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 领 村 民 奔 小 康
引 领 村 民 奔 小 康
记西鲍村党支部
“山里佬!山里佬!柴枝当棉袄,葛藤当裤腰,山粉乌糯当早稻。”这是以前形容嵊州市仙岩镇西鲍村村民生活的一句俗语。而现在,西鲍村道路通畅,新房矗立,已经成了“农村经济工业化、村镇建设城市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生态环境园林化”的一个样板村落。“丑小鸭”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村民们说,村党支部功不可没。这样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小山村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用西鲍村众多老百姓的话来说,靠的是西鲍村有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在他们的领导下,西鲍村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快速协调的发展。当前,该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村级各项工作制度齐全规范,村级财务公开、透明。村风良好,村民安居乐业。书记、村长都还是40多岁的年龄,精力充沛,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为村谋发展。西鲍村目前已基本达到了户富、村美、班子强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党支部力促集体经济壮大,保证村民的持久富裕。西鲍村于80年代初创办的企业--绍兴市造纸厂,在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在村党支部“工业兴村”理念的指引下,以绍兴市造纸厂、纸箱包装材料厂和白云涂布厂为龙头的纸业板块已成规模,浙江威力锻压机床厂也成为嵊州市机械行业的龙头之一。然而,村党支部“一班人”并不为此而沾沾自喜、固 步自封。“比比周边村我们还可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确实落后了。”村党支部书记童开华由衷地说,“我们要加快步伐,发展经济,在近几年里,争取使西鲍村成为嵊州一流、绍兴一流的村庄,更要在全国也有点知名度。”
党支部为民办实事、谋利益,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前些年,许多在城关买房的村民都不愿将户口迁到城里,因为村里的实惠多呀!如小孩从小学到高中学费一律全额报销、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可领800元的老年营养费……”村里的鲍良海老人谈起目前生活时,脸上一片灿烂。村民们都说:“村党支部为我们办实事比较多,他们是我们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这让人深深感觉到了村党支部在村民心中的分量。
美化环境,改善村居条件,这是西鲍村党支部为民办实事中最有分量的一着棋。西鲍村从1990年开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放样、统一设计、公平选址、自行建造”的原则,分步实施旧村改造计划。对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实行“先拆先建,后拆后建,不拆交了押金再建”的办法,分期分批建房。同时,着眼于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公共配套设施,投资改造、硬化、绿化、亮化了村主干道路;建起了自来水厂、供水管道、公共厕所、垃圾箱(房);安装了排污管道、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目前,一幢幢精美的农家别墅正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
领导西鲍村建设成全面小康新农村,党支部就是坚强的战斗 堡垒。近几年来,西鲍村党支部坚持实施党员联系夜访制度,并取得了实效。“我们村党支部55名党员,每人联系村里的5户人家,主要负责家庭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后进青年的帮教等工作……” 55名党员,意味着西鲍村每10个村民中就有1名是共产党员。为什么村党支部有如此强的凝聚力?“我们西鲍村党支部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我们老百姓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主要靠党员的力量,我申请加入党组织,是想为村民多作一些贡献,使我们村集体经济更上一层楼。”入党积极分子丁世苗的话解开了疑团。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绩斐然,荣誉也接踵而来。西鲍村先后获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省级小康示范村等等荣誉。盛名之下,党支部“一班人”头脑清醒,干劲更足。“要使集体经济翻一番,让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把我们村建设成为生态型的全面小康新农村!”展望未来,村党支部书记童开华满怀信心地说道。(魏鑫钢 冯顺庆)
第二篇:依法办好合作社引领农民奔小康
依法办好合作社 引领农民奔小康
陕西省洛南县麻坪镇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麻坪镇辖17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4490户、16507口人,总耕地面积3.1万亩,辖区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为了当地农业发展需要,麻坪镇成立了麻坪农民专业协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多方面服务,得到了麻坪农民的一致认可,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2007年10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由麻坪镇农技站和原协会部分会员联合发起成立了洛南县麻坪镇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对原麻坪镇农民专业协会进行了全面改制。到2008年底,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成员1635户,经营管理人员、技术干部18人。场地3025平方米,房屋95间,车辆各种服务农机具器械100多台件,有山地示范园300亩,林坡500亩。固定资产293.8万元,流动资金317.5万元,其中成员股金93.6万元,总资产达到611.3万元。2008年,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3570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水平高出1201元。
