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脱贫奔康工程工作汇报
镇脱贫奔康工程工作汇报
近年来,**镇立足山区实际,依托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资源优势,始终坚持“环境立镇、产业兴镇、生态富镇”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以发展实干为保障,以项目建设为动力,切实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是**镇启动实施脱贫奔康工程的开局之年,全镇上下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强化措施,苦干实干,相继建立并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脱贫奔康工程。
加强生态建设,完善生态优势推进机制。**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保护,全盘规划、整体推进,狠抓生态水系建设,积极推进植被生态恢复工程,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目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着力点,集中进行垃圾、污染、绿化等专项治理,确保淄河源头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进一步提升全镇整体环境面貌。近年来,集中在沿淄河河道建设拦河坝77座,小塘坝56座,疏浚清除河内淤泥垃圾230万方,在河道两侧填筑生态河堤形成2400万平方米生态水面;今年完成植树造林5700亩,突出沿河、沿路、村庄绿化1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80%,列全市第一。
加快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创新农业产业化机制。**镇依托传统农业基础,加大转调力度,通过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实现资本进山、技术进山、项目进山,相继培育豆禾园、银花园、山珍园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万亩板栗示范园、食用菌种植基地等示范园区,引进山东龙霖、淄博尚逸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形式,鼓励农业大户发挥带动作用,扩大规模,形成特色,做大做强绿色经济。今年**镇共策划绿色产业项目14个,现已全部立项,开工建设项目已达10个。其中包括山东龙霖农业公司的三个千亩示范园,淄博山珍园食品有限公司的优质速冻桔梗出口产业园,鲁中食用菌标准化基地等多个技术含量高、品牌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绿色产业项目,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大“输血”力度,落实帮扶机制。自市区开展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入村入户帮扶工作以来,今年共有33名第一书记、扶贫干部派驻到**镇36个村,相继为百姓解决行路、吃水等难题,16个贫困村完成了20公里村内路和生产路的硬化,共解决了15个村8000人的“行路难”。除了必要的物质帮扶,更重要的是“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地为各村、各困难家庭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因地制宜为各村争取扶贫项目,以思路扶贫迈开脱贫奔康第一步,以项目扶贫落实脱贫奔康目标。**镇全体机关干部实行包村责任制,“工作人员包村,党政领导包片”,要求包村干部要深入了解挂包村情况,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包片领导更要全面掌握挂包片的信息,按照“一村一品、一片一产业”的扶贫思路开展帮包工作。全镇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6个,其中省级扶贫村3个,市级扶贫村3个。
重建“造血”功能,建立培训机制。在“输血”的同时兼顾“造血”,以技能扶贫敲开脱贫奔康门路。“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就业帮扶直通车”宣传活动利用**大集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宣传内容涉及职业技能鉴定、失业指导、就业培训以及小额贷款等多个方面,并为当地村民提供详细的咨询服务。开展技能培训班6次,培训人数500余人,分别对农户进行果树管理、家禽养殖、餐饮服务等技能进行培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近20笔,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创业环境、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
奖惩分明,设立考核机制。为规范村级建设,提高各村积极性,每年都会对村级党组织进行量化考核,考核采用公开述职、民主评议、个别谈话等形式,综合评定一年来各村经济建设和发展情况,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组织阵地,推动全镇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文化惠民,搭建文化服务机制。**镇一方面紧紧围绕文化体制改革,立足镇域文化特色,积极挖掘、全面提升全镇文化内涵;一方面以“文化惠民”工程为工作核心,坚持“文化进山”战略,充分利用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远程教育等文化阵地,畅通知识脱贫渠道。
排早抓小,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预防为主、排早抓小、工作在先、防范未然”的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机制,落实三级网络调解制度,及时化解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三大工程建设,将三大工程最大限度的服务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为脱贫奔康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低收入农户奔康工程”工作总结
大溪边乡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康工程” 工 作 总 结
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康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低收入农户奔康工程”的顺利实施,带动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的前进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不竭的活力,也为我们欠发达乡镇做好各项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决心。