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会计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商学部财会金融系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层次、整体竞争能力。专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内容,它既是学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更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项整体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工作。高职院校专业总体发展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并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先发展高职院校的特色学科;建立职业岗位和课程建设紧密联系的创新体系。
一、本专业近5年的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施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空前加快,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人才的竞争上,人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性,不但需要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据统计,广东省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约有25万家左右。如今中小企业正值黄金发展期,准备大展鸿图。省统计局的全省民企人才大调查发现,民企中专以上学历人才数量约为150多万,只占从业人员的1/3,而大学本科只有1/5。另据广州市人事局发布的消息,广州地区人才市场供求前10位的专业中,财会类专业排在第四,管理类专业排在第五,广东省其他地区人才供求状况与广州市类似。数据表明,广东省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资料来自广州市人事局发的《2003年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报告》及南方人才网)
财会与金融系会计专业主要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熟练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扎实的会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业务、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以出纳、会计、审计等职业岗位为主,根据网络调查提供的结果、总结分析、与企业员工直接面谈、观察法等方法,我们对职业岗位分析如下:
1、出纳员
出纳员应具备的通用知识有: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 ③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④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 ⑤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⑦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翻译和日常会话能力 ⑧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出纳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有:①现金业务核算知识。②银行存款业务核算知识。③其他货币资金业务核算知识。
出纳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①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②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③日记账的登记、审核。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填制。
2、会计
会计应具备的通用知识有: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 ③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④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 ⑤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⑦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翻译和日常会话能力 ⑧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会计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有:①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方法,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的方法,③纳税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知识,④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⑤财经法规的知识。⑥会计电算化知识
应具备的基本技能:①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②登记账簿,③财产清查,④成本计算,⑤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⑥纳税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⑦财会软件的应用
3、审计
审计应具备的通用知识有: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 ③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④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 ⑤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⑦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翻译和日常会话能力 ⑧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审计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有:①会计岗位的基本知识,②审计理论与方法。
审计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有:①编制审计工作计划,②审计方法的运用③编制审计工作底稿。④撰写审计报告。
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3年计划)
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25人,可以满足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含在读)以上学位的占51.6%,分别毕业于不同的大学,学缘结构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6.7%,能满足该专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师资需;拥有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教师达96.7%,都是系里骨干教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77.4%,整个专业教师队伍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能适应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的需要。
本专业共有兼职教师6人,分别来自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金融企业等,其中高级职称4人,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未来3年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包括:(1)在现有的师资队伍规模基础上,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通过在岗培训、派出进修和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三者结合的方式,提高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教师中比例,以提高现有学术队伍的学历结构。到2010年底,力争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2)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通过学院科研工作的考核制度、科研奖励制度、进修培训制度等形式,加大对人才的培养。
通过明确对学科带头人及其学术梯队科研管理目标和任务,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稳定学术方向的中青年教师,完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的激励与评估机制。引入竞争意识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科研及教学工作的积极性。(3)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4)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更高层次学位,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5)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兄弟院校交流和学习,为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储备学术力量。
三、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现状和建设计划(3年计划)
财会与金融系的实训室、实训基地是本专业与本系其他专业的共享资源,称为“财会综合实训教学基地”,由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二部分组成:
校内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根据实训教学要求建有6个功能不同的实训室,包括:会计模拟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间、财会与金融综合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实训室等;正在筹建会计电算化仿真实验室和ERP实验室,面积为260平方米,计划在2008年9月完成建设。
