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入党申请书

时间:2019-05-15 01:5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入党申请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入党申请书》。

第一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入党申请书

敬爱的校党支部:

您好,我是xx学院xx级xx系xx班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会一直遵守党纪党规,跟随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向前进。

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信念,那么这个人便会碌碌无为,甚至有可能会丧失人生航线上航标,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难以实现一个人真正的意义,也更不会完全理解生命的价值。作为新世纪的的青年,有责任去建设国家,服务他人。彻底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向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组织去靠拢。只有自己不断的接受新的先进思想的熏陶才能使得自己得到真正的提高,也才能完全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作出更多的贡献,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我心中,党是最崇高的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他可以帮助我们自己找到每个人的不足,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更好的成长。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才能够得到解放,才能够不断发展富强,所以我一直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样我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想不断靠近党组织,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我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做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先锋,更重要的是要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充满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勇气,才能在现阶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现在我还无法彻底的理解他所有的本质,但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党章党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今天,我虽然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但我知道在我身上还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因此,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我,以使我更快进步。今后,我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如果我的申请得到批准,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更加积极学习各门科学技术.努力在各个方面走在前面,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希望党组织帮助我指出我的缺点,然后不断的完善自己,让我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党员。

申请人:xx

申请时间: xx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入党申请书(2):

敬爱的校党支部:

您好,我是xx学院xx级xx系xx班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会一直遵守党纪党规,跟随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向前进。

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信念,那么这个人便会碌碌无为,甚至有可能会丧失人生航线上航标,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难以实现一个人真正的意义

,也更不会完全理解生命的价值。作为新世纪的的青年,有责任去建设国家,服务他人。彻底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向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组织去靠拢。只有自己不断的接受新的先进思想的熏陶才能使得自己得到真正的提高,也才能完全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作出更多的贡献,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我心中,党是最崇高的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他可以帮助我们自己找到每个人的不足,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更好的成长。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才能够得到解放,才能够不断发展富强,所以我一直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样我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想不断靠近党组织,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我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做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先锋,更重要的是要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充满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勇气,才能在现阶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现在我还无法彻底的理解他所有的本质,但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党章党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二篇: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内涵与特性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1、广播新闻的定义、内涵 广播新闻: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广播中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广播新闻的声音符号体系中,包含有声语言、音响、音乐三大部分。

从节目样态角度出发,广播新闻具体可以分为:广播消息、广播通讯、广播系列报道、广播连续报道、广播新闻评论、广播谈话等。

从广播传播的时效角度考虑,可以把广播新闻分为广播现场报道、现场录音剪辑等。

2、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电视屏幕上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早期的电视新闻经历了以口播新闻为主和以影片新闻为主两个发展时期。电视新闻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电视新闻消息、电视深度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电视系列报道、电视连续报道、电视调查性报道、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等。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性与优势

1、电视新闻的特性与优势

(1)电视媒介的特性——即时形声传播性。电视在媒介特性方面与电影、广播的区别(2)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优势

传播形象化、传播及时化、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形式多样化

2、广播新闻的特性

(1)广播的媒介特性——即时同声传播性(2)广播作为传播媒介的优势

广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最新的、值得报道的事物和情况,通过无线或有线电波,把可以传情达意的、真实的声音符号系统即时传递给广大的听众。

第二章 电视新闻体裁(上)第一节 电视新闻消息

一、电视新闻消息的概念、特点与要领

1、电视新闻消息的内涵

电视新闻消息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以图像、声音、音响等综合符号体系,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电视新闻体裁。

电视新闻消息是电视新闻最普遍、最大量采用的报道形式

2、电视新闻消息的特征

电视新闻消息(短消息、长消息)的特征:篇幅短小精悍,简明扼要。一般一两分钟,有的就几十秒。它在对新闻事实作“概要性”报道时,很讲究简洁明了,新闻要素要传达清楚。

3、电视新闻消息的采编要领

(1)仔细观察,精心捕捉典型画面(2)点面结合(3)注意拍摄章法,攀登“无剪辑”境界(4)快采快播,力争时效

4、电视口播新闻、字幕新闻(1)电视口播新闻

电视口播新闻的界定:是播音员通过电视屏幕,主要运用声音,辅以字幕、图片、图像资料,口头传播新闻信息。

电视口播新闻的作用:有的新闻难以获得图像,或者暂时无法获得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口播新闻这种形态。

弱点 缺乏图像,欠缺形象生动性和感染力

(2)电视字幕新闻

电视字幕新闻的界定:是在正在播出的其他节目的画面下方,以滚动的字幕,插播最新新闻消息的报道形式。

第二节 电视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的含义与特点

深度报道从内容层面尤其是内容的语境特征着眼可分为调查性深度报道、评论性深度报道、访谈性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从外部表现形式着眼可分为专题报道、特别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

二、电视深度报道的概念与要求

1、电视深度报道的界定

运用声画符号体系,声形并茂地记录、反映、解析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社会问题,并揭示其实质、因果关系以及发展趋势的新闻报道样式。

2、广电深度报道的特点

透视解析立体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传播语境真实化

3、电视深度报道的报道要求(1)对新闻事件进行完整梳理(2)对新闻背景进行有效整合(3)对新闻信息进行理性解读(4)要对新闻事实进行精当点评

三、调查性电视深度报道

1、调查性报道的界定

调查性深度报道就是对大量表面现象掩盖之下的事实真相的揭示。调查性深度报道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在报道中为了探寻实际情况,必须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并提出公正的证据。调查性电视深度报道的主体是调查的过程,节目主要是对调查过程的展示。

2、调查性报道的分类

(1)针对某人某事的“单项揭丑式”与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综合分析式”(2)广义调查报道与狭义调查报道

广义调查报道——对复杂问题的深层次探究、对尘封历史的解密和对未知世界的探寻。狭义调查报道——记者独立展开的对被掩盖的损害公共利益行为的调查。

3、从调查性深度报道的内容和样态特征来区分(1)主题性调查(2)舆情性调查(3)历史揭秘(4)事件性调查(5)纪录式调查(6)内幕调查

4、采制调查性报道需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完整记录调查过程(2)注意采访事件双方当事人

三、评论性电视深度报道

1、界定:评论性电视深度报道是一种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电视评论形式。它虚实结合,有说有评,既有对新闻事件的介绍,又有对事件的分析和评论。

2、特点:“透过现象说本质”,虽然以新闻事实为依托,却更侧重于评论,侧重于“用观点说话”,注重解释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

3、具备的要素 新颖的观点 广阔的背景 宏观的关照 微观事实的佐证 不同意见的反馈

四、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

1、界定: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是以访谈对话的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剖析和展开,阐述对某个问题、某一新闻事件的立场和观点。

2、特点:

(1)以人为表现主体,综合利用形、声、情、态等表现手段。(2)常表现为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提问-回答”形式。(3)注重深刻性、思想性、庄重性。

3、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的要领(1)“人”是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的关键因素。

(2)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的记者(主持人)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掌握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准备好相应的文案和访谈提纲。只有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把访谈向纵深推进。

(3)选题要能激起观众的兴趣。

(4)访谈的过程中,除谈论新闻事件本身外,还要注意把访谈的内容向当事人的内心深处引导,从而通过访谈体现出访谈对象的内心世界、个性。

五、电视连续报道

1、连续报道的界定

连续报道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同一新闻事件,进行及时而持续的分段报道。

2、连续报道的特点

(1)报道事件过程的完整性与动态性(2)“进行时”的时效感与悬念感

(3)连续报道的节奏、频次由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决定

3、电视连续报道

1、界定:电视连续报道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实施的连续报道。

2、电视连续报道的要点:要善于充分运用电视特有的画面与声音符号系统表意传情,进行新闻报道。

六、电视系列报道

1、系列报道的界定

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若干具有并列意义的不同新闻事实,在一定时间段内多次展开报道,以达到全面深入反映新闻事实的效果。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2、系列报道与连续报道的区别

