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联社管理体制对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01:0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联社管理体制对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联社管理体制对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

第一篇:省联社管理体制对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

省联社管理体制对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

在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多数中西部省份采用省联社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体制。省联社管理体制对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暴露出的问题须引起充分重视,若不加以解决,对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十分不利。

一、省联社管理体制的运作方式

省联社具有政企合一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省政府领导下的厅级省级金融机构,负责履行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责。另一方面,省联社由全省各市(州)、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按照“合作制”原则入股组建,从形式上看,省联社按“合作制”原则成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

省联社对下级联社实行层级管理。在成立市州级联社的地区,由市州联社代表省联社履行职能,在没有成立联社的地市,设立市(州)办事处,作为省联社的派出机构。根据省联社机构设置和目前省联社出台的管理办法,省联社目前履行的职能可以分为三类:

(一)行业管理职能。一是基层联社的高层人员管理。省联社管理市州、县级法人社的理事长、副理事长、主任、副主任、监事长、党委委员。二是行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发布。三是指导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四是审计监督。五是指导和管理下级联社业务经营、财务活动、劳动用工和内部管理。

(二)行业服务职能。一是协调关系,维护农村信用社发展环境,目前已协调落实了部分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二是以网络中心为平台推进信用社业务电子化水平。三是代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和结算。四是指导员工培训教育。五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三)自身经营职能。一是组织信用社之间的资金调剂,参加资金市场。二是组织社团贷款。

二、省联社管理体制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迅速推进。一是基本完成了发行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申请工作,如宜昌市10 家县(市)联社申请专项票据3.9亿元。二是增资扩股工作取得了实效,宜昌市10家县(市)联社共募集股金6亿元,信用社资本充足率达到7%。三是清产核资与统一法人制度取得进展,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信用社的外部环境显著改善。一是各级政府真正担负起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更加重视和关注农村信用社工作。二是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改善。如湖北省统一组织清收党政机关、国家公职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拖欠信用社贷款活动,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三是多头执法和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被严令禁止,切实减轻了信用社负担。四是破除了在开户存款等方面对信用社的歧视政策,诸如计划生育奖扶资金、退耕还林补助款等涉农资金均由信用社代理。

(三)实质性的扶持政策陆续到位。一是财政补贴政策。对亏损信用社1994年至1997年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的利息由国家财政在3年内予以拨补。二是税收优惠政策。从2004年起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减按3%征收营业税。此外,如湖北省还在税收政策上作了一些优惠规定:第一,从2005年起,农村信用社按3%税率上缴的营业税及附加,在其历史包袱全部消化前,返还信用社作为风险防范基金。第二,从2005年至2009年对农村信用社应缴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实行困难性免征。三是资金扶持政策。如湖北省财政的扶持资金为每年6000万元,主要用于帮助全省农村信用社达到专项票据兑付条件。四是其他优惠政策。如湖北省决定,从2005年至2009年,在5年内对农村信用社免收机构变更

登记费、物价调节基金、土地闲置费等有关费用;对农村信用社土地资产处置收费等同于国有企业或省属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处理;对农村信用社接受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城市信用社划转的不良贷款,以土地、房产等优良资产置换。

(四)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职工积极性高涨,信用社业务稳步发展。省联社目前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制度,对农村信用社的规范管理有指导作用。各级农村信用社职工普遍认为信用社找到了娘家,心怀喜悦之情,期盼新的发展春天。信用社经营状况继续向好,如宜昌市辖内信用社至10月底,存款增加2.4亿元,增幅5%,贷款增加7.6亿元,增幅29%,实现盈利5254万元,比同期增加3543万元。

三、省联社管理体制的不利影响

(一)管理体制不顺,基层信用社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按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对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省、市、县三级联社分别都是独立的合作制企业法人,其所有权属于社员或股东。而事实上,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省联社一方面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而另一方面又代表省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政企不分。市级和县级联社虽然是股东,实际上是下级,处于被领导的弱势地位,利益难于得到保障。在没有成立市州联社的地区,省联社一般将行业管理机构挂靠到某一县级信用联社,此举使县级信用联社每年增加大量的费用开支,另外还要为省联社行业管理提供人力支援,信用联社的经营管理直接受到干扰。在设有地市级联社的地区,地市级联社既要从事业务经营,又要进行行业管理,政企不分,结果是管理难到位,经营受影响。基层社最担心是上级联社从下级联社抽调资金从事经营活动。

