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两推直选”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创新乡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乡镇党委换届中开展“两推直选”试点。
第二条 文秘县、市郊区各确定一个乡镇开展“两推直选”试点工作。
第三条 试点工作在县(区)委领导下,由乡镇党委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 准备工作
第四条 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要求,成立换届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做好请示报告、会议议程安排、代表产生、起草工作报告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 县(区)委对试点乡镇请示报告进行批复,明确试点乡镇的班子配备人数、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以及代表名额的分配。
第六条 县(区)委会同乡镇党委通过发布公告、召开会议、广播等方式,将班子配备要求和候选人条件在全乡镇各党支部(总支)及全体党员范围内广泛宣传。对报名的参选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第三章 党员推荐
第七条 乡镇以党总支或党支部(含机关支部)为单位,召开全体党员会议。会议由乡镇党委派员主持,组织全体党员全额推荐下一届党委、纪委委员初步人选,现场统计得票情况,按得票数多少取足7或9人,报乡镇换届办公室。并做好有关资料保存工作。
第八条 县(区)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对各党总支或党支部推荐上报的名单进行统计,并对照候选人资格条件进行审查,按得票多少取足多于乡镇应选人数1倍的人选,作为下一届党委、纪委委员候选人进行干部推荐。
第四章 干部推荐
第九条 乡镇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并吸收占参会人数20%左右的党员或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会议由县(区)委派出的考察组主持,在党员推荐(第一推)确定的人选中进行推荐,根据得票多少顺序,分别按照比下一届乡镇党委、纪委组成人员应选名额多40%的差额,研究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
第五章 考试考察
第十条 凡是被推荐确定为乡镇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的,必须参加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取得理论学习合格证书后,方可列入组织考察人选。理论学习合格证书有效期五年,五年后继续上岗的干部,需重新进行考试。
第十一条 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乡镇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考试时间、内容等相关细则另行规定。持有市级以上颁发的任职培训和任期培训合格证书的可以免试。
第十二条 县(区)委考察组按程序对考试合格的初步人选进行考察。实行考察预告和差额考察制,认真落实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
第十三条 考察要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情况,特别要注重考察干部的勤政廉政、贯彻民主集中制、求真务实和心理素质等情况。要改进考察方法,扩大干部考察范围,既看工作实绩,也看品德作风;既要了解在本单位的表现,也要了解在原单位和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情况。对乡镇原党委书记要重点了解其履行农组建设直接责任人职责情况。
第十四条 考察应当征求县(区)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和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考察要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并归入本人档案。考察材料必须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内容包括: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主要特长;主要缺点和不足;民主推荐或者民意测验情况。
第十六条 考察结束后,县(区)委根据党员推荐、干部推荐和考察情况,按比应选人数多20%的差额确定书记、副书记、委员人选,并在乡镇进行公示。
第六章 直接选举
第十七条 组织召开乡镇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委员,报县(区)委批准。
第七章 监督和处分
第十八条 “两推直选”整个过程要严格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强化监督。
&nb
sp;第十九条 对扰乱、破坏选举工作,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以威胁、贿赂、造假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经查实后,由县(区)委宣布其当选无效,并按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县(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及省、市委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进行创新。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市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一推两考”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扩大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的民主,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组织部《关于做好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一般由7至9人组成,其中设书记1人、副书记1—2人。规模较小的由5—7人组成,其中设书记、副书记各1人。乡镇纪律检查委员会一般由3至5人组成。乡镇党委换届选举时,采取“一推两考”(民主推荐、理论考试、组织考察)的办法确定下届乡镇党委和纪委组成人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换届后乡镇党委执行五年任期。
第三条 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在县(区)委的领导下,由乡镇党委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 民主推荐
