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分析及个人应对策略
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分析及个人应对策略
——信息091班,**号,***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专业一点的说法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通俗一点的讲法是主要学习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运用在计算机领域,能解决实际问题.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将数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编程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解决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他是理科新专业,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学的偏数学知识,计算机只是涉猎一些,学的都是基础学科,既然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所以可以从事银行,经济管理,软件,继续数学等研究工作。
但是,正因为,他可以从事的行业广泛,导致该专业有一点非专业性。这完全是是我个人意见,片面性很大,更参杂了一些个人主观性。简单地说就是,数学没有数学学得深,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学的久,所以就业面临着一定大的困难,学生甚至在毕业时都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虽然我国IT行业发展迅猛,对这方面的人才也是缺口比较大。但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还是存在一定的隔阂的。
个人应对策略:
1、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自己想从事哪一行,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哪里。有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去专研,也就会有所成就。这个现在大三阶段一定要明确。
2、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整个IT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就业空间还是很大的,有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很重要,所以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不断的努力学习。信息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技术跟新的很快,我们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至少现在还打不到,那么我们至少不能走在时代的末尾,落后的技术是不能创造利润的,我们不能要求企业降低要求聘用我们,所以我们自己要得是一块钢,一块值得被老板利用的好钢,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好料。所以我们得不断的努力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虚心的请教他人也是学习的一种捷径。
4、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学习之外,我们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现代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即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引用一位名人的话,前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肯尼迪曾说过“大学的主要产品是人,然后才是技术”。首先学会做人,然后是做事。
5、合理的自身定位。面对每年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还有研究生和专科生等面对就业,可见就业压力有多大。而经融危机的当下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等。生存压力这么大的当代,我们再也不是曾经的天之骄子,可以分配工作。所以该把自己的身段放低点。在社会上没有谁学历高就怎么怎么,关键是看你能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生存面前人人平等。
6、把握机会。要减小专业与企业之间的隔阂,无非就是通过实习来实现与企业的接轨。怎样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或者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的。所以我们在仅有的几个实习过程中要把握这种难得的机会,学到更多的经验。
7、面试技巧。我觉得这个对于就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短短面试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招聘者不能很好的,全面的发掘你的才能。而你又不能很好的表达或者表述你的长处,现场的发挥不佳,很有可能直接影响招聘者对你的印象和判断,进而影响他们对你的录用判断。所以面试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定的临场训练也是必要的。
第二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使得本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或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了解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
4.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
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继续深造: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既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数学、计算力学、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信息与网络安全、信息科学、自动控制、金融信息等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攻读具有行业特色且与信息与计算关系比较紧密的某些专业的硕士学位,象地球物理、油藏数值模拟、试井、储运等方向都是继续深造的理想专业。
2、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研工作,可以继续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凭借其出色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
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4、特色行业的就业:在前面的办学指导思想中曾经提到过一条是重实际,即各学校应紧紧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使所办专业与所在学校的定位相适应、与本校教师的特长与发展目标相适应、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第三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及职业发展情况分析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就业前景及职业发展情况分析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作为一名学生,全面的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必要的。下面我将从专业特色、专业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情况等方面就该专业展开讨论。
专业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将数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使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同时强调数学理论和计算机实现。其专业特色在于加强基础学科和专业理论的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数学及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编程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解决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专业就业前景:
就专业来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学科下的一个理科新专业。一方面它为我国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提供了新的平台,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该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毕业生就业面临着短期供求失衡,没有明确的就业行业。
从整个IT行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中国IT产业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金融危机的大不利形势下,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IT市场上起薪大幅下降,是当今大学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综上,总体上来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专业职业发展方向:
尽管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继续深造: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既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数学、计算力学、信息科学、自动控制、金融信息等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攻读具有行业特色且与信息与计算关系比较紧密的某些专业的硕士学位,象地球物理、油藏数值模拟、试井、储运等方向都是继续深造的理想专业。
2、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研工作,可以继续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凭借其出色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4、特色行业的就业。
学习建议:
鉴于信息与计算科学涉及到的方向比较多,我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的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我们不断取得进步的根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了解该领域内最新的技术和信息咨讯,实践该领域最新的开发技术成果,养成经常进实验室和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的好习惯。
第四篇:就业计划书2009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就业计划书
专业:2009级信息与计算科学学号:200906014132姓名:庞欢
一、前言
