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人大关于《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年初工作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决定自2005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展《职业教育法》执法调研。县人大执法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殷翠屏的带领下,听取了县劳动局、教育局等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实地走访了县职教中心、县恺风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县恺风学校)、县安庆市劳动局技校太湖分校(以下简称劳动技校)、当代学校、中腾驾校等13所职业学校,详细了解职业教育现状;深入到华硕集团、无锡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ALWU)、南京夏普电子有限公司、钜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倍得利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了解职校毕业生工作、生活情况,并就订单培训事项进行商谈,达成了合作意向;趁学生夜晚休息之际,到宿舍看望了部分就业学生,听他们谈感受、提意见,向他们提要求、谈希望。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认真宣传《职业教育法》,不断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做了大量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在人力资源中心大厅配置了电子显示频和电子触摸频,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宣传《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全县各中学以 中考前学情分析为契机,组织毕业生学习《职业教育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升学目标,引导学生报考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各职业学校每年集中时间、精力深入学校、农户宣传《职业教育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县恺风学校、当代学校建立了网站,利用现代传媒把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县外、省外,既宣传了《职业教育法》,又展示了本校职业教育风采。
2、改革办学模式,多元化投入的职业教育格局已经形成
县政府及职教主管部门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之契机,以市场需要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发展我县职业教育,在做大做强公办职校的同时,积极为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据统计,县教育局管理的职业学校2所,县劳保局管理的职业学校7所,县交通局管理的驾校3所,县卫生局、团县委主办的职校各1所,县委党校、县图书馆等单位常年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基本形成了多元化投入、公办民办一齐上的职业教育格局。
公办职校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2004年县职教中心招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人,达1168人;同年通过省专家组评估,经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县政府决定筹措资金2500万元,实施“县职教中心东迁”,该校又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县劳动技校是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太湖县劳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太湖县职业技能鉴定站合署办公,集培训、鉴定、就业为一体,开设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等10个专业,举办了计算机操作、机械操作等20多个工种的技能培训班,毕业生和结业学员累计达1万余人;2003年该校被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皖西南城乡劳动力培训安置基地”国债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将成为我县职业教育新亮点。
民办职校初具规模,成为我县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恺风职业技术学校(原为太湖计算机学校)自创办以来,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三迁校址,现已建成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文明舒适的新校园,一所占地面积125亩、建筑面积达两万余平方米的民办职业学校耸立在高速公路南端。该校正在申报市级和省级中等重点职业学校,成为省、市民办教育窗口示范学校。太湖当代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于2002年5月,是黄山市当代职业培训学校投资创办、经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职业教育学校,现已成功地向宁波、杭州、苏州、上海、无锡等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了近百名机械、电子专业技术人才。中腾驾校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涌现了一批职教能人。县社会就业局局长(兼县劳动技校校长)姚宗生、县恺风学校校长张怀宇、县职教中心生产实训处主任章旺杰等为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姚宗生受命于1985年,白手起家,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走出了一条集培训、就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劳动职业教育新路子。为做大做强恺风学校,出资人张怀宇同志公开向社会承诺,“放弃合理回报”,将学校的全部收入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为架设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就业桥梁,数年来,章旺杰单枪匹马跑就业,摆脱了学生就业难。
3、改革教学模式,切实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满足职业教育需要。各校采取聘用等方式,配备了专、兼职老师,确保正常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初步统计,仅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的职业学校教师311人,其中专职教师256人,兼职教师55人。县恺风学校、当代学校选聘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厂老师傅担任教师,从事专业课教学。加强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县职教中心、恺风学校建立了教学督导组、学科教研组,学校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步入了规范化轨道。加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教学条件大大改善。县恺风学校成功承办了2004年“恺风杯”安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
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确保学以致用。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已成为职业学校的共识。目前,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主要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农学、电子工程、机电工程、涉外文秘、汽车维修、工艺美术、旅游宾馆服务、电脑财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并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编入教程。县恺风学校还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2004年机电、电子专业扩班,增设汽车维修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由4个班减为2个班。