(二)集权式的行业管理取代基层社的法人治理,不利于信用社经营机制的转换。目前一些省联社的管理行为明显出现偏差,偏重于对人事权、贷款权、财权的控制,“热衷”于“抢夺”基层信用社的权力,却不重视信用社的机制建设。“管得过多、过细、过死”是基层信用社对行业管理的一致看法。如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权、解释权、修改权均在省联社,基层联社高层人员的任免、处罚权在省联社,管理人员的薪酬额度、股金分红比例均由省联社作了硬性规定,省联社还掌握着大额贷款发放、抵贷资产处置、固定资产购建等审批权。上述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基层法人社的自治权,省联社不适当的干预只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法人治理失去作用,二是法人治理与行业管理发生冲突,或是股东不买上级联社的账,或者股东会、理事会的决定上级联社不批准。无论何种情况,对信用社改革均极为不利。

(三)省联社管理体制蕴含新的风险。一是为了达到信用社改革的“时间表”要求,政府主导下的改革过快过急,根基不稳。一些胤胶芸焱瓿闪嗽鲎世┕晒ぷ鳎荻怨啥奈示淼鞑楸砻鳎?7%的股东入股动机是为了获得贷款和贷款利率优惠,60%的股东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很显然,无论股金以贷款形式回到股东手中,还是在盈利能力极低的情况下被迫高比例分红都会加重信用社的风险。二是政府对信用社改革的“大包大揽”蕴育新的道德风险。地方政府通过高层人员控制对信用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信用社因为政府会对经营失败买单而没有生存危机,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股东因为信用社的“官办”性质只会索取短期利益而不会关心长期发展(问卷调查表明,65%的股东认为“信用社是政府的信用社”);信用社的高管人员会因为受制于政府而对政府负责而不是对股东负责。最后导致的可能是新一轮风险或损失。

(四)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决策干扰了基层社的正常经营。一是执行制度上的“一刀切”。对基层法人社,不管地域分布、规模大小、经营水平一律实行同样的管理办法,制度过多、过细,实际操作困难。基层法人社反映,信用社经过长期规范发展,制度基本健全、运行基本稳定,一些省联社在缺乏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大量批发制度,操之过急,基层社不知所从。二是执行决策上的“命令式”。省联社在部署工作时基本不考虑基层法人社的独立性。一些省联社要求信用社无条件撤销信用站和农户联络员,许多信用社极不情愿但不得不从,结果导致存款流失、人力紧张、支农工作难以到位。三是省联社内部管理的不协调也对基层信用

社造成影响。基层社反映,省联社职能部门经常布置大同小异的工作,他们不得不重复劳动。

四、对完善省联社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省联社职能定位于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与服务,避免履行企业经营职能。省联社接受省政府授权,履行对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职能;同时按照股东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意愿提供行业服务。管理职能来源于政府授权,服务职能来源于股东授权。两种职能的渊源不同,履行方式不一样。行业管理是自上而下的领导与监督,体现政府意志;行业服务则要自下而上的授权与监督,体现股东意志。目前基层农村信用社最需要的行业服务是:搭建信用社业务的电子网络平台,实现全省范围的通存通兑和电子结算;指导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信用社的经营环境;帮助培训金融人才等。省联社不宜办理自营业务,尤其不宜抽调基层社的资金开办信贷业务,顶多受基层社的委托开办一些委托业务。

(二)理顺省、地市、县三级联社的关系。在县级法人社较少的省,可以取消市级联社(或市级办事处)。在县级法人社较多的省,可设立地市级联社或地市级办事处。地市级联社应转变职能,不从事自营业务,代表省联社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现有自营业务划转到其它法人社或单独成立法人社办理。地市级联社在机构、人员、财务上应严格与县级法人社分开,防止损害县级法人社的独立地位和正当权益。

