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的30种能力
一命运的舵手:明白人生定位的能力.假如缺少人生定位你就不知道自己该向着什么方向前进.就比如是一次没有目的的航行,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目标地
二、爱护自己的财富:时光治理能力.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常而又最可贵,最易被疏忽而又最令人懊悔的就是时光.三、走在别人前面:创新能力.本日的世界,并不是由武力统治而是由创新安排
四、有思路,才有前途:擅长思考的才能.学习知识要擅长思考,思考,再思考.五、捉住成功的契机:把握机会的能力.善于辨认和把握机会是极为主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端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机会,而且在察视的同时要像钱手神那样捉住机会
六、人生难免:求人办事的能力.只要肯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但大部分人还没有往做,就说做不到.首先除往这种心理.一旦尽力作为,七成以上的胜利率是跑不掉的.七、口吐莲花:说服他人的能力.大多数成功的人都能言善道,而不成功的人大多数不怎么会说话.如果你真的很会说话,请信任,你便能成功;如果你感到你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功之人,要是你会说,你会更加成功
八、临危不惧:化解危机的能力.一个人尽对不可在碰到危险的要挟时,背过身往试图回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即面对它绝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九、自己拯救自己:自救的能力.上帝只救自救的人.十、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十一、化干戈为玉帛:化解与他人抵触的才能.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十二、一生只做一件事:自我倾销的能力,从倾销商品到推销自,再到倾销一个国度,这中间没有多少差别.十三、一变则通:随机应变的能力.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
十四、善待失败:接收挫折的能力,故天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十五、最好的人际沟通:倾听的能力,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十六、做自己的主宰:决断能力,不管你做了什么选择都有成果,有些成果是不错的,有些效果确切是令人很有挫折感,但是自己必需做这个决议.十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抵制诱惑的能力,在跨越诱惑之门的时候,仅仅靠道德的力气是不够的,但是,假如我们充斥了基督徒的坚毅精力和高尚品德,我们就能谢绝致命的诱惑.十八、凭口才打开人生通道:当众讲话的能力,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十九、把感情装进理性之盒;把持情感的能力.自我节制是最强者的本能.二十、猜测力:胜利谋划的才能.每成一件大事,背后都有一场预谋已久的”谋划”.二十一、扬长避短:战胜自身弱点的能力.只有那些晓得把持他们的弱点,不让这些毛病节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二十二、防人之心不可无:自我维护的能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二十三、明察秋毫:过细的视察能力.真谛存在于我们之外,只有察看 才干发明.二
十四、巧借东风:擅长借助外力的能力.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二十五、能挣,会花,巧部署:投资理财能力.谁在平时节衣缩食,在贫困时就轻易度过难关;谁在充裕时奢华奢靡,在贫困时就会逝世于饥冷.二十六、练就一副火眼金睛:看透他人的能力.人的理性多么高尚,人的能力无限无尽,人的洞察力多么宛若神明.二十七、左右逢源:把握人脉的能力.在人的胜利中,斗争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是靠人际关系.二十八、方式总比问题多:破解人生困难的能力.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耐不幸,也可以克服不幸,由于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施展它,就必定能度过难关.二十九、施展超前意识:预感能力.假如我总是表示的胸有成竹,那是由于在提出任何许诺前,我都是经过长期沉思熟虑,并预感可能产生的情形.三
十、处处留意皆学问:信息接受和处置的能力.谁把握了信息,谁就控制了世界.
