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7-25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研讨会材料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研讨会材料
(贵州省)
一、贵州省土地整治概况
(一)、上一轮贵州省土地整治规划的基本情况
1、上轮规划对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整治潜力进行了基本分析。列入该规划耕地整理3157508公顷,新增耕地潜力212777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333181公顷,新增耕地潜力8499公顷;土地复垦潜力62088公顷,新增耕地潜力34249公顷;土地开发89339公顷,新增耕地潜力63049公顷。上轮确定的规划目标是在规划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农用地72499公顷,增加耕地60900公顷。
2、上轮规划对全省进行了土地开发整理区域、重点工程划分,确定了一批重点项目。全省划分9个重点整理区域,8个土地复垦重点区域,7个开发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划分了贵州省生态建设农田整治工程、贵州岩溶地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贵州省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和贵州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3、确定147个重点项目
(二)上轮规划存在的问题
1、整理复垦开发按行政区域划分,没有体现贵州地域特点,重点工程没有提炼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主题要素,未突出地域特点和资源特点。
2、县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控制指标分配上,与项目直接挂钩缺乏弹性,造成规划操作性较差。
3、没有区分激励性指标和控制性指标,没有形成激励机制和压力机制,建设项目补充耕地指标储备骤升骤降,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4、土地整治资金投入水平偏低,注重新增耕地数量,轻视了新增耕地质量,并且生态保护力度不够。
(三)贵州省土地整治开展情况
自2001年以来(未含2010年),我省共实施各类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3800余个,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面积16万余公顷,新增耕地约4万余公顷,基本实现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实现了我省耕地保护目标。
二、新一轮规划情况
(一)新一轮规划主要内容
本轮规划根据《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要求进行编制。本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保发展保红线”的方针。以解决我省耕地生产力限制性因素为着力点,以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实施为手段,以提高耕地质量、补充耕地数量、加强生态建设协调统一为目的,以科学合理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管理水平为保障,拓展和创新补充耕地途径,加大补充耕地力
度,实现我省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支持我省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1、按照贵州省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区,将贵州分为黔中整理复垦区、黔东北整理开发区、黔西南整理区。
2、根据三个分区资源特点和限制性因素提炼出重点工程,确定贵阳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万亩大坝耕地整理工程、主要河流流域耕地整理工程、石漠化耕地整理工程、各区域内破坏土地复垦工程和区域未利用土地开发工程。
3、建立开放式土地整治项目库,要求定期更新土地整治项目库。
(二)、规划存在的问题
1、由于贵州省土地整治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规划及项目计划执行增大了难度。
2、激励机制和压力机制还没有形成,各地重开发、轻整理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变。
3、整理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三、关于新一轮规划编制的建议
1、指导思想不应局限于耕地占补平衡,而基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满足生产力提高和促进生产关系改善的需要,编制规划。
2、强化分类管理。根据各地社会经济所处不同的发展阶
段,对整理项目实施按工程分类管理;对于整理、复垦项目应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对于土地开发项目,加强计划管理。
3、建立规划实施与补充耕地指标置换的关联制度,利用经济手段强化规划执行。
第二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土地整治取得的成就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规划目标
第三节 主要任务 第三章 统筹推进土地整治
第一节 推进全域土地整治
第二节 统筹区域土地整治
第三节 完善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机制 第四章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
第一节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
第二节 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第三节 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
第四节 积极推进其他农用地整治 第五章 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第一节 统筹规划乡村土地利用
第二节 稳妥推进村庄土地整治
第三节 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第六章 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第一节 积极开展旧城镇改造
第二节 积极开展旧工矿改造
第三节 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第七章 加快土地复垦
第一节 积极推进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二节 及时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 第八章 土地整治资金与效益
第一节 资金供需
第二节 预期效益 第九章 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第一节 严格执行规划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四节 创新土地整治激励机制
第五节 加强基础和能力建设
前 言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治的精神,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依据《土地管理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编制实施《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的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国家土地整治战略,确定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明确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统筹安排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明确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是指导全国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各地大规模建设和保护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依据。
《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2015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土地整治取得的成就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提出:“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1999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为了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规定和党中央、国务院要求,2001年,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10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不断发展,在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促进了耕地保护和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2001年以来,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276.1万公顷(4142万亩),超过同期建设占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面积,保证了全国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对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超过1333.3万公顷(2亿亩),其中“十一五”时期1066.7万公顷(1.6亿亩),新修建排灌沟渠493万公里,建成田间道路460万公里,经整理的耕地平均亩产提高10%~20%,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30多亿斤,农田机械化耕作水平、排灌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促进了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的实施,保障了粮食连年增产。
——优化了土地利用布局,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拓展了城乡发展空间。利用节约出来的一部分农村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并按有关规定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在县域内调剂使用,获得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返还农村,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2006年以来,通过增减挂钩,实际复垦还耕面积9.9万公顷(148.1万亩),实际建新占用耕地面积7.6万公顷(113.7万亩),确保了耕地面积有增加,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布局更合理。
——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土地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务农收入。“十一五”期间,通过土地整治,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加700余元,仅农民参加土地整治工程一项的劳务所得全国就合计超过了150亿元。通过村庄整治,改善了农村散、乱、差的面貌,农民居住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整治措施,控制了土地沙化、盐碱化,减轻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生态涵养能力。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十一五”时期,全国复垦了15%的工矿废弃地。通过禁止生产使用实心粘土砖,关停粘土砖企业,并加强土地复垦,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推进农民住宅向镇区和中心村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减少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增强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能力,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保护并改善了生态环境。
——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奠定了土地整治持续发展的基础。探索完善土地整治组织方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土地整治规范和标准建设,先后颁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等技术规范;部署开展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并依托土地利用“一张图”工程建立了土地整治监管平台,全面加强耕地数量、质量、权属管理和动态监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加强了队伍建设,截至2010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县级以上土地整治机构2060个。土地整治工作基本形成了规划体系比较完善、资金使用比较规范、科技支撑有力、全面全程监管的工作格局,为持续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对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加快推进,用地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任务更加艰巨。在新形势下,必须将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放到国家发展改革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加快推进对土地管理和利用的新要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要求。2010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0.1公顷(1.37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性差,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受生态环境制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匮乏,补充耕地能力有限。耕地细碎化问题突出,全国现有耕地中,田坎、沟渠、田间道路占了1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只占45%,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不成体系。根据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优等地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7%,高等地占30%,中、低等地占67.3%。此外,一些地区土壤污染严重,主要城市周边、部分交通主干道以及江河沿岸耕地的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目前,我国耕地的基础条件与建立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要求存在差距。
——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对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居民点散、乱、空现象比较普遍,土地浪费严重,实心粘土砖大量使用,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1847.6万公顷(2.77亿亩),农村人口人均居民点用地为259平方米,超过现行人均150平方米的高限。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摊大饼”式蔓延扩张,低效和闲置问题仍然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我国地形气候条件复杂,土地资源利用限制条件多,集中连片分布的耕地后备资源445.5万公顷(6683万亩),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土地需求刚性上升与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日益加剧。我国土地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全国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达13500万公顷(20.2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达35600万公顷(53.4亿亩)。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受气候极端异常影响,局地地质灾害呈易发高发态势,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约746.7万公顷(1.12亿亩),待复垦土地面积约442.3万公顷(6635万亩)。土地资源禀赋条件相对较差,对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国土地整治具有一定潜力。据调查测算,全国补充耕地潜力约为1050万公顷(1.58亿亩)。其中,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约420万公顷(6300万亩),产能提高潜力约为9300亿斤,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潜力约为270万公顷(4050万亩),主要分布在耕地后备资源较多的西部地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潜力约为360万公顷(5400万亩),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等煤炭资源开发集中的省份。全国农村建设用地可整治规模约为800万公顷(1.2亿亩),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部地区。全国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可整治规模约为50万公顷(750万亩),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在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不仅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条件已经具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对开展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
尤为重要的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 “要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开展土地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成为保发展、保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要求,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着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以基本农田整治为重点,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积极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整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促进“三农”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改善环境的要求,以基本农田整治为重点,立足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条件的地区,与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整体设计,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积极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利用低丘缓坡进行工业和城镇建设,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始终把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按照以人为本、依法推进的要求,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切实做到整治前农民自愿、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
——坚持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按照巩固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加快农村土地整治。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禁止毁坏森林开垦耕地,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开垦耕地,禁止将列入保护范围的自然湿地开垦为耕地。在积极补充耕地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顺应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期待,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合理调整村镇建设、产业发展、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用地布局,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规划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规划期土地整治主要目标: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与有关规划衔接,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2666.7万公顷(4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补充耕地任务全面落实。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2120万公顷(18.18亿亩)。其中,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72万公顷(1080万亩),损毁土地复垦补充耕地28.3万公顷(425万亩),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59.7万公顷(895万亩)。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范有序推进。在严格规范管理的前提下,整治农村建设用地30万公顷(450万亩),加强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格局得到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取得重要进展。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重点加大旧城镇、旧工矿、“城中村”改造力度,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降低30%,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土地复垦明显加快。推进损毁土地复垦,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全面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及时复垦,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率达到35%以上,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
——土地整治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制度规范更加完善,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公众参与更加充分,监督管理更加有效,为土地整治持续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专栏1 “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 单位:万公顷
指 标 2015年
指标属性
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2666.7(40000)约束性
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提高程度 1个等级
预期性
补充耕地总量 160(2400)约束性
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 72(1080)
预期性
损毁土地复垦补充耕地 28.3(425)
预期性
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 59.7(895)
预期性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模 30(450)
预期性
注:表中括号内的数据单位为万亩。
第三节 主要任务
——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科学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及整备区,有效引导耕地集中连片,优化耕地多功能布局。建立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组织实施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强化补充耕地的质量建设与管理,加强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区建设。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其他农用地利用效率。
——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前提,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科学编制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乡村土地利用。以“空心村”整治和乡(镇)企业用地整治为重点,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规模与范围,合理使用节余指标,确保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及时全部返还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旧城镇改造,加强配套设施与节地建设。积极开展旧工矿改造,优化工矿用地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强土地权属管理,切实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进行城镇和工业建设。
——以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加快土地复垦。加大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复垦力度,全面推进生产建设新损毁土地的复垦,及时复垦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努力做到“快还旧账、不欠新账”。完善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土地复垦监测监管,推进土地生态环境整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切实保障规划实施。统筹区域土地整治,构建整体推进土地整治的工作模式。完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对土地整治的管控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监测监管和考核评价。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土地整治激励机制。加强土地整治法制、科技和队伍建设,夯实规划实施基础。
第三章 统筹推进土地整治
突出“全域规划、精细设计、综合整治”,坚持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统筹区域土地整治,完善土地整治统筹推进机制,发挥土地整治的整体效益。
第一节 推进全域土地整治
加强市、县土地整治的总体谋划。以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建设用地总量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目标,统筹安排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镇工矿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等各类活动。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生态核心区建设,保护和恢复自然山水格局,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统筹区域内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协调。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推进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合理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专栏2 以示范建设构筑全域整治新机制
采取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公众自主参与的组织方式和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工作模式,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内容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发挥中央留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示范、引导作用,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计成效”的原则,聚合各项涉农资金,切实提高资金的整体效益。
2008年以来,中央支持开展了10个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在10个省份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总投资1090亿元,整治规模达410.5万公顷(6157万亩),补充耕地面积70.3万公顷(1054万亩)。今后示范建设省份每3年一轮,每一轮安排5~7个省份。