(三)改变集权管理方式,发挥基层法人社内部治理机构作用。过度集权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的转换。对行业管理的范围、内容、方式均应科学设计、科学论证,凡是属于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力均应放权归位,避免行业管理越位取代法人治理。考虑到信用社改革之初要“扶上马并送一程”,也要增加行业管理的弹性,由控制型转向约束型,如对经理人员可实行理事会选聘、上级联社监督,对信用社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事项可发布行业规范进行指导并通过审计检查进行监督,减少直接干预。行业管理的重点是督促基层法人社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法人治理机制和经营管理机制。

(四)加强对省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体制的研究和规范。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直接关系到信用社改革的成败,不能等闲视之、放任自流。农村信用社交与省政府管理之后,究竟管什么、怎么管,缺乏系统、科学的规范意见。农村信用社改革不能离开政府的适度干预,但省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必须有合理的度。国务院应尽快对省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体制进行研究,出台权威性的指导意见,规范政府行为,避免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过度控制,保证农村信用社改革顺利推进。

第二篇:2009年是XX联社改革管理体制

2009年是XX联社改革管理体制、统一法人治理的关键的一年,信贷部紧紧围绕改革和经营目标,认真履行岗位职能,在优化信贷资产、提升服务水平、夯实基础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至 2009年12月31日,全区各项贷款余额 万元,比年初净增 万元,增幅 %,其中农业贷款 万元,较年初净增 万元,占贷款余额的 %,工商业贷款 万元,比年初净增加万元,占贷款余额的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万元,农户联保贷款 万元。现将我们所做的几项主要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优化信贷投向,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作为基本的业务对象和主要业务范围,至 12月31日,全区农业贷款比年初净增万元,增长%,新增农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是不误农时地支持春耕生产,做到思想上早动员,计划早安排,资金早落实,贷款早发放,春耕期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万元;二是因地制宜,把资金优先配置在自然与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以及有市场潜力、有技术保障的产品开发上,重点支持了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如结合区政府新成立的XXXX农业经济区,重点支持****生产。累计投放设施农业贷款 万元,有力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加大了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在支农富民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拓宽富民新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体私经济作为信用社信贷支持的重点,作为信用社基本业务客户群加以培育和支持,并从贷款条件等方面给予了优惠。2009年累计投放农村工商业贷款万元,有力的促进了个体私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化了信贷资产结构,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以信用工程为载体,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环境的发好坏是制约信贷双方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XX联社非常重视信用环境的建设,全区已累计评定X个信用乡镇、XX个信用革村。2009年为了更好的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信贷部制定了《XXXX农户信用评级暂行办法》,各社信贷员深入各村逐户走访,对全区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进行了信用评级,累计评级户。为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创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夯实基础,促进业务规范。

1、抓信贷员岗位培训,提高信贷人员素质,促使业务操作规范化,全年共组织信贷人员培训次,重点对信贷政策原则、日常操作规程,调查报告的撰写新的合同文本等方面进行解读,对正常出现的疑难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正确的指导,通过培训,参训人员都收益非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抓制度建设。为加强贷款管理和规范贷款行为,我们制定并下发了《贷款投放专业化管理实施办法》、《信贷柜台监督员委派制实施办法》、《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贷款管理办法》等多个贷款管理办法。

3、继续坚持贷款发放二次查询制度。通过信贷查询,明确了责任,信贷部对查询结果及时反馈,为防止一户多头贷款和贷款操作风险的发生筑起了一道屏障,对促进我区贷款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贷款投放专业化管理,实行信贷柜台监督员制度和主办社制度。贷款投放专业化,确立了XX为主办社,对新增企业贷款和门市房抵押贷款作了贷款投放指导。实行信贷柜台监督员制度,与XX个信用社的信贷柜台监督员签定了委派书,确保信贷资料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有效保证了贷款发放的规范化。

5、制定贷款发放流程,贷款发放实现程序化。信贷管理部2009年相继制定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基本操作流程》、《一般农户贷款基本操作流程》、《法人类客户贷款基本操作流

程》,对贷款发放过程进行了细化,使信贷员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有章可循,贷款发放实现了程序化管理。

6、加强信贷管理的检查和督查力度。信贷部全年对各信用社的信贷业务进行了多次检查,对各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汇总,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对各种违规和不规范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罚款,罚款金额近元。

