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诚信契约
诚实考试公平竞争
——我的诚信契约
一个人从上学起直到走上社会,一生要经历无数场考试。考试仍然是竞争和淘汰的手段,所以“考试人生”的说法也许并不过分。由于升学,就业,求职都离不开考试,考试越来越重要,有人说,有考试就有作弊,如同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犯罪一样。
在当今的高科技社会,考试也成了一个新技术的竞技场,各种作弊的新“发明”层出不穷,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趋势。从这些作弊的现象,我们可以看见,诚信正被人们逐渐淡忘。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一个人的诚信可以从生活上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反映出来,对于学生来说,离我们眼前最近的就是作弊。
我们现在已经是大学生,毕业时候就要面对社会的竞争,作弊是不允许的。在社会上,我们要想不要被人家淘汰,就只有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大学是半社会状态,是我们走向社会的桥梁,我们要在这里不断的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如果有人平时不读书,就因为考试时候作弊而取得高分,你心里会怎样想呢?你会怎样看待他们呢?万事开头难,就从我们自己做起吧。杜绝考试作弊,让我们坦诚的面对分数吧!
因此,本着诚信与相互尊重的原则,让我们签下这份神圣的契约。自觉遵守考场纪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参加考试,自觉履行这份诚信契约。诚信考试,从我做起。
考试科目:班级:监考老师:(甲方)乙方:
年 月日
年 月日
第二篇:诚信演讲稿——诚信,守住心灵的契约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诚信的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诚信是什么?农民说,诚信是秋天里结出的丰硕果实;老师说,诚信是师生之间白玉般纯洁的感情;工人说,诚信是劳作后生产出质高价优的产品。简而言之,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诚信是雨,洗涤着人们心灵的尘埃。诚信是雷,震撼着人们虚伪的灵魂。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中。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智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诚信,你所拥有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是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古时候有位曾子,他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闹着也要去,曾妻对孩子说别闹,许诺等她回来时杀猪给他吃。看来,她是不打算实践诺言的。因为等她回家,看见曾子真的准备杀猪便马上阻止,说自己只是跟孩子说说玩的。曾子说:作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骗。说完,就把那猪杀了。“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种美德,历来都被人称颂,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即使一时拥有荣华富贵,但最终还会一无所有的。就像《狼来了》里面的那个小男孩,因为丢掉诚信,而自己却被那些狼给吃掉了。又如:日本餐饮业有条行规,盘子要用水洗七遍,洗盘子计件付酬。有个打工的学生为提高效率,少洗了两遍。在抽查中,老板用试纸测出盘子的清洁度不达标准,责问这个学生。她却振振有辞:“洗五遍不也挺干净吗?”老板淡淡地说:“你不诚实,请你离开。”这个学生不得不到另一家餐馆应聘,老板打量他半天,说:“你就是那个只洗五遍盘子的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她屡屡碰壁。不仅如此,她的房东也要她退房。万般无奈,她只得搬离这个城市。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讲诚信。不讲诚信的人有可能无立足之地。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上则例子告诉了我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所以我们不能不讲诚信。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生命变得生气全无,友谊之花在凋谢,亲情之果在陨落;撩起人们面前的五彩面纱,露出的是“君子”们道貌岸然的脸,变了形的丑陋的脸。这样的世界,流淌着恶浊的血液,飘浮着腐朽的气息,太可怕了!诚信已成了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品德,诚信能完善我们自己,它对自己、他人都有好处,搏得信任,博得好感,博得事业上的提高,博得生活上的进步,这些比无诚信要好上许多。懂得诚信,做好诚信,改善身心,利益如流,也就是说诚信是福。诚信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一个民族如果是一个不讲信用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只能是一个可怜的群落。
诚信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不能缺少的:诚信是世界沟通的语言,诚信是人类的无形资产,诚信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拥有了诚信,我们就拥有了这个世界,可见讲诚信,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关乎民族进步、生存与发展的大事。诚信犹如一颗青涩的果,你咬一口,虽然很苦,却回味无穷,倘若你将它丢弃,便会终身遗憾!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与诚信同行
第三篇:关于诚信的作文800字诚信契约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关于诚信的作文800字:
诚信契约
这是一个信任缺失的星球,它的周身灰雾缭绕,隐隐约约的,在星球表面全是金子,让人无法相信。
这里住着一群人,他们的头发是灰色的,同样他们是一群信任缺失的人,也从不相信别人。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个人叫宸歆,他曾经是一个讲诚信的商人,然而没过多久他的朋友(商人)都开上了豪车、住上了豪宅,而他依旧是个靠微利生活的商人,他很不解,就去问他的朋友为什么,结果“慷慨”的朋友分享了他的“成功秘诀”:骗。他回家想了很久,考虑这样子是不是不妥。就在第二天,他那朋友开着豪车来了,说:我带你试一下吧。。结果他们满载而归。尝到甜头的宸歆十分开心,晚上在餐馆兴奋地连喝了两瓶白兰地,在回家的路上,跌跌撞撞。就在这时,一个奇妙的声音传入了他的耳中:“嘻嘻,有钱的感觉是不是很爽?”正打着酒嗝的宸歆眯着醉眼:“哈哈!爽!”“那你还想再多赚点。。哦,不不不,不是一点,再多赚几百倍呢?”仿佛带着魔力的声音又流进了他的耳朵里,宸歆停下了脚步,双眼似乎发光似的,艰难地咽了下口水:“想。”“好的,伸出你的手,握拳,把它放在额头上,”宸歆不假思索地照办,“然后跟着我说,我宸歆。”“我宸歆。”“在上帝的见证下,与邪恶定下契约。”“在上帝的见证下,与邪恶定下契约。”“将我的诚信交予邪恶。”“将我的诚信交予邪恶。”说到这,醉醺醺的宸歆停顿了一下:诚信是算什么,又不能赚钱,等我赚够了再弄回来就是了。想到这,他继续跟着说,“以换取金钱,契约永存!”说完最后一个字他就倒下了。