一、健全组织机构,实行规范管理。
合作社机构设置为:合作社决策领导管理三会机构、合作社实体内部工作机构以及党支部。一是决策领导管理三会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按20—30人选一名代表的要求,合作社共计选举产生代表71名,组成成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决策机构。每年根据需要召开1—2次成员代表大会,着重对合作社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规划。由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二是合作社下设业务工作机构。合作社内部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搞好经营,下设五部一室。技术营农指导部、培训教育信息部、农用物资供应部、产品加工购销部、中药材产业开发部、财务综合办公室。三是建立党支部。目前合作社工作人员内有党员9人,根据党章规定,建立党支部,负责合作社工作机构内党的全部活动和工作。四是形成镇有合作社,村有技术员,组有成员示范户。目前镇合作社机构内有技术干部5名,经营管理人员13名,17个行政村配有18个村级技术员,每人每年发给工资补贴500—600元,使服务活动进村入户。五是制定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除制定了全体成员通过的《麻坪镇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章程》之外,还制定通过了《麻坪镇东方红合作社实体章程》以及学习、工作、财务、纪律、请休假、公物、食堂、村技术员、机防队等十三项管理制度。六是合作社采取的组织形式。合作社把农民组成一个新的联合体,共同为发展以苦参为重点的中药材主导产业,统一种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实行“成员+合作社+大市场”的组织形式,形成规模产业化生产,谋求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七是理顺合作社与镇农技站的关系。无论是在麻坪专业协会时期还是合作社成立后,麻坪镇农技站都是合作社(协会)重要组成部分。农技站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社会资源,为合作社(协会)成员构建了从引种、技术指导、病虫防治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合作社成立后,镇农技站与合作社实施了资产剥离,形成了资产相互独立,产权责任明晰,合作社机制顺畅的工作格局。作为合作社的团体成员,农技站在合作社投入股金40万元,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良种引进等服务,并参与合作社分红和盈余返还。
二、明确发展思路,狠抓苦参产业。
由于麻坪镇昼夜温差大,生长的苦参有效成份含量高,属于苦参优生区。为此,合作社决定引导成员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以苦参为主,香紫苏、天麻、猪苓、连翘等其它中药材为辅的生产格局。东方红合作社于2004年开始引进苦参进行野生家种试验,试种成功。四年亩均采挖苦参鲜根茎2064公斤,产籽274公斤,产干茎杆520公斤,总产值9816元,每亩年净收益2400元,成为全国首家成功推广苦参野生家种的合作社。为了确保成员试种成功并取得效益,合作社采取了六条保障措施:一是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实行封闭式运作、产业化生产管理和经营。二是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农资、技术指导、病虫防治、产品收购、集中初加工、统一挂牌销售。三是与成员签订合同,四年一个生产周期,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加工销售后二次返利。四是实行扶持生产,每亩由合作社投资300元(种子、化肥)扶持生产。五是建立种子基地。2008年建立种子培育基地1000亩,计划到2010年建立种子基地5000亩,供全国用种。六是逐步实施初中级加工,使苦参产业成为合作社的主导产业,成为全国的主产区。目前合作社在全镇已种植中药材5800亩,其中苦参1060亩。
三、开展科技教育,狠抓技术服务。
一是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成员科技素质。合作社购置有电影电视科教设备,开展科技培训,每月对村技术员培训一次,每季度对成员集中培训一次。并通过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讲座、办板报等形式,把技术、信息及时送到成员手中。2008年,合作社集中培训18次,3800人次。二是开展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依托镇农技站开展推广地膜覆盖1.2万亩;配方施肥技术2万亩次;推广各类作物良种12.5万公斤,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8%以上;组建20人的专业机防队,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3%以下;推广粮、药、菜、菌间套和立体栽培模式,2004年以来实施地上种庄稼,地下埋天麻、猪苓1100亩,平均亩产值1800元/年。
四、创办经营实体,搞好综合服务。
麻坪镇东方红合作社创办以来,坚持“实体化发展,股份制运作,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理念,采取多种措施,搞好成员服务。
(一)创办经营实体。一是开设三个门市部,购置了2台车辆,为成员和农户提供服务。三年来,为成员和农户提供3150万元的农用物资。二是创办科技示范园。承包坡耕地300亩,栽植核桃、苦参,2008年示范园收入5.1万元。三是实施订单种植。2008年订单种植中药材5100亩。
(二)开展农资服务。及时购进各种农用物资,合作社按需送货上门。三年来,送化肥3000多吨,各类种子260多吨,农地膜210多吨,农药及其它农资50多吨,农用机械1200多台(件)。对缺乏资金的成员,实行赊销供应,三年赊销农资380万元,农资供应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合作社包退保换,造成损失的,负责赔偿,深受农民欢迎。
(三)开展销售服务。三年来,合作社为成员销售核桃500吨、柿子1500吨、杂粮320吨、药材1600吨、食用菌110吨、其它农产品500吨。
(四)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合作社投资85万元。修建厂房、仓库1200㎡、加工场地2000㎡,购置加工机械23台(件),对成员生产的农产品统一加工、分级整理、挂牌销售。2008年合作社种植中药材5800亩,其中苦参1060亩,香紫苏890亩,天麻、丹参、杜仲、猪苓等4150亩,年总产值达到815.2万元。
