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师、高级技师《技术能力总结》撰写、评审与答辩[精选]
技师、高级技师《技术能力总结》撰写、评审与答辩
1、《技术能力总结》撰写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本人的职业经历,包括职业入门与职业变迁情况等。
(2)体现本人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业务实绩的具体内容与典型实例的技术分析。
(3)本人本职业技术水平的自我评价,应与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对照,找出差距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2、《技术能力总结》评审与答辩:
(1)《技术能力总结》评审:提前一周将技师、高级技师申报者撰写的《技术能力总结》发给高级考评员进行审阅。高级考评员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对考生撰写的《技术能力总结》进行审阅,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并写出审阅意见(审阅意见中应对考生撰写的技术能力总结所体现的本职业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业务实绩做出明确具体的评价)。
(2)《技术能力总结》答辩:高级技师申报者应在《技术能力总结》评审合格后方能进行答辩。答辩整个工作流程由省市指导中心及鉴定机构和高级考评员把关。技师一般不进行答辩。
第二篇:撰写技师、高级技师《技术总结》的有关要求
撰写技师、高级技师《技术总结》的有关要求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在对技师、高级技师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时,需进行潜在能力考核,其中申报人需总结自已工作和技术业绩,可选择撰写技术总结进行答辩,现将技术总结中应该包含的内容概括如下:
1.简述本人工作经历,目前工作岗位及主要职责。2.正文主要通过本人亲历的一个或多个实际典型案例的引入,提出问题,清楚表述问题的现象,逐一叙述本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规律,指导生产实践,为生产服务。
(1)典型案例叙述(2)分析原因
(3)解决的措施和方法及手段(4)结论、实际效果 注意事项:
1.技术总结是技术成果交流总结的一种形式。技术总结不同于个人工作业绩总结,更区别于思想汇报。
2.通过撰写技术总结,申报人要依据生产实践,特别是在处理生产技术、工艺难题或技能技术革新等问题时,通过现场实际典型案例的引入,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摸索出的好经验、好方法及技能成果加以总结和提高。
3.根据自身工作情况,可以引入多个典型案例,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水平的全面性。
4.参加江西公司及以上技术竞赛是较重大的工作业绩。
第三篇:钳工技师高级技师技术总结
xxx申报机修钳工技师技术业务总结
我叫xxx,男,xx年参加工作,从事钳工岗位已xx年,现工作于xxxxxx车间,主要负责板坯、方坯连铸机的生产维护、维修及各类抢修工作,在工作中,我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维修技能,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现将我近年来的技术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xxx分别由炼钢区和轧钢区组成,我所工作的区域为炼钢区连铸设备,连铸包括一台一机一流的大板坯连铸机和一台一机六流的小方坯连铸机,板坯99年安装时,为了能尽快的掌握维修技术,我同安装人员共同参与安装工作,调试阶段,我查找资料、数据,对设备的安装进行测量、调整,通过不断的学习工作,我迅速掌握了维修现代化设备的工作方法。板坯扇形段是板坯主机的中心,工艺要求比较高,为了能一次使主机达到生产要求,我带领工友们,对每个扇形段的开口度及弧度进行多次测量、调整,最终使测量值达到技术要求标准。板坯铸机投产后,为了更好地使铸机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我总在每次停机后检查设备,扇形段的冷却润滑直接关系到生产是否能够稳定顺行,在检查中,我认真查看每处冷却点与润滑点,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认真观察每根辊子的运行状态,定期测量扇形段的弧度与开口度,把每次测量的数值记录在案。通过比较,我掌握了设备的磨损周期,当磨损周期将至时,做预防性检修,防止设备进一步恶化。连铸机是一套系统的设备,任何一个部位发生故障都有可能使生产停止,作为一名维修工,不了解设备的特性,是很难服务于生产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业余时间认真查看每个部位的图纸,掌握数据,了解设备的联动性,为事故处理做预案。
