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时间:2019-05-15 01:2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第一篇: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

能力考试笔记:

教育教学:教书育人(通俗)

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具体能力:1.领会和把握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2.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Eg:处理和理解教材3.运用教学手段教一定的教学方法的能力4.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能力5.语言表达能力6.7.与学生交往的能力8.一种教育机制: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1)随即应变的能力(2)巧妙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育实习

测试的办法:

笔试(知识水平、运用教育学等理论来解决学生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45分钟内设计试讲的教案。设计课时(说明理由),可以是新课或者复习课。时间固定、独立完成、没有任何参考资料。

面试和试讲10-15分钟

面试(仪表仪态、行为举止、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试讲(考察申请人实现教学目的,组织课程实施,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实用普通话提问,板书和讲解的技巧。黑板左边是课堂主要内容,不会轻易擦掉。好的板书,就是主要内容。注意写字笔顺。副板书:右边,帮助学生理解、注意、提示,文字比较多,所以可能擦掉。但是,板书是必须的。)

采取虚拟手段:课件、材料、课堂讨论、教具、提问等

当专家提问多,说明不是很满意,在进一步给你展示的机会。请勿紧张。试讲完毕,别忘记擦黑板。

讲课/说课(注意提示):讲课。说课,要求把课的设计讲给他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为什么这样安排。

测试的流程:写教案、试讲

测试的要求:声音响亮。1.教学内容必须正确。2.教学设计要合理。3.教学步骤清晰有序。能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环节紧凑,衔接自然,能达到教学目的。

注意:1.准确地理解教材2.精心设计教案。3.讲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用词规范,声音响亮4.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参与

第二篇:综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知识要点

综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民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发展学生主动精神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1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十七大

主体地位。主导

个体独立性,不已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

1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个性 差异 要求 切实贯彻 因材施教 的教育理念

口诀:独立差异有发展

材料题 :学生观

分析观点

判断语句

理论知识 与材料 相匹配

总结

教师职业角色 传道者

授业 解惑

管理者

示范者

朋友

研究者

教师专业素养

1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 11本体性知识

12条件性知识

13实践性知识

14文化知识

2良好的教育专业素养 2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2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1对待事业---依法执教 严谨治教 廉洁从教

3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3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助精神

3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4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 41良好的情感特证

42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

43良好的性格特征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2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3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

1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口诀:研发放醋(促)

2教师行为的转变

2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

2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23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

2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

口诀:尊上引导学生(小骨)反思与合作

新课程下 教师转为:

学生学习促进者

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教育教学研究者 反思者,实践者

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知识结构

本体性,学科专业知识,核心

条件性,教育学,心理学

实践性,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学科教学法知识

文化知识,人文,社会,自然,基本艺术素养

教师专业能力结构

基本,阅读理解,逻辑思维,信息处理,口头表达,书面表达

实践,教学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评价能力

反思研究能力

教师职业权利

教学权,教师基本权利

科研学术活动权

管理学生权

获取报酬待遇权,不低于 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参与民主管理权,民主集中制原则

进修培训权,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教师 特定义务:

遵纪守法

教育教学

教书育人

尊重学生人格

保护学生权益

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爱国守法 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 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 师德灵魂

教书育人 教师天职

为人师表 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专业发展不竭动力

新规范亮点

1保护学生安全 首次纳入新规

2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处理

教师与学生 爱,尊重,负责,公平公正,保护,杜绝伤害,教师与家长 尊重,协作,教师与同事 尊重,理解,协作

教师与领导 尊重,支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版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灵魂

教书育人。基本职责

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不竭动力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第四章 文学常识

书法

王羲之 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 之称

《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张旭 唐代,书法家,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X剑舞 为 三绝

后世尊称:草圣

代表 《古诗四帖》《草书心经》《肚痛贴》《郎官石柱记》

张芝

东汉 书法家 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匠

草书之祖 之称

代表 《金欲归贴》《冠军贴》《终年贴》

楷书四大家

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元朝赵孟X

美术

中国美术

顾恺之 东晋画家,代表《女史X图》《洛神赋图》

齐白石近代画家。绘画以花鸟见长,代表《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

张大千近现代画家 代表 《振衣千仞冈》《来人吴中隐》《长江万里图》

外国美术

文艺复兴 美术三杰 达芬奇

美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美术三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彼耶达,创世纪,最后的审判

美术三杰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

波提切利 春

提香 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

印象主义 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19世纪60年代

莫奈 日出。印象,马奈 酒吧侍女

修拉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塞尚 苹果与橘子

梵高 向日葵

音乐

高更 塔希提妇女

中华民族乐器

吹奏乐器 竹制 木制 发音

萧,横笛,抱笙,排笙,巴乌,葫芦丝,损等

弹拨乐器 横式 竖式

横 筝,古琴,扬琴,独弦琴

竖 琵琶,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 等

打击乐器 民族

堂鼓,碰铃,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罗小罗,小鼓,排鼓,大钹

拉炫乐器 胡琴类乐器

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选择题)

中国音乐

高山流水 战国,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所奏即为此曲

阳关三叠 唐代著名歌曲,歌词原是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渭城曲》1954年王震亚改编成合唱曲

聂耳 <金蛇狂舞》《毕业歌》《卖报歌》《新女性》《码头工人》《铁蹄虾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

洗星海 人民音乐家,《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救国军歌》《到底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

外国音乐 莫扎特 奥地利,音乐神童,《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

贝多芬 的歌,《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致爱丽丝》

《第九交响曲》晚期作品,贝多芬 创作的高峰和总结

李斯特 匈牙利,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钢琴之王

《但丁神曲》《浮士德》《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

戏剧 京剧 20101116.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红灯记》《杜鹃山》《智取威虎山》《海瑞罢官》《沙家浜》

徽剧 是京剧的前身

越剧 20060520 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

昆曲 2001.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百戏之祖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

秦汉时期

秦的统一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公元前230---221 先后消灭 六国。统一中原,称 秦始皇

韩赵魏楚燕齐

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楚汉战争 公元前208

秦朝 暴政引发。陈胜 吴广 起义 天下纷纷响应

项羽 刘邦起义,刘邦率军入咸阳,尽除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秦朝灭亡

项羽 刘邦争夺天下,引发 楚汉之争

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西汉

文景之治 西汉初期,社会凋敝,急需休养生息

西汉。汉武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朝廷推崇---道家 无为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

汉朝 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 大一统

西汉王朝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实现大一统,表现在:

政治---中央设内外朝政,加强皇权,地方颁布---推恩令,削夺封国

经济---盐铁官营,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五铢钱

思想,文化---“罢X百家,独尊儒术”对外进行三次大规模打击匈奴的战争

丝绸之路 古老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

隋朝大运河 605 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 起到很大作用

今天 以洛阳为中心,南起 余杭(今天杭州),北至 X(今天北京)

