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想集团柳传志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联想集团柳传志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联想集团的全体同仁:
我们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向大家宣布,就在今天,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IBM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以及与个人电脑业务相关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新联想将在5年之内无偿使用IBM品牌,并永久保
留使用全球著名的“Think”商标的权利;与此同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9%左右的股份,成为联想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并购完成后,新联想将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公司,拥有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广泛的品牌认知,更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及庞大的分销网络、全球一流的管理团队、世界级的领先科技、更丰富的产品组合、更高效的运作能力,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国际化战略愿景。
12月8日将成为联想人一个伟大的日子,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在联想全体同仁所书写的联想历史过程中,没有一件事情能象今天这样,对全球的IT行业以及经济社会产生震动性的影响。这是联想用进取创新精神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战略突破,更是联想20年间所创造的企业价值的最好证明!我们和大家一道为能够见证和参与这一历史性的并购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并购IBM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使联想成为一间全球性公司,是我们在既定的国际化战略道路上迈出的关键而重要的一步。在过去的十年间,靠着全体员工的努力拼搏,我们建立了在中国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奠定了国际化的雄厚基础;今天,我们通过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缩短了我们可能要花费2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的国际化目标历程,这将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各位同仁过去创造了联想的辉煌历史,相信今后也同样会全心致力于推动新公司的成功运作,创造更辉煌的经营业绩。
并购完成之后,新联想将进入平稳的过渡期和整合期,各方面运营将有序进行,在近期,中国的业务结构将保持稳定,我们已经和客户、渠道、供应商和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沟通,通报了我们的进展情况,并承诺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不变、服务团队不变、已签署和在执行的合约不变。中国市场是新联想的大本营,我们将保证中国业务稳定和持续的增长。新联想的成功运营,需要各位同仁的全力投入和支持。首先,需要我们高度认同公司的战略,把公司的奋斗目标和个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通过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认真细致的工作,保证整合的顺利进行和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其次,需要我们以坚定而积极的心态来拥抱变革,主动地迎接变革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接受变化,积极应对,在工作质量和自身素质方面向国际企业员工的标准靠近;新公司也将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和其他手段帮助员工适应国际化带来的变化,使大家适应国际化公司的要求。
IBM的发展历史有90年,联想也在中国走过了20个年头,两间公司拥有共同的企业文化理念:以人为本、客户导向、精益求精,强调为股东创造价值。双方有着天然的互补优势,但这些优势能否真正融合、协同产生出巨大的发展动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相互尊重,谦虚学习,取长补短,使新联想成为一间有着共同的战略愿景、企业文化和价值分享的受人尊重的公司。
新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将由元庆出任,新CEO将由Steve Ward 先生出任。SteveWard先生现任IBM公司高级副总裁,在IBM公司任职26年,现主管个人系统集团业务。元庆和Steve Ward先生已经开始了亲密的合作,在他们的率领下,新的董事局和管理层的各级人员将依次就任,半年之内一切工作将井然有序。
我们将及时向大家公布后续进展的相关信息,在今天和以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将通过员工大会、网上C-TIME等多种形式和大家进行交流,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或建议,也可以随时联系。(×××××@lenovo.com)
第二篇:“联想三十年”柳总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编者按
柳总曾经说过:“历史像一本书,是一页一页装订成的”。2014年是联想成立30年,这30年的创业史,正是由我们千千万万个联想人共同书写、装订而成,上面镌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燃情岁月,承载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
今天,柳总就如何纪念公司成立30年,给联想全体同仁写了一封信,正式拉开了“联想30年”纪念活动的序幕。
柳总从控股内网上一篇员工的文章谈起,首先聚焦到联想的“发动机”文化,回忆起联想的大发动机们,是如何从细嫩的苗木长成参天大树,大小发动机又是如何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任务,不断收获成就感和主人翁感。
柳总在这封信中反复提及的“发动机”文化,切中了“联想30年”纪念活动的主题——“奔日子的人”。在今天的联想大家庭中,有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如今还有了90后的加入。大家年龄悬殊,所在行业和岗位千差万别,但心中奔日子的想法却别无二致。大家带着共同的使命上路,在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上,以“发动机”精神不断战胜艰难险阻,才得以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峰,共同成就了今天的联想。30年来,联想本身也像极了一个奔日子的人,前面永远有不断往高了挑的目标。
“30年下来,有足够多的教训值得反思,足够多的经验应该总结。”柳总指出,一个企业要能持续高速发展,发动机文化远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今天以“发动机”为始,藉此需要反思、总结的还有很多。
让我们一起来纪念“联想30年”。我们要做的,不是高奏凯歌,大宴宾朋,而是总结经验,反思教训,为踏上更长远的征途积蓄力量。对内,从公司高层到普通员工都将积极参与,以一颗拳拳之心拥抱联想每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在对历史的洞察中寻找前行的不竭动力。
对外,我们希望通过纪念“联想30年”,从多个角度让公众看到一个真实的联想。“联想30年”纪念活动将贯穿全年,既有公司高层与外部重量级人士的对话,又有我们在社会化媒体上策划的主题活动。既有别人眼中的联想,也有我们自己的复盘和提炼。用互联网时代的语境来说,我们是在用“小步快跑”、“碎片式传播”的方式纪念联想30年。
柳总的这封信,拉开了“联想30年”纪念活动的序幕。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每一块映射着光芒的思想碎片,每一个记忆犹新的历史瞬间,汇聚起来,将共同写成“联想30年”这座里程碑上的汪洋篇章!
