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0:0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干部教育__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内专家热点论坛 >>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正文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08年11月3日 8:33

来源:辽宁党校报 作者:王疐曈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因此,弄清并解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

1.初始提名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程序不够规范,提名环节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即先民主后提名,而实际上是先提名后民主,即先提出建议人选,再去征求意见,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可供操作的行为规范。二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失察失误责任难追究。提名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导致了提名权的责任主体很难确定,使得推荐者只行使提名权力,却不承担提名责任。三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民主推荐反馈机制,对民主推荐结果,合意的就强调“必须尊重民意”,不合意的就强调“不能简单以票取人”,民主推荐结果运用的权威性不足。四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社会氛围不浓厚。职位空缺调配信息尚欠明朗化。领导职位出现空缺需配备时,一般都是到民主推荐阶段时在目标推荐单位进行小范围公开,其他主体很难获取信息,限制了其他主体参与的机会,不利于调动其他主体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2.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问题。一是考察对象的外在表现易于把握,内在素质难于考察准确。与工作表现、态度、成果等外在表现相比,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道德水准等内在素质难以把握。二是考察对象的现实能力易于把握,工作潜力难以考察准确。考察对象在现岗位上的工作能力、水平容易评判,但其是否具备交流到其他岗位或提拔到更高岗位担负更重要职责的潜力难以把握准确。三是考察对象的所作所为易于把握,工作实绩难以考察准确。考察对象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容易把握,但其行为起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效果则难以把握。四是考察对象的大概状况能有所了解,具体特点难以考察准确。考察对象的敬业精神、组织能力、决策水平、自身形象等情况,在总体上能够有所把握,但是往深处细处追究难以考察透彻,把握准确。

3.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虽然在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但是干部“能下”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由于“下”的标准、程序不好把握,变相的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依然存在,领导干部因能力与年龄原因从党委、政府所谓一线职位转到人大、政协所谓二线职位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领导干部因工作失

误造成损失受到处分,易地为官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4.用人机制缺乏有效监督问题。一是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工作认识上有差距。监督对象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够强,部分干部群众参与监督的欲望不强,监督职能部门有思想顾虑,怕遭受打击报复,不敢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工作。二是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不到位。制度与制度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有的甚至还存在相互“打架”的现象;监督运行方式单一,除来自上级部门的监督外,其他监督运行方式并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监督的手段滞后,大多数是事后的矫正性监督。三是用人失察失误的追究制度不完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规范的条款,大多没有做出相应的具体规定,量化的程度低,使贯彻落实这些规定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二、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中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1.完善民主推荐程序,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干部路线以及方针政策,扩大民主,完善程序,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透明度,有效避免少数人选人,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首先要加大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其次要完善制度,建立科学、完备的民主提名机制。要建立空岗预告制度,探索试行差额提名制度,建立符合条件参加推荐人选公示制度及推荐提名责任制。再次要严密程序,扩大提名工作民主程度。科学界定提名主体的范围,创造良好的民主推荐环境,科学分析推荐结果,不简单地以票取人,对推荐结果作科学的判断,并适当公开推荐结果,将干部选任工作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

2.提高干部考察质量,防止失真失实。解决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必须以选贤任能为目的,以发扬民主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科学和规范的操作为手段,建立公开、立体、动态、求实的干部考察机制。首先要提高考察者综合素质。在严格挑选考察人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培训,增强考察人员的专业知识、考察技巧、综合分析能力及组织纪律性,并做到考察责任到人。其次,要改进考察工作方法。一是要扩大参与面,在广泛听取和分析各方面意见和反映的基础上将问题了解清楚。二是考察情况要全面细致,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反映出一个干部的面貌。三是坚持集中考察与平时考察相结合,将平时考察作为任用考察的有益补充和全面评价干部的参考依据。最后,要建立健全确保干部考察准确性的制度。一是理清考察主体的责任,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二是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实行差额考察制。三是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干部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结合审计结果对干部进行综合分析。四是发布考察预告,实行考察预告制。

3.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制度。完善公开选拔制度,应该把握如下几点:第一,要适度把握公开选拔的层次、范围。公开选拔适用于选拔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并以单位和部门的副职为主。第二,考察方式的运用需要科学化。要制定干部考察综合评价体系,优化考察组结构,注重实绩考察,严格考察纪律。第三,要搞好公开选拔的配套制度建设。要做好与试用期、任期制等改进举措的衔接配套,以推动整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

