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鉴定

时间:2019-05-15 01:2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神疾病鉴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神疾病鉴定》。

第一篇:精神疾病鉴定

精神疾病鉴定

“精神病鉴定”,是指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监护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智能障碍、精神损伤程度等问题进行鉴定,精神疾病鉴定。

目录

鉴定简介

鉴定标准

鉴定对象

鉴定内容

百分网鉴定简介

“精神病鉴定”,是指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监护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智能障碍、精神损伤程度等问题进行鉴定。

民法通则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行政处罚法第26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鉴定材料《精神疾病鉴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

百分网鉴定标准

精神病鉴定的目的在于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判断有无责任能力。对精神病的鉴定首先是从临床精神病学的基础出发,全面检查分析,确定有无精神病,同时从法律的角度确定犯罪时的精神状态及严重程度和它与犯罪的因果关系两方面考虑。

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1.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一个人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如果仍有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是要负相应的刑事责任。

2.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虽可能有辨认能力但丧失了控制能力,其行为已无法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和控制。

3.必须是在发生危害行为的当时处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

4.在精神疾病的间歇期或是疾病缓和期出现危害行为的,因其精神活动已恢复正常,即不能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5.处于智能缺损状态,即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状态,应当在一定程度上负刑事责任。

百分网鉴定对象

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进行鉴定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2.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3.行政案件的原告人

4.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5.劳动改造的罪犯

6.劳动教养人员

7.收容审查人员

8.和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百分网鉴定内容

刑事案件中,法医精神病鉴定包括

1.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2.确定被鉴定入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3.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议。

民事案件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1.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

2.确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3.确定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自我防卫,保护能力.4.确定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作证能力。

第二篇:精神疾病鉴定规定

精神疾病鉴定规定

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

1989年7月11日颁布 1989年8月1日实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其他有关法规,为司法机关依法正确处理案件,保 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规定,精神疾病鉴定规定。

第二条 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作出鉴 定结论,为委托鉴定机关提供有关法定能力的科学证据。

第二章 司法鉴定机构

第三条 为开展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工作,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地 级市,应当成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鉴定人,组织技术鉴定 组,协助、开展鉴定工作。

第四条 鉴定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卫生机关的有关 负责干部和专家若干人组成,人选由上述机关协商确定。

第五条 鉴定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置若干个技术鉴定组,承担具体鉴定工 作,其成员由鉴定委员会聘请、指派。技术鉴定组不得少于两名成员参加鉴定。第六条 对疑难案件,在盛自治区、直辖市内难以鉴定的,可以由委托鉴定 机关重新委托其他盛自治区、直辖市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第三章 鉴定内容

第七条 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应当进行鉴定:

(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二)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三)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

(四)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五)劳动改造的罪犯;

(六)劳动教养人员;

(七)收容审查人员;

(八)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 鉴定委员会根据情况可以接受被鉴定人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 定的要求。

第九条 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包括:

(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 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三)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议。

第十条 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任务如下:

(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 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

(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第十一条 确定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 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自我防卫、保护能力。

第十二条 确定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作证能力。

第四章 鉴定人

第十三条 具有下列资格之一的,可以担任鉴定人:

(一)具有五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并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的主治医师以上 人员,鉴定材料《精神疾病鉴定规定》。

(二)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主检法医师以上人员。

第十四条 鉴定人权利

(一)被鉴定人案件材料不充分时,可以要求委托鉴定机关提供所需要的案件 材料。

(二)鉴定人有权通过委托鉴定机关,向被鉴定人的工作单位和亲属以及有关 证人了解情况。

(三)鉴定人根据需要有权要求委托鉴定机关将被鉴定人移送至收治精神病人 的医院住院检查和鉴定。

(四)鉴定机构可以向委托鉴定机关了解鉴定后的处理情况。

第十五条 鉴定人义务

(一)进行鉴定时,应当履行职责,正确、及时地作出鉴定结论。

(二)解答委托鉴定机关提出的与鉴定结论有关的问题。

(三)保守案件秘密。(四)遵守有关回避的法律规定。

第十六条 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徇私舞弊、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追究法律 责任。

第五章 委托鉴定和鉴定书

第十七条 司法机关委托鉴定时,需有《委托鉴定书》,说明鉴定的要求和目 的,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被鉴定人及其家庭情况;