全长 两千多公里,连接了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五大水系,世纪上最早最长的运河,改善了北方交通运输状况

贞观之治 唐太宗 李世民 吸取 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励精图治,政治清明,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年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汉藏联姻促进民族团结,加强了汉藏经济 文化交流

开元盛世 唐玄宗 44年,前期 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 进入全盛时期,史称为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唐玄宗 晚年 不管朝政,吏治腐败,节度使 安禄山

史思明 发动了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战争。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世界历史重大事件

世界古代史

一,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1古埃及 金字塔--标志

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至今 有80 多大小金字塔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最大的。胡夫金字塔

2古巴比伦王国

位于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西亚文明的摇篮

《汉谟拉比法典》 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奴隶制社会秩序而创建的 全面反映 古巴比伦王国 社会面貌,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印度

恒河,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 从高到低分成4个等级

公元前6世纪,出身X帝利种姓的 乔达摩悉达多 创立佛教,逐渐发展成。世界第三大宗教

4中国 四大文文发源地 之一

四大文明发源地 指 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

其他三个都消失了,只有中国

二 古代三大宗教

1佛教 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相传创立者原名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释伽牟尼,佛教 宣扬 现世苦难,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

公元前3世纪被阿育王立为国教,后来传入世界各地,形成 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 三大体系

基督教 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帝国境内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并传入欧洲和北非

《圣经》基督教 的 经典

创立者 耶稣,救世主,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基督教主要活动 教会活动

伊斯兰教 创立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创立者 穆罕德宣言 对天神安拉的崇拜

《古兰经》 宗教经典,信徒被称为 穆斯林

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至今分 什叶派,逊尼派

世界近现代史

1文艺复兴 14中-17世纪初 欧洲 思想文化运动 揭开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古代时间和近代的分界

核心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的价值 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启蒙运动 欧洲第二次 思想解放运动

欧洲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封建斗争

代表 英国 霍布斯,洛克,法国 伏尔泰

宣扬 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法制 思想原则 广泛传播 社会思潮

动摇了封建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法国大革命 1789,巴黎人民 攻占 巴士底狱 掀开了 法国大革命xum

制宪会议 颁布 著名 《人权宣言》 人身自由,权利平等 原则

法国是世界上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国家,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封建制度,且 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后续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4工业革命 411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19世界40.英国首先开始,大机器取代工场 手工业

工厂取代工场

工业化生产最主要组织形式,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英国 瓦特发明 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 发明 蒸汽机车,美国 富尔顿 发明 汽船

422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 科学技术的发展猛进,迅速应用工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新交通工具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423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界40-50.新科学技术革命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规模 深度 影想 都超过前两次工业革命 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

5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事件

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进行世界规模的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

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之后,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改变了力量的对比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大战形势转折

1943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集团 开始瓦解

1945 德国 日本 相机投降,二战以法西斯彻底失败而告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思想

孔子 春秋晚期 儒家 创始人,核心“仁”

强调 统治者 以德治民,克己复礼

首创,有教无类,世称“万宗师表”

《论语》

董仲舒 汉代 儒家

春秋大一统,罢X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接受,付诸实施

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 义 智 信 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三纲五常

程朱理学北宋 二程:程X,程颐

认为 天理万物本原,理先物后;

把天理 伦理道德联系起来,人伦者,天理也

提出格物致知。认识论

2南宋 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存天理,灭人欲

指出 格物致知 目的是明道理之善,不是求科学之真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天文历法 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X一,下半年来八X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干支纪年

天干:甲 乙 丙 丁 X 己 庚 辛 壬 X

地支:子 丑。X 卯 辰 X 午 未 申 X X X

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节气

元宵

正月十五夜,正月半,上元节,灯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端午 五月五,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

与纪念 屈原有关,有赛龙舟,吃粽子

重阳 九月九,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那达慕节 蒙古族,农历六月初四-初八,牧民聚集草原上进行赛马,射箭,摔跤,表达丰收喜悦

年龄称谓 30岁以下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 10以下

总角,孩提 幼年泛指

垂X,始X 童年泛指

幼学 10

束发 15上下

弱冠 20

而立之年 30

不惑之年 40

中年 50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老年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杖朝之年 90 X背之年 8-90 XX之年

期颐之年

科举制 开创---隋朝

继承发展---唐朝

唐太宗 扩大国学规模,进士考中第一名称为 状元

武则天 亲自进行 殿试,增设 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建立殿试制度---宋朝

程序严密---明清

考试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第一名分别: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

科举制---隋代实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1905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开始实行学校制度

科学常识 中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

数学 1九章算术 东汉时期,十进制,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最早 提出 分数,记录了赢不足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求解问题,和一次方程组问题

2算筹 中国古代计算工具,后来 算盘祖冲之 南朝 数学家,天文学家

创造 割圆术,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1000年

《X术》唐朝时被用作学校课本,后传 日本,朝鲜,也被用作教材

天文地理学 郭守敬 元朝,《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历法,测定一年 365.2425天,与现公里基本相同,比现在公历早约300年

革新浑仪,造出 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浑仪,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新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徐霞客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

《徐霞客游记》世界科学上最早出现的关于 岩溶地貌研究的宝贵文献

医学 扁鹊 春秋战国 名医

四诊法:望,闻,问,切。:医祖

《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中学学 奠基之作

华佗 东汉名医,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医学体操“五禽戏”,被称为“外科鼻祖“

张仲景 东汉医学家,《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医圣”

屠XX 2015年10月。发现青X素 获得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效降低X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称为首位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农学 贾思X; 北朝农学家,《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 第一部完整的农学科学著作

徐光启 明代科学教,《农政全书》农业百科书

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科学方法,介绍了欧洲水利技术,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科学知识的数据

宋应星 明朝末年科学家,《天工开物》明代农业和手工工业技术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李约瑟 称他 “中国的狄德罗”

外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

阿基米德 古希腊科学家,杠杆定律,浮力定律,发明了 螺旋式水车,用来排水,灌溉

瓦特 英国 机械师,18世纪60.制成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

80年代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

富尔顿 1807 世界上第一艘利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船“克莱蒙号”

史蒂芬孙 英国 工程师,发明 火车机车,1825 “旅行者号”机车英国试车成功

爱迪生 “发明大王”

1879 研制 耐用 碳丝dengpao

伽利略 自由落体定律

制造了 望远镜

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就的第一人

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数学上创建 微积分

力学上 建立 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法拉第 英国科学家,1831 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

文学常识

中国文学/

诗经 春秋末年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西周--春秋中期 300 诗歌。

分为。风 雅 颂

儒家经典

风 周代各地歌谣

雅 周人 正声雅乐

颂 周王庭 贵族宗庙祭祀乐歌

楚辞 楚地歌词。战国诗人 屈原 南方民歌为基础创立的新诗歌体裁

九歌 湘君 湘夫人 取于神话恋歌

离骚 屈原 抒情长诗 浪漫主义风格 楚辞的代表作

李白 唐代 浪漫诗人 诗仙

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王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