第二篇:6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某一种学习能力
活动主题:我的未来我做主
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小结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体验.。
2.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中自我控制的作用。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学会控制自己行为,领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好处。
课前准备:军训时照片,高年级学生专心上课的录象片段,学习中自我控制情况调查表。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填写“学习中自我控制情况”,并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题得分进行计算。评分标准;A一3分,B一2分;C一1分。总分及等第:优为20~24,良为15~19,中为10—14,差为0—9。
2.归纳以上“情况表”的内容,告诉学生,在自己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调控能力强,可以促进学习的成功,取得优良的成绩;自我调控能力弱,则学习成功率低,影响自己进步。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学习别人在自我控制方面的好方法,来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
3.小组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自我调控中某一方面做得好的“窍门”。
4.回忆军训生活,大组交流。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各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5.高年级学生专心上课的录象片段,教师作活动小结。我们都知道了学习中自我调控的重要性,为了增强我们在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我希望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指导今后的行动。
活动中注意问题
1.“情况表”要求每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答案。
2.找出自己在学习自我调控中最薄弱的地方,吸收别人的且适合自己的好方法。
3.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但要求不可一下子订得太高,最好先订短期目标,达到以后有了成功感、有效感后,再订下一阶段目标。
4.“学习中自我调控情况表”的评分标准待同学做好后再宣布。
学习中自我控制情况调查表
1.自学课时间的利用情况
A.全部B.偶尔开小差C.一半D.很低
2.根据每月的目标来制定和执行每周和每天的学习活动计划
A.一直B. 经常C.偶尔D.从不
3.善用同学和朋友的监督,严守自学课纪律
A.一直B. 经常C.偶尔D.从不
4.完成小目标之后在内心对自己说“我真棒”
A.一直B. 经常C.偶尔D.从不
5.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为没有充分利用时间自责
A.从不B.偶尔C.经常D.一直
6.根据当天目标计划的轻重缓急及时行动,不拖延
A.一直B. 经常C.偶尔D.从不
7.主动选择或营造环境去抵制诱惑
A.一直B. 经常C.偶尔D.从不
8.意识到高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A.很重要B. 一般C.偶尔D.从不
9.内省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
A.很重要B. 一般C.偶尔D.从不
第三篇:大学教育能力锻炼策略
大学教育能力锻炼策略
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推行十年,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层面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譬如说,对话理论、三维目标设计、语文素养、独特体验等术语的提出与运用。这场改革已引起中小学语文教师智能结构的转变,从而给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与之相协调、相对应的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亦当有所动作。必须围绕课改而调整其课程设置与建设、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途径、专业能力培养等等具体而实在的人才培养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如何培养。基于此,探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意义深远。下面结合实践,作些粗浅的讨论。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划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辅助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是教师完成工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但这不是排他性能力;辅助性能力是教师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要的辅助能力,如利用信息化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是与现代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排他性的能力,即教师的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1]。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自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能力培养方向了。显然,语文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本质性标志。具体地说,就是“善读、能写、会教”。善读,是指文本读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运用语言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社会学等知识解读文本,善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赋予作品的思想情感。能写,即文学创作与应用文体写作能力。掌握较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地创作文学作品和教师工作常用应用性文体,做到表意明确、文从字顺。会教,是指语文教学能力,将“善读、能写”的基本功综合运用、转化为教学能力。这里涵盖了教师处理教材能力、选择与整合教学内容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善读”是“能写”的基础,“能写”是“善读”的应用。“善读、能写”是“会教”的根基,“会教”是“善读”“能写”的综合运用。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能力。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专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专业存在的灵魂。专业核心能力定位准确,一个专业的培养方向才能明确。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上下功夫,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