(二)案件的有关材料;

(三)工作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

(四)知情人对被鉴定人精神状态的有关证言;

(五)医疗记录和其他有关检查结果。

第十八条 鉴定结束后,应当制作《鉴定书》。《鉴定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委托鉴定机关的名称;

(二)案由、案号,鉴定书号;

(三)鉴定的目的和要求;

(四)鉴定的日期、场所、在场人;

(五)案情摘要;

(六)被鉴定人的一般情况;

(七)被鉴定人发案时和发案前后各阶段的精神状态;

(八)被鉴定人精神状态检查和其他检查所见;

(九)分析说明;

(十)鉴定结论;

(十一)鉴定人员签名,并加盖鉴定专用章;

(十二)有关医疗或监护的建议。

第六章 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评定

第十九条 刑事案件被鉴定人责任能力的评定: 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为无刑事责任能力。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具有责任能力:

1.具有精神疾病的既往史,但实施危害行为时并无精神异常;

2.精神疾病的间歇期,精神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第二十条 民事案件被鉴定人行为能力的评定:

(一)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 动障碍致使不能辨认或者不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

(二)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完全辨认、不能控制或者不能完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为限制民事行 为能力。

(三)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鉴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具有民事 行为能力:

1.具有精神疾病既往史,但在民事活动时并无精神异常;

2.精神疾病的间歇期,精神症状已经消失;

3.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其病理性精神活动具有明显局限性,并对他所进行的 民事活动具有辨认能力和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

4.智能低下,但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仍具有辨认能力和保护能力的。

第二十一条 诉讼过程中有关法定能力的评定

(一)被鉴定人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诉讼权利的,为无诉讼能力。

(二)被鉴定人为民事案件的当事人或者是刑事案件的自诉人,在诉讼过程中 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诉讼权利的,为无诉讼能力。

(三)控告人、检举人、证人等提供不符合事实的证言,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缺乏对客观事实的理解力或判断力的,为无作证能力。

第二十二条 其他有关法定能力的评定

(一)被鉴定人是女性,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权遭到侵害 时,对自身所受的侵害或严重后果缺乏实质性理解能力的,为无自我防卫能力。

(二)被鉴定人在服刑、劳动教养或者被裁决受治安处罚中,经鉴定患有精神 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其无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为无服刑、受劳 动教养能力或者无受处罚能力。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1989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精神疾病

如今的都市生活节奏是越来越快了,很多人们都生活在高压状态下,久而久之,就使得精神异常了。很多余由于羞于与人沟通交流,结果天长日久,日积月累,终于积累出了重症:精神病。那么精神病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呢?

1、得了精神病,不管多么好的一个人,都会做出出人意料的事情,伤害别人,伤害自己。因为患者在发病时,其行为和思维是没有办法控制的。这种情绪失控很容易对他人和外界造成伤害。由于病人对自己幻觉中的事物坚信不移,致使他的言行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做出一些伤人伤己的事情来。

2、精神病患者会出现幻听幻觉,幻想有人要杀害自己而感到焦虑和紧张。如果患者缺乏照顾或照护不周,很容易出现自杀的情况。

3、患者发病时很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如果伴有慢性躯体疾病,很容易出现极端情绪而导致自杀。如果患者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不能够及时控制病情,也很容易导致患者自杀;具有高学历的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精神问题和未来的状况,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和怕遭到外人的歧视而选择自杀。

精神病的危害表现在哪?上文给大家介绍了精神病危害的三个方面。除此之外,精神病的危害还有很多很多,看到这些危害,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做个正常人多么好啊,那就珍惜现在的生活,维护好自己的精神健康。

第四篇:精神疾病医学鉴定调查提纲1

安康医院精神疾病鉴定调查提纲

一、被鉴定人姓名、别名、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职务、家庭出 身、本人成份、民族、政治信仰、籍贯、详细地址、工作单位、现押何处。

二、被鉴定人的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关系与被鉴定人相处关系如何,对其有何影响。这种相处有否转变,何时转变,家庭的生活来源及生活状况。

三、被鉴定人的父母双系三代何人患神经精神病、主要症状、诊断及病情转归,家族有否自杀、犯罪及性格特殊者,其具体情况如何?