杜甫 唐代。诗人,诗圣,诗史

三史:新安史,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巴金 现代,但丁国际文学奖

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寒夜,随想。等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老舍 现代作家,1951 北京人民政府授予 人民艺术家 称号

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外国文学

古希腊文学---荷马史诗

哲学家,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荷马着的称赞,因灾史诗诗人中唯一有他知道的一个史诗诗人应当怎样写作

荷马教育了希腊---柏拉图

艺术享受,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马克思

文艺复信 文学三杰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

十七世纪文学----莫里哀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人,欧洲戏剧史上 最杰出的大师之一

唐璜,吝啬鬼

吝啬鬼,最早揭露资本原始积累十七金钱如何破坏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的作品之一

外国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

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

果戈里笔下泼留希金

十八世纪文学----歌德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伟大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代表作 《少年维特之烦恼》

十九世纪外国文学

欧美文学的主要潮流是浪漫主义思潮

下半叶的欧洲文坛,出现了多元化局面,浪漫主义余波犹存,现实主义方兴未艾,新的文学流派陆续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源于法国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

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司汤达,红与黑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

梅里美,卡门

狄更斯,雾都孤儿

萨克雷,名利场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哈代,远离尘嚣

易卜生,玩偶之家

马克吐温,百万英镑

阅读理解能力 14分

作者观点类,结合问题。议论文,开始,结束,中心思想

抓关键词,我认为,所以,但是

借助材料背景材质知识,把握作者的观点

忌讳主观臆断

关键词 句 还原到文章中,前面,后面

带着问题,读文章

总结概括类 是什么,为什么,咋么办

此类题,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可以认同作者观点,也可完全阅读

(注意题干的意思)

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的现象

基本概念 全同关系 S=P

真包含于关系 S《P

真包含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 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 一半对一半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 如果,那么

只要,就,假如,就

必要条件 只有,才

除非,才

必须,才

数字规律 排列规律 反应快

恰当的方法,规律

观察 思考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起源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教育学萌芽 一古代 中国

1孔子 社会作用 庶,富,教----教育先决条件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人人入学接受教育

教育内容 诗,书,礼,乐,易,春秋,道德教育居首

教学原则 学,思,行 结合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因材施教《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中国古代世界上最早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

1预防性原则

2及时施教原则

3循序渐进

4学习观摩

5长善救失

6启发诱导

二古代西方

1苏格拉底 以其雄辩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教学方法称为 产婆术

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

3助产术

2柏拉图 1 代表 《理想国》

教育与政治密切联系,培养未来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 是 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

2寓学习于游戏,最早的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

1《政治学》教育最高目的,追求美德

2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者

3分阶段教育注重人的发展

4昆体良 1代表作《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教育著作,誉为 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2古罗马教育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三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观点 1泛智论

2班级授课制。:首次论述

3原则:便易性,彻底性,简明性,迅速性

规定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二规范教育学建立

1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观点: 1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2教师,权威作用,中心地位

3传统教育三中心:课堂,教材,教师

2杜威 《民主主义于教育》

基本观点 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3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

4五步探究教学法

5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殷周时期 产生小学

西周时期 建立小学,设在官府

春秋时期 兴私学

后面各朝代 官私学并存

1近代小学教育

1878,张焕纶,上海正蒙书院,近代小学开端

1897,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我国最早公里小学堂

1898,清政府,改州县书院为小学堂,推行现在小学的开始

1904,清政府 《奏定学堂章程》,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2中华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1912年,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六岁入学,修业四年

1922年,颁布,XX学制,新学制

特点 根据年龄划分教育阶段

初等教育年限缩短

中等教育年限延长

增加职业教育

不单列女子学校等

3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1普及小学教育,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2学制改革试验,六年制----五年一贯制-----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

3教学改革试验:核心是改革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样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课程理论

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

基本观点,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2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人,布拉梅尔德

观点:社会问题

3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人,杜威

基本观点:儿童活动心理学化

课程内容组织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一基础改革 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基本理念: 整体的人 课程目标

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

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

创建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二 基础改革目标

总体目标: 爱国,法制,素养,技能,四有新人

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的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

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1课程结构改革

2课程内容改革

3课程评价改革

4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教育观念的改革

7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 课程结构基本特征

综合性

选择性

均衡性

五 新 教学观以教育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

2以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

3从重结论过程----重结论更重过程

4以 关注学科-----关注人

福勒,布朗提出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叶澜提出 五阶段理论

非关注

虚拟关注

生存关注

任务关注

自我更新关注

小学教育 科学研究 基本方法

一教育调查法 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方式

搜集教育问题资料

对现状作出科学分析

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二 教育观察法

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感官,辅助仪器

对处于自然状态下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三 教育实验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

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

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 教育行动研究法

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本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为题作为研究的主体,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五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或者案例研究,以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事件为研究对象

广泛收集各种资料,综合各种方法分析技术

对复杂情景中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六 教育叙事研究法

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叙事素材的分析研究,由影片,传记,图片,对话等刺激,触发当事人进行故事叙说

并以叙说内容为文本数据进行分析

以期反映出故事叙说者本身的重要生活经历及生命主题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和环境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同化,顺应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征:可逆性,守恒,传递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后

维果斯基 心理发展理论

1文化历史发展lilun

2心理发展观

3最近发展区----教育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 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普洛夫,华生

2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实质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 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理论内容 1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行为互相影响

2社会认知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3观察学习过程

四个过程: 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4强化分类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认知注意学习理论

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1格式塔 学习理论----苛勒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3加X的信息加工理论

4奥苏比尔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2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关系上

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人本注意学习理论

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

罗杰斯 创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称为 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 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景性

教学观 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

以及适当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与三维度》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稳定性 稳定

内在性 内在 外在可控性 可控

迁移理论

桑代克 共同要素说

贾德 概括化迁移说

苛勒 关系转换说

布鲁纳,奥苏泊尔 认知结构迁移说

安德森 产生迁移理论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时间,次数,方法上重复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谐音记忆法)做笔记,类比

组织策略 列提纲,做图标,系统结构图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设置 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教材

监视策略 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 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环境管理

努力管理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

2班集体基本特征

1共同奋斗目标

2严密组织纪律

3健全组织机构

4正确集体舆论

5强大的凝聚力

班主任基本职责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立学生档案

4学生操行评定

5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6做好班级日常管理

7组织和指导开展班级活动

8加强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沟通和协作

例子: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班主任要做到如下:

1班主任身先士卒

2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3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4环境熏陶