第二节 统筹区域土地整治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东部地区要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整治,着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化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积极探索土地整治新机制。中部地区要加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地位,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需求。东北地区要大规模开展基本农田整治,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资源,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加大资源枯竭地区土地复垦力度,积极开展旧工业区整治。西部地区要推广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加强坡耕地整治,促进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土地整治扶持力度,加强生态退耕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发展特色农林牧业,切实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适应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加强土地整治管控。优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要积极开展城镇工矿用地整治,大规模开展基本农田整治,发挥农田的生态景观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要大力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保障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农产品主产区要强化耕地保护,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生态功能区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首要任务,积极开展坡耕地整治,实施土地生态环境整治示范工程,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专栏3 区域土地整治方向
——东北地区:以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整治为主要方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积极推行规模化、机械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工矿废弃地复垦,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京津冀鲁区: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要方向。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稳步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积极改造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晋豫区:以推进土地复垦和农村土地整治为主要方向。重点加强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风沙综合防治。
——苏浙沪区:以城乡建设用地整治为主要方向。积极推进村镇建设用地整治,稳妥推进城镇工矿用地整治,充分挖掘城乡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加强污染土地的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和低丘缓坡土地。
——湘鄂皖赣区:以农用地整治为主要方向。积极开展农田整治,完善农田配套设施,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居民点和零星闲散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
——闽粤琼区:以建设用地整治为主要方向。积极开展旧城镇、旧村庄、旧工矿改造,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强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等地区污染土地的治理,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和沿海滩涂,建设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西南区:以土地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为主要方向。限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土地开发,加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将农田整治与陡坡退耕还林政策有效结合,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强山地丘陵区坡改梯;积极复垦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
——青藏区:以土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方向。在西藏“一江两河”和青海湟水流域,加强农田水利和防护林网建设,增强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结合农牧区危旧房改造,开展村庄整治;加强退化草场治理和草地改良。
——西北区:以水土综合整治为主要方向。加强平原、旱塬和绿洲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土地盐碱化;坚持以水定地,因地制宜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结合危旧房改造与生态移民,开展村庄整治。
第三节 完善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机制
加强规划统筹。与农业生产、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防疫、农田水利建设、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林地保护利用、海域利用等相关规划和发展要求相协调,统筹规划土地整治,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和时序,保障土地整治各项活动科学有序进行。
有效聚合资金。充分利用土地整治平台,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等资金为主体,引导和聚合相关资金,保持渠道和用途不变,实行专账管理,统筹集中使用,切实提高各项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资金综合效益。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土地整治。加强对地方土地整治工作中投融资的管理,防范可能出现的财政、信贷风险。继续推动示范建设。
构建共同推进责任机制。以职责分工为基础,形成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共同推进的责任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统筹规划、整合资金、整体推进的作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听取农村基层组织、农民和国有农场及农业职工的意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土地整治。
第四章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
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耕地布局优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
第一节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
大力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按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继续实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重点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土地整治示范省建设,积极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规划期内,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统一命名,统一永久性保护标识,统一集中监管。
加强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与管理。建设优质、集中连片、基地化的基本农田保护体系。依照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标准和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规定,结合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结果,严格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的评价和验收,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肥地力、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稳步提高耕地产能,经整治的耕地要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要求,依据耕地等级实施差别化管护,重点保护水田等优质耕地。专栏4 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
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布局合理化、农田规模化、农艺科技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信息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农田。
按照建立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要求,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和示范建设的方式,“十二五”时期,全面实施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重点支持现有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改造提高;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10个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积极实施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
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做到与现代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农田生态景观优化相结合。
完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管理制度,新建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统一命名,统一永久性保护标识,统一网格化监管。优化基本农田多功能布局。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确定不同区位条件下基本农田适宜功能,明确土地整治方向,发挥耕地最优效益。生产条件较好的传统农区,要促进优质农田的集中连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强化耕地生产功能,使之成为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城市近郊区,要加强基本菜地保护,强化农田景观、生态和休闲功能,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生态脆弱区,要以提升耕地生态功能为主,建成集水土保持、生态涵养、特色农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生态型基本农田。
实施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按照耕地增加、用地节约、布局优化、要素集聚的要求,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实施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治工程、西部生态建设地区农田整治工程,全面提高重大工程区域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专栏5 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
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治工程:以基本农田整治为主,涉及13个粮食主产省和山西、陕西、海南共16个省(区)875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补充耕地面积19.5万公顷(292.5万亩),整治后基本农田质量提高1个等级。
西部生态建设地区农田整治工程:以农田整治为主,涉及9个省(区、市)235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补充耕地面积8.3万公顷(124.5万亩)。
第二节 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农田整治工程标准,加大中、低质量等级耕地改造力度。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合理确定田块规模,规整田块,充分满足农业机械作业要求。完善田间道路系统,优化田间道、生产路布局,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加强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提高耕地灌溉面积比例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增强农田防洪排涝能力。“十二五”期间,通过农田整治,新修建排灌沟渠1000万公里,建成田间道路920万公里,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
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田林网工程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稳步提高农田防护比例。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坡改梯、堤岸防护、坡面防护、沟道治理和保护性耕作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增强农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安全。整治后,项目区农田防护达标面积比例达到9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达标率达到90%。
积极开展坡耕地整治。以梯田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保土、蓄水、节水建设。加强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艺、农机措施的结合,搞好坡面水系、水利水保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的综合配套,构建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以缺粮特困地区、水库移民安置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地区和贫困边远地区为重点,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治理水土流失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优先选择坡度较缓,近村、近路、近水的地块实施坡改梯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土地整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特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充分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利用潜力,提高原产地农用地质量,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形成新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名特优农产品向适宜区集中。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加强农用地整治,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区),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特色农产品布局。
专栏6 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
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共10个,包括:华北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东北平原区、华南丘陵平原区、浙闽丘陵平原区、云贵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四川盆地及秦巴山地区、内蒙古高原区、新疆天山山麓绿洲区(包括兵团部分团场),涉及1618个县(市、区)。规划期内,通过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的潜力约226.5万公顷(3397.5万亩)。经整治,耕地质量提高1个等级。
第三节 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
科学合理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补充耕地以农用地整治和土地复垦为主,严格控制宜耕后备土地开垦。选定重点区域,科学论证、统筹安排,根据全国粮食供求状况,适时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补充有效耕地面积,禁止毁林开垦。积极实施耕作层剥离工程,鼓励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并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前提下用于新开垦耕地的建设。
强化新增耕地的质量建设与管理。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行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依照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新增耕地质量验收,做到面积和产能双平衡。对补充耕地质量未达到被占用耕地质量的,按照等级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加强新增耕地的后期管护,强化宜耕土层建设,严格客土土源质量标准,采取培肥地力、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结合客土回填、表土剥离等活动,改良土壤性状,稳步提升新增耕地地力。加大农田水利、耕作道路、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农田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强对新增耕地的监管,确保有效利用,防止抛荒。整治新增耕地,应及时确权、登记、颁证。
适时开展宜耕后备土地开发重大工程。对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做好土地适宜性评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要求和适度推进的原则,根据全国粮食供求状况,适时实施宜耕后备土地开发重大工程,补充耕地面积,加强质量建设,促进形成国家粮食战略后备产区。继续开展新疆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工程和战略后备区集中补充耕地工程。
专栏7 宜耕后备土地开发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
宜耕后备土地开发重点区域共9个,包括:东部沿海滩涂区、河套银川平原区、滇西南地区、川西南地区、吉林西部地区、三江平原区、新疆南北疆山麓绿洲区、甘肃河西走廊及中部沿黄灌区、青藏地区,共涉及225个县(市、区)。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约137万公顷(2055万亩)。
新疆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工程:以开发宜农土地后备资源为主,涉及新疆伊犁河谷地的10个县(包括兵团部分团场)。通过工程实施,补充耕地面积约21.8万公顷(326.85万亩)。
战略后备区集中补充耕地工程: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主,涉及10个省(区)80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15.6万公顷(233.85万亩)。
第四节 积极推进其他农用地整治
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土地整治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在稳定和增加耕地面积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等发展目标,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其他农用地,为优势农产品发展提供支撑。充分利用荒山、滩地等开展生态建设,发展特色品种、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推进养殖池塘综合整治,提高养殖池塘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沿海地区,应根据土地利用实际,开展沿海高标准水产养殖农用地整治。
加强低效园、林地整治。积极开展中低产园地整治,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稳步提高园地单产和综合效益;根据农业产业布局,引导新建园地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加强低效林地改造,积极开展受损林地恢复重建。
推进草地综合整治。积极开展退化草场治理,加强天然草原改良,培育、提高草场生产力。支持退化草场治理、退牧还草、草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等工程的实施。
第五章 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动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村庄土地整治,优化居民点布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统筹规划乡村土地利用
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与村镇建设规划充分衔接,科学编制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结合农村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特点,合理确定乡村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明确乡村土地利用总体格局,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发展。
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集约用地、改善环境为原则,调整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逐步推行分散农村居民点的适度集中归并,重点发展中心村,稳妥撤并自然村,适时拆除空心村,形成等级职能结构协调有序、空间布局合理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在规划城镇发展区,严格限制现有村庄旧房改建扩建,鼓励农民腾退宅基地,实施农村居民点社区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农业生产区,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规范有序开展迁村并点,按照规划推进中心村建设,吸引农民自愿适度集中居住。在生态保护区,创造条件推动农村居民点的整体外迁和适度归并。合理安排村庄、产业建设用地,为农民创业和就近就业提供良好外部环境,促进非农产业在中心村和小城镇发展。迁村并点涉及农村土地所有权关系、村民组织等变动的,要加强政策指导,做好过细的工作,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稳定。
加强乡村景观特色保护。加强村庄整体风貌设计,注重村庄人文环境、建筑环境和艺术环境的统一规划,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注重保留当地传统、有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保护自然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注意避让和保护特色村庄,控制周边建筑类型、高度、风格和色彩,使之与旧址建筑相协调。
第二节 稳妥推进村庄土地整治
加强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按照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实际承受能力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腾退宅基地、村内废弃地和闲置地,促进中心村和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严格划定农村居民点扩展边界,村内有空闲地或宅基地总面积已超出标准的,原则上不再增加宅基地规模。依法引导农村闲置宅基地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合理流转,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村庄建设用地整治,要以“空心村”整治和“危旧房”改造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专栏8 城乡统筹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示范工程
城乡统筹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示范工程:主要围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涉及28个省(区、市)549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新增耕地约6万公顷(90万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合理进行村庄功能分区,完善农村道路、水电及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健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村庄内部绿化建设,着力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实现布局优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第三节 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严格控制增减挂钩试点规模与范围。坚持局部试点、封闭运行、规范管理、结果可控的原则,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增减挂钩试点规模、布局和时序。对各试点地区增减挂钩指标的下达、使用和归还实行全程监管、严格考核,确保增减挂钩试点严格控制在增减挂钩指标规模内。试点所在省(区、市)要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增减挂钩指标,组织审批和实施试点项目,严禁突破增减挂钩指标规模设立项目区,严禁项目区跨县级行政区域设置和循环使用增减挂钩指标。
合理使用节余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设置建新、拆旧项目区,统筹安排农民新居、城镇发展等建新和拆旧复垦等活动,防止增减挂钩试点中重建新轻拆旧、重城镇轻农村的倾向。通过整治腾出的建设用地,首先要满足项目区内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非农产业发展、自然生态恢复用地需要,调剂为城镇工矿建设用地的,必须纳入增减挂钩试点管理。
确保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全部返还农村。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制定收益返还管理办法,明确收益主体,规范收益用途,确保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及时全部返还农村,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做到农民自愿、自主、自治。
严格试点监督管理。增减挂钩试点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实行全程监管。实行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在线备案制度,及时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完善问题发现和查处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章 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全面推进旧城镇、旧工矿以及“城中村”改造,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土地价值,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一节 积极开展旧城镇改造
强化城镇改造的规划控制。依据节约集约用地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制定改造计划,科学划定城镇改造单元,明确城镇职能、用地布局、主导产业,做好城镇改造的时序安排,做到改造单元功能用途协调、建设集中连片、产业关联发展,避免由于规划控制不力而造成混乱。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旧城镇改造。积极开展城镇更新改造,重点做好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恶劣、畸零细碎或与城镇功能定位不符区域的更新改造,挖掘用地潜力。探索增减挂钩指标安排与中心城区用地效率提高的联动机制,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形成城镇更新改造的促进机制。重点开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及其他高度城市化地区的旧城镇改造。
强化配套设施与节地建设。加快旧城镇改造进程,疏导不适合在城镇内发展的产业,合理开展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用途调整,推进旧城区转型更新。积极推行节地型更新改造,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增加生态用地。鼓励开发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加强绿化和市容卫生建设,提升旧城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创造舒适宜人的城镇环境。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挖掘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地方特色建筑,保持原有的景观特征,避免大规模拆旧建新对古城历史风貌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节 积极开展旧工矿改造