四、被鉴定人父母是否近亲婚配,母孕期及出生情况,幼年身体及智力发育情况。有何绰号,其原因,父母教育方式与长辈及同辈相处关系。

五、何时上学,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喜欢和讨厌哪门功课,其原因;有无逃学、留级、升换学校情况及其原因,与同学、老师相处关系。

六、何时、何地、何种方式参加工作,任何职务,劳动态度,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及作风。以往有无错误或犯罪行为,有何奖惩,受何挫折,调离职情况及原因。

七、婚姻经过,何时何种方式结婚,夫妻感情、生育情况。被鉴定人对配偶及其子女的态度如何,有否离婚、丧偶、再婚,其原因如何,对其有何影响,有否婚外性行为,具体情况如何。

八、既往患过何种主要疾病,若有脑炎、脑膜炎,脑外伤、中毒、高血压、抽搐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其患病的时间、原因、症状、诊病经过及目前病情,记述更应详尽,凡门诊、住院者病历应有复制件。1

九、个性特征如何,包括兴趣爱好、脾气性格、生活习惯、特殊嗜好、性格的描述,如敏感多疑、胆小孤僻、活跃急躁、犹豫不决、果断等,何时何原因发生转变,如何转变的,有无怪癖。儿童少年时有否危害社会的行为,如偷窃、出走、斗殴、性犯罪及其他劣迹。

十、申请鉴定的原因及事件(案件)发生的情况和处理经过。

十一、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包括言语、思想、举止、习惯,其具体表现。有何特殊情况,与以往有何不同,如怀疑精神异常,其发生的时间、原因、具体表现,演变过程,治疗情况,如就诊住院者,应复制门诊住院病历。关押期间的精神状态。

十二、委托鉴定的目的和要求。

十三、主办人姓名、职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

十四、送鉴单位公章。

注:

1、委托鉴定机关应根据“提纲”要求向被鉴定人所在单位、领导、同

事、邻居、朋友及其他知情人广泛收集,尽量具体,最好有实例。

2、要求先搞调查笔录,然后整理成书面材料,一式两份与被鉴定人有

关的所有案卷及本人书写的文字材料一并交鉴定所。

联系地址:济宁市济岱路1号,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第五篇: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管理,保障精神病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第二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和专业知识,对被鉴定人及其行为进行司法精神病学调查和分析,客观 评价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

第三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应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技术,科学地作出鉴定。

第四条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以及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

第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卫生部、司-法-部和公安部等共同组成国家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协调委员会,负责全国精神 疾病司法鉴定的协调工作。

国家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盛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负责本行 政区域内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组成。

第六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委托或者申请;

(二)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医院中随机确定每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场所;

(三)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中随机确定参加每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鉴定人;

(四)承办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卫生部门。

第三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

第七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必须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中进行。

第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医院,可以向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开设“司法精神病专业”诊疗科目:

(一)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设有精神科的三级综合医院;

(二)设有司法精神病鉴定室、办公室、检查室、病案室等;

(三)有不少于3名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

(四)至少有一名具有精神科主任医师职务任职资格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

(五)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医院,可以成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

(一)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二)具有“司法精神病专业”诊疗科目;

(三)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资格的医院,经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盛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颁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成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指定医院(以下简称指定医院)。

第十一条 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的任何单位不得开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第四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

第十二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组成的鉴定组进行。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

(一)取得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精神卫生专业或者医疗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精神科执业医师资格,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综合 医院精神病科连续从事精神病临床工作5年以上,在精神病专科医 院或者综合医院精神科再连续参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5年以上,并取得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二)取得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精神卫生专业或者医疗专业专科学历,具有精神科执业医师资格,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 精神病科连续从事精神病临床工作7年以上,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或 者综合医院精神科再连续参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5年以上,并 取得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四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资格申请人,经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审核,报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批准后,由盛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精神疾 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

(一)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

(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

(二)在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或者三级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任职;

(三)医德高尚,遵纪守法;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五)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

(二)发生医疗事故未满五年;

(三)服刑期间;

(四)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的权利:

(一)接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委托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作;

(二)案件材料不充分时,要求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人提供所需要的案件材料;

(三)向被鉴定人的工作单位和家属以及有关证人了解情况;

(四)根据案情和被鉴定人病情的需要,要求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人将被鉴定人移送至收治精神病人的医院住院检查和鉴定。