完善竞争上岗制度需把握如下几点:首先,遴选官员的范围要适中。目前竞争上岗基本上是机关内部实施,可选之才有限,较难避免不正之风。如果在同一个地域范围内的同一系统的公务员或机关工作者都可参加该系统领导职位的竞考,更合适的人选可

能会产生。其次,竞争者的资格要宽严相济。台阶论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把它绝对化,或者提出比较苛刻的条件,就有可能造成失误。竞争上岗的资格,应该鼓励破格,这样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健全引咎辞职制度,畅通干部“能下”的出口。实行引咎辞职制度,是推行依法行政、建立责任政府的需要,是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的需要。干部的引咎辞职是建立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科学的考评、可信的凭据,实现干部“能下”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能下”的出口才能真正畅通,那些没有尽职尽责的干部才会主动下台,正常的淘汰机制才会建立起来。当然,要制定干部“下”的配套措施,对干部的淘汰出口制定出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办法。对那些“有咎”“不辞”的领导干部,还要启动罢免、弹劾等程序,以追究其责任。

5.逐步完善监督机制,构建社会参与的立体监督体系。首先,要建立责任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在明确干部推选、考察责任的基础上,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其次,以专门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构为依托,构建社会参与的立体监督体系。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依法监督,整合党内外监督力量,以党的纪律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为依托,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舆论、群众等监督的各自优势,形成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整体合力。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第二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干部教育__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内专家热点论坛 >>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正文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08年11月3日 8:33 来源:辽宁党校报 作者:王疐曈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因此,弄清并解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

1.初始提名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程序不够规范,提名环节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即先民主后提名,而实际上是先提名后民主,即先提出建议人选,再去征求意见,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可供操作的行为规范。二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失察失误责任难追究。提名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导致了提名权的责任主体很难确定,使得推荐者只行使提名权力,却不承担提名责任。三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民主推荐反馈机制,对民主推荐结果,合意的就强调“必须尊重民意”,不合意的就强调“不能简单以票取人”,民主推荐结果运用的权威性不足。四是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社会氛围不浓厚。职位空缺调配信息尚欠明朗化。领导职位出现空缺需配备时,一般都是到民主推荐阶段时在目标推荐单位进行小范围公开,其他主体很难获取信息,限制了其他主体参与的机会,不利于调动其他主体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2.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问题。一是考察对象的外在表现易于把握,内在素质难于考察准确。与工作表现、态度、成果等外在表现相比,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道德水准等内在素质难以把握。二是考察对象的现实能力易于把握,工作潜力难以考察准确。考察对象在现岗位上的工作能力、水平容易评判,但其是否具备交流到其他岗位或提拔到更高岗位担负更重要职责的潜力难以把握准确。三是考察对象的所作所为易于把握,工作实绩难以考察准确。考察对象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容易把握,但其行为起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效果则难以把握。四是考察对象的大概状况能有所了解,具体特点难以考察准确。考察对象的敬业精神、组织能力、决策水平、自身形象等情况,在总体上能够有所把握,但是往深处细处追究难以考察透彻,把握准确。

3.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虽然在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但是干部“能下”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由于“下”的标准、程序不好把握,变相的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依然存在,领导干部因能力与年龄原因从党委、政府所谓一线职位转到人大、政协所谓二线职位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领导干部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受到处分,易地为官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4.用人机制缺乏有效监督问题。一是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工作认识上有差距。监督对象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够强,部分干部群众参与监督的欲望不强,监督职能部门有思想顾虑,怕遭受打击报复,不敢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工作。二是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不到位。制度与制度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有的甚至还存在相互“打架”的现象;监督运行方式单一,除来自上级部门的监督外,其他监督运行方式并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监督的手段滞后,大多数是事后的矫正性监督。三是用人失察失误的追究制度不完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规范的条款,大多没有做出相应的具体规定,量化的程度低,使贯彻落实这些规定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二、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中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1.完善民主推荐程序,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干部路线以及方针政策,扩大民主,完善程序,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透明度,有效避免少数人选人,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首先要加大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其次要完善制度,建立科学、完备的民主提名机制。要建立空岗预告制度,探索试行差额提名制度,建立符合条件参加推荐人选公示制度及推荐提名责任制。再次要严密程序,扩大提名工作民主程度。科学界定提名主体的范围,创造良好的民主推荐环境,科学分析推荐结果,不简单地以票取人,对推荐结果作科学的判断,并适当公开推荐结果,将干部选任工作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