5制度约束

6加强正面教育,树立良好榜样

7提倡民主型班主任领导方式

8充分利用班级舆论阵地

9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必须常抓不懈

班级管理 原则

1全员激励原则

2自主参与原则

3教官结合原则

4协调一致原则

5平行管理原则

6情通理达原则

班级管理 方法

1制度管理

2民主管理

3自主管理

4目标管理

5情感沟通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1学习需要

分析学习者目前学习状况

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2学习内容

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广度和深度,结构,方法,和过程

3学习者

分析学习者认知特征,心理特征,起点能力

教案设计 1课题

2课型,课时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2过程,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材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

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内通

教学难点; 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相结合规律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4传授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规律

5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相统一规律

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必要环节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教学原则 直观性

启发性

系统性

巩固性

量力性

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方法 1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授课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

练习法

实习作业法

实践活动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

5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

有趣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直观教具创设

竞赛活动

游戏活动

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

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适度运用

科学性

教学反思流程 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主体 自我反思,集体反思

对象 纵向反思,横向反思

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自我提问法

3教学诊断法

4比较法

5阅读新知法

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

1反思增长教师智慧

2反思提升教师能力

3反思促进关系和谐

明代科举

八股文出现

教育对象 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孔子,孟子,荀子,墨家,道家。

世界最早教与学 战国晚期《学记》教学相长 启发激励,不压抑

比西方早300多年

西方最早教育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数原理》最早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 三中心 教师,教材,课堂 传统教育学思想

《普通教育学》 规范教育学标志

第一个现代教育著作

奠定了近代教育学

科学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分为心理学,伦理学。

19世纪新的教育学派

近代教育学科学体系

教育学科教学教育性

知识和思想品德的关系

四因素

知情意行

《《给教师的建议》》活的教育学

【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美国

课程改革 心理学家

提出终身教育 探索兴趣创新

【杜威】20世纪 实用主义教育学家

《民主主义与教育》

【康德】大学课程

三中心 教师课堂课本 学生经验活动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克伯屈】

教师为中心 德国 赫尔巴特

传统教育学派

赫尔巴特

儿童为中心 美国 do v

现代教育派 do v

教育公平,机会公平

社会教育: 开放群众多样补偿终身

现在教育的特征?

教育(不是教育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教育规模,速度。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性质。

舒尔次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教育实践活动 : 个体社会化;社会个性化

辩证统一

教育三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不是教育组织)

校园文化 :校风: 物质,精神,制度

教育性质目标

教育领导权

教育目的方向

政治制度

规模速度

教育根本内在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结构的变化

文化继承

教育

教育的功能

四种

教育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政治经济不平衡性;生产力不平衡型;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33%。

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激励,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层次性 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文化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四大支柱:

学生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教育目的社会需求集中反映教育性质集中体现

教育目的精神实质

: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跟归宿是教育目的艺术美育:审美教育

美育:人格

教育目的:

德智体美劳

主要任务,根本任务,根本任务,基本任务,总要求。

那个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主要观点:

全面,社会,历史,现在工业,共产主义,教育生产劳动,素质教育。基本内容

数学教育特征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主体实质。

第三篇:2012050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试要点笔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考试要点笔记

2012年5月9日

1、市场经济:是指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是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2、市场经济的根源是社会分工中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个别劳动不能直接转化为社会劳动,即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只有通过市场经济,才能使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3、市场经济的特征: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企业行为的自主化、经济关系的市场化、经济管理的法制化、宏观调控的间接化、保障事业的社会化。

4、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

5、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规律,制约着市场经济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在所有制上,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使之更加有力、灵活、有效,也更能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由一个基石六个支柱构成。一个基石是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六个支柱是指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法律体系。

8、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宪法》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公有制含义中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所有股份。

9、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要全面认识公有资产的内涵;要从质和量的统一上把握公有资产占优势;公有制占主体在战略布局上要体现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要从控制力的体现上把握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范围而言,而且是就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有所差别;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

10、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12、决定经济运行机制的基本因素:经济形式、经济制度、经济体制。

13、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竞争来调节运行的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在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机制,竞争机制是关键机制,供求机制是重要机制。

14、市场机制的特征:第一,经济主体分散决策;第二,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活动;第三,主要通过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调控资源的配置过程;第四,按生产要素贡献和市场效率进行分配。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特征:第一,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二,市场机制的作用离不开国家必要的规划指导和宏观调控。

1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条件:第一,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的组织和制度建设;第三,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第四,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计划体制。

17、市场体系:是指各类市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18、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作用:

第一,市场体系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物质形式。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载体,是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作用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市场,都是通过市场进行的。第二,市场体系是经济主体活动的舞台。一是企业所需各种生产要素唯一的供应渠道,二是企业产品销售和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三是市场机制借以激发企业活力、约束企业行为使之合理化的基本物质条件。

第三,市场体系是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媒介。市场体系是政府与企业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同时服务于政府与各市场主体,是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媒介。

第四,市场体系是社会再生产活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不间断地进行,离不开完善的市场体系。政府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政策、经济规划和经济手段,来调节市场上各种经济参数的变动,以此来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向。

19、健全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基本途径:第一,要继续发展商品市场,进一步发展完善生产资料市场;第二,重点培养和规范生产要素市场;第三,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价格形成机制;第四,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第五,健全市场法规体系,完善市场运行秩序。

20、宏观调控:是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调节与控制,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

21、宏观调控的意义:第一,可以使整个国民经济沿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确定的方向发展,及时纠正微观经济运行背离国民经济宏观目标的倾向,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第二,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校正市场缺陷,协调市场关系,完善市场机制的功能,从而为建立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规划、形成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是市场,而不是企业。

23、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总量平衡、结构优化。

24、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物价基本稳定、经济适度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5、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26、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

27、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理顺产权关系。

29、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措施:第一,继续推进政企分开;第二,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第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第四,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30、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必然表现出与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按劳分配不同的特点:实行按劳分配的范围不同;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尺度和标准不同;劳动报酬的形式不同;劳动报酬有名义水平6 和实际水平的差别。

3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要性:第一,是深化经济体系改革的分配;第二,推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第三,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的需求。

32、在实践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一,从总体上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坚持“效率优先”才能“兼顾公平”。因为只有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才有东西可供分配,才有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第二,效率优先应以兼顾公平为条件。从长远看,没有适当的公平,也不会有效率的提高,因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不仅会使经济发展失去动力,也会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

33、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第一,可以影响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发展;第二,可以合理地实现社会共同必要消费基金的分配;第三,可以合理地实现个人收入中一部分延期用于必要消费基金的分配;第四,可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稳定。

34、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第一,打破常规,筹集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启动资金;第二,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第三,按照社会保障的不同类型,确定其资金来源,建立资金预筹积累机制;第四,改革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35、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在量上的持续增加。

36、经济增长的源泉:第一,货币资本投资的增加;第二,技术进步与知识存量的增长;第三,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与人力资源的开发。