校外主要实训实习基地主要有:东方会计师事务所、正德会计师事务所、宏海会计师事务所、新粤会计师事务所、广东金桥会计师事务所、新穗东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市穗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银瑞税务师事务所、广州越阳税务师事务所、海鹏税务师事务所、晨瑞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市国税局、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等21家。学校设有专门机构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规章制度健全。
根据学院“十一五”规划中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发展计划,至2010年,学院预算总投入450万元资金进行本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对基地的建设有严格的保证措施,成立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实训地基的管理和运作实行学院、学部两级管理,有严格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保障了基地的正常运作。
四、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设想(3年计划)
本专业以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熟练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扎实的会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业务、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高职院校的财会计专业与本科教育有不一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培养模式与本科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下:
1、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加大实践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大课程体系改革,规范实践教学规程。
2、组建一支由校内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及企业高级财务人员组成的专兼职实训教师队伍。既有熟悉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有擅长实践教学的高级财务人员。
3、实施“双证书”制度,让学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至少要有一种职业资格证书。
4、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工商企业、证券公司或其他金融单位对财会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制定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岗位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详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该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定位准确,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改革设想:
1、开发以能力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次施教。
2、人才培养方案直接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制订,课程内容由岗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位置,也是按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来排序;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更重视专业技术课的教学,在各类课程比例中,专业技术课比例要进一步提高。打破以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充分发挥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以此确保教学质量和实现预期专业培养目标。
五、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第一,教学内容的创新。目前我们已有23名具有双师资格的专职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我们拟以主干课程为主导,以行业实际要求为主要内容来编写实操性更强的教材,根据会计职业具体运作过程建立模块化的教材体系,从而使学生“所学”在毕业后马上就能有“所用”。
第二,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不断加大实践课时的比重,很多职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转变为主要在实验室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实验室教学也要由“放羊式”相应转变为实行以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以“导”为主的教学模式,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考虑学生个体的需要而不是群体需要。
第三,树立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监督的新理念。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所在,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不仅仅是对教学结果的监督,而应体现在对教学环节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落实的监督、教材编写或选用的监督、任课教师任职资格和授课效果的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实习实训环节的监督等方面。第四,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制度,具有多种技能鉴定与考试认证资格。坚持应用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为本位,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素质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双证书”制度,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之上。
六、专业建设目标(3年计划)
财会与金融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市场对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以及学院对专业建设发展的要求,制定了会计专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
1、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在2010年底前,确保会计专业成为院级示范专业,力争成为市级示范专业,在未来的3年内,力求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主干课程,确保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3、重组和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反映财务金融保险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动向。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实务流程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4、鼓励支持教师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的适合本专业的课程讲义、课程设计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综合实训大纲等,力争在3年内完成会计系列教材的编写,以补充实践教学教材的不足。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配置好适应该专业教学要求的硬件设施。争取与国外知名高职教育学院的合作办学,促进本专业深化改革。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高职教育之路。
会计教研室
2007年12月18日
第二篇:会计专业建设规划工商学院
会计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发展现状
我院的会计专业是2002年通过省教育厅审批,于2005年开始招生。该专业的成立是紧贴会计行业的需要,旨在培养既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会计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以其广泛的市场需求、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办学质量赢得了企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近二年考生报名踊跃。本专业生源数量逐年有所增加,2005年在校生62名,2012年有三个年级,9个教学班,在校生560余名。
(一)专业现状
1、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本专业专兼职教师12人中,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7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8.3%;高级职称4人,占教师总数的33.3%;双师型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83.3%。
会计专业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会计专业具有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4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现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满足理论学习中的实训,也可以满足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并能对外为兄弟院校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2、教学条件
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学院非常重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对专业实训室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及教学软件,及时地应用于本专业教学过程中,并打算在今后的几年内继续扩建实训室,以满足本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同时,积极与校外企业联系,成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能够走出校园、真正到社会中去实践提供保障。