(1)连续报道表现为纵向性,各部分内容有时间的先后顺序,各次独立的报道之间存在着更为紧密的自然联系,是新闻事件上下、前因后果自然顺序的连续,各报道之间的次序不能颠倒、任意变动。

(2)系列报道表现为横向性,各报道之间是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是并列关系,内容上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这种并列关系主要是因同一的新闻主题聚合在一起,不存在新闻事件发展进程上的上下、前后承续关系,各个单独的报道次序可以互相调换,而不会影响报道的完整性与逻辑关系。

3、电视系列报道

电视系列报道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实施的系列报道。

电视系列报道的特点在于要充分调动电视特有的声画一体的符号体系进行叙事。

七、电视专题

1、电视专题的界定:

在一个独立的节目单元中,专门针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

2、电视专题的特征:新闻专题是就某一新闻题材所作的充分报道,这种报道比较详尽而且有深度。它或对新闻事实做比较详细、系统的解释和分析,或者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追踪报道。在时效上,它和消息最为接近,是报道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在内容上,它是消息类新闻节目简要报道的延伸、扩充,是较为全面、深入的报道。

作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更注重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事实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深入挖掘题材的内容。

八、电视特别报道

电视特别报道(特别节目)的界定

(1)对可预见的未来某一既定时刻将发生的社会普遍关注度高的重大事件,在做好前期策划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深度报道。案例:香港回归

(2)对某一突发的社会普遍关注度高的重大事件所采取的紧急报道。

第三章 电视新闻体裁(下)第一节广播电视评论节目 一 电视新闻评论

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开展的新闻评论,是由电视台播出的,针对某一新闻的看法和态度 要领 选材上考究 选材明确具体 联系现实 引起关注 表现上发挥画面感染力

广播新闻评论特点 稍纵即逝 要求论题具体实际 论点集中 形式短小精悍 说理深入浅出 用于口语化 增强现场真实感染力

焦点访谈选题特点 准确把握时代精神、时代脉搏、科学选题的根本方向;精心追求切入选题的独特视角

选题角度 以事实为基础 政策为依据 独到为目标 完善制度 选题的预警 筛选 储备 论证 优化机制

第二节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电视谈话节目——以电视媒介为载体,以谈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与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室或某个特定场合,围绕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面对面即兴 双向平等的对话交流。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

1、按照谈话题材划分

(1)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

(2)日常生活类谈话节目

3)娱乐话题类谈话节目(4)专业对象类谈话节目

2、按照谈话形式划分(1)辩论式谈话节目(2)聊天式谈话节目

(3)访谈式谈话节目 综合式

3、按照参与谈话的对象划分(1)有现场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2)无现场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

三 社会功能 切合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世俗化趋势 切合人们情感宣泄社会化需要

四、广播谈话节目的特征要领 1话题与节目形态

广播新闻类谈话节目的话题,是试用广播媒介手段表现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和近期的社会热点 一般是通过节目谈话形式介绍新闻背景 分析新闻事件 预测社会趋势 反映公众意见等 一 官民对话 要政访谈 二 新闻事件评论与分析 三 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 生活方式漫谈

2要领

一 紧扣新闻事件 把握社会何时到脉搏 二 心态开放 敢于包容多元观点 三 驾驭谈话 善于引导

五、电视

1要领 以主持人为引导的叙述 以当事人为主的叙述 以画面为辅的叙述

2待解课题 时段开发不足 缺乏现场直播 储备不足 回归真实传播本质,用真诚赢得受众 强调主持人包装 注重品牌效应

第二节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

电视节目以制作、播出方式来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现场直播、实况录像转播和录像节目播出三种。

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界定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指电视新闻制作机构,运用电视直播设备与技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即时报道的节目形态。

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在新闻节目中的地位 声画并茂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即时报道,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特性,最能体现电视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优势,能最有力到地发挥和争取电视应有的传播效果。

三、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优势

(一)与录像节目播出的比较

1、时效方面

录像节目播出是节目制作完成以后再播出,在时效上与现场直播有太大差距。

2、叙事特征方面

现场直播的叙事时间(播出时间长度)与真实时间(事件过程时间)是一致的。录像节目播出则经过蒙太奇手法剪接,既缩短了事件的实际时间长度,也可能改变事件真实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与实况录像转播的比较

1、时效方面

实况录像是在节目制作完成以后再播出,在时效上比不上现场直播。

2、叙事特征方面

同:都是完整记录同一时空内发生的事件。

异:实况录像是以前发生事件的事后播出,告诉观众的是曾经发生了什么。现场直播是同步展现,是此时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播出。现场直播在最大程度上缩小了受众观看与传播新闻之间的时间距离,给观众以就在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现实感,会使受众的接受心态与新闻现场更为接近。

由于现场直播不经过事后的剪辑加工,观众怀疑有“修改”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报道的透明度最彻底、更能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所以,现场直播报道比实况录像具有更强的现场感、新鲜感和真实感。

四、现场直播的主要设备系统

1、转播车

2、电源车(发电机)

3、微波转播机

4、摄像机

5、电缆

6、脚架、轨道车、摇臂

五、现场直播的主要工作人员

总策划 总编导 编导 导演 导播 前方记者、摄像 演播室主持人 技术音频

第四章 电视新闻类别(上)第一节 电视时政新闻

一、时政新闻的界定

时政新闻是关于时事、政治领域的新闻报道,包括对国家和政党最新的国务活动、政治活动、方针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政治事件的报道。

二、时政新闻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色彩

2、严格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3、具有“头条新闻”的优先权

4、时效性强

5、周密策划与随机应变

三、时政新闻的选题

1、国家、政党最新的方针政策

2、党政机构的会议

3、党政机构组织的活动

4、党政机构领导人的活动

5、国内外重大时事

四、国内电视台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常见的问题:

1、报道就事论事,看不到事情的来龙去脉,缺少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意义。

2、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由新华社发通稿,对地方党政领导人的活动报道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此造成“百台一声,千报一面”局面。

3、大多数报道仅表现领导对某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说明、对相关工作措施的部署,套话连篇,与百姓生产生活关联不紧。

4、缺少鲜活的现场和有个性特征的同期声。

5、会议报道过多、过滥、模式化。

五、国内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改革的方向:

1、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公开,追求时效

2、领导人活动:突出现场、凸显真情(1)拓宽领导活动报道的视野。(2)创新领导活动报道的视角。(3)少用套话,摆脱八股模式。

3、会议报道:跳出程序、贴近群众。

(1)有“平民”意识,以“平民”的视角来报道会议。

(2)从“封闭式”的会内采访转变为会内外立体配合的“开放式”采访。(3)多种节目形态结合,使报道深入浅出。

第二节 电视经济新闻

一、电视经济新闻概念 经济新闻:关于社会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电视经济新闻:运用画面声音符号体系,电视媒介综合优势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

二、电视经济新闻的类别

(一)按照体裁分

1、经济资讯(以短消息为主)

2、经济题材深度报道

3、经济题材专题

4、经济题材调查性报道

5、经济题材纪录片

6、经济题材电视活动

(二)按照经济行业划分

1、农工商新闻

2、金融证券新闻

3、财税新闻

4、商贸新闻

5、房地产新闻

6、旅游业新闻

三、经济新闻的出现与发展

1、经济新闻的出现

1566年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威尼斯新闻》诞生时,就是以商船到岗的情况等为主要信息的。

2、世界范围内经济新闻及经济新闻媒体的发展

(1)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重是在不断加大的。(资本主义、商业经济)(2)专业性经济类报刊的相继出现。在新闻传媒的发展史上,不仅综合性报纸注重对经济新闻的报道,还出现了专业性的经济新闻报刊。

1843年,英国最有影响的周刊《经济学家》在伦敦创办。1888年,英国全国性的经济金融报纸《金融时报》创办。1889年,美国的金融专业报纸《华尔街日报》创办。

在日本,五家全国性报纸中有两家是经济类的——《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

3、中国电视经济新闻的出现与发展

(1)我国的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经历了从零散信息,到专门栏目,再到经济频道的发展历程。(2)我国的电视经济新闻报道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在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3)在电视领域,1989年12月18日,央视开播了专门的经济新闻栏目——《经济半小时》。(4)1992年,央视二套创办了《经济信息联播》。

