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业协会防治腐败制度
河北省建立实施市场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防治腐败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为进一步推进市场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防治腐败工作,加大政府监管力度,规范权力运行,加快建立健全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促进市场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健康发展,根据全国市场中介组织防治腐败座谈会精神,河北省日前建立了市场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防治腐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对全省市场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防治腐败工作进行工作部署和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按要求、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促进我省市场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规范发展,有效预防和治理消极腐败问题。
二、联席会议的组织构成。市场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防治腐败工作联席会议由省政府纠风办、省民政厅、工商局、监察厅、发改委、编办、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国资委、法制办、财政厅、审计厅、物价局、工经联组成。联席会议下设两个专项工作办公室,分别承担市场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防治腐败专项工作。市场中介组织防治腐败工作办公室设在省工商局,行业协会防治腐败工作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
三、联席会议的工作规则。联席会议原则上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总召集人或常务召集人主持。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或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开全体或部分成员单位会议。联席会议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经与会单位同意后以省政府纠风办文件印发上报。
四、联席会议的工作要求。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研究,深入探讨,努力解决市场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市场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要互通信息、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
第二篇:如何防治腐败(最终版)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其实质是一种非正式的获取政治影响的过程。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那么,如何加强法制监督,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的问题呢?
首先,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加大预防力度的条件基本具备,时机比较成熟。我们必须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做到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其次,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再次,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要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权力运行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要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法规制度的实施。现在有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发生,并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法规制度,而是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使这些法规制度成了一纸空文。要依靠法制反腐败,就必须保证各项法规、制度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
最后,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教育这个基础抓好抓实。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廉洁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搞好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行业协会理事会制度
XXX行业协会理事会制度(草案)
第一条 为规范本会理事会管理,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XXX行业协会章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会设理事会,理事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人数原则上不多于会员(代表)总数的1/3。
第三条 理事会为会员大会的常设机构,在会员(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依照会员大会的决议和协会章程的规定履行职责。
第四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筹备和召集会员大会;
(二)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并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
(三)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四)制定协会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变更、解散和清算等事项的方案;
(五)制定协会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金的方案;
(六)决定协会内部机构的设置,并领导协会内部各机构开展工作;
(七)决定新申请人的入会和对会员的处分,提议对会员的除名;
(八)选举或罢免常务理事;根据会长提名,聘任或者解聘聘任制秘书长(聘任制);决定协会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根据 秘书长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副秘书长和协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主要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
(九)制定协会内部管理制度;
(十)协会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理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取通讯方式召开。理事会须有过半数的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全体理事过半数表决通过。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会长可在五个工作日内召集理事会临时会议:
(一)会长认为必要时;
(二)三分之一以上理事联名提议时;
(三)监事会提议时。
三分之一以上理事联名提议召开理事会临时会议时,应提交由联名理事签名的提议函。
监事会提议召开理事会临时会议时,应递交由过半数监事签名的提议函。
提议召开理事会临时会议的提议者均应提出事由及议题。第七条 理事会定期会议应在会议召开三个工作日以前、临时会议在会议召开前书面通知全体理事,通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会议日期和地点、会议期限、事由及议题、发出通知的日期等。秘书处可以事项与参会人员约定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通讯方式送达通知。第八条 理事会可采取举手表决或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决议。
理事会决议事项与理事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事项表决时,该理事应当回避,不得参与表决。
第九条 理事会会议由会长召集或主持。会长因故不能出席会议的,由会长授权的副会长召集或主持。
