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贯彻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实施细则
关于贯彻《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实施细则
(1993)济劳险字第281号
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劳动局,各企业: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同),特制定本细则。
一、关于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企业的范围
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应包括驻农村的国有企业、县以上集体企业,以国有股、县以上集体股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及其合资、合作、独资的外商投资企业。驻县城以外镇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是否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各县(市)自行确定,但不包括乡村农民集体或个人举办的企业。
二、关于退休养老条件
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职工达到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的退休年龄,单位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五年的,均可按《通知》的有关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已参加了社会统筹的国有企业和县以上集体企业的固定职工,九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的实际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但不包括从事特殊工种工作折算增加的工龄;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按济劳险字(1992)第233号文件规定,经鉴定致残程度属于一至四级的可以办理退休,按其缴费年限计算待遇,缴费年限不满30年的,按30年计算。
三、关于退休待遇
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退休的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除按《通知》第五条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外,还按月发给统筹项目内的粮食补贴13元、副食补贴l5元(回民增加2元)、肉食补贴5元(回民增加1元)、离退休干部图书补助费4元、离休干部特需费12元及按鲁劳发[1992]578号文规定增加10%的离、退休金和年功工资(驻县企业职工的副食补贴为1 3元、肉食补贴为4元)。另外新增加的粮价补贴6元、煤炭补贴5元、洗理费3元、离退休干部图书补助费3元、退休职工的交通补贴5元及离休干部的乘车费等仍由企业按月发给。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退休的原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按《通知》第五条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低于以职工本人九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的标准工资,按国发[1978]104号、(89)鲁劳险字第084号、鲁劳发[1992]578号文件规定计发的退休费(简称原退休费,下同),其差额部分给予补齐;高于手原退休费的,其增加的幅度暂不超过原退休费的20%。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退休的职工,计算原退休费的基数,原则上以九三年底的本人标准或岗位技能工资(驻五区和章丘市的企业扣除28元、驻县企业扣除26元物价补贴)为准,以后职工每年增加不超过一个级差的工资,亦可做为计发原退休费的基数。九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已经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的职工,不再改按新办法计发。职工退休时,单位应填报企业职工退休审批表一式三份,同时携带居民身份证、职工养老保险手册、档案、年度缴费工资登记表、退休证及离退休金增加表等,按照《通知》第三条规定的范围分别到有关社会劳动保险机构核准后支付费用。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职工,仍按[1992]济劳综字90号文件的规定,退休费用暂由企业负担,待达到正常退休年龄后再由各级社会劳动保险机构支付。
四、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
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各单位上年度工资总额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及全市工资平均增长幅度,制定年内各单位每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计划,并组织社会劳动保险机构按月收缴。各单位根据缴费计划按月向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缴纳,每年按照年末实有缴费职工人数,由企业填写结算表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登记表进行结算。有余额的其余额作为企业下年度的缴纳额;不足的企业应予下年度补齐。对街居、镇办集体企业、私营
企业、个体工商户,由各区、县(市)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组织收缴并按季汇总上报,工商行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要积极配合。职工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全省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200%的部分,企业和个人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也不作为计发第二部分基本养老金的基数;职工本人缴费工资低于全省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60%,企业和个人按金省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五、基金管理
市和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应在银行开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与企业结算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支付。基金余缺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统一调剂使用,有结余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在下月五日内将其余额上缴;基金不敷使用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应写出书面申请,报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财务处核实后,按其缺额下拨。调剂使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由市劳动局报省劳动厅批准后实施。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动用和截留职工养老保险基金。
六、管理服务费的提取和使用
管理服务费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按照原规定比例提取,用于工作人员的办公经费、工资、劳保、福利等支出。管理服务费按比例分成,并淀据各县(市)医社会劳动保险机构收缴率的完成情况下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七、基金转移