充分挖掘现有工矿用地潜力。制定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激励政策,推广应用多层标准厂房,改善工矿区配套设施以及环境景观,盘活土地资产,提高工业用地经济密度,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条件适宜地区,积极实施工矿用地功能置换,在调查评价和治理修复的基础上,结合周边环境将工矿用地改造为居住、商业、办公等用途。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切实保护耕地的前提下,通过复垦工矿废弃地并与新增建设用地挂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合理和高效利用。加强工业用地使用监管,严格落实闲置土地处置办法,防止土地闲置、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促进产业更新升级。制定合理的产业用地政策,积极发挥用地标准和价格手段的调控作用,淘汰效益低、占地多、污染高的落后产能。建立产业发展的协调推动机制,科学配置不同类型、规模的企业用地,实现产业整体协同发展,提升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
引导工业集聚发展。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引导分散企业向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集中,促进集中布局、集约用地。
第三节 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中村”改造。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和供应管理,遏制“城中村”现象的扩大。将“城中村”各项管理纳入城市的统一管理体系,推进规划区内土地市场和土地管理一体化,促进现有“城中村”的改造,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加强“城中村”改造土地权属管理。尊重居民主体地位,严格按照民主程序确定改造模式和改造办法,依法依规确定土地权属,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
切实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加大“城中村”土地整治力度,完善“城中村”整治的配套政策,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
第七章 加快土地复垦
全面推进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努力做到“快还旧账、不欠新账”,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积极推进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
加大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复垦力度。在调查评价损毁土地复垦潜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土地损毁前的特征和损毁类型、程度和复垦的可行性等因素,尊重自然规律,立足农业发展、生态改善,因地制宜恢复利用,统一规划,确定复垦的重点区域,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重大工程。加大政府对土地复垦的资金投入,吸引社会投资进行复垦,鼓励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到2015年,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率达到35%以上,损毁土地复垦补充耕地28.3万公顷(425万亩)。
全面实现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的复垦。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坚持土地复垦和生产建设相结合,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在生产工艺、建设方案中落实土地复垦各项要求。确定的复垦任务纳入生产建设计划,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或者建设项目总投资。按照全国实心粘土砖产量控制在3000亿块标准砖(折合)以下,全国50%以上县城要实现“禁实”目标,严格禁止毁田烧砖。加强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新损毁土地的复垦。加强生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减少损毁面积,降低损毁程度。
完善土地复垦质量控制。开展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综合利用、农业优先、确保安全的原则,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的用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做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景观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复垦后景观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支持土地复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制定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加强土地复垦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土地复垦的水平。
严格土地复垦工作监管。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三级土地复垦动态监测体系,对土地复垦情况进行监测、预报和预警。结合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土地复垦监管平台,建立健全土地复垦日常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重大工程。开展重点区域土地复垦,组织实施重点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工程、“7918”高速公路和“四纵四横”高铁沿线土地复垦工程、“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沿线土地整治工程。
专栏9 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
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共10个,包括冀东煤炭钢铁基地、黑吉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基地、冀南晋南豫北煤炭钢铁基地、晋陕蒙煤炭化工基地、苏鲁皖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基地、豫中煤炭基地、鄂赣闽有色金属钢铁煤炭基地、湘粤有色金属建材基地、广西有色金属建材煤炭基地、川滇黔渝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基地,涉及474个县(市、区)。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复垦补充耕地的潜力约57万公顷(855万亩)。
重点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工程:以矿区土地复垦为主,涉及12个省(区)180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补充耕地面积约15万公顷(225万亩)。
“7918”高速公路和“四纵四横”高铁沿线土地复垦工程:在“7918”高速公路和“四纵四横”高铁沿线开展土地整治,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1404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补充耕地面积约0.5万公顷(6.75万亩)。
“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沿线土地整治工程: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东线区域开展土地整治,涉及8个省(市)128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可补充耕地面积11.8万公顷(177万亩)。
第二节 及时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
加大灾毁土地复垦力度。根据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复垦灾毁土地,减少因自然灾害损毁而流失的耕地数量。对灾毁程度较轻的土地,鼓励受灾农户和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对灾毁程度较重的土地,制定灾毁土地复垦规划,按项目进行复垦。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结合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地处偏远、地质环境较差的灾毁土地,因地制宜实施复垦。
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开展山洪和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查清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结合工程、生物等措施,复垦已损毁土地,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环境建设,有效降低山洪和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重点对川滇南北构造带泥石流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滇西横断山高山峡谷泥石流滑坡重点防治区、陇南陕南秦巴山地泥石流滑坡重点防治区因灾损毁的土地及时进行复垦。推进土地生态环境整治示范工程建设。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加强退化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功能区保护的基础上,针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土地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和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区域,结合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治理水土流失,推进土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高退化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第八章 土地整治资金与效益
第一节 资金供需
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资金需求与供给。完成2666.7万公顷(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总投资约需6000亿元。根据现有法律政策规定,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主要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依据修订后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标准,规划期内预计可以征收约4500亿元;根据《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8号)和有关管理办法,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不低于15%,规划期内预计可征收750亿元,以上两项合计可征收5250亿元,资金缺口750亿元。通过聚合农业、水利、农发等相关部门资金投入土地整治,基本可达到资金供需平衡。
其他土地整治任务资金需求与供给。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资金主要来源于耕地开垦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资金主要来源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政府、集体、土地原使用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依据《土地复垦条例》,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由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土地复垦义务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或者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进行复垦。
第二节 预期效益
经济效益。通过土地整治,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到2015年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60万公顷(2400万亩),耕地质量等级可提高1个等级,增加粮食产能500亿斤;可盘活城乡建设用地约30万公顷(450万亩),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降低30%;可提高整治区农民收入,带动农村消费,有效拉动内需,规划期内农民人均年收入至少增加400元左右。
社会效益。通过土地整治,全面落实2666.7万公顷(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约3.7个百分点,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可有效改变农村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效益。规划期末,35%以上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得到治理,100%的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得到及时复垦,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集中连片改良盐碱化土地,有效减少土地荒漠化面积,降低土地退化风险,提高土地生态安全程度和生态效益;形成良好的防护林体系,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林木覆盖率,增强洪涝灾害抗御能力;通过土地整治和生态建设,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将基本农田等优质耕地大面积连片布局,优化空间格局,构建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
第九章 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第一节 严格执行规划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土地整治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土地整治各项工作,保障规划的实施。建立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土地整治共同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
健全土地整治规划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区域土地整治规划,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形成全国、省、市、县四级土地整治规划体系。省级规划要提出规划期内省域范围内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落实示范建设任务,制定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市级规划要提出规划期内市域范围内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划定土地整治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制定规划实施措施。县级规划要提出规划期内县域范围内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确定土地整治项目、布局和时序安排,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区以外的乡(镇)、村,可结合实际组织编制乡(镇)、村土地整治规划,将土地整治任务落到项目和地块。县(市、区)可结合实际,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组织编制土地复垦专项规划、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专项规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土地整治规划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水利规划、林地保护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做好协调衔接。
严格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批必须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必须符合土地整治规划。加强规划监督检查,禁止随意修改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改进规划工作方式。编制各级土地整治规划,要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科学安排各项工作,切实提高规划决策水平。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专家咨询制度和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规划的论证和协调。
切实维护土地权益。加强土地权属管理,明晰土地权利,切实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听证制度,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与工程建设中要充分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引导群众全程参与,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推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完善的规划信息公示制度,将土地整治规划及其调整、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提高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实行土地整治“阳光操作”。加大土地整治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规划的认识程度,增强群众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参与程度。
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加强土地整治计划管理。抓好规划目标任务的分工落实,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计划,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和考核,保障规划目标的落实。
严格土地整治资金管理。收足、用好、管住取自土地管理环节的各项资金,确保土地整治资金主渠道。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有效整合的土地整治资金筹集、管理制度,采取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的办法,捆绑投入,集中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健全土地整治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按时到位、合理使用、有效监管。
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实施监管体系。完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听证制度,实施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全过程监管。健全集中统一的土地整治备案制度。建立稽查、例行检查和重点督察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将专项检查与经常性监督检查相结合,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
完善重大工程实施和示范建设管理制度。建立中央与地方联合管理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机制,加强中央对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实施的监管力度。建立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实施评估监测制度,完善实施目标考核机制。加强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实施的技术保障。
第四节 创新土地整治激励机制
建立农田整治的经济激励机制。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构建区域补偿机制,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因素法分配制度。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和补充耕地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基本农田整治工程后续管护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地方和农民保护耕地和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积极性。
探索促进旧城镇、旧工矿、旧村庄改造的政策机制。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鼓励各类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深度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探索土地复垦激励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土地复垦。依据《土地复垦条例》等有关规定,综合运用退还耕地占用税、补充耕地指标奖励、经济补贴等手段,调动土地复垦义务人、社会投资主体、土地权利人以及地方政府等参与土地复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索土地整治市场化机制。研究探索土地整治市场化资金运作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土地整治投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土地整治资金保障体系。制定社会资本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土地整治产业化。
第五节 加强基础和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土地整治立法工作。适应土地整治工作需要,积极推进土地整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进一步巩固土地整治的法制基础。
健全土地整治技术标准体系。制定省、市、县三级土地整治规划及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编制规程,加快制定或修订规划成果质量规范,提高各级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土资源监管系统,建立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立并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报备系统,实现土地整治项目全面全程信息化监督管理,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
提升土地整治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土地整治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组织实施一批土地整治重大科技专项,开展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攻关。建设国家土地整治科研实验基地,建立土地整治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加强土地整治队伍建设。健全土地整治机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土地整治机构的研究咨询、政策建议、技术服务和实施监管作用。加强土地整治专业教育,健全土地整治从业人员上岗认证和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切实提高土地整治管理和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
规范土地整治市场服务。建立项目建设资质准入制度,严格设计、施工、建设单位的资信管理,提高土地整治规划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行能力。建立规划设计、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工程施工等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设立中介服务机构诚信档案,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促进各类中介机构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附件:首批试点市县(区)土地整治规划通过评审
为了深入总结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经验和借鉴,7月27日,国土资源部规划司组织有关专家对辽宁省铁岭市、湖南省常德市、河北省三河市、山东省诸城市、四川省邛崃市、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第一批6个试点市县区的土地整治规划在京通过专家评审。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2010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部署了14个市县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据了解,山西省吕梁市、江苏省扬州市、云南省嵩明县土地整治规划先期已完成评审。土地整治规划试点市县分两批评审,第一批的6个市县通过审批后,近期还将对第二批试点的北京市海淀区、浙江省嘉兴市、重庆市潼南县、湖北省仙桃市的土地整治规划进行评审。
要搞好土地整治就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国务院关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批复中指出,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做好土地整治工作,对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保护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是指导全国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各地大规模建设和保护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依据。
第三篇: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研讨会 7月26日 上午
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0年7月26日 上午 8:30—12:00 会议地点:北京西直门宾馆会议中心
巴特尔:
同志们,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研讨会现在开始!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和除了西藏在天津的30个省级土地整理机构的负责同志的业务骨干,还有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院所和专家、部里面有关司局,以及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和部土地整理中心,这次参加国家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的有关同志共计150人。
下面我介绍一下参加今天会议的领导同志。(介绍略)。
最近北京的天气很热,在这么热的天气把大家请到这儿来,是为了落实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到2020年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细化和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按照温家宝总理对土地整治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国土资源部决定开展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的修编工作,那么为了做好这个规划修编工作,部里成立了两个工作组织。第一个工作组织是由部规划司牵头,有关司局和事业单位参加,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组,负责规划编制的协调工作,那么同时由部土地整理中心牵头,有关司局事业单位参加,成立全国规划修编组,开展全国规划修编工作。
那么今天我们参加会议的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各省的土地整理机构,发改委的城市与小城镇发展中心,以及刚才所说的北京大学等院校,以及机关的有关司局,包括部直属的土地勘测规划院和信息中心等单位都是我们全国规划修编组的成员单位。
那么规划修编组的组长由整理中心的主任吴海洋同志担任,副组长由规划院的总工李宪文同志,郧文聚和我来担任,为了做好全国规划的修编工作,部整理中心和全国规划修编组决定召开这次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吴海洋同志要对全国规划修编的工作提出一个总体的要求,郧文聚副主任要在会上介绍规划的专题设置和对总体技术思想提出意见,那么会议安排了六个已经开展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省份做经验介绍,那么在此基础上大概用大半天的时间进行分组研讨、讨论,最后进行总结。
那么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也是希望通过这两天的会议,能够统一各成员单位的思想认识,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能够有效的推进全国规划的修编工作。
按照会议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欢迎吴海洋主任讲话!吴海洋:
同志们,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研讨会今天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也代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组,向前来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土地整理机构的各位代表,各个专题研究组的各位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家对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应该说这次会议是在部对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做出了全面部署后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交流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情况,评估上一轮规划实施的效果,研讨新一轮规划修编中的有关重大问题,部署新一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具体工作。因为参加今天这个会议,有规划司,还有耕地保护司,还有相关单位的领导原计划要来参加会议,因为有一些紧急任务,今天都来不了,委托我们修编组先开,明天会专门参加会议和研讨。