第二天,他迷迷糊糊地醒来,似乎感觉头脑里少了些什么,这使得他感觉很讨厌,咦?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这时一段丑陋的声音蹦到他的耳中:这里是奇骈星球,有进无出的地方。满足你的愿望,愚蠢的人类,这里全是金子。
宸歆被眼前的景色震撼的瞠目结舌,哪里听得进那个丑陋的声音。
忽然他看见有一片灰云朝他走来,原来是那个慷慨的朋友,还有其他的朋友。
第四篇:尊重契约崇尚规则构筑诚信中国
尊重契约崇尚规则构筑诚信中国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七
程振楠
当诚实守信成为公民的一种内心确定、一种行为准则、一种生活方式,中国梦的实现也就有了最坚固的诚信根基。法律、道德两者合力,方能构建起“诚信”中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信守承诺的民族;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定有一个言而有信的政府。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互信任,信守承诺,这也是建设法治社会之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国梦的实现必将由每一个信守承诺的中国人共同完成。
相互信任:乡土社会的道德坚守
孔子云:民无信不立。中华民族不仅把“信守诺言”作为君子的良好操守,更把“取信于民”作为国家统治的民本根基。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滋养,造就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
秦朝末年,楚地有一人叫季布,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楚人有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的故事由此流传下来,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包头乔家店铺发生胡麻油掺假事件,老板乔致庸得知后,让买到假油的顾客来换真胡麻油,以诚信赢得了更多顾客和商家的支持。当地百姓间的口口相传,成就了乔致庸
经商的好口碑。
在“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乡土社会中,人和地的因缘固定。费孝通先生说:“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表现为一种人格诚信,受道德约束,在以血缘、地缘和人情为纽带的“家国一体”的熟人社会中大行其道。同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封建制的伦理纲常为中国诚信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等级化烙印。
而在近代西方国家,由于历史道路的不同,随着生产力进步和对外贸易的扩张,出现了普遍而广泛的商品交换。契约关系逐步替代了人身依附关系,在社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认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契约关系双方的诚信,建立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理性考量之上。
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对“不能还款便在身上割一斤肉”的约定履行进行法庭辩论,戏剧化的处理方式展演了对所订立契约的尊崇。这种契约精神对诚信观念的影响深远、牢固,为西方诚信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中西方之间的诚信文化在不同语境中生长,内涵和外延注定不会相同。当莎士比亚的作品传入中国之时,这种刻板、近乎到偏执的契约观受到讥讽,不被国人所认同。
生产力车轮滚滚向前,历史星空斗转星移。高度集权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创造了汉唐时期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但过度发达的旧式生产关
系,却也钳制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发展。
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天朝上国”大门,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商品经济的伴生物,没有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温度和土壤生根发芽。
缺乏诚信:交易防御成本增加
改革总会带来阵痛,观念冲击首当其冲。
改革开放以来,剧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血缘、地缘对个人的限制。受市场利益驱动的“契约关系”逐步代替了“人身依附”,随着改革的深入,人口流动加剧,画地为牢的限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打起背包去到更广阔天地寻梦。诚信不仅仅局限于熟人和血缘、家族之间的规则,而是覆盖整个社会。
由于契约精神的缺失,加之中庸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人的诚信观开始变得“实用”。现实合理主义成为很多人心中尊崇的标准。社会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诚信守法的做法反而是吃亏的,是不明智的,倒是经常踩红线者成了“英雄”。潜规则代替规则,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利己行为的正当性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称颂,所传播。这使得人们的道德状态处于一种不明朗的状态,极大地侵蚀国人的诚信观。
有这样一个案例。买卖双方就北京一户经济适用房达成50万元的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好,房款分期支付。合同履行期间,北京的房价飞涨,这套房子已经飞升到200万元的市值。卖方反悔了,提出经济适用房未满5年在法律上是禁止买卖的,要解除合同,愿意返还50万元购房款。而对方在彼时彼刻,再也不可能用50万元买到中意的房产。
规则成为某些人趋利避害的工具,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很多人宁愿暂时放弃诚信,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利益驱动的诚信观,开始受到