(5)在中央电视台的影响下,各地纷纷开办经济栏目、经济频道(财经频道,如上海电视台开办的第一财经频道)。

四、电视经济新闻的特点与要领

(一)电视经济新闻的特点

1、具有较强实用性。

2、较高的抽象性。

3、不确定性。

4、前瞻指导性。

5、大众性

(二)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要领

1、专业性与大众性的结合

策略:大众视角,实用落点;硬主题,软表达。具体手法:突出人物;叙述故事。

2、具有“时效信息观”与宏观洞察力 时效:短期时效;长期效用。

宏观洞察力:注意对全局性、深层次的经济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报道。

3、树立人本意识

这里的“人”指的是观众,即强调电视经济新闻的采制者头脑中要装着观众,要学会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指导自己的报道。

4、善于“电视化”地表现经济新闻

五、国内外知名电视经济媒体

(一)国内知名电视经济频道

1、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2、上海“第一财经”频道

(二)国外知名电视经济媒体

1、美国的CNBC(1)由道琼斯公司欲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于1997年联合推出,是专业财经有线频道。(2)CNBC采取24小时新闻频道的运作方式,全天不断报道全球主要证劵交易所、市场、期货和汇市的动态消息。

(3)CNBC在内容、编排、运作理念上的特点 频道内容特色

频道编排特色(定位为世界财经信息的报道者;重新定义“黄金时间”;大时段通栏节目构成的规模效应;节目内容的层次感强)

频道运作理念(直播与互动意识;专业精英意识;成本意识;明星意识)

2、美国的Bloomberg(1)总部设在纽约。

(2)客户为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投资机构、商业银行和政府机构、公司及新闻机构。(3)提供专业化的财经新闻。

(4)节目编排上遵循时差规律,使得身处美洲、欧洲、亚洲的用户都可以在早上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最新股市行情和经济动态。

(5)Bloomberg在内容、节目形式上的特点 1精确、规范的频道定位。(数据为本 规范化运作)2单一中寻求变化的节目形态。(采用图表形式的多样性、小标题提示谈话主体的转换、编排注重组合、色彩搭配、主持人语速)第三节 电视民生新闻

一、民生新闻与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

1、民生新闻:是以关注民众生计、民众意愿、民众立场为主要价值取向,并致力于以民众视角、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与民众生计、民众生存、民众日常生活、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2、电视民生新闻:以电视媒介为载体的民生新闻。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特征

1、价值取向上的民众接近性

2、传播形态上的平民可亲性

(1)在主持方式上:摒弃了传统的播新闻的方式,用“说”或“聊”的方式播新闻。(2)广泛发动民众参与,开拓新闻源。开通新闻热线

招聘信息员,建立信息网络 招募百姓摄像师

把屏幕中的表现对象、新闻中的话语权交给民众

3、舆论监督方面的公众平台性 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表现为:

(1)对社会丑陋现象进行批判、揭露

(2)对部分政府部门的腐败与官僚主义进行监督(3)对市民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

三、民生新闻的源起与发展

(一)民生新闻的起源

民生新闻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西方大众化报业时期。当报业从充当党政宣传、党派论战的角色逐渐转化为盈利工具时,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大量报道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民生新闻在我国,最初发端于报纸,尤其是晚报、都市报。

(二)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民生新闻的主力军是电视民生新闻。

1、电视民生新闻最早从电视动态新闻中的社会新闻发展而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2、民生新闻栏目在各地电视台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2000年之后)

四、民生新闻兴起的原因

1、社会转型期,民众情感宣泄的需求

2、民众对知情权,话语权的渴求

3、政治文明发展,民本思想普及

4、电视改革创新需求的驱动(地方台的竞争策略;“新闻立台”战略的必然选择)

第五章 电视新闻类别(下)第一节 电视法制新闻

一、电视法制新闻的概念

电视法制新闻是以电视为载体,用电视的叙事方式对法制领域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

二、电视法制新闻的发展

1、电视法制新闻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建设、增强国民法治意识的需要而出现的。2、1985年,我国全面普法工作正式展开。1985年6月,中宣部、司法部制定了《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即“一五普法”,要求“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都要由专人负责,办好法治宣传栏目”。3、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创办,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产生。

4、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深受电视观众喜爱。5、1997年进行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法制节目在观众收视中位列第五,前四位是影视类、新闻节目类、综合文艺类、新闻评论类。法制节目在所有专门题材的节目中,是观众认同度最高的节目。6、2004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社会与法”频道。其他一些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开办法制频道、政法频道等相关频道。

三、电视法制节目的社会作用

1、我国法制改革的实践为法制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源泉,同时,法制新闻节目的发展又有力促进了我国法制改革的深化。

2、记录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程。

3、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提升了公民的法制意识。

四、电视法制节目的类型

1、现场纪实类

以现场纪实性见长,是现场目击式的报道,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染力。

2、以案说法类

以法制新闻案件为由头,在对案件的报道中同时展开法理性的权威分析,作出符合法律法规的评判。

案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

3、庭审直播类

是指以法庭审判过程为内容的电视现场直播节目。

实现了纪实性和公开性,将庭审现场的情况展现给观众,增加了审判的透明度,也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与知情权,也有利于实现舆论对于司法实践的监督。案例:北京电视台的《庭审纪实》

五、电视法制节目的采制要领

1、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特征

(1)设置悬念(2)曲折叙述事技巧

A、巧妙设置悬念(设置悬念的叙事技巧在法制节目中被普遍使用,为了吸引观众,电视法制节目总是在节目开始就提出关键性的问题,或展开关键性的环节,制造悬念,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吸引他们想知道后续的情况,进而继续关注节目。)

B、曲折的叙事技巧(电视法制节目应避免平铺直叙,可以巧妙运用插叙,强化情节起伏,或刻画细节。合理运用插叙,可以把案件的背景巧妙安排在叙事过程中,同时,插叙还能补充一些法律专业知识在节目的整体叙事中,在避免对案件平铺直叙的同时达到普法的效果。)

2、电视法制节目的解说词

要通俗化,避免将解说词写成法律文书。

基本法律概念在解说词中应准确,法律名称、法律条文不能任意篡改,司法程序要清楚明确。

3、电视法制节目要注意案件叙述与说理的合理安排,做到叙事清楚,说理明白。

4、电视法制节目的社会责任意识 注意避免残忍、血腥的场面。干扰司法机关的侦查、审判工作。不要过细报道犯罪细节与手段。在以理性见长的法制节目中融入一分感性色彩和人文关怀。

第二节 电视文化娱乐新闻

一、定义

文化新闻是对文化领域内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二、功能

1教育教养功能2休闲娱乐功能3文化交流功能4审美引导功能

三、要领

1以审美规律为纲,精选题材(报道符合美学精神,积极向上,反映社会文明的文化事物:报道富有文化内涵、特色浓郁、格调清新的文化新闻)

2由表及里,深化揭示内涵(把握宏观微观交汇点、紧扣历史和现实契合点、探索雅俗共赏契合点)

第三节 体育新闻

一、1广播电视体育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体育运动和其相关事实的传播 2价值追求

1)定期连续向受众传递及时性 趣味性 重要性和相关性的体育信息

2)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宣传需求作为选择事实的标准

二、特征

娱乐性 全球性 情感性

三、要领 1转播要领

1)与赛事互动发展2)赛事现场直播优化3)解说创新

四、中国体育新闻报道新特点

报道视野全景化,并向专业化发展

参与国际新闻竞争,在国际重大体育活动报道中走向世界 向深快精发展

风格日益多样化 个性化

第三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科培养目标研究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1届学士学位论文学号10030709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科培养目标研究