为了便于大家研讨,下面我就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有关情况做一个介绍,供大家在讨论中参考。
我讲三方面的情况。
第一,科学编制新一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意义十分重大,而且十分迫切,我想讲三层意思,第一,就是修编土地整治规划自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开展的现实需求,应该说当前土地整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过去单纯的农用地整理走向了农用地整治和村庄整治相结合的重要发展阶段,土地整理,土地整治已成为迫切双保难题的重要抓手,促进土地节约集约的重要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构建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土地整治规划,是对土地整治活动的一个总体安排,是做好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的支撑和基础,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及土地整治的工作规划,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权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产,强调首先第一个工作就是要搞好规划。
家宝总理、克强副总理多次对土地整治及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做出批示,前不久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的报告上明确的批示,他说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重大工程,这么一大笔投入关键在规划好,使用监管好,就是这个批示是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土地整治示范省份建设的一个报告上,专门批的,第一条,是规划好,关键是规划好。7月9号回良玉副总量在专题听取国土资源部管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汇报的时候,也再次强调要推进土地整治,要坚持规划统筹,就是中央文件各位领导的讲话和批示都有明确的要求,要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可以说在新的发展阶段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对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优化用地的结构,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各项活动,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对于统筹协调农村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推进农村居民条件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环境整治,更好的发挥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基础潜在作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是我讲的第一条。
第二,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是落实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大家都知道,08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纲要,就是2006到2020年,纲要明确了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总体的布局,为了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的工程和示范项目,指导各地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迫切需要开展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的修编工作,而且因为大家都知道,03年的3月份颁布的全国土地开发规划今年也到期了,也要开展规划修编工作,所以总的来看规划修编意义十分重大,而且非常的迫切。这是我讲的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就是部高度重视土地整治规划的修编工作,今年年初,部就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在2011到2020年的修编工作列入了重点工作布局,今年年初国土资源部发的重点工作布局里面就有这项工作,根据部的要求,在部相关司局的指导下,我们整理中心年初就开展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研究工作,并起草了工作的方案,提交了规划司,今年的4月21号鹿心社副部长专题听取了规划司关于推进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汇报,会上就土地整治规划定位,规划的体系的建设,工作的安排,工作的组织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5月17日徐绍史部长主持召开第十一次部长办公会议,对规划修编的安排进行了审议,并原则通过,根据这个工作安排,部成立了规划工作组和修编组,并明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的修编由部土地整理中心牵头相关单位参与来完成。6月24日,规划工作的组长也是咱们规划司的司长,召开了工作组的会议,对于我们中心提交的实施方案,规划修编的实施方案也进行了讨论,并原则通过,6月25号整理中心召开了修编组的会议,对全国规划纲要的编制以及专题研究工作进行了部署,划分了八个专题,部分各专题小组都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徐不少对全国土
地整治规划是非常的重视,高度的重视,根据徐部长的指示,部里已经向发改委提出要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列入十二五期间报国务院审批的规划,国土资源部大概提出了三项规划,一个就是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第二个是地质勘察规划,第三是卫星规划,就是当时部里确定将国土资源部要研究制定的三项规划,要求发改委列入到十二五期间,由国务院审批的规划,所以可见这个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对我们规划修编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方面的一些情况。
第三,就是关于规划修编的一些总体要求,有六个方面的情况,第一,关于规划的定位,就是这一轮规划的定位,定位在什么地方,在部的专题会议和部的部长办公会议上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明确,应该说和上一轮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相比,这一轮规划应该是有更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这轮的规划,就是要适应土地本质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我前面讲的,现在的土地整治是由过去的土地整理,就是在原来传统的土地整理的基础上要和农村的土地整治要有机的结合,要进行综合整治,这是新的情况和新的要求。
所以这轮规划既要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就是以补充耕地为主要目标的这样一个任务,要服务于土地整治工程和示范项目的实施,要有利于落实两个严格管理制度,就是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严格的节约利用制度,既要落实相关的制度和要求,同时又要体现新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发展要纳入到整治规划来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土地整治规划,在促进城乡一体和发展工作当中的调控作用,应该说这一轮的规划在定位上和上一轮规划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上一轮规划应该说03年版本的规划,我个人认为,主要着重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上,补充耕地的总体的安排上,这一轮规划要把补充耕地和城乡统筹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就是现在我们的所说的土地整治的综合,土地综合整治,要体现综合的含义,所以这次这是这一轮规划很重要的定位,要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重要的平台,这个规划要发挥这样的作用,这是定位。
第二,就是这次规划修编的一个指导思想。在部长专题会议上,部长办公会也进行了明确,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关系,为土地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有科学的依据。
第三,关于规划修编的一些任务,第一,要全面总结,要客观评价,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11到2020年的实施情况,全面总结土地整治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土地整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此基础上要深入调查分析全国土地整治的潜力,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的研究,要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以及主要任务,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明确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以及实施计划,同时还要制定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这是我们这次修编工作应该说一个总体的任务,就是要总结评价规划,然后分析这个潜力,提出全国土地整治的基本的方针和重大的战略,包括重大工程的布局,重点的整治区域,还有重点重大工程的安排,以及实施计划,这里面还包括资金的安排,跟重大的工程,示范项目配套的资金要怎么安排,今后通过这个规划要达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这样一个目标,也就是说你确定这个地方今后在我们全国的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安排上要跟着规划走了,为了实现这样一个规划修编的任务,根据规划的总体安排,我们是确定了八个专题的研究任务,就是在修编的同时,八个专题研究任务,由相关单位,主要由土地整理中心和规划院来承担,然后我们邀请了相关的一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协作,还包括小城镇发展中心,也是我们重要的一个关键的承担单
位。
今天会议上一会儿郧文聚副主任还要专门就这个专题研究的一些情况做一些介绍,我不一一介绍了,这是关于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
第四,关于这次规划修编的一个分析的基本原则,四点,第一,要依法依规科学规划,就是要以土地管理法跟有关法为依据,细化和落实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和安排,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的目标,明确规划期内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相关的政策措施,确保纲要全面实施。第二,要促进城乡的统筹发展,要围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增减用地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提高用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第三个原则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就是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编制的原则,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土地整治的潜力,统筹安排好全国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要广泛听取各省区市的意见,做好上下衔接,所以这次我们开这个会,请大家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上下衔接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要加强部门的协调,做好土地整治规划与其他的相关的规划,跟城乡建设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的衔接,特别是如果是要报国务院批准的话,相关部门的征求意见和相关规划的衔接更为重要。这是第三点原则。
第四个原则就是要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在规划修编过程中间要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专家队伍的作用,加强协作,我们八个专题里面每一个专题都有高等院校和相关单位作为协作单位,有的是直接承担,通过这样一种措施来广泛的听取专家的意见,发挥专家的智慧,同时还要做好规划的咨询认证工作,我们在规划里面还有一个组,叫做专家咨询组,专门就是对整个规划修编最后的规划的上报之前的这个认证要发挥作用。另外还要采取多种方式的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到时候还有公众征求意见,因为规划的编制和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和三农的发展是直接相关的,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是我想介绍的关于这个原则,编制的原则。
第五,关于修编的方法,应该说新一轮的规划任务非常繁重,怎么办?而且时间非常紧,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就要拿出初稿来,所以我们一个考虑,有几点,在方法上。
第一,利用充分已有的工作基础。
第二,要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这一轮的规划,有关的数据要全部采用第二次调查的数据,这一点和总规是不一样的,要求要全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第二,就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成果基础,就是这十年来我们也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有一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工程,包括农用地分等的成果等等,这都是我们很重要的基础,另外,要求我们充分吸收国土资源战略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关规划编制的研究成果,部里正在组织这些相关的部门和专家,包括工程院开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目前这个战略研究的成果还没有出来,还没有对外公布,要求这轮规划还要充分的利用相应的研究成果。
另外充分利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间的成果,因为当时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整治的重大的区域,重大的布局和重大工程的时候,有很多前期的研究基础,要充分利用这个,另外把各个省里面已经开展编制的规划的一些成果,在这次咱们各省都来人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基础,否则我们的工作任务难以完成,因为基础工作已经还是比较缺乏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要突出三个加强,在方法论上的三个加强,一个加强协调,就是要加强和地方的,加强和部门之间相关的协调,上下左右之间都要做好协调,第二,要加强衔接,就是我们这轮规划是2011到2020,实际上现在相应的很多规划已经出台了,一些区域规划,最近批了13个区域的规划,还有总体主体功能区规划,很多规划现在都陆陆续续在批准,所以我们这轮规划在这个时期来修编的话都要充分的和它们加强衔接,以发挥它的调控作用。另外还要
加强论证,在方法论上,我们在专题研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间要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加强咨询认证,特别是对重大工程的安排,要对重大的工程要进行安排。这方面更要广泛的进行听取意见,进行充分的认证,比如说在哪些地方,今后这个重大工程放在什么地方,放在哪个区域和哪个省,开了什么样的土地整治活动,这些都要安排,广泛听取意见,另外还要做到四个同步,就是我们这一轮的规划,第一,就是要全国规划文本的起草,就是全国土地整治规划这个文本的起草,要和专题的研究同步进行,因为时间太紧了,就在年底之前就要完成这项工作,不可能说等专题研究完了,等地方的东西都完了,我们再来编,来不及了,所以现在是文本的起草和专题的研究要同步进行,交叉进行,充分的衔接和充分的相互借鉴,在研究过程当中就要加强协调,这是第一个。
第二,还是要全国规划的修编与省级规划的修编要同步开展,所以这一次在研究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见,因为考虑到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市、县要在今年完成,所以在研究这个规划的时候怎么办,就是现在全国规划的修编,我们在编全国规划的时候,省、市、县的规划可以同步开展,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不是说我们编完了省里面再去编,因为这个规划,整个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不一样,土地利用规划要确定几个基本的指标,就是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证面积和建筑面积总量,然后你这个省里编,因为这个对省里面是没有约束性的指标,所以这一块是很重要的。为此,规划司已经确定了,这次也是我们带规划司起草了一个文件,就是部署全国省、市、县、乡规划的省市规划的编制工作的一个意见,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大概在8月份的时候,规划司还要召开一个全国的规划修编的部署会议,就是对省级以下规划的修编进行全力的部署,咱们规划修编跟省级规划修编要同步的进行,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同步。
第三个同步就是我们这次规划的编制,要和数据库的建设同步进行,土地整治的规划数据库和规划文本这个要同步开展,特别是要结合一张图工程的建设和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这个要同步开展,因为规划出来的时候,数据库就形成了,今后就是这个规划。
第四,还有一个同步,就是市县规划的编制试点和我们技术规范制定也要同步的开展,因为现在工作任务非常紧,就是马上要省、市、县要同步开展规范,我们现在也正在这个时期,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在制定。所以恐怕有些地方可能先行一步的,你可能就要开始编了,有关的技术规范都来不及出台,因为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六点,关于这次规划总体工作安排,要求8月底之前,下个月底之前各专题研究小组要提出专题研究报告,也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真正来讲就是6月底全面部署,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要拿出这个专题研究报告,9月份要完成专题报告的审定,形成全国规划的讨论稿,9月份要形成,要大体上提出全国规划的文本,10月底前要形成全国规划的征求意见稿,11月、12月是征求部门意见,明年3月底之前要形成送审稿,也就是说按照我们这个时间倒排的话,3月底前,要送审,所以这个时间是非常紧的。
总的来讲应该说这一轮的规划修编意义十分重大,需求也十分迫切,但是同样我们面临时间紧,任务重,要列入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需要我们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这也是我们这次开这个会议,邀请全国土地整理机构的人员,包括相关的一些行政部门的人一块来参与,来进行研讨,就是要发挥各地的参与规划编制的积极性,我们中心也就这个问题多次进行了研究,想每一个省市,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整理机构都要参与到整个规划的修编,作为全国规划修编的参与人员,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的参与人员,应该说这次会议,这次这个会议既是一次研讨会,同时也是一次工作的部署会,也是一次加强沟通,加强协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员都是参与本轮规划修编的工作的人员,包括咱们有关的专家,都是我们规划参与的人员,都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这两天的时间里面,时间很紧,能够充分的交流,深入的研讨,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我们共同完成好新一轮规划修编贡献我们的才智,所以借
这个机会我想就把我们规划整个修编一些背景情况和一些总体的考虑,下一步总体的考虑做一个介绍,供大家在讨论中参考。
我讲就这些,谢谢。巴特尔:
谢谢海洋主任,下面进行会议议程的第二项,请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全国整治规划修编组的副组长,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办公室主任郧文聚同志介绍规划修编专题设置总体的技术思路。郧文聚:
很高兴,刚才吴主任的讲话,他是对我们土地整理全系统的一个重要工作的动员,也是一个部署,这项工作,不知道同志们怎么理解,我觉得我们土地整理这个事业从成立那天起就期待着有这么样一个会议,今天我进到会场以后,感觉到我们会场的气氛很重,跟我的心情也结合起来了,我觉得就应该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吴主任要坐在这儿讲半天呢,我感觉我们这支队伍走到今天需要这么一个东西,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也谈一点我自己的感受,我们现在这个土地整治事业已经不是简单的耕地保护下边的一个小工作了,是国家正在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国家战略,同志们如果注意的话去年的三中全会就提了这么一个词,叫大力推进土地整治,这个任务是党中央提出来的,还不是国务院提出来的,是党中央的一个号召,所以我觉得这个任务应该站在国家战略层次来考虑。
那么我们全系统多少人呢?过去是1万人,前天知道是15000人,那么15000人的这支队伍来落实这个重大战略,任重道远,那么这次的规划跟上一轮规划还不一样,李宪文上一轮他是主要的起草人,这轮规划要动员大家上上下下,都上来,干什么呢?就是我们自己来研究怎么落实国家战略,担当起我们自己的责任,重要意义在这儿。所以今天这个形式比较庄严,我感觉确确实实有必要。我始终认为,战略有了,还需要规划去具体的描述这个战略,需要通过项目来实施这个规划,通过资金跟我们队伍方方面面去保障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在座的同志们,咱们今天和一些专家们也在这儿,我们应该都为这件事儿,能够推到今天这个地步我觉得感到自豪,这是我对吴主任刚才做的报告有一点想法。
下面我按照会议的要求,就分配我的任务讲一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这一次做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同志们要注意一个词儿,它没有专项两个词,就是不是全国土地整理专项规划,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这个规划跟总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实际上来讲就是突出了,不能说是长辈吧,把辈儿的辈分提高了,但是重要性给提高了,吴主任刚才谈到这个规划要报国务院批,这是部党组的一个决定,那么这个规划它的分量就可见不一般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需要在过程中间深入学习,在讨论吴主任报告的时间我们再去慢慢的体会,我是这么想的,之所以现在谈这个事儿,说明它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同时也有现实性,现实需求在这儿,前一阵时期我去党校,认真学习部党组,部专题会议的决定,我觉得部领导们重点在谈这个事儿。
我感觉到有三点,一点,它是落实两个最严格的需要,第二,它是城乡一体化,或者城乡统筹的需要,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的需要,当然,刚才吴主任讲了,我们上一轮规划重点是在讲占补平衡,是占补平衡,还没有谈到粮食安全的角度,如果再往深一点说,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我看部里面的部队还谈了一点事儿,就是整治我们生存环境的需要。所以来讲之所以摆这么高,可能有这么一些内容,当然我也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也跟同志们一样,这两天的时间集中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来体会部党组的决定,这是想跟同志们分享的一点。
那么这次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怎么编呢?我们这次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一个是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批准了两年了,两年多了,还有其他一些基础,刚才吴主任谈到了,我们的数据基础不一样了,我们的队伍基础不一样了,或者说技术基础不一样了,我们对国内外,我们的时间的基础,比国外学习的基础不一样了,所以说这轮规划编起来可能应该说能够上一些层次,那么真正来讲,我体会,从技术角度来看,这轮规划跟上轮规划相比,我们要做认真的深入的专题的研究,国家层面上要这么做,省的层面,甚至是市县的层面也要这么做,那么怎么去做专题设置呢?这是编制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里面的经验,也是我们这轮应该做的事儿。经报请部领导批准,原来的框架设计是六大专题,后来部领导给增加了两个,所以是6+2,是八大专题,八个专题,因为后面同志们还要做报告,我稍微往技术方面再带一带大家,第一个专题是2003到2010年全国土地整理规划的实施项目评价,这个评价国家要做,省级要做,下面也要做。这个怎么做?下午还有介绍,我们一块再讨论,这是第一个专题。
第二个专题是土地整治的潜力分析,两个方面,一,这个潜力不仅仅是讲增加耕地的潜力,更是讲提高等级,优化布局多方面的潜力,潜力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希望同志们能够把握,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潜力不仅讲的是土地整理或者叫农用地整理的潜力,也讲村庄整治的潜力,也讲土地开发的潜力,土地复垦潜力,所以我们这一次在设计专题的时候,全国规划专题的时候,这个潜力专题是分成了四个子专题,同时要求内涵做了一个深化。请同志们下面单独介绍的时候希望大家注意一点,去体会咱们共同来研究,这是第二个专题。第二个专题分成四个小专题,是6+2,还要加一个3,已经是11个专题了,所以说下午要听的是11个专题的介绍。
第三,是重大战略研究,或者叫土地整治战略研究这个专题,战略研究,当然是一些重大问题,研究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这样的工作,那么这个战略研究也包含着几个重要的内涵,我也点一点,这个战略不仅仅是增加耕地面积,补充耕地里面的战略,当然这是一个任务,但是更重要的是着眼宏观,就是面向未来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在这个推进条件下我们土地整治怎么办,所以这次专门请了发改委的,小城镇中心的,会跟我们一块研讨这个课题,就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条件下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哪些要求,我们要研究,同时光说城镇不行,城乡一体化同样是,新农村建设也是,这里面落实两个最严格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所以这个战略研究,吴主任说过,是在研究其他国家战略推进条件下我们这个国家战略如何推进的问题,所以这个战略研究不是一般的战略研究,是平行的研究,吴主任也谈到了,我们还要认真学习咱们是国家定的那个战略,是国务院领导部署的国土资源战略研究,我们来思考,如果这个问题思考不清楚,我想区域土地整治的战略很难想象,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也希望同志们认真的去思考。
第四,是研究抓手的问题,就是重大工程怎么样布局,或者更往前面说一点,重大工程应该怎么设计,怎么提出,怎么设计,怎么布局,怎么实施,要把这个抓手做好,重大工程,上一轮规划,鹿部长说是一个创造,那么现在看来重大工程应该说,在这几年实践中间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最新的是搞示范省建设,搞重大工程,财政部,包括国务院领导非常在意这个事儿,我记得是三峡育土培肥这个工程,温家宝总理连续批示了四次,我们土地整理工作里面就这一个重大工程总理批过四回,这是罕见的,这也可见土地整治工作它的重大意义,如果你这个重大工程考虑明白了,考虑好了,那确实是意义重大的。鄱阳湖那个重大工程还是很有意思的。还有云南的,确实意义很重大,但是这个小本子,发给同志们这个纲要,这个小本子里面已经讲了七大工程,这是国务院批过的,我们这个规划要落实它,细化它,同时我们要考虑研究再提出一些。当然重大工程是不够的,现在已经又出现了新的思想,就是示范省的建设,示范省的建设应该怎么考虑。
第五个专题,叫效益分析,就是土地整治的,应该讲投资效益,既有投资,也有效益,一个分析。把投资跟效益要做研究,这是第五个,这个我不细讲了。
第六个专题,实际上是重大政策研究,就是实施保障与措施,重大政策研究,就是要实现战略、目标、任务,你在重大政策方面应该怎么样考虑,保障措施这方面,保障措施我认
为重大政策,如果你泛泛而谈肯定不行,是重大政策,就一些重大的关键政策,经过实践检验,可以推出来的政策,要往这里面去摆。
这是六大专题,这是报部务会的时候的六大专题,部长提出来要设置一个信息化,在编制过程中间怎么样运用现代技术的问题,将来规划编完以后,推进过程中间怎么样用信息化的问题,将来你这个土地整治每一个点位的变化,都要落到一张图上去,所以说这一次的信息化建设,从一开始就要做总体设计,服务于我们的规划编制工作,服务于将来规划的实施,这是第七个专题。
第八个专题,是环境影响评价,这个事儿也确实很重大,前些日子去发改委开会,研究西部开发的问题,环保部提出了一个问题,对规划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当然现在没有办法,没有标准,这个工作要做,好在我们应该学习的就是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给我们做出榜样了,我们参照那个来执行,具体怎么做,这一块也会介绍。
这是八大专题。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方面,前面是怎么样去理解吴主任的讲话,第二个是讲专题设置。
第三,我再说一点我自己想到的,觉得有必要跟同志们交流的一些想法,这个说的零碎一点,我们搞土地整治工作,为什么?后来我想了很长时间,想了想,最后归结成一句话,就叫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是提高的问题,不是保护的问题,是提高的问题,为什么这么来理解呢?