2.提高干部考察质量,防止失真失实。解决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必须以选贤任能为目的,以发扬民主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科学和规范的操作为手段,建立公开、立体、动态、求实的干部考察机制。首先要提高考察者综合素质。在严格挑选考察人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培训,增强考察人员的专业知识、考察技巧、综合分析能力及组织纪律性,并做到考察责任到人。其次,要改进考察工作方法。一是要扩大参与面,在广泛听取和分析各方面意见和反映的基础上将问题了解清楚。二是考察情况要全面细致,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反映出一个干部的面貌。三是坚持集中考察与平时考察相结合,将平时考察作为任用考察的有益补充和全面评价干部的参考依据。最后,要建立健全确保干部考察准确性的制度。一是理清考察主体的责任,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二是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实行差额考察制。三是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干部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结合审计结果对干部进行综合分析。四是发布考察预告,实行考察预告制。

3.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制度。完善公开选拔制度,应该把握如下几点:第一,要适度把握公开选拔的层次、范围。公开选拔适用于选拔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并以单位和部门的副职为主。第二,考察方式的运用需要科学化。要制定干部考察综合评价体系,优化考察组结构,注重实绩考察,严格考察纪律。第三,要搞好公开选拔的配套制度建设。要做好与试用期、任期制等改进举措的衔接配套,以推动整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

完善竞争上岗制度需把握如下几点:首先,遴选官员的范围要适中。目前竞争上岗基本上是机关内部实施,可选之才有限,较难避免不正之风。如果在同一个地域范围内的同一系统的公务员或机关工作者都可参加该系统领导职位的竞考,更合适的人选可能会产生。其次,竞争者的资格要宽严相济。台阶论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把它绝对化,或者提出比较苛刻的条件,就有可能造成失误。竞争上岗的资格,应该鼓励破格,这样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健全引咎辞职制度,畅通干部“能下”的出口。实行引咎辞职制度,是推行依法行政、建立责任政府的需要,是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的需要。干部的引咎辞职是建立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科学的考评、可信的凭据,实现干部“能下”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能下”的出口才能真正畅通,那些没有尽职尽责的干部才会主动下台,正常的淘汰机制才会建立起来。当然,要制定干部“下”的配套措施,对干部的淘汰出口制定出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办法。对那些“有咎”“不辞”的领导干部,还要启动罢免、弹劾等程序,以追究其责任。

5.逐步完善监督机制,构建社会参与的立体监督体系。首先,要建立责任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在明确干部推选、考察责任的基础上,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其次,以专门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构为依托,构建社会参与的立体监督体系。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依法监督,整合党内外监督力量,以党的纪律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为依托,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舆论、群众等监督的各自优势,形成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整体合力。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第三篇:论选拔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德才兼备要求领导干部既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高尚的道德品质, 又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较高的工作水平。文章就选拔基层领导干部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当前在选拔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办法进行了论述.关键词: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政治立场,道德品质,领导能力,论选拔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公平性和竞争性,破除了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人为因素旧框框,为年轻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实行公开选拔干部制度,能使在开放的环境中选拔人才,让一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此外,公开选拔干部,不仅避免了传统选拔制度中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推进了政府机构的运作从黑箱走向了透明,而且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有利于发现人才,挖掘人才,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优,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给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还能激发领导干部的进取精神。干部选拔中单一的委任或提名制,容易使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实,投机取巧,甚至欺上瞒下,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通过公开选拔,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用人导向,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有利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促使领导干部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使广大干部把心思花在为民办事上、花在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上,激励广大干部更加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一、选拔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党政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暂行规定》等政策法规的出台,领导干 部的选拔任用机制也在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渐入正轨。但我们也应清晰的看到,当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要让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工作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必须坚持以下六项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党管干部原则,是干部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党管干部原则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它要求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各级组织,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干部工作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各级党组织管理干部提供依据;二是管理和推荐重要干部,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三是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四是做好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保证干部工作的健康有序运行。

当然,我们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党管干部”更加科学化。同时注意处理好“党管干部”公众选择权之间的关系,要在充分保证人民对干部的选择权的同时,加强党对人民选择的控制和引导。要从琐碎的人头管理中摆脱出来,更多地转向通过政策导向来保证干部队伍的质量,避免走入误区。

