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西南联大之精神 演讲稿

时间:2019-05-15 01:0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熔西南联大之精神 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熔西南联大之精神 演讲稿》。

第一篇:熔西南联大之精神 演讲稿

熔西南联大之精神,铸当代大学之脊梁

我想大家对于西南联大也许并不陌生,在略读了《联大八年》、《西南联大行思录》、《未央歌》等书籍之后,对于联大精神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溯既往,七十余年前的中国大地倭寇横行、暴力肆虐,尸骨遍野,欲致我民族于亡国灭种之境地。时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之精英乃辗转长沙,最终会集西南重镇——昆明。以挥汗如雨,联袂为云之志建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是一所真正的大学,存在前后不过九年,却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建校于抗战之时,校外风雨如晦,战乱频仍;校内经费奇缺,条件恶劣。联大的校舍出奇的简陋,除图书馆是瓦顶,教室是铁皮层顶外,宿舍则用茅草覆顶。学生的穿着就更简单了,多数是褪了色的黄制服,天气冷了就加一件黑棉大衣,遮住了补了又补,缀着一层层各色补丁破褂子。然而联大师生弦歌不断,笔耕不辍,治学不止。当物质条件极其贫乏时,正是精神的光辉滋养着奋斗不息的心志,激励着联大人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等约8000人。

七十年弹指而过,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而联大精魂永存。在中华民族踏上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之时,在当代高等教育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之时,在时代发展对现代大学生寄予了更高期望之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难道不该继民族发展为己任吗?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发展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机遇时期。所以,把国家命运和个

人命运联系起来,共同发展,便是一种责任。有了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方能成就小我,成就大家,成就一个国。

我们所就读的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能源基地——安徽淮北市。这里师资力量雄厚,学风浓厚。也许你会说,这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类院校,远比不上清华、北大那样的一流大学。可是我想说,自习室里奋笔疾书的身影,我看到了;思源广场早晨朗朗的读书声,我听到了;课堂上老师的博学多才,我领略到了。不要过多的埋怨外在条件,也不要羡慕别人所取得的成就,看看自己究竟做了多少?走在行知路上,我思考着自己的大学四年应如何度过?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辜负“当代大学生”这几个字。七十年前,在联大的校园里,莘莘学子挨着冻,受着饿,仍然挑灯夜读。而如今的我们,处在安逸生活中的我们,作为淮师大的一员,我们有什么资格荒废光阴,我们有什么理由消极怠慢。“刚毅坚卓,求真务实”是联大师生书写的不朽精魂。“博学慎思,励志敦行”是淮师学子应永远追寻的精神,若干年后,我们会为淮师留下什么,我们会为社会留下什么,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留下的只是精神的光辉一脉相承,代代发扬。

大学之为之大学,首先在于它是一种精神存在。著名教育家,前北大校长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时代的背景是不断改变的,而时代的使命却一脉相承。虽然今天的时代与西南联大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深沉的爱国心和赤子情仍然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核心。面对日新月异的现在竞争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可预测的风险所

带来的发展阻碍。当代大学生应刚毅坚卓,求真务实,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现代大学的全面建设,化爱国热情为报国之志,化报国之志为强国之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资源,是对西南联大精神在当今时代最好的诠释。

姓名:xx

学院:

班级:

联系方式:

邮箱:

第二篇:熔西南联大之精神 铸现代大学之脊梁

熔西南联大之精神 铸现代大学之脊梁

——写在西南联大七十周年之际

罗崇敏

2008年11月1日

光河速走,斗转星移,七秩华章掀页而过。值此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重读西南联大垂世之精神,慎审现代大学办学之关楔,扬西南联大之风骨,挺现代大学之脊梁,于当世之学人,乃纪念先贤传承文明开拓新貌之最好印证。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70年弹指而过,但这首西南联大校歌雄浑慷慨的激越之声依然在联大人及其传承者们心中萦绕。誓雪国耻、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心系国运、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凝聚了联大师生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所有情感和意志,也激励着今天的中华儿女将爱国的思想与激情代代相传。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而联大的精魂永存!我们今天看到的已不再是抗战硝烟弥漫的战场与捍卫民族独立的奋争,而是和平年代不断改革创新的快速发展以及万象更新欣欣向荣的蓬勃气象。在中华民族踏上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之时,在当代高等教育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之时,在时代发展对现代大学寄予了更高的现代期望之时,蕴蓄并彰显于西南联大之内,塑就了辉煌办学成就的联大精神,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真正意义上现代大学的建设,富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昆明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建校于抗战之时,校外风雨如晦,战乱频仍;校内经费奇缺,条件恶劣。然而联大师生弦歌不断,笔耕不辍,治学不止。在极其艰苦的办学环境下,联大“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汇聚了中国最强大的高校师资阵容,一时蔚为民主堡垒、学术重镇、人才摇篮。吴有训、陈省身、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名师和无数从这里走出的学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栋梁之才。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朱光亚、王希季等8人,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等4人,中国“两院院士”175人……可以说,西南联大所培养的人才粲若星河!当物质条件极其贫乏之时,正是精神的光辉滋养着奋斗不息的心志,激励着联大的仁人志士们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了最优秀的人才,创造出了一个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一个民族可以暂时流离失所,但决不能丢失赖以凝聚的民族文化精神。西南联大人怀着“续中国学术之余脉”的时代责任感,使中华民族得以在民族意志与精神的存亡关头保存了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髓。

大学之为大学,首先在于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大学有不朽的精神存在,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作为一所战时大学,西南联大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硕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刚毅坚卓、厚德至爱的高尚品格。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在联大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在衣食紧缺、甚至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年代里,联大人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都践行着坚忍不拔、卓然不群、刚强果敢的精神,追求真理,传承文化,表现出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所怀有的巨大责任感,彰显出对国家和民族大爱与至爱的耿耿情怀和拳拳之心。当今时代,在我们的祖国正排除万难昂首崛起的历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爱国明志、刚毅坚卓、厚德载物、奋发有为的传统,是我们最为需要的精神指引。

至诚至真、兼容并蓄的学术品质。联大三校一体,大师云集,名家荟萃,师承有别,学派各异。在诚敬礼让、民主宽容之精神下,联大人遵循学术自由原则,剔出门户之争,排除派别之扰,至诚合作,包容众家,自觉把学校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形成了“同不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的独特学术风骨,维护着优良的学术研究作风,使学术成就推陈出新日益进步。现代大学的发展,必将体现“百川汇海,有容乃大”的趋势和精神,也更需要具备“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胸怀和气度。西南联大的融会百家,包容大气,是给我们最好的启迪和引领。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艰苦岁月中,联大人始终以追求卓越为奋进的航标。教育目标上奉行“通才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培养取向上不仅注重生源质量,更对在校学生严格要求;办学管理上充分发挥民主精神,坚持“教授治校”。正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进取意识,使联大学子成就大器的基础得以锤炼与夯实,大批一流人才涌出,展现出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交相辉映的动人风采。重现中国现代大学在世界大学之林的光彩,必定要具备勇于进取、自我超越的精神,必定要践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气魄与信念。潜心治学、诲人不倦的敬业态度。劫难的年代不能动摇联大人教育为国的至奉,艰辛的生活也动摇不了联大人治学求学的执着。不少为师者摒弃国外优裕的条件,甘守清贫,呕心沥血于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无怨无悔;大批求学者千里迢迢跋涉而至,以师为楷模,孜孜以求。高尚的爱国情操,深厚的文化素养,精湛的专业学识,让联大人在8年的短暂历史中放射出了人文精神的耀眼光芒。纷繁的现代社会中,要在学术上取得卓越成就,要在现代大学的建设中赶超时代潮流,就必须像联大人一样淡泊明志,临近致远,踏实做事,低头做人,潜心学问,静心育生,实现事业和人生的长远发展。