城镇在职职工经省、市劳动厅(局)批准,从济南市以外的地区转移到济南市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和历城区(以下简称五区)或从济南市五区转移到济南市以外的地区,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办理转移手续;驻章丘市和四县的企业,由各自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办理转移手续。办理转移,用工单位应携带《城镇在职职工转移通知书》或《城镇在职职工转移介绍函》和《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分别到市和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缴清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办理手续。由外地转入市辖五区的,其基金转入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后,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签发《外地转入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基金通知书》,介绍到区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分处继续缴纳。驻济南市境内的铁道部、邮电部、水利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所属的企业,转入、转出职工,也应办理基金转移。
八、关于停薪留职、离岗退养、非因公负伤和患病职工的养老保险停薪留职的职工在停薪留职期间,本人要如实向原企业申报个人经济收入,并按规定缴纳必要的费用,从九四年一月一日起企业应依据停薪留职人员申报的收入按《通知》第二条规定为其办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内部离岗退养和经批准请长假照顾幼小子女的职工,企业和职工本人均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非因工负伤和患病休假的职工,享受病假工资待遇期间,企业和职工本人均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享受疾病救济费期间,企业和职工本人均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中断的时间不予补缴,退休时也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年限。
九、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分配到我市城镇企业工作的其军龄视同缴费年限。指数化缴费工资按照职工本人在我市的实际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212人(不包括合同制职工)调入企业工作的,原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视为缴费年限。从到企业工作领取工资之月起,单位和本人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指数化缴费工资按照职工本人在企业的实际缴费212资和缴费年限确定。
十、关于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符合《通知》规定需要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职工,单位应填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报表一式两份,按照《通知》第三条规定的管理范围分别到有关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缴纳,并将补缴情况填入职工养老保险手册。补缴计算办法:将本人年度内月平均缴费工资乘以企业和本人缴纳的比例之和,再乘以补缴系数和补缴月数,即为补缴的金额(补缴系数,补缴当年的系数为1.1,补缴的起始时间每提前一年,系数增加0.2)。
十一、关于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用职工历年的缴费工资分别除以相应年度的全省平均工资,求得历年的指数,然后将历年指数相加除以缴费年限,得出平均指数,再将平均指数乘职工退休时上年度本省月平均工资,即得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公式如下:
C i,X 1 X2 ……Xn.
C 1 C 2……Cn,S——职工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X1、X2……Xn——职工退休前一年、二年……n年的缴费工资;
C1、C2……Cn——职工退休前一年、二年……n年本省的平均
工资;
N——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企业和职工缴费满四年的,以实际缴费工资计算职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一九九七年底以前退休的职工,以退休前四年的工资总额或缴费工资计算职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第二篇:南京市贯彻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的通知
南京市贯彻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的通知[ 文号:宁劳社险〔2008〕6号
2008-08-08 09:56 各区县劳动保障局、各企业主管部门(集团、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执行《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第36号令)和《〈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苏劳社险〔2007〕24号)、《贯彻<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苏劳社险〔2007〕25号),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执行。
一、参保人员当期结算(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为本人上一自然工资性收入的月平均数。新进入单位的职工,以其起薪第一个月的足月工资性收入作为缴费基数。1-6月进入单位的职工,可按本人实际月数的平均工资确定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期间的缴费基数。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的,应按照不低于我市上一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缴费基数。
二、部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和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含按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以往工作年限或服役时间应按苏劳社险〔2007〕24号文第九条规定推算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其中,1996年1月至2008年6月,按上年省、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平均工资)的平均数计算;2008年7月起,按上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结息期为上年7月1日至当年6月底,本结息期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实际储存额和推算储存额(含利息)以及本结息期内计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均按省劳动保障厅公布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利率计息。同期在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单设记载的个人缴纳部分的储存额(含利息),按当年6月30日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利率计息。
四、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无个人档案、且无视同缴费年限的,可由本人凭社会保障卡、身份证,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退休手续。
五、2006年7月起,本市户籍的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在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可由本人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以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方式继续缴费,直至缴费年限满15年(其中实际缴费年限满5年)后,再办理退休手续。
六、2007年9月起,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具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也不愿继续缴费的,其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1995年底前的缴费年限,按每满1年(不满1年的月数换算成年)发给2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七、长期在企业管理岗位工作的女职工,退休年龄为55周岁,其中在45周岁之前离开管理岗位的,可以按女工人的退休年龄(50周岁)办理退休;失业或失业后以灵活就业方式参保的,经本人书面申请,可在其离开企业满两年、年满50周岁及其以上周岁时,办理退休手续。
