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集镇土地整治规划修改情况汇报
沙集镇土地整治规划修改情况汇报
一、2018-2020沙集镇土地增减挂钩计划
沙集镇17个行政村247个村民小组,存量建设用地19028亩。近几年在国土局大力支持下,通过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工矿废弃地复垦、占补平衡、万村整治等项目,在耕地总量平衡和占补平衡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镇2019年计划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6个村9个村民小组计522.4亩;2020年计划实施土地增减挂钩6个村16个村民小组计1026亩及150亩占补平衡项目;
2018-2020沙集镇土地增减挂钩计划
2019年: 陆园村:陆园组 三丁村:胡西组 仝圩村:靳庄组 和平村:刘楼组
大顾村:周庄组、小顾组、邱庄组 朱庙村:王南组、王北组 2020年:
蔡吴村:蔡吴组、马庄组 丁陈村:小李组、小顾组
夏圩村:丁庄组、小李组、杜庄组、姜斜庄、张庄组、靳庄组、孙庄组、潘庄组
杨瓦村:胡庄组 兴国村:袁庄组、秦庄组
余圩村:余圩组
二、万村整治项目
1.我镇第一批三亩以上万村整治项目可实施地块共71个,总面积204亩,涉及11个村,目前正在清理附着物,复垦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2.我镇第二批三亩以下万村整治项目可实施地块共43个,总面积64.201亩,涉及13个村,目前测量工作已完成,正在统计附着物。
三、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
我镇通过详细摸底调查,拟申报实施旱改水项目涉及4个村,总面积10850亩,实际可实施面积6100亩,通过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落后的耕种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会后回去我镇立即组织规划、国土、控建等部门认真仔细梳理,确保2020年拟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及整治区一次性调整到位。
第二篇:某县土地整治规划
某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
编制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和《某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11]12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中省关于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围绕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合理确定全县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整治活动,有效整合资源、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的关系,为土地整治规范有序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编制某县土地整治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落实和细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整治规模和范围、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或项目、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区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可行。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要结合全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稳妥实施移民搬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统筹安排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广泛听取意见,在重要指标、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安排上做到省、县、县三级相互衔接;加强部门协调,重点做好与城乡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的衔接。
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认真听取土地整治范围内的群众意见,坚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编制规划,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二)编制某县土地整治规划的主要依据:
1、《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政策文件。
2、《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某省土地整治规划》、县级以上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部门与行业的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
3、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关于推进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总体安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某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11]129号)和其他涉及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政策、规定。
4、省政府批准的《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三、规划编制目标和任务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 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增加耕地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布局安排,确保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统一;推进散乱、废弃、损毁、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集中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上述目标,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是:
(一)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客观评价上一轮全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情况, 全面总结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已实施的重大项目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
(二)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按照我县自然区域的特点,分别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以及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三)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国土资源部及省国土资源厅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我县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与移民搬迁、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四)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 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规模和重点区域范围和项目区。
(五)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一业带三化、实现四个新突破”发展战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移民搬迁整治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
(六)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整治土地权属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七)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调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实现规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
四、规划期限及重点
(一)规划期限
本轮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规划数据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
(二)规划重点
1、认真实施省、地确定在我县范围的农田整治重大工程; 依据《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组织实施土地整治重点工程。
2、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以移民搬迁为突破口,以土地整治项目为牵引,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工矿废弃地整治;加强集约化经营特色农业基地的土地整治配套建设。
3、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做好矿山用地整治;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土地整治配套建设。
五、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重要配套规划,是今后经济发展用地落实占补平衡的政策依据。根据时间安排,我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六个步骤:
(一)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9月20日-10月31日)。
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落实工作经费,考察学习先进地区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收集相关规划编制的文件、规程和标准,切实做好前期宣传动员工作,创造良好的规划编制工作范围。
(二)落实编制队伍和资料收集(2011年11月1日-12月15日)。
按照省厅要求,考察和落实规划编制作业队伍。根据工作需要,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有关资料数据,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基础资料。
(三)补充调查和专题研究(2012年12月16日-1月15日)。
按照规划编制规程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开展补充调查和专题研究,重点研究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土地整治实施保障措施等专题。