传承人类文明,秉承精神品格是大学的使命。相对于西南联大而言,现代大学在当今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基础之上,应寄予大爱、大师、大厦、大为之望。西南联大的杰出成就源自其精神的指引,现代大学的建设及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之功能的实现,需要现代大学精神的支撑。身处西南联大的溯源地和发祥地,云南高校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承优势和义不容辞的传承义务。我们的责任,就是将时代特征与西南联大精神宝库中的精髓相结合,渗入现代大学的方方面面,塑就现代大学的精神脊梁。以下四方面,是建设现代大学过程中迫切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要素。

第一,凝聚以爱国热情为核心的精神信念。时代的背景是不断改变的,而时代的使命却一脉相承。今天的时代与西南联大所处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深沉的爱国心和赤子情仍然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核心。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竞争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可预测的风险所带来的发展阻碍,刚毅坚卓,求真务实,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现代大学的全面建设,凝聚民族意识和精神,化爱国热情为报国之志,化报国之志为强国之行,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资源,是对西南联大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最好诠释。

第二,弘扬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现代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气魄,需要团结一致、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超越时代、开阔高远的眼界,需要潜心研究、埋首耕耘的实干。在当今国际经济文化思想不断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融汇西南联大治校办学的精神精髓,优化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机制体制,强化专业建设,拓展科研成果,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深入探索研究,不断开拓进取,以国际化思维,本土化行动,现代化目标,实现特色发展、快速发展、高效发展。

第三,树立大师为重的师资理念。大师为重、贤乃有为是西南联大的师资理念。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现代大学当以大师为基,视大师为兴校至宝;现代大学教师当树学术研究之正气,守品学育人之节操,养大师之气,厚大师之德,传大师之智,扬大师之范。无大师之队伍,亦无现代大学之底气。聚现代大学之教育理念,立学高身正之大师意识,炼笃学明理之大师能力,建学养深厚之大师师资,乃实现现代大学教师价值与办学目标之关键所在。

第四,夯实学生追求真理与终身发展的基础。遵循西南联大的人才培养规律与理念,现代大学当以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真理价值为核心,以大爱之心,引导学生求取真知,追求真理,培志冶趣,铸品养德,博学笃行,壮体载智;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崇尚生存,幸福生活,体现生命价值,实现智慧人生;引导学生如联大人一般富有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富有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富有理性、学识与能力,成为社会和国家,乃至全人类的栋梁之才。

西南联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瞬,但其辉煌的教育业绩和卓越的教育地位却永远在教育史上熠熠闪光。作为一所传奇大学,西南联大业已形成的精神价值,早已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性,彰显出强大和永恒的生命力。联大精神留予当代社会和现代大学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予人以深思和启迪,永远让人景仰和传承。在现代大学的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学术研究、学科建设、育人目标、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等方面,西南联大精神都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熔联大精神于现代大学的建设理念及过程中,必将顶起现代大学的精神脊梁,也必将激励一代代后继者秉承联大的崇高精神,为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而不懈奋进。(完)(注: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云南省教育厅厅长)

第三篇:继续发扬西南联大精神

继续弘扬西南联大精神

李贵吾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迁回原址复校后,师范学院留云南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学院,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西南联大在滇8年中,广大师生共同培育并发扬了西南联大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才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开学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了,这段时间对学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也有了初步了解。特别是对西南联大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西南联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西方现代大学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结晶,既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爱国、民主、科学的主流意识,又承接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光荣历史传统,更突出了抗战烽火中联大自身的精神特质,堪称大学精神之典范。对今天的大学建设及学术发展都有着借鉴意义。