我从耕地的角度出发,耕地面积你现在要增加它,看来难度是比较大的,但是改善这个耕地的要素,完全可以进一步提高它的保障能力,我让我们土地评价处程处长查过资料,国际上在短短的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内,它的资源保障能力翻番的例子很多,保障上去了,有科技的问题,但是主要是投入的问题,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把成本降下来也是一个好事儿,所以说我们耕地资源的建设,耕地的保护与建设,现在看来,如果要提高它的保障能力,关键的一条,就是投入,而且我们现在这个投入,我们现在搞很多政策,这两年好像大家都没人说了,我估计早晚人家会找我们算帐,看来还是要搞土地整治,这样才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搞土地整治,我们搞土地整治里面,提高它的支撑能力是一个方面,另外优化布局,优化结构,甚至来讲这是最主要的,这个思想,我是听了董司长,开节地的一个青年专家论坛,他谈的观点,他说最大的潜力,增加耕地的潜力,在促进结构调整,最大的节地政策就在这儿,这里面不光是讲耕地了,所以我想我们搞土地整治这个规划核心是要抓着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这个保障能力不能够仅仅从增加耕地,部长发展用地入手,还应该做系统的考虑,整体的考虑,或者更深的考虑才行,这是我谈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就是保障什么,我想我们土地整治这个事业产生的那天起,是为了实现占补平衡总量平衡,所以说能够补充耕地,能够增加耕地这个事儿,保红线这个事儿,还是我们的第一责任,第一任务,这个帐一定要算,第二,是保经济增长,我们土地整治的一个保经济增长,这方面怎么去谈,第三,对于生存环境的改善我们能做一些什么,要去思考,当然我觉得现在这一轮要想谋划好,我自己感觉到有一点难,就是环境整治什么,我觉得有一点难,因为资料也不一定具备,技术上也不一定具备,所以这个难一点。但是有一条任务,第四个任务是一定要考虑的,就是我们这一轮里面和谐发展,就是我们土地整治的工作实际上跟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维护好群众利益,怎么样维护好群众利益,讲原则的时候谈到了要确保公众参与,要公开透明等等,我觉得这个问题上不是一个泛泛的原则问题,不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一定要琢磨好怎么去落实,我们这轮怎么办,人家国外搞得好的都搞理事会,反正得摆平,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们一个重大政策要考虑,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方面我想说一下,就是对这轮规划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的总的结构上是怎么考虑的,因为这个考虑的不成熟,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我自己的想法,点点要点,我是这么想的,将来出的那个规划首先一部分是要谈一谈形式,第二部分要明确规划期的土地整治目标任务,第三,要论证一下农用地整理,或者叫农用地整治,第四,要谈一谈村庄整治,第五,就是市地的整治,我上台湾去了一趟,印象很深,农用地,农村社区,市地,我们在市地这里面无所作为,但是这是应该考虑的问题,第六,部里面已经推了两年多了,叫全域土地整治,就是我们的土地整治工作不能够叫什么不动工面积,应该是全域的,整体推进,全面的考虑,把全域土地整治这个问题也要说一说。第七,讲区域统筹,不同区域的土地整治怎么办,区域统筹,第八,讲重大工程,第九,讲重大政策,实际上就是实施保障。
我目前的思考是这么一个考虑,咱们这个会上也请同志们,尤其是在座的专家们,对这个提出建议,争取把这个结构考虑考虑。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巴特尔:
按照会议议程,考虑到这次全国土地规划几十年这一次,非常重要,所以有必要请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巴特尔:
按照大会的议程,现在是第四个议程,是地方典型发言。
那么我们各省根据工作情况经有一些省份已经开展了这次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期研究和编制的工作,那么我们这一次大会选定有六个省来介绍一下省里面开展这项工作的具体情况。每个省发言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首先请广西做典型发言,发言席在这儿。
代表广西发言的是广西整理中心总工程师旭原女士。旭原: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们,上午!
首先感谢部中心对广西各项工作多年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非常感谢湖北、湖南、四川、江西、江苏,还有安徽、河南等省份给予我们的业务支持和帮助,那么在全国各地正在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时期,国土资源部决定开展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的修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及时,当前我区正在有序的推进省一级的土地整治规划的修编工作,在开展整治规划的修编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惑和急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难题,希望能通过这次研讨会跟部中心的领导以及各位与会代表汇报、交流和学习,能够进一步的明确思路,更好的推进我区整治规划的修编工作。
下面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向大家汇报我区的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的一些基本情况。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广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的一个基本情况,2001年以来,我区各级国土部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关于土地整治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2001到2010年的,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总体目标,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工程和项目,我区上一轮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总体目标的情况,是这样的,上一轮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给广西下达的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任务是在2001年到2010年,补充耕地是7.4万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是5.22万公顷,土地复垦是0.66万公顷,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是1.52万公顷,我区当时根据总规综合考虑后备资源的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开发整理客观的要求,确定的广西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到2010年的目标任务当时确定的是全区的话,土地开发整理实施的总面积是129.59,补充耕地是8.48万公顷,其中通过整理增加耕地是3.97,通过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增加的耕地是0.25万公顷,土地复垦增加的耕地是0.66万,未利用是5.14万公顷,这个指标对应全国的指标还是有一定的区
别的,因为这个是出在先的。
广西的规划是出在先的。当时确定了我区开发整理的五个重点区域,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情况,我区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从01年以来,整体来说,广西的土地整治工作进展相对顺利,截止到09年12月31号全区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总面积是28.7万公顷,其中土地整理是17.8万公顷,土地复垦是0.54万公顷,未利用地开发是10.37万公顷,在规划实施年期,全区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的耕地是12.1万公顷,超额完成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任务,达到3.62万公顷,那么其中通过土地整理增加的耕地是3.05万公顷,整理的目标对应规划的目标还有0.92万公顷的缺口没有完成。
那么土地复垦增加的耕地是0.44万公顷,尚有0.22万公顷缺口,土地开发增加的耕地面积是8.6亿万公顷,已经超出上一轮规划的目标是5.11万公顷,从这个规划实施年期看,我区共实施了441个土地整理的项目,2646个土地开发项目,49个土地复垦项目,总投资额达到57.04亿元,国家投入的新增项目是0.53,我区土地整治受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09年的时候,自治区政府批准下发了广西推进整治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全域规划、设计和整体推进的思路,明确要求要统筹协调各类投资项目和金融资金,按照整村推进的思路,在09年的时候我区分别下达了基础设施土地开发整理,还有整村推进,以及200高速公路沿线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建设任务,共建设的项目174个,总投资是31.06亿,这是去年的。
那么今年我区又下达了整村推进项目是18个,建设规模是4.58万公顷,计划投资17.19亿,这个刚刚立项了,总体成效,2001年以来通过实施土地整治的项目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成效,一个刚才也谈到了,一方面是增加了有效的耕地面积,全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是12.1万公顷,连续十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第二,它还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第三,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通过村庄的一些基础设施的整治,也得到了一些更新,也改善了农民生活的环境,第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农民也取得了一定的收入,第五,也强化了基层组织的建设,通过参与项目,基层的干部和农民能够了解政策,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村干部的一些素质。
那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这个主要是对上一轮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在执行中回顾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就是规划的整体调控作用不明显,约束力不强,由于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相对落后,规划目标的设定存在一些偏差,在规划实施时,土地开发整理面临的形式和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照上一轮的规划确定的目标执行,其次由于缺乏和与计划的挂钩,计划与项目计划挂钩的机制使得规划的目标最终无法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实施中,另外上一轮我区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没有任何部门批准,这也是规划执行力不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本轮规划由谁来发布实施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第二,规划实施的配套政策的制度不完善,对广西而言,土地整治规划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处于一个初期发展的时期,政策法规和体制都不够完善,而土地整治又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承包的土地的权属调整,涉及到巨额资金的投入,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多个部门,多个专业,那么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制度给予保障,特别是从2008年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权限下放到市县一级以后,对项目实施的监管能力逐渐的弱化,使规划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由于过去只重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那么从规划实施以来,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人,只重视土地开发补充耕地的工作,因此,土地开发从刚才大家汇报的情况看,土地开发远远超过规划确定的目标,但是农村的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没有专项资金的安排,也没有相对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和措施采取,那么在实施的时候难度非常大,那么地方政府也缺乏这个源动力,最后也导致了规划的目标没有按期的实现。
第三,就是规划的目标过于单一,上一轮的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设定的目标任务包括了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实施面积和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在实施过程中,各地也往往只关注耕地占补平衡,围绕增加耕地面积这个单一的一个目标来开展土地整治,而忽视了提高耕地的质量,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产生态环境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目标。那么也更谈不上保障资源的能力,也未能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整治的多元化的要求,因此,未能真正体现土地整治的综合社会性的效益。
第四,是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实施难度大,我区在上一轮的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是实施的规模是要达到1.2万公顷,增加耕地0.25万公顷,但是由于缺乏村镇级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的建设规划的引导,缺乏资金的支持和政策保障,那么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或者说我们本部门也其实一直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也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所以这个农村的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整体是没有实现的。
第二个想汇报一下新一轮的总规确定的,对广西确定的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以及开展土地工程重大布局,根据广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到2020年的规划要求,到2010年和2020年的时候,我区需要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是要达到18万亩和46万亩,通过土地开发要补充的耕地达到36万亩和92万亩,复垦需要达到6万亩和16万亩。那么也明确了我区土地整理的重点区域是在贵东南的平原盆地,沿海平原的开地等等,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易实施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农田的综合整治工程,有色金属建材和煤炭基地的土地复垦工程,还有交通、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临时用地和土地复垦的重大工程。
第三个部分是我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情况,简要汇报一下规划的编制的一个背景,从2008年部里面下发08176号文,要求修订专项规划,统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实施起,我区在全国尚未部署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情况下,主动开展了规划编制的筹划的工作,同时也根据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土地整治的一个新形势的需要,逐步在理顺土地整治的体制和机制,也为了使土地整治工作真正能够有一个质的飞跃,科学的有序的开展土地整治工作那么我们认为必须要加快全区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所以在2009年2月份的时候,厅里面委托我们中心承担了专项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编制,因为他们当时还一直在谈专项规划的东西,我们中心根据厅里面的部署,首先我们编制了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案,这个工作方案在里面已经明确了专项规划的目标、任务、技术思路、路线和工作进度的安排等内容,并且在去年12月底经过厅里面的印发,整个规划编制工作等于正式启动。
那么目前进展情况一方面部中心组建了一个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工作专班,另外一方面申请落实了前期启动的经费,积极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为了摸清广西土地整治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潜力,给规划编制提供一个理论支撑,我们中心设定了五个专题的研究,厅里面批准了,我们的五个专题分别,一个是对上一轮规划的实施评价,第二,是广西土地整治的潜力研究,第三,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研究,第四,对广西土地整治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的战略研究和广西土地整治景观、生态的研究,五个专题的研究。
那么在启动新一轮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由于全国没有统一部署,规划编制,也还没有颁布新一轮的省一级规划编制的一些技术规程,那么在规划编制工作的难度比较大,为了高质量完成的话,我们在专题研究上,采取了一种选择了个别的有规划编制经验,熟悉广西情况的技术协作单位,协作开展,那么到目前为止,通过半年的努力,我们克服了资料收集的困难,缺乏技术指导和经验借鉴等困难,截止到7月份已经初步完成了五个专题的初稿,现在正在中心组织第二轮的审查。那么同步的话,在开展专题研究的时候,我们也开展了广西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的研究,以便下一步开展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技术依据,目前也完成了初稿。
第三,想谈一下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工作体会,总结我区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的工作经验,其实也谈不到经验,因为刚刚也是开始,只是一个前期研究的阶段,有几点心得体会,一个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因为土地整治规划它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都非常强的一
项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很大,那么如果想有序的能够组织开展规划编制的话,就必须要在省一级和国土部门的层面成立规划编制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组织协调,加强对规划编制的技术指导和成果的审核,确保规划的编制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和规划成果的质量。
第二,我们认为要合理的设置前期研究的专题,我们区设立了这五个专题的话,都是基于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我们认为基本的要求来开展的,原来我们提出是九个专题,后来经过厅里面审查之后,批准了是五个专题。那么我们这里面提出来一个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研究,那么这里面我们主要是想通过围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的资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在充分分析农村发展、居民点的土地利用现状,整治潜力基础上,想通过研究提出积极又稳妥的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主要的方向,整治的重点内容,还有整治的类型、模式和重点区域和保障措施,同时也想探索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综合整治的,农村综合整治的类型、模式和分类指导、政策。
那么景观生态的研究,是基于考虑广西的土地生态气候比较脆弱,那么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问题严重的现状,想通过分析各类问题产生的一些机理和当前的状况研究广西土地整治对区域土地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的影响提出保护和建设土地生态景观的规划目标,建设重点和整治模式。
第三个体会,要重视前期的调查和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前期调查它是开展规划编制的一个基础,那么在开展前期调查的时候,就需要广泛的收集上一轮规划以及实施的相关的基础的资料和数据,对土地整治的现状和上一轮的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为本次的规划和编制能够提供一些依据和支撑。那么我们中心也通过了多种方式,这个过程是最艰难的,我们感觉到整个研究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当时收集资料对我们来说感受是最艰难的一个工作,那么这个由于涉及到太多的部门,那么我们也通过采取多种方式与相关的厅局,还有厅里面的相关的处室和相关的直属机关的联系沟通,收集资料,也通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开展了实地的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四,就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感觉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个是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首先就是由于各省的规划编制的进度不一,可能进展较快的省份有可能已经完成了规划的编制,但是进度较慢的话尚未开展编制工作,我们觉得其实走在先,走在后,可能都不利于国土部的整体的工作部署安排。第二,是缺乏统一的技术要求,在本轮规划中,土地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含义,那么这对本轮的规划编制的话必然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但是相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技术要求,因此,急需要国家出台一个统一的技术规程,明确编制的要求,使各省规划编制工作从一开始就能够规范的进行,少走弯路。
第二,就是规划主管部门对土地整治工作重视不够,那么我们区从启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至今,由于现在全国都在同步启动五级的土地利用总规的编制,那么这一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再加上对上一级的规划部门,对土地整治工作不是特别重视,所以它对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可能认识也是不够的,那么也没有能有一些层面吧,就是没有及时的协调处理规划编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一些技术的指导。比如我们感觉到基础资料收集的过程中,由于二调的数据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批准,然后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协调不够,收集工作就遇到了一定的阻力,那么整个影响规划编制工作进度来说,我们觉得除了土地整治作为一个综合整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以外,应该说就是二调的数据以及各级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落实,还有在乡镇规划的推进的缓慢,那么这个可能是影响我们整体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进程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第三,就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土地整治目标,未经调研就直接下达,难以保障
有效的实施,大家如果看各省的总规,可能各省确定总规里面的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的时候也许是经过一些充分的调研论证的,那么我们从广西来看,当时在总规的前期研究就没有把土地整治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那么在下达土地整治目标任务的时候,它也没有真正考虑到现状的潜力问题,以及新一轮土地整治的新形势的一些要求,所以只考虑了上位的规划目标落实和现状的一些潜力,那么06年它的基数是05年的一个基数,所以未经充分的调研就下达分解了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这有可能在我们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出入,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很早在提出要编制规划的时候,跟厅里面也做了一个汇报。
第四,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意见与建议。