2.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任人唯贤是党一贯坚持的干部路线。德才兼备是任人唯贤的具体化,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基本要求。任人唯贤是德才兼备原则确立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 础,它侧重于从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向和目标上来回答如何选人用人问题。

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一是要坚持德才统一论的观点。德才兼备原则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不能偏废。有德无才不堪大用,但有才无德其才足以济其奸,德与才比较,德是第一位的。二是要把握干部德才的真实状况。看一个干部的德与才,主要应看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现实表现,特别是看其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的表现,看其能否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三是要坚持搞“五湖四海”。选拔任用干部必须以党的事业为重,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坚决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搞小圈子,不凭主观印象取人,不以个人好恶选人用人。

3.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群众公认,就是为大多数群众所认可和拥护。一是选拔任用干部要经过民主推荐,凡是多数群众不拥护不赞成的,不能提拔任用;二是考察干部要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三是拟提拔的干部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进一步听取意见;四是对群众举报、申诉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纪违规行为,要认真核实处理。

注重实绩,就是注重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注重干部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取得的成绩。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坚持德才与实绩的辩证统一观。干部德才素质是干部取得实绩的前提,实绩是德才素质作用于客观环境的产物。第二,要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特点、所负责任的大小和级别层次的要求,以及工作环境的差异,制定科学的实绩考核标准和可操作的实绩指标体系。第三,要对干部的实绩进行科学分析、准确评价,从维护工作大局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看实绩,防止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第四,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实绩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绩、个人作用与集体作用等关系,防止片面性。

4.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一是要把握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之间的内在关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公开是平等、竞争、择优的前提条件,平等是公开、竞争、择优的基础,竞争是公开、平等、择优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手段,择优是公开、平等、竞争的最终结果和目的。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实践载体,要进一步完善程序、规则和办法,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快车道”。三是要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为指导。改进和完善委任制、选任制等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在坚持实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基础上,实行差额考察制、考察预告制、任职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部分领导职务聘任制,等等,逐步建立起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5.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一要进一步探索实行民主的有效形式。要把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体现在干部人选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提名推荐和民主协商等环节上。二要进一步拓宽党内民主渠道。要切实保障党章规定党员享有的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各项民主权利。选拔任用干部要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集思广益,体现多数人的意志。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会议制度,明确规定这些会议的程序规则,并认真实施。三要健全集体领导制度。党委讨 论决定干部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认真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决不允许把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搞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代表大会和全委会的作用,逐步完善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的表决方式。五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避免和纠正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上存在的各种倾向性问题。

6.坚持依法办事原则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原则,一是要有法可依。要根据干部人事工作的实践需要,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完善干部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要有法必依。在干部任用工作中,凡是涉及法律的事项,都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来办理。凡是已有的有关干部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都必须依照其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纪律办理。三是要执法必严。要坚决按照规定办事,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四是要违法必究。对一切有法不依或违背法律规定任免干部的行为,都必须坚决纠正,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五是要正确处理坚持党管干部与坚持依法办事的关系。从根本上讲,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坚持依法办事是一致的。国家的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党自身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二、公开选拔基层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开选拔基层领导干部,作为一项新的探索,无论从公开选拔工作的各个环节看,还是从制度体系上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1.对公选基层领导干部的认识不到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作为新生事物,虽然已经推广数年,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突出表现在广大干部对公选干部工作仍存有疑虑,认为不过是一时之举,除了参加公选的干部认识上有偏差之外,有的部分单位的主要领导对公选工作态度不积极、支持力度不够,也是当前公选领导干部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2.公开选拔工作缺乏计划性。目前开展的基层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还停留在试验性的、个别的、局部的阶段,带有随机性。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缺乏宏观计划,对公开选拔方式在干部选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明确定位,在时机选择、频率把握、工作成本等方面还缺乏配套的制度。