作者:陈伟指导老师:马俊

摘要: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新闻学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也随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发展的结果,是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然而,随之而来的局限是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无法跟进新媒体发展的步伐,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今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制作模式渐渐脱离。本课题旨在研究我国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今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现今的制作模式,我国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讨论在上述情况下,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空间和新背景下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学;制播分离;主持人中心制;新媒体

1.引言

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也给我国的新闻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机遇和挑战。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数字化的全新新闻信息传播环境,对新闻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所以各地高校与时而动,于本世纪初纷纷开设新闻学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作为新闻学类专业的骨干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快速发展带来的结果,除了人才的大量输出外,还有人才水平普遍较低。究其原因,是各地高校学科发展不成熟,新闻学类专业与其他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自身特色,学科培养目标过于陈旧,无法适应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科培养目标,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意义所在。

2.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2005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普通高校广告学专业点为232个,新闻学专业点为209个,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点为146个,编辑出版学专业点为50个,传播学专业点为24个,总计661个,而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只有66个。十一年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数目增加了九倍,2005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点数目比1994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数目的总和还要多。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我国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其中涵盖了综合类院校,经济类院校,师范类院校,民族类院校,理工类院校等,它打破了由新闻传播学院和文学院等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并且,由于理工院校的加入,对广播电视新闻学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加入了自然科学类和工程类的课程,重视了网络技术的应用。招生对象打破了过去只招收文科学生的界限,实现了文理兼收或者只招收理科学生。以我[1]-1-

校安庆师范学院为例,2005年开设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由先前的教育技术系分化发

展而来,招生方面实行文理兼收。本专业经过六年的发展,已有两届毕业生近180

人,目前有行政班7个,在校学生近400人。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专

业目录和介绍》),划分了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在内的共11类学科门类。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文学学科

门类中一级学科新闻传播类。《专业目录和介绍》规定该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

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

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有: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3.具

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

策与法规;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

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为了培养学生的以上能力,设置的主要课

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

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

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播音主持艺术等,主

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初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30周,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各地高校围绕《专业目录和介绍》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增设了其他课程,如我校增设了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三维图像技术、中

国当代文学史、公共关系学、纪录片制作、电视解说词写作等课程。可以看出,《专

业目录和介绍》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主要培养的人才是广播和电视新闻专门人才,主要的人才输送目的地是广播电台与电视台。而各地高校对于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灵

活性,则体现了人才多元化的要求,目的是将本专业学生打造成可以适应各类媒体

需要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只是本专业只是在近十年内呈现较快发展趋势,专业发

展不够成熟,课程设置因为不断探索及试验的缘故变动较大,所以培养出的人才素

质不稳定,不能很好地适应广播电台及电视台的需求。另外,本专业的招生规模出

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另有其他专业的人才与本专业人才竞争(笔者在池州电视

台实习期间,注意到很多工作人员是文学系、新闻系的毕业生,本专业的毕业生居

少数),造成了本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状态。所以,本专业目前所要做的是充分

发挥专业优势,寻求突破,适应当前媒介融合、新闻频道专业化、广电新闻深度化的趋势,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理念,培养专业技能过硬、可以在多平台发[2]

挥才能的新闻人才。

3.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董天策曾撰文指出,我国的新闻学教育有四大缺

失。这四大缺失分别是:专业基础薄弱,技能训练不足,不读新闻文本,专业理念

单薄。我们认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从

这四大缺失反观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建设出现的问题。

3.1 专业学科体系构建问题

新闻学在我国有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教学方面可谓积累了许多经验。不过,多年来,我国的新闻学教学都是以传统报学为核心,借鉴美国和苏联的经验,没有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新闻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

向现代化”的进程,更不能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对新闻教

育的需求。虽然近年来,广播电视新闻学在各高校蓬勃发展,但是我们注意到,各

高校广电新闻专业大多脱胎于该校的某一传统学科,专业所在的学院也各种各样。

在这样的前提下,各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科体系构建往往依托其所在学院的性质,导致结构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也很难达到统一。

3.2 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各高校专业设置出现的问题可以概括为“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通识”。这和

高校专业培养目标是有关系的。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蓬勃发展的现在,各高校都

希望可以培养出“万金油”式的新闻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迅速上手。而实际

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种培养方式无疑是对人才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因为

职业分化是必然趋势,“多面手”往往不具备竞争力。有材料指出,新闻学专业的学

生做突发新闻比较有优势,但是深度新闻和专题新闻方面,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优势

不如非专业学生明显。这无疑从一个侧面指出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这

种不科学表现在,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新闻技能教学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和思

辨能力的培养。

英国传播学者S.Splichal和C.Sparks 在考察了22国的新闻教育之后,提出

21世纪的传播人才应该具备4方面的素养:广博的知识,客观的视角,批判的态度,准确的判断;及3种才能:清晰准确的写作才能,传播才能以及创造才能。新闻教

育重视的是综合素质和独创性的培养。新时代的中国新闻人才,应兼具人文学科和

社会科学的素养,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综合素质强、富创造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学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虽然做了诸多调整,但仍与国际传媒实务脱节,滞后于我国的传媒实务。表现为基[3]

础太窄,难以适应因形势变化而出现的各种挑战。广播电视的节目变革,广播电视的产业、多媒体融合等新变化,未能在课堂设置中及时体现。

3.3 专业实践性问题

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利用大量的时间收听

收看广播电视节目,还必须自己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实践不仅能够将学生所学到的专业技能进行训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大量的时间被用来学习光电新闻新闻理论知识,甚至学习与广电新闻没有直接联系的、以

传统报学为核心的课程。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

大多数高校是以“媒体是党的喉舌”为指导思想培养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虽

然也重视学生的实践,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媒体市场

化的推进,国内媒体的创新和国外媒体的文化输入,使节目形式层出不穷。这样的形势需要高校输出能够顺应潮流的创新型人才。而一些高校将广电新闻专业学生作

为学校的宣传力量,将学生安排在校办广播电视台参与实践。这样的实践,仅能锻

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锻炼以及知识储备没有

帮助。这样的实践变相削弱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实践课设置滞后于我国的传媒实务,也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

3.4 专业理念培养问题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讨论

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理念是“内容为王”,内容是以新闻业者丰富的知识和阅

历作为依托,但是我国多数开设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院校将技术培养作为主力课程,忽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教授。广电新闻专业因为需要教授的广播电视技术知识

较多,所以可能会无暇顾及其他知识的教授。而现实情况是,随着制播分离和主持

人中心制的推广,加之新媒体的普及,技术的培养往往跟不上技术的更新,而缺乏

广博知识的学生又很难适应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从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沦为虚

假信息的奴隶。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又能如何胜任新闻“把关人”的工作?

所以,我们可以提升的空间是,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不放松技能培养。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的新闻学院,它独创的“密

苏里方法”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新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框架是由三大体系构

成的: 一是课程体系,即围绕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实践体

系,即为学生的业务实践提供条件和环境;三是支撑体系,包括最重要的人力支撑

——师资队伍, 设备支撑——图书馆、实验室及其他教学服务设施,甚至还包括为

教学提供支持的媒介关系资源等等。[10]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课程只占

25%,75%是包括历史、政治学、科学在内的其他课程。纵使课程设置容易被模仿,且世界范围内的很多新闻院校都参照了其课程体系,但密苏里大学对于实践体系和

支撑体系的重视是其他院系很难比拟的。美国是新闻业大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也握

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他们是活跃在美国知名媒体、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他们会

给学生新闻实践上的直接帮助。密苏里学院的自办媒体也很出色,并且传媒业界也

在学院内设立专业组织机构,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毕业生都有很强的工作能力。

反观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院校,尤其是近年来设立的专业点,虽雄心勃勃,但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实践条件简陋。技术

设备的采购、实验室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国家拨款、企业赞助、个人捐赠的方式解决集资问题,师资方面,可以约