第十七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的职责:

(一)接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委托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二)由于某种原因暂不能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应及时向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说明;

(三)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中做到科学、公正、严谨;

(四)遵守有关回避的规定;

(五)遵守有关保密的规定;

(六)解答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人提出的与鉴定结论有关的问题;

(七)接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委托出庭作证;

(八)根据办案机关的要求或申请人的要求出庭作证;

(九)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八条 任何个人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不得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第五章 鉴定程序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和其他办案机关(以下称办案机关)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涉及需要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向盛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 定委员会提出委托或者申请。办案机关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也可以直接向其他盛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提出委托或者申请。

第二十条 办案机关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或者有多个鉴定结论不一致的,可以向原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提 出委托或者申请复核,也可直接向其他盛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提出委托或者申请重新鉴定。

第二十一条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提交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托书或者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被鉴定人及其家庭资料;

(二)被鉴定人的案件情况;

(三)被鉴定人的社会资料;

(四)知情人对被鉴定人精神状态的证言;

(五)被鉴定人的疾病情况和病历资料;

(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办案机关委托鉴定的,除提交上述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 被鉴定人案件卷宗材料。已经鉴定过的案件的鉴定委托或者申请,还应当提交原鉴定结论。

第二十二条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应当按照规定交纳鉴定费。具体标准由盛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商同级物价管理部门规定。

第二十三条 精神疾病司法答定委员会在受理鉴定委托或者鉴定申请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向委托机关或者申请人出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受理通知书》。

申请或者委托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委托机关或者申请单位不具备法人资格或者申请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不能按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提交有关材料,或者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

(三)未交纳鉴定费;

(四)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应当在受理签定委托或者鉴定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前的准备工作:

(一)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二)与鉴定委托人或者申请人约定鉴定日期;

(三)随机确定提供鉴定场所的指定医院;

(四)随机确定鉴定人和鉴定主持人;

(五)其他必要的准备工作,司法鉴定《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第二十五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鉴定组应由单数鉴定人组成,成员不得少于3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在约定的鉴定日前3个工作日内,通知鉴定人参加鉴定。

第二十六条 办案机关或申请人要求复核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鉴定组应由单数鉴定人组成,成员不得少于5人。

第二十七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应当从约定的鉴定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工作。

第二十八条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单位或个人。被鉴定人、知情人,应当在约定的鉴定日期到约定地点参加鉴定,违反约定的,鉴定期间中止。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在进行鉴定工作时,如认为鉴定委托人或鉴定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足,可以向鉴定委托人或者鉴定申请人提出补充材料的要求。提出补充材料要求的,自提出补充材料的通 知送达鉴定委托人或者鉴定申请人之日起,至补充材料提交到精神 疾病司法鉴定组之日止,鉴定期间中止。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需要其他学科会诊和检查的,自提出会诊和检查之日起至会诊诊断书和检查报告单签收之日止,鉴定期间中止。

被鉴定人因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接受鉴定,致使鉴定无法进行的,鉴定期间中止。

第二十九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前,应当预先阅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社会调查,对疾病诊断要明确,要有科学依据,对各种法定能力评定和因果关系评定应当准确。

第三十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根据案情和被壤定人病情,可以采取门诊鉴定或者住院鉴定。

第三十一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直接鉴定。文证审定或者缺席鉴定等不同鉴定种类。

被鉴定人能够配合和接受鉴定的,应当选择直接鉴定;

被鉴定人死亡的,曾经过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以及根据其他材料足以进行鉴定的,可以选择文证审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选择缺席鉴定:

(一)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正在抢救,其他材料足以进行鉴定的。

(二)意识丧失,近期内不能恢复,其他材料足以进行鉴定的;

(三)剩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 情形。

第三十二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应当在法定期间内完成鉴定,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送达鉴定委托机关或者鉴定申请人,并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复印件送达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三十三条 指定医院必须将每例鉴定的材料存档,永久保存。

第六章 回避

第三十四条 鉴定委托人或者鉴定申请人认为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可以提出回避要求,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查证属实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五条 被鉴定人及其亲属认为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可以提出回避要求,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查证属实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六条 鉴定主持人认为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可以提出回避要求,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查证属实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 参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鉴定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请,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认定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八条 指定医院认为鉴定人与被鉴定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可以提出回避要求,经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查证属实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关于回避的规定同时适用于参与精神疾病司 法鉴定的其他人员。

