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
如何指导学生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
真,是一篇文章的根本,情,则是一篇文章的关键,只有文中充满了请,洋溢着意,那才会在感动自己的同时感动他人,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下面我结合我的课堂实例来谈一下我的几点拙见:
首先,技法指导。一篇成功的文章离不开纲领性规则的引导,这可以让学生有据可依。如:《必须跨过那道坎》一文,我就先让学生们谈自己的看法:此文可写成什么体裁?你认为应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众说纷纭,我将他们的发言最后归纳为:
1、写成记叙文,应注意写出有哪些迈不过去的坎?还要表明自己的决心。写成议论性杂文重在引用一定的论据论证跨过这些坎的必要,再结合实际情况警示自己。
其次,范文引路。有了理论依据,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大的框架,具体的枝叶则要通过范文来丰富,当然,在读范文前我要学生注意思考记录一下问题:
1、选文是一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
2、写了哪些事?
3、你从哪些句子看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4、本文有没有让你耳目一新的写作亮点?
这样一来,学生们便不会刻意去记忆别人的开头结尾以备自己模仿,而是将心思专注进了他人的整篇文章,既为他们引了路,又不能让他们投机取巧。
再次,片断练习。了解了他人的写作技法,但全部借鉴似乎也是个难题,毕竟生活经历不同,但再多的不同也应有相同之处,所以此时我提醒学生:你对哪些话特别欣赏,可以是语言特点,也可以是思想感情,或者写作方法,然后模仿写作,但必须用上这种写法,这既可以让他们对亮点再次巩固,又可以在互相展示中互为补充,为下一步整篇写作做好准备。最后,连段成篇。有了一段一段,串联成整篇已不是难事,但必须强调一句话:无论你用什么写法,选择何种文体,都必须与自己的亲身经历联系,这才不是假、空,才能做到真、细,也才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
批改完发下作文,我再附一篇下水作文,让学生们再次形成比较,也再次在比较中完善自己。
三年下来,我担任班级的作文虽不能说是篇篇精品,但我觉得他们确实是做到了篇篇情真意切。就拿上次写的《你怎么啦?》为例,它不仅仅触动了整个年级的学生,甚至连老师领导也赞不绝口,因为它既涉及到《谁谁,你怎么啦?》的自我反思,也牵扯到《某某班,你怎么啦》的现象反馈,还有《地球,你怎么啦》《中国,你怎么啦》的社会写真,一句句排比,一句句反问增强着气势,一段段诉说,一段段倾诉,感动着心灵、、、、、、
第二篇: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
案例一
这是一堂以读促写的作文课,要求当堂完成题目为《我》的500字以上的介绍自己的作文。
一、教师发下两篇范文《义务教学初级中学语文课本(试用)》中的《说说我自己》和《这就是我》(学生习作)。
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范文,明确这两篇都是介绍自己的文章,前者侧重于全面介绍,后者侧重于重点介绍,都写得较具体。
三、写作理论指导:写介绍自己情况的文章,可以全面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年龄、籍贯、家庭、学历、爱好、个性、理想等等;也可以着重介绍自己某一方面,或兴趣爱好,或个性特点。
四、教师提出写作要求:可仿照范文中的一篇的写法,完成题目为《我》的作文,要求写具体,字数500字以上。
五、学生写作(写作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一头雾水,硬着头皮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有的学生翻来覆去看范文,愁眉苦脸„„
六、写作情况反馈:75%的女生都成了短发潇洒的“假小子”;90%的学生酷爱读书,简直到了忘了吃饭,撞电线杆,甚至于楼梯上摔下来的程度;80%的学生还助人为乐,帮助孤寡老人、让座、拾钱包、帮助迷路的小孩回家„„
学生上交的作文令我哭笑不得,任务观点强,生搬硬套明显,东拼西凑,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从作文中看不到一个个真实的,富有个性、充满朝气的自我,语言的表达更是苍白无力,作文前景令人担忧。
案例二
(七年级开学几天内)
一、情境导入:
教师(热情的态度、洋溢的语言):同学们,你们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来到一个新的集体。在这个新集体里,同学们要共同生活、学习三年,这是我们的缘份。此时此刻,你一定希望早点了解班里每个同学的“子丑寅卯”,也希望自己能被大家尽快地认识和接受。现在老师非常愿意做个沟通者,和大家一起用“我”自由之笔,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显“我”自在之趣,力求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把“真实精彩独特的自己”诉诸于文,以文会友。
(教师的真情换学生的真心。学生鼓掌。教师已经抓住学生生活中交往的情感需求,使学生有了作文的真实期待,适时切入了作文话题;介绍自己。但具体的写作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还可在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上面作进一步尝试,使学生真正敞开心扉写作文,并懂得真正的写作。)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作文的真谛:写出有个性的我,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教师(鼓励):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无非是把所见所闻的感受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了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气固定下来。”我们想想“我”是自己最熟悉的,最了解的。所以只要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自己,完全可以像做菜那样做出有特殊风味的自家的特色菜,奉献给大家。
(生微笑,并考虑自己该从哪方面内容入手写)
教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份关于检测自己意志力和性格气质的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取走这份资料。
学生中有60%的同学取走资料,以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自己这一方面的情况,可以写这方面的内容。
(教师只作资料的提供者,而把选择交还学生自主)
十分钟后,学生都想好了写自己的哪方面的内容,有些想写自己的名字,有些想写自己的爱好,有些想写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有些想写别人眼中的自己„„,总之,都想写与众不同的真正的自己。
教师:大家都找到了写自己的内容,那么在怎样让文章出彩上有什么要老师帮助,同学帮助的呢?