第十条 理事会会议应当有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理事和记录人,应在本次理事会会议结束前对本次理事会会议记录进行核实,并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理事会的决定、决议及会议记录等应当妥善保管,并应向全体会员公开。
第十一条 理事会会议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一)会议召开的日期、地点和召集人;
(二)出席理事名单,也可附上会议签到记录;
(三)会议议程;
(四)理事发言要点;
(五)每一决议事项的表决方式和结果,包括参加表决的人数、持同意、反对意见或弃权的人数等。
第十二条 监事会成员和秘书长列席理事会会议。第十三条 本制度经会员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第四篇: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
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
寿阳县工商局监察室
近年来,寿阳县工商局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实践中,对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方面,深深体会到,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形成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格、相互制约的源头治腐制度,以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监督。这些年来,我们虽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探索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体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治理主源头的制度建设,忽视体制创新建设。引发腐败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最终体现为公共权力的滥用,往往是因制度的不完善或不合理所导致,人们往往把权力称为腐败的主源头。例如,就源头治腐的制度建设而言,我们耳熟能详的有三大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审批权、财权、人事权等主源头而进行的。但在这些主源头中,又包含许多滋生腐败的支源头。而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工商部门在为企业办理许可审批时,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则需要相关、银行、土地、环保部门牵制审批证明,政府宏观调控”的办法,控制了主源头,但在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部门的把关标准等各个环节中,还有可能产生很多权力干预的现 1
象。在实践中,现行的体制制度存在支源头管不好,主源头堵不死;即使堵死了,支源头也会滋生腐败。
2.注重机构设立,忽视程序性的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不少有关廉洁自律和反腐败的政策规定,仅纪检监察法规制度就有近400个。这些涉及各行各类方方面面的实体性制度,大都是实事性、应急性、阶段性的措施,具有单一性、原则性、口号性的特点。这三个特点集中反映了制度设臵上的缺陷,即原则性的要求多,保证制度落实的程序性的规定少。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既有较大的难度,又有较大的随意性及弹性,容易导致既有的制度流于形式。
3.注重单体性的制度建设,忽视系统性的制度网络建设。就现有的防治腐败的制度来看,很多都是在某一问题发展成为带普遍性的问题或趋势性的腐败现象时,有关部门于是就这一问题进行调研,形成一个治理的办法或制度。从每个具体制度看,似乎很周全,没有什么漏洞可钻。但从整体源头治腐的制度建设来看,这些制度实际上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单方”,各成一体,互不关联。这样,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而且还会出现互相矛盾,制度“打架”,甚至“自身相悖”等现象。
4.注重扼制腐败的制度建设,忽视落实制度的制度建设。一些党员干部犯错误,走上违法违纪道路,除了主观上的一些因素外,现阶段制度落实不到位是个重要的因素。首先是落实制度的制度建设滞后。目前,大部分腐败源头都有相关的制度进行治理,但就是缺少与之配套的落实这些制度的制度,即没有执行制度的配套制度和不执行制度的惩戒制度。其次是只注重制度的制订而忽视制度的落实。制订制度而不抓落实,在客观上削弱了这些制度的威力,使之成为可有可无的“软约束”。
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制度建设的建议
1.遵循全面性、长效性原则,从总体上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制度的工作机制,使之良性运作。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工作机制。第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制度决策、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全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的构架规划,组织制订、论证评审、最终决策、颁布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地方各级也要相应建立这一机构。第二,要建立制度的决策、执行与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过去不少制度是由执行部门或单位自己制订、自己执行,由于受利益驱动、视野较窄、政策理论水平不高等因素局限,这些制度在执行中往往存在不公、不力、不全、不科学等弊端。制度的监督机构,既要监督制度制订决策的全过程是否公开、公正、科学、合理,又要监督制度的执行部门和单位执行制度是否认真落实到位。第三,要建立科学的制度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一方面,要根据制度不同的内容特点和程序,明确不同的控制目标。另一方面,要找准某些容易发生腐败的环节,设臵若干控制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并进
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实行综合评价。同时,要在执行制度的实践中,注意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
2.遵循整体性、系统性原则,从宏观上设计构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框架,使之形成体系。
首先,要组织权威的专门班子从整体、宏观上对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进行系统思考、规划,拿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的整体构架,并拟制出整个制度体系的纲目,报请制度决策机构审定,使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体系具有宏观性、整体性、系统性。其次,要统一下达已审定的制度纲目,统一组织相关部门拟制制度初稿,明确拟制制度时相关衔接部门,提出拟制的具体要求,以防止各职能部门各行其事、制度缺位、错位和越位及不科学、不配套等情况的发生。再次,要统一审定,逐步颁布制度。制度的决策机构应对相关职能部门呈报的制度送审稿,组织专门的权威机构从整体性、系统性原则出发,统一进行论证评审,慎重审定决策。成熟一个,审定一个;审定一个,颁布一个。切忌操之过急和一刀切。
3.遵循层次性、关联性原则,从中观上配套完善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各种制度,使之形成网络。
实践证明:抓好从源头上治腐的制度网络建设尤为重要。在组织制度制订时,一定要按照制度建设整体规划和统一下达的制度纲目,把编织“制度网络”摆在突出位臵。其一,严格按决策机构下达的制度纲目拟制制度及相关“子制度”,编织“制度网
络”。在制订制度的时候,制度的决策部门和拟制制度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广泛征求对制定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相关制度,严格按照统一的制度纲目拟制“母制度”,防止缺项或漏项而损害制度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要按照层次性、关联性原则,抓好相关制度的“子制度”、配套制度的拟制,使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形成“网络”。其二,在编织“制度网络”时,应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要考虑制度的整体性,不能损害整个制度体系的构架。二是要着眼制度的实用性,切实加强针对性,防止制度中看不中用。三是要保持制度的连续性,尽量做到前后一致。四是要把握制度的适度性,尽量做到宽严相济。五是要注意制度的关联性,尽量做到互相衔接。使方方面面的制度互相衔接,相辅相成。其三,应切实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制度的漏洞和缝隙。禁令性内容可适度交叉和重叠,使之真正成网。二是防止制度相互“打架”,相互矛盾。权力性内容一定要明确主体及职能,防止顾此失彼。