37、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协调和优化。

38、经济发展的特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产业结构的协调和优化;社会福利的增进;社会总需求不断扩大;国际经济关系扩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39、“三个转变”: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0、经济发展战略的涵义、内容和特征:

经济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决策。

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内容。战略重点是指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它部分得以解决的关键。战略步骤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阶段性要求,战略步骤的每8 一步实施都要为下一步打下基础,任何一步的失败都将影响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方针是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经济发展战略的灵魂。

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特征。

4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涵义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经济增长、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使人口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措施是:第一,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第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2、世贸组织的主要职能:第一,组织实施世贸组织负责管辖的各项贸易协定、协议、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各项协定、协议的目标;第二,为成员提供处理各协定、协议有关事务的谈判场所、谈判准备和框架草案;第三,解决各成员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第四,定期审评各成员的贸易政策、法规;第五,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关系。

43、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待遇原则、互惠互利进行贸易原则、通过谈判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原则、促进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鼓励经济发展与改革原则、贸易法规透明度原则。

44、走向国际市场的基本形式:对外贸易、利用外贸和对外投资、引进技术和技术出口、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国际旅游业。

45、健全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生产有赖于法制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有赖于法制建设;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法制建设;市场经济的国际化有赖于法制建设。

46、我国法制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47、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应遵循的原则:第一,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原则;第二,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原则;第三,立足国情,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原则;第四,改进立法程序、合理规划部署的原则;第五,破旧与立新协同并举的原则。

48、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第一,会破坏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第二,会使银行业无法正常进行;第三,会使市场经济难以向高级阶段发展;第四,会使广大公众对文明社会的美好信念产生动摇;第五,会破坏社会的法制基础。

49、强化社会诚信的措施:第一,加强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是基础;第二,各级政府率先垂范是关键;第三,建立全国信用管理制度是根本;第四,健全立法和严格执法是保障。

第四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

第一章 教育基础

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 管理手段 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教务行政管理 总务工作 学校管理的过程: 计划 实施 检查 总结 学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规范性原则 6.系统性原则

7.效益型原则 8.动态性原则

方法:1.行政管理原则 2.法律原则 3.思想教育原则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学校组织结构的主要职能部门:1.校长办公室(对外联络、信访、人事保卫、文件收发归

档、报表统计)

2.教务处(教学组织、教育科研、学籍管理、课程资源管

理)

3.政教处(德育 思想政治)

4.总务处(后勤 提供经费 物质保障)5.教研室(基层教学实验)6.年级组

(重点)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由来:《孟子 尽心上》

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活动中介)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a.继承性 b.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

按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人口 经济 政治 科技 文化)按作用分: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按呈现方式分:显性功能(计划性)

隐性功能(非预期的)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 利托尔诺 美 桑代克

英 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 美 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苏联 米丁斯基 凯洛夫 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

a.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b.没有阶级性,教育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 c.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没有文字和书本 d.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e.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贫乏

f.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没有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 2.古代教育 奴隶社会

中国

夏朝——痒 序 校

西周——国学 乡学 “学在官府 政教合一”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埃及 宗教教育

古希腊 斯巴达——尚武教育

雅典——崇文教育

3.封建社会

中国 春秋战国——官学衰私学兴 显学盛行

隋唐——实行分科教学 科举制

宋朝——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清朝——学堂

中体西用 1905废除科举 西方 教会学校 骑士学校

特点: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 6.宗教性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校 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 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 教育学

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  萌芽阶段

中国 《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文献

孔子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墨子 兼爱 非攻 “亲知 闻知 说知”

道家 道法自然

西方

苏格拉底 产婆术 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 《理想国》 “寓学习与游戏”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昆体良 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将学习过程概况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 创立阶段

培根——实验科学家鼻祖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提出“归纳法”

特点: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儿童本位教育观

康德——最终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施的教育家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性教育原则(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 《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 经验 活动)“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教育无目的论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 《中国教育改造》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

 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 流浪儿童和违法者改造 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著作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可夫——《教育与发展》“以最好的效果使学生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性教育理论 五条教学原则 a.高难度 B.高速度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理解学习过程 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布鲁纳——美 强调学科结构 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舍因——德 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皮亚杰——瑞士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

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c.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舒尔茨 人力资源理论)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决定着受教育权 c.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人才)b.教育促进民主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 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a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b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c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a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b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c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3.学校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 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 激励 评价 教育目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

个人本位论

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 满足人的需要(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 教育目的层次:

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 教师教学目标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我国的教育目的特点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全面发展教育构成及其关系

德育——灵魂和核心作用 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

智育——前提和支持

体育——基础

美育——动力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 素质教育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一宗旨两重点)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4.素质教育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要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6.素质教育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个方面 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前制度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制 单轨制 分支型

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始于英国科学家斯宾塞 课程的作用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关系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工作的依据 课程类型:

分科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 儿童中心课程)必修课程(发展共性)选修课程(发展个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课本课程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 斯兵塞 布鲁纳)活动中心课程论(杜威

克伯屈)

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 金帝斯 布厄迪)课程内容:

课程计划: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包括:课程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 学周安排

作用: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课程标准: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关于某门学科机器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结构:1.前言

2.课程目标(核心)3.课程内容 4.实施建议

作用: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结构: 螺旋式上升

直线式编写

作用:学习的主要材料 教学的主要依据 课程资源:

按来源:校内 校外

按性质:自然 社会

按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文字资源 实物资源 活动资源 信息化资源

按存在方式:显性

隐性

按功能: 素材性资源(知识 技能 经验 活动方式方法 情感态度)条件性资源(人力 物力 场地)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进行社会调查 2.审查学生活动3.可发实施条件 4.研究学生情况鉴别校外资源5.建立资源数据库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社会 知识 儿童)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编制 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拉尔夫泰勒)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3.情景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课程评价:

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2.目的游离模式(斯克里文)3.CIPP(背景 输入 过程 成果)

4.CES(需要评定 方案计划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综合课程观(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3.内容联系观(课程内容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已有经验相联系)4.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5.发展评价观(重视过程的评价 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6.校本发展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注重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提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设置九年一贯制课程门类,设置综合课程)3.密切课程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到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版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体现出:普及性 基础性 发展性 课程实施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a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b具有发展潜能c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a是完整的人b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c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b是学习的主体c是责权的主体 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自立 自为 自律

2.合作学习有明确责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

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观(新课程要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习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发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对待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机智)3.主体性和示范性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和间接性

6.系统性(高度协调性,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教师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心理学 教育学)实践性知识(教学方法)文化知识(人文)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如何看我)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室是否成熟的标志)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 7.撰写成文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观察法(目测)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是否借助仪器)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结构是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二)教育调查法(搜集资料)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三)教育实验法(人为的影响研究对象)

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准实验在现成的教学班级内进行)

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

(四)教育行动研究法(批判 自省 质疑的研究精神)

步骤:确定研究课题

拟定研究计划

实施研究计划

进行总结评价

(五)教育叙事研究法(以叙事讲故事的方法)