(五)开展资金服务。对缺乏资金的成员,由合作社帮助解决资金问题。三年帮助成员贷款390万元,争取财政扶持资金165万元,合作社投放帮助资金310万元。通过以上服务,2008年合作社总经营额达到831.3万元,毛收入89.3万元,实体工资等支付21.2万元,上交税金1.2万元,成员股金分红、二次返利48.5万元,实现净利润18.3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3570元,较全镇人均增收1201元。
五、制定发展目标,确保成员增收。
麻坪镇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创办实体,有力地促进合作社发展,提高了服务功能,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得到了各级组织的支持,先后受到农业部、省、市、县十多次表彰。但由于合作社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内部管理、外部协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合作社目前已登记“商山红”苦参种植生产商标,下一步的打算是:按照“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成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发展以苦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实行产业化运作,并逐步实现中级加工,建立全国苦参生产基地,实现“商洛苦参甲天下,商山红誉满神州”的目标。一是发展种植计划。建立万亩苦参种植示范基地。到2010年全镇种植达到一万亩;到2015年在全县累计种植面积五万亩;到2020年在全商洛市发展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万亩。二是中药材加工计划。2010年投资300万元建种籽精选和加工切片生产线各一条,年加工精选种籽500吨,加工鲜根茎切片2000吨,建茎杆加工有机肥生产线,年加工生产有机肥1000吨,年实现加工产值三千万元。到2015年投资三千万元,建苦参鲜根茎切片加工现代化生产线二条,种籽精选现代化生产线二条,建茎杆加工有机肥现代化生产线一条,年加工鲜根茎切片5000吨,加工精选种籽2000吨,加工有机肥5000吨,实现年产值一亿元。到2020年投资5000万元,扩建五条生产线,实施苦参初中级加工,从种子、根茎到茎杆中提取苦参碱、苦参素,实现年产值二亿元。三是合作社成员增收计划。2010年发展成员二千户,户均年增收一万元,人均增收二千五百元;2015年发展成员三千户,户均年增收二万元,人均增收五千元;到2020年发展成员五千户,户均年增收四万元,人均增收一万元。
我们东方红合作社今后将“用法规制度规范合作社,用经营理论建设合作社,用企业模式管理合作社,用科学原则发展合作社,用产业链条壮大合作社,用创新精神振兴合作社”。决心在各级政府和部门关怀支持、精心指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拼搏、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突破发展,为破解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一村一品,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做出贡献。
第三篇:奔小康
奔小康
鹿楼镇魏花园小学四年级赵玲
“红袖添香情久长,喜看小康臻大有”现在我们已步入小康社会,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些都赖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政策。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策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沛县人民抓住每一个时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人间仙境,让沛县改头换面。与之前的经济条件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还记得爷爷奶奶给我们将过去的故事,他们穿着小棉袍过冬,我们现在穿羽绒服御寒。他们袄子里装着几片破棉絮,我们羽绒服里全是鸭毛,可比他们的破袄子暖和多了。那时候他们吃树皮草根,后来经济有了一些起色,就吃吃白薯馒头。难的过年吃顿好的,包的饺子馅里奢侈地滴上几滴油。这可算上是一顿美餐了。天天盼着大鱼大肉。可现在呢?天天吃着大鱼大肉,可还要追求粗茶淡饭。想要吃得清淡。爸爸“五一”黄金周有四天不在家吃饭,都被朋友请去聚餐。这顿顿是山珍海味,可他在第五次别人请的情况下委婉地拒绝。因为他实在无福消受。以前有句老话叫“比吃了蜜还甜”,可现在我估计,已没多少人会觉得蜜很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替代了以前的茅草屋、红瓦房。以前挤在几十平米的小瓦房里,现在住进了几百平米的公寓甚至别墅里,宽敞又明亮。好不惬意!现在,道路也宽了,也平了。私家车也多了。人民的经济腾飞了!民工也是社会的一部分。现在民工的维权意识有了大大的提高,加上国家政府为民工几番下达政策。以前公司老板拖欠民工工资的事也少有发生。看来政府的存在,旨在为人民服务,替人民排忧解难、主持正义,是人民的好主人。可见我们的生活在这几十年里有了飞速发展。
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并不能代表精神上的满足。就拿我们是来说,虽然物质生活很优越也很充实,但我们不忘精神上的追求。我们经常会举行一些文艺活动。每天晚上,都会有许多市民到广场上跳跳舞,全当作健身。沛县素来有少儿书法之乡之美称,有多少孩子、青年和老人学习书法,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我明白,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顽强劲取,才有我们祖国的自立自强、兴旺发达。今天,只有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不为艰难,奋力拼博,才能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小康社会!
辅导老师:张磊
第四篇:党课讲稿:支部引领合作社 群众致富奔小康
党课讲稿
支部引领合作社
群众致富奔小康
——乡村振兴**村农业合作社模式
赵德胜
按照主题教育工作的统一安排,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乡村振兴工作,如何破解“支部引领、集体增收、群众致富”这一难题,借鉴我们仲山镇的整体形势和仲山东村(简称仲东村)的发展状况,希望能给镇村今后的发展建设一些有益启发。
仲山镇是传统农业乡镇,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工作上做了一些探索,乡村振兴服务队进驻后,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制定乡村振兴工作规划,积极争取政策,巩固乡村振兴成果,有序推进抓好落实,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仲东模式。