生提出:
1、拟题是否可以别出心裁?能否小组讨论出一些题目?
2、写作文的形式可否有自己的创意?
3、想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否将完成作文的时间延至下周?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予以肯定,结果小组讨论热烈,课后学生还跑向教师、朋友、父母询问,了解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三、一周后,师组织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因为情感和需要已找到释放点,35分钟内都已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学生课堂作文体验十分愉快。后来,学生还提出10分钟的小组交流,我完全允许,并请每组组织者将本组的交流情况写成小结上交。
四、情况反馈及评价
情况反馈:
1、作文题目耳目一新:《她(他)是谁?》、《这个年龄的我有点怪》
《我是家里的“开心果”》、《勤奋让我如此美丽》
《我是个“小气鬼”》、《阳光女孩》、《我的代码——名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眼里的我》
《我长得很黑》、《泪水,我》
《唐诗宋词,我不变的兴趣》
2、内容、语言富有个性,流露真情实感。生一:题目:《我的“自白书”》
我就是那个游戏机前显身手,溜冰场上展雄姿的小英雄;
我就是那个上课时一会儿到美国,一会儿又上月球的一流梦想家;
我就是那个当老师突然闯进教室的时候,倒拿着书本也能读的天才;
„„„„„„„„„„„„
我就是那个常常点燃老师愤怒之火的打火机;
„„„„„„„„„„„„
我就是那个上闯天庭下闯龙宫,却总也逃不出如来佛手掌心的孙猴儿。”
生二:题目:粗心的我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咦,没有叉叉呀?我百思不得其解。
“这儿!这儿!这么多字竟然看不见,亏你还是班长!”老师突然大叫一声。我连忙眯起两只加起来才1.0的眼睛“扫描”了一下。啊,原来是一道填图题!
生三:题目:我——一道风景线
„„我们家老少爷们中就数我人最瘦,气力最小,胆子也最小,因此,被大家看作一棵“盆景”,人家看我性格平和,其实,这丝毫掩饰不住我那性格中的“猴性”与“邪劲”„„
3、写作形式创新:
一生用文言文写作,勇气可嘉;
一生用书信体写作:写给自己的情书;
五生用小标题写作;
一生还用数学公式:已知„„
求证:我不是个坏小孩
„„„„„„
评价:本次作文全班48位学生,20篇为满分,18篇为90分以上,10篇为80分以上,师请每位学生在作文上画小插图,再将全班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级后墙上展览。
生面露喜色,事后,都跑来跟我说:“老师,我找到了作文的乐趣。”
我适时引导,要持之以恒关注生活,作文就是生活啊。
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中教师意在让学生“以读促写”,克服写作“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之感,强调学生对范文进行认真的模仿与记忆,侧重于写作知识的指导,不注意情感激发,这虽然也能使学生完成任务,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都未得到发展,缺乏真情实感,造成了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写作结果;在案例中也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引导学生满腔热情的去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体验周围的事物,只把作文看成作文,因此,学生只能写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特征,毫无感情色彩的文章。这种文章尽管文句可能通顺,结构也还合理,但却不能打动任何人;案例一还明显存在重文轻境,不能利用创设情境、烘托环境所带来的真实气氛,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因而难以唤起学生写作的激情,学生很难关注生活,找到写作的源泉,从而使学生对作文缺乏信心,害怕写作文。这实在是作文教学的失败,令人担忧啊。
二、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写作作为语文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的最主要的载体,其教学思想与方式的改革,已成为新课标理念下中学语文个性的教学改革的一块“试金石”,如何融化中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应有热情的坚冰,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挖掘其内在写作潜力,写出富有个性,充满真情实感,让作文回归生活,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学生所喜爱的热点。案例二使我在这些方面有了初步的尝试。
(一)、激发写作冲动,给学生自信、愉快的写作空间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动力,促其乐于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为此,我又从下面几方面尝试:
1、教师通过鼓励的艺术,通过自己热情的语言和姿态来赢取学生的情感,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克服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努力给学生一个愉快,自信的作文氛围,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亦然;“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巴金”。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给题目松绑,教师在把作文要求及目标确定好后,鼓励学生自己拟题,甚至可以尝试定出大范围之后,把其它大权全部下放。案例二在拟题、写作内容、写作时间等方面都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3、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切合他们实际的文题。文题选得好,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诱其打开记忆的仓库,把自己看的、听的、说的、玩的都倾吐出来。有了这种写作愿望,才能思接千载,心游方向,浮想联翩,就会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因为写自己,学生才有得写了。
4、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之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情感,训练思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应用。
(二)、调动真情实感,明确写作的灵魂和恒久生命力
《标准》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案例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我,酝酿出介绍自我的真实需求。正因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充奋,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于是,头脑中储存的许许多多的人、事、物、景以及妙词结句都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形诸笔端的迫切感,这时就易成文,且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感染力强的好文章。如文章《我长得很黑》《我的吉它梦》等,因为他们以“吾手写吾心”,文章自然生动感人,富有个性。有位学生在写作后记中还有如此感悟:“真正快乐的写作就是一种记录吧,所有的感官反射到大脑皮层的信息,在指间流泻成四平八稳的文字。白纸黑字间,是少有的惬意和满足„„”“当我们神色从容匍匐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架下,或者在奔波的节奏中,不要忘了用自己手中的笔,耕耘一方心灵的伊甸园”此语岂不已感悟了写作的真谛: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