突出技能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坚持实训教学。部分学校有自己的实训教室、实训车间,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县恺风学校曾组织三个班200名学生到广东省惠州市两个公司进行“专业与工厂环境”实训,学生的实训表现,得到企业生产部门的充分肯定;今年该校通过融资,投入资金500万元建立实训工厂,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县当代学校投入数万元添置了620、616、618车床及多功能钻铣床等设备,建立学校实训车间,满足了电子和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中腾驾校、爱民驾校投入数百万元配置了教练车、汽车万能实验室、高级驾驶模拟操纵台等实训教学设备,符合部颁“433”二级驾校行业标准。其次,坚持毕业实习制度,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除驾校以及短期培训班外,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制为二年或三年,其中实习时间为一年。实习期间,注重培养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服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企业还发放额度不等的实习工资。再次,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实施人性化管理,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职校学生大部分为未升入高中的中学生,部分学生贪玩、自控力弱,文化基础知识差,健康的情操尚未养成;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也经常骚扰学校,对学生健康情操的养成构成潜在的威胁。为此,大部分职业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从严治校,为学生安心读书营造良好的环境。恺风学校曾有一学生,性情顽劣,江湖义气重,家长无奈。在封闭式管理的校园中,老师谆谆教诲,该生彻底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气,并通过竞选先后担任学校学生会副主席、主席,现就业于奇瑞汽车集团,成为业务骨干。不少学校还摸索出独具特色的管理经验。恺风学校实行“教”“管”分开,从退伍军人中择优聘用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师只负责教学,其管理经验被上级部门交流推广。县当代学校安排专职教师管理学生零花钱,指导学生有计划、合理花钱,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4、强化就业服务,维护学生就业权益
拓展就业空间,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通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广州、深圳、芜湖等地数十家知名企业,如台资企业华硕电脑集团(苏州)、富士康集团、钜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倍得利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日资企业无锡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荷资企业夏利浦公司,国资企业联想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中日合资企业南京夏普公司等知名企业已成为我县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基地。县当代学校在新生入学之际,就与学生及其家长签订《就业培训合同》,并经县公证处公证,将学生就业作为校方的法定义务。县职教中心在抓好学生对口升学的基础上,确保未能对口升学、又有就业要求的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残疾人也不例外。县恺风学校与众多的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就业合作关系,还同华硕电脑集团(苏州)、无锡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达成了订单培训意向,毕业生就业由其“包销”。
强化跟踪服务,维护就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职校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就业市场的开拓、就业学生的管理,并在就业学生相对集中的深圳、南京等地设立就业指导机构,或委托当地的劳动中介组织,定期深入到就业企业和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工资福利待遇、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劳动技校将就业跟踪服务中了解到的就业实况制成录象带,在年度学生家长见面会上播放,真正实现学生就业工作“家长放心,学校宽心,社会省心”。为克服人手不足的矛盾,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县职教中心和县恺风学校密切合作,就业服务不分你我,并在就业学生相对集中地域共同设立就业办事机构,资源共享。
二、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法》的宣传贯彻力度还不够
县教育主管部门在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中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摆上同等的位置;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是升学无望后的无奈选择”,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不高;个别学校热衷于对口升学率,偏离了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
2、技能教育仍是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部分学校没有自己的实训场所,双师型教师不足,严重制约了技能教学的开展。由于职业学校教师多数是从普高改行,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延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的传统教育方式,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训,仅在就业前安排一个星期的培训,结果是“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实践能力差”。在与部分毕业于县职教中心的就业学生座谈时,他们感慨地说,“实习期间,我们的技能操作表现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差。不是我们主观不努力,头脑比别人笨,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接受技能训练”。部分企业负责人也反映,职校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强,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3、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
与近年来普通高中教育大规模发展对比,我县职业教育水平还不高,布点多、规模小、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除了各种短期培训班外,全县职业学校10多所,各校之间生源恶性竞争日益加剧,招生成本不断上升。个别学校追求办学回报最大化,虽办学多年,由于收取的费用没有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到我们实地调研时为止,该校的学生教室还是自有家庭住房,学生寝室是地下室,没有学生活动场地,存在严重的安全、卫生隐患;有的学校企图借办学之名套取征地等优惠政策。职校管理和主办单位达10余家,相互之间协作不够,各自为政,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4、学生就业仍在低水平徘徊
由于职校毕业生学历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大多数学生还是低水平就业,短期性、季节性、临时性仍不同程度存在。订单培训进展缓慢,学校还得为学生就业四处奔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进入知名企业就业,学生还得暗暗向企业人事主管缴纳200元--500元不等的费用。男生就业难已成为职业学生就业的新难题,不少学校只得以男女“搭配”为条件推荐就业。
三、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职业教育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职业教育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法律。教育主管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拓展宣传深度和力度,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口压力特别是劳动力压力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的根本途径”。各中学要将《职业教育法》纳入中学生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接受职业教育是一种理性选择”,引导毕业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继续教育方式。职业学校要组织师生员工学习《职业教育法》,搞好职业教育的管理工作,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把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法》、《劳动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法解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落实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服务。
2、改革职业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职业学校必须打破普教的管理和教学模式。要突破普教的“三处一室”,从招生、教学、安置这个“供、产、销”出发设置机构并赋予职责。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做到“讲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技艺称绝”。要突出实践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在“懂”与“会”下功夫。要营造职业氛围,激发他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力度,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课程设置要与市场需求接轨,让企业直接参与到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来, 实现职业课程、技能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零距离。