一、捋清思路,培植新型集体农业,破解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瓶颈。
镇情:仲山镇位于嘉祥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80.21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7.3万亩。辖36个行政村,23187户,686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43%;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9户1430人。下辖58个党支部,党员1633人,群众经收入单一,基本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2018年全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4772元,比2017年增加1070元。
仲山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农业改革,发展特色农业。金青农业“猕猴桃”产品被评定为绿色食品;完成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项目面积1.1万亩。各村分别成立了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并选举出理事会、监事会等首届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共流转土地1.6万余亩;对16户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建档立卡,扩大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新模式,整合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探索出一条基层党组织发挥致富堡垒作用的新模式,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新培植仲山东村现代农业合作社,北李楼村管葡萄园托管等模式,实现党支部引领,群众致富,集体增收。
仲东村村情:仲东村位于仲山镇政府驻地,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56户,2163人,贫困户22户52人,低保户17户24人。总耕地面积2100亩,人均耕地面积0.97亩,基本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该村村班子健全,支部委员会3人,村民委员会3人,全村共有党员55人。2018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
二、坚持问题导向,查找推进“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缺少整体发展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套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开篇、统筹谋划、有序推进。目前,仲山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牵头部门不明确、责任分工不具体的问题。
2、农业产业业态不高。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传统农作物与高效经济作物结构不合理,谷物等传统作物面积占比较大,高效农业面积占比不到10%,现代农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存在同质化现象,主要形式仍停留在餐饮、观光、采摘等传统项目上,缺乏高端引领,没有形成区域化、品牌效益。
3、支撑保障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产品与农村贷款对象信息不对称;科技服务力量薄弱,农技队伍“青黄不接”;基础设施欠账大,低产田土地不平整、路网不够畅通、灌溉渠系不完整、生产道路硬化率较低等问题突出。
4、持续增收乏力。仲山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部分贫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的主动性,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强,存在返贫风险,农业经营收入难以快速增长。
5、村集体发展基础较弱。村干部队伍力量薄弱,虽然已经大幅度提高了村干部待遇,但依然吸引力不强,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的问题,仲山镇50岁以上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占57.9%,村党支部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6人、占16.7%,大专以下学历的30人、占83.3%,知识水平急需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大量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于低效利用状态,村干部缺乏发展思路和发展动力。
6、乡风文明程度不高。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婚丧嫁娶、索要高昂彩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问题还很突出,影响了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虽然各村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但是发挥作用不好。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选准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突破口,推进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方向,目标引领未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1、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紧抓特色小镇建设机遇,全面提升小城镇规划设计水平,按照建设标准、功能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形成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