四、推进信贷管理电子化进程,按时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和个人征信报送工作。

1、经过贷款信贷管理系统的多次升级,系统中包括了农户信用评级、涉农贷款的统计、贷款五级分类评定。经过多次培训,现在操作人员已经能够熟练操作系统。到2009年末贷款按五级分类划分,正常贷款万元,不良贷款 万元。其中正常类贷款 万元,关注类贷款 万元,次级类贷款 万元,可疑类贷款 万元,损失类贷款 万元。

2、2009年个人征信报送工作是工作量最大的一年。在短时间内要求完成2009年9月以来的全部数据报送。联社信贷部组织各社主管信贷副主任和操作人员,对个人征信操作系统的操作和操作中系统提示的各种错误修改方法做了培训,使各信用社的操作人员掌握了个人征信报送工作。又先后经两次数据集中报送,各社操作员都能够独立完成个人征信报送工作。各信用社操作人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加班加点,高质量提前完成了此项工作。到2009年年末累计报送人次个人信用信息。

2009年信贷工作是繁忙的一年,回首一年来信贷部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新的一年里,信贷部将加强信贷管理,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强化贷款责任约束,实现贷款质和量同步增长

第三篇:浅谈联社职能异化对基层信用社影响

【本文摘要】当前省级联社事实上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省级总部。我国金融体系中并不缺少大中型金融机构,缺少的是服务农村、服务社区的中小金融机构。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省级联社职能异化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负面影响。

在2003年以来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各省市根据改革要求纷纷成立了省级农村信用联社,负责对省内各县联社的管

理、监督和指导。然而省级联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基层联社指导、监督职能出现了异化,变成了省级联社对各县市联社的全面领导。省级联社职能的异化不仅与改革初衷相背离,而且还影响了基层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及支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一、省级联社职能异化的表现

农村信用社管理权限下放到省级政府后,为规范省级联社职能,国务院和银监会分别下发了《关于明确对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48号,以下简称国办发48号)和《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3]14号,以下简称银监发14号),对省级联社职能进行了详细规定。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省级联社的指导、监督变成了省级联社的全面管理,全面考核。

(一)管理方式的行政化。省级联社是省政府赋予行业管理职权、企业属性的农信社法人联合体,具有法人联合体的组织形式,界定为企业属性,同时又是省政府的行业管理机构,这种体制造成了省级联社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局面,从而制约了省级联社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管理级别的多层次化。根据国办发48号和银监发14号文件,省级联社在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始行使对县级联社的管理、指导、监督职能。由于在省级联社成立前,部分地区已经成立了市级联社,在省联社成立后,取消了大部分市级联社,在这些地区设立了办事处,同时保留了个别较大的市级联社。省级联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逐步把基层法人社的权力上收,并通过文件形式层层分解,从而形成了行政区划相对应的省、市、县、乡四级的管理体制,这与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趋势相背离。

(三)权力的集中化。省级联社成立后,逐步把市级联社和县级联社权力上收,逐步形成了省级联社权力大集中的局面。主要表现“人财物”管理的集权化。一是省级联社逐步把市级联社的领导、县级联社主要领导任命权上收,对工资福利待遇、招聘新员工、退休年限等进行统一规定。例如某省内各市级联社的领导、县区联社理事长、主任都需要省级联社进行提名任命,各联社招聘人员、员工福利待遇全部由省级联社统一规定。二是信贷管理权限的上收,县、市联社的信贷管理权限全部上收省级联社。

(四)改革方向的总部化。当前省级农村信用社都制订了具体的发展计划,部分发达地区的省级联社已经改制成为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省级农村信用社已经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最终取消各基层联社的法人地位,以省为单位统一法人。

二、省级联社职能异化对基层农村信用社发展及支农的影响

(一)省级联社职能异化影响了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完善的法人治理是建立在委托—代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基础上的。根据农村信用社改革文件精神,完善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要形成三种委托—代理关系,即股东与董事会(理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是委托人,董事会(理事会)是代理人;董事会(理事会)与经营层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理事会)是委托人,经营层是代理人;股东及利益相关者与监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及利益相关者是委托人,监事会是代理人。在委托—代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股东代表大会有选举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力,董事会有选聘经营层的权力,会形成责权分明,有效制约的权力体系。而省级联社职能异化,使得委托代理机制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础。省级联社直接任命基层法人社董事长(理事长)、行长(主任)、监事长,使三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异化为省级联社为委托人,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全部成为省级联社的代理人。而联社事实上的所有者股东被排除在委托代理关系之外。在此情况下,由于基层法人社“两会一层”成为省级联社的代理机构,股东大会失去意义,作为代理人的“两会一层”只能对委托人即省级联社负责,从而使基层法人社独立性尽失。