2008年省林业厅结对帮扶大溪边乡,五年来大溪边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林业厅的帮助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规划引动、产业促动、技能推动、两员带动”的原则,强化领导,周密部署,精心规划,建立帮扶措施,实施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主要成效 五年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主要主要围绕农民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增加农业开发收入、增加三产收入三个方面做好文章,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的面貌改变也较快,各项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在8℅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2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将首次突破2亿元,比2008年增加1.05亿元,年均增长12.34%;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7000元大关,比2008年增加近2500元,年均增长8.2%。低收入农户增收成效明显:2008年调查摸底中全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1854户6345人,分别占全县的8.3%和8.7%,其中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农户达397户。到2012年全乡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有1506户,5483人,占低收入农户的81.23%和人口的86.42%;全乡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全部消除,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已全面实现。五年来大溪边乡信用社农民年存款余额以35%的速度递增,全乡每年农民新建住房100幢以上。21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一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结合行政村区划调整和乡政府驻地迁址,全乡初步形成了以墩南村为集。
设示范乡镇验收。邮政、通讯事业全面发展,移动、联通等无线通信覆盖率达到83%,行政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1.7%。五年来,社会事业显著进步。认真组织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低收入农户保障、困难群体危旧房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全乡有230户,506人名农民获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223人得到伤残补助,12527名农民纳入了新农合医保范畴,参保率达95%,5277名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文教卫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投资350余万元对中心小学和黄谷小学进行设施改造,新建了中心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2008年被命名为省教育强乡。实施了“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五年来培训农民2285人次,安排农民转移就业672人。文体工作继续走在全县前列: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载体,积极举办庙会、舞龙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建和发展各类民间乐队,繁荣了农村文化市场,促进了边界经济的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荣获浙江省民文化艺术之乡。广泛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建成村级体育活动场所18个,2010年被命名为省体育强乡。
二、主要做法
1、坚持规划引动,理清了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工作思路
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和制定规划是基础。五年来,在实施“奔康工程”中,乡党委、政府始终做到年年有规划,特别是近三年来,在省林业厅的指导下,2010年制定并启动了《大溪边乡林业发展三年规划》,分别对大溪边乡林业发展背景、总体目标、工作重点、投资概算和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问题作了详细的科学论证,提出了我乡林业发展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坚持“一村一规划”的要求,各村充分发挥省林业厅各联系部门结对帮扶优势,做好联动工作,在听取联系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奔康工程发展规划,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有序实施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发展的可持续性。
2、坚持产业促动,拓宽了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
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一是认真落实林业发展三年规划,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特经济。全面抓好油茶低改和新品种推广项目的实施,五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大户、农业招商等途径,累计发展新品种油茶基地1156亩,完成6785亩油茶低改项目和2057亩毛竹低改,完成森林抚育10718亩;高山蔬菜面积发展到 2400余亩;新发展山核桃、枇杷等干鲜果970亩;名茶、清水鱼、吊瓜和特种养殖等特色种植养殖业规模继续扩大。二是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四位一体”工作全面启动,成立了山茶油、名茶、清水鱼等各类专业合作社25个,其中涉林专业合作达14个;建立了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做好致富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流通水平以及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三是积极建设各类示范基地。先后建设了大溪边乡黄谷村低产油茶改造示范区、墩南村森林抚育基地、大溪边村石灰岩山地绿化基地、上安村新品种油茶发展基地、大桥头村杉木速生丰产林基地、墩南村村庄绿化点等一大批精品优质示范基地,以及建成阳坑口村黄泥畈粮食高产示范畈、公淤、阳坑口、上安、月岭4个省级高标准高山蔬菜示范基地,以点促面,带动了全乡农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在8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新增来料加工点17个、发展低收入农户闲散劳力1250名参加来料加工,全年发放来料加工费500余万元。2011年、2012年先后投入60万余万元,在墩南村、上安村建设来料加工集中加工点。
3、坚持技能推动,提高了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能力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实施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重要途径。