3.公选工作还不够规范,缺乏科学性。公选领导干部的最终目的是把真正符合岗位职务要求的最佳人选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因此,考核是否具有科学性,将直接影响着公选目的的实现。目前公选领导干部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考试的科学性问题。首先是试题缺乏科学严谨性,针对性不强。目前公选笔试的试题,没有体现出成人考试的特点,靠死记硬背的“死题”多,与学校的考试相近,通过笔试不能完全考察出干部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领导和管理协调能力,反而导致一些干部为拿高分而去占用工作时间背考试大纲,这样的考题,既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也影响了一些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其次是面试随意性过强。面试本身就具有主观因素。而现在的面试的试题选择、主考官人选的确定,都是在面试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才能确定,这就直接影响面试的质量。第三是当前还缺乏一个对公选领导干部的考官资格科学规范的认证标准和规定,这也是导致面试缺乏科学严谨的一个因素。第四是考察工作的规范性不够,还是沿用传统的考察办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公选领导干部的考察机制和主体框 架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仍偏重于查阅档案、个别谈话等静态考察,考察内容笼统,评价尺度抽象,人为因素过大。对考察对象社会生活范畴的调查了解缺乏有效的办法。

4.评价标准缺乏科学界定。公开选拔工作到底用什么标准选人,笔试、面试、考察项目等的权重系数到底应当怎样确定更为合理,在实践中还难以准确把握。外向型的干部比内向型的干部更容易入围。我们的干部队伍是一个领导集体,需要各种气质类型的干部配备成互补性结构。现行的考试方法和内容总体上对性格外向、口才出众、应变力强的外向型干部有利,这部分干部往往能引起考官的注意,而对那些性格内向、博学多才、内秀而不善言辞,但决断能力较强的内向型干部则不利。

5.民主监督的深度和力度不够。目前还缺乏与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社会和舆论监督的范围仍很有限。怎样通过加强监督保证每个评委客观公正,怎样加强对考察工作监督,保证考察结果真实可靠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三、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对策和思路

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试制度,逐步实现公选领导干部考试工作的科学规范化。各级组织部门要以规范考务制度为切入点,努力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地公选考试制度,切实避免临时性和随意性。一是要力求保证报考资格科学化,科学设定报考人员条件。如果过于严格,则因报考人员人数少而难以形成竞争局面;条件过宽,又会造成降格以求。因此,对报考各级党政领导职位应分职级、职位分别提出报考资格要求,使考生条件同职级、职位的专业要求更加对应。二是实现考试科学规范化。首先是要科学确定考试方式,根据职位要求合理采用 笔试、面试、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全面考核应试者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其次是要科学设定考试的知识面和考试内容。考试目标的设立,应以能准确衡量招考职位必需的基础知识、主要专业知识、技能和必需的领导工作能力为标准,考试内容因不同岗位职能要求而定,应把笔试的内容放得更宽些,多出“活题”,侧重于考察应试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面试的内容则多以专业性试题为主,侧重于考察干部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领导协调能力。三是逐步建立领导干部的考官培训制度,促进评委资格科学化。对考官的资格认定,除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较强的干部考察识别能力,较高的专业知识技等基本条件外,评委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取得资格认定书,凭证执考。对所有获得证书的考官建立考官库,每次公选前从考官库中随机抽取,切实体现公平、公正。此外,为确保评委组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要适当确定组织部门的干部、专家、用人单位干部的比例,还应有适当的群众代表参加。

2.进一步改进公选领导干部的考察方法。一是在公选领导干部的考察资格上,建立考察员制度。考察员的组成必须是公道正派、熟悉考察业务和相关业务知识的优秀干部。考察员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颁发资格证书,担任干部考察工作,实行考察与讨论任用“两权”分离。二是在公选领导干部的具体操作上,实行考察预告制。预告可采用新闻媒体报道、内部张榜公布等方式进行。对反映的问题,要指定专人听取、收集、整理和调查。调查结果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反馈。三是在对公选领导干部的考察范围上,扩大考察面。要把考察的范围延伸到干部的社会生活范畴,全面分析和评价干部。四是在考察方法上,坚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在公选中,采取个别考察和集中考察相结合,定性考察和定量考察相结合,明察和“暗访”相结合,专项考察和运用执纪执法 部门的信息相结合,工作考察和生活考察相结合,全方位考察干部,力求选人用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加强对公选领导干部人才规划预测,实行规模性资格考试和有效公选。其具体办法就是通过定期的考试,确定一定范围,把所有进入公选的应试者纳入人才库,培养、发现、储存一批人才,一旦某个领导岗位出现空缺后,就从人才库中选择适合的干部进行面试选拔,从职位竞争走向资格竞争,使公选集中选拔的大量工作在平时完成,有效减轻公选的工作量,确保公选质量。