(二)省级联社职能异化影响了联社可持续发展及支农水平提高。省级联社权限的上收,特别是对信贷业务新产品创新方面的权限全部上收,极大地影响到信用社信贷业务品种创新,造成许多信用社不愿开展也很难开展信贷中间业务。省级联社在信贷业务创新方面的紧控措施,导致了许多信用社的收入和利润只靠利差,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省级联社信贷营销指标的分解也未完全考虑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不能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导致部分农

村信用社在储蓄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为完成利润指标和贷款营销计划,贷款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且单笔贷款规模有扩大趋势,对农户服务减少。

三、政策建议

(一)在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考核中,要加强对省级联社职责的考核。在专项票据兑付考核中,要重点关注省级联社是否严格按照国办发48号和银监发14号履行职责,是否存在越权的行为,是否干涉基层法人社的人事、经营。监管部门对于省级联社越权行为要坚决进行制止,对于省级联社未整改的地区坚决不给予兑付专项央行票据。要通过一系列制约手段,保障基层信用社法人独立地位,保障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在本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完成后,淡化省级联社的作用。农村信用社改革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农村金融需求实际进行改革。在当前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只能通过小金融机构来满足,大的金融机构并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国家推出小贷公司试点、村镇银行目的就是通过发挥社区银行的作用,用小的金融机构来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因此,取消市县联社的法人地位,成立省级农村合作机构,是与农村金融需求相背离的。建议在本轮“花钱买机制”改革结束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消省级联社,在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市级联社。减少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层次,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地缘、人缘”优势。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审批层次,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简化手续,创新信贷产品,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农村信用社的费用支出。由于省级联社本身不创造价值,其费用来源都来自基层农村信用社,取消省级联社可以减轻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包袱。而交由地市级地方政府管理,有利于地方政府花更大力气解决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这在各城市商业银行改制上已经充分体现。

(三)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扶持。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受到外部自然条件影响大,使得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较高。在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扶持,在税收上、在不良资产的清收及处置等方面进行扶持。

第四篇:儋州联社发展改革调研报告

儋州市供销合作社发展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海南省儋州市是海南省西部的中心城市,全市17个乡镇,218个行政村,总人口95万,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2.68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3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452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亿元。儋州市供销合作联社下属21个基层社,3个社有企业,全系统在册干部职工1169人;全市供销社资产总额6185万元,市联社机关编制44人,在岗的有18人,机关人员没有纳入财政预算;2008年儋州市供销合作社实现销售额357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187万元,租赁性收入48万元,基层社销售收入1338万元),实现净利润4万元,基本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

二、改革发展情况和具体工作措施

近年来,特别是省社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后,我市供销合作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为农服务,坚持改革创新,强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基层社、社有企业改革,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勃勃的发展生机。

(一)以“新网工程”为契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儋州市供销合作社紧紧抓住“新网工程”和“一社一品”建设机遇,结 合基层社改造,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在全市范围内组建网点88个(其中日用品店65个、农资农家店23个),网点覆盖率80%,2008年商品销售总额1117万元(其中日用品销售额639万元、农资销售总额478万元),初步形成一个市、镇、村三级连锁营销网络;雅星、富克、木棠、光村、海头等供销社打造的“一社一品”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如雅星的马蹄笋基地、木棠的养鸡场等。