4.遵循实践性、有效性原则,从微观上切实抓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使之落实到位。
制度制订出来以后,制度决策机构和执行部门要互相配合,搞好协调,监督部门要进行效能监察,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一是要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度执行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认真地把制度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拿出应对处理的预案。二是要
加强监督检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执行部门和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调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制度执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抓好监督检查的基础上,抓好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三是要建立落实制度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要明确落实制度的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对制度不落实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并把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执行者、责任人的利益挂钩,增加其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二00九年三月
第五篇:经济领域防治腐败的思考
经济领域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领域,也是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发源地。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应重视研究解决经济领域的腐败问题,逐步铲除经济领域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经济领域滋生腐败的主要因素
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存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笔者认为,经济领域滋生腐败的主要因素有四:
第一个因素: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的干预。在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全面到位的情况下,行政权力介入微观经济活动,运用行政权力干预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导致腐败的重要源头。各国经验说明,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活动适当的干预和控制是必要的,但是过度的行政干预,就会制约经济发展活力,甚至产生一些消极腐败问题。近几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削减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把配置资源的权力更多地让位于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权力寻租”问题。但保留下来的行政审批项目,由于有的还没有科学规范管理,“权力寻租”问题仍然存在。对行政审批权力有一个再清理、再规范的问题。
第二个因素:行业和部门垄断。其主要是借助非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市场垄断,以谋取高额利润。一些行业表面上看似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但实际上是在搞行政垄断,谋取部门利益,使部门既得利益固定化。行业垄断导致主管部门行为企业化,产生大量的收费,加重了企业和个人负担,也导致了分配不公和行业间收入的巨大差距。
第三个因素:体制制度的空隙。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健全完善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种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使腐败行为在经济领域找到了生存的缝隙。比如:商业贿赂问题的滋生蔓延,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潜规则”,在很大程度上与法律制度不健全有关。我国在治理商业贿赂方面的立法不够完善,目前还没有一部较为完善的有效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经济转轨时期的法律制度缺失与滞后,很多应该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裁,很多应该得到制度规范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这也是经济领域腐败现象得以滋生的原因之一。
第四个因素:广泛存在的利益冲突。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各个层级之间、区域之间存在的利益不平衡问题凸显,分配不公带来人们的心理失衡,利益冲突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也是腐败问题滋生的内在动因。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收入较低,相当数量的人心理失衡,有的便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在与企业打交道中谋取私利,大捞不义之财;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发展,搞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有的企业为了获取市场交易机会或有利交易条件,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大肆进行商业贿赂等。
防治经济领域腐败的拓展方向
从源头上防治经济领域腐败,应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在某些领域取得成效之后,应拓展防治的广度和深度,拓宽领域和范围。
一是实现由流通领域向生产、分配、消费领域的拓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流通是生产的自然延续,生产与流通相比,生产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在整个再生产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分配、消费环节都是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生产、流通提供了条件。我们在流通环节治理商业贿赂取得明显成效后,就应当逐步将防治腐败的触角延伸到生产领域、分配领域和消费领域。应注重解决生产领域中存在的以制造假货、破坏环境、安全事故等相关的腐败问题;在分配领域应注重解决税收流失、分配不公等相关的腐败问题。在消费领域应注重解决售假坑害消费者、市场垄断等相关的腐败问题。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二是实现由公共部门向私营部门的拓展。过去我们把防治腐败的重点集中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公共部门,在这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和遏制后,应将防治腐败的触角延伸到私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去年11月底,全国私营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380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二分之一。从发展趋势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其占gdp的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这说明,私营企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单元。应延伸反腐败的触角到私营企业,进行有效规制。
三是实现由“需求方”向“供给方”拓展。以往反腐败重点在“需求方”,主要是对公共部门的官员进行监督制约和严肃查处,而对“供给方”监督不够、惩处不力。反腐败不仅要对公共部门的官员进行监督制约,还要用法律和道德规范企业的商业行为,创造良好的商业竞争环境
。不仅要着眼于腐败的“需求方”———收受腐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还要着眼于腐败的“供给方”———腐败资金的来源;既要反对和惩治接受方,又要打击和惩处供应方。斩断供给,遏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