教学叙事

生活叙事

自传叙事

(六)个案法 跟踪法 追因法 临床法

产品分析法

教育会诊法

(七)历史法

(八)比较法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撰写

基本要求

客观性

创造性

规范性

格式

观察报告1.题目

2.引言

3.正文 4.观察结果

5.附录

调查报告1题目

2.引言

3.正文 4.讨论或建议.5.结论

6.附录

教育实验报告1.题目

2.引言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分析与讨论 6.结论 7.附录

经验总结报告 1.题目

2.前言 3.正文

4.结尾

教育研究论文 1.题目 2.内容提要 3.序言 4.正文 5.结论 6.参考文献

第二章 学生指导

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人性心理

个性倾向(个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兴趣 爱好 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比较稳定 性格 能力 气质)认知过程

(一)注意

特征 指向性 集中性

分类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 无需意志努力又称“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 需要意志努力 又称“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散(注意离开的心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活动吸引)

3.注意的转移(转移不等同于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的,而分散式离开了当前任务)

(二)感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视觉适应分 暗适应(由亮转暗)和明适应(由暗转明)

2.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3.感觉后像 4.感觉相互补偿 5.联觉

(三)知觉(整体属性)

种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基本特征

选择性(分化对象和背景)

理解性

整体性

恒常性

(四)记忆

分类

形象记忆 词语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陈述性记忆(概念记忆)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过程

1.识记(机械记忆 意义记忆)

2.保持 遗忘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影响遗忘的因素 a.学校材料的性质 b.识记材料的数量与学习程度的大小c.记忆任

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e.时间因素 f.识记者的态度

遗忘的原因 a.消退说 b.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五)思维 特征 间接性 概况性

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况 具体化与系统化

基本形式

概念(思维最基本形式)判断 推理

种类 按性质和凭借物分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按思维逻辑性分 a.直觉思维 b.分析思维

按指向性分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最能代表创造性)

按创造程度分 a.再造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流畅性 变通性 独创性)

按思维过程分 a.经验思维 b.理论思维

(五)想象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无意想象 情感过程

(一)情绪(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基本分类

快来 愤怒 恐惧

悲哀

状态分类 心境(平静持久的精神状态)激情 应激

(二)情感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意志过程

概念 有意识有目的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2.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克服困难时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基本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

a.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前有断崖 后有追兵)

趋避冲突(鸡肋)

多重趋避冲突

b.确定行动目的

c.选择行动方法或制定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品质

自觉性——易受暗示与独断性

果断性——优柔寡断 草率决定

坚持性——固执 见异思迁

自制性——任性 懦弱

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一般规律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内发论

代表人物 孟子 弗洛伊德 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势力说)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顿教育)

高尔登(优学生)

外铄论

代表人物 荀子 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婴儿)斯金纳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前提)2.环境 3.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4.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主要原因

1.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和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通过同化 顺应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四时期 1.感知运算阶段(0~2)

2.前运算阶段(2~7)具有表现思维但缺乏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2)思维具有可逆性 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4.形式运算阶段(11~15)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不能揠苗助长 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注意内容 有针对性)3.不平衡性(把握关键期最佳期)

4.互补性(扬长避短 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小学儿童的学习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1.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条件反射)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基本规律 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与分化 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三条主要学习定律 准备律 联系律 效果律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基本规律

1.正强化和负强化 2.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3.消退

4.班杜拉社会学习论

认为人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学系

将强化分为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

1.克勒——完型—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2.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期望是核心)

3.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结构学习理论)

学习观: 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b.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b.提倡发现学习c.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4.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一遍与新知识进行联结

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马斯洛和罗杰斯)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有意义学习的主要特征 1.全神贯注 2.自动自发 3.全面发展 4.自我评估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a.真实或真诚b.尊重、关注和接纳c.移情性理解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观

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b.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c.学习的情境性 2.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知识观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4.教学观 1.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

2.除讲授学习材料以外还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

a.探究学习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b.支架式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然后逐渐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c.情境教学 学生应该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d.合作学习互动合作 小组形式

小学儿童的学习指导

(一)认知过程的指导

1.观察的指导

a.根据学习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观察 b.观察活动要与动手操作活动相结合 c.引导学生将知觉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 d.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技术 2.注意的指导

a.不断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生的注意品质 b.采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c.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3.思维的指导

a.善于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质疑精神 b.指导学生运用比较 分析归纳 等各种思维方法 c.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思维活动

d.对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训练,指导学生的语言活动

4.记忆的指导

a.明确记忆的任务,提高记忆的自觉性,积极的进行有意记忆 b.正确使用记忆方法

c.掌握记忆遗忘的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

(二)非认知过程的指导

1.情绪情感的指导(如何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

a.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活动方式

b.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性提问,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习的情绪 c.是学生理解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状态

d.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感 2 意志的指导

a.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b.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c.加强学习意志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坚持性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法指导的类型

1.领悟式指导法 2.迁移式 3.点拨式 4.反馈式 5.矫正式 6.对比式 7.兴趣式 8.渗透式(最常用的)学法指导的原则

1.针对性 2.整体性 3.实践性 4.渗透性

学习计划的指导

a.设立目标和安排时间都要力求具体化 b.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

c.要留有余地,使计划富有弹性,便于执行 d.要结合实践,及时调整 听课方法的指导

a.认真听 b.注意看 c.多动脑 d.主动练 e.做笔记 f.善归纳 认知方式的差异

类型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反思型——冲动型

辐合型——发散型 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利用学习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学习习惯的特点

广泛性 实践性 阶段性 模仿性 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演,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作用,形成家庭与学习共同培养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 小学德育

学习德育由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法纪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四方面构成

德育的主要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小学道德发展的特点: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有很大的依附性,缺乏原则性)

2.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言行一致)

3.品德发展具有过渡性(由依附性向自觉性过度)4.自觉纪律的形成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外部条件

1.家庭教育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儿童品德发展的四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规则对他们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8)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 他律的道德

3.可逆性阶段(8~10)同伴间的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

4.公正阶段(10~12)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太高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 情 意 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知即道德认识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 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意即道德意志 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 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 情 意 行 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结束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小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表里一致)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小学教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4.指导实践法(练习制度 委托任务 组织活动)5.品德评价法(奖励 惩罚 评比)6.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反省)

 美育

最早提出系统的美誉思想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王国维第一个引进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学校美育包括:形式教育 理想教育和艺术教育

 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评估的方法

会谈法(倾听 鼓励询问 反映 澄清 面质)