请当地媒体的优秀记者和编辑教授新闻实务

是很难实施的。

国内新近发展起来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如何利用自身条件,做好专业建设

呢?第一,必须解决资源问题。笔者认为,师资方面,同一地域范围内的专业院系

要做好师资交流,同时要充分利用当地媒体内具有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自己的师资力量。物资方面,新近开设的广电新闻专业都应具有基础的硬件设施,比如非

编实验室、电视演播实验室、摄影摄像设备等。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学生自有的硬件

设备,如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通过作业布置、参加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制作

广电新闻节目,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二,要改变教学理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

校其他院系的师资力量,加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将和广播

电视新闻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修

习。同时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自主学习新兴媒介技术。第三,院系开设网站、论

坛、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让本专业学生自主运作维护,鼓励学生投放自制节目

和稿件,鼓励学生讨论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新闻理念,引导学生做好舆论导向工作,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院系和地方媒体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通过一定时期的实习,让学生了

解广电新闻节目的制作流程,掌握节目的制作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实践基础。[11]。笔者认为这些措施,若无行政支持,结束语

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业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发展。虽然变化巨大,但是和国外的新闻业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体制是阻碍新闻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不过这个障碍

因为媒体逐步市场化而慢慢被移除。同时,制播分离和主持人中心制的推广对从业

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发展和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对从业人员跨

平台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需要内

练知识储备,外练专业技术,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更好地从事新时期的广播电视

新闻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瑞坤.关于广播电视专业建设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2:70~73页.[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1998,9.[3] 吕鹏.制播分离与中国广播电视发展[J].现代视听:山东广播电视学校学报(济南),2010,1:31~36页.[4] 林白的新浪博客.链接:http://you.video.sina.com.cn/linbaiblog.[5] 童云.主持人中心制之辨析[J].东南传播,2007,3:119~120页.[6] 搜狐新闻中心.链接:http://news.sohu.com/2004/06/26/79/news220767905.shtml.[7] 高国潮、陶芮.我国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的研究[J].光明网新闻中

心.2010,06,25.链接:http:///content/2010-06/25/content_1161101.htm.[8] 刘鹏飞.2010:网络舆论格局新变及传统媒体的作为[J].新闻记者,2011,1.[9] John Vernon Pavlik.Journalism and New Media[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1

[10] 蔡雯、周欣枫.新闻教育的“密苏里方法”——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办学模式探析[J].现

代传播,2006,2:123~125页.[11] 郑保章、刘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模式改革[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3:73页.The Training Goal of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Journalism

Abstract:From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many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rted

journalism specialty,subsequently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journalism also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is large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news professionals for

social were output.However,the subsequent limitations is the training mode can not follow up the pace

of new media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divorce the current production mode of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This research will discuss nowadays'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journalism

training mode, production mode of Chinese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and the development space and the new training goal of the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journalism in new era.Key words: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journalism;commission;host central system;the new media

第四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要求

一、毕业设计选题(指定和自选)

1、指定:根据专业教师给出的新闻选题进行毕业作品制作。

2、自选:

a、已有就业意向的可根据媒体指定需要制作新闻作品(提供就业意向单位的证明)。

b、选定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选题进行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规则:

1、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阐述选题的价值、设计的时间的安排、初步思路与预期成果。

2、首先要确定新闻选题,收集所定选题的背景资料,通过专业指导教师认可方准予实施。

3、毕业新闻作品设计基本内容包括:一条1-3分钟的短消息;一条3-5分钟的长消息;一件15分钟左右的专题片(新闻、记录)。

4、毕业作品经指导老师审看同意后进入答辩阶段。

三、毕业设计实施细则:

(一)开题报告:

1、撰写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工作阶段。

2、根据选题撰写拍摄计划,详细列出拍摄内容和时间表。

3、字数不少于800字。

(二)新闻作品制作:

1、向指导教师阐述已拍摄的素材情况,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

2、进行后期制作阶段,完成毕业作品。

(三)撰写新闻作品阐述文稿:

1、分析作品的选题意义、新闻价值。

2、简述制作的过程与创作心得,字数不少于3000字,格式参照毕业论文要求。

四、创作完成后的提交形式

1、文字稿(包含新闻文字稿件和新闻作品阐述文稿)用A4纸打印,并将电子版刻录在影视作品之后。

2、音像制品:刻录成DVD光盘,AVI格式或者MPG格式。光盘封面由学院统一印制。

内容格式要求:

1)黑屏第一页:﹡﹡﹡(学生姓名)作品,﹡﹡﹡专业,年级学号。

2)黑屏第二页:短消息名称,作品时间长度,作品播放。

3)黑屏第三页:长消息名称,作品时间长度,作品播放。

4)黑屏第四页:新闻专题名称,作品时间长度,作品播放。

5)片尾主创人员滚屏,指导教师,学校、学院,创作时间。

五、毕业作品展播是展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四年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毕业生在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主持和指导下完成作品展播。由专业教师3人以上集体评定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

1、以上创作项目数量分配都是基本要求,不得少项。

2、毕业新闻作品按照百分制评判。

3、严禁抄袭剽窃,一旦发现所有成绩作废。

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2010年9月

第五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1 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起点,也是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2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信息而展开的调查研究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媒介采访活动的特性。

新闻采访的共性特点3(1)求新性: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展、变化的新鲜事实,为获取新闻而采访;(2)突击性: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3)灵活性:记者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集中于一点,致力于发掘精彩的新闻素材,同时可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采访对象和内容;(4)广泛性: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大,接触范围广;(5)持续性:记者的采访往往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续采访,不断提供新的新闻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个性特点4(1)采访形式为带机采访,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进入新闻节目中。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考虑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新闻信息的传达,即需要注意所采集的信息在形式上的表现性。广播电视记者对摄录器材具有依赖性。

(2)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广播电视采访的信息存在于时间流程当中,与真实生活流程一一对应,采访可以实现场同步传播。

(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的新闻素材可以原生态形式进入新闻报道,以音响报道等形式进行传播,采访本身可以构成信息的显现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5)电视采访具有合作采访的特点。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与准备 新闻线索5 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6(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2)编辑部的报道提示或报道任务;(3)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4)来自受众的信息;(5)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选题7 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确立选题的标准8(1)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2)新闻政策标准:政治形势与新闻宣传思想需要;(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9 选题论证需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精确契合新闻机构的编辑方针与定位。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察,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最后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准备与策划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10(1)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和筹划采访预案的案头工作:掌握相关政策、补充相关知识、熟悉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等。需要特别注意发掘音响、影像材料;另外,根据采访方式不同,对采访问题的设计也不同,带机采访还需要准备控制提问和回答的镜头(音响)效果。(2)为顺利进行采访而做好物质和技术准备,包括录音录像设备、话筒、电池、磁带等,并与相关人员做好协调。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11(1)旁观式: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小到最小程度;(2)参与式: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

采访提纲的撰写12 采访提纲是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相关背景,以及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等。写好采访提纲,可避免盲目性,争取采访的主动。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13 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记者现场观察和采录的主要内容14(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4)观察捕捉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观察和采录要注意的问题15(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以利于观察的清晰、准确和全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变换观察位置,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对象及其变化的准确信息。

(2)开拓观察的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避免按照固有的思维和观察模式观察和采录。(3)确定恰当的角色定位。一般情况下,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记录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和采录,某些情况下,记者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新闻现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4)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同时,要迅速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信息内容和传播价值。

(5)把握好开机时间,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采录下关键的内容。(6)注意记录过程,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展现事件发展的情节或记者采访调查的经过。

访问16 指记者同特定的采访对象访谈,进行调查研究,以获得新闻事实材料的采访活动。

采访对象的选择17(1)知情:采访对象的选择以新闻事件为核心向外辐射开来,当事人、目击者能提供最接近事实的信息;相关专家、政府官员等能提供相对权威与独立的见解。

(2)愿讲:注意选择能够配合记者采访的对象。

(3)善于表达:要尽量选择没有语言或行为毛病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应使用规范的语言,在电视采访中,还要避免选择有不良习惯动作、表情者。