(一)构建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要以学科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如何奠定此基础,其主要着力点就在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而目前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课程孤立、分散、断断续续,内在联系若隐若现,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微乎其微。且所开设的独立的语言课程与文学课程事实上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2]。当然,这也是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紧紧围绕“善读、能写、会教”这一核心能力设置课程,建立课程群,打破传统,跨越学科疆域,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尤其是专业核心能力整合课程,强化课程与培养目标、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限于篇幅,本文仅谈专业核心能力主体课程,其余将另文论述。对应“善读、能写、会教”这一核心能力开设一门主体课程,实现“主次分工,相互扶持”的课程设置目的。如“善读”层面,开设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文本解读课等主体课程,辅之以经典诵读、小学语文课文解析等辅助课程,各类文学类课程、语言类课程等基础支撑课程。这些课程以日常生活语言、中小学语文选文为抓手,以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文本解读方法运用为宗旨,以实践训练为手段,致力于学生的语言读解能力的训练。在“能写”方面,设置写作课为主体课程,应用文写作、网络写作等为辅助课程。借助写博客、写各类文体文章、创作网络文学作品等实践应用途径,解决“写”的难题,贯穿“多写才会写,会写才写得好”的理念,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会教”层面,依托语文教学法课程,细化教师口语、课例观摩与分析、见习与实习、班级管理等课程,通过试讲、微格教学、说课练习、课堂观察师生评议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能力、课题教学及教学评价的能力。此外,许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突出教育职业性。各类文学课程、语言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多讲些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内容。现当代文学课讲鲁迅的作品时可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藤野先生》、《社戏》、《故乡》、《风筝》等为主要课例;外国文学课可以重点分析《葛朗台》、《最后一片叶子》等文;现代汉语课则侧重中小学出现的语法、词汇、修辞知识作系统性的整理与分析。同时,在价值取向上,各类文学、语言课程应侧重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抓住汉语的根。上述各门课程虽各有分工,各有重点,但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中文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核心能力———“善读、能写、会教”。
(二)多角度多途径系统化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训练
课程是提供系统性理论支撑的平台,而课堂之外则是将理论化为实践,形成能力的最佳载体。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训练并抓,两手都要硬,两手平衡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也稳固了。教育实践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教育实践内容包括教学实践训练、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见习与实习等。对师范生来说,教育实践是理论学习向教学能力转化的最佳载体,如何设计教育实践就显得极为重要。
1.实施“三全”工程,建构高效的核心能力培养运行保障机制(1)明确“三全”指导思想。围绕前文论述的“善读、能写、会教”,实施“三全”工程,展开实践训练。“三全”即“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训练”。全员,是指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面向全体学员,一个不能少,全员参与。全程,则是指专业核心能力训练从学生一入校开始实施直至毕业为止,包括毕业实习期间。全面,是指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能力训练。在“三全”训练工程中,还有“一指”(指导教师)。“一指”是指每个技能训练小组配备一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每周定期2学时组织教学活动。指导教师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方案,根据组员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训练项目,如指导阅读、修改文章、读书交流、指导课堂教学、检查教案等等,实现因材施教。(2)建立训练组织机制。第一,成立集群式学习小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高训练效果、确保培养质量,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合理安排学生投入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分组学习无疑是科学的方式。按约10人一组的标准,划分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学生采用“集群式”学习方式,组员们在一起讨论文学、研究文本读解、修改习作、互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既可督促自己学习,也可观测同学学习成效,从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运用学习小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学习意识。第二,组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实训指导教师是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顺利进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强有力后盾支撑。因此,我们给每个学习小组配备1名指导教师(由本专业的资深教师担任),该教师负责指导本组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训练,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同时,这些教师接受相关培训,长期担任实训工作,作为实训指导工作的中坚力量固定下来。第三,成立训练工作指导委员会。由谁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工作,关乎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的成败与否。成立训练工作指导委员会很有必要。委员会负责专业核心能力实训文件的制定、管理与监督工作。其成员应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体,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学院(系)教学管理相关人员牵头,实现大学与中小学对接、理论与实践对接。(3)落实制度保障机制。关于制度,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确保实训有效性,制定相应的制度是决定性因素。比如解决稳定指导教师队伍、增强学生的训练认同感、规范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等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第一,保障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是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制定指导教师职责规定、指导教师考核与监测制度,让指导教师明确指导职责,了解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保障指导质量。健全指导教师培训机制,将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制度化,从根本上激励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第二,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内容。训练要有方向、有目标,才能“一训中的”。制定核心能力训练方案、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考核方案是必须的方向引领。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是渐进的过程,能力是螺旋式上升的,故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要步步为营,逐层递进。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细化、项目化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内容。比如,在善读层面上可以细化为朗读训练、演讲训练、阅读训练、文本解读训练等具体能力项目,并对每一个项目训练内容做精细的设计。具体的如表1:表1“善读”能力板块训练设计训练项目训练要求具体安排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训练掌握一定朗读知识与技巧;朗读要忠于作品原貌,读音准确,感情充沛;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每学期训练2-5篇演讲技巧演讲脱稿、言之有物、表情自然,声情并茂,技巧纯熟每学期训练2-4次中小学诗文背诵与赏析背诵准确,声情并茂第一、二学期完成文本解读方法练习能根据不同文体的文本做出不同的解读,能据语境、社会、人物等不同情况来理解文意,同时写出读后感。