五年来,结合省林业厅结对帮扶,积极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在省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的指导帮助下,乡党委政府邀请中国亚林所、省林科院、开化县科技局、开化县林业局等单位在大溪边举办了12次“兴林富民”科技培训班。大溪边乡全乡各村书记、村主任以及种植大户,乡政府干部、职工,马金镇部分村书记、种植大户,共1800多人参加了《油茶高产栽培与低产林改造技术》、《一竹三笋(冬笋、春笋、鞭笋)高产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的培训。课后还现场解答林农提出的问题,发放有关技术资料3000余份,并到黄谷村、茂新村油茶种植基地手把手的指导林农如何进行整地、挖穴、品种选择和配置、垦复、修枝、嫁接换种、密度控制及施肥等技术。在省、县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溪边乡林农在林业生产上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要我发展”变成了“我要发展”。特别是在省科技特派员的支持指导下黄谷村的油茶产业、农村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坚持“两员”带动,找准了结对帮扶的切入点
“低收入农户奔康工程”实施五年来,得到省厅领导的高度重视。楼国华厅长每年坚持到大溪边乡调查了解结对帮扶情况,省厅16个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党组织与大溪边8个行政村党组织结为共建对子,每年举办一次项目促进会、一次年终座谈会,为联系村理思路,定规划,谋发展。特别是每年省厅派出的驻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常年驻扎在村,紧紧围绕“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全面小康新农村目标,以“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为主要工作任务,按照缺什么强什么的原则,认真指导、切实帮助、积极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尽快进入角色,转换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方式,切实担当好上下级之间的联络员、村民之间的协调员、富民工作的服务员、农村政策的宣传员。一到村就能深入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子解村情、民情,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切入点。针对所驻村的实际,帮助村两委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落实好建设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政策对接,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抓好项目的落实。
三、“森林先锋” 创先争优、结对帮扶林业发展三年规划得到全面落实。自2008年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来,省林业厅做为结对帮扶单位给予了大溪边思想观念、项目资金、科技培训等方面的大力帮助和扶持。五年来,省林业厅及下属各处室联系的8个重点村扶持资金达190万;除项目资金外,补助新农村建设抗洪救灾扶持资金近100万元;各处室累计支持联系村农民增收、村庄道路、环境整治、农田水利等建设项目30多个、扶持资金达12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12次,培训林农1800人次,实地指导林农油茶、毛竹低231户,极大满足了农民对林业发展愿望及高技术的渴求。
2010年“森林先锋”创先争优、结对帮扶林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以来,省林业厅楼厅长亲自到大溪边乡参加“规划”启动仪式,2011年又亲自到乡召开推进会。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的实施,把三年规划的落实做为开展“森林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低收入农户奔康工程目标的重要措施。三年来,省厅领导和工作人员、驻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深入我乡各个联系村调查研究,带来了技术、资金信息、项目和关怀,有力促进了我乡林业产业的发展。
第三篇:《脱贫攻坚党旗红,奔康路上争先锋》演讲稿
《脱贫攻坚党旗红,奔康路上争先锋》演讲稿
圪洞明德小学 曹利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教育口的曹利梅。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6年的风风雨雨。是啊!党今年九十六了,她悄然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磕磕碰碰的走过了九十六年,用血泪在这条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里倾倒了一杯浓墨,印下了那属于她的独特的印迹。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共产党员就如一根绿竹,竹可破而不损其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刘胡兰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共产党员就如一块璞玉,玉可碎而不损其白。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的叶挺;共产党员就如中流砥柱,在激流骇浪中稳如泰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我们提出了言行的指导。
时至今日,总书记矢志不渝地狠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全党作出了表率。看吧,我县战斗在扶贫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风尘仆仆奔走在险山峻岭之间,下乡镇,进农村,走街串巷,入门进室……有的人高瞻远瞩,夜以继日谋划扶贫方案,有的人奔波忙碌,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积极为山区群众争取更多资源;有的人带头走进千家万户,调查民情,了解民意,为帮助农民增产创收呕心沥血;有的人默默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加班加点,无私奉献……
在教育部门,我县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扩大贫困家庭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实施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实行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我,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雨露,度过幸福的童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知识的海洋,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乡村孩童,培养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党的教育事业、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2012年7月,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在我们心中就是一座丰碑,是一个灯塔,是一面旗帜。让我敬仰、引我前行、促我奋进。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立足本职,率先垂范,倾情奉献群众,努力创造佳绩。身为一名教师,我会时刻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愿自己的生命就像一面光辉耀眼、高高飘扬的党旗,在奉献中熠熠生辉!