(二)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儋州市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不多,但很有影响力,深受农民欢迎,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儋州市目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入社农户667户,带动农户1000户,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1个。烟花爆竹、再生资源等专业、行业协会4个,会员325人,在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繁荣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改制步伐明显加快。儋州市社以现代流通方式对全市21个基层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首先是北部地区的峨蔓社、光村社、木棠社,中部地区的长坡社,南部地区的兰洋社,西部的海头社都进行引资整改,而且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基层社实现连锁经营网点占所有经营网点的80%;筹集资金对原有烟花爆竹仓库进行整改,争取到烟花爆竹批发经营权;争取再生资源的回收经营权,采取合作形式成立儋州市3个再生资源回收集散中心,56个收购网点,2008年收购总额1500万元。对社属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社有企业改制面100%。重点是加大资产开发力度,强化了对社有资产的监管,所属市联社利用资产残值筹资新建的1400平方 米办公大楼已于2008年底投入使用,以及13000平方米商住楼正在建设中,有望2009年投入使用,海头供销合作社利用闲臵土地引资300万元兴建的海头商业步行街,资产增值59万元。同时,出台《资产管理的暂行办法》,对资产的处臵严格程序、严明纪律,确保了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改革,我社有些企业、基层社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四)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全力做好为农服务的各项工作。一是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工作。在儋州市委市政府直接指导下,08年1月组织3.1万吨冬季瓜菜出岛,销往北京、武汉等地;在2008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上,儋州市供销社代表市政府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金额10亿元畜禽养殖和产品加工的意向合同。二是做好农资供应工作。投入资金对储备仓库进行整改,拟承接儋州市1万吨的化肥储备任务,充分利用基层网点开展农资配送,为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做出了新的贡献。三是积极对“三农”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咨询,牵头组织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

(五)改革步伐加快,构建社会和谐。继续加深体制改革,加快内部机构改革,安排年满55岁的男性、年满50岁的女性,共13位老同志办理内退手续,安排有能力的青壮年人担任中层领导,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社会,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医保政策,解决干部职工参保问题,至2008年底,我市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参加医保率80%以上。积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我市供销合作社退伍兵职工上访严重等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合理解决,办结率达70%,有效促进我市供销合作社稳定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儋州市供销合作社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联社的法人主体地位、职能及经费、工资待遇不明确,直接涉及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按中央政策规定,供销合作社改制后原有的国家干部、职工身份不变,待遇不变,但自1994年改制至今市联社干部职工的工资和待遇仍是以前的标准。二是干部职工的保障问题。2000年至今,儋州市供销社系统拖欠的社保费高达1300万元,市社机关拖欠的社保也将近100万元。一些基层社、社有企业资产流失,职工养老、医疗等问题无力解决,全靠个人缴纳,而下岗职工没有土地,生活十分困难,全系统领取低保的就有552户、人数达1870人,特困户195户、人数746人,是本系统稳定问题的一大隐患。三是改革发展资金支持问题。供销合作社在发展网络、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没有直接的资金支持;在社有企业改制中安臵职工没有资金,只有靠变现资产;供销合作社政策性亏损挂账、社员股金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贷款难等。四是关于人才缺乏问题。由于历史、体制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市各基层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队伍青黄不接,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严重,优秀干部想离开或者已离开,社会人才不进来也不想进来,在岗人员大多数基本处于没事可干的状态。

四、规划发展方向

通过调研,深深感到基层供销合作社是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 发展的基础,涉及到供销合作社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是供销合作社能否做好为农服务的关键,必须抓紧抓好。

(一)要把“新网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从调研情况看,加快“新网工程”建设在系统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首先,要突出重点。作为我市供销合作社最现实、最有可能建成网络体系的就是日用工业品、农资、烟花爆竹网络,全系统重点在这三大网络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建设步伐,力争短期内形成完整的全市网络体系。其次,要加快配送中心建设。这是目前网络建设的关键,一些地方网点改造了,配送跟不上,甚至由社会企业配送,形成了供销合作社搭台,别人唱戏,他人受益的局面。要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加快对社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步伐,组建配送中心,真正做到连起来、锁得住。其三,要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上的经营服务网点,只要承认社章、服从供销合作社的管理、接受供销合作社的商品配送,都可以让其加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体系中,以此壮大供销合作社的网络组织体系。

(二)要把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为农服务的切入点。儋州市供销合作社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的做法,成效很明显,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实现为农服务的重要途径,切实抓出成效。一要提高认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是农民的期盼,也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市供销合作社必须自觉融入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去,主动 承担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单纯从事流通,就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要规范发展。我市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看。全市目前虽然发展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登记的只有1家,说明还不符合要求。下一步,重点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进行规范、登记,否则不能以专业合作社名义开展经营活动,也就不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要社农共兴。就是要注重与农民的利益连接,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要有供销合作社的股份,或者利用供销合作社的资产、设施等,不然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了,变成了个人的,供销合作社不能从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受益。