营造融洽的访问气氛18 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掌握与采访对象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的方法,营造良好的访问气氛。如要专心倾听采访对象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要进行适时反馈,与采访对象平等交流等。还要注意选择采访对象熟悉的场所。带机采访时要精心选择开机时机,不要因开机干扰采访对象的表达。

提问的方法和技巧19(1)提问要具体,不宜空泛、笼统,要善于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小问题,尤其对于缺少被采访经验或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提问更应具体化;(2)提问要有逻辑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便于采访对象回答;(3)提问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特点设计问题;(4)问法应多样,在访谈的不同阶段,应恰当穿插不同类型的问题,如开放式问题与闭合式问题的穿插。

话筒前采访及其要求20 以话筒为工具,以提问为手段,在新闻现场或其他场合记录对新闻人物访谈内容的采访方式。话筒前采访的要求:(1)尽可能地消除现场的干扰因素,如适当减少摄录人员的数量,在场者也应注意尽量减少自己存在的痕迹,话筒尽可能不要干扰采访对象与记者的交流视线,无线话筒的效果会更好。电视采访中避免灯光直射人脸等。(2)记者的语言应精炼,通俗化,口语化,有表现力。(3)注意话筒采录声音的自然与清晰,采录前应注意检查录音器材的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正确使用话筒,避免声音变形;注意选择访问环境,避免电磁波等噪音干扰。(4)电视的话筒前采访记者还应有镜头意识,如提问不应重复镜头中明显存在的信息,善于利用环境和周围的事物来组织问题等等。(5)话筒前采访的一次最佳原则:争取一次完成,否则重复多次后采访对象容易产生厌倦感,影响采访效果。

开放型问题21 指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如“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等。对于社会经验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或访问渐入佳境之后,可适当采用开放式问题。

闭合型问题22 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甚至有的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如“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您看到他是拿着枪吗?” 等等。闭合式问题适合挖掘典型的情节、细节和核实材料,对于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或访问的初始阶段,可适当采用闭合式问题。

电视新闻摄录的原则与方法23 原则(1)真实性原则:把真实性放在首位,不导演,不摆布,让新闻事件自然发生和演变;同时,在采用摄录技巧时,都应以不破坏真实性为原则。(2)时机原则:对于电视新闻摄录而言,时机意味着一切,对构图、用光、角度选择等表现要素的考虑不能以牺牲记录新闻信息的时机为代价,采录到关键的镜头和音响时形式要素的不完美是可以原谅的。

方法:挑、等、抢。

挑,就是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的现场分析、判断、概括和提炼,挑选拍摄最能说明事件本质的形象——动作、神态或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场面。

等,善于等待最佳的拍摄时机,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平时积累的经验,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精彩场面或人物活动的高潮点,随时做好拍摄准备。

抢,即抢拍,当新闻事件突然发生或等待拍摄的目标出现时,当机立断,毫不迟疑地启动摄像机,把稍纵即逝的画面和同期声记录下来。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是(1)坚持从新闻题材的实际出发:这是恰当运用录音采访方式、成功进行录音采访的基本前提,这一要求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题材的需要和题材提供的可能性。面对新闻题材,是否运用录音采访、如何运用,应从题材的需要出发,用于所当用是成功运用音响、运用录音采访方式的重要前提之一;另外,要从新闻题材提供的可能性出发,这里包括考虑新闻题材是否蕴含音响、新闻题材所蕴含的音响能否采录到、此音响是否宜于公开播出。(2)注重音响的基本素质:新闻报道对音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绝对真实、力求自然、捕捉特点(即把有特点的音响用到报道中去)、尽量清晰,采录时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些要求,获取高质量的音响。(3)采录时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因为音响稍纵即逝,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次采录机会,因此记者更需要控制采访的主动权,时刻注意现场的变化,捕捉音响。掌握采访节奏是要注意在采访中突出重点,创造良好的采访氛围,为后期剪接、合成创造条件。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电视摄像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为保证两面和同期声质量的技术要求:(1)恰当运用景别:在电视新闻中常用的景别有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功能,摄录时要灵活运用景别,强化画面的表现力;(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拍摄角度有正面方向拍摄、侧面方向拍摄、背面方面拍摄、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角度不同,屏幕效果千差万别,要主动地、有预见的选择最佳角度拍摄。(3)巧妙运用光线,要真实地再现新闻现场的光线效果,适当运用人工光,确保画面的基本亮度,生动、逼真地再现被摄对象的形象、轮廓线条、质感和空间感,赋予画面不同的环境氛围。(4)恰当运用长镜头,长镜头拍摄的画面完整、连贯、对动作、场景和情节的介绍和表现有一气呵成的特点,适合报道动态性强、持续时间短的新闻。

二、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媒体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需要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的以下传播特点:

(1)快速及时,先声夺人:广播电视在时效性上具体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可以实现现场直播,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高度重视时效性;

(2)线性传播:广播电视按时间顺序播发节目内容,在写作中要注意不断出现小高潮点,吸引受众;

(3)受众广泛,对象性强:广播电视直接诉诸于受众的听学和视觉器官,较少受文化程度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受众范围广泛,适应这一特点,广播电视写作中应注意通俗易懂;

(4)具体形象,感染力强:广播电视可以运用声音或图像再现人物和事物现场,给受众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应注意运用好这一点,激发受从的接收兴趣;(5)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广播电视的信息符号是声音和活动图像,稍纵即逝,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扬长避短,少用抽象、复杂的内容,便于受众掌握。

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面广播,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可听性: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学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也听得懂,要求“上口”和“入耳”,便于口说耳听。

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都应是准确的。

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信息应相对完整。

通俗性: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叙述事实发表无形的意见。(1)新闻报道中体现客观中立的立场;(2)新闻报道中注意消息来源的多样性,确保报道的客观准确;

(3)采用多种“用事实说话”的手法,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巧用背景材料说话、借用他人言论说话、用情节细节说话等等。“造林”还是“造字”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平生见过的最大的标语字有多大?最近,记者在湖北省郧西县算是大开了眼界。今天的《焦点时刻》请听湖北台记者杨宏斌、通讯员胡成采制的录音报道:《“造林”还是“造字”》。

(解说)今年11月28号,记者乘车经过郧西县店子镇太平寨时,突然发现,公路旁陡峭的高山上,一个巨大的水泥字扑面而来。因为离得较近,记者无法看到它的全部,只有跑到500米开外的地方抬头仰望,才看清这原来是一个硕大的“禁止”的“禁”字,而它只是一幅巨型标语的四分之一。记者驱车十几分钟,才终于将山体上用石头砌成的这四个大字看清:“封禁治理”。四个大字连成一排,挺立在群山之间,十分壮观。“封——禁——治——理——”,这四个大字是什么意思呢?

(音响)记者:“封”就是封山,那“禁”呢?