3、整合职教资源,做大做强我县职业教育事业
在不新增职教机构的基础上,按科学合理原则对现有职业教育校点布局进行调整。规范办学行为,对片面追求高回报、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管理部门要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明令取缔,决不含糊。整合职教资源,以县职教中心、县劳动技校、县恺风学校为依托,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因地、因校、因市场制宜,强弱协作、强强联合,彻底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突出专业优势,突出规模和效益,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师资、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切实解决好投入不足和资源闲置的矛盾,扩大职教规模,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4、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县政府要增加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共享平台和重点专业建设,切实办好公办职业学校。认真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全面落实民办职业教育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应该综合考虑民办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特点,区别不同情况,对个别办学多年的居家式职业学校应依法征税,对其它职校应严格依照《职业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通过租赁、置换国有闲置资产等形式改善办学条件,防止借办学之名圈占土地等骗取优惠政策的行为。
5、切实加大学生就业工作力度
县政府及教育、劳动等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培育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大对职校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力度,维护学生的生命安全、财产等权益,严禁以介绍就业为名向学生收取就业费用;县人力资源中心要向职校提供全方位就业信息。职校要配齐配强学生就业工作领导班子,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训”,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搭建新的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速的特点进行网上“就业推销”,开辟新的求职渠道;培养学生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增强创业信心与能力,“寻找适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第二篇:关于《职业教育法》贯彻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保障”,人才的“引、培、借”中,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获得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县的职业培训机构,基本上覆盖了城区、乡镇和各县办大中型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为龙头,多行业、多种类、多形式的职业培训网络,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除教育部门举办的职业学校外,我县共有职业培训中心一个,汽车驾驶培训学校一个,红楼厨师培训班、机动车修理班和蒙妮坦等美容美发培训班9个,此外在津西、晶品链条、电力、粮食、商业等大企业和系统中,还都设有专门的职业培训学校,为岗前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安全教育等提供服务。其中,以津西钢铁集团的职业教育工作抓的最为突出,总结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职业教育的组织机构,由专人专抓职业教育工作;二是舍得投入,基础设施好。该厂每年都要拿出职工工资总额3000万元的1.5%,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厂内设有能容纳120人的多功能教室和图书室,并由专兼职教师授课,分技术工种、管理人员、后勤处室三大块,常年进行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和素质提高培训。《培训规划》中要求管理人员到2002年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后勤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处室达到中专以上学历;三是“请进来”,每年都定期邀请河北理工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专业人员授课。“送出去”每年到同行业、同种类先进厂矿及大专院校带薪脱职学习的达200人以上。“自己办学”,建立总公司、各分厂两级职校,定期培训。“鼓励自学”,专门设有奖学金,凡进修大专、中专班的职工每年分别给予800元、400元的奖励。该厂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达3000人次,这同时也给该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除个别单位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抓的较好外,大多数职业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基础设施较差、职业教育经费短缺、多头办学、用非所学、就业难给职业教育带来巨大压力等问题。这都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三、今后打算
1、以《职业教育法》为指针,以《河北省实施〈职业教育法〉的办法》为指导,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依法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职业教育法在法制化轨道上的健康发展。
2、规范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同时尽最大力量制定鼓励办学的优惠政策,让投资办学人员和参加培训的人员双方受益。
3、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扩大职业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努力减轻就业难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压力。
4、在我局新建的劳动服务综合大楼中,已规划设计出设施齐备、功能多样的职业培训中心教室,迁入后将常年举办锅炉工、电焊工、架子工、起重机操作工、爆破工、电工及企业厂长、经理安全知识等培训活动,我们要努力从自身做起,推动职业教育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培养出大量的、实用的现代化人才。
第三篇: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情况的报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的委托,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做关于我县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有关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我县教育工作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6所,其中小学273所(国办小学5所、乡镇中心小学及完小119所、村办小学149所)、中学49所(高中7所、国办初中1所、乡镇初中41所)、职教中心1所、成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教中心1所、乡镇成人学校20所。全县中小学共有在校生147687人(含在园幼儿11700人),其中高中12000人(含职中2300人),初中50340人(含特教80人),小学73647人。在编教职工7923人。全县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44%,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78.12%,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0.25%。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9% 和99.9%,初中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和96.3%。