观察法

自述法 调查法 心理测验 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 行为塑造法 示范法

暂时隔离法

自我控制法

惩罚法

第三章 班级管理

 班级与班级管理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 埃拉斯莫斯

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

班集体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是不会自发形成的,班集体是班级群

体的最高形式,是需要全体学生和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共同努力的。

班级管理的模式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 民主管理 目标管理

班级管理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自主参与原则 管教结合原则 全员激励原则

平行管理原则

班级管理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

目标管理法

情境感染法 规范制约法

舆论影响法 心理

疏导法 行为训练法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

问题 1.班主任对于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应对对策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突发事件 1.成员间分歧

2.打架斗殴 3.顶撞 4.恶作剧

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教育从严 处理从宽 化解矛盾 教育全班)

2.客观性原则(避免定势思维)

3.有效性原则(讲究效果)

4.可接受性原则(心悦诚服)

5.冷处理原则(保持冷静)处理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原则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 班主任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实时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2.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3.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 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1.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 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学生(前提和基础)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d.调查访问法 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班会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写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个别教育工作 1.先进生工作

a.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b.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c.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d.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后进生工作

a.关心爱护尊重人格 b.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c.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d.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 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的功能

1.满足交往的功能 2.学习发展的功能 3.个性发展的功能 4.班集体建设的功能 5.班主任专业提升的功能

 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自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计划性原则 6.生活化原则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

1.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 2.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3.形式的多样性 4.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5.活动方式的实践性 6.活动评价的综合性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个人活动 小组活动 群众性活动

第五章 教学设计

 教案设计与编写 教案基本内容 1.课题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课型课时(新授课 复习课 实验课 检查课)4.教学内容

5.教学重点与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具 8.教学过程 9.作业布置 10.板书设计

教案类型

新授课 复习课 实验课 检查课

教学目标的陈述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建立„„概念

复习„„改进„„提高„„进一步提高

培养„„加强„„发扬„„调动„„

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

在„„的情境下,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新课

a.直观导入(实物、教具导入,实验引导导入,视听导入)

b.设疑导入(提问析题法,以旧引新法,悬念导入法)

c.趣味导入(故事事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歌谣谜语导入法)d.目标展示导入法(一颗一得)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课程类型

1.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相关课程 融合课程 广域课程)2.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3.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目前小学设置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 性质 社会性 开发性 活动性

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总是课程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

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第六组 教学实施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基础)教学过程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直接动机)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重要性)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 教学原则与方法 我国小学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语言直观)3.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主动性)

4.巩固性原则(理解基础上巩固 组织复习)

5.循序渐进原则(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演示法 6.参观法 7.练习法 8.实验法 9.实习作业法 10.实践活动法 11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活动 1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模式 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授课制 2.班级授课制 3.分组教学(外部分组 内部分组)4.设计教学和道尔顿制 5.特普朗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独立性受到限制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 课堂教学的实施 教学实施的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修改 4.课外辅导 5.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信度 效度 难度 区分度)

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上课的具体要求: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3.借助多媒体 4.借助游戏 5.借助故事

 学习动机

构成学习需要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诱因

功能 1.激发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功能 4.调节功能

分类 1.内部与外部 2.高尚与低级 3.远景与近景 4.直接与间接

学习动机理论 1.行为主义强化理论(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习动机)

2.需要层次理论

3.成就动机理论(趋向成功的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倾向)4.成败归因论 维纳

5.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学习动机的培养

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思想品德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3.设置榜样

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性教学 2.根据作用难点,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 学习方式 学习策略的分类

1.认知策略 a.复述策略(画线、整体记忆、有意记忆)b.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

2.元认知策略 a.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a.时间管理 b.环境管理 c.努力管理 d.资源利用

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激励学习热情 5.检验教学效果 类型 按功能分 1.诊断性评价(教学开始前)2.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3.总结性评价(后)

按标准分 1.相对性评价(甄选性强)2.绝对性评价(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3.个体内差异评价

按方法分 1.定性评价(洞察 内省 移情)2.定量评价

按主题分 1.外部评价 2.内部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常见问题

1重知识轻能力(影响多元能力的发展)2.片面追求分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4.制约教学改革 新的教学评价理念

1.在评价功能上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2.在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

3.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信息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

4.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公平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态度的改进 5.评价内容上,全方面考察

6.评价方式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

7.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评定、理解、互动,体现一人为本。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

1.课堂教学是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归宿 2.探究和解决问方式是教学反思的着眼点

3.追求教学环节的最优化是教学反思的不竭动力 4.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标 教学反思的内容

反思教学理念

反思教学目标

反思教学过程

反思教学得失

教学再设计 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教学反思有利于教案的改进

2.教学反思为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3.教学反思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的原则

1.自主性 2.真实性 3.及时性 4.个性化 教学反思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自我提问法 3.教学诊断法 4.比较法 5.阅读新知法 教学反思的过程

第五篇:商标法要点笔记

商标法要点笔记

商标,是指用以与他人的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相区别的具有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标志。具有识别功能、品质保障功能、广告宣传功能。

一、商标与有关概念的区分 1.商品名称与商标的区分:

(1)商品名称具有大众性,原则上不受《商标法》保护;商标具有专有性,受到《商标法》保护。

(2)商品的通用名称用来区别不同种类的商品,特有名称用来区别同种类的特定商品;商标用来区别不同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3)商品的通用名称不具有显著性,不能作为商标注册;商标可以申请注册。

商标可能淡化为商品通用名称。2.商标与商品装潢的区分:

商品装潢是指为识别与美化商品而在商品或其包装上附加的文字、图案、色彩及其排列组合。

(1)商标受《商标法》保护,商品装潢可以作为美术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知名商品的装潢还可以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2)商标必须具有显著性,而法律未具体规定商品装潢的构成要件。但任何经营者不能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装潢使用。

(3)商标专有权主要通过注册取得,商品装潢的权利无需履行登记注册手续,可以基于其存在自动受到法律保护。

(4)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驰名商标除外);但法律未规定商品装潢的保护范围。

(5)商标与商品质量的联系较为紧密,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商品装潢与商标质量、信誉无直接关系。

3.商标与商号的区分: 商号:广义的商号是商事主体从事商事活动时所使用的名称。狭义的商号是指企业的字号。

字号是指商业主体在进行商事活动时为表明自己并区别于其他主体而使用的标记性字词,是商事主体所使用名称中的核心字词部分。

(1)商标适用商标法;商号适用《民法总则》、《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2)商标标识商品的来源;商号标识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企业。(3)一个企业只能有一个商号;但可以有多个商标。

(4)商标注册在全国范围内享有专有使用权,具有唯一性;商号专有使用权范围仅限于登记登记注册机关的辖区。

4.商标和域名的区分:

(1)商标适用于商品或服务,域名标示网址。(2)商标具有地域性;域名是唯一的,具有国际性。

(3)商标的取得有注册在先、使用在先和折中原则,域名采取注册在先原则。

5.商标与地理标志的区别:

(1)商标权具有独占性、时间性和转让性;地理标志权不可转让,永久性并不得许可该地理标志区域外的其他经营者使用。

(2)商标的功能是标示商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地理标志的功能是标示商品的来源于何地,与该地特定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相联系。

