完成了一次默默的嬗变。”《你可以什么也不是,但必须是一个记者》,“当记者忠于事实的时候,他就是社会的良知。”《除了真实,没有什么能感动中国》感动中国的,原本也应该是如此血肉丰满的凡人,他那奋力一跃迸发出耀眼火花的一瞬,不是集日月之精华而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孙大圣,所以应该有一个根植于五谷杂粮与七情六欲的生活背景和逻辑。后者才是接通民众感同身受的关键。如果这个背景和逻辑不存在,或者不成立,有判断力的人便会拒绝感动而保留质疑。

当然还有很多经典的作品,有些感觉理解不了,有些理解不到位,但是觉得经典的东西还是需要不断回味和咀嚼的。也许,等到知识和经历多了之后,还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启迪。

江淼

第二篇:莫言热

莫言热

莫言获奖了却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热潮:影视界的搞有关莫言的影视、旅游业的搞有关莫言的旅游、酒界的搞有关莫言的酒等;莫言的获奖可以说是中国纯文学被发现并拯救的一位作家之一,还不能说是中国纯文学的回归,莫言红了、火了,同时他有了个好的身价,对于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来说出现个文学奖是件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偏偏莫言被发现了呢?我们值得去深思……或许我们还有很多像莫言这样的人的存在是被告扼杀掉了,在这个什么都是以利益为中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可以拥有的……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去传承的?若是传承了或许也是被传承的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为了精神世界与感官世界的各种需求而服务的,文化产业与商业有效地结合达到各自的所要的目的是一种双赢合作,若一个民族只是纯粹为了商业的价值而去做文化那么这样的民族是空虚的、是没有希望的。

拿电影业举例:我们的什么电影都是要刻意性地去用一些大明星,再加上顺应这个时代庸俗的剧情去换得票房,甚至于是些低俗的剧情;而这些一个个明星就正如莫言,莫言红后一系列的东西也跟着去红;同样,明星红了电影也红了,同时电影也收益了

谈到国外影视业,《泰坦尼克号》中的演员与音乐在影片红后成为经典的;《阿凡达》与我们的《孔子》主题上都是在表达两个国度各自的思想,可影片《孔子》表达的那么差;还有就是我们的产业尽然被别人利用的那么完美,《功夫熊猫》一片中的太极推手完全是我们的东西……对于文化的传承影视业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可对于我们来说看场电影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情侣来讲是一种多么浪漫又是多么奢侈的一种生活体验啊!

孙涛

2012/11/18

第三篇:社会“莫言热”

社会“莫言热”

从得知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起,“莫言”这个名字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谈论的话题。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更是在全国引起了“莫言热”。“莫言热”最大的表现,应该是在作品销量方面。自从得知莫言获奖的消息,各大书店都开设专架,打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名号,大力宣传销售莫言的作品。而《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等书籍,也被社会各个职业、阶层的人所知,这也算是对中国文学的一种振兴和发展。然而在“莫言热”愈演愈烈的同时,出现了一书难求的情况,更多人选择去买街边小贩卖的盗版书,这就使得盗版现象更加猖獗,这也是“莫言热”带来的一个弊端。

莫言作为中国当代作家,他的获奖,可以作为是世界对中国文学的一种认可。对于自己的成功,莫言认为是“立根于乡土,立根于个人经验”的结果,他站在人的角度上写人,将自己长期扎根民间所感触到的经验情感,用大胆的文字呈现给世人。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因此有人认为莫言之所以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魔幻的文风和西方人的观念相吻合,而这也启示了许多企业和组织,应该向国际主流的方式发展,走出国门,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全国范围的“莫言热”当然少不了在商业方面的火爆。有关莫言的周边陆续出现,从邮戳到体恤,款式多样,品种齐全。莫言火了,他口中曾经“贫困、落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家乡高密,也不免要火一把。据说自莫言获奖的消息传出,他的故居就被各地媒体和访客们踏破了门,院子里的萝卜也被打上了“莫言”记号,还有村民建起了农家乐“红高粱庄园”。也许这对高密当地现代化发展而言是很好的商业机会,但是过分的商业炒作,便是对莫言文学贡献的一种亵渎。

对于自己引起的“莫言热”,莫言本人表现十分冷静,不希望引起过多的社会关注。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严肃的,热闹代表不正常,这种对文学认真负责的观念,值得当代作家借鉴,也值得我们学生去学习。理性对待“莫言热”,从中找寻对中国文学的热情,这是学生的使命,也是每个国人该做的。