(三)、关注写作方式、过程。案例二较注意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文教学方式,真正做到见木又见林,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师由“献血者”转换为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以自我意识主宰文章的“造血者”。作文以高度综合性与思想性,使任何一味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注定要遭受失败,因此,不要把作文课上成“理论指导课”,也不要把作文变成一种硬式的模式要学生去套。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献血,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不断造血,才能使作文教育保持先进与活力。
1、打破作文课的常规教学模式,寓文于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2、把作文技巧变成学生的需要。应该说,作文教学面对的不仅仅是课堂、课本,它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并且,对这个空间的体验程度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因此作文需要生活的积累,尤其重要的是,作文过程中需要情感的投入,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激发学生酝酿情感渲泄的需要,写作技巧的需要。
(四)、评价要创新
“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这一原则的核心是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难说的问题,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作文涉及到的一些消极东西,教师应加以引导,不应因此一棒打死。评价中要以激励学生作文热情为主,“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能敞开心扉,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都要肯定,以赢学生对于写作短时间的势能为长久性功能。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端正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抓住每一次契机,以丰富多变的教育元素,以全方位人文化的教学新模式去启开学生思想的汪洋大海,使作文教育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下新型教育思想一个很好的载体。
第三篇:满分作文指导 写出真情实感
满分作文指导:诉说真情突出实感
知识要点:
1、写作文时,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
2、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感情的倾诉要适当节制,但不要有范围的限制。
考试说明:
1、中考作文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在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这里以几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例来具体谈谈。
(1)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2)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3)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4)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5)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有时是为了礼貌,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晚上,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地端详自己。不!我不要这张苦大仇深的脸,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上进、奋发、勇敢,知识填高了我,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这几句话,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心里想的就是这样,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12-1]家庭给了我
要求:①每个人都有家庭,家庭可以给你理解、支持、帮助;可以给你欢乐、烦恼,甚至痛苦;长辈的爱,可以使你健康成长,也可能会束缚你的发展……请你选一件具体的事,写一篇记叙文。②先在横线上把题目填写完整,再作文,如“家庭给了我快乐”。③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600字以上。
导思: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人之所以觉得幸福,跟对社会稳定起着巨大作用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可以给你理解和支持,也可能给你烦恼和痛苦;可使你健康成长,也可能束缚你的发展……打开记忆的大门,寻找给你影响深刻的一件事,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给世人以启迪。
1、文章开篇就迅速切题,行文要有波澜,突出重点,容易使文章条理清晰(记叙可以运用倒叙),结尾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使主题升华。
2、表达方式应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描写。
3、语言要做到简洁朴实,以情动人,不少于600字。
[12-2]今天你就将要初中毕业了。回首初中时代,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初中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记事要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要简明、连贯、通顺。③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描写,议论要因事而发。④字数600-900,不足600字或超过900字,每50个字扣1分。⑤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导思: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1、审题,体裁是记叙文,属于记事类的。题目是一个带有时间状语的短句子。“那一次”限制了选材范围和写作角度,“一次”决定选材只能选一件事,“那”决定只能选过去的事。需要补充的部分则显示着文章的内容。