多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县以迎接“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我县在办学条件、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师队伍素质、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我县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自1998年以来,全县共新建中心幼儿园19所,独立幼儿园59所。目前,全县在园(班)幼儿达11700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53.4%。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发展,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条件逐年改善。目前,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均居全市前列。普通高中工作连续三年被市政府命名为“高中工作先进县”,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县成教中心被市评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总的看,几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全市排位逐年前移,与乐亭、迁安、丰南等先进县区的差距逐渐缩小。
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情况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满足我县教育发展的需要,县政府在财政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本着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采取政府出资、施工单位垫资、组织社会各界捐资、争取上级扶持和向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99年以来,国办中小学及县直单位先后完成了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有:投资5600万元的一中迁建一期工程,投资180万元的亮甲店中学教学楼工程(2300平方米),投资170万元的一幼教学楼工程(2000平方米),投资260万元的职中图书电教楼工程(293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的林南仓中学实验楼(1560平方米)建设工程,投资350万元的教师进修学校迁建工程,投资65万元的彩中宿舍楼、桥中实验楼续建工程,沽中投资103万元征地12亩。三年多来彩中、仓中、桥中、一幼等学校还投资70万元修缮了校舍。正在建设的工程有:投资120万元的三中宿舍楼(23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的成教中心教学楼(1660平方米)、投资350万元的二中宿舍楼(5300平方米)建设工程。另外投资970万元的实验小学迁建一期工程(8100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的一中学生宿舍楼(12000平方米)和投资100万元的林南仓中学教学楼(1900平方米)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已经或即将破土动工。今年秋季谋划实施的有:投资600万元的一中教学楼、餐厅及附属工程,投资130万元的二中教学楼工程(21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的职中教学楼工程(2300平方米),投资140万元的仓中宿舍楼工程(2400平方米)。
三年来,各乡镇还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达1752万元,新建校舍24500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3042平方米,维修校舍85520平方米,主要工程有:窝洛沽镇投资108万元为镇中建2200平方米教学楼一栋,投资57万元为窝洛镇中心小学翻建校舍1680平方米;玉田镇投资50万元为镇中、林东、马头山三所中学建校舍1480平方米;林西镇投资50万元改造北霍庄中心小学校舍940平方米;鸦鸿桥镇投资60万元新建校舍1520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820平方米;杨家套乡投资50万元翻建校舍1360平方米,维修校舍940平方米;散水头镇钱家沟小学投资50万元整体迁建,建校舍800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工程有:石臼窝一中、二中合并,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林西中学投资55万元建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渠河头中学投资200万元建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散水头中学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及郭屯中学与葫芦寺中学合并项目正在运作之中。同时,狠抓了校舍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旧校舍改造力度,努力撤并规模过小的农村小学,近三年共撤并学校193所,农村小学由99年前的461所减少到目前的268所,使农村小学的布局和规模逐步趋于合理,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全县有18所学校被唐山市教育局命名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
2、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为控制在校生流失,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县狠抓了学生控流、辍返工作。县政府转发了教育局《关于控制初中生流失、加强辍返工作的安排意见》,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政府行为,从根本上保证了控制初中生流失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教育局把初中生年巩固率纳入校长目标考核,明确了各校的初中生巩固率保底指标。各乡镇及学校抽调人员,深入学生家庭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做辍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适时下发了劝学通知书,使绝大多数辍学生又重返校园就读。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通过开展法律讲座、严惩扰乱校园秩序人员、清理校外游戏场所等措施,有效净化了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对后进生实施重点帮教,对贫困生实施救助,有效控制了学生流失。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几年来,我县初中生巩固率逐年提高,今年中考报名人数达11500多人,进入全市前三名,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已接近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
3、学校内部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一是教育系统内部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机制。每学年,教育局都要对乡镇教育办及中、小学校进行目标考核,通过规范科学的管理提高办学水平。2001年,我县顺利通过了市薄弱初中改造验收,至此,全县初中彻底消灭了薄弱学校,被评为初中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我县高中通过了市普通高中学校升级升类验收,全县高中整体管理工作又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具体工作中,我县坚持“五育并重,德育为首”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坚持“两全、两开”,不断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底,为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成立了玉田县中小学德育研究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德育研究;为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适时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以教科研为先导,全县中小学开展了以“主体性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为重点的教育科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开展;在城内及周边乡镇小学三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并计划今年暑假后在全县小学三年级全面开设;认真执行上级减负规定,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基本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和乱收费、乱征订现象;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选拔考试,小学生全部划片就近升入初中学校,初中不再设重点学校,禁止学生择校;高中针对“3+X ”的高考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全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县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各校都建立起了音美活动小组,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活动。