第四篇:莫言热

一.从关注作家的作品到关注作家的各种生活琐事(莫言领奖穿什么)。二.由于莫言的风头过大,导致其他作家的作品的销售或关注度下降。

三.以莫言为噱头的商业炒作不断升级(如曾传要在高密县种植高粱,莫言故居旅游,莫言书中的习俗文化、战争遗址)。四.严格地说莫言热并不等于文学热,“莫言热”产生的经济效应大于文学效应。五·莫言获奖只是个人获奖,不是中国文学获奖,不要泛化莫言获奖的意义。六·莫言热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是短暂的,很难长久的温暖中国文学。

七·莫言热是因为中国人对诺贝尔情节的反应,实现了国人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梦,也让中国的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世界肯定。

言论:

1、虽然在世界文学史上,如列夫·托尔斯泰、易卜生、卡夫卡等很多公认的文学大师都与诺奖无缘,诺奖并不代表最好。

2、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作家:鲁迅、林语堂、老舍(被提名去世)、沈从文(被提名去世)、巴金、李敖。

3、现代社会,浮躁的氛围使得许多作家为了报酬、名气匆忙完成写作,应付了事。文学道路的发展还很长,从长远的目光看,要想中国文学更多的与世界交流、接轨。就需要作家们抛弃浮躁,真正投入写作中。

4、中国人的阅读现状:2012龙年中国第九次中国人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均看书仅4.3本,远低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这么厉害),更更更别跟犹太人64本比了!!

5、中国人失去读书的热情:首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让读书的功利目的严重。学校的课本和教材,被看做是升学考试的敲门砖,“填鸭式教育”毁坏了学生读书的“胃”。再次,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心变得浮躁。生活压力大,让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再去思考书中的要义,也很难有兴致去探索哲学的命题。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阅读当成是获取信息的途径。

6、如何读好书,好读书。

7、莫言诚恳的表示:“我不希望引起什么莫言热,如果不幸引起来了的话,我希望这个热尽快冷却。顶多一个月,大家赶快忘掉这件事。如果由此引起对文学的热情,我很期待大家把更多时间用于阅读文学作品或写作。当然我也希望我们的作家更加努力创作,写出无愧于读者的小说和诗歌来。

8、数据显示《小时代2.0虚铜时代》在全国实体书店监测销量为251085册,而韩寒主编的《独唱团》以实际监测销量216627.虽然郭敬明去年保住了他十分看重的中国畅销书榜首的位置,但其中苦涩估计只有他自己知道。对于10年前刚出道时一部《幻城》就能狂销100多万册的郭敬明来说,去年《小时代2.0》25万册的销量实在太寒碜了。在中国的80后写作者中,郭敬明绝对是最卖力的,所以他才能一年推出2部小说,只是另一部小说《临界·爵迹I》卖14万册。

9、”

例证 1、6年前,在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莫言为何人之时,北京一位工程师酒后以1000元无意注册“莫言醉”白酒商标,6年后的今日商标翻出了“跟斗价”,被一家知名酒企所采办。“莫言醉”白酒商标赚了1万倍!

2、作品热卖

几大出版商争夺版权

莫言作品的热卖程度,似乎用洛阳纸贵都难以形容。诺奖揭晓的第二天,国内各大书店和电子商务网站的莫言作品迅速告罄。即使预订,也需要3~4周才能发货。于是,从骤然热销中看到商机的出版商,纷纷向社会发出保证:正在紧急调运纸张日夜加印莫言作品。据悉,目前市面上不同版本的莫言图书多达几十种,号称拥有莫言版权包括电子版权的出版方超过15家。

3、群众热议

莫言获奖带来连锁效应

根据百度搜索风云榜的数据,“莫言”的搜索量在他获奖后的一周之内暴涨了近40倍,除了登上七日关注排行榜的第一位外,在实时热点和热门搜索等多项排行榜中也都名列前位。

莫言在高密的旧居成为旅游热点,院中树苗萝卜全被游客拔光;商标“莫言醉”身价更是水涨船高,飙升至1000万元人民币。有网店店主挂出了以“莫言同款”为名出售的服装,除此之外,特别标注“莫言故乡”的高密火烧和烤鸡也在热卖。有网友戏言,现如今,制造一个与莫言有关的名词,就会迅速走红,创造一个与莫言有关的产品,市值就会直线上升。虽然莫言选择了远离公众的视线,但整个社会仍在消费着莫言。