八、从事特殊工种工作的人员要求提前退休的,必须由个人书面提出申请,其待遇发放时间从劳动保障部门核定之次月执行。
九、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的,其退休时间为其申请退休的当月,退休待遇从批准的次月起执行。
十、离退休人员及其供养直系亲属失去领取基本养老金或供养直系亲属定期救济费条件的,经办机构应停止其待遇支付;对违规领取的待遇应责令退还;拒不退还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2007年9月起,在我市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员就业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后在我市就业的外国人员、台港澳人员,可在《就业证》的有效期内,参加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就业证》等有效证件号码为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三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改革,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参保职工因无力.或不知道续保而中断缴费.保险关
系自然中断。从而影响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质量。对职工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造成潜在影
响。断保原因大致有以下情况。
一是无力“续保”而“断保”。有些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年龄偏大、一时难以再就
业,缺乏经济来源,受收入影响,难以持续负担逐年递增的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缴费,时 断时续。
二是不愿意“续保”而“断保 ”。一些年轻的职工觉得退休是几十年的事,在有些职工
认为自己已经连续投保15年了,按现在政策规定退休也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所以不愿意
继续投保。
三是企业困难造成“断保”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长期欠缴社会保险费,本应由单位负
担的部分也转为个人负担,较高的社会保险费使大部分职工心有余而力不足,想续保无钱
缴。
四是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政策不完善。由于其他因素造成其养老保险关系只能封存不能转
出,(如;户口,农民工,调动等)繁琐的手续。从而形成断保人员增多的重要因素。
第四篇:《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
第一条根据《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省政府令第36号,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规定》第二条所称各类企业,包括城镇和农村的所有企业。
《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第四项所称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他人员,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编制外聘用的人员,在我省各类企业就业的港澳台人员和外国人(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
参保人员首次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龄不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年龄。
第三条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第十条第三款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缴费)有困难的,在一定时期内,缴费基数可适当下浮,并逐步过渡到全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过渡方法和过渡期限,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实施。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减免基本养老保险费。
用人单位已发放参保人员工资并代扣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在按《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规定申请暂缓缴费时,其代扣代缴的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部分不能申请缓缴。
第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依据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号码、缴费工资、与用人单位建立或变更劳动关系情况、供养直系亲属等情况,建立其基本养老保险档案。
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档案内容应包括: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初次参保和个人缴费起始时间,建立个人账户时间,历年从事提前退休特殊工种的名称、种类、工作时间和文件依据,1992年1月1日后历年的缴费工资和参保类别,居住地址及联系方式,供养直系亲属及其基本情况等。
第六条经办机构依据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档案以及核发的证(卡),为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下简称个人账户)。
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记载的内容应包括:上一结息期末记入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本息、个人缴费累计储存额本息、做实个人账户部分的储存额本息;本结息期记入个人账户的个人缴费的数额、做实个人账户部分的数额、本结息期历次记账的时间,以及本结息期的利息;期末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息、个人缴费累计储存额本息和做实个人账户部分累计储存额本息等。
按照《规定》第二十一条推算的储存额及其结息利息单项记载。
第七条参保人员个人缴费记入个人账户时,凡个人缴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以用人单位缴费实际到帐时间记账和起息;参保人员以个人名义参保的,以其实际缴费时间记账和起息。第八条参保人员在各经办机构只能同时保持唯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参保人员跨统筹区域流动的,经办机构应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及时为其办理个人账户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第九条1996年1月1日以后到用人单位就业的转业、退伍军人和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进入用人单位之月起,按照规定缴费并建立个人账户。1995年底前服役或者参加工作的,按1995年省和其所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乘以12%,再乘以其1995年底以前的服役或者工作年限,推算储存额;1996年1月1日以后的服役或者工作年限,按此期间其服役或者工作年限、历年职工平均工资或者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工资、历年个人账户记帐比例,推算储存额,并与1995年底前的推算储存额合并,作为确定过渡性养老金的依据。
到用人单位就业的转业、退伍军人和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其1996年1月1日以后的服役或者工作年限推算储存额时,历年职工平均工资按下列方法确定:
1、1996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按省公布的适用省和其所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计算。