铸机的拉矫力问题和漏钢事故是直接困扰铸机生产的关键问题,当拉矫力超出范围时,我通过铸机的观察孔仔细检查铸机的每根辊子运行情况,检查润滑及冷却,如一次拉矫力突然增大,我在仔细检查后发现有一根辊子转动不灵活,辊子转动处积有氧化渣,我及时用水冲掉氧化渣,并对辊子进行手动打干油,使辊子转动灵活,拉矫力很快恢复到范围内,长期的观察和与生产工的沟通,使我渐渐了解到拉矫机力变化不仅设备能造成,还与生产的钢种和配水量有关,之后,我对生产的钢种和配水量逐一记录,总结关系,一次拉矫力有变化,当我对设备检查后未发现问题时,果断提出配水量有问题,当调整配水量后,拉矫力有了明显的改善。漏钢是铸机危害最大的事故,当漏钢发生时,我总是积极投入处理事故中,对可能损坏的设备认真检查,及时更换,一次处理完事故需要对扇形段进行合口压下作业,我再次对设备检查,发现有一处调整垫块未调整,及时通知大家停止作业,避免了一起重大设备事故。
作为一名维修工,不仅要能熟练掌握处理事故的方法,还应当具有熟练修复备件的能力,板坯结晶器是铸机最为关键的备件之一,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我通过长期的工作总结出一套维修方法,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结晶器的维修任务。同时,我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造:结晶器水套盲板以前是用一块橡胶垫作密封,拆卸后橡胶垫就会损坏,不能再次使用,而且,橡胶垫的密封效果差,经常出现漏水现象,为此,我用在密封板上开槽安装O型密封圈的办法,彻底解决了该问题,降低了该部位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我不仅负责板坯铸机的维护维修工作,还负责方坯铸机的相关工作,方坯铸机自xx年投产以来,逐步暴露出了一系列不适应生产需要的问题,不仅使得维修、维护的工作量加大,而且对生产、成本等各方面造成影响,我通过工作和观察,发现有许多可改进的地方,如方坯结晶器冷却水管,以前用的水管是100*5000的金属软管,由于管子长、质量大,管子下坠与振动框架相互摩擦,振动剧烈,一方面,一段时间后软管容易造成磨损漏水,一方面,安装、更换极不方便,不仅制约了生产顺行,还加大了管子备件的消耗。为此,我对该部位进行改造,将软管缩短为2米,用硬管连接结晶器水口,使软管避开摩擦部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经过一年多运行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节约了大量的备件资金。
由于设计等各方面原因,方坯切割车设备复杂,工作形式存在很多缺陷,维护、维修不便,故障率高,不能很好的适应生产,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技术资料短缺、相关经验匮乏的条件下,带领班组成员,通过长时间的摸索、试验,总结了大量的技术参数,率先对1流切割车进行试验性改造,将原来复杂的设备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简化改造,采用杠杆夹臂式夹紧方式替代原有的旋转夹紧的工作方式,一举解决了原来存在的问题。由于改造效果良好,随即改造了其他5个流的切割车设备,使切割设备很好地满足了生产。
在工作中我开阔思路,积极想办法处理事故,一次生产中5流下拉矫不转,经检查判断为减速机轴承顺环造成,为了不影响生产,我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直接把拉矫机的连接轴进行在线拆除,使拉矫辊和减速机分离,处于满足生产拉钢条件的自由状态,不仅为生产赢得了时间,也为提前将减速机拆除维修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我参与了对青工的传帮带工作,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无私的传授给他们,培养出了一批能力强、技术精、素质高的业务骨干,xx年我被评为xxx集团公司二级优秀操作技能人才,这时对我个人的鼓励,展望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继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使自己的工作能更上一层楼,为xxx的发展壮大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技师答辩技术总结
技师答辩技术总结
各位评审老师好,我叫汤大勇,今年33岁,现在合肥电务段长安集车间工作。我是1996年5月进入铁路工作,干信号这么多年,觉得现场设备故障率最高的就是道岔了,因此,总结道岔方面的故障处理经验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ZD6型道岔这一常见类型,虽普通,但实用。下面就针对ZD6型道岔的故障处理谈一点心得。