第四条 民主推荐由乡镇党委主持。县(区)委派出考察组参加和指导民主推荐。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范围包括:乡镇机关全体人员;县直部门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所辖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村委会(居委会)主任;部分乡镇党代表、人大代表;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参会的群众代表要有一定的比例,一般占参会总人数的20%左右。
第五条 民主推荐的程序是:⑴听取本届乡镇党委、纪委组成人员的述职报告,并分别对其进行民主测评;⑵县(区)委考察组负责同志就推荐下届乡镇党委、纪委组成人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的有关问题,包括推荐职务、名额、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推荐原则和要求等作出说明;⑶填写推荐票,全额定向推荐下届乡镇党委、纪委组成人员候选人初步人选;⑷当场公布测评和推荐结果;⑸向县(区)委汇报测评和推荐情况。
第六条 县(区)委和乡镇党委根据推荐票的多少、候选人的条件和工作需要,分别按照比下一届乡镇党委、纪委组成人员应选名额多40%的差额,研究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如推荐后,符合上述条件的人选不足以取满应有的差额数时,对缺额的人选是否举行第二轮推荐,或是适当放宽有关条件以取足名额,由县(区)委考察组决定。
第七条 原则上现任领导班子成员拟留任的人选,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或不称职票达到20%且与基本称职票之和超过50%,或在全额定向民主推荐中得票率未达到50%的干部,且经过重点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不再继续提名。新进人选的推荐得票率一般应达到30%。
第三章 理论考试
第八条 凡是被推荐确定为乡镇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的,必须参加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取得理论学习合格证书后,方可列入组织考察人选。理论学习合格证书有效期五年,五年后继续上岗的干部,需重新进行考试。
第九条 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乡镇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考试时间、内容等相关细则另行规定。持有市级以上颁发的任职培训和任期培训合格证书的可以免试。
第十条 县(区)委在考试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下届乡镇党委、纪委组成人员候选人考察人选。
第四章 组织考察
第十一条 县(区)委考察组对乡镇党委、纪委组成人员候选人进行考察。实行考察预告和差额考察制,认真落实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
第十二条 考察要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情况,特别要注重考察干部的勤政廉政、贯彻民主集中制、求真务实和心理素质等情况。要改进考察方法,扩大干部考察范围,既看工作实绩,也看品德作风;既要了解在本单位的表现,也要了解在原单位和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情况。对乡镇原党委书记要重点了解其履行农组建设直接责任人职责情况。
第十三条 考察应当征求县(区)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和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
第十四条 考察要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并归入本人档案。考察材料必须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内容包括: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主要特长;主要缺点和不足;民主推荐或者民意测验情况。
第十五条 考察结束后,县(区)委根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和考察情况,按照不少于应选人数20%的差额比例,分别研究确定下届乡镇党委和纪委书记、副书
记、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提交党代表大会进行酝酿、选举。
第五章 党内选举
第十六条 组织召开乡镇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纪委组成人员。
第十七条 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在党委全体会议上选举产生,报县(区)委批准。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在纪委全体会议上选举产生,经乡镇党委全体会议通过后,报县(区)委批准。
第六章 监督和处分
第十八条 “一推两考”整个过程要严格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强化监督。
第十九条 对扰乱、破坏选举工作,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以威胁、贿赂、造假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经查实后,由县(区)委宣布其当选无效,并按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区×××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直选)办法
×××区×××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直选)办法
×××区×××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直选)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夯实城市基层民主,保障社区居民依法行
使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根据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转发区民政局《×××区2006年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社区直选的实际情
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次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严格遵循×××委[2006]17号文件精神,按照文件要求分别于3月25日由居民代表选举成立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7名、候补成员3名,推选正、副主任各1名,其成员被确定为社区居委会成员正式候选人的,自被确定之日起,退出选举委员会,由候补成员递补。由街道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指导组确定选民登记日为4月1日,选举日为4月23日。