4、上月29日,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举办了红高粱文化节。出席活动的莫言一脸疲惫地说:“我希望莫言热尽快过去,把对莫言一个人的关注变成对中国更多作家、更多艺术创作者的关注。我也希望在名字的商标注册问题上,大家不要一哄而上。把我的名字用在商品包装上,而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不是特别妥当。” 而一些机构所做的调查研究却让人多少感到有些滑稽。据诺奖官网调查,有59%参与者未读过莫言作品,新浪微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超过一半的网友表示“说实话不知道莫言是谁”,超过两成的网友是通过电影《红高粱》得知莫言其人,对于他别的作品一知半解。很多在书店购买莫言作品的读者表示,莫言虽是早已成名的当代作家,但真正认识他是因为这次诺贝尔文学奖。

5王寒柏:就出版社而言,“莫言热”才刚刚开始。因为出版社有个运作周期。据我所知,当初张炜的《我在高原》获茅盾文学奖后,这么大部头的书都卖了15万套。借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号召力,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莫言作品系列》,首印15万套。而且,这套书的版权将在今年年底交给作家出版社,那时恰好是莫言去瑞典领取诺奖、发表演讲的时间,莫言热至少会延续至年底。

6、中国文学不被看好,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从政治束缚走向了经济束缚。市场经济才一、二十年,我们的文学就溃不成军,主要原因就在于当下文学的评价标准是:看网络点击率、电视收视率、电影票房、图书码洋。写小说不挣钱,就转行写电视剧本了。但结果是什么呢?每年出版的小说有四、五千部,绝大部分是垃圾

7、:《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增补版》,《藏宝图》,《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酒国》,《食草家族》,《白棉花》,《红树林》,《月光斩》, 《老枪·宝刀》,《会唱歌的墙》,《司令的女人》,《良心作证》,《锁孔里的房间》,《什么气味最美好》,《莫言散文》 ,《战友重逢》,《蛙》,等

8、中篇小说《红高梁》1986年发表后,在文坛上引起了震动。这部作品依据莫言家乡发生的“孙家口伏击战”史实,写国民党抗日游击队曹克明部率领四百人伏击日本巡逻队,并击毙日本板垣师团中岗弥高中将等三十多名日兵,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通令嘉奖。但后来日本驻胶县部队报复,制造了“公婆庙惨案”,杀害136名村民。这件可歌可泣的民间另类抗日事迹,被莫言酣畅淋漓地写出来,彻底颠覆了此之前“官办历史”记忆,对当时新历史叙事模式具有筚路蓝缕之功。小说发表后,很快就被张艺谋改编成同名电影,姜文巩俐主演,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9、如今为什么授奖莫言,因为莫言把中国的“丑陋”表现的淋漓尽致。像很多中国电影一样,凡表现中国的落后、愚昧、混乱、动荡等负面题材的大都能拿个奖,表现中国进步、光明、幸福的大都与奖无缘,这就是西方价值观里的潜规则。莫言得奖是文化侵略与颠覆的结果。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 大家好,今天对方一直提到·············

第五篇:莫言热

由“莫言热”想到(10.20 王德仁)

10月11日,斯德哥尔摩时间下午一点,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中国作家莫言。这在中国乃至全球引起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掀起一股“莫言热”,在瑞典起印1000本的《红土地》、《大蒜民谣》卖了10年都没卖完,开奖之后,全部售光,在中国各书店莫言所著书籍售罄,并且还未到的加印书籍较以前普遍提价十到二十元,一时呈现洛阳纸贵之势。

不管以前是否听说过莫言,但至少现在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因为一个叫莫言的人,中国终结了一直以来没有诺贝尔奖的尴尬。面对突然出现的“莫言热”,是来自对莫言风格的喜爱还是来自对诺贝尔奖的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这一事件,文学并不是人人都喜爱,就因第一个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而追捧莫言,是对莫言的一种扭曲解读,是对中国文学的一种侮辱。(此处作为第二段开端,只因人们追捧莫言就说„„,过于片面及武断)和莫言一同获得提名的作家,文学水平相差无几,可是他们呢?所著书籍被疯抢了吗?老家被媒体包围了吗?没有。有谁能比接到获奖通知的莫言更激动?可是他在几个小时后的央视电话采访时就已经冷静了下来,我们还有什么平静不下来的呢?在“莫言热”过后,又会留下什么?人们又能记得什么?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整个沸腾的民族都需要冷静下来,如鲁迅先生在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时的回信中所写:“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需要先生那种冷静的思考。