与道岔有关的故幛,从结构上可分为电路故障和机械故障;从电路动作程序上可分为启动电路故障和表示电路故障;从设备位臵上可分为室内设备故障和室外设备故障;从故障现象上还可分为道岔不启动、空转和无表示三种故障。按照道岔控制电路的动作程序,结合控制台上电流表指针摆动、挤岔电铃鸣响及道岔位臵表示灯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逐步缩小故障范围,稳、准、快地处理好故障。
区分室内外故障
道岔控制电路发生故障时,最关键的就是要确切区分故障点在室内还是室外,避免来回跑动,耽误处理故障时间。
1、道岔启动电路的区分:
道岔不能启动时,应首先看清控制台现象,必要时还应在分线盘处测回路电阻,以确切区分故障在室内还是在室外。
当道岔启动电路故障时,可单独操纵道岔,道岔原来位臵表示灯不灭,说明1DQJ未励磁;
道岔原来位臵表示灯熄灭,但是松开单操按钮时,道岔原来位臵表示灯又点亮,说明2DQJ不转极。上述两种故障现象,可判断故障在室内。
当道岔定、反位表示灯均无表示,且发生挤岔报警时,不能单独操纵道岔,应在分线盘有关端子上测启动电路回路电阻,以区分室内、外故障。对于四线制道岔来说,X1为定位的启动和表示公用线,X2为反位的启动和表示公用线,X3为定、反位表示公用线,X4为定、反位启动公用线。因此,道岔在定位,X2与X4之间应该是通的;道岔在反位,X1与X4之间应该是通的。以道岔在定位为例,X2与X4之间不通,说明故障在室外,如果X2与X4之间有电阻,一般可确定为室内电路开路。为可靠起见,可单独操纵道岔,用万用表直流250电压挡在分线盘处测X2和X4有无直流电压,如果无电压,肯定故障在室内,如果有电压,故障在室外。当判断故障在室内时,应首先查看室内道岔启动电路的熔断器,如果熔丝熔断,应换上熔丝后试验一次,再熔断,则为混线故障。区分混线故障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应再次在分线盘处测试。拆下分线盘处故障道岔的X2或X4的电缆芯线,测启动电路室内侧的电阻,如果电阻无穷大(开路),则为室外故障;如果有电阻,则为室内故障。对于双动道岔,单独操纵后电流表指针摆动一次为室外故障。
混线故障分析
四线制道岔发生电缆混线的故障较为常见,下面对可能发生的混线故障进行分析。
1、X1与X2相混
道岔原在定位,向反位操纵时,道岔启动后熔断反位熔断器 RD2,不能转换到底,无位臵表示。
当道岔向反位启动后,接通了自动开闭器第1、4排接点,由于X1 与X2相混,使反位启动的DZ电源从室内经X2送出后又串到X1,经自动开闭器41~42接点送到定子线圈的1端子上,使道岔又有往回转的趋势。这样,两定子线圈的自感电势相互抵消,导致回路电流过大,熔断反位的熔断器,使道岔停止转换。
道岔原在反位,向定位操纵时,道岔启动后熔断定位的熔断器RD1,使道岔不能转换到底,无位臵表示。原因分析同上述。
2、X1与X3相混
道岔原在定位,无位臵表示,向反位操纵后,道岔能转换到底,但在反位密贴处来回窜动,控制台上电流表指针往返摆动,一直无位臵表示。由于X1与X3相混,当道岔向反位转换完毕后,断开自动开闭器第1排接点,接通第2排接点,虽然反位启动电路被断开,但因 1DQJ有缓放作用,在接点转换过程中能一直保持吸起,启动电源没有断开。于是DZ经自动开闭器11—21—22—Z1~2--自动开闭器23-24移位接触器01—02--自动开闭器43—44—X3—X1--自动开闭器41—42--电动机1-3电动机3-4遮断开关05—06—X4--DF接通定位启动电路,使道岔向定位转换。但只要道岔向定位启动,自动开闭器接点立即变位,断开第2排接点又接通第1排接点,即断开刚接通的定位启动电路,重新接通了反位启动电路,又使道岔向反位转换。反位刚转换完毕,自动开闭器动接点又迅速打向第2排静接点,于是定位启动电路又被接通。就这样,循环往复出现道岔在定位密贴处来回窜动的现象。
道岔原在反位,有反位表示;操纵至定位,能转换完毕,但无定位表示;再操反位出现道岔在反位密贴处来回窜动的现象。原因分析同上。
3、X2与X3相混
道岔原在定位,有定位表示,操纵至反位,道岔能转换到底,无反位表示。因为X2与X3混线,将反位表示电源短路造成道岔无反位表示。道岔原在反位,反位无表示,操纵至定位后,有定位表示。
4、X1与X4相混
道岔原在定位,有定位表示,操纵至反位时,先后熔断定位、反位的熔断器RD1和RD2道岔不能转换到底,一直无位臵表示。由于X1与X4混线,道岔由定位操至反位时,在1DQJ刚一吸起,2DQJ未转极的瞬间,直接将DZ、DF电源短路,熔断定位的熔断器RD1;当2DQJ转极后,DZ和反位DF可正常供出,使道岔启动,但当自动开闭器动接点变位接通第4排静接点时,X4的DF 经X1和自动开闭器41-42接点,直接接到定子绕组1端子上,将转子线圈短路,导致熔断反位的熔断器RD2,道岔将停止转换,定位和反位均无表示。同理可分析道岔从定位操向反位时的故障现象。
5、X2与X4相混
道岔原在定位,操向反位时,只要2DQJ转极,直接熔断反位的熔断器RD2,道岔不能启动,无道岔位臵表示。
道岔原在反位,操向定位时,1DQJ吸起,直接熔断反位的熔断器RD2,2DQJ转极后,道岔刚一启动,烧断定位的熔断器 RD1,无道岔位臵表示。
6、X3与X4相混