4.强化监督机制,实施有效监督,努力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择优用人局面。为了保证对选拔对象实施有效监督,对有些职位或不需要急需安排的职位,可以变“考任一体”为“考任分离”,即把干部的考察和任用在时间上分开,全面收集各方情况,实施有效监督。同时,还要把各监督机关的监督、群众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等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真正落到实处,逐步实现公开选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第四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为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导向,是一面旗帜,历来事关人心向背、国家兴亡。选拔任用好各级领导干部,既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党组织必须抓好的重要问题,更是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否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的重大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干部有章不循、执纪不严而导致的用人失察失误依然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需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根源,探索解决办法。

第一部分 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现状

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总体上看,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能够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进一步规范,质量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各方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步入了新的阶段。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步走向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综观当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了以下进展:

一、建立健全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显著加强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切实防止和克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中央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规章制度,诸如《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关于坚决防止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正之风的通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关于对违反〈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各地也根据这些党内条规,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实施办法和细则。这些党内条规、实施办法和细则,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条件、程序和监督检查、组织纪律等方面作出了严格规定,为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为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加大改革力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公开程度明显提高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以改革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为重点,扩大民主,完善考核,增进交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和公开程度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各地在扩大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程度方面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好的方法。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完善了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或民主评议、考察考核、讨论决定、任前公示、试用期制等环节;引入竞争机制,推进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方式;建立了票决制、任期制等规范化制度,体现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是干部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普遍实行届中、届末、考核,加强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管理和监督,改变了以往存在的不调整领导班子不考察考核的状况。并做到了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使用、奖惩、培训挂钩,充分发挥定期考核的作用。为了防止干部考察失真失实,提高考察质量,各地在实践中探索了考察预告制等许多有效做法。

三是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精神,不断加大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异地交流工作的力度,重点抓了党政“一把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重要部门领导干部的交流,并不断从中央、国家机关选派干部到地方,从地方选派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任职或挂职,以及从地方选派干部进行跨省区市交流,以增长干部的实践经验。同时,还将干部交流与扶贫、支边、支教等工作结合起来。1995年以来,中央管理的干部共交流500多人,全国地厅级干部交流1万多人,县处级干部交流超过16万人。全国96%的县(市、区)委书记、97%的县(市、区)长进行了交流或异地任职。

三、强化监督措施,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

为防止和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按照中央的要求,县以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都建立健全了专门的干部监督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对《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普遍对本地、本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进行了自查和抽查,并进一步健全了相关措施和办法。如中组部制定、下发的《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关于坚决防止和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通知》。同时,根据中央《关于对违反〈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各地积极探索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纠正、查处力度。

我市通过近几年的探索,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组织部门干部选任工作监督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干部监督工作定期报送制度,要求各地各部门按季度报送干部选拔任用及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情况;印发了《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的通知》,对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的内容、记录人员、记录本等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并制发了专用会议记录本,规范了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制发了各区(市)县党委组织部干部监督机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审查的文书,规范了干部监督机构和选拔任用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二是加大对《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检查,对干部选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并通过总结、整改,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规范。

第二部分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执行《条例》不够扎实,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违反《条例》规定的现象,个别地方还严重违背《条例》,甚至出现跑官要官、封官许愿、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目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民主、公开程度还不够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实不够,存在“少数人选人”的现象

尽管近年来干部选任工作在扩大民主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人选人”的现象。表现在:

(二)少数人说了算。个别地方的选任主体特别是“一把手”往往处于上级管得着、看不见,同级看得见、管不了,一般干部群众既看不见、也管不了的无法监督状态,使其在选人用人工作中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等家长制作风有了宽松的周边环境。表现在:

1、在推荐环节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一是民主推荐前,有的“一把手”采取召开党委(党组)会议或个别沟通等形式,把班子成员或有关人员的推荐意向统一到自己心目中的人身上来。即使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来主持推荐,班子成员和有关人员为了与“一把手”保持一致,只好违心推荐,造成上级党组织不得不认真对待所谓的一致意见。二是“一把手”个人推荐干部一般都不写推荐材料,有的未经酝酿、沟通和研究就以本级党组织的名义向上级党组织推荐,有的则授意以组织部门的名义向上级推荐。

2、干预干部考察工作。有的“一把手”在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其想提拔重用的干部,或不满意、想安排出去的干部时,一般都要进行干预。干预的方式或是在通报会上讲肯定性意见,或个别打招呼,形成与考察组谈话要多说考察人选的优点、不说或少说缺点的导向;有的甚至在向考察组介绍情况时,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有意回避或误导,以实现自己的意图。