郑直:“禁”就是禁止砍伐、禁止放牧——放牧牛羊,“治”就是治理荒山,“理”就是管理的意思。

(解说)说话的人是原店子镇林业站职工郑直。他曾参加过这幅巨型标语的设计、建造。他告诉记者:这幅巨型标语是店子镇政府1999年组织5个村的2000多劳力,大干一个半月建成的。

(解说)这每个字究竟有多大?郑直说,每个字是严格按照840平方米来建造的,一个字大约是29米长、29米宽,足有9层楼那么高,比两个篮球场还要大!“封禁治理”的“封”字,就右边“寸”字里的那一“、”,就有9米宽、4米高,能坐下40多个人。

(解说)是谁想起在山上造字的呢?郑直介绍说,当时,县里号召退耕还林、封山植树,周边乡镇都在山体上做巨型标语,显示抓这项工作的气魄和决心。店子镇的领导见别的乡镇的山体标语很气派,受到上级表扬了,不甘示弱,决定也要做几个大字,字的大小一定要超过周边乡镇。镇里安排郑直和文化站站长桂千奇对标语字进行设计,刚开始,领导对他们的设计还不太满意:

(音响)郑直:“开始就是按照领导意图,一个字做一亩那么大。结果做那么大,他们下来一看,小了,最后又重搞,重搞就是按840个平方这样设计的。”

(解说)设计的字体大小超过了周边乡镇,领导满意了,才开始施工。郑直说,这山体大字的做工很讲究:

(音响)郑直:“先挖槽子,先开这个字的笔划;再用石头一个一个给它往上排。槽子好象是40公分深吧。石头砌好了以后,就和沙浆,和这个水泥,再灌;灌了后再抹平;抹平之后上涂料、刷白,石灰的不行,石灰的水一冲就没得了。”

(解说)太平寨山高坡陡,做字的地方坡度达45度到50度,农民们从河里运砂石,挑水上山,行路艰难。造字时正是高温酷热的夏天,2000劳力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干,一直干到下午七点才收工。

(音响)郑直:“太热了!就说我们,我们作为干部上去还没干啥子哩,整天脸上的汗都没干过,身上的衣裳都汗湿完了。(如果)扛沙、扛石头、扛水泥,那更辛苦啊。”

(解说)造这几个标语字共花了多少钱?郑直告诉记者,每个字至少6000元,4个字总共就是2万4千元,这还不包括群众投工在内。农民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花2万4千元买树苗的话,可以买松杉苗16万株,按常规每亩栽127棵的话,可以栽1259亩,能把这座山绿化12遍!

(解说)为了显示退耕还林工作的力度,郧西县很多乡镇都像店子镇这样,把“造林”变成了“造字”。据县林业局有关人士介绍,全县造的300多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大字近100个!

(音乐混播)

(解说)夹河乡建有两处大型标语:一处在金銮山,“封禁治理、美化汉江”这八个大字,共投入2500个劳力,做了三个月,每个字667平方米,八个字全长两公里,跨越三座山;另一处标语在腰滩河,“做好水土文章,绿化湖北山川”十二个大字,每个字667平方米,2500个劳力,做了四个月,标语全长五公里!

(解说)在羊皮滩建的“泥沟乡退耕还林示范区”十个大字,全部先用水泥浇注,然后用白火石砌表面,两个村1300个劳力做了三个半月才建成。建这些字的白火石,是乡政府要农民自己掏钱买的。为了买白火石,农民最远的跑到12公里外的陕西月儿潭;没钱买,就下河捡或上山找。

(解说)羊皮滩的这十个大字的脚下,就是景阳乡官亭村。当年建字时,官亭村村民就说,与其花这么多钱造字,不如给官亭村修一条村民们盼了18年的断头路。

(解说)在各乡镇竞相开展的“造字竞赛”中,店子镇终于后来居上,拔得头筹,凭借“封禁治理”这四个大字创下了字体最大的纪录!

(解说)郧西县一些乡镇1999年开始“造字”,一晃三、四年时间过去了,巨型标语字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不可摧。相形之下,这些地方的退耕还林状况却不容乐观。

(解说)原店子镇林业站职工郑直说,建了大字之后,店子镇政府搞了几次植树造林“大会战”,还请来县电视台记者摄像。可一阵热闹过后,剩下的是一片冷清。站在“封禁治理”四个大字前,郑直说:

(音响)郑直:“你看那山上,现在还不是那个样子!(无奈地笑)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等于零。”

(解说)说是“封、禁”,可是记者在店子镇看到,造了字的山上,树木稀稀拉拉,零零星星地种着黄姜和小麦;牛、羊在随意地吃着草,没有人来管。(解说)羊皮滩的“泥沟乡退耕还林示范区”十个大字中,“退耕还林”的“还”字里面还种了农作物;红岩寨“封禁治理”四个字中的“封”字,从远处看去,隐约有几个黑点,爬到字上一看,原来不知是谁种了两分地的黄姜!

(解说)红岩寨的大字标语下有两个村,因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经常冲毁农民的房屋。从造绿化标语的那一年起,两个村的村民就强烈要求实施退耕还林。去年他们还挖好了树窝,等上级发树苗栽植,可至今没人理这个茬儿!

(解说)个别乡镇为了造字,竟然不惜毁林。夹河镇金銮山大型标语字,跨越三座山,其中有一座山的天然林比较好,但镇里为了造“封禁治理”的“封”字和“禁”字,砍掉了不少天然林木。

(解说)谈到这几年造字的经验,郧西县林业局的干部们很是得意,他们特别向记者说明,郧西的造字声势已经影响到了与郧西相邻的陕西6个县。

(音响)干部甲:“对陕西有震动、有促进。”

干部乙:“我们这个郧西呢和陕西6个县交界,他们看到这个声势以后呢,就你追我赶,湖北人了不起嘛!(笑)哼哼„„”

(解说)可是,在汉江南岸的陕西省白河县和旬阳县的两个乡镇,记者驱车20多公里,沿途只见树木不见字。郧西县的关防乡和湖北口乡,没有造一个大字,却造出了成片成片的树林。看来,“造林”还是“造字”,效果大不相同。

(主持人)好,感谢收听《焦点时刻》。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导语:广州人讲普通话难是全国闻名的。但广州市长黎子流却因为带头讲普通话成绩显著,今天(31日)获得了广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的“推广普通话特别奖”。正文:(出黎子流普通话声音)“我的普通话说得很普通„„”(压混)黎子流市长是地道的顺德人,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他1990年调到广州工作后,才开始真正学习和广泛使用普通话。上任之初,他在作报告时闹过这样的笑话。(出录音)“拒绝接受人大监督是我讲的,本来应该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虽然不时闹出笑话,但他仍然以身作则,多讲普通话。开大会时讲,开小会时讲,日常工作中也讲。几年的锻炼,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出录音)“讲得很流利,但不准确。”黎子流说,要树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大家都要努力讲好普通话。他的体会是大胆讲,(出录音)“多学,多讲,错了要努力纠正。” 市长带头推广普通话,在广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胆地讲普通话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出市民录音)“黎市长这么大年纪都可以把普通话讲得这么好,我们年轻人,只要肯学,一定可以讲得更好。”

结构线索单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让受众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掌握报道要点。最常用的结构是时间顺序及层次单纯的逻辑顺序。

层次清楚:在叙事繁简适宜、详略得当的基础上,做到事实之间相互照应、环环紧扣,段落之间过渡自然、步步衔接,使之成为层次清楚的有机整体。

材料组织的整体构思:广播电视新闻是由多元素组成的,要求从整体出发,对文字解决、音响、画面、音乐等诸元素进行合理安排,使它们和谐协调,到得理想的整体效应。核心信息处理:广播电视新闻对核心信息要加以强调和突出,如对核心信息进行适当的重复,在主体部分巧妙强化核心信息,围绕核心信息选择材料和突出主干材料等等。

(三)广播电视消息

广播电视消息:运用广播电视媒体迅速及时、简单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类新闻体裁。它力求以最快速度、最简洁的语言报道新闻事实,同时需要遵循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以便于声音或声像传播、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方法描述事物。

新闻六要素:新闻报道完备地表述事实通常应具体的六个基本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和如何。一篇新闻报道在表述中应尽可能地清楚交代这六项内容,但不能强求任何一篇新闻报道都要六要素俱全。

背景: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材料。

导语:导语是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它起到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引导收视的作用。

广播电视消息导语写作的特点:(1)选材精粹: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或突出最能表现最新事态的新闻要素;(2)具体形象:避免概念化、抽象化,使用经过提炼的典型事实、形象化的情节可富有特点的细节;(3)简短精炼:明确报道主旨,抓住新闻要害,用准确洗练的语言表达;(4)照应主体: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在内容及语言上,要与新闻主体协调一致,相互呼应,防止相互脱节或矛盾。

常见的导语类型:

(1)直接式导语,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开宗明义;

(2)延缓式导语,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事实,而是运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的东西,再引出新闻事实。