道岔原在定位,操纵至反位时,道岔能转换到底,且有反位表示,但反位的熔断器RD2熔断。由于X3与X4混线,当道岔向反位转换完毕,虽然反位启动电路被断开,但1DQJ有缓放作用,缓放过程还可能送出DZ和DF电源,于是X2上的DZ经自动开闭器11—21—22Z1~2—自动开闭器23—24—43—44—X4--DF,从而将DZ与DF短路,熔断反位熔断器RD2;
道岔原在反位,能正常转换至定位,当再次向反位操纵时,也会出现上述现象。操至定位时,不会熔断定位熔断器,这是因为 DZ与DF被二极管反向阻隔了。
以上所分析的混线是在两条电缆芯线完全相混的情况下出现的。当不完全混线或因电缆芯线较长混线点距信号楼较远,回路中有一定线路电阻时,可能不会熔断室内熔断器,但控制台电流表的读数比较大。
由于水平有限,以上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正为感!
合肥电务段长安集车间信号工:汤大勇
2011年4月11日
第五篇:技师、高级技师论文写作与答辩要点
技师、高级技师论文写作与答辩要点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做出客观的测试和评价,其办法比较成熟,在鉴定过程中相对容易把握。
然而,申报技师、高级技师任职资格的人员,还须出具本人的技术成果和业绩证明,并提交本人的技术总结和论文资料等。因此,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技师论文的质量,也是技师和高级技师考核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论文评价的目的
技师论文质量评价的目的:是采用以深度为主,广度为辅的办法来全面检查鉴定对象现有的技术水平、理论素质、学术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技师论文的评价,进一步规范完善技师的鉴定工作,促进技师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最终起到鼓励和调动广大劳动者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技能水平,有利于拓宽高级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积极作用。
二、技师论文的特点
技师论文有别于政治论文,经济论文和学术性很强的论文。首先,参加技师鉴定人员都是来自生产第一线技能操作工人,普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写的论文往往能直接反映设备运行和产生的经济效果。
第二,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专业基础知识也相对薄弱,因此,所写的论文可能会存在理论依据不够充分。
第三,由于轻工行业的特殊性,他们所在的工作场所及岗位,都比较偏僻,信息闭塞,接受的新知识较少,容易导致所写的论文技术的先进性不够。第四,撰写技师论文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容易出现代笔和舞弊现象。上述种种都将增加技师论文质量评价的公正性、真实性。
因此,通常需要通过对论文的书面鉴定和论文答辩相结合来完成论文质量的评价。
三、论文评价的要素
技师论文是反映被鉴定对象深度性的知识和高超(独创)技能的测试,但人为因素对鉴定结果影响较大。对作者的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宽广度;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扎实程度;研究方法是否恰当并加以严谨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科学态度严谨性,引用的成果是否有说明;论文主要内容是否独立完成;论据是否充分、可靠等几方面,都需要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因此,应着重考虑下面诸方面的要素。
论文的选题:选题应具有先进性,对社会或企业经济和学科发展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能体现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程度及综合分析能力。
论文的选材:阅读量大,参考广泛,资料新颖(参考文献有一定的数量要求),说服力强。
论文的结构:引言背景或问题的提出明确,论点正确、论据充分,结语、结论、建议或借鉴严谨。
论文的内容:
(1)内容丰富,论述完整;(2)重点明确,中心突出;
(3)分析透彻,材料翔实,理论联系实际;(4)要区分引述和个人见解(引述要写明出处)。
写作水平:逻辑严密,层层推进,段落分明;表述清楚,文笔流畅,表达能力强;书写格式及图表规范。
科学态度:写作态度认真,杜绝抄袭。
四、论文评价的方法 论文评价工作,主要依靠3~5人组成的专家评价小组。专家小组成员应采用阅读、研究原始材料和论文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以《技师(高级技师)论文评价参考标准》和《技师论文答辩评价参考标准》作为评价的准则。对受评论文进行逐项检查、讨论得出结论。