(1)校内实训条件
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条件与专业学生规模适应,设备较先进,利用率较高,具有真实的职业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得到充分体现,师资队伍得到全面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实训基地的各个实训室利用率很高,学生可以完成课程任务,同时,课外也可以进行实验项目,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可以接纳其他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进行技能培训。
在专业实训室硬件建设方面,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本专业目前共建立了4个实训室、包括1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1个会计
手工模拟实训室、1个综合模拟实训室和1个ERP实训室。
共有高配置多媒体电脑近200台、实训台6套,装订机1台以及财会模拟实训专用凭证、帐册、单据(新)等实训材料,硬件设施齐全,资源充足,可以充分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同时,本专业还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室管理员负责日常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在专业实训室软件建设方面,本专业引入了用友ERP财务软件,通过学习这些财务软件,加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本专业还建有完整的实训教学资料与考核项目设计,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
为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本专业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设有4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寒暑假期间以及毕业前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高了实践能力。目前实训基地运行基本正常,能够同时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实训和实习,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这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上能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得到充分的使用,满足本专业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工作。目前这些实训室、实训基地运行状态良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有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有所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一片大好。
3、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方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教学对象和武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编写教材。近几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主编或参编校外教材4,本分别为《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与实务》、《经济学原理》等理论性教材。
4、教学改革
经过近7年的建设,会计专业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课程体系日趋完善,教学内容逐步充实,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学校积极为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条件,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同时紧紧围绕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手段,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5、教研情况
专业教师队伍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教师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20多篇专业学术论文,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教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二)存在问题
1、教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校内实训、实训还需要进一步充实。
2、校外实践基地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3、教师队伍科研水平有待于提高。
二、专业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确立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通过“订单培养”和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符合会计职业培养要求的“工学结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省内同类院校中一流的会计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优秀专业带头人、品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率达到100%的教学团队;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以岗位为主导,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8%;把会计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能够引领省内同类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建设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项目开发功能于一体的优势专业群,在省内同类院校会计专业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会计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类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会计、出纳、审计、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等岗位的人才需求。基于此,本专业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双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强化职业态度养成,实施“双证制”教学,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内容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主要内容全面融合于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中,通过适当取舍和模块组合改革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使其基本涵盖三种证书考试的范围。
(2)课程体系构建
首先,成立由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课程负责人等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面向各行各业,开展社会需求调研和典型岗位技术、工作流程调研。
其次,结合会计领域会计、出纳、审计、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等岗位典型的技术和能力分析,以“工学结合,双证
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要求为框架,打破学科界限,构建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态度模块五个部分组成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新型课程体系。
第三、新型课程体系要区分不同课程之间相互交叉的内容,避免不同课程交叉内容的重复讲授。比如在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教学中,明确成本会计以产品制造成本作为具体对象,对成本核算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阐述,并就成本报表进行分析;财务管理则系统介绍预测、决策分析方法,并将成本管理的有关内容置于管理会计课程说明。这既可以避免内容重复,又可保持各门课程完整,并相互补充。
第四、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等相关职业资格和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适时修订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更新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变化的要求。
(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支撑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这些核心课程涵盖了会计职业岗位硬技能中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扩展能力。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工学结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为龙头展开。建设的主要规划有:努力将《会计电算化》和《基础会计》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另外再建设3门院级精品课程。
(4)教材建设
与行业企业合作,围绕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主编或参编一套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能够体现本专业改革成果的教材,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重点是紧密结合会计实务的特色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小企业会计》2部教材和《基础会计实训指导书》、《出纳岗位实务》。