第三条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严格按照×××委[2006]17号文件要求进行选民登记,于4月6日—4月12日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居民组长,居民代表名额90—100名,居民小组31组。
第四条本次选举是直选,因社区规模较大,将划分选区进行直选,经研究商讨:划分为三个选区[×××片(居民组1-10组)、×××片(居民组11-20组)、×××片(居民组21-31组)]。
第五条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的产生由居民代表以单独或联合方式提出,具体产生条件和方法按×××委[2006]17号文件要求执行。
第六条本次选举由居民投票选举产生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5名,实行差额选举。
第七条换届选举采取选民投票直选方式,选举投票实行“一人一票”,选民按划分的选区在选区投票点投票,因文盲或其他原因不能写票的,可由本人指定的人员或工作人员代写,因病或行动不便的选民,也可以采取流动票箱上门投票(必须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上门)。
第八条4月23日选举当天设投票点三处,×××片(1-10组)投票点为×××路31号;×××片(11-20组)投票点为×××路27号;×××片(21-31组)投票点为×××路86号。选举投票时间为:7:30—13:00,逾期视为弃权,不计入选民数,统一计票点设在×××路86号。
第九条计票采取“两个过半”,即本届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另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选票的始得当选。
候选人或另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选票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票数相等,应就得票数相等的候选人或另选人重新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第十条选举结果经选举委员会确认有效后,当场宣布,并在投票的当日或次日正式公布,同时上报街道办事处。
第十一条新一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后,根据×××[2006]17
号文件规定建章立制,设立社区事务监督小组,建立共驻共建理事会。
第四篇:市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三民为重
**市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三民”为重
**市拓宽民主渠道、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突出民计民生工作,以民主、民愿、民生“三民”为重点,做细做实做好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
代表选举体现民主。在乡镇党委换届的党代表选举过程中,为充分体现党内民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长葛市积极探索代表选举新办法,一是民主评议。选举单位召开由全体党员参加的民主评议会,对本选举单位全体党员进行党内评议。选举单位召开由非党村干部、各线负责人和村民代表等参加的民主评议会,对本选举单位全体党员进行群众评议。评议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遵纪守法、参加组织生活、作用发挥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综合评定。把民主评议作为党组织确定代表候选人的重要依据;二是公开推荐。采取党员自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公开推荐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由党员个人对照党代表的资格条件,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所在党支部进行自我推荐。选举单位分别召开由全体党员和非党村干部、各线负责人、村民代表等参加的党代表推荐会,根据代表名额和条件,进行党员推荐和群众推荐。根据得票多少、按照应选人数不低于**%的差额比例确定
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三是双重公示。选举单位在党务公开栏对本选举单位的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公示,乡镇党委组织对各选举单位的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在乡镇政府公告栏上进行张榜公示,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四是差额选举。选举单位召开党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出席乡镇党代会的代表。在选举前,由候选人在选举单位党员大会上作竞选演说,就履行党员义务情况、体现先进性的工作实绩、履行代表职责承诺等方面进行演说,由全体党员无记名差额选举产生新一届乡镇党代表。
用人导向符合民愿。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政治素质作为衡量干部的首要标准,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干部的最终标准,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准,把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干部的根本标准,真正把那些“中心工作跟得上、改善民生办实事、加快发展真爬坡、重大事情拿得下”的优秀干部提拔到乡领导岗位上,优先提拔使用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改善、安全稳定等方面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严格把握人选标准和条件,着力选拔政治素质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强、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干部,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特别是“愿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实际工作经验丰富、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善于解决复杂矛盾的优秀干部。乡镇党委书记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地方基层领导工作经历,优先从具有乡镇