(一)技师(高级技师)论文评价:
基于技师岗位的特殊性,技师论文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内容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其中的一部分。技师论文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类或工程技术类,技师论文通常是围绕以下某一方面进行论述:
1.配合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2.在生产实践中针对所遇到的技术困难和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
3.结合实际情况,引进新技术,并得以吸收、应用和推广。4.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可行性的工程技术设计或改进方案。5.从实践中获得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及独特的应急处理技术。
(二)技师(高级技师)论文答辩评价:
专家和考评员应认真阅读参评论文,先作出总体的评价意见;并结合个人申报材料,结合所在岗位要求,列出提问的内容,一般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所写论文与岗位专业的针对性和真实性(以防代笔和抄袭现象);
2.根据作者论文的思路,探讨性地拓宽知识范围,以便了解作者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掌握情况;
3.探析经济性、可行性和先进性; 4.理论性和实用性; 5.独创性及推广意义。
五、评价结论及标准
根据《技师(高级技师)论文评价参考标准》和《技师论文答辩评价参考标准》的评价总得分,评价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合格)和较差(不及格)四个等级。
六、论文的答辩
(1)专业技术工种专家组须由5—7名各专业技术工种的专家、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组成。
(2)答辩时先由答辩者宣读论文,然后由专家组进行提问考核,时间约为10-20分钟。
(3)对具体论文(工作总结)主要从论文项目的难度、项目的实用性、项目经济效果、项目的科学性进行评估。
(4)答辩时对论文中提出的结构、原理、定义、原则、公式推导,方法等知识论证的正确性主要通过提问方式来考核。
(5)对本工种的专业工艺知识主要考核其熟悉深浅程度并予以确认。
七、论文的写作
(一)、论文写作的要求
论文定义论文是讨论和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是一个人从事某一专业(工种)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反映,也是个人劳动成果、经验和智慧的升华。
论文由论点、论据、引证、论证、结论等几个部分构成。(1)论点论述中的确定性意见及支持性意见的理由。(2)论据证明论题判断的依据。
(3)引证引用前人事例或著作作为明证、根据、证据。(4)论证
1)用论据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2)根据个人的了解或理解证明。
(5)结论从一定的前提推论得到的结果,对事物作出的总结性判断。
(二)、怎样撰写技术论文
(1)技术论文的一般格式和具体要求论文是按一定格式撰写的。内容一般分为: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摘要,前言,实践方法(包括其理论依据),实践过程,参考文献等。具体要求如下:
1)数据可靠必须是经过反复验证,确定证明正确、准确可用的数据。
2)论点明确论述中的确定性意见及支持性意见的理由要充分。3)引证有力证明论题判断的论据在引证时要充分,有说服力,经得起推敲,经得起验证。
4)论证严密引用论据或个人了解、理解证明时要严密,使人口服心服。
5)判断准确做结论时对事物作出的总结性判断要准确,有概括性、科学性、严密性、总结性。
6)实事求是文字陈述简练,不夸张臆造,不弄虚作假,论文全文的长短根据内容需要而定,一般在三四千字以内。
(2)论文命题的选择论文命题的标题应做到贴切、鲜明、简短。写好论文关键在如何命题。就轻工行业来讲,由于每个单位情况不同,各专业技术工种数也不同;就同一工种而言,其技术复杂程度,难易、深浅各不相同,专业技术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用一种模式、一种定义来表达各不相同的专业技术情况。选择命题不是刻意地去寻找那些尚未开发的领域,而是把生产实践中解决的生产问题、工作问题通过筛选总结整理出来,上升为理论以达到指导今后生产和工作的目的。命题是论文的精髓所在,是论文方向性、选择性、.关键性、成功性的关键和体现,命题方向选择失误往往导致论文的失败,因此,在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反复思考、反复构思,确定自己想写的命题内容,命题确定后再选择命题的标题。所以,命题不能单纯理解为给论文的标题命名。(3)命题内容的选择命题内容选择是命题的基础,同样是论文成败的关键。选择内容应针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扬长避短地进行选择;