3、酝酿干部先入为主。有的“一把手”在酝酿干部人选时,或者抢先提出自己想用的干部,使其他人员不好发表反对意见和提出其他人选;或者执意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者事先向有关人员透漏自己的意见,利用他人之口,说出自己想用的人选,“巧妙”地把个人意见变成酝酿的意见或他人的意见。

4、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质量不高。有的地方“一把手”或责任心不强,或为达到个人目的,使得主持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流于形式,质量不高。表现在:一是会议时间短,一次讨论决定任免干部的数量过多,使与会人员无法逐人发表意见,与会人员只是把干部姓名和任职单位浏览一遍,根本来不及考虑和发表意见,最终却形成了与会常委一致通过的常委会记录。二是趁换届后班子新成员较多时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由于新成员对干部情况不了解,谈不出意见,而了解情况的班子成员即使提出不同意见,也往往因处于少数而得不到采纳。

二、选拔视野不宽,存在“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

(一)近亲繁殖,迁就照顾。有的单位选人用人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党性讲人情,使得在选人用人上不坚持五湖四海,视野狭窄,眼光仅仅停留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身边少数人身上,选所熟悉的,用自己喜欢的人。有的为了照顾上级、同学、同乡、同事、战友、亲朋好友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既不坚持原则,也不尊重民意,将一些不该提拔的提拔了,不该重用的重用了,应该下去的保留了。

(二)论资排辈,缺乏竞争。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有的不看能力看资历,不看水平看辈分,不看政绩看工龄,导致一些人混年头,熬岁月,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即使政绩平平也能得到提拔使用,而大批年轻的优秀人才却受到压制;有的搞实际上的“终身制”,存在着“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岗”的现象,使得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领导干部队伍老化。

(三)条块分割,缺乏整合。目前的干部体制,客观上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各管理一批干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又都各自储备了一大批干部,然而隶属关系不一,单位性质不一,干部交流不能进行,导致有的地方和单位人才过剩,有的单位人才匮乏,无形之中形成了条块分割。表现在:一是划圈圈。党委(党组)选任干部缺乏通盘考虑,没有将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知识分子三支干部队伍纳入“一盘棋”,而是划成了三个圈。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视野局限在党政机关,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视野局限在大中型企业,科技干部的选拔视野局限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圈内。二是划条条。现在,相当一部分执纪执法部门都对干部进行直管,因此对其干部的选任也就局限在本行业、本系统领域,往往只能出,不能进。如此产生的一些领导干部,领导才能和素质值得考究,有时甚至只讲局部利益、部门利益,与党委、政府对着干,干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划块块。个别地区和部门特别是偏远地区,搞“土皇帝”,担心外地干部进入不便领导,将选拔干部范围限定在本地区、本部门,即使对组织安排、交流的也千方百计进行抵制,采取各种手段提拔自己的亲信。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管理体系,存在“选不准、用不好”的现象

(一)选任标准抽象化。在选用干部时,由于对理解和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及“四化”方针抽象和概念化,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具体的标准和监督措施,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平衡照顾,论资排辈,在年龄和文凭上搞一刀切,降低标准,在矮子中选高个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提拔干部要求政绩突出,但缺乏对干部实绩的严格科学的考核办法,搞假政绩的现象不好杜绝;群众公认原则不好把握,一强调群众公认,有的干部为了迎合群众,便不坚持原则,不敢开展批评,一团和气,而一些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批评,坚持正义的干部可能得不到群众的赞成票而被拒之门外。

(二)选任标准笼统简单,不够具体。选任干部中,坚持和强调的都为“德才标准”,再具体就是“德、能、勤、绩、廉”。在提出人选、考察、酝酿、讨论中都用这五个字来衡量,导致了考察内容的模式化、考察材料的格式化以及选任干部思想僵化,不能突出某一干部的特点,也不能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且不论哪一级,不论什么职位,不论什么领域,选任干部都坚持“用同一把尺子去靠”。无高低之分,无职位之分,三支队伍一个样,导致“供需”脱节,既影响领导干部个人才能的发挥,又不利于该职位职责的履行。