第四篇:XX镇关工委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韦集镇“脱贫攻坚•关工助力”工作汇报
韦集镇关工委(2017年7月10日)
县关工委:
根据《关于做好“脱贫攻坚关工助力”材料上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镇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韦集镇现有双圩、永久、金银山等三个贫困村,全镇贫困户924户,贫困人口2538人,贫困发生率4.79%。今年以来,韦集镇关工委在镇委、镇政府和县关工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特别是县关工委《脱贫攻坚•关工助力实施方案》及有关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脱贫攻坚•关工助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组织领导求“强”
镇关工委成立领导小组,由关工委主任陈荣任组长,常务副主任王凯任副组长,及时解决思想认识、人员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下设办公室,由常务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政策、业务等指导。镇关工委坚持双周例会制度,多次召开调度会、推进会、现场会,注重召开学习动员会,开设微课堂,举办培训班。制发《韦集镇脱贫攻坚•关工助力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重点内容、活动步骤和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领导,镇关工委主任陈荣包扶丁李村、常务副主任王凯帮扶韦集村,镇关工委其他成员也全部包扶到村。各村关工委主任任领导小组组长,村村细化《实施方案》,充实人员力量,把有党性、有爱心、有特长的老党员、老村干、老土专家、老 民间艺人、老乡贤等“新五老”人员吸收进关工委,全镇共新进关工人员50人。
二、调查摸底求“真”
镇关工委组织镇、村关工成员,于2月10日至3月10日,在全镇集中开展了调查摸底突出月活动,围绕“六看六确保”要求,对建档立卡对象中的“五老”困难户、青年贫困户、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难中小学生和高考困难群体的情况进去了摸底。按照精准识别的要求,镇关工委对调查摸底对象进行了多形式核实。在村关工委人员核查的基础上,组织村与村关工委之间互查,镇关工委组织人员开展抽查,提高了信息质量。在精准摸底的同时,镇关工委组织人员围绕规范识别、推出程序问题进行了核查,通过核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经过“六关”,即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两公示一公开”,确定帮扶联系人,制定计划、填写手册等程序进行。切实做好信息录入工作。各村关工委制定一名信息录入员,对采集信息认真核对、修正。为镇委镇政府精准扶贫和镇关工委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镇关工委还组织人员对档案资料进行了核查,按照村“五有”、户“四有”、扶贫手册“六有”等要求,逐项核查,逐村核查,实现了村级资料完善、齐全。
三、分类施策求“实”
镇关工委将调查摸底人员进行了分类划档。第一类为老、弱、病、残、痴,丧失劳动能力的“五老”困难户、青年贫困户42户,贫困人口160人,第二类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并有发展和就业意愿的青年贫困户145户,贫困人口550人。第三类已脱贫贫困户,脱贫户32户,脱贫人口115人。根据划档情况,镇关工委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一是第一类贫困户纳入了农村低保范围,每人每月享受95-198元低 保金,基本保障了生活需要。二是第二类贫困户,通过提供扶贫项目和扶贫政策,使他们积极发展养羊、养猪、养牛等养殖业及蔬菜、药材、黑小麦、花生等种植业,现在,全镇关工组织帮扶发展种植业近1000多,畜牧养殖900余头,逐步实现依靠产业脱贫。三是对已脱贫户,各关工包扶组长和包扶人员宣传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保持了现有扶贫政策不变,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
四、督促核查求“严”
镇关工委制定督促核查方案,主要领导带头定期核查,并将核查情况及时通报,通过督促核查,关工委先后表彰先进关工人员10人,通报核查相关人员7人次,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
我镇脱贫攻坚•关工助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一些不足,如少数关工成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还不够细致,作用发挥不够,效果还不明显等,对此,我们有足够的认识,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改进,进一步把工作做好。
第五篇:山东残疾人奔康计划简介
《山东省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行动方案(2014-2017年)》共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
一、“总体要求”明确提出要“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优先保障110万城乡生活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确保残疾人优先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特殊保障政策。还提出“到2017年,全省残疾人享有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残疾人整体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部分围绕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实现残疾人康复及残疾预防、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优化残疾人发展环境、满足残疾人个性需求,提出了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工程”、“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残疾预防及康复工程”、“残疾人全面发展工程”、“残疾人阳光关爱工程”、“残疾人服务业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涉及残疾人生存、生产、发展、环境等各个方面。
三、具体创新点主要有:
低收入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未婚重度残疾人可以单独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落实好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逐步提标扩面;优先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按规定免费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加强残疾人各项补贴政策统筹整合,减少制度碎片化,逐步建立统一按残疾等级的补贴制度;公办养老机构对“三无”残疾人收养取消年龄限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参照当地养老服务机构税费减免等扶持标准,享受同等财政补贴和优惠扶持政策;开设残疾人商业保险,鼓励为辖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鼓励地方创办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进入康复机构接受训练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家庭给予适当住宿、交通和生活费补助;围绕发挥残疾人特殊潜能,在盲人按摩、励志文化、创新创意等方面,打造残疾人服务产业品牌,并首次制定了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计划(2014-2017年)监测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