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逻辑关系结构和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导语之后,新闻主体按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的关心程度排序的一种结构。特点是头重脚轻,短小精炼,断裂行文(用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不用过渡段),优点是重点突出,成稿快,行文干练,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也有利于后期编辑控制报道时间。缺点是程式化。适合于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

例:“武汉•中国光谷”提案人获重奖(湖北电台2001年11月8日首播)

(导语)催生“武汉•中国光谷”的提案人——13位全国政协委员,今天上午受到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重奖。第一提案人许其贞获奖5万元,其他12位提案人分别获得1万到2万元奖励。

(正文)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盛树仁在颁奖会上说,“重奖一件提案这在人民政协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时间顺序结构:导语之后,主体根据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展示事件的进程,这种结构保持了新闻事实原貌和进展的完整性,行文自然,线索清楚,符合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不足之处在于最重要的事实在报道中间或结尾,容易被淹没。

画面: 街景1、2 市容人员在街上检查

清洁工扫地 市容人检查行人 小饭店收起幌子等。工作人员在一门上贴封条

检查团市内街头行走所列地名在检查时一个个干净的画面。

检查团在街头行走,检查团在开会镜头

工地乱堆放、摊区市场、公园门口混乱肮脏、车辆乱停、垃圾站垃圾遍地、广场上洗车脏水乱流。

整屏字幕: 检查团走了城市卫生呢

解说:

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从9月13日起对××市城市卫生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团到来前夕××市紧急行动起来。清理街道,清除闲杂人员,关闭有碍观瞻的小饭店,查封卫生不合格单位等。

9月13日××市以美丽清洁的城市风貌迎来了检查团。记者到省京剧院工地、仁和食品摊区、河沟区、司徒街垃圾站、××街广场、儿童公园西门拍下了一组镜头。

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在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检查后,对××市卫生状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昨天离开××市。

今天当记者再次来到检查团曾经驻足、查看过、记者拍下镜头的地方时,“新貌换旧颜”。这里的一组镜头同样拍摄于省京剧院工地、仁和食品摊区、河沟区、司徒街垃圾站、××街广场、儿童公园西门。

逻辑关系结构:导语之后,主体部分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或问题的逻辑性来组织材料、安排层次。主体可依据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或主从关系等安排层次段落,表现事实。

金字塔式结构:报道将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放在最后,按照新闻事件的发生顺序或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安排组织材料。适用于趣味性或反常性较强的题材,具有悬念感。

结尾: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根据新闻内容写作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广播电视消息的结尾宜紧扣新闻事实,忌套话空话;宜增添新闻信息,忌同义反复;宜启发诱导,忌生硬说教,强加于人;宜精粹有力,忌拖泥带水、絮絮叨叨。

(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是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其特点是:

(1)主题开掘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2)用形象说话:在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上,捕捉能够更容易被受众感知的形象材料,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体现事物本质的倾向、观点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使受众在形象中满足对事实认知的需要和情感渲泻的需要;

(3)表达方式多样化:可以有恰当的描写、抒情和议论,并大量使用其它的符号手段,如音乐、音响、特效等等。

新闻专题的表达手段:广播专题可同时调动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手段,以对播、交谈、问答或听众参予的方式播出;电视新闻传播的表达手段,包括诉诸于视觉的手段,如活动画面、照片、图片、动画、字幕、特技等,诉诸于听觉的手段,如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在新闻专题中适当采用这些手段,与内容协调,起到烘托内容、激发受众情感、引起共鸣的作用。

主题:指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是新闻报道的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

新闻专题类节目主题的特点:(1)主题的深刻性: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尤其注意从反映社会脉搏和时代精神的高度来选择题材、提炼主题;(2)主题的针对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针对宏观实际及人们的思想认识实际立意;(3)主题的倾向性:专题类节目的主题应旗帜鲜明、是非分明,让受众收看或收听后获得明确的理解和领会;(4)主题的启发性:新闻专题报道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某一人物或事物的详尽反映及透彻分析,回应宏观实际的需要,实现以典型带动全局,或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舆论效果。

开掘主题:(1)全局意识:在社会坐标中定位事实的意义;(2)纵深意识:在历史的逻辑中寻求事实的意义;(3)时代意识:紧扣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

纵式结构:按新闻事实发生、发展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

横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联系,或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横式结构又分为同时异空结构和多侧面拼接结构。

递进式结构:透过现象层层深入到事实背后,步步深入,环环递进,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

(五)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指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面对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特长与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

现场报道的特点:(1)立足新闻现场:即一切以现场发生了什么为核心,虽然不排除现场以外的材料,但务必坚持以现场发生的事实为主;(2)感染力强:伴随现场声音或画面,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3)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现场报道对现场的信息进行了加工和梳理,使信息更加有序化、浓缩化,并通过记者报道提供一些录音机或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现场报道的题材选择:(1)现场时间、空间相对集中:记者能在一定时间里,通过自己在现场的采访和报道活动,展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来龙去脉;(2)记者能以恰当的角色进入现场:记者以目击者、参与者等身份在现场作报道,可以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3)现场是正在进行时的:现场充满悬念和未知,记者的采访报道正在向未知取材,并向观众展现这个过程;(4)内容较单

一、现场事态发生发展的进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性新闻题材更为适合;(5)现场有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

现场报道的结构:(1)线索单一的时序结构:按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记者的叙事与事件的客观进程一致,便于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2)导引结构:由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概况作简要介绍,唤起受众的兴趣,再把报道内容转到现场事态,进一步在现场挖掘新闻事件。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报道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

连续报道的特点:(1)连续性: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连续、衔接,呈线性的分布,各次报道之间的顺序不能任意变动;(2)时效性:在事态进展过程中进行报道,时间跨度小,每次报道都应有新的依据;(3)完整性:连续报道从事件发生到追踪到结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的。

连续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1)新闻依据的不断添加和变动:每次报道都是新闻事件的刚刚发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分段、分层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2)递进式报道的方式:各报道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最终完成整个报道;(3)节奏把握:对同一新闻作多次报道和多单元集合,造成一定的舆论强势,当新闻进展较快,可增加报道密度,反之,则减少,形成良好的节奏。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多个独立报道没有外在的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道的特点:(1)集中性:围绕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集中不分散;(2)广博性:多角度、多侧面围绕同一主题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内容广博,信息量大;(3)深刻性:系列报道题材多为题材重要重大的非事件性新闻,通过系列组合报道,深入揭示主题,具有深刻性。

系列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1)精心设计系列:从整体目标出发去选择每条新闻的组合排列,同时注意每条新闻的信息量、报道水平,使单条新闻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整体报道的综合效应;(2)立体开拓:在总主题的统帅下,每条新闻作纵向、横向开拓,使整体报道立体化;(3)以小见大:选择具体事实表现宏观主题,令受众可感、可知。

现场直播: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形式。与事件保持同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事件或活动的全过程;主要运用现场的画面或音响,加上记者客观的描述,带给受众置身现场、亲与其事的感受。是一种时效最快、感受效果最真切的广播或电视形式。

下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入党申请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入党申请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第一部分 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

    广播电视新闻作业

    人文藝術學院三年級胡珊珊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家提供免費無線電視廣播的公司。其屬下有2套廣播電臺節目及3套電視頻道,其中有“澳......

    广播新闻专业员入党申请书

    以下是关于一篇《广播新闻专业员入党申请书》文章,由xiexiebang网络搜索整理编辑,仅供参考。敬爱的党组织:你好!! 我是xx学院xx级xx系xx班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志愿加入中国......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日记

    一、实习性质与目的 根据《黑河学院中文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目标,学生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种实习,并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专业实习是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简历样本(五篇范例)

    李新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5岁(1986年6月11日) 居住地:南京 电 话:138********(手机) E-mail:lixin@51job.com最近工作 [1 年3个月] 公 司:XX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行 业:影视/媒体/......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试题

    考生信息:(学号,专业,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6分) 1、谈话节目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以及() A、节目的前期策划B、谈话现场的氛围 C、主持人......

    广播电视新闻实习总结

    篇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广播电视新闻学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