刚毅坚卓在当年,这是西南联大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继续研究与教学的精神动力;在今天,这仍然是我们师大要永远坚持的校训。刚强、毅力、坚持、卓越,这四个字的含义伴随着联大走过了8年的历史,成就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爱国精神西南联大的建立,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步步蚕食有直接关联。联大的爱国精神在其校歌的最后一句“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联大的学子直接投军报国的就有800多人,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与民主大学,追求的就是真理。新文化运动时期,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了北京的大学生们的追求。西南联大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始终使科学与民主处于一个神圣的地位,不受世俗权力的影响。我们今天更应该继续对科学与民主的追求。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核心理念,学术自由是所有一流大学孜孜以求并赖以立足的最为宝贵的根基。蔡元培所开创的北大精神,与陈寅恪所燃起的清华薪火,最后都汇聚为中国现代学术自由之精神。而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民国时期大学学术精神的缩影。

敬业勤学联大的教授们兢兢业业,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仍然继续履行着学术研究和学生教学的使命;学生们也奋发努力,只想学有所成,报效国家。敬业勤学的精神不仅在条件艰苦的过去成为精神支柱,即使在物质条件比较好的今天,也是师大人必须保持的良好作风。

······

联大的许多精神,特别是学术独立、大学独立,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兼容并包与学术自由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敬业勤学的精神,为共同事业团结合作的精神,现在尤为值得我们学习。云南师范大学继承了刚毅坚卓的校训和西南联大精神,使联大精神在云南继续得到传承和发展。

也有人说,西南联大精神再怎么伟大,但关今天的师大什么事?老拿历史上的光荣来给自己镀金,算什么本事。的确,今天的师大当然不可能与当年的联大同日而语,但这跟学习联大精神并不冲突。我们要学习,要发扬的是一种西南联大精神,联大精神的本身意义十分深远,值得我们每一个学子学习。

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精神,不仅是每个学子在师大学习的精神动力,更是今天师大向前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在要求。

第四篇:西南联大演讲稿(模版)

“七七事变”爆发,日本攻占北平、天津,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组成西南联大的前身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由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又于1938年2月迁入云南,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课,直至1964年月宣布结束,设立时间共8年整。它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2000余人。抗战胜利以后,西南联大解散,北大、清华、南开分别迁回北平、天津复校。

当年的物质条件不可谓不寒酸:学生宿舍无一砖一瓦,全是夯黄土为墙,堆茅草为顶,窗户没有玻璃,仅有几根树枝聊以象征。绝大多数师生经常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不时还要在敌机轰炸下逃生。可是当年的西南联大,在三不管的地方,坚守大学理学,主张:“教授是大学的灵魂”,教师为爱国而教,学生为救国而学,吃红薯干,点桐油灯,以苦为乐,励精图治,弦歌不坠,为人师表,人格独立,沉潜专注,甘于寂寞。一言以蔽之:“推进科学民主,传播教育与学术,走出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涌现出大批真正的知识分子,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众多建国需要的优秀人才,而她的学生把她的种子洒遍了世界各地。反思今日,是不是我们的条件太优越,抱怨太多,精神过于贫乏,西南联大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

第五篇:《西南联大》观后感

10D班观后感

西南联大与我们

作为西南联大的学生,有幸观看西南联大不平凡的历史,感到无比欣慰。

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特殊的学校。看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深刻感悟到师大“刚毅坚卓,明德睿智“的校训。重温西南联大精神,忽然之间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未来不再渺茫,我不再彷徨。明白了今日大学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造就专业人才的地方,也是塑造完美人格,全方位拓展素质技能的地方,更是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培育先进理念的地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不仅需要持续不断地重温西南联大之优良传统,而且需要知行合一,广开新时代之新风气,敢于直言,勇于创造,自强不息,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学院 10D 杨慧敏

观《西南联大启示录》有感

西南联大,是一个汇聚人才的大学,我国许多著名的学者、作家都曾是这所大学的子弟。随着这些人的回忆,我们一起来到了那个承载着无数梦想,经历着多少风雨洗礼的胜地。那时候的西南联大,可谓是简陋不堪的杂房。但艰苦的环境造就非凡的人才。在当时那样的学习环境,学生都不畏艰辛,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学术。而如今发达的社会,为现时代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及住所,许多学生却不能珍惜,还不时埋怨。真的,有时候要想想,到底良好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条件,还是在增加他们的懒性。