2、2006年7月1日以后,各适用按省公布的上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第十条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个人账户的一个结息。记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按照省公布的当个人账户储存额计息利率计息。参保人员推算的储存额,按照省公布的当“推算储存额计息利率”计息。
每年7月1日后,经办机构应及时向参保人员发送个人账户清单。参保人员缴费工资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应按期记入相关证(卡)。
第十一条参保人员在未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到境外或者港澳台定居的,经本人书面申请,可以一次性领取其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参保人员退休后到境外定居的,基本养老金可以由其指定的代领人代领,或者存放在经办机构;提出一次性申领的,也可以将其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的余额一次性支付,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二条《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男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其中,45周岁前在管理或技术岗位上工作、45周岁后仍继续在管理或技术岗位上工作过的女工人,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的女参保人员,保留养老保险关系的女失业人员以及农村居民户口的女参保人员,年满55周岁);
(二)符合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从事井下、高温、低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并达到规定年限的,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
(三)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经设区的市市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第十三条《规定》所称的缴费年限指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和折算缴费年限。
实际缴费年限为当地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后,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足额缴费的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为当地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前,参保人员按照国家和省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
折算缴费年限为1991年底前参保人员从事井下、高温、低温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依照国家规定折算的连续工龄。折算缴费年限的计算,以参保人员按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时实际提前的时间确定,但不得超过5年。
缴费年限均以累计月数折算为年计算。
第十四条《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缴费年限15年和10年以上,分别指参保人员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合计数达到或超过180和120个月;《规定》第二十一条推算储存额的缴费年限,按参保人员1995年底前的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与折算缴费年限的合计数计算。
第十五条《规定》第十九条所称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最低缴费系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的适用为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在此适用内,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使用的平均工资,均以省公布的上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
第十六条本意见第十五条所称最低缴费系数为参保人员从参加工作或参保至退休时各年的缴费系数的平均值。具体计算方法为:
(一)2006年6月30日前的各年的缴费系数均按1.0确定。
(二)参保人员2006年7月1日后各年的缴费工资均高于同期省公布的缴费基准数60%的,其各年的最低缴费系数按1.0确定。
(三)参保人员2006年7月1日后某年的缴费工资低于当年省公布的缴费基准数60%的,该年的缴费系数按该年其缴费工资与缴费基准数60%的比值确定。
第十七条《规定》第十九条所称计发月数,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确定。参保人员年龄未满40周岁的,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统一按40周岁的标准确定;参保人员年龄超过70周岁的,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统一按70周岁的标准确定;年龄超过表列某整数的,按下一档计发月数确定。第十八条《规定》第二十条所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所称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a1/A1+a2/A2+……+an/An)÷N
公式中,a1、a2……an为参保人员1992年至退休上一年各年的缴费工资;A1、A2……An为1992年至参保人员退休上一年各年的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N为参保人员1992年1月1日至退休上一年年底的缴费年限。
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因欠费或少报缴费工资补缴费的,补缴费的各缴费工资只能与补缴时当年缴费工资合并计算缴费工资指数。其中,在退休当年补缴费的,补缴退休上一年年底前的缴费工资与退休上一年的缴费工资合并计算缴费工资指数。
原行业统筹单位的参保人员,以及1992年以后开始实行个人缴费的外省(市、区)参保人员流动到我省企业的,依照《规定》第二十条和本意见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时,起始时间均以原行业统筹单位和原所在省(市、区)实行个人缴费的起始时间为准。
第十九条《规定》第二十一条所称推算储存额的计算公式为:
推算储存额=1995年省和参保人员所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指数×1995年底前缴费年限×12%+1996年以后的利息
参保人员推算储存额的缴费工资指数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一)1992年至1995年缴费工资指数=〔∑(Xn÷Cn)〕÷N
式中:Xn表示参保人员1992年至1995年间各年缴费工资。Cn表示1992年至1995年间各年省和参保人员所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数。N表示参保人员1992年至1995年间的实际缴费年限。
原行业统筹单位和1992年以后开始实行个人缴费的外省(市、区)参保人员流动到我省其他企业的,1992年至实行个人缴费前的缴费工资指数,均按1.0计算;实行个人缴费至1995年底的缴费工资指数,按实计算。
(二)1985年6月底前各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均按照•1.0计算。1992年至1995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低于1.0的,1991•年底前各年缴费工资指数也按照1.0计算;大于1.0的,1985年7月1日后至
1991年底各年的缴费工资指数按照1992年至1995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
前
(一)、(二)项各年缴费工资指数的总和,除以1995年底前参保人员的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的合计数,即为确定的参保人员1995年底前推算储存额的缴费工资指数。