2、选材,具体选择什么内容的材料,这由考生自己决定。以前经历的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对你的影响最大,就写什么事,这样就有话可写。有真实感受,写来就自然亲切。
3、结构,写这篇文章时,要合理安排结构。首先要点明题意,引起回忆。在叙事时,要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明白,写完整。还要注意,在行文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题目中所补充的词语来写,这样才能紧扣题目,突出中心。
4、能做到以上这些,就基本合乎要求了。但如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语言生动、形象是必不可少的。在通顺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修饰,注意用词的贴切和句式的变化,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文采,是十分必要的,再加上工整的字迹,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得到好评。
第四篇:写人的文章的阅读指导
写人的文章阅读指导
在生活的大潮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人打交道,很多人都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他们或是带给我们启迪,或是让我们感觉朴实,或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人间真爱。写人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我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
1.仔细阅读分析文章的来龙去脉仔细阅读分析文章的来龙去脉仔细阅读分析文章的来龙去脉仔细阅读分析文章的来龙去脉 了解文章所写的来龙去脉是抓住文章中人物性格特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外貌:外貌又称肖像,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以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语言: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动作:阅读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好多人物都是抓住他(她)的动作来写的。因为人物的动作同样能明显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因此,阅读文章时,要多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上注意,并品味琢磨其特别的地方,即不同职业和性格的人物,不仅仅语言不同;反过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又会深化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活动:人物心理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而突出其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深人细致,会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细节:细节指那些对写人起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生活小事、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使人物丰满和栩栩如生的重要手段。读者对一个生动的细节进行分析品味,会感到人物思想品质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会对文章理解更深。
环境:人物的一切活动都与他(她)所处的环境分不开,并受到环境的制约。读书了解人物时,分析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语言以及心理活动。同时,具体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描写,对于衬托人物也起着重要作用。
3.抓文章所写的抓文章所写的抓文章所写的抓文章所写的主要情节和关键字词语句主要情节和关键字词语句主要情节和关键字词语句主要情节和关键字词语句 读写人文章,要熟悉文章所写的紧扣人物活动的具体事件,抓住文中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是作品中的情节推动事件的发展,人物在事件的发展中,使性格升华与深化。可以说,没有情节,作品就很难完成对人物的塑造。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的句子和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和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值得强调的是,阅读一篇写人文章,不一定上述几方面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它最突出的地方加以分析理解。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抓出其描写人物的方法。如
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总破篇八式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破三类文体共同题目二十五式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
2、文章结尾
3、中间
4、题目
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第五篇:怎么样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怎么样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思路,就是把握文章的行文线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中心句领悟思路
写文章要有中心,许多课文都有表现主题的中心句,用它来提示、总结、暗示文章思路。中心句对理清文章思路起导航作用,抓住了中心句,学生对课文的就有了立体感。
二、循题涉文,提示思路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题目往往直接提示或间接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把它叫做题眼或文眼。对题眼的准确点拨,对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会起到显著的作用。
三、剖析结构层次,再现作者思路
1、解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理清思路
2、加上小标题,有效地理解思路
3、时间、地点、空间的转移,事物的归类等对理解文章思路也起着重要作用。准确点拨对学生理解文章思路也十分重要。
4、行文的总起,分承;总——分——总的结构点拨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
四、精心设计板书,明晰文章思路
板书设计应表达出作者的思路。设计得当,表达准确,学生就会由范文开道,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语文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