通过上述工作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中考,县一中的录取分数线居全市前列。2001年高考,全县二批本科以上上线910人,上线率为35.5%,居全市十县第五位,一般本科以上上线1305人,上线率为50.95%,创我县高考最好成绩。、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重点抓了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不断深化用人制度改革。1997年在唐山市率先实施了教职工聘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自1999 年开始,对919名新分配的毕业生实行了合同制管理,对全县20个乡镇教育办的中小学视导员实行了公开招聘,教育局也先后两次从基层单位公开招聘机关工作人员20余名。竞争机制的引入,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二是加强了干部教师的业务培训。根据我县的师资队伍实际,按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解决急需,注重实效”的师资培训思路,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1998年以来,先后举办干部培训班4期,全县284名小学、初中校长参加了校长岗位培训,其中270人参加了校长提高班培训,并全部取得了合格证书。2001年,我县有2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6名教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5名教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提高。
5、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有较大进展。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了以多媒体视听设备为重点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把教育装备现代化列入了2001年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大事”之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责任目标,制订了奖惩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教育装备现代化进程。自1999年以来,全县教育装备现代化的投资约2300 万元,共装备微机室64个、语音室58个、多功能教室112个,购置校长办公系统225套、教师办公微机403 台,中小学计算机总数达到2556 台;建立计算机校园网5个、多媒体教学网2个。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县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市排位由后几名升至中游水平。在加大装备力度的同时,我县对所有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微机培训,并培训了60名微机专职教师,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做了必要准备。目前,全县所有高中、23所初中和13所小学开设了微机课,有80多名教师能自制教学课件,为实现2005 年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打下了坚实基础。
6、教育经费的征收、管理及使用比较规范。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以县级投入为主,乡镇村队合理分担,依法落实各级政府的办学主体责任。2001年,全县教育总投入为13993.2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内拨款9171.8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三税”的3.5%计征,征收总额为215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按玉政[1997]39号文件规定标准减少10%,征收总额为1871万元,其中乡镇留用835万元,缴县1036万元;捐集资383.2 万元;学杂费等收入2352.2 万元。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保证了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征收的农村教育附加费主要用于民办教师的工资和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强了对学校经费的收支管理,国办中小学及县直单位的经费由县财政管理,安排预算支出;乡镇中小学的经费由乡镇教育办管理,保证了各校资金用于正常的公用支出。全县没有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现象。
中小学收费是直接关系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县政府把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制止乱收费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做到思想上位,工作到位,常抓不懈。具体做法是:①规范基层收费行为,完善收费程序,实行“一证一卡四统一”制度;②坚持中小学用书由县教育局审批制度;③实行公开承诺;④加强收费的常规检查,加大对乱收费案件的查处力度。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使我县中小学的收费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两法”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推进我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县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县县、乡两级财政受基金会兑付的影响,一直比较紧张,加之近几年村队投入减少,社会集资更加困难,使教育经费的来源更显不足,特别是公用经费近两年呈下降趋势,2000年全县教育公用经费投入为341.6万元,2001年减少到170.4 万元。而我县校舍建设、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装备现代化任务艰巨,资金投入巨大。我县现有危旧校舍70000平方米,需改造资金1450 万元,其中危险校舍11000平方米,需改造资金200万元。按照我省制定的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要求,2 0 0 3 年全省初中学校要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2005 年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而就我县目前的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进展情况看,全县初中只有计算机教室23个,尚缺19个;全县124所完小以上小学,仅有计算机教室13个,即使考虑近两三年内撤并一些小学,也至少要装备计算机教室100多个。按市教育局规划要求,年内40%的中心小学要配备计算机教室,这样,今年我县小学需要装备计算机教室44个。要确保全县如期开设信息技术课,仅设备投资就需1800 万元。另外,各校建多功能教室和购置教师办公微机等还需资金760万元。
2、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滞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二是教师编制不足。目前,我县小学生源锐减,初中正值高锋,高中从今年开始也进入高峰期。小学教师相对超编,但初、高中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暑假后将小学超编教师全部拔高到初中使用,同时,初中尽量扩大班容量减少班数,以压缩初中教师的需求量,乡镇中小学仍然缺编381人,高中缺编120 人,系统县直单位的职中、三中、国小缺编20人,暑假后教育系统合计缺编521人。
3、学校布局调整发展不平衡。自1995年以来,我县根据小学生源不断减少的趋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始对农村小学布局进行调整,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调整后出现的校舍不足和老化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不足百人的小分校和教学点在个别乡镇还依然存在,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今后几年,我县初、高中仍处于入学高峰期,虽然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资金扩建校舍,但仍难以满足生源增加的需要,全县初中班容量普遍过大,平均班容量为58.9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初中每班50 人)。城内学校由于县城人口增加,也导致班容量偏大,实小平均班容量达80多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小学每班45人)。
4、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打算
1、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投入。将农村费改税前应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收齐上交县财政统一管理,作为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余额补充学校公用经费不足。费改税后,取消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教育管理体制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改为由县级政府举办,并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教育专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原则,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专款专用,并多渠道吸纳和利用社会资金与资源,积极争取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即保教师工资,保学校危房改造,保公用经费的正常运转,保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使“费改税后的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