联想控股公关外联部
2014年4月8日
联想全体同仁:
今年是联想成立30周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年份。
这段日子,回想起跌宕起伏的30年,跟放电影一样浮现。其中15年前的一个画面,清晰可见。那是1999年在人民大会堂,联想万名员工聚在一起纪念公司成立十五周年,我的主题报告的开篇,也是我心中浓缩的感慨:
“在联想的队列里,已经开始出现1978年出生的年轻人了。历史象一本书,是一页一页装订成的。新的页面上出生长大的人,很难理解、想象已翻过去的一页上所描述的事情。1978年出生的这些联想队伍中最年轻的成员,充满羡慕地在听着大哥哥大姐姐们关于购买新汽车款式的讨论,他们无法想象,他们的父母在二十年前,为孩子添置一条棉毛裤要提前一个月做出预算的饥寒交迫的窘况。而我们,在1978年以前被阶级斗争搞得心惊胆战,被无所事事的生活搞得麻木不仁的科技工作者们,也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由于一个伟人的出现,由于一个历史会议的出现,20年后中国的一切会变得翻天覆地得如此令人难以置信!联想集团的创业者们更是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十五年前他们起家创业的那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小传达室,竟会成了共和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见证。”
面对这段文字,回想起最近这十五年的日日月月,不由得心中浮想联翩,涟漪起伏。
1978年出生,1999年入职联想的朋友应该是不多的,当年被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干活的小屁孩转眼已经36岁了,如今你们都在哪儿呢?有车有房了吗?日子过得还行吗?
纪念联想成立30周年的主办单位公关外联部要求我写一篇文章登在公司内网上,主要是两点:一是告诉大家我们准备筹办纪念30周年的活动(这是执委会讨论决定的),二是要
我在这篇文章中写一件这三十年中感慨最深的事。
第一件事好办,执委会的想法很一致,明后年是联想控股的上市年,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就不花精力大摆筵席、大请宾朋了。但三十年下来,有足够多的教训值得反思,足够多的经验应该总结。怎么总结呢?最好先是碎片式的总结:大家随时有感而发写出来登在内网上,发到微信、微博上;也组织各种座谈会、论坛,请公司内外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清理思路、评价得失。今年也只是三十年,我们后面还要继续跑,跟上时代永不掉队。在碎片式的总结之后,到年底我们再根据情况决定要不要开集中会议。
第二件就难办了,难就难在只允许说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在这三十年中,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其中有的是早年间国家计划经济的体制给带来的大麻烦,有的是我们战略决策错误造成的苦果,这里面有大量的难以忘怀的痛苦;当然,在这三十年中,我们更充满了拼命咬牙坚持,突破九死一生,登上阶段性顶峰的愉悦——有大量鲜活的、栩栩如生的故事。
如果只说一件,说什么呢?