(三)要把发展壮大社有经济作为科学发展的关键点。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市供销合作社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经济包袱沉重,下岗职工生活还很困难。必须依靠加快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夯实基层社基础。要按照省社要求,制定基层社改革发展规划,加快基层社改造步伐,通过开发闲臵资产、兴办农村社区服务组织、扩大经营业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途径,提高基层社经济实力,夯实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基础。二是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发挥社有企业业务、品牌、资产等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加快社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依托社有企业组建商品配送中心、涉农龙头企业,并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社有资产的监管,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强化联合合作。市供销合作社要整合系统内的网络资源,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利益连接,实施联合合作,发挥龙头企业的带 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联合社不联合、合作社不合作的问题。

(四)要把人才兴社战略作为供销合作社繁荣振兴的支撑点。全系统特别是基层供销合作社人才匮乏、青黄不接,严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在这次调研中大家反应很强烈,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一定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为供销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是要稳定队伍。首先,要解决好市联社纳入事业单位性质管理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造成人才流失,而且会引起干部职工消极心里,会造成系统内人心涣散。省社要积极协助理顺,争取尽早解决。其次,要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待遇,调动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待遇留住人才。二是要搞好培训。各级供销合作社都要制定干部职工培训规划,省级供销合作社可参照全国总社的做法,力争3年内将基层社主任培训一遍,我市供销合作社重点加强对业务骨干的培训,以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要引进人才。我市供销合作社要加快用人制度改革,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创新选人用人方式,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选拔等形式,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社会能人、致富能手加入供销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为供销合作社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五)要把营造政策环境作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突破点。供销合作社是弱势部门,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是促进供销合作社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全系统要共同努力,在资金、政策支持上有所突破,解决供销合作社长期以来没有直接支持的问 题。一是搞好协调,争取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都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在资金、税收、土地、金融、职工医疗养老等方面应给予政策扶持,创造有利于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要有项目意识,以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二是奋发有为,赢得支持。供销合作社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只有找准定位,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搞好服务,有所作为,才能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三是统筹兼顾,重点支持。上级社要为下级社服务,在为下级社积极争取政策的同时,现有渠道的资金、政策等,要重点向基层倾斜,为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00九年三月三日

第五篇: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影响

一.中国目前班级管理体制主要是班主任负责制,1.班主任负责制的优点

(1)班级有了责任人,学生有了主心骨。(2)德育有了组织者,教学有了协调人。

(3)常规管理得到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得到监督。

(4)培养了许多教育专家,提炼出很多管理理论。2.班主任负责制的缺点

传统的班主任负责制虽然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也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但是这种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产生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越发不相协调。班主任一个人主导着班级的教育,一个人掌握着班级教育的话语权,这与现代教育的民主化,决策的科学化也是相悖的。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个性特长,学校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工厂车间里的标准件。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成长的综合因素有细致的了解和科学的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培养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归纳起来,班主任负责制在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凸现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关系不尽合理,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整合,教育力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2)教育概念被曲解,教育被人为割裂,德育工作游离于其他工作之外;

(3)素质教育浮于表层,班级管理缺乏民主观念,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得不到保证;

(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难以体现,教育效果大打折扣;(5)因材施教停留在理论上,学生个性化发展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6)班级文化建设个人主观色彩较浓,不能形成长远的高层次规划。3.矛盾与问题

班主任负责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教育家创立的班级教育管理体制,它是和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新中国成立后,照搬了苏联的教育制度,班主任制度也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市场经济所取代,与之相适应的班主任个人负责制所带来的局限性也越发明显,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建立一种新的体制,达到解放和提升教育力,成了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4.改进思想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课堂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在逐步改变。教师必须改变旧有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知识传授为知能、情感并举,变一言堂为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变培养听话型学生为培养敢质疑、有个性的创新型学生。但是与此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领域即班级管理体制仍然没有改变。班级管理体制依然是以班主任个人为中心,其他教师与学生少有发言权,依然是凭班主任个人智慧,缺少集思广益、沟通互动的平台。因此实行新课标的同时也要依次为契机探索更合适的班级管理体制。