在工艺改进、质量攻关、技术改进方面,在学习、消化推广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方面,在防止和排除重大隐患方面,在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保养方面以及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确有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虽不是创造发明,但为企业及社会创造了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都可以写。从中选择自己最擅长、最突出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命题的内容,然后再从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某一项进行整理、浓缩,作为自己命题内容的基础材料。
(4)摘要是论文内容基本思想的浓缩,简要阐明论文的论点、论据、方法、成果和结论;要求完整、准确和简练,其本身是完整的短文,能独立使用,字数一般二三百字为好,至多不超过500字。
(5)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主要说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相关的前人成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设备基础和预期目标等。切忌自封水平,客套空话政治口号和商业宣传。
(6)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包括论点、论据、引证、论证、实践方法(包括其理论依据)、实践过程及参考文献、实际成果等。写好这部 分文章要有材料、有内容,文字简明精炼,通俗易懂,准确地表达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写作中表达数据的图、表要经过精心挑选;论文中凡引用他人的文章、数据、论点、材料等,均应按出现顺序依次列出参考文献,并准确无误。
(7)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结,它不应是前文已经分别作过的研究、实践成果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提到更深层次的理论高度进行概括,文字组织要有说明力,要突出科学性、严密性,使论文有完善的结尾。
(8)论文的修改定稿论文完稿后应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精益求精。论文的体裁不强求统一,但要突出重点。论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不需要面面俱到,但通篇体例应统一,所用的各种符号、代号、图样均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对外文符号应书写清楚,大小写、正斜体易搞混时应加标注。
(9)论文撰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明确读者对象。要解决“为谁写”、“写什么”、“给谁看”的问题。要考虑生产和社会需要,结合当前我国的有关技术政策、产业政策、考虑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若是为工人师傅写出的,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写得通俗一些,深入浅出,易看、易懂。
2)要充分占有资料。要写好技术论文,一定要掌握足够的资料,包括自己的经验总结和国内外资料;要对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加以消化,分清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并根据选择的课题和命题拟出较详细的撰写提纲,包括主次的分类、段落的分节、重点的选择、图表的设计拟定、顺序的排列等。
3)要仔细校阅。初稿完成后,不能算定稿,论文必然存在不少问题;如论文格式、表述方式、图的画法、公式的表述、名词术语、字体标点、技术内容、文字表达及文章结构等方面要进行反复推敲与修改,使文字表达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文字精炼,逻辑关系明确。除自审外,最好请有关专家审阅,按所提的意见再修改一次,以消除差错,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