(5)教学资源库建设
本着开放、自主和创新的原则,按照“工学结合,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要求,整合专业教学文件、专业教学资料、试题库、教学档案等资源,引进国内外相关行业资源,增加信息深度和广度,建成一个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设计科学规范、使用方便快捷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建立配套的专业信息门户网站,实现与相关院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通过有计划的派出专职教师“顶岗实践”,有目标地聘
请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等措施,聘请3名行业技术能手为骨干教师,使兼职教师数达到14人,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培养4名双师素质教师,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以上。选派6名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柱,以行业专家、能手兼职任教为辅助,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兼结合的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3、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在现有的4个校内实训室和4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在强化专业职业技能构架的基础上,改扩建现有的4个会计模拟实训室;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再建设5个校外教学实训基地,成立“会计咨询服务中心”。将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具有省内同类院校会计专业示范意义的实训场所,成为同类院校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和平台,满足学生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培训、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研发、教学案例收集的需要。
(三)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专业建设小组,由院领导、系主任亲自领导和监督,保证专业建设的如期顺利完成。系部成立由系主任为组长的专业建设小组。
建立和完善由行业企业、学院两方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设置、调整的调研、论证等工作,参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动态的、多元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以保证专业发展的行业、企业属性。
2、经费保障
专业建设经费由学院出资,学院在重点专业建设上,确保资金到位。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障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
3、政策保障
制定《专业建设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措施。实行项目负责制、专人专管、专款专用,加强过程控制,实施科学管理等,保障专业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会计专业教研室
第三篇:师德建设三年规划
好生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 师德师风建设三年工作规划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系幼儿园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园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推进我园师德师风建设,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园实际,特制订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精神为依据,以“师德三重境界的和谐发展”为师德建设总目标,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为重点,以高度和谐和相对统一的师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力求使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真正成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
二、工作目标
1.2016学:研究师德建设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部署幼儿园师德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重点开展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必要性,研究制订师德的底线要求,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
问题;开展师生调研活动,宣传园内外师德典型和师德先进事迹。
2.2017学: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有关系列活动;制订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师德规范,修订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实现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更加深入研究师德建设新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特别在师德建设的奖惩机制和环境建设上有所创新突破;固化师德建设的理念和行为,探索运行师德建设工作监控体系。
3.2018学:总结前两年师德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改进创新,提升师德建设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体现正确导向,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师德建设长效运行机制,促进幼儿园师德建设水平上新台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幼儿园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师德建设工作。
2.全方位加强监督。领导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
3.把师德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全程贯穿到幼儿园各项工作中去,加强对全体教职工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的师德先进典型的宣传,形成人人重师德,处处讲师德的良好氛围。
4.把师德教育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教师的继续教育
结合起来,坚持定期举行教师师德和职业道德培训。
5.对表现出来的师德师风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利用宣传栏、家园联系及微家园平台等宣传工具,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宣传,使全体教师以及家长、社会各界对师德建设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都有明确的了解,形成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6.完善师德考核和评估制度,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自我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教对每位教师的师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装入教师本人业务档案,并作为评价教师工作和教师资格认定、培养培训、职务评聘、评优晋级、岗位聘任等重要依据。在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和教师职务评聘等项工作中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在骨干教师评定、职称晋升中实行“绿色通道”。对有严重失德行为、造成后果影响恶劣的教师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我们要在三年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拓展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师德高尚的教师,树立师德典范,鼓励教师多发信息报道,展示我园教师师德风采,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
好生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
2016年3月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彰显班级文化,打造温馨校园
——西山小学未来学校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强人文底蕴建设书香校园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立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学校。
二、特色建设总体目标
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建设能够团结协作具有优秀工作和学习品质的教师队伍和学生团体。完善各种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指导思想,充分整合、利用环境资源,创造书香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确定固定的特色节会,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形成蓬勃活跃的校园氛围。主要围绕“创建书香校园、引导师生乐读书、爱读书”这一主题,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班级。
4.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突显其教育功能,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三、各阶段目标
(一)2017—2018年