5.新的实验体制---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

针对班主任负责制的弊端,钱铁锋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实行了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改革,以取代班主任负责制。认为,这项改革使所有教师都在一定的班级承担一定的管理及教育责任,真正使“全员育人”的理念成为现实。

班级教育小组的组成人员有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其中核心成员是班主任和2-3位任课教师,班主任任组长。班级教育小组成员与其他任课教师一起集中办公,采取日碰头、周例会、月诊断的议事方式。在行动方式上,决策后由核心成员分工、分包执行,一般成员执行分配的任务,每位老师牵手七八名学生.有教师认为,这种模式让任课老师组成了密切合作的和谐的团队,并实现了3个转变:心态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理念由教学者向教育者转变,角色由执行者向参与决策者转变。

小组负责制的实践功效

班级小组负责制改革的积极功效,认为,班改从五个方面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班改激起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班改提高了教师班级管理意识与能力。

(3)班改提高了教师全面育人能力。

(4)班改提高了教师沟通能力。

(5)班改给班主任(现在是班级教育小组组长)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

二、西方(美国)班级管理体制----走班制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另外,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中。

1.走班制的特点 首先,“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其次,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即讲座式的短线课程实行大班制,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第三,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2.走班制的优点

从实施效果看,走班制有利有弊:

走班制的积极功效在于: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性,起到很大作用。“走班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学生主体地位彰显。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4.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相互影响,3.走班制的弊端

走班制的不利功效在于:走班制的初步实施,存在诸多弊端,因为教师换了,有些学生会乘此逃课,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走班制”当前的突出问题有:(1)分班之前的宣传发动不到位,因此,必需在分层走班之前做好思想工作并适当“铺垫”,让他们确实感觉到分层后,自己犹鱼得水,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和发展。(2)“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如果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那将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发展,严重地违背教育规律。在管理和评价学生时,可以将学分制引入进来,打破学年与年级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提供空间。(3)走班制在给学生带来了选课的自由、充分的主动权的同时,也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而不稳定,可能出现选课的盲目性,造成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学校有必要在校园网上建立专门的课程管理网络和数据库,新学期前在学校网站上发布下学期的课程设置、课程建议和选课指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担任辅导员的教师要多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要,关注对学生的指导。

三“在中国探索借鉴”走班制

为适应高中课改要求,我国部分高中开始推行的走班制教课模式。将班级分为行政班和教学班。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行政班。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后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需要时自习也会在教学班上。

有些学校将走班制与课改融合,采取“走课制”组织形式,在国家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的8个学习领域、14个学科,设计87个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然而,美国中学选课走班的制度,是建立在美国大学招生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符合各方面的需要。中国的高考形式和制度还没有改革的前提下,盲目全盘照搬美国那种选课走班的制度,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下载省联社管理体制对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联社管理体制对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影响

    从我了解的西方文化来看,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发挥,因材施教,如:走班制的建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

    XX联社改革发展的调查提纲

    XX农信社改革发展的调查提纲一、2006年以来,XX农信社改革的进展情况 (一)机构建设变化情况 经营理念、企业形象及人员素质方面发展变化情况。出台的教育培训制度和规划等措施,组......

    浅谈金融业营业税对银行改革发展的影响

    营业税是对我国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共有9个税目,其中金融保险业营业税,从1997年1月1日起,由国税机关和......

    省水利改革发展督察汇报

    ** 县 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 我们**县位于吕梁山南端,临汾市西南部,总面积2029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82个行政村,1113个自然村,总人口23.6万,其中农业人口19万。是临汾......

    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

    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 《长兴岛开发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打造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决策,大连市政府组织研究编制了《长兴岛开......

    浅论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市发展的影响

    保险职业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 1 保险职业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作者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

    出口退税改革对外贸企业出口影响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 淘宝ID:华中秘书网 出口退税改革对外贸企业出口影响 自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将实行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医疗改革对老百姓的影响

    医疗改革对老百姓的影响 自从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了医改方案,我国的新医改方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覆盖推广,到2011年底,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医疗保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