第二十条自2006年7月1日起,设置5年新老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参保人员退休、退职时按《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或生活费高于按原规定计发的数额的,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退休、退职的,发给高出部分的10%;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退休、退职的,发给高出部分的30%;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退休、退职的,发给高出部分的50%;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退休、退职的,发给高出部分的70%;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退休、退职的,发给高出部分的90%;2011年7月1日以后退休、退职的,按照《规定》的标准计发。在过渡期内,参保人员退休、退职时按《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或生活费低于按原规定计发的数额的,予以补足。
第二十一条《规定》第二十二条和本意见第二十条所称基本养老金原规定计发的数额,按下列方法确定:
(一)基础养老金按2005年全省和其所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数的20%确定;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本人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120确定;
(三)过渡性养老金以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并建立个人账户前推算的储存额,除以120确定;
(四)1995年底前参加工作并参加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的,按其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除以全部缴费年限,乘以2005年全省和其所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数,再乘以5%计算的调节金;
(五)按照参保人员1999年6月底前的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缴费年限),每满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发给1元。
(六)因病或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办理病退、按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有破产工业企业的有关规定办理提前退休以及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破产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办理提前退休的参保人员,按每提前1年减发2%(不含个人帐户养老金)。
在按本意见第二十条确定退职人员原规定计发数额时,所用职工平均工资,均以2005年全省和其所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数为准。
第二十二条《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款所称生活费的计算公式为:
生活费=(退职时全省上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最低缴费系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推算的储存额÷120
第二十三条参保人员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设区的市市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在接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的三个月内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经办机构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退休、退职次月支付相关待遇。
参保人员未达到退休年龄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符合《规定》第十八条第(二)、(三)项条件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照本人1996年1月1日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2个月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第二十四条参保人员退休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给《职工退休养老证》,并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定的退休时间之次月起,到经办机构或者委托的单位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依据《规定》第十二条为其参保人员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方案应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年金方案应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后实施。
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缴费不超过本企业上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企业和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职工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企业缴费可在税前列支。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管理方式,由有资格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管理。
第二十六条本实施意见与《规定》一并执行。过去省有关规定以及各地有关文件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实施意见为准。
第五篇:《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规定精神,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改革,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
二、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一)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
职工本人月工资收入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简称职工缴费工资)。月工资收入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基础上计算。职工月工资收入低于所在市地上一年月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工资基数;超过所在市地上一年月职工平均工资300%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计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
自本办法实施起,职工按个人缴费工资的2%缴费起步,以后一般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职工工资收入增长较快的市地,也可以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
离退休人员不缴费。
(二)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
企业以全部职工缴费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为顺利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各地应按照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测定长期的统筹费率。目前可先按当地规定的统筹费率缴纳养老保险费,通过提高收缴率、扩大覆盖面和逐步提高个人缴费比例等措施,力求本地统筹费率稳定在现行的标准上。
(三)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称为“缴费年限”。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四)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作为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基数。