前两天在公司内网上,我看到了香港办事处总经理周宏的一篇文章,她提到她的香港同事们由不习惯联想的“发动机”文化,通过努力适应并提高的过程:
“这些同事大部分都象我本人一样习惯埋头苦干,却不善言辞,他们过往的工作环境都以逐级负责的指令工作方式为主,没有经历过像联想那样不仅高层真正重视集体智慧,总结规划,还把制定整体工作计划,全面盘点工作得失推到前线基层管理人员,把说的真当成做的看待的情况,再加上日常工作已经很繁重,来了不到一年,就要拿出符合甚至超过公司预期的总结和计划相当不容易。”
在我印象中,香港人做事往往中规中矩、一丝不苟,老板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老板叫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偷懒,也不越权。在联想把这叫“齿轮文化”,齿轮可以高效运转,但本身不产生动力。联想提倡的是“发动机文化”,意思是最高管理层是大发动机,而子公司的领导、职能部门的领导是同步的小发动机。
大发动机制定好下一阶段公司发展的目标、战略路线(当然制定这些时也会请小发动机参加研究),每个小发动机努力吃透总目标,然后领回分解到自己这一部分的子目标,以及相应的责、权和利(责、权、利是可以和大发动机讨论商榷的)。据此,小发动机定出一套
工作方案,先提出个概要和大发动机对一下,看是否正确了解了上级意图,这称为“对大血管”。然后就可以召集本部门的骨干研究,要过到河那边去摘桃子,咱们到底是造船,还是建桥?游泳行吗?于是小发动机就会有各种创新的方案,就会发现更有潜质的小发动机苗子,而且自觉地不断提高执行力,把激励使用得更到位,最后的结果,大多数情况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这种做发动机完成任务的感觉,和做齿轮完成任务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充满了成就感。而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执行之中,主人翁的感觉也越来越浓,小发动机苗子涌现得越来越多。这些小发动机不但可以不断输送人才,而且自己也想要更大的平台。
细想想联想独当一面的大发动机们,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陈国栋„„不就是这样由细嫩的苗木长成了参天大树吗?
在联想千千万万个发动机之中,我想特别讲讲陈绍鹏的例子。绍鹏从基层销售干起,从西北转战到华南、中南,虽然都是很有挑战的地区,但他总能找到办法,在每个地方都很快地打开了局面。后来他负责中国区,最后负责整个联想集团的全球新兴市场,这些大家都很清楚了,我重点想说的是他到联想控股领军农业板块后的事。
联想控股决心进军现代农业,尽管知道这是很有前途的行业,但由于从来没做过,全国连学习借鉴的对象都不容易找到,可想而知有多难。绍鹏原先在IT行业可谓轻车熟路,但刚迈进农业的大门,一切从零开始,自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怎样才能尽快深入了解这个行业?应当拿出怎样的战略?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符合现代农业需要的人才从哪来?„„
仅仅两年后,绍鹏便逐一破题。他带着团队,用一年时间遍访国内外农业企业和专家学者,对农产品的养殖种植、深加工、冷链物流、渠道销售、市场营销等等不仅了如指掌,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打法;他们制定出全产业链、全球化、全程可追溯的“三全”战略,创造出“六个统一”的连锁种植模式;在联想根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佳沃现阶段特点的五项文化重点;为了解决人才问题,又开始跟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仅拿全球化来说,思路就非常开阔,一下子解决了很多在中国解决不了的难题,比如,每样水果都有它的季节性,但是如果在南半球也有所布局,就能跟北半球形成很好的互补。
绍鹏大学毕业后不久即进入联想,做农业之前一直在元庆的部门工作,是元庆带出来的发动机。如今,我为农业有陈绍鹏这样的领军人物自豪,我更为杨元庆能带出一批象陈绍鹏
这样的人才自豪!