(3)商标权专属于商标权人,具有排他性;地理标志属于集体共有,凡是该地理标志区域内达到一定要求的每位经营者都可以使用。

6.商号与商业名称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商号是商业名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商业名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商业主体赖以表明自身并区别于他人的个性标记。

(2)但商号不能独自代表一个商业主体,其必须借助商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行业特征及组织形式等其他部分才能完整地代表一个商业主体。区别:(1)内容不同。商业名称包括四部分,即行政区域、商号或字号、行业或经营特点以及组织形式,而商号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2)权利属性不同。存在于商业名称之上的名称权属于人格权范畴,而存在于商号之上的商号权则属于知识产权范畴。

二、商标注册

商标被注册的前提:具有整体的显著区分性。商品34类,服务11类。商标的本质功能: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显著区分性)。

缺乏显著特征的通用名称(例如钢笔)和描述性标志(用于羊毛衫的“温暖”)一开始都不能被注册为商标。但描述性标志若经过长期使用和广告宣传之后,在消费者逐渐意识到该描述性标志在指示特定商品或服务的出处时(即获得了“第二含义”),能被注册为商标使用。例如用于牙膏的“两面针”商标,两面针本意是一种中草药名称,是牙膏的成分之一。

相对禁止条件:

1.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

2.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

3.缺乏显著特征的。

禁止作为商标注册的三维标志: 1.仅由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

2.仅由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要的商品形状。(基于商标法不保护实用功能的原理)例如,三头剃须刀立体形状。

3.仅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例如,鸡心项链立体形状。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都可以构成立体美术作品或外观设计。

地名具有其他含义(例如“长安”具有长久平安之意,可以注册为汽车商标)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可以进行注册。

注册商标人无自用权(自己能否使用,取决于其使用行为是否侵犯他人权利或以其他方式违反法律规定,与有无取得“商标专用权”毫无关系)一说,而是排他权。

商标的使用:为维持商标注册所需要的“使用”应当是真实的、善意的和具有一定商业规模的使用,不能是应付使用义务的象征性使用,并且使用行为必须发挥识别商品来源的作用。例如,将带有注册商标的饮料作为衣服的赠品免费提供购衣者,以促进对衣服的销售,这不存在对注册商标的“真实”使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没有实际使用注册商标,仅有转让或许可行为,或者仅有商标注册信息的公布或者对其商标享有专用权的声明等的,不宜认定为商标使用”。

撤三:注册商标专用权人不能证明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过该注册商标,他人未经许可的使用难以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不构成侵权。若注册商标专用权人不能证明其因侵权受到其他损失的,被控侵权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商标权

商标法保护的主要对象:商标经过使用之后凝结的商誉。(商标注册制度下保护商誉,商誉必须经过实际使用产生),不保护技术方案。如果艺术美感与实用功能无法分离,则该艺术美感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例如,三头剃须刀立体形状、鸡心项链形状。

商标权客体的构成条件:

第一、使用或申请注册的商标必须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

实践中,商标的显著性的判断采用反证法,即排除某些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

第二、使用或申请注册的商标必须是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的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

第三、使用或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商标权、著作权、企业名称权、肖像权、知名商品特有包装或者装潢使用权等)相冲突。

第四、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指在一定地域被一定的人群所知晓的区别性标志,但不是驰名商标)。

第五、使用或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违反《商标法》的禁用(绝对禁止条件和相对禁止条件)规定。

四、商标判定

商标相同:两者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

近似商标的判断原则:(个案认定)整体与要部比对原则。例如,雪碧与雪珺。

1.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具有普通知识与经验的一般购物人,在购买时运用的普通注意力):

2.在隔离判断的状态下(不能将两个商标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应分别观察后凭借记忆印象进行比较),对商标显著部分进行对比。

3.在隔离判断的状态下,对两个商标进行整体观察比较。

4.在应用上述原则进行比对时,还要考虑引证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因为 引证商标的显著性越强、知名度越大,给普通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混淆就越有可能发生。

认定相同商品或服务采用的都是客观标准,即以分类表作为认定依据。

认定类似商品或服务采用的都是主观标准,分类表只是作为参考依据,主要根据使用目的、内容、方式、对象等进行认定。(个案认定)

五、不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第一、善意使用描述性注册商标的第一含义进行描述商品或服务的特征行为,不是商标性使用行为。例如,“长江三峡”商标的第一含义为地理名称,属于公共领悟,其他人如旅行社使用该商标可以用来说明自己能够向旅客提供长江三峡的旅行服务。

第二、说明自己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用途、服务对象和真实来源的使用行为。例如,本墨水适用于惠普墨盒。例如某店讲“专修宝马车”可以,但如果说“宝马车特许专修”,会使消费者认为该店与商标注册人存在紧密的联系,从而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

第三、商标权用尽。

第四、基于其他正当目的或理由的使用。例如,在先使用的具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使用人可以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防止他人搭便车),但应该附加区别标识。利用商标的图形或文字进行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等,不属于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行为。

六、商标侵权行为

1、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是构成商标侵权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导致混淆的行为对于商标权人不会造成商标法所承认的损害。

2、直接侵权:可能使消费者产生混淆即可。

(1)未经许可,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使用相同标志时,推定存在混淆可能性,他人可以用证据推翻。(假冒商标行为,可能导致刑事犯罪)

(2)未经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3、间接侵权:引诱他人实施直接侵权行为、知晓他人准备或正在实施直接侵权行为而为其提供实质性帮助(如为其提供便利条件)的行为。

下载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要点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归纳)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本节重点教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构成。  教育学的......

    考试笔记

    新员工入职培训班主要讲述了一下两点: 1、董事长禁令和公司简介以及企业文化; 2、岗位技能以及标准; 从本次学习中我学习到了董事长禁令的十不准。了解到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成立......

    说课须知、说课环节、说课要点教育教学能力测试须知

    教育教学能力测试须知 一、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教学设计。以说课形式进行,即对指定授课内容进行的教学设计说明。 说课评估内容及要求: 说课是教师面对......

    入学教育考试复习要点

    入学教育考试 考试题型:选择题20分,填空题40分,简答题4*5=20分,论述1*10=10分,问卷调查10分(只要填下就送分)。考试内容为《学生手册》里面的《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39页、《......

    教育技术能力考试 选择题

    选择题 第1题(单选)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下面有关于教师专业化陈述正确的一项是(B ) A、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学科专业性重于教育专业性 B、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1(教育教学能力)

    1 教育机智中包含哪些基本因素? ① 观察:是教育机智形成的基础。 ② 理解:是教育机智形成的保障。 ③ 决策:是教育机智的外在表现,也是教育机智发挥作用的必要途径。 ④ 实施 2......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要点整理笔记

    第一章 1.信息的质量属性:1)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2)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3)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