其实不用觉得这很难感触到,有时候我们的父母也会谈起他们以前生活的艰辛,感叹现在生活改善了许多,但人却没有以前的勤奋。

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很重要,当时西南联大的学子,有一个习惯,就是当没有学习场所时,就在茶馆那学习,泡上一壶清茶,一边品味茶香,一边细读书语。良好的学习氛围感动着昆明的大街小巷,有时候老百姓也会给这些莘莘学者腾出一个地方,为他们泡上茶,让他们学习。学校,无非就是一个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在乎这个学校的大小,优势,只在乎它用好的学习气氛、好的校风,能带动学生们学习。但是现在的学生,更看重的学校的名气,而非校风,追求的更多是物质的,而非精神上的享受。

观看了这短短的片子,让我们感触很多,想到同为一个大学学子,我们对自己能够做些什么,要为什么而来感到很茫然。但是现在,我们不再为学校的种种缺陷而不乐,而为学校有良好的氛围而庆幸。我想我们会珍惜这几年时光,为自己、为家人做出一定的贡献!观西南联大回忆录之感.信息学院 10D 高晓金

观《西南联大启示录》有感

看了西南联大的回忆录之后,才了解到西南联大成立正值争战年代,有一半的日子天天躲避日寇飞机的轰炸,物价飞涨。师生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却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大批人才,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的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林、李振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今天的我们早已不用在那破不成形的屋子里上课,不用再忍饥挨饿。而有多少人又学会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呢?

西南联大存在的时代虽然离我们已经久远,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欢声与泪水均以化作尘埃随风飘散,但西南联大那些灿若繁星的教授却始终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对学生体贴入微、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他们所倡导的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散发出奇目的光芒。

现在的我们,作为师大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和发扬这种刚毅坚卓、学高身正的校训,努力让你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师大人。

当我们在七十多年以后纪念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大学,所有人的感觉还是立足于当代。我们惊讶,我们感叹,一个物质之匮乏与精神之伟大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学,一个在战火中诞生却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韧性的大学,她让我们仰望。西南联大坚持精神自由的治学态度,在战争年代仍然主张常态教育,这为当时的学子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学习空间。历史证明,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创造出教育史上的神话,是因为开放的学术氛围。

我们学习西南联大精神,并不是要重复历史,而是应以一个新的面貌与姿态,塑造全新的有竞争力的大学,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信息学院 10D 杨柳

观《西南联大启示录》有感

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西南联大”,它是那么的神圣而又庄严。它的由来是一部史诗,是一部奋斗史。多少的人曾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学习。西南联大一片大师汇聚的沃土。它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才啊!像杨振宁,邓稼先等他们曾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西南联大创立于一个烽烟不断的年代,但它没有因为这原因而是去光芒,更没有因此而衰败。它是耀眼的明星,曾给了每一位联学子无穷的信心和勇气。每一位西南联大的先辈们在这里付出了他们的热情与精力,为后辈作出了榜样。作为西南联大的一员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学习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看到西南联大的先辈们曾经在战火弥漫的年代依然不放弃学习,不放弃为祖国的利益而奋斗,心中不由生出一种敬佩与自豪,他们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是我们的精神向导。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西南联大有一种超越所有力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无法战胜的,是每一个西南联大人都该学习和发扬的,这种精神就是“刚毅坚卓”。看了那一段段的历史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也更让我的肩头多了一份责任,一份作为西南联大人的责任,着责任虽然很重,但我想每一个联大人都不会放弃。那就是把西南联大的精神发扬光大并一直传承下去!