市场经济社会现实的挑战。
缺乏诚信的市场经济体系最直接的恶果就是交易防御成本的增加,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合同约定不被遵守、经济往来中处处有陷阱,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大量社会成本只能被迫花在防范对方的背信弃义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已经成为国家前进道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之呼应,诚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公权力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领跑者,政府遵守承诺,企业才会履行合约,民众才能“不令而行”。构建诚信中国,突破口就在公权力诚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我们看到,漠视诚信已经渗入政务领域。
长此以往,可怕的“潘多拉盒子”就会被打开。中国自古“以吏为师”,政府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到其自身形象,还会成为普通群众做人做事的标准。源于此,必须加大对公权力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将公权力失信行为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法治护航:诚信建设根本保障
法治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最根本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向人民作出承诺,引领行为方式;通过司法,打击违法活动,重塑诚实守信准则,有了法治护航的诚信才是科学、稳定和持续有效的。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出台,其中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守信——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准则,找到了法律上的落脚点。在之后制定的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再次出现在基本原则之中,成为合同法领域“帝王条款”。
刑法中则详细规定了诈骗犯罪的量刑幅度,而且金融领域的诈骗犯罪作为单独一节重点规范。此外,生活中常见的不诚信行为也纷纷纳入到了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
对于构成犯罪的不诚信行为,司法机关重拳打击。开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专项行动,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在一次次的专项行动中,社会污浊受到涤荡。
与此同时,司法机关也在密织社会准入网,将那些不信守承诺,不遵守规矩,触犯法律的参与者排除在经济活动之外。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投资百亿元的浙江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启动后,投标人要一一过检察机关的“筛子”,多家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个人被取消了招投标资格。据统计,201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89万余次,涉及被查询单位120余万家,被查询个人127万余人,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经查询有行贿犯罪记录的625家单位、1253名个人作了处置。
2013年3月15日,我国首部信用领域的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实施,提出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信用,将成为人们的另一张“身份证”,没有信用的个人和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将会举步维艰。
“我国当前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而广义的信用体系应当包括与公民或企业诚实信用原则有关的一切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未来需要把有关社会主体诚信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到诚信体系建设中来,实现诚信体系从碎片化到完整统一的过渡,降低整个社会的诚信风险。
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法律出鞘“亮剑”铲除一股股“恶流”之时,我们必须重建自己的诚信体系。
当诚实守信成为公民的一种内心确定、一种行为准则、一种生活方式,中国梦的实现也就有了最坚固的诚信根基。法律、道德两者合力,方能构建起“诚信”中国。
第五篇:国旗下演讲稿:诚信,心灵的契约
国旗下演讲稿:诚信,心灵的契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康德曾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而今,我们仰望苍穹,天空依然璀璨明朗,而俯察内心那些崇高的道德法则,有些却需要我们再次呼唤。比如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代饰,不虚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华夏代明长河中,诚信精神日积月累,演绎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深厚的代化底蕴。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中国古代社会,讲诚信的人受人尊重、爱戴、信任。作为诚信的启蒙教育,“狼来了”的故事广泛在社会流传。故事给我们的警示是:一个人如果不诚实,就会有麻烦。“撒谎”的最大害处不仅使放羊的孩子失去了人们的信任、损失了羊群,重要的是损害了他自己的“人格”。
诗人说,诚信是三月的春风,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说诚信是宝贵的信誉,是无价的财富;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小朋友们说诚信就是那两根小指拉钩后的百年不变,千年不悔。
诚信如此重要,我们更应倍加珍惜,如果仅是为了相对漂亮的分数,或是逃避一时的难堪,而在自己的回忆里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岂不可惜?
让我们插上诚信的翅膀,自由飞翔,飞过广袤蓝天,飞过沧山泱水,飞过人生绵延的河流与险峻的山峦,飞到乌云散尽,飞到阳光普照;飞到潇洒飘逸,飞到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