2、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3、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是突出特色化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金青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抓好用活乡村振兴服务队服务机遇,加快建设仲山东村农业示范园、狼山沙窝西瓜、胡契山苹果、赵山岭粉条、西陶官屯地瓜等品牌。二是加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改善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条件,加快推进农田水利项目重点水利工程,深化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物质技术基础。
4、走好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提升工程,开展“文明卫生示范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孝亲敬老好儿女”等优秀典型评选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方面的重要作用。抓好农村群众身边体育组织和健身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走好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5、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以组织振兴为抓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力。推动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服务队,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帮增收的作用,扩大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二是加快完善村民自治。做好以“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工作,探索加强基层协商的方法路径,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强化村民监督权、决策权,保护农民群众利益。
6、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一是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以收入水平和“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建立扶贫台账,适时帮扶、即时清零。二是聚焦贫困集中发力。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放大金融扶贫政策效应,建立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三是做好政策保障,着力解决好贫困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及住房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把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三、典型引领,发展仲山东村农业合作社模式。
(一)模式口号
支部引领合作社;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模式运行方式
党支部引领,筹建农业合作社;合作社进行企业化管理;集约土地,为合作社提供资源平台;推行“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经济作物”运行模式;三种方式入股: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村集体基础设施入股;农户“最低保障租金+股份分红”受益。
(三)模式优势
便于大型机械耕作;提高土地综合效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适合现代化农业发展。
(四)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仲山镇仲山东村土地合作社项目。
2、项目背景: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3、项目立项必要性:仲东村土地70%已被地贩子租给外地农户,剩余30%的村民种粮积极性也受到影响,造成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集体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等不良现象。
4、项目建设优势条件:项目位于仲山镇驻地,交通便利,水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土地成方连片,适宜现代化农业发展。
5、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处于仲山镇仲山东村,村党支部拟依托村南约1000亩土地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地入股、村集体以原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扶持入股、投资方以资金入股的形式成立合作社。合作社依照土地现状进行整合、改良,投资、管理,逐步达到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地面积,便于大型机械耕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推行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可作为农业科研院所及良种经营企业的良种繁育基地。
土地整合后可增加耕地约100余亩,所增加耕地权益归村集体所有,是长久性、保障性的村集体收入来源。
合作社的股份由土地股、基础设施股、投资股三部分组成。
土地股以实际种植面积核定总股份,每亩为一股,实际种植面积亩数减去村民的亩数剩余的为被整合出的土地,归村集体所有。合作社保证依据目前地类、地租价格,给土地股850元(自留地、腰路南地、腰路北地、马市路北地)、650元(马市路地、张家林地、豆河方地、集体土地)的最低保障收益。
基础设施股为现有的路、沟、渠、站、井、电等基础设施以50股的股份加入合作社。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提升、产权归村集体,确保为合作社提供基础性服务保障。
投资股为生产成本投资、经济作物项目投资,以投资1000元为一股。为增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投资股尽可能由村两委成员、合作社成员、村民股东出资,支部书记、理事长兜底。
所争取上级基础建设项目产权归村集体,以股份的形式或有偿使用的形式服务于合作社。
6、项目计划投资: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县财政专项资金150万元,自筹资金150万元,其它资金200万元。