2、将教育目标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目标考核之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费改税后,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在发展本地教育中的职责,使各乡镇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控辍保学、提高普及程度、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县政府将把以上教育目标纳入对乡镇目标考核工作之中,定期考核,落实奖惩。
3、加快布局调整步伐,确保师资队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和危旧校舍维修、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将调整撤并下来的小学校建成幼儿园,或拍卖变现后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教师队伍的能出能入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同时,继续采取到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招聘本科生与择优选聘当年专科毕业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补充教师,确保教学需要。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篇: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情况的报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的委托,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做关于我县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有关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我县教育工作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多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县以迎接“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我县在办学条件、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师队伍素质、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我县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自1998年以来,全县共新建中心幼儿园19所,独立幼儿园59所。目前,全县在园(班)幼儿达11700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53.4%。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发展,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条件逐年改善。目前,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均居全市前列。普通高中工作连续三年被市政府命名为“高中工作先进县”,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县成教中心被市评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总的看,几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全市排位逐年前移,与乐亭、迁安、丰南等先进县区的差距逐渐缩小。
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情况三年来,各乡镇还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达1752万元,新建校舍24500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3042平方米,维修校舍85520平方米,主要工程有:窝洛沽镇投资108万元为镇中建2200平方米教学楼一栋,投资57万元为窝洛镇中心小学翻建校舍1680平方米;玉田镇投资50万元为镇中、林东、马头山三所中学建校舍1480平方米;林西镇投资50万元改造北霍庄中心小学校舍940平方米;鸦鸿桥镇投资60万元新建校舍1520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820平方米;杨家套乡投资50万元翻建校舍1360平方米,维修校舍940平方米;散水头镇钱家沟小学投资50万元整体迁建,建校舍800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工程有:石臼窝一中、二中合并,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林西中学投资55万元建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渠河头中学投资200万元建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散水头中学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及郭屯中学与葫芦寺中学合并项目正在运作之中。同时,狠抓了校舍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旧校舍改造力度,努力撤并规模过小的农村小学,近三年共撤并学校193所,农村小学由99年前的461所减少到目前的268所,使农村小学的布局和规模逐步趋于合理,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全县有18所学校被唐山市教育局命名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
2、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为控制在校生流失,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县狠抓了学生控流、辍返工作。县政府转发了教育局《关于控制初中生流失、加强辍返工作的安排意见》,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政府行为,从根本上保证了控制初中生流失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教育局把初中生年巩固率纳入校长目标考核,明确了各校的初中生巩固率保底指标。各乡镇及学校抽调人员,深入学生家庭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做辍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适时下发了劝学通知书,使绝大多数辍学生又重返校园就读。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通过开展法律讲座、严惩扰乱校园秩序人员、清理校外游戏场所等措施,有效净化了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对后进生实施重点帮教,对贫困生实施救助,有效控制了学生流失。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几年来,我县初中生巩固率逐年提高,今年中考报名人数达11500多人,进入全市前三名,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已接近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通过上述工作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中考,县一中的录取分数线居全市前列。2001年高考,全县二批本科以上上线910人,上线率为35.5%,居全市十县第五位,一般本科以上上线1305人,上线率为50.95%,创我县高考最好成绩。
5、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有较大进展。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了以多媒体视听设备为重点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把教育装备现代化列入了2001年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大事”之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责任目标,制订了奖惩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教育装备现代化进程。自1999年以来,全县教育装备现代化的投资约2300
万元,共装备微机室64个、语音室58个、多功能教室112个,购置校长办公系统225套、教师办公微机40
3台,中小学计算机总数达到2556
台;建立计算机校园网5个、多媒体教学网2个。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县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市排位由后几名升至中游水平。在加大装备力度的同时,我县对所有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微机培训,并培训了60名微机专职教师,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做了必要准备。目前,全县所有高中、23所初中和13所小学开设了微机课,有80多名教师能自制教学课件,为实现200