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大学四年是我们人生当中子宝贵的时间。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不能让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就业计划书,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规划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二、自我盘点
1、个人优缺点:本人热爱学习,对工作热情很高,责任心强,做事有原则,处事沉稳;对朋友忠实厚道,能跟人相处得很好;对生活乐观积极,很少抱怨;不足的就是有时候缺乏耐性,容易冲动暴躁,有时候心里的想法自己却不善于表达,这也是致命的一点。另外,专业知识技能还有待提升。
2、解决自我盘点中的缺点:
缺乏耐性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样会给人一种不亲切的感觉,从而在沟通上产生距离感。所以我应该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分自信、激扬。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做到知性
美,慢慢地也就会变得有耐性和毅力。另外,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
三、个人对所学专业的看法
本人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前景很看好,本人也是较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的。
职业环境分析
(一)、家庭环境 :本人家里的经济状况很是一般,并不富裕,可用的人脉也并不很硬。
(二)、学校环境 :本人上的学校并非名校,但生活学习的环境还好,教学设备还是较齐全,就我们教育专业而言,师资力量还行。(三)、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大学生已经很普遍了,企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因此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学更多的知识。(四)、职业环境 :对于计算机专业这种要求技术性的人才来讲,形势虽然还可观,但是竞争不小。首先,现在IT行业迅速发展,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的前景很可观;其次,国家和社会的前进也需要计算机方面的高科技技术含量的知识,这样一来计算机专业就面向了多元化、多途径的发展方向。
四、职业规划方案
1、普通话要过二甲,便于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2、认真对待本次安博对我们的实训。积极向上,争取多学些如Java、Android等最先进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3、平时多练习相应的上机操作,编程做小系统等。
4、最重要的就是考等级考试,软件设计师,软件测试师等。
5、关注公务员考试消息。具体的打算是:(1)、大三先积极准备考研。考虑到我们专业的情况,从事计算机方向的工作对女生来说可能会困难重重,加之身体、心理的压力可能是女生无法承受的,于此同时本人对数学兴趣不是很浓厚,所以选择的是跨专业(经济学)考研。学到更高层次之后也许会有更高远的目标,选择出国也许是个不错的机会,让自己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去学习更多,经历更多。那也是目前最远大的目标。(2)、如若顺利考上研究生,便真正地开始进入经济学的领域,进行更职业更专业化的学习。经济学与数学也有关,那么我专业的数学功底将使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3)、如若没能如愿考上研究生,那么就选择就业。选择就业时我会选择考编制,方向是考公务员。那时会用到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如文档、EXCEL等的使用,所以现在多学点计算机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考虑的地区就是在家附近地带,离家比较近,在工作的同时能够照顾到父母。有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永远都不可能会实现的。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自己时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
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
内容提要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近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毕业即失业”,这种离中国大学生曾经非常遥远的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如今已经真实地出现了。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高等教育
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招聘歧视的存在对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影响,而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来袭使得原本就已很严峻的就业问题更加艰巨,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因此而更加凸显。
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概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事制度的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完成由国家统一分配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直到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制度的转变,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这对毕业生的择业产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单一的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近几年,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既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又面临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改革的考验,更面临着管理体制和就业观念上的重大转变任务。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都在逐步增加,使我国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稀缺程度逐步下降;随着各项社会改革措施的出台,使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目前毕业生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毕业生就业各个方面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面对目前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和不同性质单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需求不平衡现象,大学毕业生总体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学历看,由于受经济体制和用人机制的影响,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普遍情况是毕业生学历层次越低,初次就业率也越低,尤其是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呈现比较低迷的状态。根据劳动社会 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时期,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裕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技研究院《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2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缺乏相应的指导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金蕾莅和樊富珉曾共同完成了“高校与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实践的双向反馈”的调查,据调查表明,有56.3%的学校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但仍有56.9%的学生认为学校只是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更有9.7%的学生认为学校“不提供任何指导”。而一项针对北京16所高校调查表明,有40.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对传统的就业指导内容,如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需求仍然显著;有些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很茫然,有时甚至发生心理问题。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目标更加务实
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对理想工作是否放低了要求?据有关调查显示,整体看来毕业生的就业变得更加务实。30%的求职者认为理想的工作就是在有前途行业里谋职,15%的毕业生不要求高薪资,但强调公司要有激励员工的良好机制;要求专业对口、能学以致用以及要求薪资、福利好的毕业生分别有19%和17%;另有10%的毕业生要求在优秀的企业就职;9%的毕业生期望能在理想的城市工作,并能落户。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发生变化
随着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近两三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地区发生了变化,在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就业的人数相对减少,中小城市及中西部就业的学生在逐步增加。据复旦大学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的统计数字,2009年到外地工作的学生总是为892人,比上年增长了17%,去西部工作的人数首次达到了180人;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本科毕业生中有30%去了外地,比上年增加了18%;上海市教委透露,2010年有15%上海籍生源的毕业生到长江三角洲就业,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北京市教委公布,“十一五”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人数已由2006年的5384人增加至2011年的10012人,增幅达85.96%,西部就 业人数比例也由2006年的3.1%升至2011年的4.7%,而毕业生到郊区县就业的人数与过去相比有明显增加。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难道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已经供大于求了吗?难道中国社会中大学生这样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劣质资源了吗?难道中国大学的教育收益和社会效用已经降到了“白菜”的地步吗?究竟是什么使大学生成为“鸡肋”的呢?