7、项目投资概算:利用机械将土地整平、整合,将排水沟进行修复,计划投资约20万元;农业排灌站1个进行整修,新建水泥渠1500米,计划投资6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2000米,计划投资80万元:打深水井2眼,铺设供水管道3000米。计划投资60万元;合作购置农业机械计划投资50万元;合作建设大棚计划投资30万元;合作建设冷库计划投资200万元。
(五)预期成效
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2020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0万元,以股份形式量化到经济组织成员,股东每亩可增加收益100元,集体收入年增收10万元。
2、社会效益:合作社项目可以使村里土地更高的体现价值、可创造农村剩余劳力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随着项目的开发和挖掘,也将带动、发展种植能手的合作经营机会。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减小城乡差别。
发展变化是一天一天干出来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模范带头,勤恳敬业,还要有“光阴迫”“从来急”的精进态度,同样是干事创业,抓紧和抓不紧大不一样,就像有的人在跑、有的人在走、有的人在睡,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的“人去无痕、雁过无声”。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因为它是每一名党员干部踏实干事的时间,它能够让我们为基层镇村的发展做出贡献,能够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在第一书记岗位上大有作为。
东风浩荡征帆满,豪情满怀谱新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勇做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
第五篇:解决村民出行难修路扶贫奔小康(杉树山)
解决村民出行难,修路扶贫奔小康
杉树山村民情日记--陈丰收 杉树山村是菱角塘镇最偏远的山区村,与双牌五星岭林场交界,距离城区35公里,全村68户,总人口282人,辖6个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2800元。该村基础设施薄弱,多年以来都没有通电,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争取下,直到2011年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投资近260多万元,在2011年10月全村通电,全村人民终于通上了电,结束了无电村的历史。该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的深山,交通十分不便,过去一直没有通村公路,全村道路都是崎岖的羊肠小道,山高路远,经济林木和农副产品只能依靠肩挑马驮。行路难,劳务存本高这个薄弱环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落后的道路交通成为村民们的迫切愿望。2013年初,四深入活动开展以来,按照党委政府的安排,我带领驻村工作队进驻杉树山村。“杉树山村是菱角塘镇最贫困的村,身为一镇之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驻村队员,我定要尽职尽责,为村民办点实事,改变杉树山村的面貌。”
进驻杉树山村后我第一件事就是进组入户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找准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前村里的路起风时是“扬灰路”,一下雨就成了“水泥路”,群众要求修路的呼声最高,只有修好通村公路,才能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修通杉树山村5公里宽4.5米的通村公路,我多次到市区找领导汇报,到相关部门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带领村干部组织村民自筹资金,到外面捐款。通过几个月的努力,该通村公路项目终于批准实施,总投资160万元。今年,6月12日,在一阵阵鞭炮声和掌声中,在杉树山村通村公路的路口,一台挖机在轰鸣声中破土动工,这标志着杉树山村告别了没有通村公路的历史。现在通村路路基已经全线打通,实现了六个自然村相互连接,为村民节约建房成本、方便子女上学、农产品增值实现了综合效益。预计在11月底将完成路面硬化,全线通车。这标志着,一条原本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道路将蝶变为一条村民脱贫致富之路,希望之路,幸福之路
通村公路的拉通,基础设施的改变让村民感到欣喜,然而如何使村民拓宽村民致富的思路,在经济收入困境中突围才是摆在我面前的真正难题。完善基础设施、培养技术型农民、发展种养大户,开发农业项目„„一个个工作思路在我的脑海中酝酿,经过仔细的谋划,一张杉树山村前所未有的发展蓝图逐渐清晰浮现。
四深入工作的重心就在于“解难题、谋发展”,我们到这里帮扶,代村干部直接管事、替群众直接干事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把握好自己的工作角色,沾土气、接地气,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调动起广大村民,让他们突破思想和观念的束缚,真正实现自我发展。为此,我带领工作队组织杉树山村“两委”主要成员、党员代表、种养大户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通过集思广益,共商发展,结合杉树山村林地规模、种植模式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5000亩楠竹低改”项目,发展500亩丫髻岭苦茶,200亩高山药材,6000亩速生丰产林,发展黑山羊养殖大户6户,全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找准目标后,杉树山人暗下决心,憋足干劲,说干就干,利用村级活动中心这一平台,请来了农业、林业、水产等部门的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从药材的栽培到田间管理,黑山羊繁育到饲养,到楠竹、杉树种植到林间管理,全村56位村民参加了种养技术培训。到目前,该村已经发展养羊大户3户,造林大户12户造林2000亩,楠竹大户2户楠竹低改1000亩,种药材85亩,种苦茶160亩。
杉树山村当了近30年村支书的刘雨凤不无感慨地说:“感谢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为我们杉树山村修起了致富金路,指明了发展方向,到时我们村的面貌将会彻底改变,再通过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林经济,一定会摘掉贫困村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