5年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小学收费是直接关系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县政府把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制止乱收费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做到思想上位,工作到位,常抓不懈。具体做法是:①规范基层收费行为,完善收费程序,实行“一证一卡四统一”制度;②坚持中小学用书由县教育局审批制度;③实行公开承诺;④加强收费的常规检查,加大对乱收费案件的查处力度。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使我县中小学的收费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两法”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推进我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县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滞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二是教师编制不足。目前,我县小学生源锐减,初中正值高锋,高中从今年开始也进入高峰期。小学教师相对超编,但初、高中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暑假后将小学超编教师全部拔高到初中使用,同时,初中尽量扩大班容量减少班数,以压缩初中教师的需求量,乡镇中小学仍然缺编381人,高中缺编120
人,系统县直单位的职中、三中、国小缺编20人,暑假后教育系统合计缺编521人。
3、学校布局调整发展不平衡。自1995年以来,我县根据小学生源不断减少的趋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始对农村小学布局进行调整,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调整后出现的校舍不足和老化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不足百人的小分校和教学点在个别乡镇还依然存在,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今后几年,我县初、高中仍处于入学高峰期,虽然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资金扩建校舍,但仍难以满足生源增加的需要,全县初中班容量普遍过大,平均班容量为58.9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初中每班50
人)。城内学校由于县城人口增加,也导致班容量偏大,实小平均班容量达80多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小学每班45人)。
4、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打算
1、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投入。将农村费改税前应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收齐上交县财政统一管理,作为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余额补充学校公用经费不足。费改税后,取消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教育管理体制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改为由县级政府举办,并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教育专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原则,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专款专用,并多渠道吸纳和利用社会资金与资源,积极争取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即保教师工资,保学校危房改造,保公用经费的正常运转,保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使“费改税后的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
2、将教育目标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目标考核之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费改税后,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在发展本地教育中的职责,使各乡镇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控辍保学、提高普及程度、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县政府将把以上教育目标纳入对乡镇目标考核工作之中,定期考核,落实奖惩。
3、加快布局调整步伐,确保师资队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和危旧校舍维修、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将调整撤并下来的小学校建成幼儿园,或拍卖变现后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教师队伍的能出能入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同时,继续采取到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招聘本科生与择优选聘当年专科毕业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补充教师,确保教学需要。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关于我县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况 的调查报告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安排,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兴昌的带领下,县人大调查组于4月中旬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深入部分中小学校,听取了县政府、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中小学校关于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汇报,并查核相关资料了解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对我县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况的基本评价 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在防流控辍、统筹规划、教育教学、经费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12月我县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县督导验收,2013年2月被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县”;2014年12月,在全市率先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
(一)加大了教育投入,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先后出台
相关政策,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公用经费标准逐年提高。县政府能够将省财政公用经费专项转移支付按时、足额拨付给义务教育学校并落实相关配套资金,近年来,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能够按规定标准逐年提高。二是着力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教育新装备添臵等工程建设,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书本费以及农村寄宿生住宿费,让广大适龄儿童家庭真正感受到了实惠。
(二)致力于均衡与统筹发展,教育公平得到稳步推进。一是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2014年小学生入学率、保留率分别为100%和99.43%,初中生入学率、保留率分别为100%和96.5%。全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二是重视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认真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关心支持,帮助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问题。同时认真解决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入学问题,切实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近年来,我县还制定实施了《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对确定不能到校上课的残疾少年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开展了支教交流活动,县直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山区学校派出年轻骨干教师到县直学校跟岗学习,通过支教交流活动着重加强学校科组