第一,是对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一个建议,部省联动,共同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的修编工作,那么作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这个规划编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话,涉及到这么多的专业和部门,又需要收集分析大量的基础数据进行大量的专题研究,那么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就必须要有部里面牵头组织,各省国土部门紧密的配合,那么建议国土部专门召开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任务布置会,那么要求各省的市区国土部门的分管领导参加会议,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职责分工,加强组织协调,确保规划修编工作承担单位能够顺利开展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专题研究等工作,加快规划修编的工作进度。
第二,完善配套政策的法规,为规划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机制,那么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目的是在于实施,那么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的关键在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当前由于没有系统规范的政策法规的支撑,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各地在土地整治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出台了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建设标准等政策和规范,为了完善土地整治配套政策法规提供良好的基础,那么建议国土部要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整治研究的力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的立法进程。
第三,切实开展前期研究工作,为科学合理确定规划目标、任务提供依据,当前我们也觉得城乡的差距进一步的扩大,三农的问题凸显,那么保障经济发展和保障耕地红线的话,这两个问题,两个难题需要破题,土地整治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面临的形势和以往不同,所以我们在开展本轮规划编制前,我们认为必须要有一个时间的保障,要充分开展前期的一个调研工作,摸清土地整治面临的一个形势,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本轮规划目标、任务正确定位提供一个依据,那么现在看这个时间的安排,可能新一轮的规划又难以避免到匆忙上阵的局面,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无奈的一个结果,建议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的话,就是建议部中心和各个省的部门,可能要加强对成果的一个把关。
所以这是我们的几个切身体会,因为现在如果各个协作单位,他缺乏一个实践的一个经验,所以他编制的东西更多的只是一个理论上的一些探索,那么它很难跟实践结合,所以我们在组织,就是说跟协作单位合作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中心投入的精力非常多,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我们还要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所以对承诺几议起稿。
第四,加强实施保障措施的一个专题研究,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依据,建议部中心在总结和评价上轮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从全局考虑,重点研究如何在技术制度层面保障本轮规划的顺利编制和实施,那么同时在技术层面要加强对二调成果的应用和建立规划数据库等方面内容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在政策层面上,出台相应的制度,以便从根本上能够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要实施的综合整治,从项目的组织管理,统筹推进,以及质量监控方面都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只能靠政策制度来统一步伐,统一认识,所以我们也觉得这个政策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原先设定的专题里面也有这个专题,但是后面厅里面觉得没有必要,所以就把这个取消掉了。那么同时也建议部里面在本次规划修编中重点研究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地方大力推进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的整理,确保耕
地补充任务的落实以及保障能力的提高。
第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规划动态的报道制度,建议部中心能建立动态报道制度,定期刊登国家下发规划编制的各项政策文件,报道国家和各省规划编制的最新进展情况,特别是对先进的省份进行宣传和报道,使各省在编制规划过程当中能够充分了解国家的相关规定,交流工作经验,以利于规划编制总体水平的提高。对省市县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建议,我就简单谈这些。
一个就是建议要进行一个周密部署,尽快开展省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我们也觉得这个省市县其实这三级规划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互相衔接的,就是上位规划控制下位规划,让下位规划又是上位规划的落实和补充,按照部中心确定的省市县同步的开展,这个思路,我们也觉得是特别好,那么也希望部里面能够尽快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和安排省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
第二,谈到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全面铺开,这个在市县整治编制规划当中可能是一个新的问题,可能还是要先行一些试点,总结一些经验以后,再全面的铺开。
第三,建议要制定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技术规程,如果没有一个统一规程的规范,各地规划编制的规范是五花八门,采取的技术手段,包含的内容都不一,不利于规划统一的管理和实施,所以建议国家层面尽快研究出台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技术规程。这个总规编制过程中其实已经遇到很多问题了,这个规程下发,各省已经开展了总规的编制,所以后期又要进行修改,所以也是花了很多时间。
规划本身不是一个新东西,但是整治的规划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作为一个后经济和技术方面都作为一个后发达的省份,借此机会也恳请部中心,各位专家以及各省、区、市、中心到广西传经送宝,建议时间有限,我发言到此,谢谢大家!巴特尔:
谢谢旭原,讲的很好,严重超时,下不为例。
下面是湖南,陈刚讲。陈刚: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我们湖南的有关情况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因为工作做的不多,可能我们有一些想法没有跟上思路,我汇报的是五个内容,一个是介绍一下我省土地整治与实现全面转型,我介绍两个内容,第一,土地开发整理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与老百姓的要求存在着差异,土地开发整理将补充耕地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上投资的范围和投资强度的限制,使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无法系统解决,第二个问题,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对项目的实施缺乏热情,我们项目的布局和安排没有系统考虑地方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农业产业的实际需要。项目的后期效益,只是改善了农村农民的耕作条件,没有根本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项目区无法作为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这么一个情况下,县政府的热情也不是很高。第三个问题,社会关注度进一步加大,土地整治是目前最大的涉农资金,是国家对农村建设的重视,也是一些小问题的负面影响会放大,工作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因此在这种三个方面的,我们内外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二,土地整治是土地开发整理发展的新阶段,为破解资源瓶颈,统筹城乡发展,针对土地整理发展面临的瓶颈,我们经过长期的调研和论证,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把土地开发整理提升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我们省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工作是丰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政府主导,国土搭台,实现土地整治与土地成果经营权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有效结合国内涉农资金,推进我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思路,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土地综合整治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基础上,有几个方面的提升,第一个是实现由单一的土地整理向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是由国土资源部门一家投入向政府牵头多部门及社会资金共同投入转变,最后
是实现增加耕地,改善耕地质量的单一目标向增加耕地提高人均生活生产能力,推进生产整治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改善人均环境,完善现代农业筹建,人民增收等多目标专项,这个我们是认为土地综合整治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一个丰富的内涵。
第二,营造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我们省营造了一个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经过省委常委会讨论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责任职责,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管理办法,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到了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的考核范围,考核结果报组织部门与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的考评挂钩,在我们工作意见里面就把我们土地整治规划作为了我们的一个目标任务,这是我们去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来这个意见。
第三,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技术和行业管理体系,我省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规范,项目建设标准,项目实施管理规范等八个建设标准,涵盖了项目立项,验收等等的工作,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质量,为加强行业内部管理,我们研究制定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招投标代理机构等备案管理制度和诚信考核的办法,规范了行业示范建设,完善了中介机构队伍行业管理,对项目设计、监理、招投标和施工等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见证,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项目实施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我们这个监控系统是我们国土和财政两家一起共同开发的。
第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开展,2009年我省组织实施35个省以上的投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作为湖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在项目总规模是1.64万公顷,省以上投资的资金是7个多亿,地方资金是4个亿,社会投资0.5个亿,实施的效果来看,项目建设普遍是有质的提高,综合整治效益明显,各地不断出现了一些好的做法和一些效果,特别是突出的项目,我省土地综合整治变为政府行为,从解决局部问题到系统全面解决问题,对农村发展,这么一个转变的阶段,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内涵还在不断的发展,建设用地和城市促进整治也将逐渐纳入土地综合整治的范畴,在这一项规划编制当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整治已经实现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转型的新形势。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我省已充分认识到本轮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第一,对土地整治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上一轮规划主要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当时规划的作用和定位不是特别具体,编制过程中没有全面吸纳耕地保护部门和土地整理机构的意见,规划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把整体规划有关的数据和指标进行了分解,并没有重点就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分析,规划的操作性不强,规划实施后对土地整治活动的指导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本轮规划,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引导土地整治更加良性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土地整治意见当中,明确要求我们2010年,要求完成土地整治规划,本来我们是5月份准备开始做这个工作的,后来我们停了下来。
本轮规划的作用将会更强,本轮规划和上一轮规划比较有丰富的内涵,要有更丰富的内涵,规划本身当初的作用将会更强,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划设计的内容将扩大,规划内容是以国土部门主管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增减挂钩为主,但是如果片面的将会涉及到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发展布局和农村交通发展,农村水利发展等内容需要其他各部门多层次的意见,第二,针对的问题更加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整治将面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的分散居民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社会资金向农村和农业投入等新情况,土地整治的作用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到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第三,规划的操作性大幅度提高,原有的规划是停留在墙在挂挂,没有把规划真正用起来,随着国内资源很多和项目安排的正规化,规划将成为项目布局和资源引导的一个主要工具和手段。我们规划要作为我们湖南省项目布局和资源引导的一个主要的工具和手段,这是我们省认识到本轮规划的重要性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问题,就是我省市规划编制的准备情况,根据我省土地整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我省自2009年开始考虑本轮规划编制的事情,在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省级规划,政府我们是已经安排了200万的前期工作经费,由省土地整理开发中心,这个工作我们目前已经制定了全省的规划编制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我们准备的情况,第一,就是确定了规划编制的思路,紧紧围绕这个要求,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合作,科学决策,统筹协调,农村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引导资金,搭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平台,确定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及相关政策措施,这是一个我们的规划编制的思路,第二,规划编制的工作组织,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湖南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土地整治工作的副组长,耕地保护区的,土地整理中心等职能部门和单位领导为成员,我们省土地整理中心负责技术和事务性的工作外,还为市县两级整治规划提出技术指导,针对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为市县两级规划的成果进行审查。
这个事情我们省中心的要求,省一级的规划必须是我们这一省自己组织队伍来做这个事,具体负责由我们项目组委会负责,至于县里面我们也要求,县的人员要参与整个编制全过程,要对这个规划成果每一个内容都应该要熟悉,特别是与技术单位合作的时候,对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制定的话,必须要这些人参加。规划编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进行专题研究和试点工作,第二阶段总结在第一阶段的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全省的规划编制要求和各项指标全面铺开,在试点的基础上,确定相关指标,规划编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由市县根据技术指南编制规划,落实补充耕地增减挂钩等各项指标,第二个就是我们的编制的工作组织的情况。
第三,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土地二次详调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整理潜力,根据地方发展的需要,对土地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布局。我省省级规划目前已进行的专题研究,我们定的是5个,部里面是11个,我们也是包括了几个,第一,上一轮规划实施的评价,第二,土地整治战略性研究,第三,土地整治潜力和后备资源评价研究,第四,土地整治规划体系与实施保障研究,第五,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平台研究,我们确定了五个专题。
第四,规划中关于重大工作的安排,我省根据地形特点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土地整治工作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在本轮规划当中提出我省安排进行两个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建设,我省南部的丘陵地区后备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我们在当地依托即将上马的水库,大型水库枢纽工程进行以开发为主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这是第一个重大工程,第二,就是我省耕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的重要区域,我们提出了千万亩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分为三级实施,2001年至2020年规划实施第一期和第二期,其中第一期建设规模为309万亩,总投资约65个亿,实施时期是2001年至2015年,第二期建设规模是400万亩,计划于2016年至2020年实施,这是重大工程的问题,这是我要汇报的我们规划的一些准备工作。
第四,我省本轮规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我省前期开展的一些工作和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本轮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有,第一,规划的层级问题,上一轮规划是上下一般粗,这一轮规划更加有针对性,需要明确每一个层级规划的重点,我们认为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国家和省级的层次,主要解决政策调控和区域性的问题,针对于宏观,这两级规划以整体规划为基础,提出省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土地整治和主要的规划目标,也就是政策和指标,根据土地利用的特征,确定各大区域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和内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安排和布局,一个是国家和省级的,第二,是市级规划,属于在空间上对省级规划确定的目标进一步落实,明确土地整治的平均分布,统筹引导,土地整治国土资源和资金在空间上的配置,明确区域整治的类型和特点。
第三个层级是县级规划,在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全面摸查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的县乡两级政府的发展思路,明确项目实施的范围和主要内容,在空间上进行具体落实,并提出初步的安排时序。这是一个,关于层级的问题。
第二,关于规划项目的问题,上一轮规划之所以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其实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规划的效益问题没有解决,在整体规划编制中,因为关系到用地指标和用地空间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的认识,而对于专项目标是否能够完成,几乎没有人去关系,我们认为这一轮规划在编制阶段就应该把增强规划的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省级规划需要作为项目资金统筹安排的一个主要依据,市级规划需要成为项目安排和布局的一个主要的依据,而对于县级规划,项目安排必须满足规划的时间和空间的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项目安排时要进行严格的合格性审查。
第三,规划的衔接问题,专项规划编制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合理落实到整体规划的相关指标,是否与上下规划进行了很好的衔接,是否与同区域的规划进行了衔接,这个衔接的问题有几个,一个是与整体规划的衔接,首先整体规划相关指标来看,需要把不同层级的指标进行整体落实,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整体落实问题省市县的控制应该有所侧重,层级越低的规划,操作性越强,提出的目标也应该越具体,第二个问题是时序上的衔接,整体规划的期限是2006年至2020年,我们的整治规划的期限是2011年至2020年,经过规划近期实施是否需要论证原来的规划指标,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后才能落实和衔接,而且整治规划应该采取的是二次调查数据,如何进行规划基数的衔接,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点考虑如何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衔接,如何跟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衔接,如如何跟农村交通树立等等进行衔接。
第三个衔接的问题,与项目建设规划进行衔接,我省已经要求所有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都编制综合整治规划,以项目设计的一个或者多个全域为规划范围,项目建设的有关部门进行编制,并通过政府审批后实施,因此,县级整治规划必须考虑后续综合整治,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需要,提前进行谋划和衔接。这是汇报的第四个问题。
第五个问题关于本轮规划编制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开展省市县的编制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四点不成熟的建议,第一点关于规划编制的组织,高效的组织对规划编制的工作至关重要,规划编制时间尽可能的缩短,应该要求明年年底能够全面完成。第一,部里面应该下发一个专门的通知,对该项工作进行系统布局,要求各级行政部门把该项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否则行政领导不重视,特别是工作经费没有办法解决,推进就很难。第二,土地整理机构应该全面负责整治规划的技术性和思路性的工作,不要完全把技术工作,把这个工作交给科研院所,这个我们认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该说全方位的参与到规划的编制工作,如果交给科研院所的也要全过程的有专门的人员,专门的力量来参与这个事。第二,关于规划的审批程序问题,我们建议规划通过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对规划成果进行备案,比如说市级规划审查之后,再由市级国土资源部门批准,这样的审批程序效率会比较高,成果也比较好控制。
第三,关于各级规划的调控指标和重点内容,建议在试点阶段就这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和调研各级规划的调控指标,应该有所差别,反映各级工作的实际需要,要比较好把握和操作,应该对各级规划针对的问题有一个概念性的指导意见,这样工作起来才有针对性。不一定要去详细的编制规程,因为各地的情况差异很大,规程做的不好,反而会制约一些好的尝试和创新。