四、缺乏现代人力资源配置的观念和手段,存在“方法单

一、人才难选”的现象

(一)缺乏现代人力资源配置的新观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建立以后,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已愈来愈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些选拔主体缺乏人力资源战略思维,不能将干部选拔任用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联系起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淡漠,甚至疾贤妒能,压制人才,浪费人才。市场经济要求,必须用它最基本最本质的手段——竞争的方式,而不是别的方式来配置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干部。事实上,一些地方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少数人的暗箱操作下,早已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但这种竞争是一种不规范、有失公平的,掺杂了金钱和私利的竞争。少数身居要职的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象支配私有财产那样,随意任用干部。“跑、要、送”几乎成了干部升迁的唯一道路,《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等被当作必不可少的形式而滥用,党管干部的原则成为少数人滥用权力的借口。

(二)领导干部资源配置缺乏市场化。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天,所有的高校、国内企业都已觉醒,采取“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方式,不惜一切代价吸引人才,但干部选任工作始终存在把个人身份作为首要门槛,将大量社会精英拒之门外,更不用说去挖掘人才,吸引人才,开发人才。从选拔方式看,对领导干部的选任仍主要采用的委任制老模式,没有建立通过市场来选任领导干部的创新机制。

第五篇:乡镇干部选拔任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乡镇干部选拔任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选拔任用干部范围不够广泛。很多时候,乡镇职位有空缺的时候,大都是从上级机关中选派下来的,属“空降”人员,在乡镇基层普通干部中直接提拔任用的相对较少。不可否认,“空降”人员文化理论素质都是很高的,但大都欠缺处理农村问题的实际经验。对于乡镇来说,更需要的是熟悉农村工作的、有农村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

2、选拔任用干部民主不够广泛。现在关于人选的提出,领导和组织推荐的比例比较大,挫伤了群众参与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考察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够。群众代表尤其是对考察对象“社交圈”和“生活圈”比较知情者很难进入谈话范围。

3、干部实绩考不准。由于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法不够科学,有些平时工作大胆、敢于碰硬的干部和工作扎实、不善交际的干部综合考核得分不高,没有及时得到提拔重用,挫伤了这部分干部的积极性。

4、选拔的干部能力不足,群众不认可。有些选拔上来的干部由于自身还没有完全达到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短时间内工作起色不大,与干部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干部群众意见大,认为在选拔工作中存在不正之风。

5、选拔任用上缺乏责任机制。对乡镇领导班子的百分制考核中,没有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方面的考核内容。这样,使班子对于如何发现、培养、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问题上缺乏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

对乡镇干部提拨任用的建议

1.拓宽选拔录用渠道,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拓宽选人视野,广开渠道,打破地域、身份、所有制等条条框框,面向社会,面向行业,面向基层,广开进贤之路。特别要打破常规,敢于创新、拓宽乡镇干部的提拔任用渠道,试从乡镇机关的内部提拔一些对工作有热情、对业务有水平、对农村有感情的事业干部加入到领导干部队伍中,以激励事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事业干部在工作上有奔头。

2.创新干部考核机制,注重考核工作实绩。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运用考核这一手段,看其工作实绩与本人是否具备持续可发展的潜力,是否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考验,经得起广大干部职工的评价。建议在干部职工中进行一年一次的素质考核测试,对在考核中取得优胜的干部进行跟踪培养和教育,及时关注他们工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储备后备干部和选拔任用优秀人才打下了基础。

3、对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考察等一系列干部选拔任用中没有得到提拔任用的干部,要客观分析,区别对待。对于优中选优没有得到提拔任用的、特长与职位不匹配没有得到提拔任用的,要做好干部考察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4、要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纳入党政班子特别“一把手”的任期目标,考核一个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政绩不仅要看其是否有“造福一方”的工作成绩,还要看其是否有“育人一批”的用人业绩。如果一个单位党委主要领导调离后,留下一大批优秀的干部,留下一个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那对当地的各项社会建设会具有极大帮助。

6、是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工作的力度。挑选一批35岁左右,素质好,学历高,有较大潜力乡镇干部到县综合部门进行上挂锻炼。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决策能力。为日后提拔任用打下坚实基础。

下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0-07-01 作者:郭 庆 松 [摘要]我国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途径认识不够;岗位分......

    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省党建研究会2007年度重点课题子课题报告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主要作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今年中纪委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全......

    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06-29 18:21:2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领导......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

    xxx省xxx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

    ***省***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5篇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监督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

    集体合同推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集体合同推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本文......

    导游服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 绪论 (一)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旅游业在快速的发展着。职业导游以为人所熟悉,1989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员导游考试,以后就将此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