掌握还原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多种文本解读方法每学期按文体展开训练,各类文体训练5-10篇研读中小学语文教材熟悉中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能细致分析中小学语文课文,创造性处理教材第七、八学期重点训练,对中小学各学段课文展开训练,每学段课文各训练2-5篇第三,保障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管理与监督机制合理的管理与监督机制是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的继续,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是确保专业核心训练质量的外部力量。管理与监督出在制定加强中文专业学生专业能力训练的意见、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管理条例等文件的同时,建立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监督委员会,成员由学生担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2.采用多元方式,组建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训练体系(1)建立课前3分钟朗读制,强化训练文本朗读能力。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以“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为课文朗读的总要求。学生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则更应具备相应的朗读能力。建立课前5分钟朗读制,所有专业课的课前3分钟用于朗读,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读完课文后由师生共同评价。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与朗读能力。朗读的文本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外优秀诗文为主,直接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结合起来,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课文诵读能力与理解能力。(2)设立读书报告会,训练文本读解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3]每周一次的读书报告会、交流会,提供学生阐述阅读理念与感受的平台,读书要交流,思想要碰撞,读书报告会既可以促进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在读书报告会的基础上衍生读书讲坛,将优秀的文本读解让更多的学生欣赏,传播至校园的各个角落,提升文学读解的文化意义。(3)采用“三百”方针,延伸写作能力训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更是中文专业的核心能力。中山大学中文系所实施的“三百”(读一百本书,写一百篇读书笔记,作一百篇文章)方针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顺应写作与阅读能力的过程性,将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结合,延续于大学四年中不间断的练习。我们在继承中大好传统的基础上,利用文学刊物,如班刊、系刊、主题刊、手抄报等延伸写作能力训练。要办好这些刊物,不但要有好的文笔,还要有好的策划、排版设计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妙事,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顺势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合作精神。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越不写,就越不会写,越不会写,就越不敢写”,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终南捷径,只有艰苦实践,只有多写,写多了自然文顺、手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因此设计好写作的专项训练显得至关重要。(4)藉助网络平台,强化网络写作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在当下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作为超级媒体,其根本特点就是突破信息交流、传送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集多种现代信息手段于一身,利于双向交流与学习。将网络学习引入能力训练,符合现代大学生求新、求变、求异、求趣的心理,让学生通网络平台阅读电子书、浏览文字信息等;网络写作,如建博客、写手机微博、写QQ空间、制作个人网页等。既可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评价他人作品。网络作文便于自己修改、同学评价,利于指导教师“面批”,增强修改成效的同时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也能提高“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引入竞赛机制,提升专业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各类的技能大赛,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在竞争的舞台中既训练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也考验学生的专业能力。譬如,举行诗文朗诵赛、演讲赛、征文赛、博客大赛、教学设计大赛、课堂教学大赛、说课竞赛、课本剧表演赛等等。通过竞赛,提供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运用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胆略与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促进自己成长,提升专业能力。
第四篇: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研究
【摘要】 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的实施,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已日渐显出弊端。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提高,“聋子英语”及“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因此探索、研究提高听说能力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听说能力;英语教学;教学方法研究、探索“提高听说能力”的背景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英语教学难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要。从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战略高度看,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特别是面对四、六级改革以及社会的新需求,原来的应试教育已暴露出各种弊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某些学校教师对四、六级考试认识不到位,把重点放到了片面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提高,造成普遍的“聋子英语”及“哑巴英语”现象。英语教学费时多,效率低,所以各方面对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极为强烈。
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势在必行。如何提高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英语听说能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它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在国际交往中,英语被广泛使用,已成为一种世界上相对通用的语言。因此,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针对大学英语的改革,研究提高听说能力的方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英语教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其次,从人才培养角度考虑,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外语教学的目的也应该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应用能力。英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学生应用语言的综合素质。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关心的问题。把握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听说能力的探索