(五)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以所在市地以上一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当地企业缴费比例与个人缴费比例之和。其中11%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
(六)社会统筹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
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一)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险号码(国家标准GB11643-89),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计入《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和个人帐户(包括本金和利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期审核,职工本人保管。在国家还没有设计出个人帐户的样式之前,暂以帐单的形式记录。
(二)职工个人帐户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的11%记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职工个人缴费的全部;二是从企业缴费中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转记入的部分。随着个人缴费比例提高,企业记入的比例相应降低,总和不变。
(三)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按“养老基金保值率”计算利息。“养老基金保值率”,根据银行的居民定期存款利率,并参考上一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确定。
(四)职工在同一统筹范围的地区内调动工作,不变换个人帐户,只转移手册和帐单,不转移基金。职工在不同统筹范围的地区之间调动工作,手册、个人帐户及肺部储存额应随同转移。
在职工由于各种原因间断缴纳养老保险费期间,其个人帐户予以保留。职工调动或中断工作前后,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亦累积计算,不间断计息。
(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离退休后按月支付养老金,不能挪作他用。
(六)职工在离退休前或者离退休后死亡,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尚未领取或领取完,其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金和利息),按《继承法》有关规定处理;从企业缴费中记入的部分,归入社会统筹基金。职工离退休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已领取完毕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标准从社会统筹基金中继续支付,直至其死亡。
(七)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帐户后剩余的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原有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后离退休人员的部分养老金、寿命长和收入低的职工的部分养老金,以及正常调整养老金水平所需资金。
三、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
(一)职工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缴费年限满10年及其以上的均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养老金。
1.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到达退休年龄退休时,基本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社会性养老金:按职工退休时所在市地上一年月职工平均工资的20-25%计发。具体标准为: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20%计发;满15年及其以上的按25%计发。社会性养老金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按月支付。
个人帐户养老金:按职工个人帐户储存额(本金加利息)除以120计发,从个人帐户中按月支付。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2.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到达离退休年龄离退休的人员,计发办法逐步向新办法过渡,过渡期间的基本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
社会性养老金:按职工离退休时所在市地上一年月职工平均工资的20-25%计发。具体标准为: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20%计发;满15年及其以上的,按25%计发。缴费性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前的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按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1.4%计发。
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
个人帐户养老金:以职工个人帐户的储存额除以120计发,从个人帐户中按月支付。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社会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V指•1.4%•M
其中:V指表示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M表示本办法实施前的缴费年限。
(二)职工缴费年限不满10年到达退休年龄的,基本养老金的计发:
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一次支付给本人,并按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所在市地上一个月的职工平均工资的养老金,一次付清。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到达退休年龄的,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并按本办法实施前的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两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后的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所在市、地上一个月的职工平均工资的养老金,一次付清。
(三)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办法计发养老金。
(四)本办法实施前和实施后的离退休人员均享受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增加的待遇。
(五)职工的离退休年龄和离退休后的其他待遇,暂不作变动。
从事高空、井下、高温、低温、有毒、有害工作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仍可按国家规定的离退休年龄执行,离退休时按本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六)本办法实施后,职工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时,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或由本单位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离退休时不另外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对本办法实施前,获得国家规定可享受养老保险优惠待遇的劳动模范等称号的职工,离退休时仍保留原规定的待遇。
(七)符合离休条件的人员,其离休待遇仍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四、组织实施
(一)本办法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和各种用工形式的职工及个体劳动者。
(二)本办法由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由省劳动厅负责解释。
(三)本办法自1995年10月1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