(四)编制规划成果(2012年1月16日-2月30日)。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数据库等其它规划成果。
(五)规划成果评审论证听证(2012年3月1日-3月30日)。
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专家对规划进行审查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完善规划成果,组织规划成果听证。
(六)规划成果审查上报(2012年4月16日-4月30日)。
土地整治规划成果论证修改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完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经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
六、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规划附件等组成。
(一)规划文本:《某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重点阐述土地整治的条件和要求,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土地整治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资金安排与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二)规划说明:《某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说明。简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等确定的依据,以及规划方案拟定、论证、确定的情况。
(三)规划图件。包括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土地整治规划图,以及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图、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增减挂钩等规划专题图。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比例尺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相一致。
(四)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评审论证材料等。
(五)规划数据库。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拟成立某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牧科技局、县环保林业局、县民政局、县统计局、县扶贫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并指派一名同志作为工作联络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组织、协调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和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并审定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成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审查规划方案、协调重大问题、落实编制经费等。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事务,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培训,落实规划工作编制人员,解决编制中的技术问题,组织规划评审,开展完成县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编制工作。
(二)经费保障。
根据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求,本次规划编制经费由县国土部门按程序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解决。
第三篇:土地整治规划名词解释
土地整治规划
名词
1.土地整治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对未利用土地的整理,因生产建设破坏或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修复,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等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2.农用地整理
在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3.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对农村地区散乱、废弃、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活动。4.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
对低效利用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进行改进,完善配套设施,加强节地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土地价值,改进人居环境,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活动。5.土地复垦
对生产建设活动或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政治措施,使其恢复可利用状态的活动。6.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对宜耕后备土地资源采取整治措施,增加耕地面积,还剩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7.土地整治潜力
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下,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对低效的城镇工况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起来农用地面积和节约的建设用地面积,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质量提高的程度。8.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政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政治活动。9.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政治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土地复垦和调整利用,实现项目区内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总量不扩大,布局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措施。
第四篇:土地整治规划文本要点
规划文本是规划决策结果的表达,是规划实施的法定依据。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前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等;
b)规划背景: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上轮规划
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规划期内土地整治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等; c)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各类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及
分级等;
d)规划战略与目标:土地整治战略、总体目标、主要调控指标、区县土地
整治安排,规划期内应遵循的基本政策导向等;
e)市域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战略分区与布局、基本农田建设与农地整
治、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安排、土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土地整治基础支撑体系构建等;
f)中心城区土地整治安排:农地保护与绿色空间格局构建、城乡空间统筹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排以及土地集约利用与空间储备等; g)重点工程及示范项目安排:分别阐明市级土地整治重点工程与示范项目,其中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类型、范围、规模等;
h)规划投资与筹资分析:土地整治的投资规模、筹资能力及渠道; i)近期规划:近期土地整治内容及要点;
j)规划实施影响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及环境影
响;
k)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技术措
施;
l)文本附表。要求参见附录E。
第五篇:集镇整治管理会议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一季度,在镇政府的统筹、安排和领导下,澉浦中队,在工作的落实上,做到了高标准,高效率,圆满完成了上级领导交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就一季度来的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加大集镇的整治力度,实现市容市貌的长效管理
(一)每天早上安排队员加早班,对马路市场进行疏导管控,继续加强对两个集镇的管理,联合公安,镇街道相关人员联合整治两个集镇,对占道、越店经营以及非法设置的店采取零容忍。
(二)加强对流动食品摊的整治,特别是加强校园周边和农民市场的环境卫生秩序整治,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
(三)加大活禽买卖的执法力度,严厉制止活禽买卖。
二、加大违章建筑的查处和卫片执法
(一)做好日常的违建控新工作,一季度以来,共拆除违法建筑面积5623.41平方米。一般程序立案一起,共计协助镇政府拆除河道两边违法建筑物21间,面积达318平方米。
(二)在卫片执法工作中拆除复耕7宗,面积达10290平方米。
三、加大再生资源回收点整改力度和“五味村”沿线道路违章、环境综合治理
为切实改善“五味村”沿线和城乡环境面貌,不断增强“五味村”环境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五味村”建设,一季度共计发出限改11家(遮雨棚),再生资源3家,下周打算对遮兩棚进行拆除,再下周对再生资源进行整治。
四、“三改一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镇“三改一拆”行动有序推进,总体态势良好。随着行动逐步深入,一些困难和问题逐步显现。
创建“无违建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的“历史”与“现实”的冲突,“合理”与“合法”的纠结,是很多基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点:
1、由于涉及个人利益,部分地区的拆违工作还存在一定阻力;
2、拆不公平。在拆违过程中,在相邻地段的违章建筑,东边拆了,西边不拆;这家拆了,那家不拆。不公平对待的现象,影响了“三改一拆”的推进,导致阻力越来越大。
3、重新违建。被拆除的违章建筑,由于政府没有及时清场,又没有规划建设,导致一些业主、群众产生侥幸心理和图利行为,原地重新开始建筑违章房屋,用于生产或出租。
以上,是我中队一季度以来的工作开展、具体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的汇报,我中队将保持现有的状态,继续做好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