信息学院10D 赵利梅

观《西南联大》有感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早已被世人闻名遐迩了,它为我国培育了一批尖端高科技人才。将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了又一巅峰。

身为西南联大精神的继承者的我们却对它的历史背景了解得少之又少,但当看过西南联大的影片之后,我们深刻的了解到西南联大是在1938年那战火交加的抗战时期,强敌入侵。万般无奈之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不得不南迁,几经周转,步履维艰,躲过敌人的炮火。南迁到我们的春城昆明。

在这种艰难环境下,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一方面为了躲避炮火的轰击,一方面又不断地追求新知识,最终他们成就了自己的同时也使我们的国家绽放出嘹亮的火花而为世人皆知。如今我们拥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拥有了高科技的教学设备,我们不应该找出任何借口来推卸自己的义务与责任。更应该向西南联大的学子杨振宁、邓稼先等前辈们学习积极前进,不向困难低头,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努力学习,大好坚实的基础,将来为自己的家乡做些有用的事,或是为自己的祖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同样也让自己的人生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信息学院 10D 余 雷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当我走进云南师范大学,我就走进了西南联大。在这有悠久历史的学校里,我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西南联大,是一个汇聚人才的大学,我国许多著名的学者、作家都曾是这所大学的子弟。随着这些人的回忆,我们一起来到了那个承载着无数梦想,经历着多少风雨洗礼的胜地。

西南联大的学生是那个年代中国大学生典型而优秀的代表,无论是如今功成名就的老学子,还是早在那个年代就为国捐躯的青年人,无论是他们对知识对学问对真理的态度,还是抗战期间视死如归报效祖国的热情,都是抗战年代大学生精神的写照。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我去寻找一种精神,可是没有收获。我知道,现代大学生有那一些有精神的大学生存在,像徐本禹,像洪战辉,像黄来女,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惊,让我们思考,让我们自省,可是他们却不能代表这一代大学生。想想邓稼先那一排大学生,他们人格的崇高和精神的坚强我是无法望其项背了;对于我来说,不崇拜血仇的国家、不违反法律法不降低自己的素质标准是必须的,坚强的毅力、高尚的人格、伟大的理想和报效祖国是我所追求的。我们将继续承载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并发扬过大。今天我们以西南联大为骄傲,明天西南联大将以我们为自豪。

信息学院 10D 董芳芳

观《西南联大启示录》有感

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西南联大”,它是那么的神圣而又庄严。它的由来是一部史诗,是一部奋斗史。多少的人曾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学习。西南联大一片大师汇聚的沃土。它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才啊!像杨振宁,邓稼先等他们曾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西南联大创立于一个烽烟不断的年代,但它没有因为这原因而是去光芒,更没有因此而衰败。它是耀眼的明星,曾给了每一位联学子无穷的信心和勇气。每一位西南联大的先辈们在这里付出了他们的热情与精力,为后辈作出了榜样。作为西南联大的一员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学习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看到西南联大的先辈们曾经在战火弥漫的年代依然不放弃学习,不放弃为祖国的利益而奋斗,心中不由生出一种敬佩与自豪,他们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是我们的精神向导。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西南联大有一种超越所有力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无法战胜的,是每一个西南联大人都该学习和发扬的,这种精神就是“刚毅坚卓”。看了那一段段的历史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也更让我的肩头多了一份责任,一份作为西南联大人的责任,着责任虽然很重,但我想每一个联大人都不会放弃。那就是把西南联大的精神发扬光大并一直传承下去!

“春风熙熙时雨滋兮,桃李向荣时累累兮”。一九三八年,国力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首任院长黄钰生先生为学院写下了仅两句歌词的院歌。发展到今天,云南师范大学走过了七十二年的风雨历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起始于抗日烽火之际,肩负着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云师大啊,您是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者,您是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七十二个春秋,二万六千二百八十余个昼夜,襁褓中的婴儿已成白发苍苍的老妪老翁。而云南师范大学在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的一路上不断发展壮大,教育教学成果斐然可观。您是初升的太阳,将要在伟大祖国的教育史册上续写辉煌。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十年寒窗苦泛舟,终得梅花扑鼻香。我选择了云南师大,我梦想已久的象牙塔。云南师大接纳了我,这里是我的梦工厂,描绘这我的未来,编织这我五彩斑斓的梦想。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啊,云南师大在前进,中华民族在腾飞。