(一)高校扩招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2000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其带来巨大就业压力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他们的就业预期。由于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巨大的经济投入迫使大学生和其家庭把毕业后的经济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些全家举债助读的学生更迫切希望获得高薪和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二是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现象;三是扩招导致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不同程度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等等。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不能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全部归结于扩招,但它的确与扩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二)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
我国目前的就业矛盾既存在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完全脱钩,因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高校毕业生统由国家分配,根本不用考虑就业问题。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需求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高校专业设置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出现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以致带来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矛盾。比如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城 市第三产业的培育、转型、增长缓慢,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指数高达0.57,远高于第二产业的0.3。因此,当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经济、进出口、部分工业行业(汽车、钢铁)成为城市经济,乃至全国GDP增长的“核心引擎”时,关联性、内生性工作岗位却很难被经济增长带动,以致出现经济高速增长而就业岗位却增长缓慢的现象。
(四)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就业冲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从沿海波及内地。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裁员,调整和大幅度压缩招聘进人计划。这使得本来严峻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面临近年来最冷的寒冬。目前各大高校校园招聘企业呈减少姿态,比往年来的少来的慢,有的专业甚至无人问津,毕业生即使是想降低身价,也很无奈,因为毕竟可雇用的岗位少。
(五)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带来的就业压力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空间的狭窄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提供了条件。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生已经是足够胜任,但其往往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招名校生”等招牌。有的人为地设置性别、身高、年龄等限制条件,门槛越来越高,致使不少大学遭遇就业歧视和就业难。还有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出现了“人才高消费”。另外,有些用人单位没有长远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节约员工培养成本,只看重工作经验,这也给刚走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六)大学毕业生的过高期望带来的就业压力
现在我们所说的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存在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主要体现在薪酬、工作单位和工作区域等方面:一是毕业生期望的薪酬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薪酬定位;二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一般要求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资”企业,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三是在工作区域上普遍要求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而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由于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既给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进一 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三、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甚至叫人胆寒。2011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比2010届要严峻得多。据统计,2011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已达到660万人次,加上2010届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11年大学生就业,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多么可怕的数字,就是如此真实的出现在你我身边,不做好准备的话,于国来说,将会有更多的人失业;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将会无法养活自己,这些都可能会引起国家秩序的**和人心所向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碍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全国首次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是指导人才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上的深化和拓展。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 须深化对科学人才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人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人才观,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在选人才上要合理,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不要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准确把握、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必须深刻理解、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观念。总之,用人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一定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很多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中国的经济、社会都在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高等院校在注重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实际应用技能的锻炼,切实做到与社会需求衔接。同时,要不断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强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等。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针对就业岗位的需要,学校在毕业学期应开展急性培训,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成为某些岗位的“熟手”。同时,还可以聘请成功人士到校作报告,使毕业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的理念,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道路。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及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在竞争同趋激烈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知识时代要求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时机,发挥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有长远的眼光,多积累社会经验,客观地看待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迎难而上,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抉择。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D].创造.2003.12 2.胡解旺: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中央编译出版.2004.(2)3.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2001.(5)