第七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

第四十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结论以《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的形式作出。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经所有参加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鉴定人签字,并加盖指定医院指定公章后生效。

第四十一条《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的内容包括:

(一)被鉴定人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住址等;

(二)委托鉴定单位或申请鉴定人;

(三)鉴定种类;

(四)鉴定时间;

(五)指定医院名称。场所。鉴定参加人;

(六)鉴定案由;

(七)调查和有关证据材料;

(八)检查所见;

(九)分析意见;

(十)鉴定结论;

(十一)鉴定人签名及指定医院指定公章。

(十二)编号及签发日期。

第四十二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清楚工整;

(二)鉴定案由应当包括主要案情。鉴定原因及鉴定目的;

(三)调查材料应当包括直接与间接调查的病史。案情经过以及二者因果关系的资料。病史中包括家族史、个人史(生长发育、家 庭教育、学校教育、生活经历及人格特征)、婚姻生育史、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史以及审讯材料、扣押期间的表现等。调查材料要具体、详细、真实、客观,并应当注明调查对象、调查人及资料来源;

(四)检查所见应当包括躯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心理学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五)分析意见应当讨论与确定被鉴定人的人格、智力、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的诊断,并列出依据。

对刑事案件,要分析案情与病情的关系,论证被鉴定人在案发时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有无受损。如有受损,还要根据法律要求,阐明并区分被鉴定人在案发时是处于辨认障碍还是控制障碍,进而根据其病情以及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受损程度,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等级。

对民事案件,要根据对被鉴定人的疾病诊断及其社会功能受损害程度,确定被鉴定人在民事活动中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 影响,进而评定其民事行为能力的等级。

对确定因果关系案件,要根据对被鉴定人的疾病诊断,结合病因与发病基础,讨论案情与发病的关系。如果有关,则应当根据对 被鉴定人所患精神疾病的预后和转归,阐明对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并根据检查所见,提出对病情的基本估计和进一步治疗及处理意见。

(六)鉴定结论应当包括被鉴定人姓名、病情、案情、法定能力(或因果关系)状态及能力评定等级,并提出医疗监管建议。

第四十三条 在作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结论时,参加鉴定的精 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分析意见和鉴定结论;有不同意见时,应当记录在案,鉴定结论依据多数人意见形成。

第四十四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对于直接鉴定,未经亲自诊察,不得签署鉴定书;对于缺席鉴定或者文证审定,未经亲自审阅案卷和病历资料,不得签署鉴定书。

第八章 罚则

第四十五条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非法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处罚。

第四十六条 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非法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罚。

第四十七条 未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的个人,非法从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警告。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取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违 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处以10000元以下罚 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许可证》: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

(二)拒绝提供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场所;

(三)违反有关保密的规定;

(四)干扰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五)篡改、销毁、伪造鉴定档案材料;

(六)剩自治区。直辖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 他情形。

第四十九条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吊销《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资格证书》,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一)违反法定鉴定程序;

(二)违反有关回避的规定;

(三)发生医疗事故;

(四)服刑期间;

(五)在鉴定工作中有严重失误;

(六)在鉴定工作中弄虚作假;

(七)在鉴定工作中索取或者收受贿赂。

第五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非法阻碍、扰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受理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按照原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卫生部1989年卫医字第17号发布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精神疾病鉴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神疾病鉴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神疾病请假申请书

    申请书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系石化公司储运部职工。 2018年8月8日,因身体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烦躁、交流思维不畅、无故发脾气等身体不适已半年余,前往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结果......

    重型精神疾病工作总结

    2017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工作总结 重性精神病管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3年版......

    吸烟属于精神疾病

    吸烟属于精神疾病 “吸烟危害健康”的消息人们听得太多了,可万万也想不到吸烟竟然还属于精神疾病。吸烟者一定不服这个结论,认为是危言耸听。但是,说这话时是有根据的——世界......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镇、乡、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 实行动态管理。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

    精神疾病平衡康复新模式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精神疾病平衡康复新模式 林勇强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 一、 国际精神疾病康复的进展近代精神疾病康复的历史......

    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观察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有可能不能正确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而且还会出现一些怪异的、令人难以琢磨的言语和行为,甚至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有些患者则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