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研究心得
两次研究性学习总结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确实如此,没有亲自经历就没有内在的体会,就算是来自间接经验的获取也不会有真心的情感,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所做的两次研究性学习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高一时我做了第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名为“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由于是刚开始接触,感觉十分新颖,总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所以我凡事都亲力亲为,只想把事情把你的巧妙绝伦,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番成就。我们小组成员各挥所长,迅速确定好小组分工便开始着手处理调查的问题,我们首先通过网络、书籍收寻大量相关资料,在精心设计好问卷调查表和实际访谈的问题后,便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由于我是组长,分配个我的任务也比较繁重,但也是差强人意吧!每到稍有懈怠时,就只想着“可以增加经验”、“提升自己能力”、“反正对自己大有裨益”之类的话.因此,过程进行的比较顺利。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带领组员实地发放。等候填写调查问卷。并且刻录了当时的场面。在进行“问题访谈”是也是如此。我们一直力求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所调查范围也十分广泛。我们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写有活动日记。即时刻录自己内心的感受。整个活动完毕后我们写下了心得体会。总结这次调查研究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进行经验梳理。作为将来的借鉴。还开展了小组互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短处。最后进行了成果展示。也十分胜利。
整个活动从开展到结束都进行的井然有序。对每件事我们都是有条不紊地处理。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弥补了我们课堂学习的不足。培养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了我们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不断探索,钻研的科学精神,增强我们的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整个调查研究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麻烦。但正是由于这些困难和麻烦激励着我们不断思考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我们的小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进了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使我们变得更加和睦,关系更加融洽,也时我们学到了关于操作方面的许多知识。如:查资料、制作PPT,打字等。还学到了其他学科的许多只是。如:政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等内容。增强我们删选整理总结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研究调查”这种方法。它将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成为我们解决难题的利器。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度。把它作用为提高我们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高二做了第二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名叫“中学生的消费观”。刚开始我也满怀构思。想要做的比第一个更好,可觉得时间飞逝,另我不得不望而生畏。在其后便把大量的实践活动改为 网上搜寻资料所代替。平时对课题关注也不高。等到接近成果展示的几天开始忙碌。急忙做课件。完后便置之不理了。到了成果展示时,我们小组播放失误和话无可述的场景。这让我深深感受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事务中,我一定会注意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精神,与他人共同进退。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对工作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第二篇:研究心得
记得心理学老师说过一句话,“如果有害食品会使人变异的话,那么,全世界都被污染的时候,就只有中国人能存活下去了,因为我们都变异了。”虽然只是一句打趣的玩笑话,却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这次我们小组所做的饮食健康调查结果再一次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理由。整个调查过程我们分工明确,从问卷起草到调查报告尘埃落定,每个人都有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点工作。而我着重负责的则是调查结果分析与总结部分。整个问卷调查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们对自己的饮食习惯,健康意识,健康状况关注的如此不够。减肥、节食、快餐等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日复一日地在我们身边的人身上发生着。
我们是大学生,是自称正在受着高等教育的人,是自称有文化有素质的人,可就算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连最起码的对自己负责都没有学会。很多同学经常不吃早餐,为了减肥而节食,经常去KFC、麦当劳等各种快餐店,吃路边摊,同时,又有许多同学有着不太健康的肠胃甚至犯有胃病,这样的状况着实令人担忧。我们寒窗苦读十几载,辛辛苦苦终于进入了大学,于是离乡背井,顿获自由。远离了父母的絮絮叨叨,拜托了中学时代的封闭式管理,拥有了自由支配生活费的权力,我们为之欢呼雀跃,为之大肆庆祝,可也是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自我照顾的能力远远不够。作为社会新一批成年人,我们的这些不当的生活习惯显然是不成熟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求学过程中努力学会照顾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关爱自己的人负责。
也许你贪恋路边摊的美味,也许你做事太慢而时间太赶,也许你因为稍微丰满的身体而苦恼,也许你太忙而不能关注食品健康方面的信息„„原因也许很多,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伤害我们的身体。看着我们得到的调查结果,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能给人些许安慰的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有着比较健康的饮食习惯,但是对于那些属于大多数的人,我还是建议大家理解我们的调查目的和意义,积极行动起来,对于坏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我也感谢这次调查研究活动教会了我许多,可谓受益匪浅啊!