学校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显学校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领导,成立专门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学校加强规范管理,把此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进行管理。
1.认真制定营造书香班级读书活动计划。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确保建设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2.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将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与优秀班主任评选、年终考核以及晋级评优等工作结合起来。
4.营造氛围: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我校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班级醒目的位置张贴创建有关“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2)班级环境建设能够彰显班级文化。板报、图书角等创意新颖,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制作读书小报,并组织评比活动,将优秀小报展示在各班走廊或墙面上,相互学习,营造良好的书香班级氛围。
(3)鼓励各班创建具有本班特色的书香园地,形成本班的独特风格。
(二)2018—2020年
继续围绕创建书香校园的建设思想,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环境育人的原则,我校将从以下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环境文化建设,突显其育人功能。
1.学校的环境建设,都紧紧围绕“书香”二字做文章。即任何一个场所都能够感觉到文化的感染力或者文化的氛围。
2.在2008年书香校园建设的基础上,使读书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自觉化,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重点是以下方面:(1)语文教师上好兴趣阅读欣赏课。
根据图书室安排,各班每月定期到图书室阅读与借书。
围绕每月阅读主题,上好指导课:①激发兴趣
②读物介绍
③工具书使用方法指导
④阅读方法指导等。(2)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在学习园地中展出,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组织学生积极投稿,各班发表作品一学年不少于5篇。
(3)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成立教师图书阅览室,充实教师读书书目,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每学期完成读书笔记至少一篇,使读书活动深入人心,形成特色。
3.落实评价。
(1)每位学生要建立自己的读书成长册,充分利用好学校下发的“书香童年”这本小册子,学期结束展示评比。
(2)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2020—2022 书香校园建设,逐步形成三大特色。
1.书香校园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建设书香校园,不能游离于课堂。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连自不用说,与音乐美术学科教学也能密切联系,相得益彰。如让学生给古诗配画,根据阅读书籍的精彩回放,让学生创作读书想象画,故事插图,制作小报等;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文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充分彰显阅读的魅力。语文课上,在学生学习了文章,对其形式、意境、空白处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文章空白处补写、结尾处续写等,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与创作欲望。
2.书香校园与环境课程相融合。环境是一部无声的,但却是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建设特色校园,必须大力提倡读书的风气,重视读书氛围的营造,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努力打造学习型校园。学校应做到“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处处彰显书香特色。
3.书香校园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在建设书香校园过程中,学校重视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的效果,提高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腹有诗书体自华”人生境界。学校每学期除了举行读书节以外,还结合重大节日,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体会,辩明道理,各班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开设演讲、故事大王比赛,读书想象画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成功的体验。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也是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过程。在建设书香校园的道路上,我们希望每一个留下的脚印都是坚实而有力的!
四、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王京平副组长:涂林
成员:马红霞
马长庚
沈开强
刘正福
纪元明
卜会权
林依良
杨丽娟
彰显班级文化,打造温馨校园
——西山小学未来学校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2017年10月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五泉镇中心校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根据区局关于《杨陵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精神,以硬件建设和新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我校现有的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对未来三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以下规划:
一、三年工作目标:
(一)学校教育资源网的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提供网络环境。
3、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应用现代资讯的环境,提高学生获出信息的能力。
4、继续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不断充实学校资源库的内容,重视网页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全校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促进师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1、全校教师掌握基础本计算机操作及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年青教师在三年内学会制作的课件。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作,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师就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现代
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三)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标
1、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全体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查找学习信息。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积极、更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3、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参与网页制作,提高学生运用互联网的能力。
二、具体措施
(一)硬件建设方面
2010年
1、各校实现与省基础教育专网的高速互联互通。
2、各校为语、数教研组配备教师教研、学习、备课办公电脑各一台,建成教师集体办公室。
3、五泉中心小学进一步扩大现有网络计算机教室的配备,再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力争生机比例缩小为4:1,全部班级实施远程教育模式一“班班通”要求。
4、王上小学、夹道小学、高家小学、毕公小学、茂陵小学实施一定班级的远程教育模式一“班班通”。
2011年
1、初步建成信息化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互动四大平台。
2、五泉中心小学网络计算机教室配备生机比达到2:1。
3、五泉中心小学、王上小学、夹道小学开始为部分普通教室开始装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建立校园网,集体办公室配备师机比达到2:14、王上小学、夹道小学实现所有班级远程教育模式一“班班通”。
5、毕公小学、高家小学、茂陵小学开始建立师机比为4:1的教师集体办公室。
2012年
1、五泉小学网络计算机配备达到上课班级学生一生一机,所有班级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教师集体办公课室师机比达到1:1。
2、王上小学、夹道小学未装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普通教室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共享。
3、毕公小学、高家小学、茂陵小学全部班级实施远程教育模式一“班班通”,部分普通教室实现远程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教师集体办公室配备师机比达到2:1,并配备足额的办公电脑。
(二)师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
1、教师培训
(1)熟练地掌握Windowsxp操作,学会Word、Powerpoint、Excel操作。
(2)会使用网络环境与他人实现远程交流,学会利用网络信息。
(3)初步掌握1—2种汉字输入方法,会使用电脑写作,计算。
(4)学会制作简单的网页。
2、学生方面
(1)低年级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用拼音打字。
(2)中年级学生掌握简单的网络知识,学会搜集网上信息。
(3)高年级学生会网上查询、复制、粘贴、下载文件。五泉镇中心校 201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