第四,关于规划的研究专题的问题,应该尽快明确规划的研究专题,最好是采取规定专题和自行专题的模式进行研究,规定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研究,各地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选择关键的问题进行研究。
以上是我省关于本次编制规划的一些看法,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巴特尔:
谢谢陈刚。下面请海南省做典型发言。海南省: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下面我代表海南省土地整理中心,从五个方面向各位汇报一下我省土地整治规划的修编情况,第一,是上一轮开发整理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2001年以来,我们省已经批准实施项目是106个,总投资10.13亿,总建设规模5.4万公顷,补充耕地0.74万公顷,其中利用新增费实施的是87个,投资8.7亿元,补充耕地0.32万公顷,新增耕地率达到8%,耕地开垦资金实施19个亿,投资1.42亿元,新增耕地达到58%,一大批项目的实施为我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确保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
主要是省级以上的项目,省级以下的项目,市县推动主要是补充耕地的开发项目,补充耕地的规模大概在0.4万公顷,全国规划,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安排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目标11.6万公顷,其中土地整理是0.6万公顷,土地开发0.8万公顷,从我省省级以上,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补充耕地规模达到了目标任务的46.3%,通过整理补充耕地达到目标的53%,通过土地开发达到了52%,如果加上市县级的应该是已经全面完成了土地开发的任务,省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成为我省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国家的规划里面,也在指导我省土地开发整理科学布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轮规划里面明确了我省土地整理的重点区域是沿海海地平原地区,我们统计省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一半以上都落实在了这个区域。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我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应该说十年来,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重心由开始的单纯追求新增耕地数量,逐步转变为新增耕地,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并重,并逐步转向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全省的省级市县级的土地开发初步建成,成效不断显现,受到的各界群众的普遍欢迎。这个成效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改造中低产权,促进了农民的增收,第二,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有效改善农村的面貌,第三,项目实施也经受住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肯定,财政部委托的评审中心,国土资源中心的专项检查,以及国家审计署对长达半年的专项审计,第一次的审查、审计结果都认为,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管理规范,实施成效显著,为有效开发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个方面是在规划实施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总结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规划的权威性还有待提高,由于原来编制的规划仅仅由国土部门编制并公布实施,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涉及到多部门,特别是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的协调,规划实施中有时存在有项目无资金,或者有资金但落不了地的现象,有些项目与其他的部门冲突,而无法实施。第二,是规划实施中资金投入有缺口,就海南省而言,当时规划测算十年应该投入26亿元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到目前为止我省省级总投入才10亿元,仅占规划测算的38.5%,第三,是规划当中原来设定的土地复垦补充耕地的目标较难实现,虽然我省复垦补充耕地的潜力比较大,但是由于复垦的投入较大,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暂时难以通过土地复垦项目补充耕地,采矿区的复垦,也是投资较少的林地或者园地。第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还存在行业管理约束机制还不太完善,支撑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另外我们感觉我们整理的项目做了不少,但是我们实施支撑能力更加需要加强,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省由原来每年一个亿左右的投入,现在是每年四个亿左右的投入,一下子我们的支撑能力就感觉到手忙脚乱,所以这一块我觉得在我们规划的政策实施保障这一块,可能还需要着重强化一下。
第四,现在我省的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修编的情况,我省2009年9月就启动了省级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细化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规划重心仍旧是土地开发整理,采取了省厅组织,处室协作,规划修编当中要听取专家和基层管理者的意见,前期专题研究,数据库建立等等,增减挂钩潜力分析,重大工程研究,实施保障措施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题,目前部分专题研究成果已经完成,规划方案初稿正在编制。下一步我们根据部署和指导意见完善规划内容,按时我省的规划修编工作。
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当中,确定了我省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的一些目标,明确到2020年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37万,其中土地整理补充耕地26万亩,土地开发补充耕地10万亩,土地复垦补充1万亩,要求高标准建设基本农田225万亩,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列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六大战略目标,要求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冬季菜篮子基地建设,热带水果基地建设等等,因此,我省在新的一轮省级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当中,划分为三大整治区域,以北部平原为主的中冀菜篮子基地整治区,以西部为主的热带水果的基地整治区等等,并且拟定开展海南热带现代特色农业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计划在十年内整治700万亩土地,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有利于国家热带基地的建设。
最后我就本次规划修编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一个是在规划修编当中建立上下结合,左右互动的工作机制,刚才我们部中心吴海洋主任也在规划修编当中强调了这一点,建议在制定规划管理政策,确定土地整治目标,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布局方面,充分申请相关部门的意见,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权威性,建议联合财政、发改、水利等有关部门成立规划修编协调委员会,共同研究解决重大工程布局,规划实施保障,规划实施配套政策等问题,第二,明确规划的管理制度,增加规划的刚性,要明确一些具体要求,明确规划实施的要求,以及违反规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一些惩处措施,制定规划实施,定期评估以及滚动修编的制度,第三,尽快制定下发省级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和指导意见,规范编制工作,我认为这个意见易粗不易细,第四,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议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当中将我省现代特色农业整治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土地整治规划的重点项目。
最后我谨代表我们省土地整理中心,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到海南指导工作,有空常来海南休闲度假,谢谢大家!巴特尔:
谢谢精彩的发言。下一位是请河南省做典型发言。河南省:
首先感谢给我们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两个方面汇报一下我们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情况,第一方面是河南省上一轮土地整理规划目标任务,按照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目标要求,补充耕地是145万亩,复垦是14.45万亩,通过土地复垦整理开发,全省补充耕地面积是206.1万亩,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目前竣工的土地整理项目是83个,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是272个,补充耕地56.75万亩,按照我们相关的要求,落实到项目,安排项目是194个,投入资金是24.85亿元,规模是227万亩,我们目前已经备案了,重大工程项目,落实我省的粮食核心区的建设,根据我省的土地资源状况的情况,我们投资是52亿元,目前资金已经到位,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复垦开发项目补充耕地是145.30万亩,我省补充耕地信息报备工作,综合整治项目,主要设计通过评审准备实施,已经启动了。第三,是一些主要的做法,我们班子实施了河南省土地的标准,项目开发区,项目选址的暂行办法,土地综合整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保证这个项目实施运行,体现了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化,农业化,明确了保护目标的任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奖励政策和惩处措施。三是严格检查,对行政建设用地,下一步要进行建设用地的指标进行挂钩,对两保一
高,四,集中打造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作为国家重要粮食核心区的生产,到2020年的目标,五,是加强宣传培训的力度。
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数据不准确,导致土地规划缺乏科学性,第二,规划理念过于单一化,1986年颁布实施土地法以来,过程比较快,用地规模扩张过快,用地大量增长的情况,在规划理念上,特别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的目标,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和研究不够。上一轮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片面追求新增耕地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三,跟相关规划的衔接,上一轮规划,项目不衔接,有的重点项目,像高速公路等等,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四是规划实施管理不到位,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认识不够,集中连片,开发补充耕地比例过大,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跟国家要求不一致,规划的执行力不强,不能很好的指导土地整治工作,我们前期规划五大工程,规划实施效果缺乏评价标准,第五,公众参与不足,我们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一些问题。
汇报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安排及有关的建议,我们新一轮河南省2006到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们目标,一是通过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满足全国增产1000亿斤的目标要求,二是通过综合整治,到2020年整治用地186万亩,这是两个目标任务。开展工作,目前我们规划编制委托给我们底下的国土资源科研院进行规划编制,现在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了。
下面汇报一下几个建议,一是抓好基础,确保有效,在采用二调相关数据,做好城市跟乡镇之间,各类土地数据的合理布局,自下而上的一致,使规划各类土地技术数据空间分布较为合理,杜绝数字游戏,要与取得的前期工作成果结合起来,用计算机和数据库进行修编,提高规划的技术含量,二是搞好本轮土地规划与跟相关规划的衔接,要有一定的措施,二是对上轮规划的实施评价全面客观,整个规划修编要集成和发展,要相互的衔接,第三,转变观念,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因为以前的规划土地整理规划,以前编制采取的方法研究地区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数据的预测,二是加大整治,耕地质量标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不但要注重数量,还要注重质量,分配机制,项目管理方式,四是在政府组织下,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采取各种方式,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扩大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论证,增加规划的透明度。第四点,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第五个方面就是做好各地整治规划的功能、定位衔接,我们觉得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推动各项整治指标的分解,局部的布局,深化规划体系,区域新的土地整治规划,区域性的土地整治规划,是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指导性规划,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土规划分区域等等。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巴特尔:
谢谢。下面是第五个典型发言,请福建省做典型发言。王其标: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把福建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第一,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到2010年全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是81万亩,截止到09年12月31号我们省共组织开发土地整理项目1305个,规模313万亩,新增耕地109万,省级把拨补助资金补助8.19万亿元,同期2001年到2009年全省建设占用耕地,超额完成规划目标28万亩,这是上一轮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第二,我们主要的策划,开发土地整理计划,第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科学选定项目,第三,坚持公众参与,把群众意愿落到实处,第四,严格按程序办事,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第五,规范资金使用,顺畅资金渠道,第六,严格项目验收和后续管理,实现土地长期合理利用。第七是整合部门资金,合理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我们省将资金进行整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检查,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系统机制,确保土地内容的完成,三,取得的成效,一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二是通过开发整理使路、渠、城、网,排灌畅通,耕作条件得到改善,小型农业机械工作的比例增加,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三是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和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改善。土地整理已成为各级政府民心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
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不够严格,近年来,福建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当中,为了保障经济和建设的发展,土地总体规划实施进行拓展,存在一些我们开发整理的项目,随意被拓展的现象,使得批准规划和计划没有办法严格执行,第二,耕地占补平衡压低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从我们省资源总量来看,全省仅有300万亩后备资源的总量,其中国家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仅为73万亩,另外土地整理涉及到面广,季节性强,需要做大量的群众工作,项目申报的积极性不高,三,补充耕地的质量有待于提高,四,项目实施中还遇到了其他困难,比如说管理维护实际有没有到位,没有办法监管,整理权属调整难度比较大,设计监理认证规划管理也不够,资金拨付效率不高,经常财务管理欠规划,管理人员力量单薄,专业知识不够,不足等问题。
我汇报第二个问题是我省新一轮土地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目标及任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2006年到2020年完成耕地保护村庄整理等土地整治目标如下:
一,一千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程,针对全省3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耕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已完成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2008年到2010年整个部门联合开展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田生产能力,2010年后继续结合土地整理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区内,力争完成一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100万亩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对集中连片300亩以下不适应开展土地整理的耕地,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耕作条件。完成6.67万公顷,就是一百万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百万亩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工程,四是村庄整治工程,到2020年力争完成7万亩村庄整理,和今年年初以来省政府连续下发了两个文件,一个就是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一个是复垦和村庄的建设,两个文件,今天也刚好开土地村庄整治跟小城镇建设的现场会。
第三,对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一,体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二,加强组织资金和技术保障,确保编制工作顺利开展,三,合理确定规划及其提高规划可操作性,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2005年为规划为契机,我们建议将本轮土地整治规划调整为09年,调整规划的可操作性,四,提高积极性,加强土地权属调整和力度,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五,允许早期项目重新建设,切实发挥土地整治效益,上一轮开始实行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年,有些十年前实施的项目有的已经破旧不堪,有的已经无法使用,我们福建丘陵山区自然灾害也比较多,有些项目破坏的比较严重,所以建议本轮规划允许将06年以前完工的项目的重新编入规划,切实发挥土地整治的效益。
我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巴特尔:
谢谢,今天典型发言压轴的是四川。四川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十分感谢研讨会给我一次发言和汇报学习的机会,因为我是一个新兵,同时也感谢部中心和兄弟省市对四川的土地整理的实施,特别是四川汶川地震以后对我们重建的援助,我汇报两个内容,一个是我们规划开展的一个情况,还有一个是对规划开展的一些建议。
另外我们四川省以前做了一个2001年到2010年的一个省级规划,以及各个县级的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市级规划没有做,实施过程当中我们是按照规划,每一个项目都按照这个规划来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项目的理想工作,第二,我们在这个期间,前一段时间我们是
在2005年开始,我们省政府批准了一项四川省金土地工程的规划,主要它还是一个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我们明确了任务、目标和资金的投入,这个规划是我们比较详细的一个,在原来2010年到2020年规划上一个补充和完善,或者是更具体的一项规划,我们一直在执行比较好的规划。在资金上面得到比较有效的保证。
第三,因为汶川地震以后,我们在部中心和部里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编制了四川省灾毁土地的复垦实施方案,这个也是规划,它的执行是2008年到2002年五年的计划,现在五年任务要三年完成,我们紧锣密鼓的实施中。目前我们也正在做的一个规划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是在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乡级规划里面有一个专章,叫土地整治安排和土地利用工程项目里面对土地整治有几个安排,正在做这个规划,现在我们正在做土地整治,现在我们部署到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的一个便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我们厅里面也交代让我来好好学习,把会议的精神带回去,按照会议的精神来落实,这是把我们规划开展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二部分做一个建议。
第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实际上对我们耕地的开发量、复垦,整理都有很多的目标,而且经过国务院的批准,还是要作为我们任务的一个基本目标,但是同时我们要做好衔接,对于四川来讲,我们要做好灾毁土地复垦的任务目标,以及省级的、县级的,特别是乡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第二,充分利用二调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我们的基础和我们的工作底图。
第三,尽快的、尽早的安排自下而上的开展耕地后备资源和增减,和集体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进行整治潜力的调查与数据的汇总,希望尽快的开展,因为当时开展2010年的时候,当时还有一个基础是比较好的。
第四,及早的制定下发规划文本说明规划图,规划数据库建设的编制规程和导则的工作,同时在编制规划的时候考虑可行性和要求简练,原来我在规划院的时候我就有一个体会,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它的规程和技术,可以说我们没有收到它的正式下文和编制规程,我们现在按照总体的要求在批准了。这是一个情况。
第五,就是尽早的下文部署这项工作,有利于明确规划任务目标,同时做好预算和争取经费,因为我们的经费,我们省里面要求我们经费是要求在7月底就要求做省厅系统经费的预算,因为我们跟厅里面汇报,肯定这个工作要开展,是按照国土资源报的一个报道,就是部务会已经做了这个工作,市里面,县里面,都存在这个经费预算的问题,希望尽早的下文部署。
第六,规划时间上面,我们尽量的叫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做这个事儿,避免造成我们原来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候,就是近期写意识,远期做规划。
第七,规划理念上,特别要强调土地质量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提高,结合我们地方的,现在的要求,城乡统筹,增减挂钩,村村建设,产业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要求,我们要结合我们四川的情况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第三,表一个态,我们四川应该说对土地整治是非常的重视,前一段时间徐部长到四川来搞四川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调研的时候,对我们四川土地综合整治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我们省委省政府也召开了新农村示范与整治的工作会,常务副省长对我们土地整治做了很具体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对土地整治的认识也是非常高的,土地整治是促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发展的基础、载体、抓手、平台,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讲它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我们有我们的新一轮的规划修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我们回去以后按照部中心的部署,按时保质的完成规划和任务,最后我们四川依然美丽,欢迎大家到我们四川来检查和指导工作。