信息学院 10D 刘涵

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这段历史蕴藏着无穷魅力。倾听那些仅存的当事人的叙述时,仍可以感觉出一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在激荡。”这是学生写在观后感上的一段话。

在看过这部片子以后,新生们的心灵受到强烈而持久的震撼,都会不由自主地从心底发出感慨:我们的时代需要联大精神,我们民族的未来需要联大精神!新生们纷纷表示要重新审视大学,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信息学院 10D 刘永丽

观后感 看完本片,我有的只是感慨。感慨如今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大学生是怎么了?是因为我们已不需要奋斗了吗?可是我们离发达国家还很遥远。是因为我们没有奋斗的 本钱了吗?可是我们现在个个身体强壮。我想现在我们缺的是激情。在当时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西南联大的学生们都满腔爱国热情,他们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他 们能坚忍不拔,他们能用汗水换来可喜的成绩。那么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该如何唤起我们心中的激情呢?我想首先得让我们明白现实,回到现实。要让自己明白今天的处境以及明天想去的地方,我一直认为只 有需要才能刺激学习,由需要刺激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只有主动的学习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才能不知疲倦的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的是认识到自己的需要。我们需要由需要衍变而来的精神支柱,有了精神支柱我们才能做一个激情澎湃的年青人,才能充满激情的学习和工作。信息学院 10D 黄雁

看《我与西南联大启示录》有感

在战争年代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名校被迫迁移,经过多重磨难和长期的辗转反侧,最后在昆明找到了一片栖息之地。在三所名校长期的相互撞击和融合下形成了一所具有治校理念的云南师范大学,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具有文化素质和价值追求于一身的学子,今秉承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继承了先辈们不畏艰险、誓死卫国的精神。真正了解建校的背景后,我以作为一名云南师范大学的一员而自豪。

信息学院 10D 崔化雪

观《我与西南联大启示录》有感

看了《我与西南联大启示录》后,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云南师范大学的的前身是闻名世界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而成,在三所历史名校的熏陶下,我们将踏着云南师范大学一代风流人物闻一多、杨振宁等同志的步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动手能力,恪守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秉承“学高身正”的校风,未云南师范大学的美好前程尽己所能。

信息学院 10D 朱云萍

下载熔西南联大之精神 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熔西南联大之精神 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联大的校舍出奇的简陋,条件艰苦得惊人。联大初建时下无寸土,上无片瓦,只能借用昆明一些学校的校舍。1939年建立的新校舍全是泥地土坯墙、木格窗的平......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

    观后感——精神不足,大师难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形形色色的诱惑,躁动难以安静的心使得中国的大学生难以走出大师。西南联大的学生没有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现在舒适的宿舍,也......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1938年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当年,这三大所大学的优秀教师和莘莘学......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范文1 爱国是西南联大的灵魂,是学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刚毅坚卓是它的`校训,更是抗日战乱中的突出表现,敢为天下先是各位联大学者共有的高贵......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1 爱国是西南联大的灵魂,是学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刚毅坚卓是它的`校训,更是抗日战乱中的突出表现,敢为天下先是各......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1 爱国是西南联大的灵魂,是学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刚毅坚卓是它的校训,更是抗日战乱中的突出表现,敢为天下先是各位联大学者共有的高贵......

    学生观看《西南联大》观后感

    学生观看《西南联大》观后感 闻一多先生一生投身教育,一心救国,最终走向殉道之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无数同闻一多先生一样的中国人一心求学,只为了救国、救国、救国、还......

    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有感

    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有感 利用周末,我们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旨在缅怀抗日战争时期,先进的知识文化分子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和教育实力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小组在一个周末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