3.1 提高听力能力 四、六级改革后,听力部分比例和题量大大提高,听力材料涉及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形式更多样化,这充分反映了提高听力能力的重要性。听力是决定英文水平的要件,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英语交流能力。
听的能力是在听的实践中提高的。任何理论的讲解都是辅助性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1)熟能生巧。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多听、勤听。(2)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精泛结合。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有的材料要仔细听,注意用精听来提高准确率。(3)材料的选取要难易适度,并注意趣味性。(4)注重词汇量的扩大,尤其注意归纳一些词组、习语的用法;了解口语表达特点。(5)重视语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6)要学会区分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并忽略次要信息。(7)听力提高并非“听力”提高。它其实代表着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即发音、词汇、词组、习语、文化思维等诸方面能力的提高。(8)增加对英美文化的了解。(9)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又贴近生活的一些资料,既提高学生的听力,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
3.2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能力的提高也是这次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目的。衡量英语口语水平有四大要点:(1)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2)会话的流利程度;(3)表达当中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4)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
总的来说,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具体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文化导入,创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2)学生要熟练掌握口语,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流目的。(3)以主题为基础的训练法。这可使说和写的训练更为有序,目的更为明确。(4)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会话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的练习中,而不是被动的被老师提问。(5)注重话题的实用性与趣味性。(6)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7)复述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内容经过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进行口语实践。(8)教师还可凭借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像刺激,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还应从教材中挖掘和创新,通过不同方式把课内外口语训练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使语言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语言交流。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2]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3] 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第五篇:植树节种什么树 空气净化能力超强的树种盘点
植树节种什么树 空气净化能力超强的树种盘点
——明阳天下植树基地
3月12日植树节即将来临,许多人提出,要净化空气,最好是多种树。那么在这么多树种里,哪些树木是净化空气的“高手”?哪些树木抗污染能力最强?
植树节种什么树 刺槐
抗污指数:★★★★★
刺槐,又叫洋槐,原产于北美,现在被广泛引种到亚洲等地。刺槐对土壤要求不高,它的根部有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能吸附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净化功能,并有吸收铅蒸气的功能,所以被广泛引种,作为城市行道树,或防风固沙树种。
夹竹桃 抗污指数:★★★★★
夹竹桃,茎部像竹,花朵像桃,因而得名。
夹竹桃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其汁液有毒。如果人摄取夹竹桃汁液后,会产生肠胃及心脏问题。
恰恰因为其汁液有毒,绿化部门往往把夹竹桃种到厕所边上,让其吸附二氧化硫,而庭院道路上则比较少见。
海桐
抗污指数:★★★★★
海桐个头不高,最高也就3米,是一种四季常绿的灌木,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除了抗污能力强大外,根、叶子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根可以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叶可以解毒、止血;种子可以涩肠、固精。
乌桕
抗污指数:★★★★
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乌桕能抗火烧,并对二氧化硫及氯化氢抗性强。侧柏
抗污指数:★★★★
侧柏为常绿乔木。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内蒙古、吉林,南至广东及广西北部;人工栽培范围几乎遍布全国,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侧柏寿命长,具有杀菌、吸毒和吸尘功能。枝叶能分泌一种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痢疾等病菌,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梧桐
抗污指数:★★★
梧桐属落叶大乔木,高达15米;树干挺直,树皮平滑。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栽培,为普通的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
梧桐生长快,具有较强的抗烟尘和吸附苯、乙醚、硫化氢、氟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功能。
香樟
抗污指数:★★★
樟树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病症。因此,樟树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
银杏
抗污指数:★★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
银杏适应性强,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
垂柳
抗污指数:★★
垂柳枝条细长,柔软下垂,随风飘舞,姿态优美潇洒,植于河岸及湖池边最为理想,柔条依依拂水,别有风致,自古即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树。亦可用作行道树、庭荫树、固岸护堤树及平原造林树种。此外,垂柳对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二氧化硫。
紫薇
抗污指数:★★
紫薇耐旱、怕涝,喜温暖潮润,喜光,喜肥,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氮气的抗性强,能吸入有害气体。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还能吸滞粉尘。因此,它是城市、工矿绿化最理想的树种,也可作盆景。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植树基地,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