建设,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乡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加强了学校内涵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积极实施“五大工程”,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一是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创建高效课堂为主线,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深化课堂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实施强师工程,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了师德师能建设,教师从教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实施校园平安工程,构建平安和谐育人环境。以创建平安始兴打造平安校园为抓手,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师生安全意识,营造了安全的校园环境。四是以“特色品牌”工程为抓手,特色学校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进一步丰富了教育教学内涵,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理念较先进的特色学校。五是实施家校合作工程,优化了教育发展环境。通过学校把家长请进课堂,老师入户为家长服务的方式,促进了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联系。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调查,我县在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当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知识老化的现象,全县55周岁以上教师占18.8%,小学阶段教师平均年龄
48.8岁。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学科结构配比严重失衡。计算机、美术、音乐、体育等专业课教师缺少。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按照师生比规定,教师编制相对不够,在乡镇学校教学点中存在“复式教学”的现象。
(二)教师队伍师德师能建设有待提高。一是有偿家教的现象存在。经调查发现,个别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或参与有偿家教,违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原则,占用了教师备课、学习、研发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部分教师工作热情不足,缺乏奉献精神,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特别是山区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以及创新能力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
(三)经费保障仍不够到位。一是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偏低。全县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水平仍处于较后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二是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不足,安排不够到位。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199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53号)的要求,县政府要在教育事业费中按不低于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三是教师福利待遇偏低,教师津补贴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尤其是县城各县直学校的教师,日常工作量大,但是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津补贴。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教书育人的热情。
(四)教育均衡发展仍有差距。一是规划布局相对滞后。存在着规划布局滞后于发展形势和缺乏规划布局的两种现象。其一,教育规划缺失。根据调查,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定点布局,至今仍无定论,面对日益增长的适龄入学儿童,学校校区的新建、扩建工程进度缓慢,有些学校周边没有科学规划预留用地,校园扩建工作无法实施。其二,教育规划滞后,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不够。突出表现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大量农村家庭迁出到县城定居、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县城以及近年来不断的撤点并校,导致县直小学和部分中心镇中心小学学位紧张,“僧多粥少”情况明显。校舍、教师不够用,“大额班”现象普遍存在,学校接纳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适龄入学儿童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特殊群体教育滞后。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外出,留守儿童明显增多,隔代教育情况普遍。一些单亲、智障以及有行为偏差和心理缺失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五)“校安”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师生相关安全意识仍不到位,校园内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有待提高,一些商贩乱摆乱卖、占道经营、出售劣质商品等问题突出,学校周边“家庭式托管班”普遍存在,但因为有关部门权责不明,导致存在管理漏洞和监管空白,严重影响着校园和学生
安全。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充分把握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公平性等特点,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职责和依法治教意识,真正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教育投入力度。县政府要负起统筹全县义务教育发展的责任,在经费上予以更大保障、政策上予以更大倾斜、工作上予以更大支持,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工作局面。一是要将义务教育全面列入财政保障范围,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增长、两比例”要求,确保财政预算和执行结果都达到教育经费支出的法定增长水平。二是建立科学的奖教奖学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向农村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继续巩固和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切实改善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严重不足和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二是综合考虑乡镇学校办学点多的问题,在编制上予以倾斜,科学调配教师编制。三是为缓解县直小学和部分中心镇的学位紧张压力,一方面需要科学规划学校周边保障性用地,推进学校扩建及新建工
程,另一方面,建议有条件的乡村恢复部分农村办学点为全年级教学。四是加大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智障、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扶力度,加强心理疏导和教学辅导,有效促进儿童的平安健康成长。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及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做到依法廉洁从教。二是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政府要按编制要求,通过公开招考、人才招聘、招聘“特岗”教师等多种方式,动态化的引入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增加我县义务教育师资力量,逐步解决用人紧张、年龄老化,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三是畅通城乡交流渠道。加强教师支教交流,进一步加大系统内教师轮岗交流力度,有效缓解师资配臵不均衡的问题。四是抓好教师专业培训,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足额拨付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使更多的老师通过参加培训、促进专业水平提高。
(五)抓好基础工作,加强管理与指导。一是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督促学校把加强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食堂饮食卫生、基础设施安全等工作纳入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主动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二是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无证“午托”、流动摊贩乱摆摊设点、商店越门占道经营、出售不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商品等问题的综合整治力度,实现常态化管理,做到标本兼治,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三是积极巩固教育创强成果,对照省教育强县标准,继续保持工作力度,持续提升我县义务教育水平,让《义务教育法》深入贯彻落实。
始兴县人大调查组
201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