如果让我只说一件事,我就说说这个发动机文化吧。只有大小发动机都倾力投入,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只有企业发展好了,反过来才能为大小发动机创造更大的舞台。虽然,一个企业要能持续高速发展,发动机文化远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但30年来,联想就像一个奔日子的人,前面,永远有不断往高了挑的目标;脚下,正是大小发动机层出不穷,而且同步开足马力,才催生了无比澎湃的动力,推动我们勇往直前。
柳传志
2014年4月7日
第三篇: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给公司全体员工发出了一封信
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给公司全体员工发出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表达了对联想目前遭遇困境的两个原因:金融危机与自身原因,更大的篇幅则表达了对公司前景的强烈信心。计世网独家获取了这封邮件,以下为这封信的全文。亲爱的同事:
外界有的评论说联想此刻站在悬崖的边上,万分危险。而我真心地认为联想的战略转折点到来了。今天的联想虽然还会充满险阻,但绝不是什么在死亡线上挣扎,而是通往胜利道路上的坎坷。
今天造成联想困难的两大根本原因,客观原因是金融风暴——不管它多强烈但总是要刮过去的;而主观的原因则确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在并购IBMPC以前的中国联想,其领导人、团队都是经受过千锤百炼的考验的。但自从并购以后,则一切全变了,商业环境变了,团队变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变了——过去是单一大股东为主的董事会,现在是一个真正国际的董事会。过去打仗的方法要在新的环境下调整。要调整、要学习,那就会磨合、碰撞、矛盾;于是,战略会不清晰了,文化要重新建立了,这之中有大量的痛苦,要付很多学费。但应该讲这全在规律之中,全是必然的。如果并购是极简单的事情,连这点学费都不要付的话,联想并购IBMPC就根本用不着引起这么大的惊讶和震动。好在我认为我们付出的学费真正学到了东西,这个学习的结晶就是杨元庆为 CEO,Rory Read为COO的领导班子。所谓学到了东西,是谁学到了才有用呢?当然是领导人学到才有用。他们要学会怎么样制定适合国际商业环境的竞争战略,并能正确坚决地执行,学会怎样建立起中西方包容的企业文化,让员工都积极努力、愉快的工作。我认为经过四年的磨炼,在中国办企业有丰富经验的元庆学会了这些,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国际团队的统帅,当然他还在继续学习。而COO Rory有三条突出的优点:一是热情,二是合作性格,三是执行力强。元庆和Rory的搭配将是千挑万选中最互补最默契的一对。
我坚信有元庆和Rory作为班子的核心,联想的战略转折点到来了,这就是说再经过一年左右的准备时间,联想大反攻的时候到来了!今天联想的员工是由几部分人构成的,中国的、原IBM的、后来招聘的,都有自己明显的优势、明显的特征,如果能很好的互补合作,拧成一股绳就将是无敌的力量。
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CEO的身上。元庆对我说,他不但会对待各种国籍、不同来源的员工一视同仁,任人唯贤;而且在当前会格外注意倾听、尊重不同国籍员工的意见,在未来,他则要努力消除人们对自己来自哪里的印象,变成一家人。
我相信元庆一定会这样做的,因为董事会选择元庆当CEO是因为我们了解他不但有能力,而且是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而他要想成就这一番大事业,他就一定要有做一个国际公司统帅的胸怀和能力。我是在1984年创办的联想,我的理想是希望把联想办成一个伟大的公司。能称得上伟大,除了它有很长的寿命,有很好的利润增长、很高的市值以外,它要能对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比如技术的贡献,企业管理理论的贡献,为地球环保的贡献等等。可能大家觉得我说的太遥远了,或者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看看我们当年创办联想时的小房子的照片,再对比一下今天联想的规模,你就会相信这是可能的。作为一个伟大的企业的员工感到满意的一定不仅仅是口袋里鼓鼓的钱包,而且会为这个企业的荣誉而自豪!
作为董事长,我的主要工作是用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监督考核管理层的工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把管理层和广大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全力支持管理层的工作。
最后,我特别要向阿梅里奥先生表示感谢,感谢他为联想这棵未来的大树浇水施肥作了很多艰苦的工作。联想的历史会记住这位勤劳园丁的名字。
谢谢!
柳传志
第四篇:联想总裁柳传志人才策略
联想总裁柳传志人才策略
2009-01-09
柳传志,1944年4月,生于江苏镇江。1967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在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84年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与其他10名计算所员工共同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988年以30万元港币合资创办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1989年成立联想集团。1997年,两间公司经过整合统一为联想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联想成功分拆,随后成立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设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五家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生产经营,房地产,投资等多种业务。柳传志作为联想的最高决策者和管理者,负责制定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实现经营目标。