第三篇:学习研究心得
学习研究心得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怎样正确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如何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根本之点在于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进行课堂创新,使课堂教学真正涣发出生命的创造力。我们学校也组织学习了学习研究,大家都收益不少,以下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课程学习,特别是通过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新的学习方式。对研究性学习,有不少学生和教师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同科学研究等同起来,认为只有科学工作者或某些方面的专家,才能从事研究工作,学生根本不能从事研究工作。这里存在着一个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问题,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学生的“研究”,从研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从研究结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我们并不能要求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会发现出什么重大的问题,产生出什么重大的突破,只要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能够掌握研究的方法和具有科学严谨的研究精神就算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二)搞试点,抓重点,以点带面,形成风气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活动,学生和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或贫乏的,因而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摸索。在开学初期,学校可以选择一两个年级,再选择一两个班级,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试点工作。试点过程中,首先应向学生说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然后向学生介绍研究的课题取向范围,再向学生介绍从事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报告的纂写形式与要求,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后要及时写出研究报告,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宣读和论证。在试点的基础上,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三)重指导,多鼓励,让学生大胆创造和发现
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绝不是我们传统的“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教会学生如何发现研究的问题;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等等。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导师”,是“指路人”而不能完全包办代替。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以鼓励和启发,对于学生中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应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这样,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才具有积极性,也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第四篇:教学方法研究心得
教学方法研究心得
通过学习四步探究教学法,使我们都已感受到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我倍受启发,从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 点燃激情
导课要切实有效,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导课的角度应与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切忌单纯为导课而导课,盲目的搞笑与逗乐更不可取。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这样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探究新知识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力。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阅读包括课前自读和课堂阅读,做到有目的而读。课前自读指学生自读文本,存疑置难,要求学生读、查、思、写、记。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达到初步感知的目的,查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做打基础;思指初步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写是摘记知识要点和难点;记指初步识记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等。课堂自读要求学生最好默读,即不出声,边读边想,便批注,把读文本的感受,体会及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作旁批,这都是为下一步的质疑做准备。质疑要引导学生围绕本课学习目标设问质疑,防止漫无边际的设疑。学生自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需要问题。教师设疑,教师根据教参、自己备课预设提出问题,最后师生相互补充、合并、梳理归纳出本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自学提纲。老师要借助文本材料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从标题到内容,从语言形式到层次结构,从关键词句到主题思想都要敢于质疑。质疑的问题忌琐碎重复,要有探究的价值要重视质疑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设疑的基础上,随机转化、归纳和补充,最终梳理课文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自主探究,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近文本,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潜心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寻求问题的答案。
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在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教师审时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通过生生、师生多边而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以此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达标训练,以达到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但是应注意达标的意思并非都是出题考学生,可以随着教学的进程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考查,也可集中考查。例如学习古诗要达到会背诵默写的目标,进行完这一项内容进行提问,或找学生上黑板演示,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桌互相监督检查等,落实达标要求。
学生能够完成目标,称谓达标;大多数完不成任务,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找出学生没学会的原因,及时进行矫正,直到学生明白。课后还要进行跟踪。
第五篇:研究方法心得
传播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传播学 2010020214 鲁晓薇
一学期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终于结束了,虽然整个过程都比较累,但是确实受益匪浅,感觉学到的东西也是研一这一年所上的课中最多的。
首先是选题,我们的课题是《网络付费视频使用情况调查》。不得不说选题有些仓促,只考虑了选题的新颖,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可操作性。因为中国付费视频用户人数很少,即使我们用非概率抽样,还是很难获取想主要研究的对象。
关于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由我先起草撰写的,先是找格式就耗费了非常多时间,因为根据别人撰写的研究设计方案来看格式并不是统一的。再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指标开始时完全分不清楚,写得很重复。我觉得研究设计中最难的是指标的建立,我并不愿意自己设置指标,更希望依靠某个理论来指导指标建立。因此我跟建芳查阅很多相关资料并讨论了很久,决定根据消费动机理论来架构指标(其实我一直觉得没有在系统的了解消费心理的情况下贸然将消费动机与付费视频使用动机相匹配有些不妥),建芳将各种动机的概念化定义演绎为操作化定义。
研究设计的草稿给老师看后,老师并不满意,于是我们再修改,建芳修正了研究目的、内容的设定,我对指标重新进行了大调整,考虑实际情况删掉了“消费动机”与“付费视频使用动机”相匹配时牵强和重复的地方,如删掉了“惠顾动机”,增加了“支持正版动机”等。
下一步就是设计问卷了,我觉得这是除了指标设计之外第二困难的部分。考虑到付费用户数量少,我们决定除了付费动机之外添加其他调查项目,加入对非付费视频用户的调查,以及忠诚度、满意度等。虽然我们讨论起来觉得比较简单可行,但实际设计起来非常复杂,问卷由我起草,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将指标变成问题:一是由于问卷用语的要求让平时喜欢用复杂句的我费尽了心思,就怕被调查对象看不懂或者觉得看起来麻烦不愿意做;二是到底付费动机和不付费动机是否该用量表的形式,想并试了半天后觉得为避免之后统计的麻烦还是决定放弃量表;最复杂的是设计问题时总是发现原研究设计有疏漏,有的指标多余或有的指标没有,所以就来回改。还有一点是我们设置了好几个关联问题,在word里排版的话相当困难,不过最后誊到问卷星上时发现有跳题功能,我真是相当兴奋。课堂上拿给老师看时,老师对我们的工作还是给与肯定的,但还是要求我们修改指标、问题措辞,并要求我们删减一个问题中选项的数目。问题措辞、卷首语建芳进行了仔细的修改,我负责对指标和问题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实在是不想删减项目,因为删掉一条整个指标体系就会不完整,于是我把付费动机那两个大题转换成了语义差异量表的形式,再画了一个指标结构图,使整体看上去更加条理。并且在建芳修改后我又从头到尾对问题的表述做了再次推敲和调整,就这样来来回回修改了无数次并经多次小组争论后,研究设计和问卷终于定稿。
正如前面所说的,真正到了发问卷才对当初的选题产生了质疑,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滚雪球还是偶遇抽样,我们都很难找到付费使用网络视频的用户。我们都尽量动用各种渠道去寻找,我通过寻找到在视频网站付费专区留言的用户,给他们一个一个地发站内私信或者留言来希望回收到付费用户的问卷,但是效果甚微,回收率无比低,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网络视频用户的付费意愿确实比较低。经过我们三个的努力(虽然没有在线下发放问卷),总共回收 份问卷,有效问卷 份,填写问卷的付费用户 位,非付费用户 位。
随着课程的结束,我们的课题也告一段落。虽然我们的设计纰漏还是挺多,特别是调查过程的各种限制,如果真正做起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的话,误差应该也会比较大,难以推广,也难以用这份问卷准确推断中国付费视频用户这个群体的总体特征。然而,最重要的是过程,关键不在于我得出了什么结果而是在于我得到了什么启示,相信这些知识在我心里不会沉淀太久,在以后的毕业论文或者未来的某项工作中一定会用得到。
最后感谢张老师一直以来对我们学习的敦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