领导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中选拔。在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形成合理比例,乡镇党委书记以*岁至*岁的干部为主体,保留富有经验、工作得力的*岁以上的干部,注重选拔*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优化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结构,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作用,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体现民意、符合民愿。
工作目标关注民生。各乡镇都把民生改善作为新一届党委关注的民生工程,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到村居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深入调研查实情、问计于民保民生”专题调研活动。按照确定的调研课题,广泛征求意见,问计于民,行动上依靠群众、调研时深入群众、决策时尊重群众,真正做到深入调研查实情,认真分析出实招,制定措施求实效。乡镇党委出台文件,围绕民生工程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收集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好建议、好办法、新创意,以调动广大群众关心、关注民生工程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党支部、村委会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的主渠道作用,及时反映群众诉求。精心组织“领导干部联系群众见面日”活动,在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确定党委会关于改善民生的议题。把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主抓手,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把“饮安全水、走平坦路、建沼走平坦路、用卫生厕”,以及富民、安民、乐民作为改善民生的奋斗目标。
第五篇:市管干部选拔任用“两推一述两考”试行办法
***市管干部选拔任用“两推一述两考”
试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地方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两推一述两考”中的“两推一述”是指:民主推荐和遴选推荐,遴选推荐前被推荐人选进行自述;“两考”是指:对被确定为考察对象的人选进行理论和业务知识考试、组织考察。
第三条 民主推荐是指在推荐中提出推荐的职位、条件、资格、要求和提供一定范围的干部名册或名单,由参加推荐的人员从较大范围符合条件资格的干部选择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两种形式)遴选推荐是指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在推荐票上列出多于应推荐人数的人选,由参加会议投票推荐的人员从推荐票上选择推荐。民主推荐和遴选推荐参加推荐的人员范围、推荐方式和有关要求等,按照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确定。
第四条 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出现以下情况时进行遴选会议投票推荐。
(一)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其中有一种形式的推荐得票数不达参加推荐人数三分之一的人选(换届全额定向民主推荐时,符合继续提名条件人选得票数不达参加推荐人数的二分之一);
(二)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得票数均达到参加推荐人数的三分之一的人选数超过应推荐人选数需要进行遴选推荐(换届全额定向民主推荐时,符合继续提名条件人选得票数不达参加推荐人数的二分之一);
(三)定向推荐的同一职位或非定向推荐的同类职位得票数达到参加推荐人数三分之一的人选数不够应推荐人选数;
(四)同一职位或同类职位在不同范围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需要遴选推荐的人选。
第五条 在出现以上四种情况时,从首次推荐得票相对集中的人选中,按得票数从高到低确定多于应推荐人数的人选参加遴选推荐。
第六条 遴选会议投票推荐按以下要求组织进行:
(一)对确定为参加遴选投票推荐的人选,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本人准备自述。自述内容包括个人成长经历,德、能、勤、绩、学、廉,对履行推荐职位职责的认识、打算、态度等。
(二)自述顺序按姓名笔划由少到多确定。每人自述时
间一般不超过 15 分钟。前一名人选自述时,准备自述的人选不得旁听,并要由工作人员监管。
(三)推荐票上参加遴选推荐人选的排名顺序从自述顺序。
(四)自述结束后,自述的人选一起回到会场参加推荐。
(五)参加推荐的人员在会场间隔一定距离,独立填写推荐票。如会场较小,可分类分批组织填写推荐票,或另外设置填写推荐票的场所,并由工作人员在场管理。
(六)县区推荐时参会的县级领导干部、市直各单位(机构)推荐时参会的县级领导干部、全市推荐时参会的市级领导干部,提倡署名推荐。其他参加推荐的人员可无记名填写推荐票,也可署名填写推荐票。在确定考察人选时,适当增加署名推荐票所占权重。
第七条 以遴选推荐结果为依据,结合首次民主推荐情况、平时考核、考核、实绩分析、民意调查、一年内民主推荐、后备干部管理考核等情况,综合考虑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职位素质要求,确定考察对象。
第八条 如果遴选得票数没有达到三分之一的人选(换届全额定向民主推荐时,符合继续提名条件人选得票不达参加推荐人数的二分之一),不确定考察对象。
第九条 对确定为考察对象的人选,在考察中要进行理论和业务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对考试
不合格的取消任用资格。
第十条 组织考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重点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学、廉,把考察干部的“德”放在首位,创新考察“德”的方式,全面掌握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第十一条 推荐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以下“五不准”:
(一)不准以任何名义打招呼指定被推荐人选;
(二)不准以任何形式为自己或别人拉推荐票;
(三)不准在推荐进行过程中交换意见和看法;
(四)不准泄露、打探、传播推荐工作的秘密;
(五)不准在推荐中诬告、陷害被推荐的人选。
每次推荐的同时进行
(一)、(二)“两个不准”的问卷调查。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严肃问责处理。
第十二条 本试行办法适用于市管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参照本试行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本试行办法由市委组织部组织实施和解释。第十四条 在执行本办法的过程中,如果与中央、省新颁发的有关文件、规定不一致时,按中央、省新的文件、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