柳传志40岁开始创业,用20年时间实现了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创业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跨国企业集团,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让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成功。柳传志以其亲身经历告诉青年人,创业成功所必需的要素其实并不多。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并存,提倡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每一个创业者都有成功的可能。
联想集团在20岁生日时,做出并购IBM(PC)业务的冲天之举,实现了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大跨越。2006年3月联想成为都灵冬奥会的赞助商,在国际市场叫响了中国计算机品牌。8月,又爆出戴尔亚太区的四位高管投入联想的火辣新闻。联想集团在国际化道路上的步子越来越大。联想控股所属的其它四个子公司,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在多领域、跨国经营方面也蜚声中外,与联想集团成为五朵并蒂莲让世界瞩目。
联想这家创建于1984年11月,当时只有11人的小公司,为何能如此快速地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我们知道,这得益于柳传志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把年轻管理者推向第一线的人才战略。现在,许多联想青年人担负起高层管理的重任,在IT服务、投资领域、房地产经营方面再显不凡身手。联想是中国人的骄傲,是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的成功典范。针对联想超前的人才战略,我探讨了柳传志在培养年轻一代掌门人时的几个重要举措。
联想控股现在有五个子公司,每个公司执掌帅印的都是年轻一代。杨元庆、郭为、朱立南、陈国栋、赵令欢被称为联想少帅,也有媒体把他们驰骋商场的作为称作“五子登科”,在我看来他们更像联想的五根顶梁柱。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柳传志慧眼识才,培养、指导、大胆启用年轻人形成的一种强大的管理阵容。
给年轻人一个舞台
1992年,信息产业领域打开了国门,也就是国家有关部门将批文去掉,关税大幅度降低,外国企业的电脑大量涌入中国,像IBM、康柏等等这些厂家全进来了,一下子推动了中国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但是,对国内PC厂家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当时可以说是溃不成军,联想在1993年第一次没有完成任务。
1994年年初,柳传志组织联想开了三个月的会,认真讨论未来到底怎么做的问题。研究联想到底还能不能在中国计算机这一行做下去?跟人家比有没有优势?在资金、技术水准、管理、人力资源,全居于劣势的情况下,这个仗打得还是打不得?当时有人提出,实在做不出自己的品牌呢,干脆我们就做代理算了。但是研究的结果是,联想坚决要打这个仗,他们认为自己的优势主要就在本土化方面。那年,他们把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彻底做了调整,一项项的进行检查,然后换了29岁的年轻人杨元庆来担任这个部门的负责人。
柳传志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从1994年起,联想几乎每年都按100%的速度在增长,说明在当时把年轻人推到领导岗位这个做法成功了。柳传志说:“可以说1994年我们成功跨越了一个坎儿。”
针对这一转折,有人在问杨元庆对联想的贡献时,杨元庆避开实际业绩不谈,却说是“树立起了联想老一辈开拓者对年轻人的信任和信誉”。针对杨元庆的这一说法,柳传志解释说,作为老一代创业者,我和其他人一样对年轻人不是很放心,但是1993年在市场上的失利,让我充分认识到我们这一代人,在联想打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创业梯队的知识结构陈旧,对市场变化反映迟钝,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如年轻人了,潜在着“老马可能拉不动大车”的危机,必须大胆启用年轻人。我找到了当时集团CAD部总经理、年方29岁的杨元庆,告诉他联想将有重大的改变,希望他以公司为重,放弃出国的念头。
1994年3月,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部总经理。两年之后,领导联想微机在1996年首次勇夺第一,一举打破了国内微机市场多年以来被国外品牌占据第一的局面。年轻人的成功,不仅赢得了联想老一代创业者的信任,更让柳传志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实面前没有什么比企业的希望更重要,更让整个团队精神振奋,给年轻人一个舞台、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会大有作为。后来,柳传志专门成立了总裁办公室,目的就是把一些具有良好可塑性的、有潜力的人才集中起来。一方面进行训练与选拔,一方面让这些年轻人在工作中加强合作与协调,把他们培养成联想的中坚力量。
2004年,联想集团在柳传志协助下,杨元庆并购IBM(PC)业务,2005年顺利完成了并购与调整,使联想真正跨入了国际竞争的行列,体现了年轻一代联想人的胆识和勇气。虽然国际市场暂时还处于整合阶段,相信他们很快就会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第五篇:联想柳传志谈文化融合问题
企业文化在联想和IBM,虽然是东西方的公司,但是有根本相同的东西。比如说求实、进取跟以人为本,他们提出像对客户的诚信,像创新,实际上这个内容是差不多的,和以人为本差不多的。因此做到文化相同,大家把相同东西是什么,我们对清楚,哪些东西认为在联想符合做,在IBM不符合做,那么我们暂时不做,把它放在外面。所以能够把相同东西寻找出来,然后用我们共同的有利的方法把它贯彻下去,这些东西都是联想以前做过的,如何贯彻这个文化。关键的问题最高层如果能够互相认可,对这个文化能够认可他就能够往下一个一个做,如果高层不行,产生分裂,这个问题就比较大。
所以我们自己认为联想跟IBM的文化,听着很多地方差得很远,比如说也许联想纪律性很强,IBM更追求自由或者怎么样。这个地方作为子文化的部分大家可以商量,开会迟到要不要罚站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但是相同的东西,根源的东西完全是可以提炼出来的。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