但我们需要冷静但不是自卑,鲁迅先生所说的话有他特定的背景,反观现代乃至今天就单以文坛而言,许多作家与诺贝尔奖如此接近,鲁迅,沈从文,老舍,巴金„„(此处只列举中国作家吗?可你上面意指当今世界,我认为最好也列举一些国外的。)

中国一次次接近诺贝尔奖,评委们也一次次让中国人叹息,近几年来,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节似乎渐渐淡化,国人渐渐学会了遗忘,对诺贝尔奖(的)渴望似乎消失了,其实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更极端。2006年有记者采访莫言问他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莫言回答说:“这个没必要再谈了吧。”后来,他在私下里解释,不愿多谈此话题是因为只要他一张口谈诺奖马上就会有人来攻击,很多人在批评中国作家有诺贝尔奖焦虑症,对他这种批评就更多了。其实并不需要如此,单论诺贝尔奖,它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奖项,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是一种终身的荣誉,但是它并不能准确的衡量文学,这种在特定环境下产物的准确价值,并且评委都是西方人,对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又有多少了解,没错,可以通过译本来解读,但是这又何尝不是视翻译为作者的一部分?所以中国缺席诺贝尔奖这么多年,与其说是中国人的遗憾不如说是诺贝尔奖的损失。就作家而言,得了奖很好,可以成为像海明威一样具有世界认可水平的大作家;得不了也没什么,可以和鲁迅、巴金、老舍等中国知名作家为伍,所以无需纠结。

诺贝尔文学奖得或者不得,中国文学水平就在那里,不升不降。中国文学在等待,等待世界来发现„„

此篇新闻观察的主要问题:

1.首先是态度问题,对于格式应该在第一周例会就已经说明了,应该为宋体、小

四、1.5倍,并且在题目后面用一个括号,然后写上名字及日期。

2.此篇文章上下文连接不够流畅,从第一段到第二段到第三段都是如此,以后注意一下。

3.现在你们所写的新闻观察在描述好一个事件之后,然后客观地展开自己的评论,此篇文章的前三段描述了一个事件并展开评论,即前面那件事情——莫言得奖国内疯狂。但从第三段开始评论的方向就产生了变化,即前面那件事情还未评述清楚,就开始了下一方向的描述与评论。

4.以后要着重注意文章中句子是否通顺,是否为病句,写完之后认真检查一下,下次不要出现这么多的错误。

好好看一下,加油!

下载《热言时代》读后感(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热言时代》读后感(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含五篇)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无处不在的大数据:各种云计算,谷歌的神通,亚马逊的推送,天涯人肉,微博万能等等,我们掌握了新的工具,也获取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各种信息。大数据拉近了我们与现......

    莫言蛙时代探讨

    《蛙》的时代探讨 文学院3班张旭1120100120 对于莫言的小说,我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只读过《生死疲劳》。这部作品故事魔幻神奇,语言流畅风趣,留露出一种乡俗的气息。而蛙......

    冷看“莫言热”5篇

    土生土长的山东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文坛,乃至中国社会的上上下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且还趁势掀起了一股莫言热,莫言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网络,书店,评论......

    莫言读后感

    遍地的红高粱 ——读《高粱红了(对话莫言)》 2012年莫言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我的心情是很纠结的,因为莫言拿奖我,是中国人自然很自豪,可是他一旦拿奖他的书的价格也会有所上升......

    莫言读后感

    碎语文学》是一个对谈的整理,由知名作家莫言和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也是文学评论家王尧,于2002年底于苏州的一场谈话;全书以对谈方式呈现,十分忠实地表现对谈当时的氛围;同时也生动......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含5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时代广场的蟋蟀》,《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杨文杰。里面主要讲了蟋蟀柴斯特、老鼠塔克和猫亨利。接下来我就为你简单的讲讲吧。在大草原上,蟋蟀......

    “莫言热”引发“冷思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12分) “莫言热”引发“冷思考” 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赵颖 杨春雪 游潇)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中国文学界审视自身弊病,理性思索如何吸引国际......

    对莫言热现象的看法

    对莫言热现象的看法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很多中国人欢呼雀跃,因为这标志着中国文学在世界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