谢谢。巴特尔:
谢谢。
同志们,今天上午我们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听吴海洋主任对全国规划修编工作总体思路和安排进行了一个布置,郧文聚主任也对这个规划专题的设计和总体技术思路提出了意见,刚才广西、湖南、海南、河南、福建和四川六个省份介绍了各自的做法、经验、体会,对全国规划修编工作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使大家对整个规划修编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开好我们这次研讨会开了一个好头,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那么今天上午的会议议程全部完成,散会!
(上午会议结束)
第四篇:国务院批准颁布《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国务院批准颁布《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明确“十二五”土地整治目标任务,部署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日前,由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经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要求,加快农村土地整治复垦,着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以基本农田整治为重点,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积极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原则要遵循坚持促进“三农”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补充耕地任务全面落实,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范有序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土地复垦明显加快,土地整治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规划期内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补充耕地2400万亩,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粮食亩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整治农村建设用地450万亩。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五项主要任务。一是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推进全域土地整治,加强市(县)土地整治的总体谋划,统筹城乡土地整治与利用,统筹农用地整治与建设用地整治。统筹区域土地整治,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政策。完善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机制,加强规划统筹,有效聚合资金,构建共同责任机制。二是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科学合理开发宜农未利用地。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三是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统筹规划乡村土地利用,稳妥推进村庄土地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四是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积极开展旧城镇、旧工矿以及“城中村”改造,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五是加快土地复垦。积极推进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
在保障措施方面,《规划》提出,除了要严格执行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强化基础和能力建设外,还要创新土地整治激励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农田整治的经济激励机制,探索促进旧城镇、旧厂矿、旧村庄改造的政策机制,土地复垦激励机制,土地整治市场化机制
第五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研讨会交流材料(广西上报稿)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研讨会交流材料
——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
按照部土地整理中心《关于召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研讨会的通知》(国土整理发〔2010〕21号)要求,我中心对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对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进行了初步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的基本情况
2001年以来,我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土地整治工作的方针政策,通过制定《广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总体目标,确定了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理顺了工作机制,加大了资金投入,有效推进了我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建成了一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截止2009年12月31日,我区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441个,土地开发项目2646个,土地复垦项目49个,全区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总面积为28.7万公顷,预计新增耕地12.1万公顷,总投资为57.04亿元。
近年来,土地整治工作受到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了整村推进土地整治的工作思路,制定并下发了《广西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指出要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整体推进”的思路,统筹协调各类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开展农田和村庄的统一规 划、统一设计和统一整治。按照整村推进土地整治的工作思路,2009年,我区下达了边境3-20公里“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土地开发整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土地整理、南百高速公路沿线(城乡风貌改造区)土地整治和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共建设土地整治项目174个。2010年,我区下达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项目80个。
(二)我区土地整治工作的主要成效
2001年以来,我区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主要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效:
1、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规划期间,全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共计12.1万公顷,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建成了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标准、成规模的基本农田。
2、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我区土地整治项目主要是以基本农田为重点,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经过整治,项目区农田普遍田块成方、路渠相连、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通过村庄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得到更新,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我区城乡统筹发展。
4、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我区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一方面促进了相关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通过投工 投劳参与到土地整治活动中,能够增加收入,有效地拉动了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
5、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了解了政府,不仅提高了干部整体素质,也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的整体调控作用不明显,约束力不强。由于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技术方法相对落后,规划目标的设定存在偏差,在规划实施时,土地开发整理面临的形势和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难以按照上轮规划确定的目标执行。此外,由于缺乏规划与计划挂钩,计划与项目计划挂钩的机制,使规划目标最终无法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实施中。
2、规划实施的配套政策制度不完善。对于广西而言,土地整治是新生事物,处于初级发展时期,政策法规和体制不够完善,而土地整治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属调整,涉及到巨额资金投入,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诸多专业和部门,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予以保障,特别是从2008年起,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权限下放到市、县一级后,对项目实施的监管逐渐弱化,使规划目标难以实现。而且由于过去只重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制度,从规划实施以来,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人,只重视土地开发工作,因此土地开发能够且超出规划目标完成,而农村 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等因没有专项资金安排,也没有奖惩制度,实施难度相对较大,地方政府实施缺乏动力,最终导致规划目标难以实现。
3、规划的目标过于单一。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定的目标任务仅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实施面积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往往只关注耕地占补平衡,围绕“增加耕地面积”单一的目标开展土地整治,而忽视了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目标,未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整治的多元化要求,因此未能体现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4、农村居民点整理实施难度大。我区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定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是:实施规模为1.2万公顷,增加耕地0.25万公顷。但由于缺少村镇建设规划作引导,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工作协调难度大,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难以实施。
二、我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编制背景
2008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要求“修订专项规划,统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我区按照176号文的要求,在全国尚未部署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开展规划编制筹划工作。同时,2008年以来,我区国土部 门积极适应新时期土地整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及时转变工作思路,理顺了土地整治工作体制和机制,全区土地整治工作有了质的飞跃。为科学指导我区土地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必须加快编制全区土地整治专项规划。2009年2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委托我中心承担广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了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我中心组织编制了《广西土地整治规划(2010-2020年)编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专项规划的目标任务、编制技术路线及工作进度安排等,并于2009年12月底经区厅批复印发,规划编制工作自此正式启动。
(二)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工作方案》下发后,我中心一方面迅速组建了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另一方面申请落实前期启动经费,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为摸清广西土地整治现状、存在问题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给规划编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我中心开展了《广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实施评价》、《广西土地整治潜力研究》、《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研究》、《广西土地整治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战略研究》和《广西土地整治景观生态研究》等五个专题的研究。
由于我区在启动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时,全国尚未统一部署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尚未颁布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规划编制工作难度较大。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我 中心根据工作实际选择了有相关规划编制经验、熟悉广西情况的技术协作单位参与编制工作。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我中心克服了资料收集困难、缺乏技术指导和经验借鉴等困难,截止2010年6月,已完成5个专题研究初稿,目前正组织内部审查。
我中心在开展五大前期专题研究的同时,还同步开展了《广西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程》研究工作,以便为下一步开展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技术依据。目前我中心已基本完成了《广西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程》的编制,即将提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评审。
(三)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体会
总结我区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土地整治规划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很大,为科学有序地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在省级国土部门的层面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组织协调工作,加强规划编制的技术指导和规划成果的审核,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和规划成果质量。
二是要合理设臵前期研究的专题。我区结合实际,设臵了《广西土地开发整理规(2001-2010年)实施评价》、《广西土地整治潜力研究》、《广西土地整治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战略研究》、《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研究》和《广西土地整治景观生态研究》五项专 题。这是在全面分析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和上一轮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专题设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是要重视前期调查和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前期调查是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基础,开展前期调查时,要广泛收集上一轮规划及实施的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对土地整治现状和上一轮规划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为本次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我中心通过多种方式与自治区相关厅(局)、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相关处室和直属机构联系、沟通,积极收集规划编制所需资料,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开展实地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四)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首先是各省规划编制进度不一,进展较快的省份可能已完成规划编制,但进度较慢的尚未开展编制工作,不利于国土部总体部署安排;第二是缺乏统一的技术要求。本轮规划中,土地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含义,这对规划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相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技术要求,因此急需国家出台统一的技术规程。
2、规划主管部门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重视不够。我区从启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至今,由于上级规划主管部门对规 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能及时协调处理规划编制工作出现了的问题,如基础资料收集过程中,由于二调数据和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批准,由于主管部门重视和协调不够,收集工作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影响了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规划编制工作经验,在编制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技术难题,难以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土地整治目标未经调研就直接下达,难以保证其有效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确定土地整治目标任务时,只考虑上位的规划目标和现状潜力,未经调研就直接分解下达,未考虑现有的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实施情况,在现有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水平下,难以保证其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实施。
三、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意见与建议
(一)对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建议
1、部省联动,共同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必须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各省国土部门紧密配合。建议国土部专门召开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任务布臵会,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开展规划修编工作。
2、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机制。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目的在于实施,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的关键在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当前,由于没有系统、规范的政策法规支撑,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建议国 土部加大对土地整治政策研究力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立法。
3、切实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为科学合理确定规划目标任务提供依据。当前,土地整治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新任务,建议在开展本轮规划编制前,必须充分开展前期调研工作,摸清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本轮规划目标任务的正确定位提供依据。
4、加强实施保障措施的专题研究,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依据。建议国土部在总结和评价上轮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从全局考虑,重点研究如何在技术、制度层面保障本轮规划的顺利编制和实施,建议在技术层面上,国土部能对二调成果应用和建立规划数据库方面进行相关培训,在政策层面上出台相应制度,以便从根本上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5、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规划动态报道制度。建议国土部建立规划动态报道制度,定期刊登国家下发的规划编制各项政策文件,报道国家和各省规划编制的最新进展情况,特别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先进的省份进行宣传报道,使各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能充分了解国家的相关规定,交流工作经验,以利于规划编制总体水平的提高。
(二)对省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建议
1、周密部署,尽快开展省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目前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已接近期末,应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建议国土部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 统一部署和安排省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使该项工作能够按计划有效推进。
2、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全面铺开。本轮省级土地整治规划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同步开展。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建议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开,使得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时少走弯路。
3、尽快制定并出台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程。目前国家尚无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各地规划编制五花八门,采取的技术手段、包含的内容不一,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作为指导,不利于规划的统一管理和实施,建议国家统一制定省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程,以引导各省规范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